CN113200150B -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0150B
CN113200150B CN202110682660.2A CN202110682660A CN113200150B CN 113200150 B CN113200150 B CN 113200150B CN 202110682660 A CN202110682660 A CN 202110682660A CN 113200150 B CN113200150 B CN 113200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flying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26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0150A (zh
Inventor
高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Yongse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Zhip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Zhip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Zhip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26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0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0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0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0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0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5/00Aircraft indicators or protec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5/04Landing aids; Safety measures to prevent collision with earth's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5/00Attitude, flight direction, or altitude control by jet reaction
    • B64C15/14Attitude, flight direction, or altitude control by jet reaction the jets being other than main propulsion j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64C39/024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of the remote controlled vehicle type, i.e. RP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9/00Non-canopied parachu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5/00Aircraft indicators or protec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70/00Launching, take-off or landing arrangements
    • B64U70/70Launching or landing using catapults, tracks or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70/00Launching, take-off or landing arrangements
    • B64U70/80Vertical take-off or landing, e.g. using rockets
    • B64U70/83Vertical take-off or landing, e.g. using rockets using parachutes, balloon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为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机构、防护机构、平衡机构和喷射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飞行机构上用于储纳的储纳箱、连接于所述储纳箱内的弹簧一、与所述弹簧一另一端连接的安装架。本发明中,通过防护机构,使得飞行机构在紧急迫降后可以打开气囊,利用气囊将飞行机构包裹起来,可以有效降低飞行机构撞击底面产生的损伤,同时利用气囊分段结构,可以使得充气逐步进行,防止进气不均导致气囊与飞行机构卡住,保证气囊可以逐渐稳定的将飞行机构包裹起来,安全性更高,并且便于储纳,不影响飞行机构的正常使用,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为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
现有无人飞行器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在出现信号中断和电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紧急迫降,而目前降落的防护措施较不理想,很容易使得无人飞行器在降落后出现冲击破损,进而为操作者带来经济损失,另外目前弹射起飞的无人飞行器一般仅采用弹力作为动力,这就导致需要弹射器的长度较长,才能满足起飞条件,但弹射器尺寸较大就不便携带,较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机构、防护机构、平衡机构和喷射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飞行机构上用于储纳的储纳箱、连接于所述储纳箱内的弹簧一、与所述弹簧一另一端连接的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用于充气的风机、连接于所述风机用于对所述飞行机构进行防护的气囊、铰接于所述储纳箱进行开关的开关门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关门用于自动控制的电子锁头;所述平衡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轴套接连接的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另一端用于辅助降落的平衡伞以及贯通连接于所述平衡伞和气囊的连接气管;所述喷射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飞行机构内用于储纳的安装槽、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弹簧二、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于喷射加速的喷气罐和设置于所述喷气罐出气端用于自动控制的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飞行机构在紧急迫降后可以打开气囊,利用气囊将飞行机构包裹起来,可以有效降低飞行机构撞击底面产生的损伤,同时利用气囊分段结构,可以使得充气逐步进行,防止进气不均导致气囊与飞行机构卡住,保证气囊可以逐渐稳定的将飞行机构包裹起来,另外可以在防护机构包裹飞行机构落下时起到平衡的作用,防止受力不均导致的剧烈翻滚,进而无法对飞行机构进行可控的防护,同时可以一定程度减缓飞行机构的下降速率,并且可以在飞行机构弹射起飞时给予一定的推进力,进而在保证飞行机构正常起飞的条件下减少弹射器的长度,使得弹射器更加方便携带,并且喷气罐在喷射材料用尽后会顺势脱落,减少飞行机构整体的重量,利于后续飞行,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便于推广使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囊内设有用于分隔的分隔垫、设置于所述分隔垫上控制进气的单向气嘴和安装于所述气囊且位于所述分隔垫之间的排气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分隔垫将气囊分割成多个独立连续的囊体,使得气囊在充气膨胀时可以逐渐进行,防止气囊外侧端膨胀较快与飞行机构抵触,影响气囊对飞行机构的包裹效果,充气膨胀层层递进,可控性高,便于气囊完成对飞行机构的包裹防护。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囊的内侧设有磁吸片,用于将接触的气囊连接起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相邻的气囊在膨胀后可以利用磁吸片磁吸在一起,增加气囊之间的连接性和稳定性,防止各自倾斜,增加了底部的防护能力,同时避免水源和虫类的爬入,对飞行机构的综合防护效果较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纳箱和开关门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板,且安装架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卡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气囊弹出的整齐性,便于安装架在与储纳箱内壁不完全贴合的情况下使用,实用性更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开关门活动端的内侧还设有对所述安装架进行限位的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安装架的弹出进行限定,防止安装架直接脱离储纳箱,导致气囊定位的不稳,同时弹簧一对安装架也有一定的限位效果,使得安装架在最大伸长量的情况下风机仍处于开关门的内侧,可靠性更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放置所述喷气罐的定位板,且定位板的内侧设有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喷气罐放置在安装槽内起到固定的作业,用来防止喷气罐与安装槽的尺寸不一致,提高固定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囊上还设有防护凸起,用于对所述飞行机构进行防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所述飞行机构进行防护,防护凸起为设置在气囊上的凸起结构,不仅使得气囊对飞行机构包裹固定的更加紧密,而且还增加了防滑效果,提高飞行机构在气囊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机构和平衡机构设有一一对应的两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平衡机构辅助防护机构保持平衡,保证气囊底面朝下降落,实现翻面调节,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防护机构,使得飞行机构在紧急迫降后可以打开气囊,利用气囊将飞行机构包裹起来,可以有效降低飞行机构撞击底面产生的损伤,同时利用气囊分段结构,可以使得充气逐步进行,防止进气不均导致气囊与飞行机构卡住,保证气囊可以逐渐稳定的将飞行机构包裹起来,安全性更高,并且便于储纳,不影响飞行机构的正常使用,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便于推广使用。
2.本发明中,通过平衡机构,可以在防护机构包裹飞行机构落下时起到平衡的作用,防止受力不均导致的剧烈翻滚,进而无法对飞行机构进行可控的防护,同时可以一定程度减缓飞行机构的下降速率,防护效果更好,并且采用与气囊相同的充气结构,在储纳时均可以置于储纳箱的内部,较为合理。
3.本发明中,通过喷射机构,可以在飞行机构弹射起飞时给予一定的推进力,进而在保证飞行机构正常起飞的条件下减少弹射器的长度,使得弹射器更加方便携带,并且喷气罐在喷射材料用尽后会顺势脱落,减少飞行机构整体的重量,利于后续飞行,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防护机构作业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防护机构收纳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C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D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架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飞行机构;
200、防护机构;210、储纳箱;211、限位板;220、弹簧一;230、安装架;231、限位槽;240、风机;250、气囊;251、分隔垫;252、单向气嘴;253、排气嘴;254、磁吸片;255、防护凸起;260、开关门;261、挡片;270、电子锁头;
300、平衡机构;310、连接轴;320、连接板;330、平衡伞;340、连接气管;
400、喷射机构;410、安装槽;411、定位板;420、弹簧二;430、喷气罐;44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实施例一:
结合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机构100、防护机构200、平衡机构300和喷射机构400,所述飞行机构100包括飞机机体、飞控系统、数据链系统、发射回收系统和电源系统等,其中飞机机体上设置有可收缩的滚轮、飞行桨和安装位置,而防护机构200就设置在飞行机构100腹部的安装位置,采用内嵌式安装对飞行机构100提醒影响较小,减小风阻,提高续航里程,而可以收缩的滚轮可以避免气囊250在充气过程中与其接触,保证了气囊250对飞行机构100的包裹防护效果,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
结合图1-4所示,防护机构200包括安装于所述飞行机构100上用于储纳的储纳箱210、连接于所述储纳箱210内的弹簧一220、与所述弹簧一220另一端连接的安装架23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30用于充气的风机240、连接于所述风机240用于对所述飞行机构100进行防护的气囊250、铰接于所述储纳箱210进行开关的开关门260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关门260用于自动控制的电子锁头270,通过防护机构200使得飞行机构100在紧急迫降后可以打开气囊250,利用气囊250将飞行机构100包裹起来,可以有效降低飞行机构100撞击底面产生的损伤,同时利用气囊250分段结构,可以使得充气逐步进行,防止进气不均导致气囊250与飞行机构100卡住,保证气囊250可以逐渐稳定的将飞行机构100包裹起来,安全性更高,并且便于储纳,不影响飞行机构100的正常使用,具体的,储纳箱210嵌装在飞行机构100的内部,开关门260是对储纳箱210进行开关的门结构,盖上开关门260即可将防护机构200储纳储纳箱210的内部,采用电子锁头270使得开关门260可以自动打开,自动化程度较高,相应较快,在电子锁头270打开后开关门260会顺势垂落下来,而后压缩折叠的防护机构200带动安装架230向下弹出,使气囊250和平衡机构300排出至储纳箱210的外部,安装架230为框状结构,起到对防护机构200和风机240的连接定位作用,不影响风机240将周围气体抽入至气囊250的内部,使气囊250膨胀包裹飞行机构100进行防护,气囊250连接在风机240的侧面,密封性较好,可以有效避免气囊250出现漏气现象,同时风机240设置在气囊250的内侧面,可以防止气囊250落到底面后对其造成损伤,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气囊250顶部的为内勾状机构,对飞行机构100的包裹效果较好,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全包裹结构,只需延长气囊250即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其中,风机240可以替换为同样具有充气结构的装置,比如压缩气罐,相比较风机240可以更加快速的将气囊250充满,响应更加及时,但随之的是成本的增加,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效益选择设置,只需可以对气囊250进行充气即可实现该功能的作业,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气囊250可设为顶部平齐的铲状结构,可以对飞行机构100的侧面进行包裹,包裹效果较好,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直板状结构,仅对飞行机构100的前后和底部进行包裹防护,在平稳落地的情况下与铲状机构的防护效果相近,但比较铲状结构更加方便展开,展开效率也较高,同时气囊250夹层可以填充具有塑性记忆的材料,使得气囊250展开后可以将飞行机构100包裹在内,而不是倾斜下垂,并且在气囊250的端部充气后会顺势向内卡住飞行机构100的两端,进一步的防止气囊250脱离飞行机构100,另外需要在气囊250底部的外侧设置强度较高的防护网,可以避免气囊250接触尖锐物体后造成完全撕裂,采用气囊250,即便落在水面上,也可以使得飞行机构100不接触水面,防护范围较广,适于推广使用。
结合图1和5所示,平衡机构300包括连接于所述气囊250上的连接轴310、与所述连接轴310套接连接的连接板320、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20另一端用于辅助降落的平衡伞330以及贯通连接于所述平衡伞330和气囊250的连接气管340,通过平衡机构300可以在防护机构200包裹飞行机构100落下时起到平衡的作用,防止受力不均导致的剧烈翻滚,进而无法对飞行机构100进行可控的防护,同时可以一定程度减缓飞行机构100的下降速率,防护效果更好,并且采用与气囊250相同的充气结构,在储纳时均可以置于储纳箱210的内部,具体的,所述防护机构200和平衡机构300设有一一对应的两组,连接板320活动铰接在连接轴310上,可以在平衡伞330受力运动时自由倾斜调整至竖直位置,而连接板320连接在平衡伞330上的一端同样采用活动的铰接结构,自由性较强,而平衡伞330采用与气囊250采用同样的结构,利用贯通连接的连接气管340可以对平衡机构300进行充气,进气端可以连接在气囊250上的各处位置,越靠近风机240则充气效率就越高,可以进行控制平衡伞330的打开时间,并且平衡伞330采用降落伞状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飞行机构100落下的速度,减少冲击损伤,同时平衡效果较好,使得飞行机构100底部朝下降落,利用气囊250先接触地面,完成防护,将平衡伞330设为弧面状,有利于增加风阻和平衡,提高降落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连接气管340可以连接在连接板320的侧面,利于稳固,防止连接气管340影响平衡机构300的运动,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连接板320的内部,嵌入连接板320内可以减少连接气管340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气管34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便与储纳,而连接板320可设为软胶条结构,既能变形收纳在储纳箱210的内部,又能在展开后对平衡伞330起到连接定型的作用,保持平衡伞330下辅助下降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
结合图1和6所示,喷射机构400包括开设于所述飞行机构100内用于储纳的安装槽410、连接于所述安装槽410内的弹簧二420、放置于所述安装槽410内用于喷射加速的喷气罐430和设置于所述喷气罐430出气端用于自动控制的电磁阀440,通过喷射机构400可以在飞行机构100弹射起飞时给予一定的推进力,进而在保证飞行机构100正常起飞的条件下减少弹射器的长度,使得弹射器更加方便携带,并且喷气罐430在喷射材料用尽后会顺势脱落,减少飞行机构100整体的重量,利于后续飞行,具体的,喷射机构400至少设置一组,根据动力要求也可以设置两组,只需在飞行机构100的尾部开设相对应的安装槽410即可,而安装槽410开设的大小决定了使用哪种规格的喷气罐430,当然,喷气罐430的规格越大推力越大,但所需使用空间也就较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比如增加安装槽410的数量,减小喷气罐430的体积,根据飞行机构100的内部结构进行设置,尽量避开与飞行机构100内结构的冲突,在飞行机构100的基础上设置喷射机构400,并且也可以直接将喷射机构400直接设置在飞行机构100尾端的外侧,只需在飞行机构100的尾端连接容纳喷气罐430的筒体即可,而外界的筒体也可以采用弹断结构,在喷气罐430燃料耗尽时自动将筒体弹出,脱离飞行机构100,减少负重,或者定时将筒体脱离飞行机构100,可以采用锁扣插接结构,需要断开筒体时打开锁扣,实用效果较好,在喷气罐430推动飞行机构100起飞的同时会受力储存在安装槽410的内部,当燃料耗尽时,推力减小,利用弹簧二420的弹力和喷气罐430的自重使得喷气罐430可以从安装槽410的内部滑落出,完成脱离,减少飞行机构100的负重,保证飞行机构100正常的续航能力,而电磁阀440采用电子控制,在飞行机构100弹射起飞时打开,释放喷气罐430内高压储存的气体,产生推力,喷气罐430可以采用循环使用的罐体结构,回收后可以再次充气使用,而喷气罐430的外侧设有可拆卸的橡胶套,可以减少喷气罐430落地时造成的损伤,便于多次使用,效果较好,另外起步前安装槽410的开口处需抵在弹射器上,防止喷气罐430顺势滑落,并且在弹射起飞时打开电磁阀440,进行高弹射力度的起飞,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结合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气囊250内设有用于分隔的分隔垫251、设置于所述分隔垫251上控制进气的单向气嘴252和安装于所述气囊250且位于所述分隔垫251之间的排气嘴253,利用分隔垫251将气囊250分割成多个独立连续的囊体,使得气囊250在充气膨胀时可以逐渐进行,防止气囊250外侧端膨胀较快与飞行机构100抵触,影响气囊250对飞行机构100的包裹效果,充气膨胀层层递进,可控性高,另外单向气嘴252为受气压影响通断的阀门结构,当靠近风机240的囊体充满气体后,再向内充气会使得分隔垫251受压打开,进而使得后续囊体充气膨胀,以此类推,直至气囊250包裹在飞行机构100的外侧,完成防护,此时再向平衡伞330你内部过渡气体,使飞行机构100保持平衡,而排气嘴253为单个囊体的放气结构,安装在气囊250上且位于两个分隔垫251之间,可采用按压放气或穿孔放气结构,使用简单,便于二次利用,其中,分隔垫251的设置尽量保持在水平段设置单组,其余在弯曲处设置,更进一步的保证气囊250平稳的包裹在飞行机构100上,降低卡住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250的内侧设有磁吸片254,用于将接触的气囊250连接起来,通过磁吸片254使得相邻的气囊250在膨胀后可以利用磁吸片254磁吸在一起,增加气囊250之间的连接性和稳定性,防止各自倾斜,增加了底部的防护能力,同时避免水源和虫类的爬入,对飞行机构100的综合防护效果较好,当然,磁吸片254采用的是软质磁吸片,可随着气囊250的形变发生变形,便于同步储纳,合理性较高,并且也可以采用胶粘和魔术贴机构,只需在气囊250之间内侧接触时完成连接即可,连接强度可根据材料对应的等级设置,当然,连接强度越高越好,从而提高了气囊250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所述储纳箱210和开关门260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板211,且安装架230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211卡接的限位槽231,通过限位板211使得安装架230在弹簧一220的作用下弹出后保持平稳,利用限位板211和限位槽231限制安装架230的运动方向,保证了气囊250弹出的整齐性,便于安装架230在与储纳箱210内壁不完全贴合的情况下使用,实用性更高,另外也可以在限位板211的外侧或者限位槽231内设置滚珠,减少安装架230与限位板211接触的摩擦力,更加方便了安装架230从储纳箱210内弹出,提高了防护机构200作业的响应效率,最快效率的启动防护,而限位板211和限位槽231的数量至少设有对称的单组,保证安装架230稳定顺畅的向下弹出,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
具体的,所述开关门260活动端的内侧还设有对所述安装架230进行限位的挡片261,通过挡片261可以对安装架230的弹出进行限定,防止安装架230直接脱离储纳箱210,导致气囊250定位的不稳,同时弹簧一220对安装架230也有一定的限位效果,使得安装架230在最大伸长量的情况下风机240仍处于开关门260的内侧,保证防护机构200作业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实施例三:
结合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410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放置所述喷气罐430的定位板411,且定位板411的内侧设有护垫,利用定位板411可以对喷气罐430放置在安装槽410内起到固定的作业,用来防止喷气罐430与安装槽410的尺寸不一致,导致固定效果不好,而定位板411为可拆卸机构,可根据使用喷气罐430规格的不同选择更换,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螺纹或卡接方式,提高了对喷气罐430使用的适配性,增加了使用喷气罐430规格的范围,实用性更高,而护垫可以对喷气罐430进行防护,采用不同摩擦力的护垫还能进一步提高对喷气罐430的固定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喷气罐430的正常脱落,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所述气囊250上还设有防护凸起255,用于对所述飞行机构100进行防护,防护凸起255为设置在气囊250上的凸起结构,不仅使得气囊250对飞行机构100包裹固定的更加紧密,而且还增加了防滑效果,提高飞行机构100在气囊250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飞行机构100放于弹射器上的跑道上,使喷射机构400抵在弹射器上,然后利用弹射器带动飞行机构100弹射起飞,同时电子控制电磁阀440打开,使喷气罐430内的气体喷出,为飞行机构100提供推动力,当喷气罐430的燃料耗尽时,失去推动力,通过弹簧二420将喷气罐430弹出安装槽410,完成喷气罐430的脱落,当飞行机构100失去联系信号一定时间后或者需要紧急迫降时,电子控制打开电子锁头270,使开关门260打开,安装架230在弹簧一220的作用下沿着储纳箱210和开关门260下落,而后风机240启动向气囊250内注入空气,使气囊250膨胀,空气经单向气嘴252流动直至将气囊250完全充满,过程中气囊250逐渐包裹飞行机构100,完成防护,同时空气经连接气管340进入平衡伞330的内部,使平衡伞330膨胀,利用平衡伞330使气囊250保持平衡,使落地时气囊250着地,待使用者回收,回收后利用排气嘴253对气囊250进行放气,再将气囊250复位放入储纳箱210的内部,关闭开关门260,待下次使用,即可。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飞行机构(100);
防护机构(200),包括安装于所述飞行机构(100)上用于储纳的储纳箱(210)、连接于所述储纳箱(210)内的弹簧一(220)、与所述弹簧一(220)另一端连接的安装架(23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30)用于充气的风机(240)、连接于所述风机(240)用于对所述飞行机构(100)进行防护的气囊(250)、铰接于所述储纳箱(210)进行开关的开关门(260)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关门(260)用于自动控制的电子锁头(270);
平衡机构(300),包括连接于所述气囊(250)上的连接轴(310)、与所述连接轴(310)套接连接的连接板(320)、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20)另一端用于辅助降落的平衡伞(330)以及贯通连接于所述平衡伞(330)和气囊(250)的连接气管(340);
喷射机构(400),包括开设于所述飞行机构(100)内用于储纳的安装槽(410)、连接于所述安装槽(410)内的弹簧二(420)、放置于所述安装槽(410)内用于喷射加速的喷气罐(430)和设置于所述喷气罐(430)出气端用于自动控制的电磁阀(4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50)内设有用于分隔的分隔垫(251)、设置于所述分隔垫(251)上控制进气的单向气嘴(252)和安装于所述气囊(250)且位于所述分隔垫(251)之间的排气嘴(2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50)的内侧设有磁吸片(254),用于将接触的气囊(250)连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纳箱(210)和开关门(260)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板(211),且安装架(230)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211)卡接的限位槽(2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260)活动端的内侧还设有对所述安装架(230)进行限位的挡片(2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10)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放置所述喷气罐(430)的定位板(411),且定位板(411)的内侧设有护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50)上还设有防护凸起(255),用于对所述飞行机构(100)进行防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200)和平衡机构(300)设有一一对应的两组。
CN202110682660.2A 2021-06-18 2021-06-18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Active CN113200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2660.2A CN113200150B (zh) 2021-06-18 2021-06-18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2660.2A CN113200150B (zh) 2021-06-18 2021-06-18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0150A CN113200150A (zh) 2021-08-03
CN113200150B true CN113200150B (zh) 2022-01-25

Family

ID=7702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2660.2A Active CN113200150B (zh) 2021-06-18 2021-06-18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01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451A (zh) * 2016-08-03 2016-10-12 安徽钰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船载无人机水上行驶保护系统
CN206336441U (zh) * 2016-12-08 2017-07-18 张锦伟 一种无人机降落缓冲装置
CN108622382A (zh) * 2017-03-16 2018-10-09 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旋翼喷气式运载飞机
CN207985215U (zh) * 2018-03-12 2018-10-19 重庆市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坠落保护装置
CN111717409A (zh) * 2020-06-23 2020-09-29 长沙航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无人机高压气动助推起飞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1217A (zh) * 2018-07-04 2018-11-27 天津超算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飞行器
KR102212176B1 (ko) * 2020-04-29 2021-02-05 인영건설 주식회사 콘크리트 구조물 해체용 비행선형 거품분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품액 분사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451A (zh) * 2016-08-03 2016-10-12 安徽钰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船载无人机水上行驶保护系统
CN206336441U (zh) * 2016-12-08 2017-07-18 张锦伟 一种无人机降落缓冲装置
CN108622382A (zh) * 2017-03-16 2018-10-09 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旋翼喷气式运载飞机
CN207985215U (zh) * 2018-03-12 2018-10-19 重庆市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坠落保护装置
CN111717409A (zh) * 2020-06-23 2020-09-29 长沙航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无人机高压气动助推起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0150A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9647B2 (en) Automatic inflation system for evacuation slide
US8870115B2 (en) Active vent and re-inflation system for a crash attenuation airbag
EP2670633B1 (en) Constant area vent for external crash attenuation airbag
US6338456B1 (en) Landing impact absorbing deployment system for aircraft with damaged landing gear
WO2022037042A1 (zh) 适用于水上急救机器人浮力约束装置、急救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US4639229A (en) Survival kit air deploy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30200218A1 (en) Rotorcraft escape system
US20140145030A1 (en) Method of arranging a buoyancy system on an aircraft, a buoyancy system for an aircraft, and an aircraft
CN109250135A (zh) 一种无人机及载荷防护系统
CN108891610B (zh) 一种载人无人机和直升机用逃生伞椅
CN110641712A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安全保护装置
CN113200150B (zh) 高弹射起飞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CN208217010U (zh) 一种降落伞弹射装置
CN110001932A (zh) 一种基于气动减速防止坠落损毁的航拍无人机
CN113264192A (zh) 一种无人机气囊装置
US3042347A (en) Emergency ejection seat
CN111332480A (zh) 一种直升机用逃生装置
CN209991870U (zh) 一种子级结构
CN209991871U (zh) 一种气动减速装置及子级结构
JP2897516B2 (ja) 落下傘投下物の衝撃吸収装置
CN110155351B (zh) 一种带气囊的无人机
US3438601A (en) Air crew escape and survival system
JPH0924059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908824B2 (ja) 緊急射出飛行型シート
CN104627370B (zh) 直升机陆空海空故障停车时的安全降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8

Address after: 221715 F324, Building A, High tech Pioneer Park, Fengx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Yongse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700 F320, building a, high tech entrepreneurship Park, Fengx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uzhou Zhip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