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6132B -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6132B
CN113186132B CN202110498907.5A CN202110498907A CN113186132B CN 113186132 B CN113186132 B CN 113186132B CN 202110498907 A CN202110498907 A CN 202110498907A CN 113186132 B CN113186132 B CN 113186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microbial agent
pseudomonas
microbiome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89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86132A (zh
Inventor
沈家葆
李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89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61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6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6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86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6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27Pseudomona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菌种的至少一种:约氏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纳斯达短波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副氧化微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谷关假单胞菌、摩拉维亚假单胞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台湾假单胞菌、赤红球菌、褪色沙雷氏菌和食树脂新鞘氨醇菌。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可以玉米促进对有益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问题及降低玉米的重金属含量;并且,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与常规玉米种植方法相比,可以更好的提高玉米发芽速度以及发芽率,还可以提高玉米在苗期的根系的发展状况及玉米在苗期的叶面发育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21世纪初,常年玉米种植面积高达2.453*107hm2,总产值高达1.2317*108t。玉米已成为食品、饲料、发酵工业和数以千计的精细化工产品重要原料,在全球食品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种植体系下,基本是按照浸种、种植、基肥、提苗、追肥、叶面施肥、除草、收割工作的顺序完成。
1978年,美国植物学家首次提出了植物根圈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PGPR))的概念,PGPR指的是在定植于植物根际,与植物根密切相关的一类细菌,当接种于植物种子、根系、块根、块茎或土壤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现如今,PGPR已土壤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年来,我国农学家对PGPR的研究表明,PGPR通过分泌激素、抗生素、调控基因表达的物质、调节根圈土壤中其它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物质、小分子可挥发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s))等一系列物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机制,来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强土壤肥力、拮抗病原物、拮抗作物病害、提高作物抗病性、增强耐盐性、耐寒性、耐重金属毒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刘丹丹.我国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质,2016,3:815-824)。
所有生物对于外界养分都会选择性的接受,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主要通过位于内皮层细胞的凯氏带和细胞间的木栓质沉积来调控。一些研究表明,相关微生物,例如:Firmicutes sp.、Acitinobacteria sp.、Deinococcus-thermus sp.、 Bacteroidetessp.、Proteobacteria sp.可以通过分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相关基因,例如Col-0、myb36-2、dir9-1、esb1-1等来控制凯氏带和木栓质沉积对于矿质元素的透过性,来达到对矿质元素如N、P、Mg、Na、B、Fe、S、K、Ca、Co、 Zn、As、Mo、Cd、Rb、Sr、Cu、Mn等的吸收结构的调整。(Salas-González I,Reyt G,Flis P,et al.Coordination between microbiota androot endodermis supports plant mineral nutrient homeostasis[J].Science,2021,371(6525)),现今,研究机构对于 PGPR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目前PGPR的生产还停留于实验室,未产业化应用,PGPR对于植物的促生效果作用于试验田的情况还未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玉米苗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在生产、保藏和运输上的不足,改善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大田种植中应用范围窄、定殖能力弱、肥效时间短的短板,改善了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在逆境环境下对有益矿质元素的吸收不足,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了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问题,降低玉米的重金属含量,进一步完善了种植体系。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菌种的至少一种:
约氏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纳斯达短波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副氧化微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谷关假单胞菌、摩拉维亚假单胞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中国台湾假单胞菌、赤红球菌、褪色沙雷氏菌和食树脂新鞘氨醇菌。
玉米苗期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影响下可以促进对有益矿质元素的吸收,有益矿质元素包括N、P、Mg、Na、B、Fe、S、K和Ca。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问题,降低玉米的重金属含量。
本发明人通过科学配比得到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影响作物根系凯氏带、木栓层,从而影响矿质元素透过率,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上述微生物菌剂施用于玉米生产,影响玉米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结构,提高了玉米发芽速度以及发芽率,提高了玉米在苗期的根系的发展状况及玉米在苗期的叶面发育情况。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约氏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纳斯达短波单胞菌、副氧化微杆菌、谷关假单胞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中的至少一种。
玉米苗期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作用下对有益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促进效果,但纳斯达短波单胞菌作用于作物会使得玉米对Rb、Sr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约氏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副氧化微杆菌、谷关假单胞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中的任意两种。
更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所述微生物组A由鲁氏不动杆菌和谷关假单胞菌构成,所述微生物组B由约氏不动杆菌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所述微生物组C由副氧化微杆菌和谷关假单胞菌构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由约氏不动杆菌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
更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数量比为5%-2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80%-95%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更为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数量比为 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
更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菌种接种于对应的培养基中恒温震荡培养,获得微生物菌剂的种子液,所述恒温温度为28℃,转速为150r/min,发酵周期为24-48h;
S2、按照体积为1:1000将微生物菌剂的种子液和发酵底物装入至无菌液态发酵罐中发酵,由下至上分多个气阀通入无菌空气,发酵罐无菌空气质量要求为:出口空气压强控制在0.2-0.35mPa(表压),潮湿度60%-70%,发酵过程中无菌空气通量为1L/min,发酵罐温度在25-30℃,发酵罐内必要保持正压,发酵 24-48h后,得到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
发酵底物的配方为:葡萄糖20g、鱼粉30g、豆粕20g、柠檬酸钠3g、谷氨酸钠3g、十二脂纤维素钠0.5g、淀粉5g和自来水1L。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菌种的浓度不低于108CFU/mL,单个菌种的浓度不低于106CFU/mL。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采用干法保藏或湿法保藏。
更优选地,微生物菌剂采用干法保藏。
当微生物菌剂采用干法保藏时,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与和固体附着剂混合,进行干燥处理后装袋,置于温度为10℃的阴凉干燥处保藏。
所述固体附着剂包括稻草粉、米糠和玉米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固体附着剂为稻草粉。
更优选地,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与固体附着剂的质量比为5:(6-10)。
当微生物菌剂采用湿法保藏时,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与细菌附着物混合,置于温度为10℃的阴凉干燥处保藏。
所述细菌附着物包括木炭、细菌环、破碎的玉米秸秆和细河沙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细菌附着物为细菌环。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与细菌附着物的比例为1L:20g。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微生物菌剂在玉米种植体系中的应用。
更优选地,上述微生物菌剂在玉米种植体系中,主要通过拌种,浸种,灌根,沾根,喷叶这五种方法应用。
1)拌种:将玉米种子、矿质肥料和上述微生物菌剂拌和。此方法可以有效接种有益菌,喷施少许水分堆闷5min-30min,同时肥料和微生物菌剂作为种肥供种子发芽。其中,在25℃下最优选的堆闷时间为10min,随气温升高减少时间,气温降低则适当增加时间。
2)浸种:将玉米种子浸泡在38℃的温水里20min后,在浸泡玉米种子的温水中加入含有1%-5%细菌养分的微生物菌剂浸种10min-30min。在干法保藏或湿法保藏中,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占比(微生物菌剂/种植体系)均为2%-10%,更优选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占比均为5%。
3)灌根:在玉米种子发芽7天后,用自来水稀释20-100倍微生物菌剂,然后对植物根部进行浇灌。其中,稀释倍数为50倍为最优选。
4)沾根:需要移栽玉米时,在拔出玉米苗子后,将玉米苗子根系短暂浸于用自来水以质量比或体积比稀释5-20倍的微生物菌剂中,浸根时间5s-30s。之后再将玉米苗子种下去。其中,稀释倍数为10倍为最优选,最优选的浸根时间为10s。
5)喷叶:在玉米种植的中期和后期,同时避免花期,找一个无雨晴朗的下午,以按照质量比或体积比用自来水稀释50-200倍的微生物菌剂对叶面进行喷施。其中,稀释倍数为100倍为最优选。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微生物菌剂在促进玉米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应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微生物菌剂加入至含有细菌养分的溶液中活化,稀释获得微生物菌剂溶液;
S2、将玉米种子加入至微生物菌剂溶液中静置,微生物菌剂溶液没过玉米种子,静置10-30min后取出玉米种子,进行播种获得玉米幼苗,播种深度为 25-35mm;
S3、玉米幼苗在发芽后7天,采用步骤S1的微生物菌剂溶液对玉米幼苗根部浇灌。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于玉米的种植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细菌养分包括大米粉、大米、玉米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含有细菌养分的溶液中细菌养分的浓度为1-5%,更优选地,所述细菌养分为大米粉,所述含有细菌养分的溶液中细菌养分的浓度为2.5%。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于玉米的种植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溶液稀释的倍数为20-100倍。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在整体上改善作物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降低农药或肥料的施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可以玉米促进对有益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问题及降低玉米的重金属含量;并且,与常规玉米种植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玉米发芽速度以及发芽率,还可以提高玉米在苗期的根系的发展状况及玉米在苗期的叶面发育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6干法保藏中混合后的样本的菌体浓度变化图(纵轴为1g样本菌体的数量,单位CFU/mL,横轴为检验周期,单位7d);
图2为实施例6湿法保藏中混合后的样本的菌体浓度变化图(纵轴为1mL 样本菌体的数量,单位CFU/mL,横轴为检验周期,单位7d);
图3为实施例8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的玉米发芽情况图(左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右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
图4为实施例8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图(下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上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
图5为实施例8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对玉米苗期叶面发育情况图(左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右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
图6为实施例9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的玉米茎横切图(于地表往上15cm取样;下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上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
图7为实施例9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对玉米生长中前期根部发育的情况图(左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右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
图8为实施例9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对玉米生长中后期气生根发育的情况图(左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右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
图9为实施例9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和常规种植方法下玉米结实情况图(左侧为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右侧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常规种植方法来源于“浅谈玉米增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孙艳芳等.【J】. 种子科技,2019,37(11):25,27”。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受试菌种的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061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071
其中,约氏不动杆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K2HPO4 0.5g、MgSO4·7H2O 0.5g、柠檬酸铁铵0.5g、甘油20g、柠檬酸2.0g、谷氨酸4.0g、超纯水1L,pH为7.4。
鲁氏不动杆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20g、蛋白胨10g、淀粉20g、超纯水1L、pH为7.2。
纳斯达短波单胞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20g、酵母提取物5g、 FeCl3·6H2O 7.0mg、MnCl3·4H2O 1.0mg、MgSO4·7H2O 15mg、pH为7.3。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g、牛肉侵出物3.0g、NaCl5.0g、超纯水1.0L、pH为7.0。
副氧化微杆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K2HPO4 0.5g、MgSO4·7H2O 0.5g、柠檬酸铁铵0.5g、甘油20g、柠檬酸2.0g、谷氨酸4.0g、超纯水1L,pH为7.4。
铜绿假单胞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g、牛肉侵出物3.0g、NaCl 5.0g、超纯水1.0L、pH为7.0。
谷关假单胞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30g、蛋白胨2g、KH2PO4 0.3g、 Na2HPO41.4g、超纯水1L。pH为7.2。
摩拉维亚假单胞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中国台湾假单胞菌、赤红球菌、褪色沙雷氏菌、食树脂新鞘氨醇菌对应的培养基配方均为:蛋白胨10g、牛肉侵出物 3.0g、NaCl5.0g、超纯水1.0L、pH为7.0。
微生物组A的共培养培养液配方为:牛肉膏10g、蛋白胨10g、淀粉10g、硫酸钾10g、氯化镁0.1g,蒸馏水1L,pH值为7.2。
微生物组B的共培养基培养液配方为:K2HPO4 0.5g、柠檬酸铁铵0.5g、甘油10g、柠檬酸2.0g、蛋白胨15g、氯化镁0.5g,蒸馏水1L,pH值为7.2。
微生物组C的共培养基培养液配方为:K2HPO4 0.5g、柠檬酸铁铵0.5g、甘油10g、柠檬酸2.0g、蛋白胨15g、氯化镁0.5g,蒸馏水1L,pH值为7.2。
实施例1、激活和复壮单株菌种及培养微生物菌剂的种子液
将购得的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纳斯达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nasdae)、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谷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uguanensis)、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硝基还原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中国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褪色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食树脂新鞘氨醇菌 (Novosphingobium resinovorum),共13种菌种的冻干物进行恢复培养。
具体操作为:用无菌吸管吸取0.3mL对应的培养基滴入安瓿瓶内,震荡,使冻干物溶解;吸取全部安瓿管中的菌液,接种于对应的培养基试管中静置培养,一天后完成单株菌种的激活。
激活后的单种菌种液或菌落作为种子液加入相对应的培养液中,每100mL 加种子液0.3mL,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28℃,150-200转/分钟,发酵周期为24~48h(具体时间以所需浓度为准),培养液中活菌菌体浓度一般不低于 108个/mL,即获得单株微生物菌剂的种子液。
实施例2、共培养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菌剂包括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微生物组A由鲁氏不动杆菌和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B由约氏不动杆菌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C由副氧化微杆菌和谷关假单胞菌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组A由数量比为10%的鲁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 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C由数量比为10%的副氧化微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
将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分别加入相应的共培养基培养液,放置于恒温震荡摇床中培养,设置摇床参数为28℃,150r/min,24-48h后,分别获得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的种子液,种子液中总活菌菌体浓度不低于108CFU/mL。
将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的种子液分别以体积比为3:1000 加入装满发酵底物的无菌液态发酵罐中发酵,由下至上分多个气阀通入无菌空气。发酵罐无菌空气质量要求为:出口空气压强控制在0.2-0.35mPa(表压),潮湿度60%-70%,发酵过程中无菌空气通量为1L/min,发酵罐温度在25-30℃,发酵罐内必要保持正压,发酵24-48h后,得到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微生物菌剂中,总菌种的浓度不低于108CFU/mL,单个菌种的浓度不低于106CFU/mL。
发酵底物配方为:葡萄糖20g、鱼粉30g、豆粕20g、柠檬酸钠3g、谷氨酸钠3g、十二脂纤维素钠0.5g、淀粉5g、自来水1L,自然pH。
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生物组A还可以由数量比为5%的鲁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5%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A还可以由数量比为20%的鲁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8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
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生物组B还可以由数量比为5%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5%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B还可以由数量比为2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8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
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生物组C还可以由数量比为5%的副氧化微杆菌和数量比为95%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C还可以由数量比为20%的副氧化微杆菌和数量比为8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
实施例3、玉米在单株菌种影响下吸收土壤中有益矿质元素的实验
1)取消毒后的郑单958玉米种子,实验组用实施例1稀释过的13种单株菌种液浸种,对照组用相应稀释倍数的培养液浸种,共14组。用于浸种的稀释标准:根据菌液OD值和生长曲线评估菌液菌体浓度,使得稀释后的菌体浓度为104~107CFU/mL。浸种30min后,播入装满腐殖土的培养钵中,播种深度 3~5cm,播前保证土壤用手可以团聚成团,丢弃分块;播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恒温培养箱参数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度12000lux;湿度为 80%。本实验每组5个样本。本实验用土采自长白山山脚腐殖土。
2)14d后,从每组中抽取一个样本,洗净根系上附着的泥土,对根系中的矿质元素进行测定,测算实验组施用单株菌种后,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效果。其中,实验组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效果=实验组矿质元素含量/对照组矿质元素-1。本实验对N、P的测定分别采用开始蒸馏法、钒钼黄比色法(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Mg、Na、B、Fe、S、K、Ca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即精密称取玉米根系0.2g与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8mL硝酸,在微波消解仪上进行消解,消解完毕后冷却转至50mL量瓶中,用1%硝酸溶液定容至刻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购于青岛聚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型号为JC-YZ-600。结果重复3 次取均值。
参考表2所示,施用单株菌种的玉米对N、P、Mg、Na、B、Fe、S、K、 Ca等矿质元素有不同的吸收效果,改善了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在逆境环境下对有益矿质元素的吸收不足,促进了玉米的生长。
表2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01
/>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11
/>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21
实施例4、玉米在单株菌种影响下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实验
1)取消毒后的郑单958玉米种子,实验组用实施例1中稀释过的13种单株菌种液浸种,对照组用相应稀释倍数的培养液浸种,共14组。用于浸种的稀释标准:根据菌液OD值和生长曲线评估菌液菌体浓度,使得稀释后的菌体浓度为104~107CFU/mL。浸种30min后,播入装满腐殖土的培养钵中,播种深度 3~5cm,播前保证土壤用手可以团聚成团,丢弃分块,播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恒温培养箱参数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度12000lux;湿度为 80%。本实验每组5个样本。本实验用土采自长白山山脚腐殖土。本实验用土经富重金属元素处理,即均一添加痕量含重金属化合物。
2)14d后,从每组中抽取一个样本,洗净根系上附着的泥土,对根系中的矿质元素进行测定,测算实验组施用单株菌种后,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效果。其中,实验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促进效果=实验组重金属元素含量/对照组重金属元素-1。本实验对Co、Zn、As、Mo、Cd、Rb、Sr、Cu、Mn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即精密称取玉米根系0.2g与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8mL硝酸,在微波消解仪上进行消解,消解完毕后冷却转至50mL量瓶中,用1%硝酸溶液定容至刻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购于青岛聚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型号为JC-YZ-600。结果重复3次取均值。
参考表3所示,施用单株菌种的玉米对Co、Zn、As、Mo、Cd、Rb、Sr、 Cu、Mn等重金属元素有不同的吸收效果,降低了玉米的重金属含量,改善了现有种植体系下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问题。
表3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31
/>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41
实施例5、玉米在微生物组影响下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实验
1)取消毒后的郑单958玉米种子,实验组用实施例2中稀释过的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的种子液浸种,对照组用相应稀释倍数的培养液浸种,共4组。用于浸种的稀释标准:根据菌液OD值和生长曲线评估菌液菌体浓度,使得稀释后的菌体浓度为104~107CFU/mL。浸种30min后,播入装满腐殖土的培养钵中,播种深度3~5cm,播前保证土壤用手可以团聚成团,丢弃分块。播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恒温培养箱参数为光照16小时、黑暗8 小时;光照度12000lux;湿度为80%。本实验每组5个样本。本实验用土采自长白山山脚腐殖土。
2)14d后,从每组中抽取一个样本,洗净根系上附着的泥土,对根系中的矿质元素进行测定,测算实验组施用微生物组后,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效果。其中,实验组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效果=实验组矿质元素含量/对照组矿质元素-1。本实验对N、P的测定分别采用开始蒸馏法、钒钼黄比色法。(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Mg、Na、B、Fe、S、K、Ca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即精密称取玉米根系0.2g与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8mL硝酸,在微波消解仪上进行消解,消解完毕后冷却转至50mL量瓶中,用1%硝酸溶液定容至刻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购于青岛聚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型号为JC-YZ-600。结果重复3 次取均值。
实施例2中稀释过的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微生物组A 由数量比为10%的鲁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C由数量比为10%的副氧化微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
参考表4所示,施用本发明的微生物组A、微生物组B和微生物组C的玉米对营养矿质元素的吸收效果较佳,经验证得: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的菌种组合,对于玉米苗期对营养矿质元素的吸收相对于其它微生物组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表4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51
Figure BDA0003054594030000161
本发明微生物组的活性成分(不动杆菌、假单胞菌)相较于市面上以往的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芽孢杆菌、酵母菌)(如专利号CN101993305B、 CN104560828B等)有以下良好的效果:1在狭义的植物根圈环境中,类似于不动杆菌这种寡营养细菌、好气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比类似于芽孢杆菌这样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数量多出2~3个数量级。这种现象强烈的抑制了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的生长(王平等.小麦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比较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18~324)。
微生物组A(由数量比为5%的鲁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5%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A(由数量比为20%的鲁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8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5%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5%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2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8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微生物组C(由数量比为5%的副氧化微杆菌和数量比为95%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和微生物组C(由数量比为20%的副氧化微杆菌和数量比为80%的谷关假单胞菌构成)对于玉米苗期对营养矿质元素的吸收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数据如表4类似。
实施例6、微生物菌剂的保藏
将实施例2获得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装罐,分别存于8℃、 18℃、28℃、38℃环境下,每组存15罐,于罐装后当天和每过7d取样,对其进行菌体浓度检测;于罐装后当天和每过28d取样,对主体菌种进行菌种丰度检测。
结果表明:在装罐28d前,保存在18℃条件下发酵液的菌体浓度处于优势,目的菌种的丰度也得以保存;在装罐28d后,保存在8℃条件下发酵液的菌体浓度最高,目的菌种的丰度最高;装罐72d后,保存在8℃下条件下发酵液的菌体浓度仅剩罐装出厂时浓度的15%不到,目的菌种的稳定性开始丧失。
菌体浓度检测实施方式为:以同等稀释倍数发酵液为空白对照调零分光光度计,测定稀释10-50倍的菌液吸光度,控制稀释倍数使得OD值处于0.3-0.7 的范围内,按照1OD=109CFU/mL计算原始菌液浓度。
菌种丰度检测:送样本给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NGS测序手段对样本中个菌种丰度进行分析。
1、干法保藏:
将实施例2获得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分别与稻草粉、米糠、玉米粉混合,进行干燥处理后装袋,每组样本容量15袋,置于10℃左右的阴凉干燥处保藏。同时对于混合后的样本进行含水量测定,于混合装袋当天和每过 7d取样,对其进行菌体浓度检测;于混合装袋当天和每过28d取样,对主体菌种进行丰度检测。
稻草粉与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混合比例为:稻草粉50g:菌液 25mL。
米糠与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混合比例为:米糠35g:菌液25mL。
玉米粉与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混合比例为:玉米粉30g:菌液 25mL。
干燥处理的方法为:混合后的固化材料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开启鼓风机,于30℃下进行恒温干燥处理。当材料表面发白,固化材料蓬松不结块,即可装袋。
样本含水量测定方式为:将样本称重后,放入65℃恒温干燥箱中24h-48h 至样本恒重,测量干燥前后的质量差。
菌体浓度检测实施方式为:提取1g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 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和固态附着物(稻草粉、米糠、玉米粉中的一种)的混合物,放入10mL无菌水中备用,以同等稀释倍数的发酵液为空白对照调零分光光度计,测定稀释10-50倍的菌液吸光度,控制稀释倍数使得OD值处于0.3-0.7的范围内,按照1OD=109CFU/mL 计算原始菌液浓度。菌种丰度检测:送样本给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NGS测序手段对样本中个菌种丰度进行分析。
参考图1,稻草粉混合样本、玉米粉混合样本、米糠混合样本的平均含水量分别为9.06%、9.16%、9.67%。在微生物组B保藏情况上,稻草粉混合样本的菌体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受试样本,但杂菌率含量较高,主体有效菌种(核心菌组)丰度受限;米糠混合样本的菌体浓度较玉米粉在35d-63d之间高,其它时间相较较低,且米糠混合样本和玉米粉混合样本主体有效菌组的丰度占优;玉米粉混合样本的菌体浓度最为稳定,主体有效菌丰度也最为稳定。
2、湿法保藏
将实施例2获得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中加入杀菌后的细菌附着物,木炭、细菌环(又叫细菌屋、细菌滤材)、破碎的玉米秸秆、细河沙,装罐,每组样本容量15罐,置于10℃左右的阴凉干燥处保藏处。对于加入细菌附着物后的混合样本当天和每过7d经充分摇匀后取样,对其进行菌体浓度检测;于混合装袋当天和每过28d取样,对主体菌种进行丰度检测。每升实施例2获得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加入20g细菌附着物,即菌液与细菌附着物比例为1L:20g。
菌体浓度检测实施方式为:以同等稀释倍数发酵液为空白对照调零分光光度计,将样本充分摇匀后取样,测定稀释10-50倍的菌液吸光度,控制稀释倍数使得OD值处于0.3-0.7的范围内,按照1OD=109CFU/mL计算原始菌液浓度。菌种丰度检测:送样本给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NGS测序手段对样本中个菌种丰度进行分析。
参考图2,在微生物组B保藏情况上,加入木炭混合样本在菌体浓度上前期处于稳定,但后期非主体微生物数量增多,致使菌体浓度增高;细菌环混合样本则在前期和后期的菌体浓度、主体微生物丰度上都趋于稳定;玉米秸秆混合样本在前期非主体微生物的丰度明显增高,中后期主体微生物丰度几近为零;细河沙混合样本在主体微生物丰度上始终可以保持稳定,但由于无法提供有机养分,菌体总丰度在前期就开始骤降。
实施例7、一种适于玉米的种植方法
一种适于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加入至含有浓度为2.5%的大米粉的溶液(温度为21℃)中,摇匀后静置8h活化,稀释20倍获得微生物菌剂溶液;
S2、将郑单958种子加入至步骤S1的微生物菌剂溶液中静置,微生物菌剂溶液没过种子,静置15min后取出玉米种子,播种于150mm直径,210mm深的培养砵中,获得玉米幼苗,土壤来自长白山原始森林腐殖土;播种前不施底肥、不浇水;播种深度为30mm;播种后每个培养基浇水约40mL;
S3、玉米幼苗在发芽后7天,采用步骤S1稀释50倍的微生物菌剂溶液对玉米幼苗根部浇灌。
在其他实施例中,细菌养分还可以选用玉米粉,含有细菌养分的溶液中细菌养分的浓度还可以为5%、2.5%、1.5%、1%。步骤S2中,可以静置10或30min 后取出玉米种子,播种深度可以为25mm或35mm。
实施例8、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采用实施例7的种植方法作为实验组,不采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的种植方法作为常规种植方法,其他条件与实施例7的种植方法相同,除了不含有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
参考图3-5,本发明的种植方法提高了玉米发芽速度以及发芽率,提高了玉米在苗期的根系的发展状况及玉米在苗期的叶面发育情况。
实施例9、大田条件下玉米在本发明的种植体系下的生长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2中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的发酵液,同时采用实施例8的种植方法,于吉林省长岭县(东经123°76′、北纬43°95′)开展玉米种植。
本实施例土壤采用土壤养分检测仪UPA-B506分别鉴定其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和全N、全P的含量。其中速效N采用碱解氮法测定,速效P采用奥尔申法测定、速效K采用四苯硼钠法测定。
本实施例土壤中速效N含量为0.00784%,全N含量为0.0811%;速效P含量为0.0047%,全P含量为0.0564%;速效K含量为0.00691%。
本实施例种植方法相对于传统种植方法(来源于“浅谈玉米增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孙艳芳等.2019,37(11):25,27”)的改进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土壤管理、微生物浸种、灌根、叶面喷施以及追肥。其中品种选用郑单958;播前土壤管理在于收获前茬玉米时,将前茬玉米秸秆还田并深松耕20-30cm;微生物浸种在于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实施例2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的发酵液和米汤混合的溶液里,其中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液与米汤体积比例为1:30,浸泡时间 8H;灌根实施方式为:当玉米成长到三叶期,用稀释50倍的上述实施例2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的发酵液对作物根部进行浇灌;叶面喷施实施方式为:在灌根后14天后,无雨同时微风或无风的午后,采用稀释100倍的上述实施例 2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的发酵液在大田中用喷雾剂进行喷施;追肥方式在于灌根后,每隔约1个月,在浇水或雨后,在田间进行机械条施微生物菌肥,此微生物菌肥为采用稀释10倍的上述实施例2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组B)的发酵液与复合肥混合肥料。
参考图6-9,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种植方法有以下优势:1、玉米植株茎秆粗壮;2、玉米根部更发达;3、玉米气生根发达,不易倒伏;4、玉米果实长度更长,单果实结粒更多。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

1.一种微生物菌剂在玉米种植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数量比为10%的约氏不动杆菌和数量比为90%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构成,所述约氏不动杆菌和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1.15885、CGMCC1.8737;所述在玉米种植体系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微生物菌剂加入至含有浓度为2.5%、温度为21℃的大米粉的溶液中,摇匀后静置8h活化,稀释20倍获得微生物菌剂溶液;
(2)将郑单958种子加入至步骤(1)的微生物菌剂溶液中静置,微生物菌剂溶液没过种子,静置15min后取出玉米种子,播种于150mm直径,210mm深的培养砵中,获得玉米幼苗;播种前不施底肥、不浇水;播种深度为30mm;播种后每个培养基浇水约40mL;
(3)玉米幼苗在发芽后7天,采用步骤(1)稀释50倍的微生物菌剂溶液对玉米幼苗根部浇灌。
CN202110498907.5A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Active CN113186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8907.5A CN113186132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8907.5A CN113186132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6132A CN113186132A (zh) 2021-07-30
CN113186132B true CN113186132B (zh) 2023-05-23

Family

ID=7698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8907.5A Active CN113186132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613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454A2 (en) * 2008-10-28 2010-05-06 Nofima Ingrediens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 from copepods
WO2018156916A2 (en) * 2017-02-23 2018-08-30 Intercept Pharmaceuticals, Inc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of a bile acid derivative and microbiome and u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900243T4 (tr) * 2012-12-21 2019-02-21 Hyundai Motor Co Ltd Kötü Kokuları Önlemek İçin Kokusuz Mikroorganizmalar İçeren Bileşim
MX2015014278A (es) * 2015-08-29 2017-05-23 Benemérita Univ Autónoma De Puebla Formulacion multiespecies para potenciar el crecimineto de plantas de zonas semideserticas.
CN105969699A (zh) * 2016-07-12 2016-09-28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生态益生菌复合菌剂
WO2018182555A2 (en) * 2016-10-05 2018-10-04 Yedi̇tepe Sağlik Hi̇zmetleri̇ Anoni̇m Şi̇rketi̇ Microorganisms which are effective for preventing plant's cold stress
CN106906170A (zh) * 2017-05-03 2017-06-30 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88017B (zh) * 2019-04-11 2022-04-0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适于盐碱土壤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8559B (zh) * 2019-10-18 2022-03-11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复配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及其在夏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CN111304132B (zh) * 2020-03-19 2021-04-20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一种有利于盐碱地玉米生长的微生物菌剂yf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454A2 (en) * 2008-10-28 2010-05-06 Nofima Ingrediens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 from copepods
WO2018156916A2 (en) * 2017-02-23 2018-08-30 Intercept Pharmaceuticals, Inc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of a bile acid derivative and microbiome and use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6132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1680B (zh) 一种具有抗病促生长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应用
BR112014010650B1 (pt) composições fertilizantes que compreendem inoculantes microbianos e métodos que utilizam as mesmas
CN108277177B (zh) 细黄链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其发酵方法、发酵产物、生防产品和应用
CN111411063A (zh) 一种具有防治烟草土传病害功能的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40968B (zh) 微刺假单胞菌的新用途及其方法、微刺假单胞菌21 4.1 9.2-14及其产品
CN112679280A (zh) 一种高效生防促生人参复合微生物菌肥制备方法
CN109234213B (zh) 一种绿针假单胞菌株x8及其应用
CN109456915B (zh) 一种沙福芽孢杆菌株x3及其应用
CN107937310A (zh) 根际促生菌及其应用
CN109055274B (zh) 一株锦鸡儿根瘤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07500892A (zh) 一种水稻育苗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515716B (zh) 屎鞘氨醇杆菌及其应用
CN109749940B (zh) 一种真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4447111A (zh) 一种用于烟草种植土壤改良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8417A (zh) 一种提高水肥保持效果的藻菌混合制剂及应用
CN108949635B (zh) 胶冻样芽孢杆菌、微生物菌肥、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186132B (zh) 一种适于玉米种植的微生物菌剂和应用
CN105779334B (zh) 一种芽孢杆菌wdgj11及其在提高烟叶品质上的应用
CN115353997A (zh)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在降解土壤中烟嘧磺隆的应用
CN110241040B (zh) 一株韩国假单胞菌及其在提高设施蔬菜土壤有机氮利用率和促生长的应用
CN109627103B (zh)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的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85009A (zh) 一种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率的种植方法
CN110156538A (zh) 一种含氨基酸有机酵素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9419A (zh) 一株卓尔贝氏菌属细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CN117736944B (zh) 稻瘟霉素链霉菌及其菌剂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