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6766A -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6766A
CN113176766A CN202110461749.6A CN202110461749A CN113176766A CN 113176766 A CN113176766 A CN 113176766A CN 202110461749 A CN202110461749 A CN 202110461749A CN 113176766 A CN113176766 A CN 113176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vehicle bod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output end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17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
龙爱清
刘重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Keqi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Keqi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Keqi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Keqi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17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6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282Data acquisition, BDE M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和控制面板,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发明涉及识别系统技术领域。该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通过车身数据获取模块能够获取车身的长、宽、高值,再结合对车身长度、宽度或高度发生变化时的时间,能够更精准的从存档中筛选出最接近实际车型的车身模型,从而提高了该系统的准确性,防止跟踪模型出现偏差造成的加工路径和物料分配出现错误,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别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用户差异化的用车需求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加工车间的自动化已经基本实现,设计最大尺寸内的车身可以顺利在一个加工车间内通过,多种型号、颜色的车型能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如何自动识别不同的车型,成为了涂装工艺柔性化发展的一个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体识别系统(AVI)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AVI系统已经成熟和模块化,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在不同系统间的传输基本上已经固化,数据的采集阶段主要是车型条码的识别和滑橇唯一性标识的读取,发展到今天,低成本、易维护和抗干扰性强的AVI系统愈加受到各汽车厂家的青睐。
现有的汽车加工用车身识别系统识别准确性较低,难以在车身输送过程中获取不同位置点的车身信息,容易导致后续跟踪模型出现偏差,造成后续加工物料及加工路径分配出现错误,可靠性较差,因此亟需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解决了识别准确性较低,难以在车身输送过程中获取不同位置点的车身信息,容易导致后续跟踪模型出现偏差,造成后续加工物料及加工路径分配出现错误,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存储模块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且中央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车身数据获取模块实现双向信息传输,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更新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加工流程获取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物料分配模块和加工路径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条码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条码识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身数据获取模块包括车身监控模块、侧边距检测模块、车顶距检测模块、输送速度监测模块和时间获取模块,所述车身监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侧边距检测模块、车顶距检测模块、输送速度监测模块和时间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身数据获取模块还包括数据计算模块、车长值获取模块、车宽值获取模块和车高值获取模块,所述侧边距检测模块、车顶距检测模块、输送速度监测模块和时间获取模块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数据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数据计算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车长值获取模块、车宽值获取模块和车高值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计算模块包括车身长度计算模块、车身宽度计算模块和车身高度计算模块。
优选的,所述模型检索模块包括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和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
优选的,所述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通过中央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车身数据获取模块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检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车身数据获取模块能够获取车身的长、宽、高值,再结合对车身长度、宽度或高度发生变化时的时间,能够更精准的从存档中筛选出最接近实际车型的车身模型,从而提高了该系统的准确性,防止跟踪模型出现偏差造成的加工路径和物料分配出现错误,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2)、该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通过模型检索模块包括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和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模型检索模块能够依次根据车身的长、宽、高对车身模型进行分级筛选,使检索工作更精细,且更有规律,有利于降低检索模块的工作压力,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3)、该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通过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更新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加工流程获取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物料分配模块和加工路径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获取最终车身模型后,能够直接对后续的加工路径进行规划,同时,能够对加工所需物料进行自动分配,功能更丰富,有利于车身的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车身数据获取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数据计算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模型检索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中,1中央处理模块、2控制面板、3存储模块、4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1车身监控模块、42侧边距检测模块、43车顶距检测模块、44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5时间获取模块、46数据计算模块、461车身长度计算模块、462车身宽度计算模块、463车身高度计算模块、47车长值获取模块、48车宽值获取模块、49车高值获取模块、5模型检索模块、51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52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3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6数据对比模块、7模型更新模块、8加工流程获取模块、9物料分配模块、10加工路径判断模块、11条码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1和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用于导入车身模型,控制面板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导线与存储模块3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且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导线与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检索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对比模块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更新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更新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物料分配模块9和加工路径判断模块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条码识别模块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条码识别模块11用于识别车身的刚条码,以便后续能够根据编号查询汽车生产情况,并且条码识别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包括车身监控模块41、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车身监控模块41结合时间获取模块45能够及时捕获车身进出检测龙门架的时间,再结合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获取的时间,能够计算出车身长度,车身监控模块4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还包括数据计算模块46、车长值获取模块47、车宽值获取模块48和车高值获取模块49,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数据计算模块4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数据计算模块4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车长值获取模块47、车宽值获取模块48和车高值获取模块4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能够通过检测、计算得出车身的长、宽、高,以及长、宽、高发生变化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计算模块46包括车身长度计算模块461、车身宽度计算模块462和车身高度计算模块463。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型检索模块5包括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51、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和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53,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5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5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模型检索模块5能够精准检索到与车身对应的跟踪模型。
工作时,中央处理模块1控制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工作,当车身监控模块41监测到车体时,说明车身开始进入龙门架,此时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接收到信号开始工作,侧边距检测模块42检测车身侧边与龙门架侧壁之间的距离,车顶距检测模块43检测车顶与龙门架顶之间的距离,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时刻获取车身的输送速度,时间获取模块45获取车体进入龙门架时的时间、离开龙门架的时间,以及侧边距和车顶距发生变化时的时间,然后将以上数据传递到数据计算模块46,车身长度计算模块461计算出车身长度,车身宽度计算模块462计算出车身宽度,车身高度计算模块463计算出车身高度,然后车长值获取模块47、车宽值获取模块48和车高值获取模块49根据计算结果输出车身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中央处理模块1将车身长度、宽度和高度值存储到存储模块3中,同时将获取的侧边距和车顶距发生变化时的时间也存储到存储模块3中,然后中央处理模块1控制模型检索模块5工作,通过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51筛选出长度相同的车身模型,然后通过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从长度相同的车身模型中筛选出宽度也相同的车身模型,再通过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53从长度、宽度均相同的车身模型中筛选出高度也相同的车身模型,然后通过数据对比模块6将筛选出的车身模型数据与检测到的车身数据进行细节数据对比,获得更精准的车身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更新模块7更新加工系统中的跟踪模型,中央处理模块1控制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获取对应车型的加工流程,再由加工路径判断模块10规划出对应车型的加工路径,同时通过物料分配模块9提前进行后续加工流程中所需物料的分配,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1)和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导线与存储模块(3)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且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导线与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实现双向信息传输,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检索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更新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模型更新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加工流程获取模块(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物料分配模块(9)和加工路径判断模块(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条码识别模块(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条码识别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模型检索模块(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包括车身监控模块(41)、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所述车身监控模块(4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数据获取模块(4)还包括数据计算模块(46)、车长值获取模块(47)、车宽值获取模块(48)和车高值获取模块(49),所述侧边距检测模块(42)、车顶距检测模块(43)、输送速度监测模块(44)和时间获取模块(45)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数据计算模块(4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数据计算模块(4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车长值获取模块(47)、车宽值获取模块(48)和车高值获取模块(4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计算模块(46)包括车身长度计算模块(461)、车身宽度计算模块(462)和车身高度计算模块(46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检索模块(5)包括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51)、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和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等长度模型检索模块(5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同等宽度模型检索模块(5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同等高度模型检索模块(5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CN202110461749.6A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Pending CN113176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1749.6A CN113176766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1749.6A CN113176766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766A true CN113176766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6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1749.6A Pending CN113176766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676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0063U (zh) * 1989-05-26 1990-12-25
JP2014002534A (ja) * 2012-06-18 2014-01-09 Toshiba Corp 車種判別装置及び車種判別方法
CN105023301A (zh) * 2015-07-30 2015-11-04 重庆市华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轮廓识别的车辆收费方法及装置
CN109189025A (zh) * 2018-09-28 2019-01-11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跨平台混流生产的三维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90017847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Vehicle body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676280A (zh) * 2019-02-02 2019-04-26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车身制造通用化系统和车身制造通用化智能工厂系统
CN111007808A (zh) * 2019-09-09 2020-04-14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生产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1882838A (zh) * 2020-07-14 2020-11-03 武汉科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时监控工厂运行状态的系统
CN112015941A (zh) * 2020-09-03 2020-12-01 湖南同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生产线中的车身智能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0063U (zh) * 1989-05-26 1990-12-25
JP2014002534A (ja) * 2012-06-18 2014-01-09 Toshiba Corp 車種判別装置及び車種判別方法
CN105023301A (zh) * 2015-07-30 2015-11-04 重庆市华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轮廓识别的车辆收费方法及装置
US20190017847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Vehicle body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189025A (zh) * 2018-09-28 2019-01-11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跨平台混流生产的三维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676280A (zh) * 2019-02-02 2019-04-26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车身制造通用化系统和车身制造通用化智能工厂系统
CN111007808A (zh) * 2019-09-09 2020-04-14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生产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1882838A (zh) * 2020-07-14 2020-11-03 武汉科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时监控工厂运行状态的系统
CN112015941A (zh) * 2020-09-03 2020-12-01 湖南同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生产线中的车身智能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AI, AHS: "Vehicle type classification from visual-based dimension estimation", 《2001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PROCEEDINGS》, 31 December 2001 (2001-12-31) *
路新宇: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车型识别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15 December 2015 (2015-12-15) *
郭兆坤: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轿车车型识别与车身建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15 August 2019 (2019-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7808A (zh) 一种车间生产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2837717B (zh) 利用车号识别判断列车行进方向及调车情况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53995B (zh) 对从生产线下线的车辆进行etc检测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679221A (zh) 车号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9598165B (zh) 一种基于高频rfid双阅读器的轨道车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109823A (zh) 一种生产线车型检测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4742944A (zh) 一种动车所动车组入所动车组号的识别方法
CN105302123A (zh) 在线测量数据的监控方法
CN107051896B (zh) 一种水表检定自动化流水线系统
CN113176766A (zh) 一种基于avi的汽车生产用车身识别系统
CN109887292A (zh) 车辆类型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8109386B (zh) 基于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车速判定方法及系统
CN112253738B (zh) 一种变速箱自动防错加注指示装置及方法
CN101661669A (zh) 道路车辆类型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496114A (zh) 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819549A (zh) 基于自走行的接触网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207850706U (zh) 一种用于道路试验的车载终端装置
CN209182506U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单轨载人游览车防撞系统
CN205187006U (zh) 一种高精度多通道油罐车液位自动化检测计量装置
CN201552111U (zh) 用于汽车生产流水线识别车型的旋转编码器装置
CN210005916U (zh) 车型传递防错装置
CN109324331A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单轨载人游览车防撞系统及方法
CN1033155C (zh) 轨道电路分界点判别装置及采用它的机车运行监控记录器
CN206696912U (zh) 一种行驶记录仪整机检测工装
CN206269894U (zh) 尿素液位传感器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