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6682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6682B
CN113176682B CN202110454737.0A CN202110454737A CN113176682B CN 113176682 B CN113176682 B CN 113176682B CN 202110454737 A CN202110454737 A CN 202110454737A CN 113176682 B CN113176682 B CN 113176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47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6682A (zh
Inventor
周婷
李俊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47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6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6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背光模组,位于显示面板背离其出光面的一侧,并且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光阀和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对应第二显示区设置,光阀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以及感光元件,位于背光模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并且感光面至少部分与光阀在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交叠,在显示模式下,感光元件关闭,光阀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在感光模式下,感光元件开启,光阀开启并处于透射状态。显示装置既能透光又可显示,便于实现感光元件的屏下集成和全面屏显示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具有机身薄、显示画面柔和不伤眼、辐射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电视等家电设备中。
在现在主流的终端设备设计中,终端设备的机身正面通常会同时设置显示面板和感光元件,为提高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板占比,会将感光元件与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与感光元件集成时,需要在集成感光元件的区域开孔或开槽,其中开孔区域或开槽区域无法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实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显示和透光的转换,便于感光元件的屏下集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背光模组,位于显示面板背离其出光面的一侧,并且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光阀和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对应第二显示区设置,光阀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以及感光元件,位于背光模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并且感光面至少部分与光阀在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交叠,其中,在显示模式下,感光元件关闭,光阀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在感光模式下,感光元件开启,光阀开启并处于透射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光阀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对应第二显示区设置,光阀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在显示装置的感光模式下,感光元件开启,感光元件需要感光,外部光线能够穿过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到达光阀表面,光阀开启并处于透射状态,光阀可以控制光线透射至感光元件的感光面,感光元件识别接收的光线,实现感光功能。在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下,感光元件关闭,光阀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将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面板既能透光又可显示,便于实现感光元件的屏下集成和全面屏显示设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第一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第二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第三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第四种实施例隐去光阀的A-A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第五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的第六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的第七种实施例的A-A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1的第八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第九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的第十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中附图标记为:
10-显示面板;DA1-第一显示区;DA2-第二显示区;
20-背光模组;
21-光阀;
H1-第一通孔;
22-第一发光组件;221-第一发光元件;
23-分隔件;231-凸起反射段;232-凹入反射段;233-漫反射面;
24-第二发光组件;241-第二电路板;242-第二发光元件;GS-第二出光面;
R-反射腔;
25-反射片;26-导光板;27-扩散片;28-增亮片;
29-底框;291-底板;292-侧板;
H2-第二通孔;
30-感光元件;PS-感光面;
40-透明光学胶;
50-第一偏光片;
60-第二偏光片;
7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第一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背光模组20和感光元件30。
显示面板10可以是LCD面板,其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夹设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位于彩膜基板靠近背光模组20的一侧。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第一显示区DA1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DA2。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DA1可以围绕于第二显示区DA2的整个外周设置。并且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
背光模组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一侧,具体地,背光模组20位于显示面板10背离其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模组20包括光阀21和第一通孔H1。第一通孔H1为背光模组20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开设,并且对应第二显示区DA2设置。光阀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H1。
感光元件30设置于背光模组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感光元件30的感光面PS朝向显示面板10,并且感光面PS至少部分与光阀21在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交叠。光阀21可以控制外部的光线透射至感光面PS上,或者将背光模组2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10。感光元件30可以是图像采集元件,例如摄像头,可以采集外部图像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感光元件30可以不限于图像采集元件,也可以是红外光传感器、光学指纹识别元件等光传感器。本文中,以感光元件30是图像采集元件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背光模组20向显示面板10提供背光;背光模组20包括光阀21和第一通孔H1,第一通孔H1对应第二显示区DA2设置,光阀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H1,并且感光面PS至少部分与光阀21在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交叠。在显示装置的感光模式下,感光元件30开启,感光元件30需要感光,外部光线能够穿过显示面板10的第二显示区DA2,到达光阀21表面,光阀21开启并处于透射状态,光阀21可以控制光线透射至感光元件30的感光面PS,感光元件30识别接收的光线,实现感光功能。在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下,感光元件30关闭,光阀21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将背光模组2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实现显示功能。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既能透光又可显示,便于实现感光元件30的屏下集成和全面屏显示设计。
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的外部光线透过率可以大于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的外部光线透过率,可以增加通过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并照射到感光元件30的光线数量,提高感光元件30的图像获取质量。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均排布有像素,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的像素密度低于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的像素密度,以此提高第二显示区DA2的外部光线透过率。
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光阀21可以包括聚合物网络稳态液晶(polymer network steady liquid crystal,PNLC)层,在感光模式下,所述感光元件30开启,PNLC层在外部电压驱动下转动,以使外部的光线透射PNLC层至感光元件30的感光面PS。PNLC层将反射和投射集成,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既能透光又可显示,便于实现感光元件30的屏下集成和全面屏显示设计。并且不需要设置配向层和偏光片,结构简单。
图3是图1的第二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20可以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2和分隔件23。第一发光组件22设置于第一通孔H1外,例如第一发光组件22设置于背光模组20的边缘或者围绕第一通孔H1的外周设置。第一发光组件22用于向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提供背光,第一发光组件2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21,第一发光元件22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分隔件23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22和第一通孔H1之间,分隔件23能够阻隔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泄漏至第一通孔H1内。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分隔件23和显示面板10之间设置有透明光学胶40,透明光学胶40可以用于粘结分隔件23,提高分隔件23的安装稳固性,并且因透明光学胶40的光线透过率较高,可以避免其本身造成黑边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透明光学胶40的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例如有机硅型透明光学胶、橡胶型透明光学胶、聚氨酯型透明光学胶或环氧树脂型透明光学胶等。
作为示例,背光模组20还可以包括底框29,分隔件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底框29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端位于显示面板10背离其出光面的一侧,分隔件23将第一发光组件22和第一通孔H1隔离。第一端和底框29之间通过透明光学胶40粘结,第二端和显示面板10之间通过透明光学胶40粘结。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分隔件23还可以为合物网络稳态液晶层(PNLC)。在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下,第一发光组件22处于发光状态,PNLC层可以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PNLC层将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一显示区DA1内靠近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上,防止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的边界存在黑线等情况,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无明显边界,亮度均一,从而提高显示质量。在显示装置的感光模式下,PNLC层可以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防止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泄漏至第一通孔H1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图4是图1的第三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分隔件23可以包括漫反射面233,漫反射面233位于分隔件23朝向第一发光组件22的一侧,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经漫反射面233多次漫反射至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可以提高光线反射的均匀度,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的亮度均匀性;尤其是漫反射至第一显示区DA1内靠近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可以防止第一显示区DA1靠近第二显示区DA2的一侧产生暗区,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并且可以防止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的边界存在黑线等情况,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无明显边界,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分隔件23还可以包括反射段,反射段可以增加分隔件23的有效反射区域,以此进一步提高反射效果。反射段的具体设置形式可以为凸起反射段231和/或凹入反射段232。凸起反射段231为分隔件23朝向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一侧凸起设置。凹入反射段232为分隔件23背离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一侧凹入设置。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分隔件23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横向截面积呈缩减趋势。分隔件23构成筒状结构体,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经分隔件23多次反射,反射至第一显示区DA1内靠近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上,防止第一显示区DA1靠近第二显示区DA2的一侧产生暗区,提高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的亮度均匀性,并防止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的边界存在黑线等情况,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的亮度均匀性。
图5是图1的第四种实施例隐去光阀的A-A截面示意图。可选地,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20还可以包括底框29,底框29包括底板291和相对设置的侧板292,底板291的两端分别与侧板292连接。底板291可以包括第二通孔H2,第一通孔H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通孔H2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或者位于第二通孔H2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内。较大的第二通孔H2可以增加光阀21和感光元件30接收光线的表面,从而提高成像质量和显示质量。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5,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背光模组2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片25、导光板26和多层光学膜层。其中,多层光学膜层包括至少一层扩散片27和至少一层增亮片28。例如,背光模组20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片25、导光板26、扩散片27和增亮片28。可以理解的是,扩散片27和增亮片28的数量及层叠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情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5,背光模组20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第一发光组件22位于侧板292朝向导光板26的一侧。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依次由反射片25、导光板26均匀传导至光学膜层,并由光学膜层将光线均匀传导到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可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20也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此条件下,可以不设置导光板26和反射片25。当然,背光模组20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结合的方式。
请继续参阅图5,反射片25、导光板26、扩散片27和增亮片28分别靠近第一通孔H1的一端与第一通孔H1的间距可以依次减小,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形成缩减趋势,和分隔件23的结构相适配,可以减小背光模组20的开孔区域,并为分隔件23提供放置空间。
反射片25、导光板26、扩散片27和增亮片28分别靠近第一通孔H1的一端与分隔件23之间形成一反射腔R,第一发光组件22发出的光线经反射片25、导光板26、扩散片27或增亮片28传导至分隔件23,由分隔件23反射至第一显示区DA1内靠近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面板10,防止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的边界存在黑线的情况,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之间无明显边界,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的亮度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反射片25、导光板26、扩散片27和增亮片28靠近第一通孔H1的一端与第一通孔H1的间距不限于形成缩减趋势,也可以间距相同。
图6是图1的第五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光组件24,第二发光组件24位于分隔件23朝向第一通孔H1的一侧,并用于向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提供背光。第二发光组件24可以对第二显示区DA2进行补光,提高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的亮度均匀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整体显示面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背光模组2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2和第二发光组件24,在感光元件30需要感光时,第二发光组件24处于非发光状态,外界光线能够穿过显示面板10的第二显示区DA2,到达光阀21表面,光阀21开启,光阀21可以控制光线透射至感光元件30的感光面PS,感光元件30识别接收的光线,实现感光功能。在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下,第一发光组件22和第二发光组件24均处于发光状态,显示面板10的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均能够显示画面,提高了正常显示模式下显示面板10的实际可显示面积。并且光阀21将第二发光组件24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10的第二显示区DA2,提高了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亮度和光线均匀度,以使得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亮度较为均一,提高显示面板10整体亮度的均一性,从而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6,分隔件23还可以包括漫反射面233,漫反射面233位于分隔件23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发光元件242发出的光线经漫反射面233和/或光阀21多次漫反射,形成可辐射至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的均匀光线,提高第二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的亮度均匀性。
图7是图1的第六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发光组件24可以包括第二电路板241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2,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2与第二电路板241电连接。第二发光元件24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第二发光元件242包括第二出光面GS。第二电路板24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作为一示例,请继续参阅图7,第二电路板241位于底框29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发光元件242环绕排布于第一通孔H1的外周,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向为侧发光,第二发光元件242的第二出光面GS可以朝向第一通孔H1的几何中心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发光元件242直接照射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造成背光不均等现象,从而实现正常显示模式下显示面板10各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性。
可选地,第二发光元件242在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分隔件23在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内,分隔件23可以对第二发光元件242和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进行阻隔,防止第二发光元件242直接照射至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
图8是图1的第七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作为一示例,如图8所示,第二发光元件242在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分隔件23在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内,分隔件23对第二发光元件242和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进行了阻隔。第二电路板241位于底框29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向可以为侧发光或顶发光,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式更加灵活。例如,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向为顶发光,第二发光元件242的第二出光面GS可以朝向显示面板10设置,由于分隔件23对第二发光元件242和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进行了阻隔,第二发光元件242发出的光线经分隔件23反射至光阀21,由光阀21反射至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可以避免第二发光元件242直接照射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造成背光不均,从而实现正常显示模式下显示面板10各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性。
图9是图1的第八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图10是图1的第九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作为另一示例,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发光元件242在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分隔件23在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内。第二电路板241位于分隔件23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向为侧发光或顶发光,可以避免第二发光元件242直接照射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生产实际进行灵活选择。例如,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向为侧发光,其第二发光面GS可以朝向或背离第一通孔H1的几何中心设置。又例如,第二发光元件242的发光方向为顶发光,其第二发光面可以朝向第一通孔H1的几何中心设置。
图11是图1的第十种实施例的A-A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偏光片50和第二偏光片60。第一偏光片50位于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60位于第一显示区DA1的显示面板1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侧。
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盖板70,盖板70位于显示面板1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侧,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防护。
在上述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元件、光学指纹识别元件、红外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例如,感光元件30为图像采集元件,即摄像装置,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采集装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也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图像采集元件等其它形式的图像采集元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也可以是光学指纹识别元件或红外光传感器,从而实现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或红外识别功能。此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可以同时包括图像采集元件、光学指纹识别元件、红外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两种。从而同时具有多种光线感应功能。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实现第二显示区DA2的显示面板10在不同模式下进行透光或进行显示,便于实现感光元件30的屏下集成,且不需牺牲显示面板10的可显示面积,从而便于实现全面屏显示设计。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2)

1.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其出光面的一侧,并且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阀和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开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所述光阀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
感光元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并且所述感光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光阀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交叠,
其中,在显示模式下,所述感光元件关闭,所述光阀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在感光模式下,所述感光元件开启,所述光阀开启并处于透射状态;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外,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以及
分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所述分隔件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泄露至所述第一通孔内;
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所述分隔件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横向截面积呈缩减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分隔件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并用于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其中,在显示模式下,所述感光元件关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均处于发光状态,所述光阀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在感光模式下,所述感光元件开启,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处于发光状态,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处于非发光状态,所述光阀开启并处于透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为侧发光或者顶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聚合物网络稳态液晶层,其中,在显示模式或感光模式下,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处于发光状态,所述分隔件关闭并处于反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漫反射面,所述漫反射面位于所述分隔件朝向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多层光学膜层,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多层光学膜层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间距依次减小,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多层光学膜层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一反射腔,以使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分隔件反射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内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显示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凸起的凸起反射段,和/或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凹入的凹入反射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透明光学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阀包括聚合物网络稳态液晶层,在感光模式下,所述感光元件开启,所述聚合物网络稳态液晶层在外部电压驱动下转动,以使外部的光线透射所述聚合物网络稳态液晶层至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包括图像采集元件、光学指纹识别元件和红外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光线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光线透过率。
CN202110454737.0A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176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737.0A CN113176682B (zh)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737.0A CN113176682B (zh)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682A CN113176682A (zh) 2021-07-27
CN113176682B true CN113176682B (zh) 2022-06-14

Family

ID=7692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4737.0A Active CN113176682B (zh)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6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7832B (zh) * 2021-09-17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703227B (zh) * 2021-09-23 2023-04-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867050B (zh) * 2021-10-19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401331A (zh) * 2022-01-28 2022-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685617B (zh) * 2022-11-07 2024-02-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101A (zh) * 2020-03-18 2020-06-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752039A (zh) * 2020-07-03 2020-10-09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55A (zh) * 2020-09-28 2020-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7819A (en) * 2009-08-26 2011-03-01 Altek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101A (zh) * 2020-03-18 2020-06-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752039A (zh) * 2020-07-03 2020-10-09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55A (zh) * 2020-09-28 2020-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682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6682B (zh) 显示装置
TWI719738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US674130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panels on both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CN111399280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881035B (zh) 液晶显示设备
US113404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fingerprint module
CN110658582A (zh) 显示装置
CN110187544B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080112189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20060183038A1 (en) Color layer material, color filter substrat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of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 device
WO202022051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5507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22705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CN109031791B (zh) 显示装置
US20060109395A1 (en)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3024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312184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11032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91545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213037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92937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195606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1478328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69234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