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6069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6069U
CN211956069U CN202020277253.4U CN202020277253U CN211956069U CN 211956069 U CN211956069 U CN 211956069U CN 202020277253 U CN202020277253 U CN 202020277253U CN 211956069 U CN211956069 U CN 211956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bottom plate
backlight module
pl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72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晓鸽
郜双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72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6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6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6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光学膜片、第一电路板及第一柔性电路板,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侧壁,侧壁与底板形成容置空间,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光学膜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一电路板设置在底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背板还包括顶板,顶板一端与侧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容置空间延伸;光源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第二电路板设置在顶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电路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第一柔性电路板从第一电路板延伸出后环绕背板从顶板远离侧壁的一端弯折后与第二电路板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装置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液晶显示装置通常由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组成,而背光模组又由导光板、背板、胶框以及光学膜片组成,现在客户要求背光模组的设计越来越薄,但是因为结构和材料的限制,很难达到客户需求。
图1为现有技术一实施例中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背光模组中背板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实施例中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所示,现在机种的设计为,发光二极管41打件在柔性电路板42上,多颗发光二极管41与柔性电路板42共同组成光源组件4,光源组件4与导光板3通过双面胶贴合后组装进灯罩,然后插入遮光胶带7,这样的设计限定了背光模组1的厚度,无法更薄。
另外,为了便于遮光胶带7的插入,背板2的顶板23需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θ(如图2所示),这会导致入光侧的品味问题,如漏光、色差等异常出现,同时,在柔性电路板42出线的位置(也即线路引出的位置),相应的背板2的侧壁22需要设置开口部8,这样的设计将会降低背板2的强度,在进行机械性测试的时候,开口部8的位置容易破片,另一方面开口部8的部位也容易割伤柔性电路板42,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加轻薄且具有良好显示品味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光学膜片、第一电路板及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上,所述背板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一端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延伸;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从所述第一电路板延伸出后环绕所述背板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弯折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在靠近所述侧壁一侧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导电胶带与所述底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上至少部分设有遮光胶带。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带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侧壁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顶板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光涂层,所述反光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底板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反光涂层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面部分设有第一双面固定胶带,所述第一双面固定胶带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光涂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双面胶带,所述第二固定双面胶带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另一端环绕所述背板后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光学膜片、第一电路板及第一柔性电路板,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侧壁,侧壁与底板形成容置空间,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光学膜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一电路板设置在底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背板包还包括顶板,顶板一端与侧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容置空间延伸;光源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第二电路板设置在顶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电路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第一柔性电路板从第一电路板延伸出后环绕背板从顶板远离侧壁的一端弯折后与第二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有效防止在组装过程中的漏光现象的发生,提升显示品质与背光模组的强度,同时也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发展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实施例中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背光模组中背板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实施例中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中光源组件与导光板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背板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背光模组;2-背板;3-导光板;4-光源组件;5-印刷电路板;
21-底板;22-侧壁;23-顶板;41-发光二极管;42-柔性电路板;
6-第二柔性电路板;7-遮光胶带;8-开口部;9-显示面板;
10-背光模组;
20-背板;
201-底板;202-侧壁;203-顶板;
2011-第一底板;2012-第二底板;
30-导光板;40-光源组件;
401-第二电路板;402-发光二极管;
50-光学膜片;501-反射片;
601-第一电路板;602-第一柔性电路板;
701-导电胶带;702-遮光胶带;703-第一双面固定胶带;704-第二双面固定胶带;705-第三双面固定胶带;
80-显示面板;
801-上基板;802-下基板;803-上偏光片;804-下偏光片;
90-反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中光源组件与导光板组装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背板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20、导光板30、光源组件40、光学膜片50、第一电路板601及第一柔性电路板602。
具体地,背板20包括底板201及设置在底板201上的侧壁202,侧壁202与底板201形成容置空间,导光板30、光源组件40以及光学膜片50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一电路板601设置在底板201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背板20还包括顶板203,顶板203一端与侧壁202远离底板20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容置空间延伸;光源组件40包括第二电路板401及发光二极管402,第二电路板402设置在顶板203朝向底板201的表面上,发光二极管402设置在第二电路板402朝向底板201的表面上;第一柔性电路板602从第一电路板601延伸出后环绕背板20从顶板203远离侧壁202的一端弯折后与第二电路板401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柔性电路板602与第一电路板601在靠近侧壁202一侧电性连接,用以实现显示面板80驱动信号的传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601通过导电胶带701与底板201电性连接,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第一电路板601的接地端与底板20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路板601的接地端与地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中的导电胶带701的数量为3个,与之相对应地,第一电路板601的接地端的数量也为3个,在其他可变形的等效实施中,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去设定导电胶带701及第一电路板601的接地端的数量,优选地,导电胶带701可采用可在垂直于第一电路方向导电的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ACF),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第二电路板401朝向顶板203的表面上至少部分设有遮光胶带702,遮光胶带702设置在第二电路板401远离侧壁202一侧的表面上,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遮光胶带702与顶板203平齐,具体参见图4,同时,上基板801与遮光胶带702在垂直于第一电路板601的方向的投影相重叠,并具有一距离D(其中D≥0)从而避免背光模组10漏光的状况发生。
再次结合图5-图6所示,光源组件40包括第二电路板401及发光二极管402,背板20包括底板201及设置在底板201上的侧壁202及顶板203,具体地,底板201还包括第一底板2011和第二底板2012,第一底板2011和第二底板2012相互连接并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反光涂层90,反光涂层90设置在第二电路板401朝向底板201一侧的表面上,可以有效的反射光线以达到提升光线利用率的目的。
在反光涂层90靠近导光板30一侧面部分设有第一双面固定胶带703(图中未示出),第一双面固定胶带703位于导光板30与反光涂层90之间从而达到将导光板30与光源组件40固定粘结的效果。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及功用,现将详细讲述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在组装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具体地,参照图5所示:
步骤S1:遮光胶带702通过第三双面固定胶带(图中为示出)与第二电路板401相粘结;
步骤S2:将粘结有遮光胶带702的光源组件40通过第一双面固定胶带703与导光板30相粘结;
步骤S3:将导光板30与粘结有遮光胶带702的光源组件40的整体插入背板20中侧壁202的一侧,当第二电路板401与侧壁202相抵接时,组装完成。
第二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在结构上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602并未从第一电路板601延伸出后环绕背板20从顶板203远离侧壁202的一端弯折后与第二电路板401连接,而是采用常规的连接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柔性电路板602与第二电路板401的连接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双面胶带704,第二固定双面胶带704设置在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80之间,第一柔性电路板602一端与第一电路板601连接,另一端环绕背板20后与显示面板80连接,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10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50,具体地,光学膜片50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具有一定光学性能的膜片,例如扩散片(上扩散片、下扩散片)或棱镜片,可以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几种特定光学膜片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光学膜片、第一电路板及第一柔性电路板,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侧壁,侧壁与底板形成容置空间,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光学膜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一电路板设置在底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背板包还包括顶板,顶板一端与侧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容置空间延伸;光源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第二电路板设置在顶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电路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第一柔性电路板从第一电路板延伸出后环绕背板从顶板远离侧壁的一端弯折后与第二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有效防止在组装过程中的漏光现象的发生,提升显示品质与背光模组的强度,同时也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发展的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形状及结构可以根据背光模组的具体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对于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亦不作限制,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电子纸显示器(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光学膜片、第一电路板及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一端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延伸;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从所述第一电路板延伸出后环绕所述背板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弯折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在靠近所述侧壁一侧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导电胶带与所述底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上至少部分设有遮光胶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侧壁一侧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顶板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还包括反光涂层,所述反光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底板一侧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光涂层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面部分设有第一双面固定胶带,所述第一双面固定胶带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光涂层之间。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及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双面胶带,所述第二固定双面胶带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另一端环绕所述背板后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CN202020277253.4U 2020-03-09 2020-03-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956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7253.4U CN211956069U (zh) 2020-03-09 2020-03-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7253.4U CN211956069U (zh) 2020-03-09 2020-03-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6069U true CN211956069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9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7253.4U Active CN211956069U (zh) 2020-03-09 2020-03-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60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1039A (zh) * 2021-08-02 2021-1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859599A (zh) * 2022-04-27 2022-08-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1039A (zh) * 2021-08-02 2021-1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641039B (zh) * 2021-08-02 2022-11-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859599A (zh) * 2022-04-27 2022-08-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5220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39779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378537C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81035B (zh) 液晶显示设备
US674130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panels on both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CN113176682B (zh) 显示装置
CN21195606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210668U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KR20080097699A (ko) 표시장치
KR10192937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0006317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70000073A (ko) 표시 장치
KR20060136043A (ko) 표시 장치
JP2004309774A (ja) 液晶装置
KR20150001155A (ko) 액정표시소자
JP20091162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641039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200318599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294116B2 (en)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diffusion fil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35007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9007338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850632A (zh) 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215340630U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反组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