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6125A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6125A
CN113176125A CN202110485628.5A CN202110485628A CN113176125A CN 113176125 A CN113176125 A CN 113176125A CN 202110485628 A CN202110485628 A CN 202110485628A CN 113176125 A CN113176125 A CN 113176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ard substance
biochemical analyzer
linear
full
o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56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薇
何日梅
武利庆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4856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61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6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8Diluting, dispersing or mixing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制备:(1)原料筛选,以Orange G为原料,(2)配制分装:配制吸光度范围在3~3.5的Orange G原液,稀释,获得候选标准物质;(二)标准物质的确定分析方法:对候选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确定和不确定度分析,若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不确定度分析均满足要求,则制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本发明为生化分析仪线性误差的校准、检测提供标准物质,保证生化分析仪线性误差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填补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空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Description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准物质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临床检验的一种设备,主要是进行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类和离子的检测。在各医院、疾控中心、防疫站、计划生育服务中等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应用,其规格型号繁多,据初步统计名牌产品就有十几种,技术指标也各有不同,自动化程度和应用范围也是各有千秋,国内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校准的标准物质一直处于空白。
在2005年国家推出YY/T0014-2005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行业标准,标准中将JJG464-1996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提及的标准物质规定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校准用标准物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直没有统一适用的检定校准标准物质。
现阶段,市场中大部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使用的检定校准和质控试剂都是仪器生产公司配备的进口试剂,这也就是说一个公司配一套试剂,所以试剂种类繁多,并且价格昂贵,需求量大,造成生化分析仪校准市场不能统一规划。再者,质控和检定校准的不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在2011年,国家正式修订了JJG464-1996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改编号为JJG464-2011并正式提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规程中提及的标准物质全部适用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定校准。2018年,国家发布了JJF 1720-20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规范。但其中关于生化分析仪线性项目的检测校准还没有的正式的标准物质。市场中使用的配备进口试剂不仅价格昂贵,且不具备溯源性,无法有效地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无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所以亟待研制出适合的标准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填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空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制备
(1)原料筛选:以Orange G为原料,对所述原料纯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确认;
(2)配制分装:
(a)精确称取步骤(1)中Orange G,以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为溶剂溶解Orange G粉末,配制成吸光度范围在3~3.5的Orange G原液;
(b)量取不同质量份数的步骤(a)中所述的Orange G原液,用相应份数的超纯水或去离子水稀释,按1/10~10/10的体积比稀释,摇匀,获得5个以上线性范围候选标准物质,置于阴凉处备用;分装;
(二)标准物质的确定分析方法
对步骤(一)中制备的所述候选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确定和不确定度分析,若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不确定度分析均满足要求,则制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a)中溶解Orange G的温度为室温。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b)中,按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的体积比稀释,摇匀,获得10个线性范围候选标准物质。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Orange G原料的主成分进行纯度分析,确认其纯度是否不低于95%;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Orange G原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对Orange G原料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对Orange G原料进行结构鉴定,确认原料是Orange G。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二)中,对候选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从分装好的样品中选取头部、中部、尾部样品随机抽取不少于15个样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505nm下的吸光度值,每瓶样品平行测量3次,每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均匀性评价的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认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根据分析结果确认候选标准物质是否均匀。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稳定性检验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所述短期稳定性是将候选标准物质样品分别置于4℃、25℃、40℃温度条件下,分别在0天、3天、6天、9天、15天时间点各抽取2份样品,测量其吸光度,各测量3次;所述长期稳定性是将候选标准物质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分别在0、1、2、3、4、6月在规定的时问随机抽取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平行测量2份样品,测量其吸光度,每瓶重复测量3次;通过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评价样品的短期和长期稳定性;t-检验的结果判断中,若∣b1∣﹤t0.95,n-2·s(b1),则稳定性检验结果为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二)中,不确定度分析包括:对候选标准物质样品不均匀产生的不确定度、样品不稳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二)中,所述定值方法为:采用国家分光光度计标准装置定值测定505nm下的候选标准物质的吸光度值,采用狄克逊准则和格拉布斯准则对定值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正态性检验等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在全自动线性生化分析仪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研制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为生化分析仪线性误差的校准、检测提供标准物质,保证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填补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空白。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的应用,可用于检测校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线性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所述Orange G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所述Orange G的红外光谱图;
图4为数据库中Orange G的红外光谱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所述Orange G的1H-NMR图;
图6为ChemDraw模拟的Orange G的1H-NMR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所述Orange G的13C-NMR图。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制备
(1)原料筛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最大吸光度线性范围最大为3~3.5,因此配置吸光度为3.5左右的Orange G原液,采用的原料为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Orange G(橘红G,化学式为C16H10N2Na2O7S2)试剂,对所述原料纯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确认;
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Orange G原料主成分进行纯度分析。色谱条件为: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色谱柱:Agilent C18(TC),250mm×4.6mm,5μm;流动相:A(0.02mol/L乙酸铵)+B相(甲醇);洗脱梯度程序:(0~10)min40v%B,(10~18)min(40v%~70v%)B,(18~28)min 70v%B,(28~30)min40v%B;流速:0.5mL/min。柱温:35℃。进样量:12μL。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相色谱图如图2所示,测量分析数据如表1所示,获得Orange G的纯度平均值为97.0%。
表1液相色谱分析数据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 RSD
保留时间/min 9.156 9.197 9.166 9.172 9.116 9.169 9.163 0.29%
峰面积/% 96.98 96.98 97.04 97.01 97.01 97.06 97.01 0.03%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器为DTGS Kbr)对Orange G原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3,将红外光谱图3与数据库中的Orange G红外光谱图4比较,两图对比一致。
采用核磁共振分析仪(转子型号4mmMAS BB-1H)对Orange G原料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Orange G的1H-NMR图谱(图5)和13C-NMR图谱(图7),Orange G原料的1H-NMR图谱(图5)与Chemdraw模拟的Orange G的1H-NMR图谱(图6)对比一致;Orange G原料的13C-NMR图谱(图7)分析也与分子结构相一致,证明原料为Orange G。
(2)配制分装:
(a)在精度为0.01mg的分析天平上称取Orange G粉末,以超纯水为溶剂,在常温下溶解Orange G粉末,定容,配制成3~3.5吸光度范围的Orange G原液。
(b)按照YY/T 0654-201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业标准的要求,量取不同质量份数的步骤(a)中的Orange G原液,用相应份数的超纯水稀释,如表2所示,按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的体积比稀释,共获得10个浓度梯度的线性范围标准溶液,摇匀,获得10个线性范围候选标准物质,置于阴凉处备用。将配制好的10个线性范围候选标准物质分别分装。
表2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配制方法
样品 Orange G原液(份数) 溶剂(份数)
线性1 1 9
线性2 2 8
线性3 3 7
线性4 4 6
线性5 5 5
线性6 6 4
线性7 7 3
线性8 8 2
线性9 9 1
线性10 10 0
(二)候选标准物质的确定分析方法如下:
1、均匀性检验
参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分别从分装的初始、中间、结束阶段中抽取5个样品共15个样品,对样品按分装顺序编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该标准溶液随机抽样进行均匀性检验,测量各个样品的吸光度以检验样品的均匀性。每个样品平行测量3次,取平均值。然后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所用的仪器和设备,都经过检定校准,确认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并保证仪器和设备的溯源性。
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标准物质均匀性统计检验。通过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的比较来判断各组测量值之间有无系统误差。按式(1)、式(2)、式(3)计算,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61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62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63
式中,Q1为组间方差和;Q2:为组内方差和;F为统计量;n为测量次数;ν1、ν2为自由度,ν1=m-1,ν2=N-m,m为测量的样品数;N为测量的总体数据数。(ν1=14,ν2=30,N=45)
均匀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F值<F0.05,因此,10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溶液都是均匀的。
表3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结果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71
2、稳定性检验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使用以描述物质特性量值随时间而变化,是指标准物质长时间贮存时,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理化学性质和特性量值保持不变的能力。规定的时间间隔愈长,表明该物质的稳定性愈好。这个时间间隔被称为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对于良好稳定性的标准物质,在规定的期限内,物质本身的变化在方法的精密度范围内部应检测出来。稳定性鉴定包括短期稳定性鉴定,主要涉及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长期稳定性鉴定,主要涉及标准物质在客户端的贮存条件和使用有效期。为了评估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需要特殊的保护及条件,要对标准物质在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后有效成分的损失情况进行短期稳定性统计评估。长期稳定性鉴定一般持续6个月以上。我们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50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来进行考察,应用t检验法进行稳定性评价,从而分析标准物质的贮存条件和保存有效期。
描绘出特性量值Y与时间X的关系,拟合成一条直线,通过公式(4)计算斜率b1,通过公式(5)计算斜率b1不确定度s(b1)。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81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82
公式中,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83
为时间平均值;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84
为稳定性检验时测定数据的平均值;b0为拟合直线的截距。通过查表得置信水平0.95的t分布因子,同计算斜率b1不确定度s(b1)相乘后与斜率b1的绝对值比较,若|b1|<t0.95,n-2·s(b1)则表明斜率是不显著的,标准物质稳定性良好。
(1)短期稳定性考察
短期稳定性主要为了评估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我们确定了三个温度点。将样品分别保存在4℃、25℃、40℃温度条件下,分别在0天、3天、6天、9天、15天时间点各抽取2份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各测量3次,通过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范围标准物质溶液可以在4℃、25℃、40℃温度下稳定保存15天时间。短期稳定性考察结果如表4-1至4-3所示。
表4-1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4℃)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85
表4-2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25℃)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91
表4-3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40℃)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092
(2)长期稳定性考察
长期稳定性主要涉及标准物质在客户端的贮存条件和使用有效期。长期稳定性考察设定在室温,分别在0、1、2、3、4、6月在规定的时问随机抽取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各浓度梯度,平行测量2份样品,测量其吸光度,每瓶重复测量3次。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见表5,在室温条件下,直线斜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稳定性良好,因此线性范围标准物质溶液可在室温条件下稳定保存6个月以上。
表5线性范围标准物质溶液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01
3、标准物质定值
定值方法采用国家分光光度计标准装置测定505nm下的吸光度值,由两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实验人员分别对6组样品进行吸光度值测量,每组样品包含步骤(b)配制的10个线性范围标物物质,每个样品测量3次。
采用格拉布斯准则和狄克逊准则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可疑数据。使用夏皮洛-威尔克法进行正态性检验,证明数据呈正态性分布。使用组间数据一致性检验t检验法对两个操作者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操作者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因此,采用两个操作者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值结果。
(1)格拉布斯准则和狄克逊准则进行可疑值检验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采用格拉布斯准则
在一组测定值中,如某测定值xi,有残差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11
当|vi|/s>λ(α,n)时,则xi应被剔除,其中,s为标准偏差。
操作者1和操作者2:λ(0.05,18)=2.651
两个操作者各线性标准物质的检验结果|vi|/s均小于λ(0.05,18),因此格拉布斯法判断结论为:操作者1和操作者2的测量数据均无异常值。
采用狄克逊准则
将测定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x(1)≤x(2)≤……≤x(n-1)<x(n)
分别根据公式(6)和(7)计算r1值和rn值: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12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13
若r1>rn,且r1>f(a,n),则判定x为异常值;若r1<rn且rn>f(a,n),则判定x为异常值;若r1和rn值均小于f(a,n),则所有数据保留。
经狄克逊检验,两个操作者所有数据无异常,均保留。
(2)夏皮罗-威尔克法检验数据正态性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采用夏皮罗-威尔克法检验两个操作者的数据正态性。将一组测量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夏皮罗-威尔克法检验的统计量是: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14
该统计量W的判据是,当W>W(n,p)时,则接受测定数据为正态分布。
经夏皮罗-威尔克法检验,两个操作者数据呈正态性分布。
(3)采用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样品是在同一总体中抽出的,由有限次测定得到各自平均值,其差异在约定的置信概率下应该是不显著的。反之如果差异是显著的,就认为两个平均值不属于同一总体。
对操作者1和操作者2的两组定值数据进行了平均值一致性t检验,结果显示:数据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两者数据具有一致性。
基于上述检验结果,取两个操作者的定值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因此得到10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吸光度值,如表6所示。
表6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21
4、不确定度分析
线性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包括了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通过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测量次数及所要求的置信水平按统计学方法计算出A类不确定度。第2部分是通过对测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非统计分析的方法评定出其大小的B类不确定度,它的主要来源包括:a.称取过程中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b.由于定值设备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第3部分是标准物质不均匀性带来的不确定度和标准物质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将这几部分不确定度合成就构成标准值的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k=2,置信概率95%)。
(1)A类不确定度分量:测量结果(即标准值)等于多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因此,标准值的不确定度A类分量为多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如公式(10);其中,s为实验标准偏差,表示独立测量列中任一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采用贝塞尔公式(9)计算。根据计算。根据测量原始数据,计算由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如表7所示。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22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23
式中,s为实验标准偏差;n为测量次数;xi为第i次测量的结果;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24
为n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表7测量数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31
(2)B类不确定度: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32
B类不确定度包括称量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定值设备分光光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a.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稀释溶液时使用经过校准的XP56型天平称量原液和纯水,根据校准证书,天平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0.012mg(k=2),因此溶液称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按公式(8)计算,其中m为实际称量。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33
经过计算,天平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远远小于定值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b.分光光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定值设备分光光度计标准装置吸光度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k=2),则定值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b2=0.002/2=0.001。
(3)由于物质均匀性的变动所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参照全浩、韩永志主编《标准物质及其应用技术(第二版)》,从标准物质总体单元中抽取m个单元,每一个单元进行n此测量,选择重复性好和灵敏度高的测量方法进行测定,假定得出如下结果:
X11、X11…、X1n
X21、X22…、X1n
…………………
Xm1、Xm2…、Xmn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1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2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3
V1=m-1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4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5
V2=m(n-1)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6
则由于物质不均匀性性质引起的标准偏差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7
为: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8
为了量化单元间变动性,对10个线性标准物质候选物各15个样品各进行3次测量。进行方差(ANOVA)分析,用于计算单元内标准偏差(sr)和单元间标准偏差(sbb),
单元间标准偏差用公式(12)计算: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9
组内标准偏差自由度为30,重复性标准偏差可由公式(13)计算: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410
结果显示,组内相对标准偏差过大,无法为更低相对标准偏差的单元间相对不均匀性提供充足证据。因此应采用更为保守的方式,使用公式(14)计算单元间不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结果如表8所示。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51
表8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52
(4)标准物质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
当在有效期内稳定性检验的结果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的量值对于定值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没有明显的贡献时,标准物质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
当在有效期内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发生单调变化,且变化的量值对于定值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有一定的贡献而不可忽略时,此时应将标准物质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统计到总的不确定度内。
根据表5长期稳定性实验数据,有效期t=6个月的长期稳定性的不确定度贡献根据公式(15)计算,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uits=s(b1)(tm1+tcert) (15)
表9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53
(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值的总不确定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定值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uA,第二部分是定值方法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uB,包括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分光光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第三部分是物质不均匀性和物质在有效期内的稳定性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bb和us。各输入量相互独立,因此,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54
扩展不确定度:U=ku(k=2,置信概率95%)。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见表10。
表10线性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
Figure BDA000305053760000016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制备
(1)原料筛选:以Orange G为原料,对所述原料纯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确认;
(2)配制分装:
(a)精确称取步骤(1)中Orange G,以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为溶剂溶解Orange G粉末,配制成吸光度范围在3~3.5的Orange G原液;
(b)量取不同质量份数的步骤(a)中所述的Orange G原液,用相应份数的超纯水或去离子水稀释,按1/10~10/10的体积比稀释,摇匀,获得5个以上线性范围候选标准物质,置于阴凉处备用;分装;
(二)标准物质的确定分析方法
对步骤(一)中制备的所述候选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确定和不确定度分析,若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不确定度分析均满足要求,则制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溶解Orange G的温度为室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按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的体积比稀释,摇匀,获得10个线性范围候选标准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Orange G原料的主成分进行纯度分析,确认其纯度是否不低于95%;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Orange G原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对Orange G原料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对Orange G原料进行结构鉴定,确认原料是Orange 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候选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从分装好的样品中选取头部、中部、尾部样品随机抽取不少于15个样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505nm下的吸光度值,每瓶样品平行测量3次,每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均匀性评价的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认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根据分析结果确认候选标准物质是否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稳定性检验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所述短期稳定性是将候选标准物质样品分别置于4℃、25℃、40℃温度条件下,分别在0天、3天、6天、9天、15天时间点各抽取2份样品,测量其吸光度,各测量3次;所述长期稳定性是将候选标准物质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分别在0、1、2、3、4、6月在规定的时问随机抽取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平行测量2份样品,测量其吸光度,每瓶重复测量3次;通过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评价样品的短期和长期稳定性;t-检验的结果判断中,若∣b1∣﹤t0.95,n-2·s(b1),则稳定性检验结果为稳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不确定度分析包括:对候选标准物质样品不均匀产生的不确定度、样品不稳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定值方法为:采用国家分光光度计标准装置测定505nm下的候选标准物质的吸光度值,采用狄克逊准则和格拉布斯准则对定值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正态性检验等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后,以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值结果。
9.一种由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标准物质在全自动线性生化分析仪检测中的应用。
CN202110485628.5A 2021-04-30 2021-04-3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31761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628.5A CN113176125A (zh) 2021-04-30 2021-04-3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628.5A CN113176125A (zh) 2021-04-30 2021-04-3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125A true CN113176125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5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5628.5A Pending CN113176125A (zh) 2021-04-30 2021-04-3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61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0287A (zh) * 2021-10-22 2022-01-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质标准物质均匀性未检元素不确定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470A (zh) * 2016-05-21 2016-08-10 广元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的校准方法
CN105954462A (zh) * 2016-05-06 2016-09-2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固体水分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2591A (zh) * 2017-07-07 2017-09-22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一种碱性橙ⅱ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8761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五味子甲素纯度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4462A (zh) * 2016-05-06 2016-09-2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固体水分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2470A (zh) * 2016-05-21 2016-08-10 广元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的校准方法
CN107192591A (zh) * 2017-07-07 2017-09-22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一种碱性橙ⅱ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8761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五味子甲素纯度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磊 等: "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odular DPP模块性能验证", 《医疗装备》 *
谢宝民 等: "《JJF1720—2018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规范》", 25 December 201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阚莹 等: "《JJF1343—2012 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 17 April 20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阳苹 等: "基于行业标准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重庆医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0287A (zh) * 2021-10-22 2022-01-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质标准物质均匀性未检元素不确定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sson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s for routine analysis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laboratories
Chandran et al.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Kazusaki et al.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US8150645B2 (en) Automatic analzyer
CN104569314B (zh) 一种商品化定量检测试剂盒评价方法
CN105372195A (zh) 一种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质量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
Lal et al. A review on 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and its regulatory perspectives
CN113176125A (zh)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范围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Belsey et al. Evaluation of a laboratory system intended for use in physicians' offices: I. Reliability of results produced by trained laboratory technologists
US20080087818A1 (en) Ion trap mobility spectrometer calib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Valcárcel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metrology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Marchandise Quality and accuracy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Le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tandards for Measurement Validation: Food Analysis
CN115308343B (zh) 酸性红溶液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4190886A1 (en) Information provis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ovis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vision method, and program
Swartz et al. Validation of bioanalytical methods—highlights of FDA’s guidance
Tsih et al. Validating Slope Spectroscopy Methods: A Formula for Robust Measurements
US201100469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result from test device
Ambrus et al. Accuracy of analytical standard solutions and the uncertainty in their nominal concentrations
Wang et al. Ass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Ninama et 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FOR ANALYTICAL METHOD AND VALIDATION
Solanki et al. VALIDATION OF HPLC METHOD AND UV-VISIBLE METHOD FOR PHARMACEUTICALS AS PER OFFICIAL GUIDELINES
Groening Consistent data compilation and error propagation for stable isotope data to compile meaningful reference values and uncertainties
Schreck How to Evaluate Accuracy and Why You Should Calculate the Error Margin of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Brüggemann et al. Validation steps for traceability of linear calibrated chemical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