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596A - 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596A
CN113169596A CN201980074869.1A CN201980074869A CN113169596A CN 113169596 A CN113169596 A CN 113169596A CN 201980074869 A CN201980074869 A CN 201980074869A CN 113169596 A CN113169596 A CN 113169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center line
rotor
magnetic pole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48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596B (zh
Inventor
浅野能成
三箇义仁
真田雅之
森本茂雄
井上征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Osaka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Osaka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Osaka,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Public University Legal Person Osaka
Publication of CN113169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转子(20)包括在规定的磁极形成有通孔组(100)的铁芯部(21),通孔组(100)由沿周向排列的三个以上的通孔(25)组成。铁芯部(21)具有两根以上的位于通孔(25)之间的肋(24)。将通过规定磁极在周向上的中心和转子(20)的轴心(O)的直线作为磁极中心线(MC),相对于该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肋(24)的宽度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肋(24)的宽度窄。其结果是,能够使转子的肋的尺寸实现最佳化。

Description

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有一种转子,该转子包括形成有由多个通孔构成的通孔组的铁芯部(例如专利文献1)。该文献的转子的铁芯部具有位于通孔之间的肋,各肋的宽度实质上彼此相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2966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转子旋转时,由作用于比通孔组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离心力所产生的力会作用在铁芯部的肋上。各肋都需要设计成具有必要且足够的尺寸,以保证不会在这种力的作用下断裂。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使转子的肋的尺寸实现最佳化。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转子20为对象,该转子20包括在规定的磁极形成有通孔组100的铁芯部21,所述通孔组100由沿周向排列的三个以上的通孔25组成。该转子20包括两根以上的肋24,所述肋24设置于所述铁芯部21且位于所述通孔25之间,并且将通过所述磁极在所述周向上的中心和所述转子20的轴心O的直线作为磁极中心线MC,相对于该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所述肋24的宽度,比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所述肋24的宽度窄。
在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规定的磁极,作用于通孔组100的径向外侧部分的离心力与磁极中心线MC实质上平行地作用于该磁极内的肋24,并且随着肋24相对于磁极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θ变小,由该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该肋24上的力减小。本申请发明人还发现: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肋24的力越小,就能将该肋24的宽度设计得越窄,而即使将该肋24的宽度设计得较窄,在强度设计上也不存在问题。
因此,在第一方面中,在规定的磁极,将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肋24的宽度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肋24的宽度窄。这是因为,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前者的肋24上的力小于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后者的肋24上的力,因而即使将宽度设计得较窄也不会产生强度设计上的问题。通过如上所述的那样将规定的肋24的宽度设计得尽可能地窄,从而能够将转子20的肋24的尺寸设定成必要且足够的尺寸来实现尺寸最佳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如图5所示,肋24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是指该肋24的中心线CL(即,通过与该肋24相邻的两个通孔25中间的直线)与磁极中心线MC所成的角度θ。在本说明书中,肋24的“宽度”是指该肋24的最短长度W。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肋24的“宽度”可以是该肋24在与该肋24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上的最短长度W,在与该肋24相邻的两个通孔25的端部相互平行地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该肋24在与通过该端部中间的直线即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上的最短长度W。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的所述肋24包括: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相对较小的附近肋24-1、以及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相对较大的分离肋24-2、24-3,所述附近肋24-1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小于所述分离肋24-2、24-3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所述附近肋24-1的宽度比所述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
在第二方面中,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相对较小的附近肋24-1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相对较大的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换言之,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有相对较小的力的附近肋24-1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有相对较大的力的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这样一来,能够将附近肋24-1以及分离肋24-2、24-3的尺寸设定成必要且足够的尺寸来实现尺寸最佳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如图5所示,在周向上与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是指从磁极中心线MC到肋24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中心为止的周向距离L。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孔25的与所述肋24相邻的部分作为肋相邻部25a,在各所述通孔25的所述肋相邻部25a形成有经倒圆角加工而成的倒圆角部,与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所述肋24相邻的所述肋相邻部25a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尺寸R,小于与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所述肋24相邻的所述肋相邻部25a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尺寸R。
在第三方面中,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肋24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肋24的宽度窄,除此之外,前者的肋24的在沿着其中心线CL的方向即长度方向上的大部分范围内的宽度也被设计得较窄。这是因为,虽然肋24的与肋相邻部25a的形成有倒圆角部的部分相邻的部分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宽,但与后者的肋24相比,前者的肋24的像上述那样变宽的范围较小。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使在弯曲方向上作用有相对较小的力的前者的肋24的尺寸实现最佳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倒圆角”是指使相交的面的部分形成为圆形。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100由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大致对称布置的四个以上的偶数个所述通孔25组成,两根以上的所述肋24包括位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上的中心肋24-1。
在第四方面中,通孔组100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质点位于中心肋24-1的中心线CL上(即,磁极中心线MC上)。因此,由作用于该质点的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中心肋24-1上的力变得极小。这样一来,与在磁极中心线MC上以外的位置设置中心肋24-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中心肋24-1的宽度变窄,由此能够抑制经由中心肋24-1的磁通泄漏(即,产生无助于转矩产生的磁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对称是指不仅包括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严格对称的情况,还包括由于制造误差导致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稍微不对称的情况。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的所述肋24包括: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大致平行延伸的平行肋24-1、以及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倾斜延伸的倾斜肋24-2、24-3,所述平行肋24-1的宽度比所述倾斜肋24-2、24-3的宽度窄。
在第五方面中,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相对较小甚至非常小的平行肋24-1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相对较大的倾斜肋24-2、24-3的宽度窄。这是由于因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平行肋24-1上的力小于因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倾斜肋24-2、24-3上的力。通过进行上述尺寸设计,从而能够将平行肋24-1及倾斜肋24-2、24-3的尺寸设定成必要且足够的尺寸来实现尺寸最佳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平行是指磁极中心线MC与肋24的中心线CL所成的角度θ小于5°,“倾斜”是指磁极中心线MC与肋24的中心线CL所成的角度θ为5°以上。在本说明书中,肋24“延伸”的方向是指肋24的中心线CL延伸的方向。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上述第一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三个以上的所述通孔25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布置有永磁铁26。
在第六方面中,能够有效地利用永磁铁26的磁通。这是因为肋24的宽度尺寸被设计成在强度设计上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尺寸,这样一来,永磁铁26的磁通难以经由肋24在转子20内短路。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以一种旋转电机1为对象。该旋转电机1包括上述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转子20、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定子10。
在第七方面中,旋转电机1是内转子型旋转电机。并且,由于旋转电机1所具有的转子20的肋24被设计成在强度设计上必要且足够的尺寸,因此即使在高速旋转(例如,10000~15000rpm以上)下进行运转,离心力也难以导致转子20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构成转子的铁芯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与转子的一个磁极相对应的通孔组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示出与其他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个磁极相对应的通孔组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与通孔及肋相关的尺寸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是旋转电机之一例,并构成为内置式永磁电动机。下面,对电动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机1包括定子10、转子20以及驱动轴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轴向是指驱动轴30的轴心方向,径向是指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周侧是指远离轴心的一侧,内周侧是指接近轴心的一侧。
〈定子〉
定子10包括圆筒状的定子铁芯11、和线圈(未图示)。
定子铁芯11是利用冲压加工机对电磁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冲切出多个板状部件后,将多个板状部件在轴向上层叠起来而构成的。即,定子铁芯11是所谓的叠层铁芯。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芯11例如也可以由压粉铁芯(dust core)构成。
定子铁芯11包括一个背轭部12、多个齿13以及数量与齿13相同的凸缘部14。
背轭部12是定子铁芯11的外周侧的、当俯视时呈环状的部分。各齿13是在定子铁芯11中沿径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部分。在各齿13上例如以分布绕组的方式卷绕有上述线圈。彼此相邻的齿13之间的空间起着用于收纳该线圈的线圈用槽15的作用。如上所述,在各齿13上构成了电磁铁。需要说明的是,线圈也可以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在齿13上。
凸缘部14是与各齿13的内周侧相连并朝着周向上两个相反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因此,凸缘部14的宽度(周向上的长度)形成得比齿13的宽度大。凸缘部14的内周侧的面为圆筒面,该圆筒面与转子20的外周面(圆筒面)保持规定距离(气隙)地相向。
〈转子〉
转子20包括转子铁芯21和多个永磁铁26。在转子20中,由这些永磁铁26形成了八个磁极。这些永磁铁26的形状都相同。这些永磁铁26例如由烧结磁铁构成。该示例的永磁铁26是使用了稀土类元素的所谓稀土类磁铁。永磁铁26沿轴向贯穿转子铁芯21。转子铁芯21构成铁芯部。
转子铁芯21是将多个铁芯部件22沿轴向层叠起来而构成的圆筒状铁芯,该铁芯部件22是利用冲压加工机对例如厚度为0.1~0.5mm的电磁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冲切成的。即,转子铁芯21是所谓的叠层铁芯。需要说明的是,转子铁芯21例如也可以由高张力电磁钢板、硅含有率为6.5%的硅钢板、或者压粉铁芯构成。
该转子铁芯21在其中心形成有轴孔23。用于驱动负载(例如空调装置的旋转式压缩机)的驱动轴30通过过盈配合(例如热套配合)被固定在轴孔23中。因此,转子铁芯21的轴心O(即转子20的轴心O)与驱动轴30的轴心同轴。
在铁芯部件22上形成有多个通孔25。这些通孔25形成收纳永磁铁26的磁铁用槽。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可知,各通孔25的形状被确定为:在插入了永磁铁26的状态下能够根据需要形成空隙。
如图2及图3所示,在铁芯部件22中,针对每个磁极,由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通孔25组成的通孔组100沿径向形成为多层(在本示例中为两层)。各层的通孔组100沿着朝向转子20的轴心O凸出的圆弧状区域布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识别各通孔25和各通孔组100等,在参考符号的末尾附加了分支编号(例如25-1、25-2、100-1等)。
如图3所示,一个磁极上有两组(也称为两层)通孔组100。位于外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2由两个通孔25-5、25-6形成。位于内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1由四个通孔25-1、25-2、25-3、25-4形成。将通过磁极在周向上的中心和转子20的轴心O的直线作为磁极中心线MC,构成位于内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1的四个通孔25-1、25-2、25-3、25-4相对于该磁极中心线MC对称着布置。
在铁芯部件22中,在各通孔组100中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通孔25之间形成有肋24。在此,从减小该肋24中的磁通泄漏(即,产生无助于转矩产生的磁通)的观点出发,优选各肋24的宽度尽可能地窄。另一方面,从确保能够承受得住电动机1运转时作用于转子铁芯21上的离心力的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各肋24的宽度尽可能地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各肋24的结构等进行了改进,使得在使肋24的宽度尽可能地窄的同时,能够确保该肋24具有足够的强度。关于这一点,在下面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就铁芯部件22上的位于内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1而言,在组成该通孔组100-1的四个通孔25-1、25-2、25-3、25-4之间分别存在肋24-1、24-2、24-3。这三根肋24-1、24-2、24-3包括一根中心肋24-1和两根分离肋24-2、24-3。
中心肋24-1位于磁极中心线MC上。中心肋24-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平行地延伸。中心肋24-1的宽度比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中心肋24-1的宽度优选为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的1/2~1/5左右。例如,外径为128mm的铁芯部件22的中心肋24-1的宽度优选为0.5~1.5mm左右,分离肋24-2、24-3的宽度优选为1.5~5.0mm左右。中心肋24-1的宽度优选为铁芯部件22的厚度的两倍以上。中心肋24-1构成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即,实质上为0°)相对较小的肋,并且构成平行肋。中心肋24-1还构成附近肋。
各分离肋24-2、24-3位于与磁极中心线MC分离开的位置处。换言之,各分离肋24-2、24-3在周向上与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2、L3大于中心肋24-1在周向上与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1(即,实质上为零)。两根分离肋24-2、24-3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呈对称状。各分离肋24-2、24-3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倾斜地延伸。换言之,各分离肋24-2、24-3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比中心肋24-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大。分离肋24-2、24-3构成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相对较大的肋,并且构成倾斜肋。
就铁芯部件22上的位于内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1而言,将各通孔25的与肋24相邻的部分作为肋相邻部25a,在各通孔25的肋相邻部25a形成有倒圆角部。中心肋24-1的倒圆角部的尺寸R1比分离肋24-2、24-3的倒圆角部的尺寸R2、R3小。
另一方面,就位于外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2而言,在组成该通孔组100-2的两个通孔25-5、25-6之间存在肋24-4。该肋24-4位于磁极中心线MC上。该肋24-4的宽度优选比上述中心肋24-1的宽度窄。该肋24-4的宽度优选为铁芯部件22的厚度的两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多个通过对电磁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冲切出来的铁芯部件22沿轴向层叠起来而构成转子铁芯21的情况下,满足上述结构要求的各个电磁钢板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包括在所有磁极上都形成有通孔组100-1的转子铁芯21,该通孔组100-1由沿周向排列的四个通孔25组成,该转子20具有三根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21且位于所述通孔25之间的肋24,并且将通过所述磁极在所述周向上的中心和所述转子20的轴心O的直线作为磁极中心线MC,相对于该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所述肋24的宽度比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所述肋24的宽度窄。
在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规定的磁极,作用于通孔组100的径向外侧部分的离心力与磁极中心线MC实质上平行地作用于该磁极内的肋24,并且随着肋24相对于磁极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θ变小,由该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该肋24上的力减小。本申请发明人还发现: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肋24上的力越小,就能将该肋24的宽度设计得越窄,而即使将该肋24的宽度设计得较窄,在强度设计上也不存在问题。
因此,就本实施方式而言,在所有磁极,将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肋24的宽度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肋24的宽度窄。这是因为,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前者的肋24上的力小于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后者的肋24上的力,因而即使将宽度设计得较窄也不会产生强度设计上的问题。通过如上所述的那样将规定的肋24的宽度设计得尽可能地窄,从而能够将转子20的肋24的尺寸设定成必要且足够的尺寸来实现尺寸最佳化。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转子20的各肋2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尺寸,由此能够提高转子20的磁特性。这是因为虽然肋24越宽,经由该肋24的磁通泄漏(即,产生无助于转矩产生的磁通)就越大,但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这样的磁通泄漏之故。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转子20的肋24的强度设计和磁性设计这两者的最佳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中,三根所述肋24包括: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相对较小的附近肋24-1、以及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相对较大的分离肋24-2、24-3。所述附近肋24-1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小于所述分离肋24-2、24-3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所述附近肋24-1的宽度小于所述分离肋24-2、24-3的宽度。因此,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相对较小的附近肋24-1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相对较大的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换言之,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有相对较小的力的附近肋24-1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由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有相对较大的力的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这样一来,能够将附近肋24-1以及分离肋24-2、24-3的尺寸设定成必要且足够的尺寸来实现尺寸最佳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中,将所述通孔25的与所述肋24相邻的部分作为肋相邻部25a,在各所述通孔25的所述肋相邻部25a形成有倒圆角部,与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所述肋24相邻的所述肋相邻部25a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尺寸R,小于与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所述肋24相邻的所述肋相邻部25a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尺寸R。因此,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肋24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肋24的宽度窄,除此之外,前者的肋24的在沿着其中心线CL的方向即长度方向上的大部分范围内的宽度也被设计得较窄。这是因为,虽然肋24的与肋相邻部25a的形成有倒圆角部的部分相邻的部分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宽,但与后者的肋24相比,前者的肋24的像上述那样变宽的范围变小。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使在弯曲方向上作用有相对较小的力的前者的肋24的尺寸实现最佳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中,所述通孔组100由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大致对称布置的四个所述通孔25组成,三根所述肋24包括位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上的中心肋24-1。因此,通孔组100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质点位于中心肋24-1的中心线CL上(即,磁极中心线MC上)。因此,由作用于该质点的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中心肋24-1上的力变得极小。这样一来,与在磁极中心线MC上以外的位置设置中心肋24-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中心肋24-1的宽度变窄,由此能够抑制经由中心肋24-1的磁通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中,三根所述肋24包括: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大致平行延伸的平行肋24-1、以及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倾斜延伸的倾斜肋24-2、24-3。所述平行肋24-1的宽度比所述倾斜肋24-2、24-3的宽度窄。因此,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相对较小甚至非常小的平行肋24-1的宽度被设计成比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相对较大的倾斜肋24-2、24-3的宽度窄。这是由于因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平行肋24-1上的力小于因离心力引起的在弯曲方向上作用于倾斜肋24-2、24-3上的力。通过进行上述尺寸设计,从而能够将平行肋24-1及倾斜肋24-2、24-3的尺寸设定成必要且足够的尺寸来实现尺寸最佳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中,在四个所述通孔25中都布置有永磁铁26。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永磁铁26的磁通。这是因为肋24的宽度尺寸被设计成在强度设计上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尺寸,这样一来,永磁铁26的磁通难以经由肋24在转子20内短路。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包括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定子10。因此,电动机1为内转子型电动机。并且,由于电动机1所具有的转子20的肋24被设计成在强度设计上必要且足够的尺寸,因此即使在高速旋转(例如,10000~15000rpm以上)下进行运转,离心力也难以导致转子20破损。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例如,在转子20中,既可以仅在多个通孔25的一部分中设置永磁铁26,也可以全都不设置永磁铁26。在后者的情况下,转子20构成磁阻电动机用转子。
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转子20的结构也可以用于发电机(旋转电机之一例)。
例如,在转子20中,也可以只有一部分磁极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子20中,优选所有的磁极都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
例如,在转子20中,各磁极处的通孔组100的层数可以是一层(参照图4),也可以是三层以上。
例如,在转子20中,各通孔组100也可以具有扭斜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既可以以转子铁芯21的磁极为基准应用本申请技术,也可以以每个铁芯部件22的磁极为基准应用本申请技术,或者还可以以转子铁芯21的任意横截面的磁极为基准应用本申请技术。
例如,也可以这样构成转子20的转子铁芯21:使具有将图3中的位于内周侧的层的通孔组100-1的上侧的两个通孔25-1、25-2相连而成的形状的铁芯部件、和具有将该通孔组100-1的下侧的两个通孔25-3、25-4相连而成的形状的铁芯部件以任意的组合例如交替地层叠起来。
例如,在各通孔组100中,组成该通孔组100的多个通孔25也可以相对于磁极中心线MC非对称地布置。
例如,在各通孔组100中,构成该通孔组100的通孔25的数量也可以是奇数。
例如,在转子20中,也可以不在通孔25的肋相邻部25a形成倒圆角部,也可以形成直线状的倒角以代替倒圆角部。而且,在这些情况下,能够任意设定各倒角的尺寸。
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可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方案及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和替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对于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旋转电机)
10 定子
20 转子
21 转子铁芯(铁芯部)
24 肋
24-1 附近肋、中心肋、平行肋
24-2 分离肋、倾斜肋
24-3 分离肋、倾斜肋
25 通孔
25a 肋相邻部
26 永磁铁
100 通孔组
MC 磁极中心线
O (转子的)轴心
θ (肋的)倾斜角度
L (与磁极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R (倒圆角部的)尺寸

Claims (7)

1.一种转子,其为包括在规定的磁极形成有通孔组(100)的铁芯部(21)的转子(20),所述通孔组(100)由沿周向排列的三个以上的通孔(25)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20)包括两根以上的肋(24),所述肋(24)设置于所述铁芯部(21)且位于所述通孔(25)之间,
将通过所述磁极在所述周向上的中心和所述转子(20)的轴心(O)的直线作为磁极中心线(MC),相对于该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所述肋(24)的宽度,比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所述肋(24)的宽度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两根以上的所述肋(24)包括: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相对较小的附近肋(24-1)、以及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之间的距离(L)相对较大的分离肋(24-2、24-3),
所述附近肋(24-1)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1)小于所述分离肋(24-2、24-3)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2、θ3),
所述附近肋(24-1)的宽度比所述分离肋(24-2、24-3)的宽度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通孔(25)的与所述肋(24)相邻的部分作为肋相邻部(25a),在各所述通孔(25)的所述肋相邻部(25a)形成有经倒圆角加工而成的倒圆角部,
与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小的所述肋(24)相邻的所述肋相邻部(25a)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尺寸(R),小于与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的倾斜角度(θ)相对较大的所述肋(24)相邻的所述肋相邻部(25a)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尺寸(R)。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组(100)由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大致对称布置的四个以上的偶数个所述通孔(25)组成,
两根以上的所述肋(24)包括位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上的中心肋(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两根以上的所述肋(24)包括: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大致平行延伸的平行肋(24-1)、以及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MC)倾斜延伸的倾斜肋(24-2、24-3),
所述平行肋(24-1)的宽度比所述倾斜肋(24-2、24-3)的宽度窄。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三个以上的所述通孔(25)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布置有永磁铁(26)。
7.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子(20);以及
设置在所述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定子(10)。
CN201980074869.1A 2018-11-15 2019-11-06 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Active CN113169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4262 2018-11-15
JP2018214262A JP7007651B2 (ja) 2018-11-15 2018-11-15 回転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気機械
PCT/JP2019/043394 WO2020100675A1 (ja) 2018-11-15 2019-11-06 回転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気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596A true CN113169596A (zh) 2021-07-23
CN113169596B CN113169596B (zh) 2024-03-08

Family

ID=7073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4869.1A Active CN113169596B (zh) 2018-11-15 2019-11-06 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266B2 (zh)
EP (1) EP3866305A4 (zh)
JP (1) JP7007651B2 (zh)
CN (1) CN113169596B (zh)
WO (1) WO20201006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2356B (zh) * 2020-08-28 2022-07-08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
JP2022176771A (ja) 2021-05-17 2022-11-30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鉄心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鉄心製品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6685A (ja) * 2008-06-02 2009-12-17 Denso Corp ロータ
CN103166408A (zh) * 2011-12-09 2013-06-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低的旋转应力的多层弧形永磁电机
CN103858318A (zh) * 2011-10-04 2014-06-1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永磁式旋转电机和具备永磁式旋转电机的车辆
US20170317540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Faraday&Future Inc. Ipm machine with specialized rotor for automotive electric vec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5986A (ja) * 2003-07-25 2005-02-17 Denso Corp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
JP4668721B2 (ja) * 2004-11-30 2011-04-1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7843100B2 (en) * 2009-03-18 2010-11-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emagnetization i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US8917005B2 (en) * 2011-12-09 2014-12-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tor barrier shaping for demagnetization mitigation in an internal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6685A (ja) * 2008-06-02 2009-12-17 Denso Corp ロータ
CN103858318A (zh) * 2011-10-04 2014-06-1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永磁式旋转电机和具备永磁式旋转电机的车辆
CN103166408A (zh) * 2011-12-09 2013-06-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低的旋转应力的多层弧形永磁电机
US20170317540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Faraday&Future Inc. Ipm machine with specialized rotor for automotive electric vech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596B (zh) 2024-03-08
US11909266B2 (en) 2024-02-20
WO2020100675A1 (ja) 2020-05-22
US20210273503A1 (en) 2021-09-02
EP3866305A1 (en) 2021-08-18
JP2020088879A (ja) 2020-06-04
EP3866305A4 (en) 2022-07-06
JP7007651B2 (ja) 202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0377B1 (ko) 영구 자석 매립형 회전 전기 기기
JP5443778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回転電機
US9312731B2 (en)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20120223607A1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WO2015156353A1 (ja) 同期リラクタンス型回転電機
JPWO2014115436A1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13198303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機の回転子構造
CN108667176B (zh) Ipm转子及ipm转子用磁铁的制造方法
CN112119572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子芯支承构造
WO2017195498A1 (ja) 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13169596B (zh) 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WO2010110150A1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
JP2011199946A (ja) 回転電機の永久磁石埋設型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CN113541348A (zh) 旋转电机
JP2011193627A (ja) 回転子鉄心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12636554A (zh) 旋转电机
JP2017216846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09997290B (zh) 同步磁阻型旋转电机
KR20210120100A (ko) 회전 전기 기계
JP5256835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JP2020014336A (ja) 回転電気機械
KR101628150B1 (ko) 계자권선형 구동모터의 회전자
US11108289B2 (en) Rotor and motor
EP4358367A1 (en) Stat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6217766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