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387A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387A
CN113169387A CN201980078171.7A CN201980078171A CN113169387A CN 113169387 A CN113169387 A CN 113169387A CN 201980078171 A CN201980078171 A CN 201980078171A CN 113169387 A CN113169387 A CN 113169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ell
thermistor
cel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8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谷康平
田中和也
上杉纮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9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01M10/6235Power 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二热敏电阻。也可以是在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池单元配置于在它与所述壳体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也可以是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池单元配置于在它与所述壳体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5-287091号公报中公开了电池组。上述电池组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均配置于四方由电池单元围起的位置,因此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中,优选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在日本特开2005-287091号公报的电池组中,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双方均配置于由多个电池单元围起的位置。因此,例如即便是想利用第二热敏电阻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由于在由更高温度的其他电池单元围起的位置配置有第二热敏电阻,所以由第二热敏电阻检测的温度高于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发明内容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的技术。
本说明书公开了电池组。上述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上述第一电池单元也可以在与上述第一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在它与上述壳体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上述第二电池单元也可以在与上述第二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在它与上述壳体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此外,这里所说的“在与上述壳体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是指,不可能不与其他电池单元干扰地将电池单元的整体投影于壳体的壁面,“在与上述壳体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是指,能够不与其他电池单元干扰地将电池单元的整体投影于壳体的壁面。
本说明书还公开了其他电池组。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也可以具备:上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层;下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下层;以及中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与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之间。上述第一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中层电池单元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和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中任一者。
本说明书还公开了其他电池组。上述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也可以具备:上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与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置的位置;下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与上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以及中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与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之间。上述第一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中层电池单元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和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的任一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力供给系统6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立体图。
图3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立体图。
图5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池模块10的立体图。
图6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池模块10的立体图。
图7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池模块10的立体图。
图8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多个电池单元40和电池单元托架42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左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的侧视图。
图11是从后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的后视图。
图12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信号端子62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后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信号端子62的后视图。
图14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下部壳体16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将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池模块10安装于下部壳体16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将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池模块10安装于下部壳体16的状态下的前方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将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电池模块10安装于下部壳体16的状态下的后方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相对于电气设备200进行拆装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气设备200的电池组安装部202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前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气设备200的电池组安装部202的主视图。
图21是从下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气设备200的电池组安装部202的仰视图。
图22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相对于充电器400进行拆装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充电器400的电池组安装部404的立体图。
图24是从左方观察将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从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俯视图。
图26是从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和显示基板46的俯视图。
图27是从上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多个电池单元40和电池单元托架42的俯视图。
图28是从右方观察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剖视图。
图29是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进行的充电开始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存储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充电开始电压阈值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3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进行的充电参数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32是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进行的充电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存储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允许充电电压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34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存储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允许充电电流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35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存储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36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存储的电池单元温度与截止电流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37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存储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异常电压阈值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38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充电器400的控制基板408执行的送风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9是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进行的放电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0是从上方观察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俯视图。
图41是从上方观察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俯视图。
图42是从上方观察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和显示基板46的俯视图。
图43是从右方观察又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剖视图。
图44是从右方观察再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组2的剖视图。
图45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另一变形例的电池组2的立体图。
图46是从右方观察图45的电池组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代表性且非限定性具体例详细地进行说明。该详细说明的意图单纯是向本领域技术人员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例的详细情况,其意图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为了提供进一步改善的电池组、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方法,以下公开的追加特征和发明能够与其他特征、发明不同,或者一起使用。
另外,在以下详细说明公开的特征、工序的组合在最大含义上并非是实施本发明时必须的,其记载仅是为了特别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具体例。并且,上述和下述代表性具体例的各种特征、和独立以及从属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各种特征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且有用实施方式方面,并非一定如记载于此处的具体例那样、或者如列举的顺序那样进行组合。
本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所有特征意味着,与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记载的特征结构不同,作为相对于申请最初公开和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特定事项的限定,分别独立且相互独立地公开的内容。并且,所有数值范围和组或集团有关的记载作为相对于申请最初公开和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特定事项的限定,具有公开它们的中间结构的意图。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上述第一电池单元也可以在与上述第一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在它与上述壳体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上述第二电池单元也可以在与上述第二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在它与上述壳体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
通常,在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中,存在从壳体的外表面向壳体的外部的空气散热。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电池单元在它与壳体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因此不易经由壳体的壁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高温。另外,第二电池单元在它与壳体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因此容易经由壳体的壁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低温。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取得容易变得高温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取得容易变得低温的第二电池单元的温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壳体也可以具备导入空气的供气口和排出空气的排气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利用在壳体的内部从供气口朝向排气口流动的空气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冷却的电池组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也可以配置于与至上述排气口的距离相比,至上述供气口的距离较小的位置处。
在利用在壳体的内部从供气口朝向排气口流动的空气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冷却的电池组中,刚从供气口流入之后的空气变得最低温,刚从排气口流出之前的空气变得最高温。因此,配置于供气口附近的电池单元容易变得低温,配置于排气口附近的电池单元容易变得高温。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取得变得更加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也可以配置于与至上述供气口的距离相比,至上述排气口的距离较小的位置。
在利用在壳体的内部从供气口朝向排气口流动的空气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冷却的电池组中,配置于供气口附近的电池单元容易变得低温,配置于排气口附近的电池单元容易变得高温。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取得变得更加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池组也可以还具备基板,该基板收纳于上述壳体,并配置于上述排气口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之间。上述第一热敏电阻和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也可以分别连接于上述基板。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也可以具备薄膜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也可以具备插件热敏电阻。
通常,薄膜热敏电阻的温度的检测精度较高,但难以延伸至远离基板的位置。反之,插件热敏电阻的温度的检测精度较低,但能够容易延伸至远离基板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基板配置于排气口与多个电池单元之间,因此通过利用具备薄膜热敏电阻的第一热敏电阻取得配置于排气口附近的电池单元、即容易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能够高精度地取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即便是在基板配置于排气口与多个电池单元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具备插件热敏电阻的第二热敏电阻取得配置于供气口附近的电池单元、即容易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也可以具备:上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层;下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下层;以及中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与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之间。上述第一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中层电池单元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和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中任一者。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电池单元在它与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因此不易经由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高温。另外,第二电池单元在它与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因此容易经由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低温。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取得容易变得高温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取得容易变得低温的第二电池单元的温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也可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上述第一热敏电阻、上述第二热敏电阻。上述多个电池单元也可以具备:上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与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置的位置;下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与上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以及中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与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之间。上述第一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中层电池单元组。上述第二电池单元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述上层电池单元组和上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中任一者。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电池单元在它与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因此不易经由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高温。另外,第二电池单元在它与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因此容易经由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低温。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取得容易变得高温的第一电池单元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取得容易变得低温的第二电池单元的温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实施例)
图1所示的电力供给系统600具备电池组2、电气设备200以及充电器400。电池组2能够可拆装地安装于电气设备200。电气设备200例如可以为例如电钻、电动研磨机、电圆锯、电链锯、电动往复锯等电动工具,可以为例如电动割草机、电动割灌机、电动鼓风机等电动作业机,也可以为灯、收音机等其他电气设备。若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则电池组2向电气设备200供电。另外,电池组2能够可拆装地安装于充电器400。若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则从充电器400向电池组2供电。
如图2~图4所示,电池组2具备电池模块10(参照图5~图7)和收纳电池模块10的壳体1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电池组2,在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将从电池组2观察时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所存在的方向称为上方、将上方的相反方向称为下方。另外,关于电池组2,将它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使电池组2滑动的方向称为后方,将它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拆下时使电池组2滑动的方向称为前方。即,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相当于使电池组2相对于电气设备200或者充电器400滑动的滑动方向。
电池组2的标称电压例如为64V。电池组2的标称容量例如为5Ah。电池组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例如为220mm左右。电池组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例如为130mm左右。电池组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例如为110mm左右。电池组2的重量例如为2kg左右。此外,电池组2的标称电压、尺寸、重量因后述电池单元40的个数等不同而变化,上述各数值为一个例子。
壳体12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分割为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6。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6分别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6通过金属制的螺钉18而相互固定。
如图2所示,在上部壳体14上形成有滑轨20、端子接受部22以及钩安装部24。滑轨2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配置于上部壳体14上部的左右端部。在将电池组2相对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进行拆装时,滑轨20可滑动地与电气设备200的滑轨210(参照图19)、充电器400的滑轨414(参照图23)卡合。端子接受部22配置于左右滑轨20之间,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端子接受部22接受电气设备200的电力端子204和信号端子206(参照图19)、充电器400的电力端子410和信号端子412(参照图23)。钩安装部24配置于上部壳体14的前上部。在钩安装部24上设置有钩26。钩26是树脂制的部件,具备操作部26a和卡合部26b。钩26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受上部壳体14保持。钩26被未图示的压簧朝向上方向施力,操作部26a、卡合部26b在被朝向下方按压时向下方移动。当在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安装了电池组2时,卡合部26b与电气设备200的外壳(未图示)、充电器400的外壳402(参照图22)卡合,而将电池组2固定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在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拆下电池组2时,用户将操作部26a向下方下压,从而卡合部26b向下方移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电池组2滑动,能够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拆下电池组2。操作部26a具有从前方朝向后方地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因此,当用户将手指放在操作部26a上而将操作部26a向下方下压时,能够手指不打滑地将操作部26a下压。
如图4所示,在下部壳体16上形成有把持用凹部28。把持用凹部28配置于下部壳体16的前下部。把持用凹部28朝向下方开口。用户能够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放在把持用凹部28处,拿起电池组2进行搬运。另外,用户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放在把持用凹部28处,并用大拇指将操作部26a下压,从而能够单手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上拆下电池组2。在下部壳体16的下部设置有保护膜30。保护膜30例如为弹性体。保护膜30覆盖下部壳体16的下表面的角部附近。由此,能够在例如电池组2掉落的情况下,抑制下部壳体16的角部损伤。保护膜30也覆盖把持用凹部28的内部。因此,当用户将手指放在把持用凹部28处而拿起电池组2时,能够使施加至用户的手指的负荷分散。
如图2所示,在下部壳体16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部32。显示部32具备:指示器32a,其向用户提示电池组2的充电剩余量;和按钮32b,其对指示器32a所显示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显示部32在壳体12的外表面配置于钩26的操作部26a与把持用凹部28之间。因此,当用户将手指放在操作部26a、把持用凹部28处而将它相对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进行拆装时,能够经由显示部32容易地确认电池组2的充电剩余量。
如图5~图7所示,电池模块10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保持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单元托架42、固定于电池单元托架42的控制基板44、以及连接于控制基板44的显示基板46。
各个电池单元40是在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负极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二次电池单元,例如为锂离子电池单元。如图8所示,多个电池单元40以长边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多个电池单元40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有4个电池单元40,并且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有8个电池单元40。各个电池单元40的标称电压例如为4V。各个电池单元40的标称容量例如为2.5Ah。电池单元托架42为树脂制的部件,并被分割为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和左侧电池单元托架50。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对多个电池单元40的右端部附近进行保持。左侧电池单元托架50对多个电池单元40的左端部附近进行保持。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和左侧电池单元托架50通过金属制的螺钉52而相互固定。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具备与配置于多个电池单元40的右端部的电极(正极或者负极)抵接的多个导线板54。左侧电池单元托架50具备与配置于多个电池单元40的左端部的电极(正极或者负极)抵接的多个导线板56。如图5所示,多个导线板54、56分别连接于配置在电池单元托架42上方的控制基板44。
控制基板44在载置于电池单元托架42上部的状态下通过金属制的螺钉58固定于电池单元托架42。在控制基板44设置有一对电力端子60和多个信号端子62,一对电力端子60在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用于放电或者充电,多个信号端子62在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用于收发信号。一对电力端子60配置于从左右两侧夹着多个信号端子62的位置。
如图9~图11所示,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切割加工和折弯加工来制造电力端子60。电力端子60具备支承部60a、下侧弯曲部60b、夹持部60c以及上侧弯曲部60d。支承部60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方筒形状。支承部60a的截面为长边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在支承部60a的下端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支承肋60e。支承肋60e将电力端子60固定于控制基板44,并且将电力端子60电连接于控制基板44。
下侧弯曲部60b形成于支承部60a的左右两侧。下侧弯曲部60b形成为从支承部60a的上端朝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夹持部60c形成为从下侧弯曲部60b的上端稍微向外侧屈曲并延伸的平板状。夹持部60c被调整其倾斜角度,以在使电气设备200的电力端子204、充电器400的电力端子410与电力端子60卡合了时,成为与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面平行的角度,即成为与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面进行面对面的角度。上侧弯曲部60d形成为从夹持部60c的上端部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
在电力端子60形成有多条狭缝60f。各条狭缝60f形成为从上侧弯曲部60d的上端到达至下侧弯曲部60b的下端的U字形状。以下,也将由多条狭缝60f分割的下侧弯曲部60b、夹持部60c、上侧弯曲部60d合称为电力端子60的弹性夹持片对60g。即,电力端子60具备支承部60a和从支承部60a朝向上方延伸的多个弹性夹持片对60g。
在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插入于电力端子60的情况下,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前方的端缘进入电力端子60的弹性夹持片对60g,由此弹性夹持片对60g向外侧打开,由弹性夹持片对60g夹持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此时,通过弹性夹持片对60g的弹性回复力,将电力端子60的夹持部60c被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推压,由此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与电力端子60卡合。即,在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弹性夹持片对60g接受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从两侧夹持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反之,若从电力端子60中拔出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则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与电力端子60解除卡合。然后,通过弹性夹持片对60g的弹性回复力,弹性夹持片对60g返回到原来的形状。
在配置于电力端子60的最后方的弹性夹持片对60g、即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最开始接受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弹性夹持片对60g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插入引导肋60h。插入引导肋60h形成为从夹持部60c的后方端部起朝向后方延伸且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由于形成有插入引导肋60h,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插入。
在电力端子60的配置于最后方的弹性夹持片对60g以外的弹性夹持片对60g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插入引导凹部60i。通过从弹性夹持片对60g的后方的端缘起将下侧弯曲部60b、夹持部60c以及上侧弯曲部60d呈大致圆弧状地切缺来形成插入引导凹部60i。由于形成有插入引导凹部60i,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插入。
在电力端子60的配置于最前方的弹性夹持片对60g以外的弹性夹持片对60g的前方端部,形成有拔出引导肋60j。拔出引导肋60j形成为从夹持部60c的前方端部起朝向前方延伸且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由于形成有拔出引导肋60j,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电力端子204、电力端子410的拔出。
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切割加工和折弯加工来制造图12、图13所示的信号端子62。信号端子62具备支承部62a、下侧弯曲部62b、夹持部62c以及上侧弯曲部62d。支承部62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方筒形状。支承部62a的截面为长边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在支承部62a的下端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支承肋62e。支承肋62e将信号端子62固定于控制基板44,并且将信号端子62电连接于控制基板44。
下侧弯曲部62b形成于支承部62a的左右两侧。下侧弯曲部62b形成为从支承部62a的上端朝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夹持部62c形成为从下侧弯曲部62b的上端稍微向外侧屈曲并延伸的平板状。夹持部62c被调整其倾斜角度,以在使电气设备200的信号端子206、充电器400的信号端子412与信号端子62进行了卡合时,成为与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的面平行的角度,即成为与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的面进行面对面的角度。上侧弯曲部62d形成为从夹持部62c的上端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以下,也将下侧弯曲部62b、夹持部62c以及上侧弯曲部62d合称为信号端子62的弹性夹持片对62g。即,信号端子62具备支承部62a和从支承部62a朝向上方延伸的弹性夹持片对62g。
在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插入于信号端子62的情况下,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的前方的端缘进入信号端子62的弹性夹持片对62g,由此弹性夹持片对62g向外侧打开,由弹性夹持片对62g夹持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此时,通过弹性夹持片对62g的弹性回复力,将信号端子62的夹持部62c推压于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由此信号端子62与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卡合。即,在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充电器400时,弹性夹持片对62g接受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并从两侧夹持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反之,若从信号端子62拔出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则信号端子62与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解除卡合。然后,通过弹性夹持片对62g的弹性回复力,弹性夹持片对62g返回到原来的形状。
在信号端子62的弹性夹持片对62g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插入引导肋62h。插入引导肋62h形成为从夹持部62c的后方端部起朝向后方延伸且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由于形成有插入引导肋62h,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的插入。
在信号端子62的弹性夹持片对62g的前方端部形成有拔出引导肋62i。拔出引导肋62i形成为从夹持部62c的前方端部起朝向前方延伸且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由于形成有拔出引导肋62i,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信号端子206、信号端子412的拔出。
如图5所示,显示基板46经由信号线64连接于控制基板44。显示基板46配置于下部壳体16的显示部32的背面附近。显示基板46具备:LED46a,其使指示器32a的显示内容变化;和开关46b,其检测针对按钮32b的操作。此外,在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形成有以不使信号线64松弛的方式保持信号线64的引导件66。
在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的前部形成有螺钉接纳部48a。在左侧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部形成有螺钉接纳部50a。螺钉接纳部48a、50a配置于比电池单元托架4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靠上方的位置。如图6所示,在右侧电池单元托架48的后部形成有螺钉接纳部48b。在左侧电池单元托架50的后部形成有螺钉接纳部50b。螺钉接纳部48b、50b配置于比电池单元托架4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靠上方的位置。螺钉接纳部48a、50a配置于比螺钉接纳部48b、50b靠下方的位置。如图14所示,在下部壳体16的内部的前部且在与螺钉接纳部48a、50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凸起16a、16b。在下部壳体16的内部的后部且在与螺钉接纳部48b、50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凸起16c、16d。此外,如图7所示,在电池单元托架42的下部安装有缓冲材料68。缓冲材料68例如为橡胶。
如图15所示,在上部壳体14被拆下的状态下,电池模块10安装于下部壳体16。此时,电池模块10在载置于下部壳体16的内侧底面的状态下,通过金属制的螺钉70而固定于下部壳体16。对于螺钉70而言,如图16所示,前方侧的螺钉70从电池单元托架42的螺钉接纳部48a、50a的上方螺接于下部壳体16的螺纹凸起16a、16b。如图17所示,后方侧的螺钉70从电池单元托架42的螺钉接纳部48b、50b的上方螺接于下部壳体16的螺纹凸起16c、16d。由此,能够将电池模块10牢固地固定于下部壳体16。此外,在电池模块10的下表面与下部壳体16的内侧底面之间夹设有缓冲材料68,因而能够抑制振动、冲击在电池模块10与下部壳体16之间传递。
如图2~图4所示,在将上部壳体14安装于下部壳体16的状态下,螺钉70的头部被上部壳体14完全覆盖,并不向电池组2的外部暴露。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组2的外部的静电等的影响经由螺钉70而波及到电池组2的内部的电池模块10。
如图18所示,电气设备200具备:外壳(未图示)和电池组安装部202,该电池组安装部202设置于外壳,且能够拆装电池组2。电池组2通过相对于电池组安装部202沿规定的滑动方向滑动,而能够相对于电池组安装部202进行拆装。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电气设备200具备2个电池组安装部202,而能够安装2个电池组2。此外,可以与此不同地使电气设备200仅具备1个电池组安装部202,而仅能够安装1个电池组2,也可以使电气设备200具备3个以上的电池组安装部202,而能够安装3个以上的电池组2。
如图19所示,电池组安装部202具备电力端子204、信号端子206、保护肋208以及滑轨210。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池组安装部202的状态下,电气设备200的电力端子204与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卡合而电连接,电气设备200的信号端子206与电池组2的信号端子62卡合而电连接。保护肋208具备侧板部208a和后板部208b。侧板部208a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并配置于各个电力端子204的左右两侧和各个信号端子206的左右两侧。后板部208b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配置于比电力端子204和信号端子206靠后方侧的位置,并与各个侧板部208a连结。滑轨21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配置于电池组安装部202的左右端部。在将电池组2相对于电气设备200进行拆装时,滑轨210可滑动地与电池组2的滑轨20卡合。
如图20所示,侧板部208a和后板部208b的下端延伸至比电力端子204和信号端子206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如图21所示,侧板部208a的前端延伸至比电力端子204和信号端子206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电池组安装部202未安装有电池组2,电池组安装部202向外部暴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用户误触电力端子204、信号端子206。特别是,如图18所示,电气设备200能够安装多个电池组2,当在几个电池组安装部202安装有电池组2,在剩余的电池组安装部202未安装有电池组2的情况下,存在对未安装有电池组2的电池组安装部202的电力端子204、信号端子206输出高电压之担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气设备200,用户也不会误触电力端子204、信号端子206,因而能够确保用户的安全。
如图20所示,配置于电力端子204的两侧的侧板部208a的前端延伸至比其他侧板部208a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用户误触电力端子204。
如图22所示,充电器400具备:外壳402;电池组安装部404,其设置于外壳402,且能够拆装电池组2;电源线406,其从外壳402延伸,并能够与交流电源连接;以及控制基板408(参照图24),其收纳于外壳402的内部。电池组2通过相对于电池组安装部404沿规定的滑动方向滑动,而能够相对于电池组安装部404进行拆装。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充电器400具备2个电池组安装部404,而能够安装2个电池组2。此外,可以与此不同地使充电器400仅具备1个电池组安装部404,而仅能够安装1个电池组2,也可以使充电器400具备3个以上的电池组安装部404,而能够安装3个以上的电池组2。控制基板408将从电源线406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而对安装于电池组安装部404的电池组2进行充电。
如图23所示,电池组安装部404具备电力端子410、信号端子412、滑轨414、端子罩416以及送风风扇418(参照图24)。电力端子410、信号端子412以及送风风扇418连接于控制基板408。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池组安装部404的状态下,充电器400的电力端子410与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卡合而电连接,充电器400的信号端子412与电池组2的信号端子62卡合而电连接。端子罩416能够在覆盖电力端子410和信号端子412的保护位置(参照图22)和使电力端子410和信号端子412暴露的退让位置(参照图23)之间滑动。端子罩416被未图示的压簧朝向保护位置施力。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时,端子罩416被按压于电池组2的上部壳体14,而从保护位置向退让位置移动。在对电池组2进行充电时,送风风扇418从电池组安装部404抽吸空气。
如图3所示,在电池组2中,在上部壳体14的端子接受部22形成有电力端子用开口72和信号端子用开口74。电力端子用开口72与控制基板44的电力端子60相对应地配置,并以能够供电气设备200的电力端子204、充电器400的电力端子410通过的位置和形状形成。信号端子用开口74与控制基板44的信号端子62相对应地配置,并以能够供电气设备200的信号端子206、充电器400的信号端子412通过的位置和形状形成。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时,电力端子204进入电力端子用开口72而与电力端子60卡合,并且信号端子206进入信号端子用开口74而与信号端子62卡合。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时,电力端子410进入电力端子用开口72而与电力端子60卡合,并且信号端子412进入信号端子用开口74而与信号端子62卡合。
在电池组2的端子接受部22处,在上部壳体14上,在电力端子用开口72的左右两侧与信号端子用开口74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凹槽76。凹槽76以能够接受电气设备200的保护肋208的侧板部208a的位置和形状形成。因此,凹槽76的下端部延伸至比电力端子用开口72、信号端子用开口74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凹槽76的前端部延伸至比电力端子用开口72、信号端子用开口74的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另外,凹槽76向上方向和后方向这两个方向开口。
如图25所示,在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的凹槽76的下表面、以及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邻接的2个信号端子62之间的凹槽76的下表面形成有通气孔78。通气孔78具备配置于1个凹槽76的下表面的多个孔78a。因此,与如图40所示那样在1个凹槽76的下表面形成单一的较大的通气孔78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各个孔78a的尺寸,从而能够抑制异物经由通气孔78从电池组2的外部进入至内部。另外,在上部壳体14的上表面且在从端子接受部22向后方偏置的位置形成有通气孔79。
如图26所示,在控制基板44中,在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以及沿左右方向相互邻接的2个信号端子62之间形成有狭缝80。狭缝80配置于与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8对置的位置。由于在控制基板44形成有狭缝80,所以例如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电池组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沿左右方向相互邻接的2个信号端子62之间产生短路。另外,在控制基板44且在从信号端子62向后方偏置的位置形成有狭缝81。狭缝81配置于与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9对置的位置。在控制基板44的右端部形成有在相互邻接的导线板54之间延伸的缺口44a。由于在控制基板44上形成有缺口44a,所以例如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电池组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沿前后方向相互邻接的2个导线板54之间产生短路。在控制基板44的左端部形成有在相互邻接的导线板56之间延伸的缺口44b。由于在控制基板44形成有缺口44b,所以例如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电池组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沿前后方向相互邻接的2个导线板56之间产生短路。
如图27所示,在电池单元托架42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82。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8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配置于与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对置的位置。另外,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9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1配置于与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对置的位置。
如图24所示,在下部壳体16的下表面与下部壳体16的后表面形成有供气孔84。另外,上部壳体14的钩安装部24使能够空气经由钩26与上部壳体14的间隙进行流通,作为供气孔84发挥作用。
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的状态下,若驱动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则送风风扇418从电池组安装部404抽吸空气。由此,在电池组2中,空气经由供气孔84从外部向内部流入。流入至电池组2的内部的空气在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空间通过并朝向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流动。此时,多个电池单元40被在周围流动的空气冷却。到达至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并通过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8而向端子接受部22的凹槽76流出。流出至凹槽76的空气在充电器400的电池组安装部404中流动,并到达至送风风扇418。另外,到达至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控制基板44的狭缝81并通过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9而到达至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并且,到达至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的空气的另一部分通过控制基板44的缺口44a、44b并且通过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8、79而到达至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如图23所示,在充电器400的外壳402形成有排气孔402a。被送风风扇418抽吸至外壳402的内部的空气在充电器400的外壳402的内部流动之后,经由排气孔402a被排出至外部。
在电池组2中,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8、79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81对置配置。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随着空气从通气孔78、79流出,控制基板44的下方的空气被经由狭缝80、81抽吸。由此,能够将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配置于控制基板44正下方的部分充分冷却。
另外,在电池组2中,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81对置配置。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随着经由狭缝80、81抽吸空气,空气从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空间朝向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流动。由此,能够将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配置于中央附近的部分充分冷却。
控制基板44也可以不具备狭缝81而仅具备狭缝80。与此对应地,上部壳体14也可以不具备通气孔79而仅具备通气孔78。
如图40所示,上部壳体14中,也可以在各个凹槽76的下表面形成单一的较大的通气孔78。在该情况下,与如图25所示那样在各个凹槽76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孔78a的情况相比,空气容易通过通气孔78,能够提高多个电池单元40的冷却性能。
如图41所示,在上部壳体14中,也可以在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滑轨20之间的凹槽76的下表面形成通气孔83。通气孔83也可以具备配置于1个凹槽76的下表面的多个孔83a。如图42所示,在控制基板44中,也可以在电力端子60与导线板54、56之间形成狭缝85。由于在控制基板44形成有狭缝85,所以例如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电池组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电力端子60与导线板54、56之间产生短路。狭缝85也可以配置于与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83对置的位置。根据图41、图42的结构,通过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的驱动,在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空间流动的空气的量增大,从而能够提高多个电池单元40的冷却性能。
如图28所示,电池组2具备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均连接于控制基板44。第一热敏电阻90例如为薄膜热敏电阻(filmthermistor)。第二热敏电阻92例如为插件热敏电阻(dip thermistor)。通常,薄膜热敏电阻的温度的检测精度较高,但不易延伸至远离控制基板44的位置。反之,插件热敏电阻的温度的检测精度较低,但能够容易地延伸至远离控制基板44的位置。在电池组2中,第一热敏电阻90对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配置于中央部附近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热敏电阻92对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配置于周边部附近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第一热敏电阻90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a最接近,对由其他电池单元40围起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热敏电阻92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b最接近,对未由其他电池单元40围起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第一热敏电阻90对在它与上部壳体14、下部壳体16之间夹设电池单元40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热敏电阻92对在它与下部壳体16之间未夹设电池单元40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第一热敏电阻90对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通气孔78为止的距离比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外部向内部流入的供气孔84为止的距离短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热敏电阻92对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外部向内部流入的供气孔84为止的距离比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通气孔78为止的距离短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
通常,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元40中,配置于中央部附近的电池单元40由于不易散热而变得高温,配置于周边部附近的电池单元40由于容易散热而变得低温。另外,在利用从供气孔84流入并从通气孔78流出的空气将多个电池单元40冷却的结构中,从供气孔84流入的空气的温度较低,从通气孔78流出的空气的温度变高,因而靠近供气孔84的位置的电池单元40变得低温,靠近通气孔78的位置的电池单元40变得高温。因此,在如上述那样配置有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的情况下,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a在多个电池单元40中在充电时变得最高温,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b在多个电池单元40中在充电时变得最低温。因此,通过使用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从而在电池组2充电时,能够取得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变得最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和变得最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此外,在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元40中,将在最上层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电池单元40也称为上层电池单元组40c,将在最下层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电池单元40也称为下层电池单元组40d,将在上层电池单元组40c与下层电池单元组40d之间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电池单元40也称为中层电池单元组40e。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a被包含于中层电池单元组40e,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b被包含于下层电池单元组40d。
当在电池组安装部404上安装有电池组2时,充电器400在从电池组2接收充电开始指示时,执行向电池组2充电。充电器400在向电池组2充电过程中,从电池组2分别接收充电允许电压、充电允许电流、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截止电流来作为充电参数。然后,充电器400以充电允许电压以下的充电电压和充电允许电流以下的充电电流执行向电池组2充电。在电池组2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压到达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则充电器400逐渐减少充电电流。然后,在电池组2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流减少至截止电流,则充电器400结束电池组2的充电。此外,在电池组2充电过程中,在从电池组2接收到充电结束指示的情况下,充电器400在该时刻结束向电池组2充电。
以下,对控制基板44与电池组2的充电相关地进行的各种处理进行说明。在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的电池组安装部404时,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执行图29所示的充电开始判定处理。
在S2,控制基板44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4,控制基板44确定第一充电开始电压阈值。控制基板44预先存储图30示出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充电开始电压阈值间的对应关系。在图30示出的对应关系中,电池单元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的充电开始电压阈值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的充电开始电压阈值,电池单元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的充电开始电压阈值设定为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充电开始电压阈值相同的值。控制基板44使用第一温度和图30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充电开始电压阈值。
在S6,控制基板44确定第二充电开始阈值。控制基板44使用第二温度和图30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二充电开始电压阈值。
在S8,控制基板44确定充电开始电压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基板44将第一充电开始电压阈值与第二充电开始电压阈值中较低的值确定为充电开始电压阈值。
在S10,判断是否所有电池单元40的电压小于充电开始电压阈值。在任一电池单元40的电压为充电开始电压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2。在所有电池单元40的电压小于充电开始电压阈值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2。
在S12,控制基板44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14,控制基板44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小于规定的充电开始上限温度(例如55℃)。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充电开始上限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12。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小于充电开始上限温度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6。
在S16,控制基板44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超过规定的充电开始下限温度(例如2℃)。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充电开始下限以下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12。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超过充电开始下限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8。
在S18,控制基板44向充电器400输出充电开始指示。由此,充电器400开始电池组2的充电。在S18之后,图29的处理结束。
在利用充电器400对电池组2进行充电的期间,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并行执行图31所示的充电参数生成处理和图32所示的充电异常判定处理。
以下,对图31所示的充电参数生成处理进行说明。在S22,控制基板44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24,控制基板44确定第一允许充电电压、第一允许充电电流、第一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第一截止电流。控制基板44预先存储图33示出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允许充电电压间的对应关系、图34示出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允许充电电流间的对应关系、图35示出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图36示出的电池单元温度与截止电流间的对应关系。在图33示出的对应关系中,电池单元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的允许充电电压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的允许充电电压,电池单元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的允许充电电压设定为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允许充电电压相同的值。在图34示出的对应关系中,电池单元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的允许充电电流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电池单元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的允许充电电流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允许充电电流。在图35示出的对应关系中,电池单元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的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的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电池单元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的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设定为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相同的值。在图36示出的对应关系中,电池单元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的截止电流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的截止电流,电池单元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的截止电流设定为高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截止电流。控制基板44使用第一温度和图33~图36的对应关系来分别确定第一允许充电电压、第一允许充电电流、第一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第一截止电流。
在S26,控制基板44确定第二允许充电电压、第二允许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第二截止电流。控制基板44使用第二温度和图33~图36的对应关系来分别确定第二允许充电电压、第二允许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第二截止电流。
在S28,控制基板44确定允许充电电压、允许充电电流、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截止电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基板44将第一允许充电电压与第二允许充电电压中的较低的值确定为允许充电电压。同样地,控制基板44将第一允许充电电流与第二允许充电电流中的较低的值确定为允许充电电流,将第一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与第二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中的较低的值确定为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并将第一截止电流与第二截止电流中的较低的值确定为截止电流。
在S30,控制基板44将允许充电电压、允许充电电流、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截止电流输出至充电器400。充电器400基于从电池组2输出的允许充电电压、允许充电电流、充电电流节流开始电压、截止电流,执行向电池组2的充电动作。
在S32,控制基板44判断由充电器400进行的充电是否结束。在充电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22。在充电已结束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图31的处理结束。
以下,对图32所示的充电异常判定处理进行说明。在S42,控制基板44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44,控制基板44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小于规定的充电时上限温度(例如60℃)。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充电时上限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46。在S46,控制基板44将由异常的高温引起的充电结束指示发送至充电器400,图32的处理结束。在S44,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小于充电时上限温度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48。
在S48,控制基板44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超过规定的充电时下限温度(例如0℃)。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充电时下限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50。在S50,控制基板44将由异常的低温引起的充电结束指示发送至充电器400,图32的处理结束。在S48,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超过充电时下限温度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52。
在S52,控制基板44确定第一异常电压阈值。控制基板44预先存储图37示出的电池单元温度与异常电压阈值间的对应关系。在图37示出的对应关系中,电池单元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的异常电压阈值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的异常电压阈值,电池单元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的异常电压阈值设定为低于电池单元温度为常温的异常电压阈值。控制基板44使用第一温度和图37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异常电压阈值。
在S54,控制基板44确定第二异常电压阈值。控制基板44使用第二温度和图37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二异常电压阈值。
在S56,控制基板44确定异常电压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基板44将第一异常电压阈值与第二异常电压阈值中的较低的值确定为异常电压阈值。
在S58,判断所有电池单元40的电压是否小于异常电压阈值。在任一电池单元40的电压为异常电压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60。在S60,控制基板44将由异常的高电压引起的充电结束指示发送至充电器400,图32的处理结束。在S58,在所有电池单元40的电压小于异常电压阈值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62。
在S62,控制基板44判断由充电器400进行的充电是否结束。在充电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42。在充电已结束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图32的处理结束。
此外,在充电器400进行电池组2的充电的期间,充电器400的控制基板408从电池组2取得第一热敏电阻90的检测温度和第二热敏电阻92的检测温度,控制送风风扇418的动作。若充电器400开始对电池组2的充电动作,则控制基板408执行图38所示的送风控制处理。
在S72,控制基板408对送风风扇418进行驱动。
在S74,控制基板408判断对电池组2的充电是否结束。在充电已结束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76。在S76,控制基板408将送风风扇418停止,图38的处理结束。在S74,在充电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78。
在S78,控制基板408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80,控制基板408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小于规定的送风停止温度(例如15℃)。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送风停止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74。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小于送风停止温度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82。
在S82,控制基板408将送风风扇418停止。
在S84,控制基板408判断对电池组2的充电是否结束。在充电已结束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图38的处理结束。在充电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86。
在S86,控制基板408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88,控制基板408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超过规定的送风开始温度(例如17℃)。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送风开始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84。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超过送风开始温度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72。
以下,关于控制基板44与电池组2的放电相关地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在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的电池组安装部202,执行对电气设备200的放电时,电池组2的控制基板44执行图39所示的放电异常判定处理。
在S92,控制基板44取得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并且取得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的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在S94,控制基板44判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是否小于规定的放电时上限温度(例如85℃)。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任一者为放电时上限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96。在S96,控制基板44将由异常的高温引起的放电结束指示发送至电气设备200,图39的处理结束。在S94,在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双方小于放电时上限温度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98。
在S98,控制基板44判断向电气设备200的放电是否结束。在放电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92。在放电已结束的情况下(为是的情况下),图39的处理结束。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气设备200的保护肋208的侧板部208a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于电力端子204的两侧,而不设置于信号端子206的两侧。与此对应地,电池组2的凹槽76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于电力端子60的两侧,而不设置于信号端子62的两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配置于从左右方向的两侧夹住信号端子62的位置,但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的配置方式也可以是其他配置方式。与此对应地,电气设备200的电力端子204与信号端子206的配置方式、以及充电器400的电力端子410与信号端子412的配置方式只要跟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的配置方式相对应即可,也可以是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的配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池组2的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搭载于控制基板44,但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也可以搭载于电连接于控制基板44的与控制基板44不同的端子基板(未图示)。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构成为从电池组安装部404抽吸空气。也可以与此不同,使送风风扇418构成为朝向电池组安装部404排出空气。在该情况下,如图43所示,电池组2的通气孔78作为从电池组2的外部向内部导入空气的供气孔发挥作用,电池组2的供气孔84作为从电池组2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空气的排气孔发挥作用。此外,在图43所示的例子中,上部壳体14的钩安装部24以空气无法经由钩26与上部壳体14间的间隙进行流通的方式封堵间隙,而使间隙不作为供气孔84发挥作用。在该情况下,经由通气孔78而流入至电池组2的内部的空气在通过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之后,通过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而流入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空间。流入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在将多个电池单元40冷却之后,经由供气孔84向电池组2的外部流出。在图4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热敏电阻90配置于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供气孔84为止的距离比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外部向内部流入的通气孔78为止的距离短的位置,第二热敏电阻92配置于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外部向内部流入的通气孔78为止的距离比到供空气从电池组2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供气孔84为止的距离短的位置。在图43所示的例子中,也是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a在多个电池单元40中在充电时变得最高温,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b在多个电池单元40中在充电时变得最低温。因此,通过使用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在电池组2充电时,能够取得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变得最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和变得最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电池组2具备32个电池单元40、电池组2的标称电压为64V、电池组2的标称容量为5Ah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与此不同,例如电池组2具备16个电池单元40,电池组2的标称电压为64V,电池组2的标称容量为2.5A。在该情况下,如图44所示,沿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有4个电池单元40,并且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有4个电池单元40。在如图44所示那样配置有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的情况下,由第一热敏电阻90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a在多个电池单元40中在充电时变得最高温,由第二热敏电阻92检测温度的电池单元40b在多个电池单元40中在充电时变得最低温。因此,通过使用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在电池组2充电时,能够取得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变得最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和变得最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电池组2也可以如图45、图46所示那样构成。在本变形例的电池组2中,供气孔84形成于下部壳体16的右表面和左表面的下部、下部壳体16的下表面,未形成于除此以外的位置。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电池组2中,在上部壳体14未形成有通气孔78、79,代之在上部壳体14的上表面的后部形成有通气孔77。如图46所示,在本变形例的电池组2中,在控制基板44的后端形成有缺口86。缺口86配置于与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7对置的位置。另外,虽未图示,但在与本变形例的电池组2对应的充电器400中,设置有与送风风扇418连通的供气通路。在安装了电池组2时,供气通路配置于与通气孔77对置的位置。在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00的状态下,若驱动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则从电池组2的壳体12的内部经由通气孔77而向充电器400的供气通路抽吸空气。由此,在电池组2中,空气经由供气孔84、电力端子用开口72、信号端子用开口74而从外部向内部流入。流入至电池组2的内部的空气通过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空间,通过控制基板44的缺口86,通过上部壳体14的通气孔77,而向电池组2的外部流出。此时,多个电池单元40被在周围流动的空气冷却。
如图46所示,在本变形例的电池组2中,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均为薄膜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90对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配置于中层且配置于远离通气孔77的位置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热敏电阻92对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配置于上层且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进行检测。即,在本变形例中,电池单元40a被包含于中层电池单元组40e,电池单元40b被包含于上层电池单元组40c。第一热敏电阻9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电池单元40a的中央部附近。第二热敏电阻9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电池单元40b的端部附近。
在本变形例的电池组2中,电池单元40a由其他电池单元40从四周围起,因此不易散热。另外,在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驱动时,在电池单元40a附近空气不怎么流动,因此电池单元40a不易被冷却。因此,电池单元40a在充电时容易变得高温。与此相对,电池单元40b未由其他电池单元40从四周围起,因此容易散热。另外,在充电器400的送风风扇418驱动时,从上部壳体14的电力端子用开口72、信号端子用开口74流入并通过了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的空气在电池单元40b附近流动,因此电池单元40b容易被冷却。因此,电池单元40b在充电时容易变得低温。根据本变形例的结构,也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90取得在充电时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92取得在充电时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如以上那样,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电池单元托架42,其保持多个电池单元40;以及壳体12,其收纳电池单元托架42。壳体12具备:下部壳体16(第一壳体的例子)和上部壳体14(第二壳体的例子),该上部壳体14固定于下部壳体16。电池单元托架42通过螺钉70(紧固件的例子)固定于下部壳体16。当在下部壳体16上固定了上部壳体14时,螺钉70被从壳体12的外部遮挡。
根据上述结构,将电池单元托架42固定于下部壳体16的螺钉70被从壳体12的外部遮挡,因而壳体12的外部的静电等的影响不会经由螺钉70而波及到壳体12的内部。在具备对保持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单元托架42进行收纳的壳体12的电池组2中,能够抑制壳体12的外部的静电等的影响波及到壳体12的内部。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缓冲材料68,该缓冲材料68夹设在下部壳体16与电池单元托架42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振动、冲击从壳体12传递至电池单元托架42。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下部壳体16具有上表面(一个表面的例子)开口的箱型的形状。电池单元托架42在载置于下部壳体16的内侧底面的状态下,通过螺钉70固定于下部壳体16。在与下部壳体16的内侧底面正交的方向上、即在上下方向上,螺钉70被紧固于比电池单元托架42的中心远离下部壳体16的内侧底面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保持有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单元托架42相对于壳体12摆动。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池单元40分别为沿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例子)具有长边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多个电池单元40在沿前后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例子)排列配置的状态下,被保持于电池单元托架42。螺钉70在左右方向上比多个电池单元40的两端部靠内侧且在前后方向上比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位于最外侧的电池单元40靠外侧的位置处紧固。
多个电池单元40分别为沿左右方向具有长边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多个电池单元40在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状态下,受电池单元托架42保持,该情况下,在多个电池单元4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于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极的导线板54、56等部件。因此,若螺钉70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多个电池单元40的两端部靠外侧且在前后方向上比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位于最外侧的电池单元40靠内侧的位置处紧固,则产生避免与多个电池单元4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部件干扰的需要,而招致电池组2的大型化。如上述那样,螺钉70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多个电池单元40的两端部靠内侧且在前后方向上比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位于最外侧的电池单元40靠外侧的位置处紧固,从而不会招致电池组2的大型化,能够利用螺钉70将电池单元托架42固定于下部壳体16。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控制基板44,该控制基板44收纳于壳体12,并电连接于多个电池单元40。控制基板44固定于电池单元托架42。
根据上述结构,在制造电池组2时,能够在将控制基板44固定于电池单元托架42的状态下,将控制基板44与电池单元托架42一体地安装于下部壳体16。能够减少制造电池组2所涉及的劳动力。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从与控制基板44正交的方向、即从上方向俯视时,螺钉70紧固于控制基板44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将固定有控制基板44的电池单元托架42安装于下部壳体16时,不与控制基板44干扰地进行螺钉70的紧固作业。能够减少制造电池组2所涉及的劳动力。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具备:电池单元40;控制基板44(基板的例子),其设置有电力端子60和信号端子62(多个端子的例子);以及壳体12,其收纳电池单元40和控制基板44。控制基板44具备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的狭缝80(贯通孔的例子)。壳体12具备配置于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对置的位置的通气孔78。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于壳体12的通气孔78配置于与设置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对置的位置,因而,经由壳体12的通气孔78流入或者流出的空气穿过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因此,即使当在壳体12的内部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充分地流动至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之间的位置,而能够将与控制基板44接近的位置处的电池单元40充分冷却。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设置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因此,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壳体1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产生短路。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力端子60和信号端子62具备第一端子(例如电力端子60)和第二端子(例如与电力端子60邻接的信号端子62)。通气孔78在上部壳体14处具备配置于在与第一端子(例如电力端子60)对置的区域和与第二端子(例如与电力端子60邻接的信号端子62)对置的区域之间的多个孔78a。
一方面,若设置于壳体12的通气孔78的尺寸较大,则通过通气孔78的空气的量增大,另一方面,异物容易经由通气孔78而进入至电池组2的内部。根据上述结构,通气孔78具备多个孔78a,因而能够减小各个孔78a的尺寸而不降低通过通气孔78的空气的量,能够抑制异物经由通气孔78进入至电池组2的内部。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电池单元托架42,该电池单元托架42收纳于壳体12,并保持电池单元40。电池单元托架42具备配置于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对置的位置的开口82。
在为利用电池单元托架42保持电池单元40的结构这种情况下,若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与电池单元40之间被电池单元托架42遮挡,则穿过狭缝80的空气在控制基板44与电池单元托架42之间流动,而无法将狭缝80附近的电池单元40充分冷却。在上述结构中,电池单元托架42具备配置于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0对置的位置的开口82,因而通过狭缝80的空气会通过电池单元托架42的开口82。由此,能够将狭缝80附近的电池单元40充分冷却。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12具备凹槽76,该凹槽76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信号端子62之间,并向两个方向开口。通气孔78配置于凹槽76的底面。
根据上述结构,壳体12的凹槽76的内部的空间作为穿过通气孔78的空气的流路发挥作用。而且,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穿过通气孔78的空气相对于壳体12流入或者流出的方向形成为凹槽76开口的两个方向中的所希望的方向。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使用于冷却的空气相对于电池组2流入或者流出的机构的设计上的自由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将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连接的导线板54、56。控制基板44还具备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导线板54、56之间的狭缝85(第二贯通孔的例子)。壳体12还具备配置于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5对置的位置的通气孔83(第二通气孔的例子)。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于壳体12的通气孔83配置于与设置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5对置的位置,因而经由壳体12的通气孔83流入或者流出的空气通过控制基板44的狭缝85。因此,即使当在壳体12的内部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充分地流动至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之间的位置,而能够将与控制基板44接近的位置处的电池单元40充分冷却。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设置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5配置于电力端子60与导线板54、56之间。因此,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壳体1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电力端子60与导线板54、56之间产生短路。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44具备形成于相互邻接的导线板54(或者导线板56)之间的缺口44a(或者缺口44b)。
根据上述结构,空气也经由控制基板44的缺口44a(或者缺口44b)而通过,因而能够使空气充分地流动至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之间的位置,而能够将与控制基板44接近的位置处的电池单元40充分冷却。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控制基板44的缺口44a(或者缺口44b)配置于相互邻接的导线板54(或者导线板56)之间。因此,即使在水等导电性物质进入壳体12的内部而附着于控制基板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相互邻接的导线板54(或者导线板56)之间产生短路。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通过沿前后方向(规定的滑动方向的例子)滑动而能够相对于充电器400进行拆装。控制基板44还具备配置于从信号端子62向前方偏置的位置的狭缝81(第三贯通孔的例子)。壳体12还具备配置于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1对置的位置的通气孔79(第三通气孔的例子)。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于壳体12的通气孔79配置于与设置于控制基板44的狭缝81对置的位置,因而经由壳体12的通气孔79流入或者流出的空气通过控制基板44的狭缝81。因此,即使当在壳体12的内部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充分地流动至电池单元40与控制基板44之间的位置,而能够将与控制基板44接近的位置处的电池单元40充分冷却。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其包括电池单元40a(第一电池单元的例子)和电池单元40b(第二电池单元的例子);第一热敏电阻90,其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a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92,其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b最接近;以及壳体12,其收纳多个电池单元40、第一热敏电阻90、第二热敏电阻92。电池单元40a在与电池单元40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在它与壳体12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的位置。电池单元40b在与电池单元40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在它与壳体12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的位置。
通常,在壳体12的内部收纳有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组2中,存在从壳体12的外表面向壳体12的外部的空气散热。在上述结构中,电池单元40a在它与壳体12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因此不易经由壳体12的壁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高温。另外,电池单元40b在它与壳体12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因此容易经由壳体12的壁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低温。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90取得容易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92取得容易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组2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12具备导入空气的供气孔84(供气口的例子)和排出空气的通气孔78(排气口的例子)。
根据上述结构,在利用在壳体12的内部从供气孔84朝向通气孔78流动的空气对多个电池单元40进行冷却的电池组2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热敏电阻92配置于到供气孔84的距离比到通气孔78的距离小的位置。
在利用在壳体12的内部从供气孔84朝向通气孔78流动的空气对多个电池单元40进行冷却的电池组2中,刚从供气孔84流入之后的空气变得最低温,刚从通气孔78流出之前的空气变得最高温。因此,配置于供气孔84附近的电池单元40容易变得低温,配置于通气孔78附近的电池单元40容易变得高温。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92取得变得更加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热敏电阻90配置于到通气孔78的距离比到供气孔84的距离小的位置。
在利用在壳体12的内部从供气孔84朝向通气孔78流动的空气对多个电池单元40进行冷却的电池组2中,配置于供气孔84附近的电池单元40容易变得低温,配置于通气孔78附近的电池单元40容易变得高温。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90取得变得更加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控制基板44(基板的例子),该控制基板44收纳于壳体12,并配置于通气孔78与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第一热敏电阻90和第二热敏电阻92分别连接于控制基板44。第一热敏电阻90具备薄膜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92具备插件热敏电阻。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基板44配置于通气孔78与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因而利用具备薄膜热敏电阻的第一热敏电阻90取得配置于通气孔78附近的电池单元40a、即容易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取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控制基板44配置于通气孔78与多个电池单元40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具备插件热敏电阻的第二热敏电阻92取得配置于供气孔84附近的电池单元40b、即容易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其包括电池单元40a(第一电池单元的例子)和电池单元40b(第二电池单元的例子);第一热敏电阻90,其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a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92,其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b最接近;以及壳体12,其收纳多个电池单元40、第一热敏电阻90、第二热敏电阻92。多个电池单元40具备:配置于上层的上层电池单元组40c;配置于下层的下层电池单元组40d;以及配置于上层电池单元组40c与下层电池单元组40d之间的中层电池单元组40e。电池单元40a被包含于中层电池单元组40e。电池单元40b被包含于上层电池单元组40c和下层电池单元组40d的任一者。
在上述结构中,电池单元40a在它与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因此不易经由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高温。另外,电池单元40b在它与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因此容易经由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低温。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90取得容易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92取得容易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组2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其包括电池单元40a(第一电池单元的例子)和电池单元40b(第二电池单元的例子);第一热敏电阻90,其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a最接近;第二热敏电阻92,其配置为与多个电池单元40中的电池单元40b最接近;以及壳体12,其收纳多个电池单元40、第一热敏电阻90、第二热敏电阻92。多个电池单元40具备:上层电池单元组40c,其配置于与壳体12的上表面对置的位置;下层电池单元组40d,其配置于与壳体12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以及中层电池单元组40e,其配置于上层电池单元组40c与下层电池单元组40d之间。电池单元40a被包含于中层电池单元组40e。电池单元40b被包含于上层电池单元组40c和下层电池单元组40d中任一者。
在上述结构中,电池单元40a在它与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因此不易经由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高温。另外,电池单元40b在它与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40,因此容易经由壳体12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散热,容易变得低温。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一热敏电阻90取得容易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热敏电阻92取得容易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根据上述结构,在具备多个电池单元40的电池组2中,不仅能够取得变得高温的电池单元40a的温度,也能够取得变得低温的电池单元40b的温度。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力供给系统600具备电气设备200和电池组2,该电池组2通过相对于电气设备200沿前后方向(滑动方向的例子)滑动而能够相对于电气设备200进行拆装。电气设备200具备:电力端子204(设备侧电力端子的例子);和保护肋208,其延伸至比电力端子204高的位置,并配置于电力端子204的两侧。电池组2具备:电力端子60(电池侧电力端子的例子),其与电力端子204以机械方式卡合且电连接;和壳体12,其收纳电力端子60。壳体12具备:电力端子用开口72,其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电力端子60对置的位置;和凹槽76,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配置于电力端子60的两侧。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200通过使电池组2沿前后方向(滑动方向的例子)滑动而能够拆装电池组2。电气设备200具备:电力端子204(设备侧电力端子的例子)和保护肋208,该保护肋208延伸至比电力端子204高的位置为止,并配置于电力端子204的两侧。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通过相对于电气设备200沿前后方向(滑动方向的例子)滑动而能够相对于电气设备200进行拆装。电池组2具备:电力端子60(电池侧电力端子的例子)和壳体12,该壳体12收纳电力端子60。壳体12具备:电力端子用开口72,其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电力端子60对置的位置;和凹槽76,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配置于电力端子60的两侧。
根据上述结构,在电气设备200的电力端子204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至比电力端子204高的位置的保护肋208,因而即使在将电池组2从电气设备200拆下了的状态下,用户也不会误触电力端子204。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时,电池组2的壳体12的凹槽76接受电气设备200的保护肋208,因而能够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而不使保护肋208与壳体12干扰。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200还具备信号端子206(设备侧信号端子的例子)。保护肋208延伸至比信号端子206高的位置,并且也配置于信号端子206的两侧。电池组2还具备信号端子62(电池侧信号端子的例子),信号端子62收纳于壳体12,并与信号端子206以机械方式卡合且电连接。壳体12还具备信号端子用开口74,该信号端子用开口74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信号端子62对置的位置。凹槽76也配置于信号端子62的两侧。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200还具备信号端子206(设备侧信号端子的例子)。保护肋208延伸至比信号端子206高的位置,并且也配置于信号端子206的两侧。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收纳于壳体12的信号端子62(电池侧信号端子的例子)。壳体12还具备信号端子用开口74,该信号端子用开口74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信号端子62对置的位置。凹槽76也配置于信号端子62的两侧。
根据上述结构,在电气设备200的信号端子206的两侧也设置有延伸至比信号端子206高的位置的保护肋208,因而即使在将电池组2从电气设备200拆下了的状态下,用户也不会误触信号端子206。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时,电池组2的壳体12的凹槽76接受电气设备200的保护肋208,因而能够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而不使保护肋208与壳体12干扰。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200还具备滑轨210(设备侧滑轨的例子)。保护肋208中至少1个保护肋配置于滑轨210与电力端子204之间。电池组2还具备滑轨20(电池侧滑轨的例子),该滑轨20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与滑轨210卡合。凹槽76中至少1个凹槽配置于滑轨20与电力端子60之间。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200还具备滑轨210(设备侧滑轨的例子)。保护肋208中至少1个保护肋配置于滑轨210与电力端子204之间。
在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组2还具备滑轨20(电池侧滑轨的例子)。凹槽76中至少1个凹槽配置于滑轨20与电力端子60之间。
多数情况下,在电气设备200的滑轨210与电力端子204之间设置有用于接受电池组2的滑轨20的空间,而成为用户的手指容易进入的构造。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将电池组2从电气设备200拆下了的状态下,用户也不会从滑轨210与电力端子204之间的空间误触电力端子204。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时,电池组2的壳体12的凹槽76接受电气设备200的保护肋208,因而能够将电池组2安装于电气设备200而不使保护肋208与壳体12干扰。

Claims (7)

1.一种电池组,其中,具备:
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
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
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二热敏电阻,
在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池单元配置于在它与所述壳体的壁面之间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
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池单元配置于在它与所述壳体的壁面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电池单元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导入空气的供气口和排出空气的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第二热敏电阻配置于到所述供气口的距离比到所述排气口的距离小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配置于到所述排气口的距离比到所述供气口的距离小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电池组还具备基板,所述基板收纳于所述壳体,并配置于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分别与所述基板连接,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具备薄膜热敏电阻,
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具备插件热敏电阻。
6.一种电池组,其中,具备:
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
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
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二热敏电阻,
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具备:
上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上层;
下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下层;以及
中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所述上层电池单元组与所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之间,
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含于所述中层电池单元组,
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含于所述上层电池单元组和所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中任一者。
7.一种电池组,其中,具备:
多个电池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
第一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最接近;
第二热敏电阻,其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最接近;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二热敏电阻,
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具备:
上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置的位置;
下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以及
中层电池单元组,其配置于所述上层电池单元组与所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之间,
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含于所述中层电池单元组,
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含于所述上层电池单元组和所述下层电池单元组中任一者。
CN201980078171.7A 2018-11-30 2019-11-07 电池组 Pending CN1131693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5408 2018-11-30
JP2018225408 2018-11-30
PCT/JP2019/043746 WO2020110655A1 (ja) 2018-11-30 2019-11-07 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387A true CN113169387A (zh) 2021-07-23

Family

ID=70853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8171.7A Pending CN113169387A (zh) 2018-11-30 2019-11-07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9921A9 (zh)
EP (1) EP3855553A4 (zh)
JP (1) JP7095111B2 (zh)
CN (1) CN113169387A (zh)
WO (1) WO20201106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9013A1 (ko) * 2018-04-10 2019-10-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비스(플루오로술포닐)이미드염의 제조방법
JP7262496B2 (ja) * 2021-03-01 2023-04-21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蓄電パッ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3144A (ja) * 2003-09-12 2005-04-07 Tokyo R & D Co Ltd 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源装置ならびに電動車両
JP2008235155A (ja) * 2007-03-23 2008-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蓄電装置
US20080305390A1 (en) * 2007-05-16 2008-12-11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US20120169289A1 (en) * 2010-12-31 2012-07-0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CN103390742A (zh) * 2012-05-08 2013-11-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4576987A (zh) * 2013-10-28 2015-04-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208045568U (zh) * 2017-02-06 2018-1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7091A (ja) 2004-03-26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充電装置
JP6863455B2 (ja) * 2017-04-24 2021-04-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蓄電装置、電池パック、電動車両、電力貯蔵システム、電動工具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3144A (ja) * 2003-09-12 2005-04-07 Tokyo R & D Co Ltd 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源装置ならびに電動車両
JP2008235155A (ja) * 2007-03-23 2008-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蓄電装置
US20080305390A1 (en) * 2007-05-16 2008-12-11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US20120169289A1 (en) * 2010-12-31 2012-07-0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CN103390742A (zh) * 2012-05-08 2013-11-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4576987A (zh) * 2013-10-28 2015-04-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208045568U (zh) * 2017-02-06 2018-1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59921A9 (en) 2022-11-10
WO2020110655A1 (ja) 2020-06-04
JP7095111B2 (ja) 2022-07-04
EP3855553A1 (en) 2021-07-28
JPWO2020110655A1 (ja) 2021-09-02
US20220029214A1 (en) 2022-01-27
EP3855553A4 (en)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9781B1 (en) Battery pack
CN111261971A (zh) 电池组
CN111261811A (zh) 电池组
EP2869970B1 (en) Backpack-type power supply
US10249918B2 (en) Battery packs for electric tools
EP1780844B1 (en) Remote ID resistor assembly for wiring harness
CN113169387A (zh) 电池组
US11450896B2 (en) Battery pack, power tool system, and charging system
CN114976433A (zh) 电池组
JP2015226941A (ja) 電池冷却アダプタ及び電動工具
JP7190885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US11979039B2 (en) Charging device having two charging modes
US11695182B2 (en) Battery pack
CN114335833A (zh) 电池包及采用该电池包的电动工具
JP2015211607A (ja) 充電装置
US20240006699A1 (en) Battery pack
JP2021197820A (ja)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装置システム
JP2020022238A (ja) 充電装置
JP2023023030A (ja) 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