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8892B - 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和医疗信息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和医疗信息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8892B
CN113168892B CN201880100101.2A CN201880100101A CN113168892B CN 113168892 B CN113168892 B CN 113168892B CN 201880100101 A CN201880100101 A CN 201880100101A CN 113168892 B CN113168892 B CN 113168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inspection
container
information
medic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1001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8892A (zh
Inventor
北崎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8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8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8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8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92Schedu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data related to laboratory analysis, e.g. patient specimen analysi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42Type of codes
    • G01N2035/00782Type of codes reprogrammmable cod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取得部(60)取得与检查相关的信息。关联部(64)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状态管理部(70)根据与检体容器的运动相关的信息,设定检体容器的状态。检体容器的状态可以包含使用预约状态和使用完毕状态,该使用预约状态是预约了在相关联的检查中使用的状态,该使用完毕状态是已在相关联的检查中使用的状态。在关联部(64)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时,状态管理部(70)将检体容器的状态设定为使用预约状态。

Description

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和医疗信息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检体容器的状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收纳多个检体容器的多个收纳部的检体架。检体容器具有存储检体信息的IC标签,在收纳部的底部配置有接收IC标签中存储的检体信息的天线。各天线与IC标签R/W连接,检体信息由天线接收并被IC标签R/W读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病理医师对活体组织进行确定诊断的流程中,首先,检查医师通过内窥镜等采集患者的组织,采集到的组织被放入检体容器中。检查结束后,检体容器运到病理室,病理技师从组织中切出适于诊断的部分,制作组织标本。病理医师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
为了防止检体的混淆,在各医疗设施中作成病理检体处理手册。在手册中,关于将组织放入检体容器的工序,规定了在将组织放入检体容器之前将记载有患者姓名、患者ID等患者信息的标签贴附于容器主体。标签的后粘贴、向盖体的标签贴附出于防止混淆的目的而被禁止,医疗工作人员在确认了所粘贴的标签的患者信息之后,将采集组织放入检体容器的步骤贯彻始终。
然而,由于标签的印刷、贴附是医疗工作人员的手动作业,因此会产生标签的丢失或贴附错误等人为错误。因此,希望构建与处理手册的遵守不同地降低检体混淆的可能性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涉及对具有识别信息的检体容器的状态进行管理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与检查相关的信息;关联部,其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以及状态管理部,其设定检体容器的状态。状态管理部根据与检体容器的运动相关的信息,设定检体容器的状态。
另外,将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记录介质、计算机程序等之间变换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医疗辅助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医疗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块的图。
图3是表示检体容器和托盘的概略截面的图。
图4是表示处理装置的功能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实施例的医疗辅助系统1的结构。医疗辅助系统1具备观察装置10、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以及图像服务器52,它们通过LAN(局域网)等网络2相互连接。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可以是管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的管理服务器。
在检查室3中设置有患者用床4、用于放置物品的载置台5、检查室用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er:射频识别)标签8、AP(接入点)9以及观察装置10。在内窥镜检查开始前,医疗工作人员将1个以上的检体容器20a、20b(以下,在不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称为“检体容器20”)放入托盘30,带入检查室3内,放置到载置台5。载置台5可以作为将组织放入检体容器20时的作业台来利用,优选配置在距患者用床4近的位置。
在图1中,仅示出了1个检查室3,但医疗设施也可以具有多个检查室。AP9具有无线LAN功能,能够与无线LAN通信机进行通信。检查室用RFID标签8记录有识别检查室的识别信息(检查室ID),当将RFID读取器靠近检查室用RFID标签8时,检查室ID被读出到RFID读取器。检查室用RFID标签8可以设置在检查室3的入口附近。如后所述,托盘30具备RFID读取器及无线LAN通信模块,将托盘30带入检查室3的医疗工作人员在入室时使RFID读取器读取检查室用RFID标签8的检查室ID,从无线LAN通信模块向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发送检查室ID。由此,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识别出托盘30进入检查室3。
内窥镜6与观察装置10连接。内窥镜6具备固体摄像元件(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固体摄像元件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由固体摄像元件进行了光电转换的图像数据实施A/D转换、噪声去除等信号处理,并输出到观察装置10。内窥镜6在检查医师按下释放开关的定时拍摄体内的静止图像。
观察装置10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将由内窥镜6拍摄到的检查图像向图像服务器52发送并使其记录,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使由内窥镜6取得的影像实时地显示于显示器7。在前者的作用下,在按下内窥镜6的释放开关时,观察装置10在内窥镜6的拍摄图像中至少附加用于识别检查的识别信息(检查ID)、表示拍摄时刻的拍摄时刻信息作为元数据,而生成检查图像数据。观察装置10向图像服务器52发送检查图像数据,图像服务器52记录拍摄图像数据。
实施例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具有管理检体容器20的状态的功能。检体容器20是用于放入通过内窥镜检查等采集的组织(检体)的培养皿或试管,放入托盘30而被带入检查室3。作为原则,在检体容器20中放入1个检体,但关于从同一部位采集的检体,也可以将多个检体放入检体容器20。
在实施例中,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以以下的4个状态管理检体容器20。
(1)无预约
“无预约”状态表示未对检体容器20分配检查,没有预定使用的状态。在检体容器20保管于容器架的状态、检体容器20被带入检查开始前的检查室3的状态下,检体容器20的状态成为“无预约”状态。
(2)使用预约
“使用预约”状态表示对检体容器20分配检查,预约了该检查中的使用的状态。当检查被分配给检体容器20时,检体容器20的状态从“无预约”状态转移到“使用预约”状态。在“使用预约”状态下,不确定检体容器20是否实际使用。因此,如果未在检查中使用,检查的分配被解除,则检体容器20的状态从“使用预约”状态返回到“无预约”状态。
(3)有可能使用
“有可能使用”状态表示在检查中产生了检体容器20被使用的可能性的状态。如后所述,产生了被使用的可能性的情况是基于与检体容器20相对于托盘30的运动相关的信息来判定的。作为一例,当从托盘30取出被放入托盘30的检体容器20时,检体容器20的状态从“使用预约”状态转移到“有可能使用”状态。
(4)使用完毕
“使用完毕”状态表示已在检查中使用的状态。处于已在检查中使用的状态是基于处于“有可能使用”状态的检体容器20返回到托盘30而判定的。检查结束后,处于“使用完毕”状态的检体容器20被运送到病理室,用于组织标本的制作。
图2表示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的功能块。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具备取得部60、检查确定部62、关联部64、状态管理部70、检查信息存储部90以及状态存储部92。状态管理部70具备基于与检体容器20的运动相关的信息来设定检体容器20的状态的功能,具有确定部72、运动取得部74、判定部76、设定部78、信息请求部80以及通知部82。检查信息存储部90存储检查信息,状态存储部92存储检体容器20的最新的状态。
这些结构在硬件上能够通过任意的处理器、存储器、其他LSI来实现,在软件上通过加载到存储器中的程序等来实现,但在此描绘了通过它们的协作来实现的功能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功能块能够仅通过硬件、仅通过软件、或者通过它们的组合以各种形式实现。
图3表示检体容器20和托盘30的概略截面。在此,2个检体容器20a、20b被放入托盘30。检体容器20a具有容器主体22a和盖体24a。RFID标签26a是记录有检体容器20a的识别信息(容器ID:petri_dish_a)的IC标签,安装于容器主体22a的底面的凹部区域。另外,RFID标签26a也可以安装于容器主体侧面。RFID标签26a可以是无源类型的IC标签,将来自RFID读取器的电波作为能量源进行动作。
同样,检体容器20b也具有容器主体22b及盖体24b。RFID标签26b是记录有检体容器20b的识别信息(容器ID:petri_dish_b)的IC标签,安装于容器主体22b的底面的凹部区域。RFID标签26b可以是无源类型的IC标签。以下,在不特别区别的情况下,有时将容器主体22a、22b称为“容器主体22”,将盖体24a、24b称为“盖体24”,将RFID标签26a、26b称为“RFID标签26”。
托盘30是上表面开放的底比较浅的收纳容器,在底面安装有RFID读取器32及处理装置34。RFID读取器32及处理装置34从未图示的电力源供给电力。RFID读取器32向周围发射电波,接收来自RFID标签26a、26b的反射波。来自RFID标签26a的反射波中包含容器ID(petri_dish_a),来自RFID标签26b的反射波中包含容器ID(petri_dish_b)。RFID读取器32从接收到的反射波中读取容器ID,并将容器ID与当时的接收强度一起供给到处理装置34。另外,托盘30是收纳检体容器20的容器的一例,也可以在其他种类的收纳容器中设置RFID读取器32和处理装置34。
图4表示处理装置34的功能块。处理装置34具备取得部40、距离估计部42以及通信部44。通信部44是无线LAN通信模块,与AP9连接。取得部40从RFID读取器32取得容器ID以及接收强度。距离估计部42使用接收强度来估计由容器ID确定的容器主体22与RFID读取器32的距离,并将估计距离信息交给通信部44。另外,距离估计部42也可以在来自相同的容器主体22的反射波的接收强度变化了规定值或规定比例以上时,估计容器主体22与RFID读取器32的距离。由此,如果接收强度的变化小,则距离估计部42可以不进行距离估计处理,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距离估计部42的距离估计功能也可以设置于RFID读取器32,RFID读取器32计算估计距离。在该情况下,RFID读取器32向处理装置34供给RFID标签26的容器ID以及估计距离信息。
在检查开始前,医疗工作人员将放入有检体容器20a、20b的托盘30搬入检查室3。在进入检查室3时,医疗工作人员使托盘30接近检查室用RFID标签8。检查室用RFID标签8是无源类型的IC标签,接受来自RFID读取器32的电波,将检查室3的识别信息(检查室ID)发送到RFID读取器32。另外,检查室用RFID标签8也可以是有源型的IC标签。检查室用RFID标签8可以是任意类型,将检查室ID发送到RFID读取器32。
RFID读取器32将接收到的检查室3的检查室ID供给到处理装置34。当取得部40取得检查室ID时,通信部44将检查室ID与托盘30的识别信息(托盘ID)一起向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发送。
返回图2,在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中,取得部60取得托盘30的托盘ID以及检查室3的检查室ID,并供给至状态管理部70。确定部72根据所供给的托盘ID以及检查室ID,确定托盘30被带入检查室3。
当确定托盘30被带入检查室3时,信息请求部80对托盘30请求发送收纳于托盘30的检体容器20的识别信息。在处理装置34中,当取得部40取得发送请求时,通信部44将从RFID读取器32供给的检体容器20a、20b的容器ID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在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中,取得部60取得托盘30的托盘ID、检体容器20a的容器ID(petri_dish_a)、检体容器20b的容器ID(petri_dish_b),确定部72确定在托盘30中收纳有2个检体容器20a、20b。
此时,关联部64判定在检查室3中是否实施了检查。如果实施了检查,则关联部64将被带入检查室3的检体容器20a、20b与在检查室3中实施的检查相关联。在该例子中,在检查开始前确定部72确定2个检体容器20a、20b的容器ID,在该时刻尚未开始检查。医疗工作人员在使放入有检体容器20a、20b的托盘30接近检查室用RFID标签8之后,将托盘30放置在载置台5之上。
在检查开始前,医疗工作人员确定接下来要实施的检查的检查指令。观察装置10在显示器7上显示当日的检查指令的列表,医疗工作人员从列表中选择1个检查指令。另外,也可以在检查室3中设置其他终端装置,从该终端装置选择检查指令。检查指令包含检查识别信息(检查ID)、检查预定日、检查类别、患者信息、检查医师、检查预定时刻等与检查相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由患者将记录有患者信息的腕带佩戴在手腕上,通过读取器装置读取腕带的患者信息,由此自动选择对该患者发出的检查指令。
所选择的检查指令的信息与检查室ID一起被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取得部60取得检查室ID以及检查指令的信息,并存储于检查信息存储部90。如上所述,检查指令的信息包含检查ID、检查预定日、检查类别、患者信息、检查医师、检查预定时刻等与检查相关的信息。
在检查室3中,在内窥镜6与观察装置10连接,观察装置10的检查开始按钮被操作时,观察装置10向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发送检查开始信息。取得部60在取得检查开始信息时,将检查开始时刻与检查ID相关联地存储在检查信息存储部90中。另外,在检查结束时,在从观察装置10发送检查结束信息时,取得部60将检查结束时刻与检查ID相关联地存储于检查信息存储部90。
当取得部60取得检查开始信息时,关联部64基于检查室ID,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检体容器20的容器ID相关联。在该例中,关联部64将与在检查室3中实施的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检体容器20a、20b各自的容器ID相关联。在此,与相关联的检查相关的信息包括检查ID,还可以包含患者信息。与容器ID以及相关联的检查相关的信息可以存储于状态存储部92。
关联部64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检体容器20的容器ID相关联时,设定部78将检体容器20的状态设定为“使用预约”状态。“使用预约”状态表示对检体容器20分配了检查的状态。状态存储部92存储医疗设施中的所有检体容器20的最新状态,当变更检体容器20的状态时,设定部78更新状态存储部92的状态值。
信息请求部80请求托盘30发送检体容器20的估计距离信息。在处理装置34中,当取得部40取得发送请求时,通信部44将由距离估计部42计算出的检体容器20a、20b各自的估计距离信息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在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中,取得部60取得托盘30的托盘ID、检体容器20a的估计距离信息、检体容器20b的估计距离信息,交给运动取得部74。
运动取得部74取得检体容器20的估计距离信息作为与检体容器20相对于托盘30的RFID读取器32的运动相关的信息。另外,在实施例中,处理装置34中的距离估计部42计算出估计距离,但运动取得部74也可以从处理装置34取得RFID读取器32中的接收强度,针对每个检体容器20估计容器主体22与RFID读取器32的距离。
运动取得部74可以周期性地取得估计距离信息。在该情况下,信息请求部80可以周期性地对托盘30请求检体容器20的估计距离信息的发送,另外,也可以对处理装置34周期性地发送估计距离信息的动作进行编程。另外,距离估计部42在接收强度变化了规定值或规定比例以上时计算估计距离的情况下,通信部44可以在每次由距离估计部42计算出估计距离时将估计距离信息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动作取得部74取得估计距离信息。
判定部76使用估计距离信息,判定检体容器20是否从托盘30被取出。检体容器20从托盘30被取出是指,产生了检体容器20作为所采集的组织的容器而被使用的可能性。判定部76可以使用由估计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判定检体容器20是否从托盘30离开,另外,也可以基于按时间序列取得的估计距离的变化量,判定检体容器20是否从托盘30离开。
参照图3,在检体容器20被放入托盘30的情况下,RFID标签26与RFID读取器32的最大距离如果是通常的托盘30的大小,则为30cm左右。在将绝对距离作为判定基准的情况下,判定部76例如可以在估计距离为50cm以上时,判定为检体容器20从托盘30被取出。
另外,在检体容器20被放入托盘30的期间,RFID标签26与RFID读取器32的距离基本上不变化。因此,判定部76也可以在距此时的距离的变化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检体容器20从托盘30被取出。
当判定部76判定为检体容器20从托盘30被取出时,设定部78将检体容器20的状态设定为“有可能使用”状态,更新状态存储部92的状态值。“有可能使用”状态表示产生了检体容器20被使用的可能性的状态。
另外,RFID读取器32的ID可读取范围根据从RFID读取器32发送的电波强度来调整。因此,当从托盘30取出检体容器20时,也可以对RFID读取器32设定来自RFID标签26的反射波不能到达的大小的发送强度。当RFID读取器32无法接收容器ID时,处理装置34将无法接收的容器ID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运动取得部74取得容器ID无法接收这一情况作为与检体容器20的运动相关的信息。判定部76在无法接收容器ID时,可以判定为检体容器20从托盘30被取出。
判定部76判定处于“有可能使用”状态的检体容器20是否返回到托盘30。与判定离开托盘30时的基准同样地,判定部76可以基于由估计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或者按时间序列取得的估计距离的变化量来判定返回到托盘30。例如,判定部76可以存储检体容器20离开托盘30前的估计距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在估计距离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检体容器20返回到托盘30。
另外,在与检体容器20a、20b具有不同的容器ID的检体容器20被放入托盘30的情况下,确定部72确定管理对象外的检体容器20被放入托盘30。在此,管理对象外的检体容器20是与在该检查室3中实施的检查没有关联的检体容器,例如包含与在其他检查室实施的检查相关联的容器。此时,通知部82优选向医疗工作人员具有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等通知已放入对象外的检体容器20。
当判定部76判定为检体容器20返回到托盘30时,设定部78将检体容器20的状态设定为“使用完毕”状态,更新状态存储部92的状态值。“使用完毕”状态表示检体容器20已在检查中使用的状态。
检查结束时,当从观察装置10发送检查结束信息时,设定部78确认与该检查相关联的检体容器20a、20b的最终状态。此时若最终状态为“使用预约”或“使用完毕”则没有问题,但在“有可能使用”的情况下,该检体容器20未返回到托盘30。因此,通知部82优选向医疗工作人员具有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等通知检体容器20未返回到托盘30。
在检查结束时的状态为“使用预约”状态的情况下,设定部78将“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无预约”状态。由此,对检查的分配被解除,成为能够分配给其他检查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在状态存储部92中存储检体容器20的最新的状态,能够防止检体的混淆。例如在检体容器20被运送到病理室时,病理技师用RFID读取器读取检体容器20的容器ID时,可以在病理室的终端装置显示与检体容器20相关联的与检查相关的信息。由此,即使在检体容器20上贴附有错误的标签,只要与被管理的检体容器20的状态不同,则病理技师也会注意到产生了人为错误。
以上,基于多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这些实施例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各构成要素和各处理过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实施例中,在容器主体22上安装有RFID标签26,但也可以在盖体24上也安装RFID标签。距离估计部42分别算出容器主体22与RFID读取器32之间的估计距离、盖体24与RFID读取器32之间的估计距离,通信部44将各自的估计距离信息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0。
判定部76根据容器主体22的估计距离与盖体24的估计距离的关系,判定盖体24是否从容器主体22取下。在将组织放入容器主体22时,盖体24必定从容器主体22取下。因此,也可以根据2个估计距离信息,以盖体24与容器主体22的估计距离的差超过规定值为条件,设定部78在检体容器20返回到托盘30时,将检体容器20的状态设定为“使用完毕”状态。
另外,在实施例中,将RFID读取器32安装于作为检体容器20的收纳容器的托盘30,但也可以在收纳容器的载置台5安装RFID读取器。
符号说明
1...医疗辅助系统、20a、20b···检体容器、22a、22b···容器主体、26a、26b···RFID标签、30···托盘、32···RFID读取器、34···处理装置、40···取得部、42···距离估计部、44···通信部、50···医疗信息处理装置、52···图像服务器、60···取得部、62···检查确定部、64···关联部、70···状态管理部、72···确定部、74···运动取得部、76···判定部、78···设定部、80···信息请求部、82···通知部、90···检查信息存储部、92···状态存储部。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管理检体容器的技术。

Claims (20)

1.一种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管理具有识别信息的检体容器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取得部,其取得与接下来要实施的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运动相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检查的结束相关的信息;
关联部,其将与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以及
状态管理部,其设定所述检体容器的状态,
当所述取得部取得了与接下来要实施的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时,所述状态管理部将所述状态设定为表示不能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给其他检查的使用预约状态,
当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使用预约状态时,若所述取得部取得了表示存在所述检体容器的运动的信息,则所述状态管理部将所述状态变更为有可能使用状态,
当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使用预约状态时,若所述取得部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所述状态管理部将所述状态变更为表示能够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给其他检查的无预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包含使用完毕状态,该使用完毕状态是已在相关联的检查中使用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关联部已将与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时,所述状态管理部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设定为所述使用预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部根据所述检体容器与识别信息的读取器之间的距离,设定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部在所述检体容器与识别信息的所述读取器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将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其他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时,若所述取得部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所述通知部向用户进行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放入所述检体容器的托盘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远时,所述状态管理部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从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
在所述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后,在所述托盘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近时,所述状态管理部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从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变更为所述使用完毕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还具备通知部,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时,若所述取得部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所述通知部向用户进行通知,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使用完毕状态时,若所述取得部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所述通知部不向用户进行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部在用于放入所述检体容器的托盘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远时,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从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
所述医疗信息处理装置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状态被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之后,在所述托盘与未与所述检查相关联的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近时,该通知部向用户进行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无预约状态时,所述关联部将与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
11.一种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管理具有识别信息的检体容器的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医疗信息管理方法进行如下步骤:
取得与接下来要实施的检查相关的信息,
将与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
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设定为表示不能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给其他检查的使用预约状态,
当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使用预约状态时,若取得了表示存在所述检体容器的运动的信息,则将所述状态从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有可能使用状态,
当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使用预约状态时,若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结束相关的信息,则将所述状态从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表示能够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给其他检查的无预约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包含使用完毕状态,该使用完毕状态是已在相关联的检查中使用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已将与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时,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设定为所述使用预约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检体容器与识别信息的读取器之间的距离,设定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检体容器与识别信息的所述读取器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将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其他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时,若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向用户进行通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放入所述检体容器的托盘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远时,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从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
在所述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后,在所述托盘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近时,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从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变更为所述使用完毕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时,若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向用户进行通知,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使用完毕状态时,若取得了与所述检查的所述结束相关的信息,则不向用户进行通知。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放入所述检体容器的托盘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远时,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所述状态从所述使用预约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
在所述状态变更为所述有可能使用状态之后,在所述托盘与未与所述检查相关联的检体容器的距离变近时,向用户进行通知。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状态被设定为所述无预约状态时,将与所述检查相关的信息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
CN201880100101.2A 2018-12-13 2018-12-13 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和医疗信息管理方法 Active CN113168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5937 WO2020121493A1 (ja) 2018-12-13 2018-12-13 医療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8892A CN113168892A (zh) 2021-07-23
CN113168892B true CN113168892B (zh) 2024-01-09

Family

ID=7107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100101.2A Active CN113168892B (zh) 2018-12-13 2018-12-13 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和医疗信息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02453A1 (zh)
JP (1) JP7140844B2 (zh)
CN (1) CN113168892B (zh)
WO (1) WO202012149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158A (zh) * 2009-08-31 2011-04-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检体处理装置
CN102539799A (zh) * 2010-12-01 2012-07-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处理装置
CN102906571A (zh) * 2010-05-24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CN103348374A (zh) * 2011-10-11 2013-10-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装置
JP5354509B1 (ja) * 2013-03-27 2013-11-27 秀昭 原田 容器管理システムと容器情報読取り装置及びラック情報読取り装置
JP5793347B2 (ja) * 2011-06-03 2015-10-14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管理システム
CN105675899A (zh) * 2014-11-18 2016-06-15 蓝伊精机株式会社 检体处理装置和检体处理方法
CN107529980A (zh) * 2015-06-09 2018-0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检查业务辅助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54509A (ja) * 2004-06-11 2005-12-22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Corp 多機能統合化マルチメディア再生装置
US20080217391A1 (en) * 2007-01-31 2008-09-11 Intellidot Corporation Optical markings
WO2010056287A1 (en) * 2008-10-30 2010-05-20 Tagent Corporation Rfid tracking of patient specimen samples
BE1018828A3 (nl) * 2009-07-16 2011-09-06 Praet Peter Van Intelligent rek voor specimen buisjes en werkwijze om de buisjes in het rek te lad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158A (zh) * 2009-08-31 2011-04-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检体处理装置
CN102906571A (zh) * 2010-05-24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CN102539799A (zh) * 2010-12-01 2012-07-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处理装置
JP5793347B2 (ja) * 2011-06-03 2015-10-14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管理システム
CN103348374A (zh) * 2011-10-11 2013-10-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装置
JP5354509B1 (ja) * 2013-03-27 2013-11-27 秀昭 原田 容器管理システムと容器情報読取り装置及びラック情報読取り装置
CN105675899A (zh) * 2014-11-18 2016-06-15 蓝伊精机株式会社 检体处理装置和检体处理方法
CN107529980A (zh) * 2015-06-09 2018-0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检查业务辅助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定位系统";肖颖;《物联网技术》(第6期);第23-24, 27页 *
"生化样本前处理系统中 样本容器自动开盖装置设计";白晓亮 等;《中国医学装备》;第14卷(第2期);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8892A (zh) 2021-07-23
JPWO2020121493A1 (ja) 2021-09-27
WO2020121493A1 (ja) 2020-06-18
US20210302453A1 (en) 2021-09-30
JP7140844B2 (ja)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7632B2 (e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instruments
JP5148857B2 (ja) 生体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US8756081B2 (en)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01416878B (zh) 辐射图像捕捉方法、辐射图像捕捉系统和辐射信息系统
JP2008117382A (ja) 医療業務支援システム
EP2335591A1 (en) Radiation image capturing method, radiation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radi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radiation image capturing method
JP2019197493A (ja) 病院支援システム、病院支援方法、病院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装置
CN113168892B (zh) 医疗信息处理装置和医疗信息管理方法
US20210210201A1 (en) Preliminary cleaning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preliminary cleaning management method
JP5040914B2 (ja) 診断支援システム
JP2013116234A (ja) 医療機器管理装置
JP2011075454A (ja) 検体管理システム、検体管理方法、検体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09201936A (ja) 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検査支援装置並びに検査方法
JP2009136415A (ja) 内視鏡リプロセス装置の履歴管理システム
JP6548498B2 (ja) 検査業務支援システム
JP2009165706A (ja) 内視鏡リプロセス装置の履歴管理システム
CN107209918B (zh) 检查业务辅助系统
JP2003111733A (ja) 標本検査システム
KR102421017B1 (ko) 의료정보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30352161A1 (en) Medical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al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JP6576615B2 (ja) 検査データの保管管理装置、後発検査機器、および、検査データの管理システム
EP421612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authomatic management and tracking of surgical materials
WO2007049471A1 (ja) 小規模診断システム
JP2021099746A (ja) 医療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4445808B2 (ja) 医療具ライフサイクル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