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7522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7522B
CN113167522B CN201980075632.5A CN201980075632A CN113167522B CN 113167522 B CN113167522 B CN 113167522B CN 201980075632 A CN201980075632 A CN 201980075632A CN 113167522 B CN113167522 B CN 113167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ice
heater
refrigerator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56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7522A (zh
Inventor
金容贤
朴贤知
李承根
洪镇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33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00112546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4906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5040A/zh
Priority to CN202310492724.1A priority patent/CN1165581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7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7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25C1/243Moulds made of plastics e.g. silic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5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4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 F25C1/045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with the open end pointing downw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8Producing ice of a particular transparency or translucency, e.g. by inject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25C1/246Moulds with separate grid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8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heating bodies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0Refrigerat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4Water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7Supporting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的冰箱包括具有冷冻室的箱体和设置于所述冷冻室的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包括形成冰腔室的托盘和支撑所述托盘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将所述壳体固定到形成所述冷冻室的壁或固定到在所述壁上固定的外壳,所述固定部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用于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壁或所述外壳形成倾斜。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包括制冰机的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是用于能够将食物低温储存在由门来遮蔽的内部的储存空间的家用电器。
所述冰箱利用冷气来冷却储存空间的内部,从而可以将储存的食物以冷藏或冷冻状态储存。
通常,在冰箱的内部提供用于制冰的制冰机。
所述制冰机被配置成通过将从供水源或水箱供应的水容纳到托盘来制成冰。
并且,所述制冰机被配置成可以通过加热方式或扭转方式来将制成的冰从所述冰托盘移冰。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自动地供水和移冰的制冰机形成为向上方开口以取出成型的冰。
由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制冰机制出的冰具有新月形状或钻石形状等至少一个表面平坦的表面。
另外,在冰的形状形成为球形的情况下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冰,可以给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感。并且,在储存制出的冰时,也能通过使冰之间接触的面积最小化来使冰凝结最小化。
作为专利文献的韩国登记专利公报第10-1850918号中设置有制冰机。
专利文献的制冰机包括:上部托盘,排列有半球形的复数个上部壳体,在两侧端包括向上侧延伸的一对连杆引导部;下部托盘,排列有半球形的复数个下部壳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托盘;旋转轴,与所述下部托盘和上部托盘的后端连接,使得所述下部托盘相对于所述上部托盘旋转;一对连杆,其一端与所述下部托盘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引导部连接;以及上部推出销组件,其两端部在插入于所述连杆引导部的状态下分别与一对所述连杆连接,与所述连杆一起进行升降。
上部推出销组件进行升降,以对所述上部托盘的冰进行移冰。因此,所述上部推出销组件需要沿着垂直方向进行升降。
另外,所述下部托盘在为了进行移冰而向一侧旋转之后,再次向另一侧旋转,以进行制冰。在该过程中,如果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没有完美地结合,则产生从它们的缝隙发生漏水或难以生成球形冰的问题。
另外,在安装所述冰箱时,将其安装成倾斜,如果使制冰机和冰箱的水平程度一致,则难以形成球形的冰形状。
另外,在制冰机的一侧设置马达,在实际组装部件时,因游隙而产生误差,由此,具有在两侧连杆产生高度差且左右侧冰腔室的密封力产生差异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包括该制冰机的冰箱,即使实际将冰箱安装成相对于地面倾斜,该制冰机也可以生成不包括凸起的球形的冰。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包括该制冰机的冰箱,该制冰机在制冰过程中,可以保持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可靠地结合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包括该制冰机的冰箱,该制冰机通过补偿在运转制冰机时可能产生的组装误差来使由复数个构成的冰腔室的密封力相同。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制冰机可以包括形成冰腔室的托盘和支撑所述托盘的壳体,所述壳体可以包括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冷冻室的壁或固定于所述壁的外壳(以下,被固定部)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用于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壁或所述外壳形成倾斜。
所述托盘可以包括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所述壳体可以包括支撑所述上部托盘的上部壳体,所述固定部可以形成在所述上部壳体。
所述上部壳体可以包括:上部板,用于固定所述上部托盘;垂直延伸部,沿着所述上部板的外围垂直地延伸;以及水平延伸部,向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外侧水平地延伸。
所述制冰机可以固定于冰箱的冷冻室的壁或单独的外壳。
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在所述水平延伸部凹入形成而供螺钉插入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紧固所述螺钉的面可以相对于所述水平延伸部倾斜。
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从所述垂直延伸部凸出而与所述被固定部卡钩结合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一部分,从所述垂直延伸部向上侧延伸形成;以及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外侧弯曲而延伸,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可以相对于所述水平延伸部倾斜。
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与所述上部壳体结合的板,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在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外侧凸出形成,支撑所述被固定部的板。
所述第三固定部可以包括:垂直部,沿着垂直于所述水平延伸部的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部,从所述垂直部弯曲而延伸,支撑所述被固定部的板,所述倾斜部可以相对于所述水平延伸部倾斜。
所述被固定部的板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和所述倾斜部的顶面之间。
所述上部组件可以固定于所述冷冻室的壁或单独的外壳,所述下部组件可以能够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部组件。
所述上部壳体还可以包括从所述水平延伸部的边缘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面外围壁,一对所述侧面外围壁的顶面可以相对于所述水平延伸部倾斜。
另外,还可以包括上部推出器,所述上部推出器具有在完成制冰后用于从所述上部托盘分离冰的上部推出器销。
另外,所述上部推出器可以与所述下部组件联动地连接,如果所述下部组件进行旋转,则所述上部推出器可以进行升降。
另外,还可以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复数个连杆,连接所述上部推出器和所述下部组件;以及驱动单元,向所述下部组件提供旋转动力。
另外,所述连接单元可以包括一对第一连杆,一对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接收所述驱动单元的动力来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下部支撑件旋转。
在供水位置,一对所述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可以彼此不同。
另外,一对所述第一连杆中的靠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个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可以低于另一个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
在进行制冰时,一对所述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可以彼此相同。
发明效果
根据所提出的发明,其优点在于,在为了进行制冰而使下部托盘向上部托盘侧旋转之后,在马达停止运转的状态下,通过使下部托盘向上部托盘侧追加地旋转,能够使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更可靠地结合。
另外,还具有能够在制冰过程中使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保持可靠地结合的状态的优点。
另外,通过使冰箱和制冰机以倾斜的方式结合,即使实际将冰箱安装成相对于地面倾斜,也能够生成不包括凸起的球形的冰。
另外,通过使第一连杆的左右侧高度形成为彼此不同,能够补偿在运转制冰机时可能产生的组装误差。
另外,通过补偿所述制冰机的组装误差来使由复数个构成的冰腔室的密封力彼此相同,从而具有在复数个冰腔室所生成的冰均匀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图1a的冰箱门开放的状态的图。
图2a是示出冰箱的外壳和制冰机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b是示出冰箱的实际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壳体的上部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壳体的下部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上部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下部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
图12是放大示出图5的上部壳体中的加热器结合部的图。
图13是示出加热器结合于图5的上部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上部壳体中的与加热器连接的电线的布置的图。
图15是示出组装有上部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上部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下部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上部立体图。
图20和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下部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侧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
图25是示出组装有下部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27是示出下部加热器结合于图26的下部支撑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在下部组件与上部组件结合的状态下连接于下部加热器的电线贯通上部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29是沿着图3a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0是示出图29中的完成冰生成的状态的图。
图31a和图31b是观察移除了上部壳体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32a和图32b是示出移除了上部壳体的制冰机的第一连杆的高度差的图。
图33是示出下部托盘和上部推出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4是在图33的状态下示出下部托盘进行选择而上部推出器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5a至图35b是示出下部托盘执行追加旋转动作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6a至图36b是示出根据第一连杆的旋转角度的下部托盘的位置的侧视图。
图36c是示出下部托盘通过弹性构件进一步旋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7是示出上部推出器和第二连杆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8是上部推出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39a和图39b是第一连杆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第一连杆和连接轴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41是在供水状态下沿着图3a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2是在制冰状态下沿着图3a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3是在完成制冰状态下沿着图3a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4是在移冰初始状态下沿着图3a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5是在完成移冰状态下沿着图3a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虽然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上,但尽可能赋予了相同的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过程中,如果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则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所述构成要素和其他构成要素,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他构成要素时,应该理解为,该构成要素可以与该其他构成要素直接连结或连接,也可以在各构成要素之间“连结”、“结合”或“连接”有另一构成要素。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图1a的冰箱门开放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a和图1b,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冰箱1可以包括:形成储存空间的箱体2;以及用于开闭所述储存空间的门。
详细地,所述箱体2通过隔板形成上下分隔的储存空间,并且,可以在上部形成冷藏室3,在下部形成冷冻室4。
在所述冷藏室3和冷冻室4的内部可以提供抽屉、搁板、筐体等收纳构件。
所述门可以包括遮蔽所述冷藏室3的冷藏室门5和遮蔽所述冷冻室4的冷冻室门6。
所述冷藏室门5可以由左右侧成对的门构成并通过转动来开闭。此外,所述冷冻室门6可以构成为能够以抽屉式拉出推入。
当然,所述冷藏室3和冷冻室4的配置和所述门的形式可以根据冰箱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种类的冰箱而不限于此。例如,所述冷冻室4和所述冷藏室3可以左右配置,或者,所述冷冻室4还可以位于所述冷藏室3的上侧。
在所述冷冻室4可以设置有制冰机100。所述制冰机100用于将供应的水制成冰,可以生成球形的冰。
此外,在所述制冰机10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冰盒102,在制出的冰从所述制冰机100移冰之后储存于所述冰盒102。
所述制冰机100和冰盒102还可以以容纳于单独的外壳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冷冻室4的内部。
作为另一例,所述制冰机100也可以直接被紧固到形成所述冷冻室4的壁上。
可以将结合有所述制冰机100的所述外壳或形成所述冷冻室4的壁称为被固定部101。
用户可以通过打开所述冷冻室门6并靠近所述冰盒102来获取冰。
作为另一例,所述冷藏室门5可以设置有分配器7,用于从外部提取精华的水或制出的冰。
此外,在所述制冰机100生成的冰或在所述制冰机100生成并储存于冰盒102的冰通过移送装置被移送到所述分配器7,从而用户可以从分配器7获得冰。
图2a是示出冰箱的外壳和制冰机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b是示出冰箱的实际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a和2b,所述冰箱1的被固定部101和所述制冰机100可以以形成预定角度的方式相结合。
如图2b所示,在所述冰箱1中,冰箱的前侧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地面更高,使得所述门能够更容易地关闭,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将所述制冰机100结合为相对于地面保持水平。
所述冰箱1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地面倾斜规定角度,考虑到这一点,所述制冰机100可以包括具有逆梯度的结构,以相对于冰箱1在相反方向上具有倾斜。
下面,参照附图对制冰机进行详细说明。
图3a和图3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a至图4,所述制冰机100可以包括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
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所述上部组件110旋转。作为一例,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组件110。
所述下部组件200在与所述上部组件110接触的状态下,可以与所述上部组件110一起生成球形冰。
即,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形成用于生成球形冰的冰腔室111。所述冰腔室111实质上是球形的腔室。
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形成分开的复数个冰腔室111。
下面,举例说明由所述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形成三个冰腔室111的情形,并且,需要明确的是,冰腔室111的数量不受限制。
另一方面,如果从另一方面对制冰机进行说明,则所述制冰机可以包括:形成冰腔室的托盘;以及支撑所述托盘的壳体。
所述托盘可以包括后述的上部托盘150和下部托盘250,所述壳体可以包括后述的上部壳体120和下部壳体210。
在由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形成所述冰腔室111的状态下,水可以通过供水部190被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
所述供水部190结合于所述上部组件110,并将从外部供应的水引导到所述冰腔室111。
在制冰之后,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沿着正向旋转。此时,在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之间形成的球形冰可以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分离。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驱动单元180,以使所述下部组件200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组件110旋转。
所述驱动单元180可以包括:驱动马达;以及用于将所述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动力传递部。所述动力传递部可以包括一个以上齿轮。
所述驱动马达可以是能够双向旋转的马达。因此,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双向旋转。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上部推出器300,以使冰能够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与所述下部组件200联动地连接,由此,如果所述下部组件200进行旋转,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进行升降。
作为一例,在完成制冰后,为了进行移冰,如果下部组件200向下侧旋转而与上部组件110隔开,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下降。
另外,在完成移冰后,为了进行供水,如果下部组件200向上侧旋转而与上部组件110结合,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上升。
在进行移冰时,如果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下降,则紧贴于所述上部组件110的冰可以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包括:推出器主体310;以及复数个上部推出销320,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作为一例,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可以形成为从所述推出器主体130的下侧沿着垂直方向延伸。
在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可以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复数个槽。此外,在所述槽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加强肋311。所述加强肋311可以形成为与推出器主体310的长度方向平行。另外,所述加强肋311可以在与推出器主体31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
另外,在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可以形成有中空321。因此,可以提高上部推出销320的强度。
另外,当上部推出销320的下端按压球形的上部托盘150,即冰腔室111的上侧,以进行移冰时,能够借助中空321实现稳定的接触。
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冰腔室111相同数量。
在所述推出器主体310的两端可以设置有分离防止凸起312,在所述推出器主体310与后述的连接单元350结合的状态下,用于防止其与所述连接单元350分离。
作为一例,一对分离防止凸起312可以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向相反方向凸出。
详细地,在所述推出器主体310的两端可以形成有分离防止凸起312,其两侧在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交叉的方向上凸出。
所述分离防止凸起312可以包括:呈圆形的中心部312a;以及从所述中心部312a的两侧沿着所述中心部312a的径向凸出的一对凸起部312b。
在所述上部推出销320贯通所述上部组件110而被引入到所述冰腔室111内的过程中,可以按压所述冰腔室111内的冰。
由所述上部推出销320按压的冰可以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并且,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下部推出器400,以分离紧贴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冰。
所述下部推出器400可以通过按压所述下部组件200来从所述下部组件200分离紧贴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冰。作为一例,所述下部推出器400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组件110。
所述下部推出器400可以包括:推出器主体410;以及从所述推出器主体410凸出的复数个下部推出销420。所述下部推出销420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冰腔室111相同数量。
在用于移冰的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力可以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
为此,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下部组件200和所述上部推出器300的连接单元350。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连杆。
作为一例,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时,在所述连接单元350的作用下,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下降,从而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可以按压冰。
相反,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沿着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在所述连接单元350的作用下,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上升而返回到原始位置。
下面,进一步对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120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上部组件110可以包括形成用于形成冰的冰腔室111的一部分的上部托盘150。作为一列,所述上部托盘150限定所述冰腔室111的上侧部分。
所述上部组件11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位置的上部壳体120和上部支撑件170。
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位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下侧。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下侧。
如上所述,在上下方向上对齐的上部壳体120、上部托盘150以及上部支撑件170可以由紧固构件紧固。
即,通过紧固构件的紧固,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此外,所述上部支撑件170可以支撑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下侧,以限制其下侧移动。
作为一例,所述供水部190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所述上部托盘15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00。
作为一例,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安装于所述上部壳体120。此外,如果将所述上部托盘150固定到所述上部壳体120,则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
另外,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包括下部托盘250,所述下部托盘250形成用于制冰的所述冰腔室111的另一部分。作为一例,所述下部托盘250限定所述冰腔室111的下侧部分。
所述下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下部支撑件270,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下侧;以及下部壳体210,所述下部壳体21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上侧。
所述下部壳体210、下部托盘250以及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由紧固构件紧固。
另外,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启动/关闭所述制冰机100的开关600。当用户将所述开关600操作为启动状态时,能够通过所述制冰机100制冰。
即,当启动所述开关600时可以反复地执行:制冰过程,向所述制冰机100供应水,利用冷气来制冰;以及移冰过程,旋转所述下部组件200以分离冰。
相反,当将所述开关600操作为关闭状态时,不能通过所述制冰机100制冰。作为一例,这种所述开关600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上部壳体>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壳体的上部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壳体的下部立体图。
参照图5和图6,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在所述上部托盘150被固定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冷冻室4内的外壳或所述冷冻室4壁。
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上部板121。
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以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与所述上部板121的底面接触的状态固定于所述上部板121。
在所述上部板121可以设置有用于贯通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的开口123。
作为一例,在所述上部托盘150位于所述上部板121的下侧的状态下,当所述上部托盘150固定于所述上部板121时,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所述开口123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
或者,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通过所述开口123暴露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而不是通过所述开口123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
所述上部板121可以包括向下方凹入形成的凹陷部122。所述开口123可以形成于所述凹陷部122的底部122a。
因此,贯通所述开口123的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位于由所述凹陷部122形成的空间。
在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设置有用于结合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的加热器结合部124,以进行移冰,所述上部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上部托盘150。
作为一例,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板121。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位于所述凹陷部122的下侧。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的一对安装肋128、129。
一对所述安装肋128、129在图6中的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一对所述安装肋128、129以面向彼此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位于一对所述安装肋128、129之间。
一对所述安装肋128、129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板121。
所述上部板121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结合的复数个插槽131、132。
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于复数个所述插槽131、132。
复数个所述插槽131、132可以包括:第一上部插槽131;以及第二上部插槽132,以所述开口123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的相反侧。
所述开口123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和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之间。
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可以在图6中的箭头B方向上隔开。
复数个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可以在与箭头B方向(称为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箭头A方向(称为第一方向)上隔开而排列,但并不限于此。
并且,复数个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可以在所述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箭头A方向是与复数个冰腔室111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因此,可以增加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的长度。
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因此,可以增加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的长度。
当每个所述上部插槽131、132的长度增加时,可以增加插入于每个所述上部插槽131、132的凸起(形成于上部托盘)的长度,从而能够增大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结合力。
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至所述开口123的距离和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至所述开口123的距离可以不同。作为一例,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至所述开口123的距离可以形成为短于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至所述开口123的距离。
此外,当从所述开口123观察每个所述上部插槽131、132时,可以以从每个所述插槽131、132向所述开口123的外侧凸出的形状呈圆弧。
所述上部板121还可以包括用于插入后述的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紧固凸台的套筒133。
所述套筒133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可以从所述上部板121向上方延伸。
作为一例,复数个套筒133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板121。复数个所述套筒133可以在所述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并且,复数个套筒133可以在箭头B方向上排成复数列。
复数个套筒133中的一部分套筒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上部插槽131之间。
复数个套筒133中的另一部分套筒可以配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上部插槽132之间,或者,配置成面向两个第二上部插槽132之间的区域。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复数个铰链支撑件135、136,使得所述下部组件200能够旋转。
复数个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可以以图6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此外,在每个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上可以形成有第一铰链孔137。
作为一例,复数个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可以从所述上部板121向下方延伸。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沿着所述上部板121的外围垂直地延伸的垂直延伸部140。所述垂直延伸部140可以从所述上部板121向上方延伸。
另外,所述供水部190可以结合于所述垂直延伸部140。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向所述垂直延伸部140的外侧水平地延伸的水平延伸部142。
另外,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向所述水平延伸部142的上方延伸的侧面外围壁143a。
作为一例,所述侧面外围壁143a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42的边缘向上方延伸形成,并且,可以是设置有一对壁的构成,一对所述壁形成为其高度沿着所述箭头A方向朝螺纹紧固部142a逐渐增加。
详细地,考虑到所述冰箱1的安装倾斜度,沿着所述侧面外围壁143a的所述箭头A方向形成的壁可以以所述水平延伸部142为基准倾斜规定角度,使得所述制冰机100与地面保持水平。
另外,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向所述水平延伸部142的上方延伸的前方外围壁143b。
作为一例,所述前方外围壁143b可以构成为与所述侧面外围壁143a相连接,并且,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42的边缘向上方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前方外围壁143b还可以沿着所述水平延伸部142的边缘的形状分开一次形成,以与其他构成不产生干涉。
在所述制冰机100与所述被固定部101以形成倾斜的方式结合的情况下,所述侧面外围壁143a和前方外围壁143b起到防止所述制冰机100和外壳101之间的间隙暴露于外部的作用。
另外,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到构成所述外壳或冷冻室的壁。
为了补偿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安装冰箱时形成的倾斜度,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倾斜面,以能够与构成所述外壳或冷冻室的壁形成倾斜而固定。
另外,所述垂直延伸部14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结合钩140a。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通过所述结合钩140a与所述被固定部101卡钩结合。可以将所述结合钩140a称为第二固定部。
详细地,所述结合钩140a可以成对地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顶面延伸,且在所述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设置。
作为一例,所述结合钩140a可以包括:第一部分,从所述垂直延伸部140延伸形成;以及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外侧弯曲一次并延伸。
另外,考虑到冰箱1的安装倾斜度,所述结合钩140a在与所述被固定部101结合时,钩可以向一侧倾斜以形成倾斜度。
详细地,所述结合钩140a的第二部分的底面可以向一侧倾斜形成倾斜度。
所述垂直延伸部140还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结合引导件140b。可以将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称为第三固定部。
作为一例,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可以成对地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40的一侧设置成在所述箭头B方向上隔开,并且可以是被弯曲一次以上的形状。
详细地,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其从所述垂直延伸部140向外侧延伸,在所述结合钩140a的相反方向上弯曲一次。
另外,还可以包括第二部分,其从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的第一部分的上侧端部以预定角度向上部弯曲一次形成。
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的第一部分可以包括:垂直部,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部,从所述垂直部的上端部弯曲一次而延伸。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的第二部分可以从所述水平部的端部延伸。
所述倾斜部可以向与所述结合钩140a的底面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所述被固定部101的板可以是插入并结合到所述结合钩140a和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之间的形状。
另外,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可以是在其顶面追加地形成有肋的构成,所述肋可以是以半球形状与所述结合引导件140b的第一部分的顶面结合的形式。
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42可以设置有凸出到外部的螺纹紧固部142a,以将所述上部壳体120螺纹紧固于所述被固定部101。可以将所述螺纹紧固部142a称为第一固定部。
作为一例,所述螺纹紧固部142a可以成对地在所述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设置,并且可以通过与螺钉142b结合来与所述被固定部101相结合。
详细地,考虑到所述被固定部101因冰箱1安装倾斜度而倾斜,所述螺钉142b和所述螺纹紧固部142a中的紧固螺钉的面可以倾斜,使得所述制冰机100相对于地面水平。
如果将所述制冰机100水平地设置到所述冰箱1,则在将冰箱设置成相对于地面倾斜的情况下,所述制冰机100相对于地面具有倾斜度。
在该情况下,用于生成冰的冰腔室的内部的水偏向一侧,或者复数个冰腔室中的一部分冰腔室的水还位于上部托盘开口侧,由此,在形成冰时将形成包括凸起的冰。然而,根据本发明,将所述制冰机100以在一个方向上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冰箱1,因此,即使冰箱被安装成相对于地面在另一方向上倾斜,在冰箱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制冰机也相对于地面形成水平,从而能够预先防止以上所提及到的问题。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侧面外围部143。所述侧面外围部143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42向下方延伸。
所述侧面外围部143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外围。即,所述侧面外围部143起到防止所述下部组件200暴露到外部的作用。
另外,所述第一固定部至第三固定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120。
<上部托盘>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上部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下部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侧视图。
参照图7至图9,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由作为非金属材料的柔性材料形成,使得其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之后可以恢复到原始形状。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由硅材料形成。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上部托盘150由硅材料形成时,在移冰过程中,即使外力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形状变形,所述上部托盘150也能再次恢复到原始的形状,因此,尽管反复制冰,也能形成球形的冰。
在所述上部托盘15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如果向所述上部托盘150施加外力而使所述上部托盘150自身变形,则所述上部托盘150不能再恢复到原始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形状变形之后,将无法生成球形的冰。即,不能反复生成球形冰。
相反,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上部托盘150具有能够恢复到原始的形状的柔性材料时,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并且,当所述上部托盘150由硅材料形成时,可以防止所述上部托盘150因后述的上部加热器提供的热量而熔化或热变形。
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包括形成所述冰腔室111的一部分的上部腔室152的上部托盘主体151。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限定复数个上部腔室152。
作为一例,复数个所述上部腔室152可以限定第一上部腔室152a、第二上部腔室152b以及第三上部腔室152c。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包括形成独立的三个上部腔室152a、152b、152c的三个腔室壁153,并且三个腔室壁153可以形成为一体并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52a、第二上部腔室152b以及第三上部腔室152c可以排成一列。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52a、第二上部腔室152b以及第三上部腔室152c可以以图8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排列。图8的箭头A方向是与图6的箭头A方向相同的方向。
所述上部腔室152可以形成为半球形。即,球形冰中的上部可以由所述上部腔室152形成。
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上侧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水流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的流入开口154。作为一例,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形成有三个流入开口154。冷气可以通过所述流入开口154被引导到所述冰腔室111。
在移冰过程中,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通过所述流入开口154被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
在所述上部推出器300通过所述流入开口154被引入的过程中,为了使所述上部托盘150中的所述流入开口154侧的变形最小化,可以在所述上部托盘150设置有入口壁155。
所述入口壁155可以沿着所述流入开口154的外围配置,并且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向上方延伸。
所述入口壁155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因此,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穿过所述入口壁155的内侧空间而贯通所述流入开口154。
可以沿着所述入口壁155的外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肋155a,以在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被引入到所述流入开口154的过程中,防止所述入口壁155的变形。
所述第一连接肋155a可以连接所述入口壁155和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作为一例,所述第一连接肋155a可以与所述入口壁155的外围和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外表面形成为一体。
复数个第一连接肋155a可以沿着所述入口壁155的外围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与所述第二上部腔室152b和第三上部腔室152c相对应的两个入口壁155可以通过第二连接肋16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肋162也用作防止所述入口壁155的变形。
在与三个上部腔室152a、152b、152c中的任意一个相对应的入口壁155可以设置有供水引导件156。
所述供水引导件156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二上部腔室152b相对应的入口壁155,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供水引导件156可以在从所述入口壁155朝上侧逐渐远离所述第二上部腔室152b的方向上倾斜。
所述上部托盘150还可以包括第一容纳部160。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凹陷部122可以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
在所述凹陷部122设置有加热器结合部124,在加热器结合部124设置有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3的148),因此,可以理解为所述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3的148)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
所述第一容纳部160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上部腔室152a、152b、152c的形状。所述第一容纳部160可以由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顶面向下方凹入来形成。
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60可以容纳有与所述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3的148)结合的加热器结合部124。
所述上部托盘150还可以包括容纳有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的第二容纳部161(或者可以称为传感器容纳部)。
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容纳部161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所述第二容纳部161可以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底部向下方凹入形成,但并不限于此。
此外,所述第二容纳部161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上部腔室之间。作为一例,图7中示出了所述第二容纳部161位于第一上部腔室152a和第二上部腔室152b之间的情形。
因此,可以防止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3的148)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00之间产生干涉。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61的状态下,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外表面接触。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可以包括垂直壁153a和曲线壁153b。
所述曲线壁153b可以在朝上侧逐渐远离所述上部腔室152的方向上呈圆弧。
所述上部托盘1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外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延伸部164。作为一例,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沿着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上端边缘的外围延伸。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与所述上部壳体120和所述上部支撑件170接触。
作为一例,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底面164b(或可以称为“第一面”)可以与所述上部支撑件170接触,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顶面164a(或可以称为“第二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体120接触。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上部壳体120和所述上部支撑件170之间。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包括用于分别插入复数个所述上部插槽131、132的复数个上部凸起165、166。
复数个所述上部凸起165、166可以包括:第一上部凸起165;以及第二上部凸起166,以所述流入开口154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可以插入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插入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和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顶面164a向上方凸出。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和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在图8中的箭头B方向上隔开。图8的箭头B方向是与图6的箭头B方向相同的方向。
复数个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可以在所述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但并不限于此。
并且,复数个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并且,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上部凸起165、166不仅使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上部壳体120结合,而且,在制冰过程或移冰过程中,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变形。
此时,当所述上部凸起165、166形成为曲线形状时,在所述上部凸起165、166的长度方向上的与所述上部腔室152的间隔相同或几乎相同,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变形。
作为一例,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水平方向变形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被拉长而塑性变形。如果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塑性变形,则制冰时所述上部托盘主体不能位于准确位置,因此冰形状不像球形。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还可以包括复数个下部凸起167、168。复数个所述下部凸起167、168可以插入于后述的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下部插槽。
复数个所述下部凸起167、168可以包括:第一下部凸起167;以及第二下部凸起168,以所述上部腔室152为基准,位于第二下部凸起167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和第二下部凸起168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底面164b向上方凸出。
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可以以所述水平延伸部164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的相反侧。所述第二下部凸起168可以以所述水平延伸部164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垂直壁153a隔开而配置。所述第二下部凸起168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曲线壁153b隔开而配置。
复数个所述下部凸起167、168也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通过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顶面164a和底面164b分别形成凸起165、166、167、168,来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形。
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设置有用于使后述的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紧固凸台贯通的贯通孔169。
作为一例,复数个贯通孔169可以设置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
复数个贯通孔169中的一部分贯通孔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上部凸起165或相邻的两个第一下部凸起167之间。
复数个贯通孔169中的另一部分贯通孔可以配置在两个第二下部凸起168之间,或者,可以配置成面向两个第二下部凸起168之间的区域。
<上部支撑件>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
参照图10和图11,所述上部支撑件170可以包括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的支撑板171。
作为一例,所述支撑板171的顶面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水平延伸部164的底面164b接触。
在所述支撑板171可以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贯通的板开口172。
在所述支撑板171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向上方弯曲形成的外围壁174。作为一例,所述外围壁174可以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侧面外围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此外,所述外围壁174的顶面可以与所述上部板121的底面接触。
所述支撑板171可以包括复数个下部插槽176、177。
复数个所述下部插槽176、177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插入的第一下部插槽176和使所述第二下部凸起168插入的第二下部插槽177。
复数个第一下部插槽176可以在所述支撑板171中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并且,复数个第二下部插槽177可以在所述支撑板171中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所述支撑板171还可以包括复数个紧固凸台175。复数个所述紧固凸台175可以从所述支撑板171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每个所述紧固凸台175可以贯通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贯通孔169,以被引入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套筒133的内部。
在所述紧固凸台175被引入到所述套筒133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紧固凸台175的顶面可以位于与所述套筒133的顶面相同的高度,或者位于更低的高度。
作为一例,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紧固构件可以是螺栓(图3的B1)。所述螺栓B1可以包括主体部和形成为大于主体部的直径的头部。所述螺栓B1可以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上方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
在所述螺栓B1的主体部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过程中,当所述头部接触于所述套筒133的顶面或所述头部接触于所述套筒133的顶面和所述紧固凸台175的顶面时,可以完成所述上部组件110的组装。
所述上部支撑件170还可以包括用于引导与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连接的连接单元350的复数个单元引导件181、182。
作为一例,复数个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以图11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配置。
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从所述支撑板171的顶面向上方延伸。此外,每个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与所述外围壁174连接。
每个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引导件插槽183。
在所述上部推出器300的推出器主体310的两端贯通所述引导件插槽183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单元350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连接。
因此,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当旋转力由所述连接单元350传递到所述推出器主体310时,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可以沿着所述引导件插槽183上下移动。
<上部加热器结合结构>
图12是放大示出图5的上部壳体中的加热器结合部的图,图13是示出加热器结合于图5的上部壳体的状态的图,图14是示出上部壳体中的与加热器连接的电线的布置的图。
参照图12至图14,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加热器容纳槽124a。
作为一例,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凹陷部122的底面一部分向上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可以沿着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开口123的外围延伸。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是导线类型的加热器。因此,可以弯曲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并弯曲为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形状相对应,以将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是接受DC电源的DC加热器。可以启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以进行移冰。如果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则冰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内表面)分离。此时,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越强,球形的冰中的面向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越不透明。即,在冰的外围形成与上部加热器相对应的形状的不透明的带。
然而,在被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输出本身低的DC加热器来减少了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热量,从而能够防止在冰的外围形成不透明的带。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配置成围绕复数个上部腔室152的外围,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能够均匀地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复数个上部腔室152中的每一个。
此外,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与分别形成复数个所述上部腔室152的复数个腔室壁153的每一个的外围接触。此时,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位于比所述流入开口154低的位置。
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在所述凹陷部122凹入,因此,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可以被外壁124b和内壁124c限定。
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深度,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向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的外侧凸出。
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一部分向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外侧凸出,因此,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
在外壁124b和内壁124c中的一个以上可以设置有防脱离凸起124d,以防止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
作为一例,图12中示出了在内壁124c设置有复数个防脱离凸起124d的情形。
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可以从所述内壁124c的端部朝所述外壁124b凸出。
此时,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的凸出长度可以形成为所述外壁124b和内壁124c的间隔的1/2以下,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插入不被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妨碍,并且防止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易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
如图13所示,在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被分为圆弧部148c和直线部148d。
即,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包括圆弧部和直线部,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圆弧部和直线部相对应地,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被分为圆弧部148c和直线部148d。
所述圆弧部148c是沿着所述上部腔室152的外围配置的部分,并且是在水平方向上呈圆弧地弯曲的部分。
所述直线部148d是连接与每个上部腔室152相对应的圆弧部148c的部分。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位置低于所述流入开口154,因此,连接圆弧部的隔开的两个点的线可以贯通所述上部腔室152。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中的所述圆弧部148c很有可能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因此,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可以配置成与所述圆弧部148c接触。
在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底面上可以设置有贯通开口124e。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时,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贯通开口124e。作为一例,所述贯通开口124e可以位于面向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的部分。
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在水平方向上呈圆弧地弯曲时,因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张力增大而可能断线,并且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很有可能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
然而,如本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形成贯通开口124e的情况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贯通开口124e,从而减小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张力,并防止上部加热器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的现象。
如图14所示,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电源输入端148a和电源输出端148b在并列配置的状态下,可以穿过形成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加热器通过孔125。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在所述上部壳体120的下侧,因此,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电源输入端148a和电源输出端148b可以向上方延伸而穿过所述加热器通过孔125。
穿过所述加热器通过孔125的电源输入端148a和电源输出端148b可以连接于一个第一连接器129a。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器129a可以与第二连接器129c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29c连接有以与所述电源输入端148a和电源输出端148b相对应的方式连接的两根电线129d。
在所述上部壳体120的上部板121可以设置有所述上部加热器148、所述第一连接器129a、第二连接器129c以及引导电线129d的第一引导部126。
作为一例,图14中示出了所述第一引导部126引导所述第一连接器129a。
所述第一引导部126从所述上部板121的顶面向上方延伸,并且上端部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弯曲。
因此,所述第一引导部126的上侧的弯曲的部分限制所述第一连接器129a向上侧方向移动。
所述电线129d弯曲为大致诸如“U”形状以防止与周边结构产生干涉之后,可以被引出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外侧。
所述电线129d以弯曲一次以上的状态延伸,因此,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线129d的位置的电线引导件127、128。
所述电线引导件127、128可以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而配置的第一引导件127和第二引导件128。所述第一引导件127和所述第二引导件128可以在与所述电线129d的弯曲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弯曲,以使弯曲的电线129d的损伤最小化。
即,所述第一引导件127和第二引导件128分别可以包括曲线部。
所述第一引导件127和第二引导件128中的一个以上可以包括朝另一个引导件延伸的上部引导件127a,以限制位于所述第一引导件127和所述第二引导件128之间的电线129d向上侧方向移动。
图15是示出组装有上部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15,在将上部加热器148结合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加热器结合部124的状态下,可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20、所述上部托盘150以及上部支撑件170彼此结合。
此外,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一上部凸起165插入到上部壳体120的第一上部插槽131。并且,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二上部凸起166插入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第二上部插槽132。
然后,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一下部凸起167插入到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第一下部插槽176,使所述上部托盘的第二下部凸起168插入到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第二下部插槽177。
此时,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紧固凸台175通过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贯通孔169而容纳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套筒133内。在该状态下,可以将所述螺栓B1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上方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
在所述螺栓B1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状态下,所述螺栓B1的头部的位置高于所述上部板121。
相反,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的位置低于所述上部板121,因此,在所述下部组件200旋转的过程中,可以防止上部组件110或连接单元350与所述螺栓B1的头部产生干涉。
在组装所述上部组件110的过程中,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复数个单元引导件181、182通过位于所述上部壳体120中的所述上部板121的两侧的贯通开口(图5的139a、139b)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贯通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的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的引导件插槽183。
因此,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在位于所述上部板121的上侧的状态下下降并且被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的内部,从而使所述上部腔室152的冰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
当组装完所述上部组件110时,结合有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容纳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一容纳部160。
在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底面160a接触。
如本实施例,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凹入形状的加热器结合部124并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接触的情况下,能够使从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热量最小化。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与所述上部腔室15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顺利地传递到所述上部腔室1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圆弧部148c可以与所述上部腔室15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即,以所述上部腔室152为基准,位于彼此相反侧的圆弧部148c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为小于所述上部腔室152的直径。
<下部壳体>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组件的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上部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下部立体图。
参照图16至图18,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包括下部托盘250、下部支撑件270以及下部壳体210。
所述下部壳体210可以围绕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
此外,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结合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
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包括:第一连杆352,接收所述驱动单元180的动力并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旋转;以及第二连杆356,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连接,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进行旋转时,用于将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以使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升降。
另外,所述第一连杆352和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由弹性构件360连接。所述弹性构件360在所述第一连杆352和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之间提供拉伸力。作为一例,弹性构件360可以是螺旋弹簧。作为另一例,弹性构件360可以是拉簧。
所述弹性构件3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5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连接。
所述弹性构件360向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提供弹性力,以保持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下部托盘250接触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两侧可以均设有第一连杆352和第二连杆356。
两个第一连杆352a、352b中的任意一个连杆可以与所述驱动单元180连接,以从所述驱动单元180接收旋转力,两个所述第一连杆352a、352b可以通过连接轴(图4的370)连接。
详细地,以图16为基准,所述驱动单元180可以与右侧第一连杆352a连接,左侧第一连杆352b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轴370接收旋转力。
此时,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和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的高度可以形成为不同,详细地,以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底面为基准,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可以形成为比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高约5mm。
在所述连接轴370和所述第一连杆352连接的情况下,由于组装公差,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所接收的旋转力可能小于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所接收的旋转力。在该情况下,可能存在有由于两侧的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产生差异而导致的冰腔室的密封力不同的问题。然而,如本发明,通过使所述两个第一连杆352a、352b的高度不同地形成,能够防止两侧的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产生差异。
在所述第二连杆356的上端部可以形成有能够使所述上部推出器300的推出器主体310贯通的分离防止孔358。
详细地,在所述第二连杆356的上端部形成有能够使所述分离防止凸起312贯通的分离防止孔358。
所述分离防止孔358可以形成与分离防止凸起312相对应的方式呈圆形的中心部358a,以及与所述中心部358a连通的一对槽部358b,一对所述槽部358b形成为从所述中心部358a的两侧朝外部在径向上凹入。
因此,可以利用将分离防止凸起312的中心部312a和凸起部312b插入到分离防止孔358的中心部358a和槽部358b的方法来将分离防止孔358套到分离防止凸起312。另外,在分离防止凸起312插入到分离防止孔358的状态下,槽部358b和凸起部312b错开,从而能够保持分离防止凸起312插入到分离防止孔358的状态而不分离。
所述下部壳体210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下部板211。
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以一部分接触于所述下部板211的底面的状态固定。
在所述下部板211可以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贯通的开口212。
作为一例,在所述下部托盘250位于所述下部板211的下侧的状态下,当所述下部托盘250固定于所述下部板211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可以穿过所述开口212凸出到所述下部板211的上方。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贯通所述下部板211的围绕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14。
所述外围壁214可以包括垂直壁214a和曲线壁215。
所述垂直壁214a是从所述下部板211向上方垂直地延伸的壁。所述曲线壁215是从所述下部板211朝上方越来越远离所述开口212的呈圆弧的壁。
所述垂直壁214a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第一结合插槽214b。所述第一结合插槽214b可以由所述垂直壁214a的上端向下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曲线壁215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第二结合插槽215a。
所述第二结合插槽215a可以由所述曲线壁215的上端向下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凸台216和第二紧固凸台217。
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的底面向下方凸出。作为一例,复数个第一紧固凸台216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向下方凸出。
复数个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可以以图17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的底面向下方凸出。作为一例,复数个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凸出。复数个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以图17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和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在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长度和第二紧固凸台217的长度可以形成为不同。作为一例,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长度可以形成为长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长度。
第一紧固构件可以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上侧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相反,第二紧固构件可以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下侧紧固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
在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过程中,所述曲线壁215设置有紧固构件的移动槽215b,使得所述第一紧固构件不与所述曲线壁215产生干涉。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插槽218。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于所述插槽218。所述插槽218可以位于靠近所述垂直壁214a的位置。
作为一例,复数个插槽218可以在图17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每个所述插槽218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插入的容纳槽218a。所述容纳槽218a可以通过所述下部板211的一部分朝所述曲线壁215凹入来形成。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延伸壁219,在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延伸壁219与所述下部板211的侧面外围一部分接触。所述延伸壁219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以直线形状延伸。
<下部托盘>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上部立体图,图20和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下部立体图,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侧视图。
参照图19至图22,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由柔性材料形成,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之后恢复到原始形状。
作为一例,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由硅材料形成。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由硅材料形成时,在移冰过程中,即使外力施加到所述下部托盘250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形状变形,所述下部托盘250也可以再次恢复到原始的形状。因此,尽管反复制冰,也能生成球形的冰。
如果所述下部托盘250由金属材料形成,则当向所述下部托盘250施加外力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本身变形时,所述下部托盘250不能再次恢复到原始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形状变形之后,不能生成球形的冰。即,不能反复生成球形冰。
相反,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下部托盘250具有能够恢复到原始的形状的柔性材料时,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并且,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由硅材料形成时,能够防止因由后述的下部加热器提供的热量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熔化或热变形。
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包括形成作为所述冰腔室111的一部分的下部腔室252的下部托盘主体251。还可以将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称为下部模具主体。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可以限定复数个下部腔室252。
作为一例,复数个所述下部腔室252可以包括第一下部腔室252a、第二下部腔室252b以及第三下部腔室252c。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可以包括形成独立的三个下部腔室252a、252b、252c的三个腔室壁252d,并且,三个腔室壁252d可以形成为一体并形成下部托盘主体251。
所述第一下部腔室252a、第二下部腔室252b以及第三下部腔室252c可以排成一排。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下部腔室252a、第二下部腔室252b以及第三下部腔室252c可以以图19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排列。
所述下部腔室252可以形成为半球形或与半球相似的形状。即,球形冰中的下部可以由所述下部腔室252形成。
在本说明书中,与半球相似的形状是指虽然不是完整的半球但几乎接近于半球的形状。
所述下部托盘2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上端边缘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53。所述第一延伸部253可以沿着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外围连续地形成。
所述下部托盘2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253的顶面向上方延伸的外围壁260。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接触。
所述外围壁260可以围绕安置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的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
所述外围壁260可以包括:围绕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垂直壁153a的第一壁260a;以及围绕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曲线壁153b的第二壁260b。
所述第一壁260a是从所述第一延伸部253的顶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壁。所述第二壁260b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相对应的形状形成的曲线壁。即,所述第二壁260b可以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253朝上侧远离所述下部腔室252的方向上呈圆弧。
所述下部托盘2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外围壁260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54。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可以比所述第一延伸部253位于更高的位置。因此,所述第一延伸部25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形成台阶。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可以包括用于插入到所述下部壳体210的插槽218的第一上部凸起255。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与所述外围壁260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在与所述第一壁260a相邻的位置,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复数个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以图19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延伸为曲线形状。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用于插入到后述的下部支撑件270的凸起槽的第一下部凸起257。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可以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底面向下方凸出。
复数个第一下部凸起257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和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可以以所述第二延伸部254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反侧。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54上可以形成有复数个贯通孔256。
复数个贯通孔256可以包括:使所述下部壳体210的第一紧固凸台216贯通的第一贯通孔256a;以及用于使所述下部壳体210的第二紧固凸台217贯通的第二贯通孔256b。
作为一例,复数个第一贯通孔256a可以在图19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并且,复数个第二贯通孔256b可以在图19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复数个所述第一贯通孔256a和复数个所述第二贯通孔256b可以以所述下部腔室252为基准位于相反侧。
复数个第二贯通孔256b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上部凸起255之间。并且,复数个第二贯通孔256b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两个第一下部凸起257之间。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第二上部凸起258。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以所述下部腔室252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与所述外围壁260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在与所述第二壁260b相邻的位置,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复数个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在图19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容纳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容纳槽218a。在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容纳于所述容纳槽218a的状态下,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曲线壁215接触。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60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结合的第一结合凸起262。
所述第一结合凸起262可以从所述外围壁260的第一壁260a向水平方向凸出。所述第一结合凸起26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壁260a的侧面上侧部。
所述第一结合凸起262可以包括颈部262a,所述颈部262a的直径小于其他部分。所述颈部262a可以插入到形成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外围壁214的第一结合插槽214b。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6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结合的第二结合凸起260c。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从所述外围壁260的第二壁260b向水平方向凸出。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插入到形成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外围壁214的第二结合插槽215a。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第二下部凸起266。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以所述下部腔室252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底面向下方凸出。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以直线形状延伸。
复数个所述第一贯通孔256a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和下部腔室252之间。
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容纳到形成于后述的下部支撑件270的引导槽。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侧面限制部264。所述侧面限制部264在所述下部托盘250与所述下部壳体210和下部支撑件270结合的状态下,限制所述下部托盘25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侧面限制部264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向侧面凸出,所述侧面限制部264的上下长度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厚度。作为一例,所述侧面限制部264的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顶面更高的位置,另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底面更低的位置。
因此,所述侧面限制部264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侧面接触,另一部分可以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侧面接触。
<下部支撑件>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图25是示出组装有下部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3至图25,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包括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支撑件主体271。
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三个腔室壁252d的三个腔室容纳部272。所述腔室容纳部272可以形成为半球形。
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可以包括下部开口274,在移冰过程中,所述下部开口274用于使所述下部推出器400贯通。作为一例,在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可以与三个腔室容纳部272相对应地设置有三个下部开口274。
沿着所述下部开口274的外围可以设置有用于增强强度的加强肋275。
并且,所述三个腔室壁252d中的相邻的两个腔室壁252d可以由连接肋273连接。这种连接肋273可以增强所述腔室壁252d的强度。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支撑件主体271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壁285。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第二延伸壁286,在所述第一延伸壁285的边缘与第一延伸壁285形成台阶。
所述第二延伸壁286的顶面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延伸壁285更高的位置。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可以安置于所述支撑件主体271的顶面271a,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可以围绕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的侧面。此时,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的侧面接触。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下部凸起257的第一凸起槽287。
所述第一凸起槽287可以以曲线形状延伸。作为一例,所述凸起槽287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二延伸壁286。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槽286a,贯通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第一紧固凸台216的第一紧固构件B2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槽286a。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紧固槽286a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壁286。
复数个第一紧固槽286a可以在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复数个第一紧固槽286a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槽287之间。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第二紧固凸台217贯通的凸台贯通孔286b。
作为一例,所述凸台贯通孔286b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在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可以设置有套筒286c,其围绕贯通所述凸台贯通孔286b的第二紧固凸台217。所述套筒286c可以形成为下部开口的圆筒形状。
所述第一紧固构件B2可以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上方贯通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之后,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槽286a。
所述第二紧固构件B3可以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下方紧固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
所述套筒286c的下端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下端相同高度,或者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下端更低的位置。
因此,在所述第二紧固构件B3的紧固过程中,所述第二紧固构件B3的头部可以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和所述套筒286c的底面接触,或与所述套筒286c的底面接触。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外壁280,所述外壁280以在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外侧隔开的状态下,围绕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方式配置。
作为一例,所述外壁280可以沿着所述第二延伸壁286的边缘向下方延伸。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每个铰链支撑件135、136连接的复数个铰链主体281、282。
复数个所述铰链主体281、282可以在图23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每个所述铰链主体281、282还可以包括第二铰链孔281a。
所述第一连杆352的轴连接部353可以贯通所述第二铰链孔281。所述连接轴370可以连接于所述轴连接部353。
另外,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在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边形的槽,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通过两端插入到所述槽的具有多边形的截面的连接轴370来连接。
作为一例,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在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具有正方形的截面的槽,连接轴370可以具有截面为正方形的截面。
另外,在所述第一连杆352的面向所述驱动单元180的面上可以凸出地形成有轴结合部354a,所述轴结合部354a与所述驱动单元180的旋转轴相连接。
所述轴结合部354a可以形成中空。并且,在轴结合部354a的周边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加强肋。
因此,当驱动单元180进行旋转时,随着轴结合部354a旋转,第一连杆352也旋转。此时,两侧的第一连杆352可以通过连接轴370同时进行旋转。
复数个所述铰链主体281、282之间的间隔小于复数个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之间的间隔。因此,复数个所述铰链主体281、282可以位于复数个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之间。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结合轴283,所述第二连杆3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结合轴283。所述结合轴283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壁280的两面。
此外,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结合所述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构件结合部284。所述弹性构件结合部284可以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弹性构件360的一部分的空间284b。所述弹性构件360容纳于所述弹性构件结合部284,由此能够防止所述弹性构件360与周边结构产生干涉。
此外,所述弹性构件结合部284可以包括用于卡止所述弹性构件370的下端的卡止部284a。
<下部加热器的结合结构>
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俯视图,图27是示出下部加热器结合于图26的下部支撑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8是示出在下部组件与上部组件结合的状态下连接于下部加热器的电线贯通上部壳体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26至图28,本实施例的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下部加热器296,在制冰过程中,用于向所述下部托盘250施加热量。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在制冰过程中向所述下部腔室252提供热量,使得在所述冰腔室111内冰从上侧部开始冻结。
并且,由于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在制冰过程中发热,因此,在制冰过程中,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气泡向下侧移动,当制冰完成时,可以使除了球形冰中的最下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透明。即,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生成实质上透明的球形冰。
作为一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是导线类型的加热器。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设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此外,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250接触以向所述下部腔室252提供热量。
作为一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接触。此外,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三个腔室壁252d。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结合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加热器结合部290。
所述加热器结合部290可以包括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腔室容纳部272向下方凹入的加热器容纳槽291。
通过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凹入,所述加热器结合部290可以包括内壁291a和外壁291b。
作为一例,所述内壁291a可以形成为环形状,所述外壁291b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内壁291a。
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围绕所述内壁291a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下部开口274可以位于所述内壁291a所形成的区域。因此,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的腔室壁252d容纳于所述腔室容纳部272时,所述腔室壁252d可以与所述内壁291a的顶面接触。所述内壁291a的顶面是与半球形的腔室壁252d相对应地呈圆弧的面。
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状态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凹入深度,使得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一部分凸出到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外部。
在所述外壁291b和内壁291a中的一个以上可以设置有防脱离凸起291c,以防止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所述下部加热器296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脱离。
图26中示出了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设置于所述内壁291a。
所述内壁291a的直径小于所述腔室容纳部272的直径,因此,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组装过程中,所述下部加热器296沿着所述腔室容纳部272的表面移动,并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
即,所述下部加热器296从外壁291b的上方朝所述内壁291a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因此,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优选为形成于所述内壁291a,以防止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过程中,与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产生干涉。
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可以从所述内壁291a的上端部朝所述外壁291b凸出。
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的凸出长度可以形成为所述外壁291b和内壁291a的间隔的1/2以下。
如图27所示,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状态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被分为圆弧部296a和直线部296b。
所述圆弧部296a是沿着所述下部腔室252的外围配置的部分,并且是在水平方向上呈圆弧地弯曲的部分。
所述直线部296b是连接与各个下部腔室252相对应的所述下部圆弧部296a的部分。
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中,圆弧部296a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脱离的可能性大,因此,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可以配置成与所述圆弧部296a接触。
在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底面上可以设置有贯通开口291d。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贯通开口291d。作为一例,所述贯通开口291d可以位于面向所述防脱离凸起291c的部分。
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在水平方向上呈圆弧地弯曲时,因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张力增大而可能断线,并且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很有可能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脱离。
然而,如本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形成贯通开口291d的情况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贯通开口291d,从而减小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张力,并防止下部加热器296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脱离的现象。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槽293,用于引导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的下部加热器296的电源输入端296c和电源输出端296d;以及第二引导槽294,在与所述第一引导槽29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引导槽293可以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向箭头B方向延伸。
此外,所述第二引导槽294可以从所述第一引导槽293的端部向箭头A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箭头A方向是与下部组件200的旋转中心轴C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
参照图27,所述第一引导槽293可以从三个腔室容纳部中的除了中央部以外的左右的腔室容纳部中的任意一个延伸。
作为一例,图27中示出了所述第一引导槽293从三个腔室容纳部中的位于左侧的腔室容纳部延伸的情形。
如图27所示,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电源输入端296c和电源输出端296d可以在并排配置的状态下容纳于所述第一引导槽293。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电源输入端296c和电源输出端296c可以连接于一个第一连接器297a。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可以与第二连接器297b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连接有以与所述电源输入端296a和电源输出端296b相对应的方式连接的两根电线298。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容纳于所述第二引导槽294。
此外,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的电线298从所述第二引导槽294的端部通过形成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引出插槽295被引出到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外部。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容纳于所述第二引导槽294,因此,当所述下部组件200的组装完成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不暴露到外部的优点。
如上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不暴露到外部,则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可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与周边结构产生干涉,并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分离。
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297a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97b容纳于所述第二引导槽294,因此,所述电线298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引导槽294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引出插槽295位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外部。
此时,所述第二引导槽294在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中心轴C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所述电线298的一部分也在与所述旋转中心轴C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所述电线298的另一部分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外侧向与所述旋转中心轴C1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这种所述电线298的布置,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几乎没有向所述电线298施加拉伸力,而施加了扭转力(torsion)。
与向所述电线298施加拉伸力的情况相比,在施加所述扭转力的情况下,所述电线298断线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所述下部加热器296保持位置固定的状态,并向所述电线298施加扭转力,因此,可以防止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损伤,并且防止所述电线298的断线。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电源输入端296c和电源输出端296d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槽293。此时,在所述电源输入端296c和电源输出端296d也产生热量,因此,提供到所述第一引导槽293延伸的左侧的腔室容纳部的热量大于提供到其他腔室容纳部的热量。
在该情况下,如果提供到每个腔室容纳部的热量大小不同,则在制冰和移冰完成之后,所制成的球形冰的透明度也可能因冰而异。
因此,在所述三个腔室容纳部中的距离所述第一引导槽293最远的腔室容纳部(例如,右侧腔室容纳部)还可以设置有迂回用容纳槽292,以使每个冰的透明度的差异变大的情形最小化。
作为一例,所述迂回用容纳槽292可以配置成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向外侧延伸并弯曲之后再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291连接的形状。
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1追加地容纳于所述迂回用容纳槽292时,可以增加容纳于右侧的腔室容纳部272的腔室壁和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接触面积。
因此,在右侧的腔室容纳部272可以追加地设置有用于固定容纳于所述迂回用容纳槽292的下部加热器的位置的凸起292a。
参照图28,在所述下部组件200与所述上部组件110的上部壳体120结合的状态下,被引出到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外侧的电线298贯通形成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电线贯通插槽138,从而可以向所述上部壳体120的上方延伸。
在所述电线贯通插槽138可以设置有用于限制贯通所述电线贯通插槽138的电线298的移动的限制用引导件139。所述限制用引导件139以弯曲多次的形状形成,并且,所述电线298可以位于限制用引导件所形成的区域内。
图29是沿着图3a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0是示出图29中的完成冰生成的状态的图。
图29中示出了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接触的状态。
首先,参照图29,通过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在上下方向上接触来完成了所述冰腔室111。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接触。
此时,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施加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
所述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通过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来施加于所述下部托盘250,从而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按压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
因此,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接触的状态下,因每个面相互按压而提高了紧贴力。
如上所述,当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之间的紧贴力增大时,由于两个面之间没有缝隙,因此能够防止在制冰完成之后形成沿着球形冰的外围形成薄的带形状的冰。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安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支撑件主体271的顶面271a。此外,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第二延伸壁286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的侧面接触。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二延伸部254可以安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第二延伸壁286。
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安置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的状态下,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容纳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60的内部空间。
此时,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垂直壁153a配置成面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垂直壁260a,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曲线壁153b配置成面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二壁260b。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的外表面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60的内表面隔开。即,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的外表面和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6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通过所述供水部190供应的水容纳于所述冰腔室111内,当所供应的水的量大于所述冰腔室111的体积时,不能容纳于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水储存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的外表面和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外围壁26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所供应的水的量大于所述冰腔室111的体积,也能防止水从所述制冰机100溢出。
另外,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接触面积的加热器接触部251a。
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可以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底面凸出。作为一例,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可以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底面形成为环形状。此外,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的底面可以是平面。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还可以包括下侧一部分向上方凸出形成的凸部251b。即,所述凸部251b可以配置成朝所述冰腔室111的内侧凸出。
所述凸部251b的下侧形成有凹陷部251b,以使所述凸部251b的厚度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实质上相同”是表示包括完全相同和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差别地相似的概念。
所述凸部251b可以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面向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下部开口274。
所述凸部251b的直径D1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下部开口274的直径D2。
在向所述冰腔室111供应水的状态下,当向所述冰腔室111供应冷气时,液态的水相变为固态的冰。此时,在水相变为冰的过程中水膨胀,并且水的膨胀力分别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和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另一部分由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包围,而与所述支撑主体271的下部开口274相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对应部分”)不被围绕。
如果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形成为完整的半球形,则在所述水的膨胀力施加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中的与所述下部开口274相对应的部分的情况下,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对应部分向所述下部开口274侧变形。
在该情况下,在制冰之前,被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的水以球形存在,但是,在完成冰的生成之后,由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对应部分的变形,因此在球形的冰上生成与因所述对应部分的变形而生成的空间相当的凸起形状的追加的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变形,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形成了凸部251b,以使制成的冰尽可能接近完整的球形。
在这种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制冰之前,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的水不具有球形,但是在完成制冰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凸部251b朝所述下部开口274侧变形,因此可以生成球形的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51b的直径D1形成为小于所述下部开口274的直径D2,因此,所述凸部251b可以变形并位于所述下部开口274的内侧。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对上部推出器和下部组件的联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1a是从一侧观察移除了上部壳体的制冰机的立体图。图31b是从另一侧观察移除了上部壳体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32a和图32b是示出移除了上部壳体的制冰机的第一连杆的高度差的图。
图33是示出下部托盘和上部推出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4是在图33的状态下示出下部托盘进行旋转而上部推出器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图35a至图35b是示出下部托盘执行追加旋转动作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6a至图36c是示出根据第一连杆的旋转角度的下部托盘的位置的侧视图。图37是示出上部推出器和第二连杆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图38是上部推出器的仰视立体图。图39a和图39b是第一连杆的立体图。图40是示出第一连杆和连接轴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上部推出器300,以使冰能够从上部组件110分离。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与所述下部组件200联动地连接,由此,如果所述下部组件200进行旋转,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进行升降。
作为一例,在完成制冰后,为了进行移冰,如果下部组件200向下侧旋转而与上部组件110隔开,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下降。
另外,在完成移冰后,为了进行供水,如果下部组件200向上侧旋转而与上部组件110结合,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上升。
在进行移冰时,如果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下降,则紧贴于所述上部组件110的冰可以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通过连接单元350与下部组件200相连接。
所述连接单元350包括第一连杆352,所述第一连杆352接收所述驱动单元180的动力,用于使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旋转。因此,当驱动单元180运转时,第一连杆352和下部支撑件270同时旋转。
下部支撑件270在两侧形成铰链主体281、282,在每个所述铰链主体281、282分别形成有第二铰链孔281a。
所述第一连杆352的轴连接部353可以贯穿所述第二铰链孔281。
此外,所述连接轴370可以连接于所述轴连接部353。
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在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边形的轴连接槽353c,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通过两端插入到所述轴连接槽353c的具有多边形的截面的连接轴370来连接。
作为一例,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在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具有正方形的截面的轴连接槽353c,连接轴370可以具有截面为正方形的截面。
此时,在将所述轴连接槽353c和连接轴370组装到一起时可能产生组装公差,由此,可能产生不能向不与马达连接的左侧第一连杆352b传递足够的旋转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40所示,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可以形成为高于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并且,连接所述两个第一连杆352a、352b的后述的结合孔354d的中心的虚线可以不与所述连接轴370平行。
所述第二铰链孔281a可以在所述轴连接部353结合于其的状态下,在轴连接部353的旋转方向上确保空余空间。
参照附图,所述轴连接部353可以包括:呈圆形的第一中心部353a;以及第一卡止部353b,从所述第一中心部353a的两侧在径向上凸出,所述第二铰链孔281a可以包括:呈圆形的第二中心部281b;以及第二卡止槽281c,与所述第二中心部281b连通,形成为从所述第二中心部281b的两侧向径向的外侧凹入。
另外,第二卡止槽281c的宽度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卡止部353b的宽度。
在第一卡止部353b插入于所述第二卡止槽281c的状态下,在第二卡止槽281c中,可以在第一卡止部353b的旋转方向上确保空余空间。
另外,所述第一连杆352和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通过弹性构件360连接。所述弹性构件360向所述第一连杆352和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之间提供拉伸力。作为一例,弹性构件360可以是螺旋弹簧。作为另一例,弹性构件360可以是拉簧。
所述弹性构件3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52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连接。
所述弹性构件360提供向上部托盘150侧拉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弹性力,以保持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下部托盘250接触的状态。
如图39a至图40所示,所述第一连杆352可以在其一侧端部形成用于结合所述弹性构件360的端部的结合孔354d。另外,第一连杆352也可以在其一侧端部形成用于结合所述弹性构件360的端部的结合槽354d。
参照图35a至36c,在完成移冰后,随着所述驱动单元180运转,所述轴连接部353进行旋转,并且第一连杆352与轴连接部353一起进行旋转。此外,随着所述第一连杆352进行旋转,在弹性构件360的作用下,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也向上侧旋转而到达图36a的位置。详细地,如果与驱动单元180连接的第一连杆352沿着顺时针方向(以图36a为基准)进行旋转,则第一连杆352的上端也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在连接第一连杆352的上端和下部支撑件270的下端的弹性构件360的作用下,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也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此外,如果下部支撑件270到达图36a的位置,则驱动单元180停止运转,进行供水。
如图所示,在进行供水时,下部支撑件270的上端和上部支撑件170的下端可以处于隔开的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供水位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也隔开。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供水等待位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形成的角度大致可以是8度左右,但并不限于此。
然后,如果供水完成,则再次运转驱动单元180。
此外,所述轴连接部353与驱动单元180一起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第一连杆352与轴连接部353一起进行旋转。此外,随着所述第一连杆352进行旋转,在弹性构件360的作用下,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也向上侧旋转而到达图35a和图36b的位置。
此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接触。在图35a和图36b的状态下,上部托盘150的下端和下部托盘250的上端可以处于平行状态,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如图32a所示,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和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的高度可以不同。即,在供水位置,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和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的最上端的高度可以不同。
另一方面,在图35a和图36b的状态下,虽然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处于接触的状态,但是可能没有完全接触。此外,结合力也可能较弱。
因此,如图35b和图36c所示,使驱动单元180追加地动作,所述轴连接部353与驱动单元180一起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第一连杆352与轴连接部353一起进行旋转。
此时,由于下部托盘250处于与上部托盘150接触的状态,因此其不进一步进行旋转,只有弹性构件360被拉伸。此外,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恢复力增加,在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下部托盘250可以保持与上部托盘150接触的状态。
另外,如图32b所示,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和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的最大高度可以相同,由此,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相同,从而具有在左右侧冰腔室中的下部托盘250和上部托盘150所接触的密封力相同的优点。
参照图35a至图35b,形成在所述第二铰链孔281a的第一卡止槽281c的宽度形成为大于形成在所述轴连接部353的第一卡止部353b的宽度。此外,轴连接部353可以在插入于第二铰链孔281a的状态下,独立地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随着下部托盘250与上部托盘150接触,在下部托盘250难以进行追加旋转的状态(图35a的状态)下,如果追加地运转驱动单元180,则如图35b所示,在轴连接部353插入于第二铰链孔281a的状态下,仅轴连接部353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第一连杆352可以与轴连接部353一起进行旋转。
此外,随着弹性构件360被拉伸,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恢复力增加,在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下部托盘250可以保持与上部托盘150接触的状态。
此外,在制冰过程中,可以保持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下部托盘250接触的状态。
换言之,在制冰过程中,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和所述左侧第一连杆352b的最上端的高度可以相同。
然后,在图35b和图36c的状态下,如果完成制冰,则为了进行移冰而运转驱动单元180。此时,第一连杆352沿着逆时针方向(以图35b和图36c为基准)进行旋转。此外,第一连杆352的上端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在该状态下,在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保持接触的状态。此时,轴连接部353在插入于第二铰链孔281a的状态下,独立地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然后,如果达到图35a和图36b的状态,则形成在轴连接部353的左侧的第一卡止部353b的下端与第一卡止槽281c接触。
此外,如果驱动单元180持续地运转,则随着轴连接部353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第一卡止部353b的下端使第一卡止槽281c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下部支撑件270和下部组件200可以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然后,如果完成了移冰,随着驱动单元180运转,第一连杆352和下部支撑件270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依次经过图36a、图36b以及图36c的过程。
此外,所述连接单元350包括第二连杆356,所述第二连杆356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相连接,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进行旋转时,用于将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
即,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通过第二连杆356与下部支撑件270连接。
因此,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杆356被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
此外,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通过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沿着直线进行升降。
作为一例,在完成制冰后,为了进行移冰,如果下部组件200向下侧旋转而与上部组件110隔开,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下降。
另外,在完成移冰后,为了进行供水,如果下部组件200向上侧旋转而与上部组件110结合,则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上升。
在进行移冰时,如果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下降,则所述上部推出销320通过所述流入开口154被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内。此外,紧贴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冰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
作为参考,上部推出器300的推出器主体310可以在形成于单元引导件181、182的引导件插槽183内进行升降。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在制冰状态,即图35b和图36c的状态下到达最高的位置。
此外,如果下部组件200沿着逆时针方向(以图35a至图36c为基准)进行旋转,以进行移冰,则上部推出器300与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角度相对应地下降。
作为一例,如果下部托盘250与下部推出器400接触,则上部推出器300可以到达最低的位置。
相反,在完成移冰后,如果下部组件200沿着顺时针方向(以图35a至图36c为基准)进行旋转,以进行供水和制冰,则上部推出器300与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角度相对应地上升。
作为一例,如果下部托盘250与上部托盘150平行地接触,则上部推出器300可以到达最高的位置。
下面,对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制冰过程进行说明。
图41是在供水状态下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42是在制冰状态下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3是在完成制冰状态下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44是在移冰初始状态下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45是在完成移冰状态下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41至图45,首先,下部组件200旋转到供水等待位置。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供水等待位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隔开。
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可以位于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中心C2相同或相似的高度,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将为移冰而旋转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方向(以附图为基准,逆时针方向)称为正向,将与其相反方向(顺时针方向)称为逆向。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供水等待位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形成的角度大致可以是8度左右,但并不限于此。
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从外部供应的水由所述供水部190引导并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
此时,水通过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复数个流入开口154中的一个流入开口被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
在供水完成的状态下,水的一部分可以填满所述下部腔室252,而另一部分可以储存在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之间的空间。
水的其余部分可以储存到所述上部腔室151。当然,根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形成的角度,或者所述下部腔室252和上部腔室152的体积,供水完成后的水可以不位于所述上部腔室152。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所述下部托盘250不具有用于三个下部腔室252之间相互连通的通道。
如上所述,即使所述下部托盘250不具有用于使水移动的通道,也因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隔开,而在供水过程中,当水填满了特定下部腔室时,水可以沿着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流动到其他下部腔室。
因此,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复数个下部腔室252可以分别填满水。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所述下部托盘250不具有用于连通下部腔室252的通道,因此在完成制冰之后,能够防止在冰的外围形成凸起形状的追加冰。
在供水完成的状态下,如图42所示,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当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靠近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
此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之间的水被分配到复数个所述上部腔室152各自的内部。
此外,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完全紧贴时,所述上部腔室152被填满水。
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位置可以称为制冰位置。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移动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制冰。
在制冰期间,水的按压力小于用于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凸部251b变形的力,因此,所述凸部251b不变形而保持原始的形状。
当开始制冰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热量传递到所述下部托盘250。
因此,如果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的状态下执行制冰,则在所述冰腔室111内从最上侧开始制冰。
即,在所述冰腔室111内水从所述流入开口154侧开始变成冰。在所述冰腔室111内冰从上侧开始生成,因此,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气泡向下侧移动。
所述冰腔室111形成为球形,因此,根据所述冰腔室111的高度,水平横截面积不同。
因此,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输出可以根据在所述冰腔室111生成的冰的高度变化。
从上侧到下侧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并在所述上部托盘150和下部托盘250的边界处增大到最大,然后再向下侧逐渐减小。
在所述冰腔室111中,在冰从上侧向下侧生成的过程中,冰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凸部251b的顶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如果冰持续地生成,则如图43所示,所述凸部251b被按压而变形,当完成制冰时,可以生成球形的冰。
未图示的控制部可以基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500感测的温度判断是否完成制冰。
在完成制冰时或完成制冰前,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关闭。
当完成制冰时,首先启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以对所述冰进行移冰。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启动时,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从而可以使冰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内表面)分离。
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运转设定时间时,关闭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并且,可以通过运转所述驱动单元180来使所述下部组件200向正向旋转。
如图44所示,当所述下部组件200向正向旋转时,所述下部托盘250从所述上部托盘150远离而隔开。
此外,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力通过所述连接单元350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此时,所述上部推出器300通过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下降,从而通过所述流入开口154将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内。
在移冰过程中,在所述上部推出销320按压冰之前,冰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即,冰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分离。
在该情况下,冰在由所述下部托盘250支撑的状态下,可以与所述下部组件250一起旋转。
或者,也可能存在即使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施加到所述上部托盘150,冰也不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分离的情况。
因此,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正向旋转时,冰可以在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紧贴的状态下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
在该状态下,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穿过所述流入开口154的所述上部推出销320按压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紧贴的冰,由此,使冰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的冰可以再次由所述下部托盘250支撑。
在冰由所述下部托盘250支撑的状态下,当所述冰与所述下部组件250一起旋转时,即使不向所述下部托盘250施加外力,冰也可能因自重而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
如果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即使冰在自重的作用下也不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则如图45所示,当通过所述下部推出器400按压所述下部托盘250时,冰可以从下部托盘250分离。
具体而言,在所述下部组件20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下部托盘250与所述下部推出销420接触。
此外,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持续地向正向旋转时,所述下部推出销420按压所述下部托盘250,从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变形,并且所述下部推出销420的按压力传递到冰,从而可以使冰与下部托盘250的表面分离。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表面分离的冰可以向下方掉落并储存在所述冰盒102中。
在冰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之后,所述下部组件200再次在所述驱动单元180的作用下向逆向旋转。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的过程中,当所述下部推出销420与所述下部托盘250隔开时,变形的下部托盘可以恢复到原始的形状。
此外,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逆向旋转过程中,旋转力通过所述连接单元350传递到上部推出器300,从而使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上升,所述上部推出销320从所述上部腔室152脱离。
如上所述,在驱动单元180的作用下,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然后,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的上端旋转至第一位置(图32a的虚线)。
此时,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虽然处于接触的状态,但是可能没有完全接触。
在该状态下,如果使所述驱动单元180追加地动作,则在所述弹性构件360的拉伸力的作用下,所述下部组件200被拉向上侧,从而所述右侧第一连杆352a的上端旋转至高于所述第一位置(图32a的虚线位置)的第二位置(图32b的虚线位置),其结果,可以使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更完全地结合。
此外,当所述下部组件200到达供水位置时,所述驱动单元180停止,并且,再次开始供水。

Claims (14)

1.一种冰箱,其中,包括:
箱体,设置有冷冻室;
门,开闭所述冷冻室;以及
制冰机,设置于所述冷冻室,
所述制冰机包括:
托盘,形成冰腔室;以及
壳体,结合于所述托盘,
所述壳体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在位于所述冷冻室的上侧的被固定部,
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托盘的第一板、向所述第一板的上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所述固定部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越靠近配置所述门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距离越大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倾斜,
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一板的外围垂直地延伸;
所述第二延伸部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水平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被固定部包括形成所述冷冻室的上侧壁和固定于所述壁的外壳的顶面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托盘包括上部托盘和下部托盘,
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所述上部托盘的上部壳体,
在所述上部壳体形成有所述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凹入形成而供螺钉插入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紧固所述螺钉的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凸出而与所述被固定部卡钩结合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
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侧延伸形成;以及
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弯曲而延伸,
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被固定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结合的第二板,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凸出形成,支撑所述被固定部的所述第二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
垂直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倾斜部,从所述垂直部弯曲而延伸,支撑所述被固定部的所述第二板,
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凸出而与所述被固定部卡钩结合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
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侧延伸形成;以及
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弯曲而延伸,
所述被固定部的所述第二板插入到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和所述倾斜部的顶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壳体还包括一对侧面外围壁,一对所述侧面外围壁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边缘向上方延伸,
一对所述侧面外围壁的顶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配置所述门的正面变高地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下部托盘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托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中,包括:
下部支撑件,支撑所述下部托盘的下侧;
驱动单元,位于所述下部支撑件的一侧,使所述下部托盘旋转;以及
连接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下部支撑件,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对第一连杆,一对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下部支撑件的两侧连接,用于将所述驱动单元的动力传递到所述下部支撑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中,
在供水位置,一对所述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彼此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一对所述第一连杆中的靠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个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低于另一个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中,
在进行制冰时,一对所述第一连杆的最上端的高度彼此相同。
CN201980075632.5A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Active CN1131675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0667.3A CN116625040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CN202310492724.1A CN116558169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142079 2018-11-16
KR10-2018-0142079 2018-11-16
KR10-2019-0033195 2019-03-22
KR1020190033195A KR20200112546A (ko) 2019-03-22 2019-03-22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PCT/KR2019/015588 WO2020101410A1 (ko) 2018-11-16 2019-11-14 냉장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0667.3A Division CN116625040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CN202310492724.1A Division CN116558169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522A CN113167522A (zh) 2021-07-23
CN113167522B true CN113167522B (zh) 2023-05-23

Family

ID=7073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2724.1A Pending CN116558169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CN202310490667.3A Pending CN116625040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CN201980075632.5A Active CN113167522B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2724.1A Pending CN116558169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CN202310490667.3A Pending CN116625040A (zh) 2018-11-16 2019-11-14 冰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4047B2 (zh)
EP (1) EP3882542A4 (zh)
CN (3) CN116558169A (zh)
AU (2) AU2019379045B2 (zh)
WO (1) WO2020101410A1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4269A (en) * 1974-11-21 1976-06-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Sensing arm water fill shut off for ice maker
US4831840A (en) * 1987-09-10 1989-05-23 Fletcher Charles J Ice maker with covered ice tray
JPH07270016A (ja) * 1994-03-29 1995-10-2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製氷機付冷蔵庫
JPH08219608A (ja) * 1995-02-16 1996-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製氷機内蔵の冷蔵庫
JPH10122715A (ja) * 1996-10-16 1998-05-15 Toshiba Corp 自動製氷装置
DE29820139U1 (de) * 1998-11-11 2000-03-23 Stadtelmeyer Ulrich Gefrierform zum Herstellen mindestens eines Bechers aus Eis
CN157327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供冰系统
JP2006017400A (ja) * 2004-07-02 2006-01-19 Fukushima Industries Corp セル方式の製氷機
CN1800756A (zh) * 2005-01-06 2006-07-12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冰箱
KR20070075499A (ko) * 2006-01-13 2007-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기 장착용 세트 브라켓
KR20110117596A (ko) * 2010-04-21 2011-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수납서랍을 구비한 냉장고
JP2012127614A (ja) * 2010-12-17 2012-07-05 Nidec Sankyo Corp 製氷装置
CN102803874A (zh) * 2009-06-22 2012-1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具有制冰机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
EP2549207A2 (en) * 2011-07-15 2013-01-23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KR20130036421A (ko) * 2011-10-04 2013-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이를 이용한 얼음 제조 방법
CN10318544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3542662A (zh) * 2012-07-10 2014-01-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197886A (zh) * 2018-11-16 2020-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CN111336730A (zh) * 2018-12-19 2020-06-2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机及具有其的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3836B2 (zh) 1973-10-06 1981-12-22
JPS5063861U (zh) * 1973-10-11 1975-06-10
JPH0776659B2 (ja) 1989-10-24 1995-08-16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3110680B2 (ja) 1996-06-04 2000-11-20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製氷機
KR100365176B1 (ko) 2000-07-20 2002-12-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동실에 냉장용기를 갖는 냉장고
KR100356542B1 (ko) * 2000-12-29 2002-10-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동실을 구비한 냉장고
KR20040039091A (ko) 2002-10-31 2004-05-10 히데오 나까조 제빙기
JP2007278662A (ja) 2006-04-11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製氷皿
KR100765201B1 (ko) * 2006-08-18 2007-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8756950B2 (en) 2009-08-20 2014-06-24 Follett Corporation Dispenser device for ice and water,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cess of cleaning same
KR102130632B1 (ko) * 2013-01-02 2020-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 메이커
US9272444B2 (en) * 2013-07-18 2016-03-01 Propeller, Inc. Ice mold
KR101723152B1 (ko) * 2015-06-17 2017-04-04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의 급수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4269A (en) * 1974-11-21 1976-06-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Sensing arm water fill shut off for ice maker
US4831840A (en) * 1987-09-10 1989-05-23 Fletcher Charles J Ice maker with covered ice tray
JPH07270016A (ja) * 1994-03-29 1995-10-2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製氷機付冷蔵庫
JPH08219608A (ja) * 1995-02-16 1996-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製氷機内蔵の冷蔵庫
JPH10122715A (ja) * 1996-10-16 1998-05-15 Toshiba Corp 自動製氷装置
DE29820139U1 (de) * 1998-11-11 2000-03-23 Stadtelmeyer Ulrich Gefrierform zum Herstellen mindestens eines Bechers aus Eis
CN157327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供冰系统
JP2006017400A (ja) * 2004-07-02 2006-01-19 Fukushima Industries Corp セル方式の製氷機
CN1800756A (zh) * 2005-01-06 2006-07-12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冰箱
KR100790398B1 (ko) * 2006-01-13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기 장착용 세트 브라켓
KR20070075499A (ko) * 2006-01-13 2007-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기 장착용 세트 브라켓
CN102803874A (zh) * 2009-06-22 2012-1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具有制冰机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
KR20110117596A (ko) * 2010-04-21 2011-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수납서랍을 구비한 냉장고
JP2012127614A (ja) * 2010-12-17 2012-07-05 Nidec Sankyo Corp 製氷装置
EP2549207A2 (en) * 2011-07-15 2013-01-23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KR20130036421A (ko) * 2011-10-04 2013-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이를 이용한 얼음 제조 방법
CN10318544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3542662A (zh) * 2012-07-10 2014-01-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197886A (zh) * 2018-11-16 2020-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CN111336730A (zh) * 2018-12-19 2020-06-2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机及具有其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11033A1 (en) 2022-01-13
EP3882542A4 (en) 2022-08-24
CN113167522A (zh) 2021-07-23
AU2023204379A1 (en) 2023-08-03
EP3882542A1 (en) 2021-09-22
CN116558169A (zh) 2023-08-08
WO2020101410A1 (ko) 2020-05-22
US11874047B2 (en) 2024-01-16
CN116625040A (zh) 2023-08-22
AU2019379045A1 (en) 2021-06-10
AU2019379045B2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1486B1 (ko)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CN114992935B (zh) 制冰机及冰箱
KR20230136583A (ko)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CN111197886B (zh) 制冰机及冰箱
CN113167522B (zh) 冰箱
CN111197894B (zh) 制冰机及冰箱
EP3653970B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CN111197893A (zh) 制冰机及冰箱
CN114838548B (zh) 制冰机及冰箱
CN113056645A (zh) 冰箱
CN115574519A (zh) 制冰机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