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1672A -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1672A
CN113161672A CN202110476354.3A CN202110476354A CN113161672A CN 113161672 A CN113161672 A CN 113161672A CN 202110476354 A CN202110476354 A CN 202110476354A CN 113161672 A CN113161672 A CN 113161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ttery
positioning
tab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63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本学
马洪涛
王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63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1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1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两个第一极耳支架和两个第二极耳支架,两个第一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同一个第一极耳支架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片电性连接,两个第一极耳支架之间的第一导电片电气绝缘,两个第二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同一个第二极耳支架中的两个第二导电片电气绝缘,其中一个第二极耳支架的第二导电片与其中一个第一极耳支架对应的电芯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并且两个第二极耳支架之间的相邻两个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形成串联。应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中薄片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片数量多,且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距离较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现有软包电芯直接装配成电池包或者由软包电芯组成薄片电池膜组再将电池模组装配成电池包的方案中,尤其是后者方案,相邻电池模组在外壳内需采用跨接片进行串联或并联。然而,现有的电池模组一般是由2-3片软包电芯叠加组成的薄片模组,这就使得整个电池包的电池模组数量比较多,从而导致了在将电池模组装配进入外壳成型为电池包过程中需要的跨接片数量多,导致电池模组装配成型为电池包的生产工作率低,制造成本高,且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距离较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包中薄片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片数量多,且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距离较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组成电芯组,电芯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一极耳支架,两个第一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在第一端,每个第一极耳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固定在第一支架主体上的两个第一导电片,同一个第一极耳支架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片之间电性连接,两个第一极耳支架之间的第一导电片之间电气绝缘,两个第一极耳支架的四个第一导电片分别与相应的电芯的第一极耳电性连接;两个第二极耳支架,两个第二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在第二端,每个第二极耳支架包括第二支架主体和固定在第二支架主体上的两个第二导电片,同一个第二极耳支架中的两个第二导电片之间电气绝缘,其中一个第二极耳支架的第二导电片与其中一个第一极耳支架对应的电芯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另一个第二极耳支架的第二导电片与另一个第一极耳支架对应的电芯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并且两个第二极耳支架之间的相邻两个第二导电片之间电性连接形成串联,两个第二极耳支架中未电性连接的两个第二导电片上沿朝向远离电芯的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
可选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第三极耳支架,每个第三极耳支架包括第三支架主体和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架主体上的两个第三导电片,两个第三导电片之间电气绝缘,两个第三极耳支架并列地设置,电芯组包括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均包括一个第三极耳支架、一个第一极耳支架、一个第二极耳支架和多个电芯,每个第三极耳支架与对应的第一极耳支架之间以及该第三极耳支架与对应的第二极耳支架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电芯,并且这些电芯的对应极耳均电性连接在相应的第三导电片上。
可选地,每个第一极耳支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主体上,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相应的电芯的第一极耳穿过第一间隔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片电性连接,并且,每个第一定位支撑柱上设有第一定位面,相应的电芯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第一定位支撑柱的第一定位面上;每个第二极耳支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第二定位支撑柱的数量与第一定位支撑柱的数量相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主体上,相邻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相应的电芯的第二极耳穿过第二间隔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并且,每个第二定位支撑柱上设有第二定位面,相应的电芯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第二定位支撑柱的第二定位面上。
可选地,每个第三极耳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三定位支撑柱,第三支架主体朝向第一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的第三定位支撑柱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一极耳支架上的第一定位支撑柱的数量相等,第三支架主体朝向第二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的第三定位支撑柱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二极耳支架上的第二定位支撑柱的数量相等,并且第三支架主体的两侧的第三定位支撑柱相对于第三支架主体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支撑柱之间具有第三间隔,相应的电芯的极耳穿过第三间隔与对应的第三导电片电性连接,每个第三定位支撑柱上设有第三定位面,相应的电芯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第三定位支撑柱的第三定位面上。
可选地,第一电芯组与第二电芯组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
可选地,电池模组还包括模组壳体,模组壳体为U型壳,U型壳的三面均为平面板,U型壳扣装并固定在电芯组上,并且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覆盖第一极耳支架与第二极耳支架,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均靠近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设置。
可选地,电池模组还包括三个加固件,三个加固件横跨设置在U型壳的开口上,并且,第一极耳支架对应一个加固件,第二极耳支架对应一个加固件,三个加固件固定连接至U型壳上分别夹紧第一极耳支架、第二极耳支架。
可选地,U型壳的两侧平面板与电芯组的最外侧的相应电芯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
可选地,模组壳体与电芯组之间具有结构胶,模组壳体与电芯组通过结构胶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具体地,该电池包包括:外壳和多个如前述的电池模组,外壳具有装配空间,多个电池模组并列地装配在装配空间内,并且,任意两个电池模组的第一极耳支架对齐以及第二极耳支架对齐。
可选地,电池包还包括多跨接片,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通过跨接片形成串联。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装配成型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薄片电池而言,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属于加宽的电池模组,电芯组成加宽的电池模组装配在电池包的外壳中数量减少,从而能够减少电池模组之间所需的跨接片的数量,而且,加宽的电池模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端面积更大,也就是两个第一极耳支架和两个第二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得到了加宽的电池模组的端部,并且,本发明的电池模组中,其中一个第二极耳支架延伸出第一输出端子,另一个第二极耳支架延伸处第二输出端子,这使得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在加宽的第二端上有了足够的布置空间,相应地也增加了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距离,消除现有电池包因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距离较近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第一极耳支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第一极耳支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第二极耳支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第二极耳支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第三极耳支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第三极耳支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极耳支架;11、第一支架主体;12、第一导电片;13、第一定位支撑柱;131、第一定位面;14、连接片;15、第一顶部钢套;16、第一底部钢套;17、第一探测连接片;18、第一轴向通孔;20、第二极耳支架;21、第二支架主体;22、第二导电片;23、第二定位支撑柱;231、第二定位面;25、第二顶部钢套;26、第二底部钢套;27、第二探测连接片;28、第二轴向通孔;30、第三极耳支架;31、第三支架主体;32、第三导电片;33、第三定位支撑柱;331、第三定位面;35、第三顶部钢套;36、第三底部钢套;37、第三探测连接片;38、第三轴向通孔;40、电芯;401、第一端;402、第二端;411、第一电芯组;412、第二电芯组;50、加固件;60、螺栓;70、跨接铜排;90、护盖;100、模组壳体;201、电池模组;202、外壳;203、跨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201,具体地,该电池模组201包括多个电芯40、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0和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在介绍该电池模组201之前,定义:多个电芯40组成电芯组,则,有多个电芯40组成的电芯组具有第一端401和第二端402。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0并列装配在第一端401,形成了长条状的电池模组201的第一个端部。每个第一极耳支架10包括第一支架主体11和两个第一导电片12,两个第一导电片12固定在第一支架主体11上。同一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片12之间通过连接片14电性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导电片12和连接片14为一体结构件(当然,两个第一导电片12和连接片14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方式成型的);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0之间的第一导电片12之间电气绝缘。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0的四个第一导电片12分别与相应的电芯40的第一极耳电性连接。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并列装配在第二端402,形成了长条状的电池模组201的第二个端部。每个第二极耳支架20包括第二支架主体21和两个第二导电片22,两个第二导电片22固定在第二支架主体21上。同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中的两个第二导电片22之间电气绝缘;并且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之间的相邻两个第二导电片22之间通过跨接铜排70电性连接形成串联,在电性连接完成后,通过护盖90连接在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上来覆盖保护跨接铜排70。其中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的第二导电片22与其中一个第一极耳支架10对应的电芯40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另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的第二导电片22与另一个第一极耳支架10对应的电芯40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中未电性连接的两个第二导电片22上沿朝向远离电芯40的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令第一输出端子为正极端子,则第二输出端子为负极端子;反之,则第一输出端子为负极端子,第二输出端子为正极端子)。如此,采用多个电芯40、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0和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装配形成了一种较简单的加宽型电池模组201(多个电芯40的厚度叠加即为该电池模组201的宽度方向),以一种最简单的电池模组201进行说明:最简单地,该电池模组201具有4个电芯40叠加起来,一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与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之间设置2个电芯40,此时,一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中的一个第一导电片12电性连接一个第一极耳,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中的一个第二导电片22电性连接一个第二极耳,4个电芯40通过第一极耳支架10和第二极耳支架20进行装配,则形成了4个电芯40依次串联的方式。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201装配成型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薄片电池而言,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201属于加宽的电池模组,叠加的电芯40的数量至少在4个或者4个以上,如此,电芯40组成加宽的电池模组201装配在电池包的外壳202中数量减少,从而能够减少电池模组201之间所需的跨接片203的数量,而且,加宽的电池模组201的第一端401和第二端402的端面积更大,也就是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0和两个第二极耳支架20并列装配得到了加宽的电池模组201的端部,并且,本发明的电池模组201中,其中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延伸出第一输出端子,另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延伸处第二输出端子,这使得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在加宽的第二端402上有了足够的布置空间,相应地也增加了相邻电池模组201之间的跨接距离,消除现有电池包因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跨接距离较近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如图3至图5所示,每个第一极耳支架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上设置了三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在第一极耳支架10中,全部第一定位支撑柱13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主体11上,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之间具有第一间隔,也就是,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上具有两个第一间隔。当第一极耳支架10上只设置了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时,此时,每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上对应的电芯40的数量至少是2个(或者是4个电芯40),此时,第一极耳支架1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片12对应电性连接的电芯40的数量是相等的,两个第一导电片12之间实现串联;当第一极耳支架10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时,此时,每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上对应的电芯40的数量至少是4个(或者是4的整数倍个,优选是4个电芯40,则每个电池模组201将由8个电芯40叠加组成,但电池模组201也不宜加宽过大,否则单个电池模组201的重量很重,不便于运输和装配成电池包,后面将以每个电池模组201由8个电芯40叠加组成为例进行说明),此时,第一极耳支架1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片12对应电性连接的电芯40的数量是相等的,两个第一导电片12之间实现串联。在将电芯40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片12过程中,相应的电芯40的第一极耳穿过第一间隔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片12电性连接,并且,每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上设有第一定位面131,相应的电芯40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第一定位支撑柱13的第一定位面131上,通过第一定位面131对电芯40的端部进行抵顶定位,避免电芯40的极耳在焊接固定在第一导电片12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焊接不准确,从而提高焊接效率。
如图6至图8所示,每个第二极耳支架2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第二定位支撑柱23的数量与第一定位支撑柱13的数量相等,也就是,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上也最优地设置了三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在第二极耳支架20中,全部第二定位支撑柱23均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主体21上,相邻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之间具有第二间隔,也就是,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上具有两个第一间隔。当第二极耳支架20上只设置了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时,此时与第一极耳支架10的电芯40数量相应的,每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上对应的电芯40的数量至少是2个(或者是4个电芯40),此时,第二极耳支架20中的两个第二导电片22对应电性连接的电芯40的数量是相等的,两个第二导电片22之间实现串联;当第二极耳支架20上设置有三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时,此时与第一极耳支架10的电芯40数量相应的,每个第二极耳支架20上对应的电芯40的数量至少是4个(或者是4的整数倍个,优选是4个电芯40,则每个电池模组201将由8个电芯40叠加组成,但电池模组201也不宜加宽过大,否则单个电池模组201的重量很重,不便于运输和装配成电池包),此时,第二极耳支架20中的两个第二导电片22对应电性连接的电芯40的数量是相等的,两个第二导电片22之间实现串联。在将电芯40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电片22过程中,相应的电芯40的第二极耳穿过第二间隔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片22电性连接,并且,每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上设有第二定位面231,相应的电芯40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第二定位支撑柱23的第二定位面231上,通过第二定位面231对电芯40的端部进行抵顶定位,避免电芯40的极耳在焊接固定在第二导电片22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焊接不准确,从而提高焊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电池模组201还包括两个第三极耳支架30,每个第三极耳支架30包括第三支架主体31和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架主体31上的两个第三导电片32,两个第三导电片32之间电气绝缘,两个第三极耳支架30并列地设置。电芯组包括第一电芯组411和第二电芯组412,第一电芯组411和第二电芯组412均包括一个第三极耳支架30、一个第一极耳支架10、一个第二极耳支架20和多个电芯40,也就是,此时第一电芯组411和第二电芯组412的厚度为4个电芯40叠加起来的厚度。每个第三极耳支架30与对应的第一极耳支架10之间以及该第三极耳支架30与对应的第二极耳支架20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电芯40,并且这些电芯40的对应极耳均电性连接在相应的第三导电片32上。通过采用第三极耳支架30将所组成的电池模组201加长,如此,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201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而言即为超长加宽的电池模组(当电池模组201只包含第一极耳支架10和第二极耳支架20时,此时的电池模组201为加宽的较短的电池模组)。
进一步地,每个第三极耳支架30还包括多个第三定位支撑柱33,第三支架主体31朝向第一极耳支架10的一侧设置的第三定位支撑柱33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一极耳支架10上的第一定位支撑柱13的数量相等,第三支架主体31朝向第二极耳支架20的一侧设置的第三定位支撑柱33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二极耳支架20上的第二定位支撑柱23的数量相等,也就是:当第一极耳支架10上设置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且第二极耳支架20上相应设置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时候,则第三极耳支架30上设置有4个第三定位支撑柱33;当第一极耳支架10上设置3个第一定位支撑柱13且第二极耳支架20上相应设置3个第二定位支撑柱23时候,则第三极耳支架30上设置有6个第三定位支撑柱33(本实施例的优选地第三极耳支架30上设置有6个第三定位支撑柱33)。并且第三支架主体31的两侧的第三定位支撑柱33相对于第三支架主体31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支撑柱33之间具有第三间隔,相应的电芯40的极耳穿过第三间隔与对应的第三导电片32电性连接,每个第三定位支撑柱33上设有第三定位面331,相应的电芯40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第三定位支撑柱33的第三定位面331上,通过第三定位面331对电芯40的端部进行抵顶定位,避免电芯40的极耳在焊接固定在第三导电片32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焊接不准确,从而提高焊接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201还包括模组壳体100,模组壳体100为U型壳,U型壳的三面均为平面板,U型壳扣装并固定在电芯组上,通过模组壳体100对电芯组进行加固,从而装配成型的电池模组201的机械强度更高,在移动及运输过程中不易被损坏。并且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覆盖第一极耳支架10与第二极耳支架20,即:U型壳三面包裹了第一极耳支架10、电芯组和第二极耳支架20(当电池模组201只包含第一极耳支架10和第二极耳支架20时);或者,U型壳三面包裹了第一极耳支架10、电芯组、第二极耳支架20和第三极耳支架30。并且,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均靠近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设置。
如图2所示,电池模组201还包括三个加固件50,三个加固件50横跨设置在U型壳的开口上,并且,第一极耳支架10对应一个加固件50,第二极耳支架20对应一个加固件50,第三极耳支架30对应一个加固件50,三个加固件50采用焊接或通过辅助连接结构的方式固定连接至U型壳上分别夹紧第一极耳支架10、第二极耳支架20和第三极耳支架30(当电池模组201为加宽的较短的电池模组时,此时电池模组201仅包含第一极耳支架10和第二极耳支架20,则,第一极耳支架10对应一个加固件50,第二极耳支架20对应一个加固件50,两个加固件50连接至U型壳上分别夹紧第一极耳支架10、第二极耳支架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主体11、第二支架主体21和第三支架主体31上均开有轴向通孔(即,第一支架主体11上开有第一轴向通孔18,第二支架主体21上开有第二轴向通孔28,以及第三支架主体31上开有第三轴向通孔38),并且每个加固件50上设有螺纹孔,相应地,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上对应轴向通孔开有穿孔,将螺栓60依次通过穿孔和轴向通孔,然后螺栓60与加固件50上螺纹孔螺接固定。
由于第一极耳支架10、第二极耳支架20和第三极耳支架30均为塑料材质注塑成型的塑料结构件。为了保证装配强度,因此,在第一轴向通孔18的两端口中镶嵌了第一顶部钢套15和第一底部钢套16,第一顶部钢套15抵顶螺栓60的头部,第一底部钢套16则抵顶与第一极耳支架10对应的加固件50,从而避免塑料的第一极耳支架10在采用螺栓60固定加固件50过程中被损坏。相同地,第二轴向通孔28的两端口中也镶嵌了第二顶部钢套25和第二底部钢套26;第三轴向通孔38的两端口中也镶嵌了第三顶部钢套35和第三底部钢套36。
为了实时地检测各个电芯40的极耳的工作温度,避免电芯40工作过程中发生热失控,因此,在两个第一导电片1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探测连接片17,并且在第一支架主体11朝向U型壳的中间平面板的顶部位置上开有两个第一检测接口,U型壳上对应两个第一检测接口开有两个通过口,第一探测连接片17依次地穿过第一检测接口和相应的通过口。通过将第一检测连接片能够实时地检测电芯40位于第一极耳支架10的极耳的工作温度。
相同地,在两个第二导电片22上分别连接有第二探测连接片27,并且在第二支架主体21朝向U型壳的中间平面板的顶部位置上开有两个第二检测接口,U型壳上对应两个第二检测接口开有两个通过口,第二探测连接片27依次地穿过第二检测接口和相应的通过口。
相同地,在两个第三导电片32上分别连接有第三探测连接片37,并且在第三支架主体31朝向U型壳的中间平面板的顶部位置上开有两个第三检测接口,U型壳上对应两个第三检测接口开有两个通过口,第三探测连接片37依次地穿过第三检测接口和相应的通过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芯组与第二电芯组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未图示),并且,U型壳的两侧平面板与电芯组的最外侧的相应电芯40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未图示)。具体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采用缓冲泡棉进行装配。
为进一步保证装配成型的电池模组201的机械强度,因此,模组壳体100为金属材质的壳体。并且,模组壳体100与电芯组之间具有结构胶,模组壳体与电芯组通过结构胶固定在一起。
装配成型电池模组201的过程为:
首先将各个电芯40的对应极耳分别与第一极耳支架10的第一导电片12、第三极耳支架30的第三导电片32、第二极耳支架20的第二导电片22焊接,从而形成了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将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并列,并且第一电芯组与第二电芯组之间放置第一缓冲层,然后在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最外侧放置第二缓冲层,接着将液态的结构胶喷涂在第一电芯组、第二电芯组、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上,再将U型壳倒扣装配,然后静置待结构胶固化,最后通过螺栓60将加固件50与U型壳固定起来以增强电池模组201的整体机械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如图12和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具体地,该电池包包括外壳202和多个如前述的电池模组201,外壳202具有装配空间,多个电池模组201并列地装配在装配空间内,并且,任意两个电池模组201的第一极耳支架10对齐以及第二极耳支架20对齐,在电池包中,通过跨接片将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01连接形成串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组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两个第一极耳支架,所述两个第一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在所述第一端,每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上的两个第一导电片,同一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片之间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之间的所述第一导电片之间电气绝缘,两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的四个所述第一导电片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电芯的第一极耳电性连接;
两个第二极耳支架,所述两个第二极耳支架并列装配在所述第二端,每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包括第二支架主体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上的两个第二导电片,同一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中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电气绝缘,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的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对应的所述电芯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的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对应的所述电芯的第二极耳电性连接,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之间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电性连接形成串联,两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中未电性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上沿朝向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第三极耳支架,每个所述第三极耳支架包括第三支架主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主体上的两个第三导电片,两个所述第三导电片之间电气绝缘,所述两个第三极耳支架并列地设置,所述电芯组包括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和所述第二电芯组均包括一个所述第三极耳支架、一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一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和多个所述电芯,每个所述第三极耳支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之间以及该第三极耳支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极耳支架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电芯,并且这些所述电芯的对应极耳均电性连接在相应的所述第三导电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柱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相应的所述电芯的第一极耳穿过所述第一间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电性连接,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柱上设有第一定位面,相应的所述电芯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柱的所述第一定位面上;
每个所述第二极耳支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柱的数量相等,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柱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相应的所述电芯的第二极耳穿过所述第二间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柱上设有第二定位面,相应的所述电芯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柱的所述第二定位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三极耳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三定位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架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的所述第三定位支撑柱的数量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上的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柱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三支架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的所述第三定位支撑柱的数量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极耳支架上的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柱的数量相等,并且所述第三支架主体的两侧的所述第三定位支撑柱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架主体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支撑柱之间具有第三间隔,相应的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第三间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导电片电性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定位支撑柱上设有第三定位面,相应的所述电芯的相应端部抵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三定位支撑柱的所述第三定位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芯组与所述第二电芯组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为U型壳,所述U型壳的三面均为平面板,所述U型壳扣装并固定在所述电芯组上,并且所述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覆盖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与所述第二极耳支架,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均靠近所述U型壳的位于中间的平面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三个加固件,三个所述加固件横跨设置在所述U型壳的开口上,并且,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对应一个所述加固件,所述第二极耳支架对应一个所述加固件,三个加固件固定连接至所述U型壳上分别夹紧所述第一极耳支架、所述第二极耳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壳的两侧平面板与所述电芯组的最外侧的相应所述电芯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壳体与所述电芯组之间具有结构胶,所述模组壳体与所述电芯组通过所述结构胶固定在一起。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装配空间;和
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并列地装配在所述装配空间内,并且,任意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对齐以及所述第二极耳支架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多跨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通过跨接片形成串联。
CN202110476354.3A 2021-04-29 2021-04-29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Pending CN113161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6354.3A CN113161672A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6354.3A CN113161672A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1672A true CN113161672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7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6354.3A Pending CN113161672A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16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4036A (zh) * 2021-09-29 2021-12-14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极耳支架及单体电池
WO2023093759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单元、电池和车辆
WO2024031996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堆极耳串联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3103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Golden Crown New Energy (Hk) Limited Battery module and bracket assembly thereof for positioning batteries
CN105552294A (zh) * 2016-02-02 2016-05-04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380112A (zh) * 2019-07-31 2019-10-25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动力电池
CN112382808A (zh) * 2020-11-27 2021-02-19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184344U (zh) * 2021-04-29 2021-12-1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3103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Golden Crown New Energy (Hk) Limited Battery module and bracket assembly thereof for positioning batteries
CN105552294A (zh) * 2016-02-02 2016-05-04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380112A (zh) * 2019-07-31 2019-10-25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动力电池
CN112382808A (zh) * 2020-11-27 2021-02-19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184344U (zh) * 2021-04-29 2021-12-1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4036A (zh) * 2021-09-29 2021-12-14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极耳支架及单体电池
CN113794036B (zh) * 2021-09-29 2024-02-13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支架及单体电池
WO2023093759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单元、电池和车辆
WO2024031996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堆极耳串联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1672A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5184344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EP2475029A1 (en) Battery
EP3709388B1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onnection plate
KR20130018097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CN111933882A (zh) 一种电池系统
CN21557886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EP3706192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6161891U (zh) 一种电池支架组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1477801A (zh) 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
EP4379929A1 (en) Battery cell unit, battery, and vehicle
US20130280590A1 (e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flat cells and spacing elements
CN10974230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CN213905519U (zh) 方形电池
CN21145579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111584781B (zh) 一种长模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固定辅件及安装方法
US20230080549A1 (en)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CN215578862U (zh) 极耳支架、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5842220A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集成采集母排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09571473U (zh) 一种锂电池组
CN114223077A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939952U (zh) 一种软包电芯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7468628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8788476U (zh) 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