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2276A - 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52276A CN113152276A CN202110303720.5A CN202110303720A CN113152276A CN 113152276 A CN113152276 A CN 113152276A CN 202110303720 A CN202110303720 A CN 202110303720A CN 113152276 A CN113152276 A CN 113152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ridge deck
- vertical plate
- holes
- perfor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2—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Fastening railway sleepers or tracks to bridges
- E01D19/125—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该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板端部的端部连接件,端部连接件包括位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的竖向板和底面的横向板;竖向板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的带孔加劲板,孔内穿有钢筋,带孔加劲板与孔内钢筋均埋入桥面板中;竖向板顶部设置有多个钢筋连接孔,桥面板受力主钢筋插入钢筋连接孔,并与竖向板可靠连接;横向板的一端与竖向板相接,横向板上表面设置剪力连接件与混凝土桥面板连接。本发明显著提高了竖向板与桥面板交界面的抗裂性能,无需主动在交界面上施加预应力,省去了繁琐的预应力工序,无需预应力设备和锚具,解决了栓焊连接钢混界面的刚度和耐久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板的连接形式主要有现浇湿接缝和干式连接两种。现浇湿接缝在预留的后浇带中浇筑混凝土,通过现浇混凝土及预留的伸出钢筋,连接相邻混凝土板。
干式接缝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在相邻混凝土板端面涂抹环氧胶,并将钢绞线穿过预留的孔道,通过环氧胶和钢绞线连接相邻混凝土板;其二为在混凝土板端部预埋板端连接件,在板端连接件顶部采用焊接连接,在板端连接件下部采用螺栓连接,也叫栓焊连接。
栓焊连接是一种采用钢结构的连接方式连接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具有既连接快速又便于拆装的显著优点,而且施工现场无现浇作业,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但栓焊连接由于竖向板与混凝土界面依靠剪力钉或钢筋连接,连接界面的抗裂强度由混凝土与钢板件的化学粘结力提供,剪力钉或钢筋在钢板-混凝土界面开裂后才能发挥作用,抗裂性能差,水气等腐蚀物质易通过界面裂缝进入,腐蚀剪力连接件及钢板,降低了混凝土板连接的刚度和耐久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栓焊连接的连接界面抗裂强度不足的问题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板端部的端部连接件,所述端部连接件包括位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的竖向板和混凝土桥面板底面的横向板;
所述竖向板侧面垂直设置有多个带孔加劲板,所述带孔加劲板的孔内穿有钢筋,所述带孔加劲板与钢筋均埋入混凝土桥面板内;所述竖向板顶部设置有多个钢筋连接孔,所述钢筋连接孔内插入桥面板受力主钢筋,所述桥面板受力主钢筋与竖向板可靠连接;
所述横向板的一端与竖向板相接,所述横向板的上表面设置剪力连接件与混凝土桥面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带孔加劲板的设置方式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竖向板侧面顶部或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竖向板侧面顶部,其中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竖向板侧面顶部的方式采用全高或非全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板顶部设置剪力连接件与桥面板受力主钢筋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板底部与竖向板间设置有加劲肋板。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连接结构间通过竖向板顶部的焊缝及下部的螺栓连接为一个整体。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上述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以及带孔加劲板间距;
S2、根据桥面板厚度确定焊缝拉力;
S3、根据步骤S1设定的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带孔加劲板间距和焊缝拉力确定带孔加劲板孔径;
S4、根据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带孔加劲板间距和带孔加劲板孔径确定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确定焊缝拉力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T为焊缝拉力,N为桥面板拉力,M为桥面板弯矩,α为内力臂系数,h为桥面板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根据带孔加劲板间距计算桥面板宽度范围内的带孔加劲板数量,表示为
其中,n为带孔加劲板数量,B为桥面板宽度,S为带孔加劲板间距;
S32、根据带孔加劲板数量和焊缝拉力计算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表示为
其中,T1为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
S33、建立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与带孔加劲板孔径关系,表示为
其中,Pu为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Wd、Wh分别为带孔加劲板的宽度和高度,fc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fy为钢筋抗拉强度,dc为混凝土最大粒径,fcd为抗压设计强度,D为带孔加劲板孔径;
S34、建立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与带孔加劲板孔径关系,表示为
其中,δ为在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作用下带孔加劲板的变形量,δ=0.1w,w为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
S35、联立步骤S33和步骤S34建立的关系式求解得到带孔加劲板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41、计算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其中,k1为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E为钢材弹性模量, I1为竖向板惯性矩,C为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S42、根据带孔加劲板结构尺寸计算竖向板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其中,k2为竖向板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Z为带孔加劲板顶部到孔中心的距离,I2为带孔加劲板与竖向板的组合惯性矩;
S43、建立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竖向板有及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β为考虑带孔加劲板沿桥面板宽度方向刚度不均匀导致的裂缝宽度增大系数,β=24.87S2;
S44、将步骤S41、S42、S43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到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当步骤S4求解得到的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不符合要求时对带孔加劲板间距进行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S51、设定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计算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S52、建立竖向板顶部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与带孔加劲板间距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A1、A3分别为竖向板和单块带孔加劲板的面积,I3为单块带孔加劲板对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h1、h2分别为竖向板自身形心轴、单块带孔加劲板自身形心轴距所有带孔加劲板与竖向板组合截面形心的距离;
S53、将步骤S51、S52和步骤S43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带孔加劲板间距。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竖向板后侧设置带孔加劲板提高竖向板的刚度,从而减小变形,提高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交界面的抗裂性,无需主动在交界面上施加预应力,省去了留孔,张拉等繁琐的预应力工序,也无需预应力张拉设备、预应力锚具(含锚固螺栓),工艺简单,成本较主动施加预应力的抗裂结构低廉。
(2)本发明显著提高了抗裂性能,解决了栓焊连接钢混界面的抗裂性能差,水气等腐蚀物质易通过界面裂缝进入,降低了混凝土板连接的刚度和耐久性的问题。
(3)本发明省去了繁琐预应力损失及预应力度计算,计算方法简洁快速。
(4)本发明可通过减小带孔加劲板间距S或减小带孔加劲板顶面至竖向板顶面C两种方法达到提高抗裂性的目的,使用灵活。
(5)本发明中所有计算均可手算完成无需复杂的有限元建模,简化了计算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孔加劲板全高设置形式1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孔加劲板全高设置形式2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孔加劲板水平设置形式的示意图;
其中,101、竖向板,102、带孔加劲板,103、横向板,104、剪力连接件,105、钢筋,106、加劲肋板,107、钢筋连接孔,201、焊缝,202、螺栓, 301、桥面板受力主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板端部的端部连接件,端部连接件包括位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的竖向板101和混凝土桥面板底面的横向板103;
竖向板101侧面垂直设置有多个带孔加劲板102,带孔加劲板102的孔内穿有钢筋105,带孔加劲板102与钢筋105均埋入混凝土桥面板内;竖向板101 顶部设置有多个钢筋连接孔107,钢筋连接孔107内插入桥面板受力主钢筋301,桥面板受力主钢筋301与竖向板101可靠连接;
横向板103的一端与竖向板101相接,横向板103的上表面设置剪力连接件104与混凝土桥面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带孔加劲板102可以采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竖向板101侧面顶部或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竖向板101侧面顶部的设置方式;
当采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竖向板101侧面顶部的设置方式时,带孔加劲板 102可以采用全高或非全高结构。当采用全高结构时,带孔加劲板102的底部全部或部分与横向板103相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竖向板101顶部设置剪力连接件104与桥面板受力主钢筋301可靠连接。其中剪力连接件104可以采用剪力钉。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横向板103底部与竖向板101间设置有加劲肋板 106。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竖向板101上设置的钢筋连接孔107可以采用贯穿竖向板101或不贯穿竖向板101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竖向板101和横向板103均采用钢板。
下面基于上述结构描述,对本发明的连接结构机理进行分析说明。
由于竖向板101与混凝土桥面板交界面的开裂,在本质上是由于竖向板 101与混凝土桥面板变形不协调所致,竖向板刚度小变形大,混凝土桥面板刚度大变形小,二者的变形差导致了交界面的开裂。因此本发明在竖向板101后侧设置带孔加劲板102,增大竖向板101刚度,减小竖向板101变形,从而达到减小竖向板101与混凝土桥面板交界面的裂缝宽度,提高抗裂性能的作用。同时,在带孔加劲板102上开孔,并穿入钢筋105,使其形成连接竖向板101 与混凝土桥面板的连接件;在竖向板101上设置钢筋连接孔107,使桥面板受力主筋301与竖向板101可靠连接,使得竖向板101拉力可通过钢筋105传递至桥面板;横向板103上设置的剪力连接件104使桥面板与竖向板101连接为整体。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描述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上述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以及带孔加劲板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根据构造要求确定竖向板、带孔加劲板、横向板、加劲肋板长度、宽度、厚度,其中竖向板宽度、横向板宽度与桥面板宽度B同宽;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根据构造要求初步确定带孔加劲板间距。
S2、根据桥面板厚度及所受拉力、弯矩确定焊缝拉力;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确定焊缝拉力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T为焊缝拉力;N为桥面板拉力,当桥面板为纯弯构件时N=0;M 为桥面板弯矩;h为桥面板厚度;N,M,h均为已知量。α为内力臂系数,α=0.8~0.92,依桥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按表1取值.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 C40 | C50 | C60~80 | UHPC130 | UHPC150 |
α | 0.8 | 0.85 | 0.87 | 0.90 | 0.92 |
S3、根据步骤S1设定的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带孔加劲板间距和焊缝拉力确定带孔加劲板孔径;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根据带孔加劲板间距计算桥面板宽度范围内的带孔加劲板数量,表示为
其中,n为带孔加劲板数量,B为桥面板宽度,S为带孔加劲板间距;
S32、根据带孔加劲板数量和焊缝拉力计算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表示为
其中,T1为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
S33、建立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与带孔加劲板孔径关系,表示为
其中,Pu为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Wd、Wh分别为带孔加劲板的宽度和高度,fc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fy为钢筋抗拉强度,dc为混凝土最大粒径,fcd为抗压设计强度,D为带孔加劲板孔径;
S34、建立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与带孔加劲板孔径关系,表示为
其中,δ为在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作用下带孔加劲板的变形量,δ=0.1w,w为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
S35、联立步骤S33和步骤S34建立的关系式求解得到带孔加劲板孔径。
S4、根据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带孔加劲板间距和带孔加劲板孔径确定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41、计算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其中,k1为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E为钢材弹性模量, I1为竖向板惯性矩,可由确定的竖向板宽度和厚度,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C 为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S42、根据带孔加劲板结构尺寸计算竖向板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其中,k2为竖向板顶部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Z为带孔加劲板顶部到孔中心的距离,I2为带孔加劲板与竖向板的组合惯性矩,可等效为T型截面按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
S43、建立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竖向板有或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β为考虑带孔加劲板沿桥面板宽度方向刚度不均匀导致的裂缝宽度增大系数,β=24.87S2;
S44、将步骤S41、S42、S43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到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实际采用的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应不大于计算结果,完成设计。
作为优选地,若计算所得的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过小,不便于实施,则可通过减小带孔加劲板间距的方法提高抗裂性,具体包括对步骤S1 设定的带孔加劲板间距进行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S51、设定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计算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S52、建立竖向板顶部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与带孔加劲板间距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A1、A3分别为竖向板和单块带孔加劲板的面积,I3为单块带孔加劲板对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根据确定的竖向板、带孔加劲板长度、宽度、厚度,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h1、h2分别为竖向板自身形心轴、单块带孔加劲板自身形心轴距所有带孔加劲板与竖向板组合截面形心的距离;
S53、将步骤S51、S52和步骤S43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带孔加劲板间距。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板端部的端部连接件,所述端部连接件包括位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的竖向板(101)和混凝土桥面板底面的横向板(103);
所述竖向板(101)侧面垂直设置有多个带孔加劲板(102),所述带孔加劲板(102)的孔内穿有钢筋(105),所述带孔加劲板(102)与钢筋(105)均埋入混凝土桥面板内;所述竖向板(101)顶部设置有多个钢筋连接孔(107),所述钢筋连接孔(107)内插入桥面板受力主钢筋(301),所述桥面板受力主钢筋(301)与竖向板(101)可靠连接;
所述横向板(103)的一端与竖向板(101)相接,所述横向板(103)的上表面设置剪力连接件(104)与混凝土桥面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加劲板(102)的设置方式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竖向板(101)侧面顶部或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竖向板(101)侧面顶部,其中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竖向板(101)侧面顶部的方式采用全高或非全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板(101)顶部设置剪力连接件(104)与桥面板受力主钢筋(301)可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103)底部与竖向板(101)间设置有加劲肋板(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连接结构间通过竖向板(101)顶部的焊缝(201)及下部的螺栓(202)连接为一个整体。
6.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以及带孔加劲板间距;
S2、根据桥面板厚度及所受拉力、弯矩确定焊缝拉力;
S3、根据步骤S1设定的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带孔加劲板间距和焊缝拉力确定带孔加劲板孔径;
S4、根据连接结构尺寸、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带孔加劲板间距和带孔加劲板孔径确定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根据带孔加劲板间距计算桥面板宽度范围内的带孔加劲板数量,表示为
其中,n为带孔加劲板数量,B为桥面板宽度,S为带孔加劲板间距;
S32、根据带孔加劲板数量和焊缝拉力计算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表示为
其中,T1为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
S33、建立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与带孔加劲板孔径关系,表示为
其中,Pu为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Wd、Wh分别为带孔加劲板的宽度和高度,fc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fy为钢筋抗拉强度,dc为混凝土最大粒径,fcd为抗压设计强度,D为带孔加劲板孔径;
S34、建立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单个带孔加劲板的承载力与带孔加劲板孔径关系,表示为
其中,δ为在单个带孔加劲板承受的焊缝拉力作用下带孔加劲板的变形量,δ=0.1w,w为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
S35、联立步骤S33和步骤S34建立的关系式求解得到带孔加劲板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41、计算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其中,k1为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E为钢材弹性模量,I1为竖向板惯性矩,C为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S42、根据带孔加劲板结构尺寸计算竖向板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其中,k2为竖向板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Z为带孔加劲板顶部到孔中心的距离,I2为带孔加劲板与竖向板的组合惯性矩;
S43、建立竖向板与混凝土桥面板侧面交界面的容许裂缝宽度、竖向板有及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β为考虑带孔加劲板沿桥面板宽度方向刚度不均匀导致的裂缝宽度增大系数,β=24.87S2;
S44、将步骤S41、S42、S43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到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步骤S4求解得到的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不符合要求时对带孔加劲板间距进行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S51、设定带孔加劲板顶与竖向板顶的距离,计算竖向板顶部无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表示为
S52、建立竖向板顶部有带孔加劲板段的抗推刚度与带孔加劲板间距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A1、A3分别为竖向板和单块带孔加劲板的面积,I3为单块带孔加劲板对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h1、h2分别为竖向板自身形心轴、单块带孔加劲板自身形心轴距所有带孔加劲板与竖向板组合截面形心的距离;
S53、将步骤S51、S52和步骤S43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带孔加劲板间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03720.5A CN113152276B (zh) | 2021-03-22 | 2021-03-22 | 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03720.5A CN113152276B (zh) | 2021-03-22 | 2021-03-22 | 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52276A true CN113152276A (zh) | 2021-07-23 |
CN113152276B CN113152276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7688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03720.5A Active CN113152276B (zh) | 2021-03-22 | 2021-03-22 | 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52276B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1873A (zh) * | 2002-09-05 | 2003-03-12 | 杜旌 | 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方法 |
WO2011123568A1 (en) * | 2010-03-30 | 2011-10-06 | Berry Metal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s tight secondary stave support |
KR101225662B1 (ko) * | 2011-12-02 | 2013-01-25 |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 조립식 프리캐스트 격자형 강합성 바닥판 및 그 시공방법 |
CN203307937U (zh) * | 2013-05-31 | 2013-11-27 | 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刚性节点构造 |
JP2014031703A (ja) * | 2012-07-10 | 2014-02-20 | Jfe Steel Corp | 梁端部の接合構造 |
CN105040568A (zh) * | 2015-08-26 | 2015-11-11 | 长安大学 | 一种混合梁桥无格室钢-混结合段构造 |
WO2017099528A1 (ko) * | 2015-12-10 | 2017-06-15 | 서용준 | 투명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탑승교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6869008A (zh) * | 2017-04-20 | 2017-06-20 | 崔冰 | 干式连接的组合结构桥梁用预制桥面板及其干式连接方法 |
CN107227821A (zh) * | 2017-07-24 | 2017-10-03 | 崔冰 | 一种干式连接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梁 |
CN108193600A (zh) * | 2018-01-04 | 2018-06-22 | 武汉理工大学 | 提高大跨连续刚构桥抗裂性能的方法和组合结构箱梁 |
CN108625278A (zh) * | 2018-05-22 | 2018-10-09 | 信阳师范学院 | 一种空心板桥铰缝连接件及其应力验算方法 |
CN108755975A (zh) * | 2018-07-13 | 2018-11-06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可更换自复位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CN110847036A (zh) * | 2019-12-19 | 2020-02-28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倒置肋正交异性复合桥面钢桥 |
CN111350271A (zh) * | 2020-03-10 | 2020-06-30 | 崔冰 | 一种混凝土板钢混连接界面抗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127546A (zh) * | 2020-09-11 | 2020-12-25 | 浙江工业大学 | 端板连接型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及其设计方法 |
CN112199779A (zh) * | 2020-10-28 | 2021-01-08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等厚缩比疲劳试验模型设计方法 |
-
2021
- 2021-03-22 CN CN202110303720.5A patent/CN1131522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1873A (zh) * | 2002-09-05 | 2003-03-12 | 杜旌 | 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方法 |
WO2011123568A1 (en) * | 2010-03-30 | 2011-10-06 | Berry Metal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s tight secondary stave support |
KR101225662B1 (ko) * | 2011-12-02 | 2013-01-25 |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 조립식 프리캐스트 격자형 강합성 바닥판 및 그 시공방법 |
JP2014031703A (ja) * | 2012-07-10 | 2014-02-20 | Jfe Steel Corp | 梁端部の接合構造 |
CN203307937U (zh) * | 2013-05-31 | 2013-11-27 | 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刚性节点构造 |
CN105040568A (zh) * | 2015-08-26 | 2015-11-11 | 长安大学 | 一种混合梁桥无格室钢-混结合段构造 |
WO2017099528A1 (ko) * | 2015-12-10 | 2017-06-15 | 서용준 | 투명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탑승교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6869008A (zh) * | 2017-04-20 | 2017-06-20 | 崔冰 | 干式连接的组合结构桥梁用预制桥面板及其干式连接方法 |
CN107227821A (zh) * | 2017-07-24 | 2017-10-03 | 崔冰 | 一种干式连接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梁 |
CN108193600A (zh) * | 2018-01-04 | 2018-06-22 | 武汉理工大学 | 提高大跨连续刚构桥抗裂性能的方法和组合结构箱梁 |
CN108625278A (zh) * | 2018-05-22 | 2018-10-09 | 信阳师范学院 | 一种空心板桥铰缝连接件及其应力验算方法 |
CN108755975A (zh) * | 2018-07-13 | 2018-11-06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可更换自复位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CN110847036A (zh) * | 2019-12-19 | 2020-02-28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倒置肋正交异性复合桥面钢桥 |
CN111350271A (zh) * | 2020-03-10 | 2020-06-30 | 崔冰 | 一种混凝土板钢混连接界面抗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127546A (zh) * | 2020-09-11 | 2020-12-25 | 浙江工业大学 | 端板连接型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及其设计方法 |
CN112199779A (zh) * | 2020-10-28 | 2021-01-08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等厚缩比疲劳试验模型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春生等: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足尺疲劳试验", 《中国公路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52276B (zh) | 2023-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2892C (zh) | 下弦开敞桁式波纹钢腹板组合梁 | |
CN113216484B (zh) | 一种钢-混组合梁连接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 | |
CN100552171C (zh) | 预应力钢丝绳抗弯加固混凝土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 |
CN203603029U (zh) | 一种剪力连接件及含该剪力连接件的组合梁 | |
CN103590322A (zh) | 一种剪力连接件、含该剪力连接件的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220624B (zh) | 一种盖梁桁架式加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614964A (zh) | 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 | |
CN217896219U (zh) | 采用倒u型抗剪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 |
CN212426749U (zh) | 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 | |
CN113152276A (zh) | 一种被动式抗裂增强型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9235235B (zh) | 一种钢混组合桥梁桥面连续处主梁纵向连接的方法 | |
CN217896218U (zh) | 采用t型抗剪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 |
CN117026794A (zh) | 装配式uhpc桥面板免支模uhpc湿接缝构造及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
CN109505237B (zh) | 一种钢混组合桥梁伸缩缝处主梁纵向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 |
CN217974039U (zh) | 一种桥面板结构 | |
CN111411643A (zh) | 一种支承于地下室顶板的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 | |
CN110067313B (zh) | 承压-剪切型连接件 | |
CN113718647A (zh) | 一种装配式组合钢桥面板结构 | |
CN217781783U (zh) |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钢结构转向块 | |
CN208517806U (zh) | 一种提高剪力连接件疲劳寿命的组合桥梁 | |
CN219218676U (zh) | 一种新型简支梁桥面连接处结构 | |
CN218492280U (zh) | 一种预制桥面板uhpc纵、横湿接缝结构 | |
CN217053032U (zh) | 一种行车道板施工结构 | |
CN219137371U (zh) | 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负弯矩区预应力结构 | |
CN219080115U (zh) | 一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预应力加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