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1047B -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1047B
CN113151047B CN202110243609.1A CN202110243609A CN113151047B CN 113151047 B CN113151047 B CN 113151047B CN 202110243609 A CN202110243609 A CN 202110243609A CN 113151047 B CN113151047 B CN 113151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fermentation
meal
state fermentation
alkyla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36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51047A (zh
Inventor
孔青
黎晨曼
牟海津
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Dipusen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Dipusen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Dipusen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Weihai Dipusen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36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1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1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1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1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1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5/00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Food or foodstuffs obtained thereby; Materials therefor
    • A23L5/20Removal of unwanted matter, e.g. deodorisation or detoxification
    • A23L5/28Removal of unwanted matter, e.g. deodorisation or detoxification using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712。本发明提供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高效降解花椒粕中的烷基酰胺,此外,利用嗜酸乳杆菌对花椒粕固体发酵还显著降低了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使动物更容易吸收营养,因此,将发酵花椒粕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还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农副产品残渣(例如豆粕、棉籽粕、菜籽粕)作为动物饲料资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可以解决垃圾处理、食品安全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花椒属于芸香科,因其良好的耐受性,在中国和东南亚广泛分布。因其独特的风味每年约有30%的花椒被用于压榨,制为花椒油。但是,花椒榨油后的副产物(花椒粕)通常在榨油后作为废物丢弃。花椒粕是高营养价值的副产品,与其他农业副产品相比,其具有较高的抗微生物、抗病毒、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活性。因此,花椒粕是饲料添加剂的有利来源。
花椒粕包含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烷基酰胺是导致刺痛和麻木感的主要成分。烷基酰胺具有长链不饱和脂肪结构和强刺激性以及例如麻醉效果、抗氧化活性以及抗微生物和抗炎特性的其他生理功能。但是,花椒粕会抑制动物的进食,例如大鼠避免食用含有花椒烷基酰胺的处理的威化饼,因为烷基酰胺会刺激大鼠中的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尽管烷基酰胺对健康有益,但其高含量会使得花椒粕成为饲料添加剂有局限性。因此动物健康、经济损失和潜在的环境污染需要一种实用的方法,以尽量减少花椒粕中烷基酰胺的含量。
传统方法比如加热、切碎、高压、干燥等方法可降解烷基酰胺,但是存在制备时间长、成本高、有效性低等诸多缺点。当前,生物法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并且在经济上可能是可行的替代方法。众所周知,乳酸菌对于废物的降解和利用极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利用营养物将其转化为其他可利用的物质。花椒粕中存在乳酸菌菌株,已有研究表明,用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青花椒提取物中的抗炎、抗菌和抗黑色素生成活性增强。但是,目前没有研究探究花椒粕中烷基酰胺的乳酸菌降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该菌可高效降解花椒粕中的烷基酰胺,此外,利用嗜酸乳杆菌对花椒粕固体发酵还显著降低了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使动物更容易吸收营养,因此,将发酵花椒粕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还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该菌株已于2021年1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217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在花椒粕中对其烷基酰胺进行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以花椒粕为发酵基质,加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经固态发酵处理降解烷基酰胺。
作为优选,固态发酵处理时,所加入的花椒粕与水的质量比为1:(0.4-0.7),优选1:(0.6-0.7)。
作为优选,固态发酵处理时,所加入的葡萄糖浓度为0.5%-1.5%mg/g,优选0.5%-1.0%mg/g,更优选1.0%mg/g。
作为优选,固态发酵处理时,所加入的纤维素酶浓度为0.01%-0.05%mg/g,优选0.01%-0.03%mg/g,优选0.01%mg/g。
作为优选,固态发酵处理时,所接种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数为9×107-1.5×108cfu/g,优选9×107cfu/g。
作为优选,固态发酵处理时,固态发酵的发酵温度为34-37℃,优选37℃;初始pH为5.5-6.5,优选6.0;发酵周期为12-36h,优选为30-36h,更优选为36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烷基酰胺降解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还包括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接种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数为9×107-1.5×108cfu/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酵花椒粕,其通过与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经共同固态发酵培养得到,其中,发酵花椒粕中的生物碱得到高效降解。
作为优选,花椒粕中的烷基酰胺降解率达到51.8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饲料添加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制备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其从花椒粕中分离筛选得到,可高效降解花椒粕中的烷基酰胺。
2、利用嗜酸乳杆菌与花椒粕进行固态发酵,在料水比为1:0.6、纤维素酶浓度0.01%、接种量9×107cfu/g、发酵温度37℃、初始pH 6.0、发酵时间为36h的发酵条件下,烷基酰胺的最低含量为2.96,降解率达到51.86%。
3、利用嗜酸乳杆菌对花椒粕固体发酵显著降低了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使动物更容易吸收营养。因此,将发酵花椒粕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乳酸菌菌株对花椒粕烷基酰胺含量的影响示意图;其中,R3,L.paracasei;R6,L.acidipiscis;R11,L.acidipiscis;R13,L.sp.;R20,L.acidipiscis;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态发酵发酵基质优化示意图;其中,a为料水比,b为葡萄糖浓度,c为纤维素酶浓度;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示意图:其中,a为接种量,b为发酵温度,c为初始pH,d为发酵周期。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花椒粕和发酵花椒粕的细菌群落;其中,细菌群落以门水平(a)和属水平(b)显示。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花椒粕和发酵花椒粕基于种水平的Circos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1乳酸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在锥形瓶中称重10g花椒粕,然后将50mL无菌水添加到锥形瓶中。在摇床中以180rpm摇动30分钟来制备悬浮液。将细胞悬浮液逐渐稀释至10-1-10-6。将每种梯度稀释的细胞悬浮液(100μL)在MRS培养基上涂布。将所有板在恒温培养箱中于37℃倒置48小时。选择单个菌落并在新的MRS板上划线,直到在显微镜下菌落的形态一致为止,将纯菌株储存在-20℃。
参考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根据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过氧化氢酶鉴定筛选菌株,并根据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特点,进一步鉴定了这些乳酸菌菌株。具体方法如下:用试剂盒提取DNA,乳酸菌16S rDNA的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2℃退火45min,72℃延伸2min,32个循环、72℃延伸10min;上游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TCAG-3'),下游引物1492r(5'-TACGGCTACCTTGTTACGACTT-3')。采用20μL的扩增体系:DNA模板1μL(DNA浓度很低时可用2μl),ddH2O补到20μl,27F与1492r各0.5μL,2XTaq PCR Master Mix10μl。扩增程序完成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验证,纯化目标条带并送至青岛睿博兴科公司测序。使用核酸BLAST技术,将测得的PCR扩增产物序列对比NCBI网站里的Gene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检索得到与所测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己知分类地位的菌种。
1.2菌落纯化
取10g样品溶于180mL无菌水中,180rpm震荡30分钟后,将样品上清液涂布在MRS培养基上,37℃培养48小时。选择单个菌落并在MRS固体平板划线。选取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呈乳白色的单菌落,在MRS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划线纯化三次,确保菌落纯度。如表1所示,纯化后共得到5株菌株,分别为R3(Lactobacillus paracasei)、R6(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R11(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R13(Lactobacillussp.)、R20(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其中,经测序,R6具有如SEQ NO.1所示序列,即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该菌株已于2021年1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712,下同。
如表2所示,将从花椒粕中筛出的5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各种表型测试和革兰氏染色发现,为过氧化氢酶阴性、革兰氏阳性细菌。并且鉴定出5种细菌为乳酸菌菌株,表明其均可适应花椒粕的营养和环境,适合于下一步以花椒粕为发酵基质进行固态发酵。
表1.具有降解烷基酰胺能力的分离的乳酸菌菌株
Figure GDA0003087496480000051
注:相似性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b.p.为BLAST比对的核苷酸碱基对。
表2.具有降解烷基酰胺能力的分离的乳酸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Figure GDA0003087496480000052
Figure GDA0003087496480000061
1.3确定降解效果最佳乳酸菌菌株
进一步对上述5株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烷基酰胺降解测试,如图1所示,这5株乳酸菌菌株均降解了烷基酰胺,其中嗜酸乳杆菌(R6)是降解最佳的乳酸菌,发酵48小时后烷基酰胺达到4.10mg/g。
实施例2
2.1花椒粕成分分析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花椒粕由市场提供。花椒粕的水分含量通过水活度计进行分析。花椒粕干燥后测定粗纤维、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总氨基酸、pH的含量。粗纤维使用沸腾的酸和碱测量,并在灰化后称重。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使用蒽酮方法测定分析。在用浓硫酸消解后,使用凯氏定氮仪对粗进行了分析。使用自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总氨基酸。将每个10g样品置于180mL蒸馏水,在4℃下保存12h,过滤后用玻璃电极pH计测定pH。
2.2统计分析
数据表示为平均值加上或减去标准偏差(±SD)。使用SPSS 20.0软件的Tukey事后检验对差异的统计显著性进行单向方差分析(ANOVA)。当p≤0.05并以“*”或数字中的不同字母表示时,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用“**”表示极显著差异。
在固态发酵降解烷基酰胺之前,有必要分析花椒粕的营养成分,以便为后续发酵策略提供参考。在此一并给出花椒粕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如表3所示。
表3花椒粕发酵前后成分分析
Figure GDA0003087496480000062
Figure GDA0003087496480000071
注:CF-粗纤维;WSC-水溶性碳水化合物;CP-粗蛋白;TAA-总氨基酸;DM-干物质。
从原料数据一栏中可见,烷基酰胺的含量分别为6.15mg/g,粗纤维占干重的近三分之一。较高的纤维对于固态发酵非常有益,因为纤维不仅被用作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来源,还能促进空气循环和除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此外,碳源和氮源是培养微生物时的主要营养。花椒粕包含13.18%的粗蛋白,为降解烷基酰胺提供充足氮源,这可能是因为花椒粕是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原料。但是碳源含量仅为0.61%,对于烷基酰胺降解可能产生不足。此外,pH在固体发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具有不同的最佳pH。这意味着花椒粕的固态发酵可以通过添加酸度调节剂来促进降解。根据营养成分的分析,本研究中使用的花椒粕适用于固体发酵,以降解乳酸菌菌株降解烷基酰胺。
实施例3固态发酵和条件优化
3.1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固态发酵在装有50g发酵基质的饲料发酵袋中进行。基础接种条件为每袋15%(m/m)乳酸菌发酵液(108CFU/g)。并以此基础上,对固态发酵的发酵基质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分别对花椒粕的料水比、葡萄糖浓度、纤维素酶浓度以及初始接种菌数、发酵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进行了优化探讨,具体涉及的对比参数为:花椒粕料水比为1:0.2、1:0.3、1:0.4、1:0.5、1:0.6、1:0.7、1:0.8、1:0.9;葡萄糖浓度为0.0%、0.5%、1.0%、1.5%和2.0%mg/g。纤维素酶浓度为0.01%、0.03%、0.05%、0.07%和0.09%mg/g;初始接种菌数为3×107、6×107、9×107、1.2×108和1.5×108cfu/g;发酵温度为29℃、31℃、34℃、34℃、37℃和41℃;初始pH为5.0、5.5、6.0、6.5和7.0;发酵时间为0h到72h。每组重复三次。
3.2嗜酸乳杆菌(R6)对烷基酰胺和烷基酰胺降解的发酵基质优化
除了营养外,发酵基质的水分含量在固态发酵过程中还对细菌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2a所示,烷基酰胺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料水比的初始比例为1:0.6时,烷基酰胺的含量最低,达到2.38mg/g。高水分含量可能会由于培养基内部的缝隙较小而减少氧气的转移,而低水分含量可能会导致营养素扩散不良。这是因为随着料水比增加(大于1:0.7),烷基酰胺的含量增加。由于本研究中使用的花椒粕含有11.40%的水,这意味着在随后的发酵策略中需要添加水。
葡萄糖作为一种碳源,对乳酸菌菌株的生长和产物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最佳的初始葡萄糖浓度。不同的初始葡萄糖浓度(0.00%、0.50%、1.00%、1.50%、2.00%)对烷基酰胺降解的影响如图2b所示。在未添加生长补充剂的花椒粕中,烷基酰胺的含量为3.71mg/g。在37℃下发酵48h后有轻微降解。当葡萄糖浓度为0.50%乳酸菌才生长,因此需要在营养缺乏的花椒粕中补充额外生长因子才支持乳酸菌菌株生长。培养48小时后,当葡萄糖浓度为1.00%时,烷基酰胺的最低含量为2.91mg/g。但是,相对较高的葡萄糖浓度不利于乳酸菌菌株的生长以及烷基酰胺的降解。当初始葡萄糖浓度超过1%时,最终烷基酰胺的含量反而增加,而最终含量保持不变。基于上述研究,选择葡萄糖浓度为1.00%用于后续实验。
为了提高降解效率,必须最大化增加花椒粕中的碳源,这可以通过调节纤维素酶的用量来实现。因此,该研究测试了不同含量的纤维素酶是否有效促进发酵并增加降解效果。如图2c所示,随着纤维素酶量的增加,所有样品的烷基酰胺含量均增加。当纤维素酶的量为0.01%时,烷基酰胺的含量为2.83mg/g。然而随着纤维素酶的增加,烷基酰胺的含量反而增加了。发酵基质含量被认为是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关键因素,因此可能是因为发酵基质被纤维素酶饱和。由于纤维素酶的增加,碳源的降解速率增加,从而发酵基质大部分被降解并且含量增加,因此没有获得增加酰胺降解的效果。另一方面,酶有益于细胞壁的破裂,并从花椒粕中提取风味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有助于产生可溶性糖、暴露风味物质并促进烷基酰胺的降解。总而言之,纤维素酶浓度为0.01%是花椒粕固态发酵最佳浓度。
3.3嗜酸乳杆菌(R6)降解烷基酰胺的条件优化
为了获得最佳发酵条件,研究了接种量、温度、初始pH和发酵时间对烷基酰胺降解的影响。
接种量通常被认为是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较低的接种量可以带来较低的生物量,从而降低目标产物的降解率,而较高的接种量可以吸收过量的生物质,从而导致发酵基质含量较低。如图3a所示,当接种量(接种菌数)为9×107cfu/g时,烷基酰胺的最小含量为3.40mg/g。在研究初始接种量的影响后,研究了温度与烷基酰胺降解之间的关系。如图3b所示,最佳发酵温度为37℃,烷基酰胺的含量降低至3.47mg/g。该结果类似于在发酵过程中使用的乳酸菌最适温度为37℃。
此外,发酵pH值也是影响细菌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固态发酵过程中,还研究了初始pH对烷基酰胺降解的影响。如图3c所示,微酸性环境有利于烷基酰胺的降解。随着pH(6.5、7.0)的增加,烷基酰胺的含量增加。然而,当pH为6.0时,烷基酰胺的含量为3.47mg/g;因此,通过综合考虑,pH值为6.0是合适的。总之,将花椒粕进行固态发酵以降解烷基酰胺的最佳条件被优化为初始接种量的9×107cfu/g、温度37℃和pH 6.0。
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了固体发酵对烷基酰胺降解的时间过程。如图3d所示,发现烷基酰胺的含量在开始的36h内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12-36h。在36小时时烷基酰胺含量最低,达到2.96mg/g,然后逐渐增长。因此,最佳发酵周期为36h。根据优化结果,烷基酰胺减少了51.86%。
3.4发酵扩增试验
为了研究扩大花椒粕发酵基质含量是否仍能高度降解烷基酰胺,在500g发酵系统中进行了扩增实验,在最佳条件(1.00%葡萄糖、0.01%纤维素酶、初始接种量为9×107cfu/g、37℃和pH 6.0)下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发酵36小时后,烷基酰胺的含量为2.90mg/g。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在扩增后仍具有稳定性,烷基酰胺含量低。
3.5发酵花椒粕中营养因子的变化
基于上述固体发酵降解烷基酰胺可见,因其低成本的原料和高的降解性而具有工业应用价值。考虑到花椒粕富含营养,一些最近的研究表明,发酵后可利用的物质和有益活性增加。此外,如表3所示,研究了固态发酵对花椒粕某些营养因子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结果,粗纤维含量降低了14.58%,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长了46.23%。乳酸菌菌株和纤维素酶促进了纤维分解,导致水溶性糖释放。这可能是糖在发酵后保持相对较高水平的原因之一。
尽管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了纤维素酶,但粗纤维含量并没有显着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花椒纤维的结构复杂,而且单独的一种酶并没有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加注意纤维降解。在该实验中,发酵花椒粕中的粗蛋白含量随时间增加19.73%,总氨基酸含量增加31%。发酵是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有效方法。尽管发酵后花椒粕的粗蛋白含量有所增加,但其蛋白含量却低于其他饲料原料,应该做一些研究来增加蛋白质含量。pH值降低了6.96%,这可能是因为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乳酸。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对花椒粕的固体发酵显着降低了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使动物更容易吸收营养。因此,发酵花椒粕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实施例4花椒粕发酵前后的微生物分析
4.1花椒粕发酵前后的微生物分析
使用Ni等的DNA提取方法对微生物群进行了ZBM和FZBM分析。微生物DNA由Illumina MiSeq平台由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配对末端测序(2×300bp)。细菌16S rDNA扩增子测序使用338F(ACTCCTACGGGAGGCAGCAG)和806R(GGACTACHVGGGTWTCTAAT)通用引物。根据Ni等使用的方法对测序的读段进行处理。简而言之,使用QIIME质量控制过程获得高质量的干净标签(2.15.3版),并使用UCHIME算法检测和删除嵌合序列。通过ACE、Simpson、Chao、Shannon和Good的覆盖率等指标对Alpha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4.2细菌群落
基于α多样性指数评估了花椒粕和发酵花椒粕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表4)。读数范围从42934到64835,Good的覆盖范围几乎都是1(>0.9995),表明采样量已充分捕获了大多数微生物群落。发酵36h后,发酵花椒粕的OUT、ACE、Chao 1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花椒粕原料,表明接种乳酸菌菌株会降低其丰富度(Chao1和ACE)和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这与Yan等人报道的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接种乳酸菌菌株会迅速降低pH值,从而使许多不良微生物受到抑制,并逐渐被乳酸菌菌株所替代。另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乳酸杆菌种类丰富(>99%)引起的,因为优势属越丰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越少。
表4.序列和细菌多样性的信息
Figure GDA0003087496480000111
如图4a发酵前后门水平的花椒粕细菌群落所示,在花椒粕原料中,主要细菌是变形菌门(65.79%),其次是放线菌门(26.25%)、拟杆菌(3.67%)、迪诺球菌门(2.36%)、厚壁菌门(0.26%)和其他(0.98%)。发酵36小时后,重要的产酸水解酶和复杂的大分子水解细菌-厚壁菌门成为所有处理中新的优势种,相对丰度为99.33%。相反,变形杆菌的相对丰度下降到0.64%。
在属水平上(图4b),花椒粕中最常见的是鞘氨醇单胞菌(15.59%)、假单胞菌(14.91%)、弯杆菌(10.10%)和甲基杆菌(9.35%),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是低至0.10%。鞘氨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需氧细菌,属于动物病原体,可轻易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假单胞菌由于其产生生物胺的能力而在青贮饲料(发酵饲料)中是不可取的。因此,使用乳酸菌菌株进行花椒粕发酵可能是控制发酵过程中致病菌的有效方法。弯曲杆菌属和甲基杆菌属是植物的常见和优势属,但在青贮过程中会减少。在发酵花椒粕中,乳杆菌是最常见的属,覆盖了观察到的全部序列的99%以上,这可以解释花椒粕发酵后有相对较高的质量。嗜酸乳杆菌占93.18%(图5)。这些结果表明,使用乳酸菌发酵不仅可以降解烷基酰胺并提高花椒粕的发酵质量,而且可以抑制鞘氨醇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等不良微生物,并促进有益的微生物如乳杆菌。
序列表
<110> 中国海洋大学
威海迪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424
<212> DNA
<213>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
<400> 1
GTCGAACGCAATCTTTNAACAATGAGTGCTTGCACTCAGCGTTTTAAGTGCGAGTGGCGA 60
ACGGGTGAGTAACACGTGGGCAATCTGCCCAAAAGTGGGGGATAACACTTGGAAACAGGT 120
GCTAATACCGCATCAACCGGCTGACCGCATGGTCGGCCGGGCAAAGACGGCGTCAGCTGT 180
CGCTTTTGGATGAGCCCGCGGCGTATTAACTAGTTGGTAAGGTAACGGCTTACCAAGGTG 240
ATGATACGTAGCCGAACTGAGAGGTTGATCGGCCACATTGGGACTGAGACACGGCCCAAA 300
CTCCTACGGGAGGCAGCAGTAGGGAATCTTCCACAATGGACGCAAGTCTGATGGAGCAAC 360
GCCGCGTGTATGAAGAAGGTCTTCGGATCGTAAAATACTGTTGTCAGAGAAGAACACGTG 420
ATAGAGTAACTGCTATGNCGCTGACGGTATCTGACCAGCAAGTCACGGCTAACTACGTGC 480
CAGCAGCCGCGGTAATACGTAGGTGGCAAGCGTTGTCCGGATTTATTGGGCGTAAAGGGA 540
ACGCAGGCGGTCTTTTAAGTCTGATGTGAAAGCCTTCGGCTTAACCGGAGAAGTGCATTG 600
GAAACTGGAAGACTTGAGTGCAGAAGAGGAGAGTGGAACTCCATGTGTAGCGGTGAAATG 660
CGTAGATATATGGAAGAACACCAGTGGCGAAAGCGGCTCTCTGGTCTGTAACTGACGCTG 720
AGGTTCGAAAGCGTGGGGAGCGAACAGGATTAGATACCCTGGTAGTCCACGCTGTAAACG 780
ATGAATGCTAGGTGTTGGAGGGTTTCCGCCCTTCGGTGCCGCAGCTAACGCACTAAGCAT 840
TCCGCCTGGGGAGTACGATCGCAAGATTGAAACTCAAAGGAATTGACGGGGGCCCGCACA 900
AGCGGTGGAGCATGTGGTTTAATTCGAAGCAACGCGAAGAACCTTACCAGGTCTTGACAT 960
CTTTTGACCATCTGAGAGATCAGAATTTCCCTTCGGGGACAAAATGACAGGTGGTGCATG 1020
GCTGTCGTCAGCTCGTGTCGTGAGATGTTGGGTTAAGTCCCGCAACGAGCGCAACCCTTA 1080
TTGTCAGTTGCCAGCATTCAGTTGGGCACTCTGGCGAGACTGCCGGTGACAAACCGGAGG 1140
AAGGTGGGGATGACGTCAAGTCATCATGCCCCTTATGACCTGGGCTACACACGTGCTACA 1200
ATGGACGATACAACGAGTCGCGAGACCGCGAGGTTTAGCTAATCTCTGAAAGTCGTTCTC 1260
AGTTCGGATCGTAGGCTGCAACTCGCCTACGTGAAGTCGGAATCGCTAGTAATCGCGGAT 1320
CAGCATGCCGCGGTGAATACGTTCCCGGGCCTTGTACACACCGCCCGTCACACCATGAGA 1380
GTTTGTAACACCCAAAGCCGGTGCGGTAACCATTTGGAGCCAGC 1424

Claims (10)

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已于2021年1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7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在花椒粕中对其烷基酰胺进行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花椒粕为发酵基质,加入嗜酸乳杆菌,经固态发酵处理降解烷基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固态发酵处理时,所加入的花椒粕与水的质量比为1:(0.4-0.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固态发酵处理时,加入葡萄糖,所加入的葡萄糖浓度为0.5%-1.5%mg/g。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固态发酵处理时,加入纤维素酶,所加入的纤维素酶浓度为0.01%-0.05%mg/g。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固态发酵处理时,所接种的嗜酸乳杆菌的菌数为9×107-1.5×108cfu/g。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固态发酵处理时,固态发酵的发酵温度为34-37℃;初始pH为5.5-6.5;发酵周期为12-36h。
9.烷基酰胺降解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烷基酰胺降解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接种的嗜酸乳杆菌的菌数为9×107-1.5×108cfu/g。
CN202110243609.1A 2021-03-05 2021-03-05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151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3609.1A CN113151047B (zh) 2021-03-05 2021-03-05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3609.1A CN113151047B (zh) 2021-03-05 2021-03-05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1047A CN113151047A (zh) 2021-07-23
CN113151047B true CN113151047B (zh) 2022-03-22

Family

ID=7688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3609.1A Active CN113151047B (zh) 2021-03-05 2021-03-05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104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2411A (zh) * 2010-09-08 2011-01-12 大连工业大学 提高乳酸菌胆盐水解酶活性的方法和培养基
CN103555611A (zh) * 2013-09-27 2014-02-05 上海源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嗜酸乳杆菌培养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8667A (zh) * 2016-06-17 2016-11-16 汤海涛 一种土壤膨松剂
CN107974421B (zh) * 2017-12-22 2021-01-05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一种嗜酸乳杆菌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一种菌剂
KR102275530B1 (ko) * 2019-11-15 2021-07-12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유산균 생육 촉진용 조성물 및 유산균 배양배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1047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0977B (zh) 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及其应用
Ennahar et al.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paddy rice silage as determined by 16S ribosomal DNA analysis
Haruta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stable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 high cellulose-degradation ability
P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orn stovers
Shankar et al. Screening cellulolytic bacteria from the mid-gut of the popular composting earthworm, Eudrilus eugeniae (Kinberg)
CN110699300B (zh) 一种具有水产病原菌拮抗特性的复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441363A (zh) 一种菌株、利用其制备发酵豆粕的方法及制得的发酵豆粕
CN102834504A (zh) 用于处理食物垃圾的混合菌株及利用其处理食物垃圾的方法
CN110591943B (zh) 一株产复合酶枯草芽孢杆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042072B (zh) 一种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10063406A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种子液、应用与豆粕发酵方法
CN113647510A (zh) 一种可降解发酵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酶菌复合添加剂及其应用
Chen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on Pennisetum grasses
Li et al. A β-glucosidase-producing M-2 strain: Isolation from cow dung and fermenta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flaxseed cake
CN112029673B (zh) 一种发酵乳杆菌cicc 6278及其在新疆特色辣椒发酵中的应用
CN107034161B (zh) 一种产马乳酒乳杆菌及其在辣椒发酵中的应用
CN104498385A (zh) 高产抗菌肽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Doi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rice bran product
CN113151047B (zh)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及其应用
CN106591176B (zh) 一种戊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8865919B (zh) 一种戊糖乳杆菌cicc6294及其在辣椒发酵中的应用
KR101481791B1 (ko) 오르니틴 생산력이 우수한 페디오코커스 에시디락티시 dm-9 균주를 이용하여 오르니틴을 함유하는 청국장의 제조방법
CN114916610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银杏叶渣制备富硒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及应用
CN114468119A (zh) 一种青稞加工副产物复合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27428B1 (ko) 미생물 오염을 방지하는 페디오코커스 펜토사세우스 st-01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