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7126A -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7126A
CN113127126A CN202110485528.2A CN202110485528A CN113127126A CN 113127126 A CN113127126 A CN 113127126A CN 202110485528 A CN202110485528 A CN 202110485528A CN 113127126 A CN113127126 A CN 113127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gmented reality
target object
resource set
image
reality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55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7126B (zh
Inventor
王睿博
徐家慧
文静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ilibi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55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7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7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7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7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7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对象展示方法包括: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第一目标对象为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根据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如此,可以将增强现实资源和真实的目标对象融合,营造出目标对象的立体感,以丰富目标对象的展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对目标对象的兴趣。另外,只需在最初等待一次获取资源,无需每次扫描目标对象时都等待获取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象展示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对象展示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型各色的展会越来越多,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多个方面。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展会活动,如二次元人物海报展示、物体海报展示等场景,参展者往往只能看到展品的平面图像,然而传统的平面图像,缺乏立体感,无动感效果,展示内容过于单调,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对展会的兴趣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展示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对象展示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展会中展品的展示内容较为单调,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展示方法,包括: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展示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展示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意所述对象展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对象展示方法,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然后当扫描到某个目标对象时,可以直接从获取到的增强现实资源集中查找当前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从而合成并展示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如此,可以将增强现实资源和真实的目标对象融合,营造出展示的目标对象的立体感,即扫描目标对象后可以展示目标对象的动感效果,以丰富目标对象的展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对目标对象的兴趣。
另外,在扫描目标对象时,无需每次都和服务器交互,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用户只需在最初进入目标业务时等待一次获取资源,无需每次扫描目标对象时都等待获取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海报展示场景下的对象展示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简称AR):也被称为扩增现实,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技术内容,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触发标记:用于触发进入增强现实场景的特定图像或特定场景等。
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
模型材质:三维模型每个关键点均包含一张对应材质。
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对象展示方法,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对象展示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展示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用户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具体的,预设触发标记是指预先设置的可以触发进入增强现实场景的特定标记,该预设触发标记与对应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关联,如预设触发标记可以为预设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关联至增强现实资源集,即用户端扫描到该二维码后,可以触发该用户端进入AR页面,并同时从服务器中获取与该二维码关联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其中,增强现实资源集是指一个目标业务包括的各个展示对象的的增强现实资源的合集,如目标业务为海报展示活动,扫描海报展示活动的二维码,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该海报展示活动对应的增强现实资源集,该增强现实资源集中包括该海报展示活动中展示的各个海报的增强现实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的情况下,说明用户使用用户端扫描了目标业务预设的触发标记,此时说明用户想要进入增强现实场景,观看目标业务下包括的对象的动感立体效果,因而可以直接向服务器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所述预设触发标记对应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即在用户使用用户端扫描预设触发标记时,可以直接获取预设触发标记关联的全部增强现实资源。
实际应用中,预设触发标记可以与增强现实资源集关联,即扫描预设触发标记,可以触发获取对应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因而用户端扫描预设触发标记后,需要通过扫描到的预设触发标记,在对应的存储位置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因而所述预设触发标记中可以携带增强现实资源集在服务器中的存储地址,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获取所述预设触发标记中携带的存储地址;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所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中携带所述存储地址;
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存储地址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触发标记中携带有存储地址,在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的情况下,可以识别获取到存储地址,然后可以基于该存储地址,向服务器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后,可以基于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中携带的存储地址,将该存储地址中存储的增强现实资源集,返回给用户端。
示例的,目标业务包括10个对象,在用户通过用户端扫描该目标业务对应的预设触发标记时,用户端根据识别到的存储地址,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业务包括的10个对象的全部增强现实资源,即获取到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包括该10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业务包括的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可以由设计人员预先设计好,并存储在服务器中,也就是说,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可以由至少两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构成;每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由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构成;每个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由所述对象的个性信息和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对应的三维模板生成,所述三维模板由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展示图像的共性信息生成;所述二维图像为所述三维模型在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至少两个对象;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并获取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将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二维图像确定为所述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合并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得到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
具体的,三维模型是物体的多边形表示,通常用计算机、移动设备或者其它视频设备进行显示,也即三维模型是对象的立体表示。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目标业务包括的每个对象,可以建立该对象的三维模型,然后获取三维模型中所需的二维图像。
针对一个对象来说,其对应的三维模型和所需的二维图像即是该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合并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即可得到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也就是说,一个对象的三维模型和对应的二维图像存储在一起,不同对象三维模型和二维图像分开存储。且每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都携带有该对象的标识,方便后续查找某一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实际应用中,设计人员可以预先通过设计软件,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设计对应的增强现实资源,然后将设计好的增强现实资源发送至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可以将一个目标业务下的各个增强现实资源合并为该目标业务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后续在用户端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时,将该预设触发标记对应的增强现实资源集返回给用户端。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展示的对象一般都是平面图像,该平面图像一般是对立体对象的正投影画面,因而展示的对象中包括横向平面上的图像信息,但是不包括立体的纵深方向的图像信息,因而设计人员需要预先获取对象在纵深方向上的二维图像,因而获取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在所述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
获取所述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将所述二维图像确定为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纵深方向是指与平面垂直的方向,一般来说,平面图像都是二维的图像,而三维立体的图像则是在平面图像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于平面的纵深方向上的图像信息,从而使得二维的平面图像具有深度信息,转变成三维立体图像。因而,可以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得到各层的关键点,并获取该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该二维图像即是三维模型在深度方向所需的图像。
示例的,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三维模型为立方体,在纵深方向上对该立方体进行分层,可以确定该立方体在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如图2所示该立方体上的每个四边形代表一个关键点,然后针对每个关键点,可以获取对应的二维图像。如图2所示,关键点1对应的二维图像是一个翅膀的图像。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一个目标业务中展示的各个对象是存在关联的,其可能会比较相似,因而可以针对该目标业务中包括的所有对象,创建一个模板,然后在该模板的基础上,加入某对象具体的特色信息,即可生成该对象的三维模型,也即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展示图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共性信息;
根据所述共性信息,生成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对应的三维模板;
根据所述三维模板和所述对象的个性信息,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
具体的,共性信息是指目标业务包括的各个对象中都具有的信息,根据这些共性信息,可以创建得到一个目标业务的基础模板。之后,针对目标业务包括的每个对象,可以基于该对象的展示图像,确定该对象的个性信息,即该对象与其他对象不同的信息,然后根据预先创建的模板和该对象的个性信息,即可生成该对象的三维模型。每个对象都进行上述操作,即可得到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业务下不同的对象可以共用一个基础的三维模板,提高相同信息的复用率,不同对象中相同的内容无需重复制作,简化了生成三维模型的过程,提高了生成对象的三维模型的效率。
另外,设计人员预先设计目标业务包括的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时,还可以将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所需的二维图像放在一起,发送至服务器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可以由至少两个对象的三维模型和模型图像集构成;所述三维模型由所述对象的个性信息和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对应的三维模板生成,所述三维模板由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展示图像的共性信息生成;所述模型图像集由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括的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在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的二维图像去重构成。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至少两个对象;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在所述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并获取所述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将获取到的各个所述二维图像合并为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模型图像集,并对所述模型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进行去重操作;
将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去重操作后的所述模型图像集,确定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
需要说明的是,设计人员可以预先通过设计软件,针对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设计三维模型,并获取对应的二维图像,然后可以将各个对象对应的全部二维图像合并在一起,得到模型图像集,并对模型图像集中的二维图像进行去重,之后可以将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该模型图像集,作为增强现实资源集,发送至服务器存储,以供后续用户端获取。如此,各个对象可以共用相同的二维图像,避免了相同二维图像的重复存储,节省了存储空间,也减少了后续用户端下载资源的数据量,节省下载资源,提高下载速度。
本申请服务器中存储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并不是将三维模型和二维图像合成后得到的增强现实图像(对象的三维形象),而是分开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图像,避免存储大量的三维形象,导致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可以大大节省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如此,在用户端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的情况下,用户端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该增强现实资源集,由于该增强现实资源集相较于合成好的三维形象较小,用户端也无需存储大量的三维形象,节省了用户端的存储空间,且可以节省用户端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时的下载资源,从而节省下载时间,缩减用户的等待时间。
步骤104: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其中,第一目标对象是用户端当前扫描到的目标业务包括的对象。增强现实资源集是目标业务对应的资源集合,即该增强现实资源集中包括目标业务的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使用用户端扫描预设触发标记后,可以触发用户端进入增强现实场景,即进入AR界面,此时用户可以在该AR界面中,扫描目标业务下包括的任一对象,从而获取扫描的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包括的各个增强现实资源携带对应的对象标识;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对所述第一目标对象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
根据所述展示图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
根据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时,已经从服务器获取到了目标业务的增强现实资源集,该增强现实资源集中包括目标业务的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因而在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时,对第一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可以得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根据该展示图像可以确定第一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然后根据对象标识,就可以直接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第一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无需再和服务器交互,用户只需在最初进入目标业务时等待一次获取资源,无需每次扫描目标对象时都等待获取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中,用户端在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的情况下,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业务包括的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用户只需等待这一次资源下载;也就是说,用户在通过用户端扫描预设触发标记后,用户端从服务器中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的时间(资源下载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观看各个对象,后续在用户选择好目标对象后,可以直接使用用户端扫描该目标对象,此时目标业务包括的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已经下载在本地,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相应的增强现实资源,用户选择了具体的目标对象后,无需再等待资源下载,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给用户带来无感的顺畅体验。
步骤106: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扫描第一目标对象后,可以在本地从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到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然后可以根据第一目标对象和获取到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展示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如此,可以将增强现实资源和真实的目标对象融合,营造出展示的目标对象的立体感,即扫描目标对象后可以展示目标对象的动感效果,以丰富目标对象的展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对目标业务的兴趣。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
根据所述展示图像,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在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关联的展示位置,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对象的三维模型所需的二维图像分开存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获取到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该第一增强现实资源中包括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和纵深方向上所需的二维图像;另外,在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所需的二维图像共同存储的情况下,该第一增强现实资源中包括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和存储有各个三维模型所需的二维图像的模型图像集。在获取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后,可以结合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以及该纵深方向上所需的二维图像,对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得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另外,第一目标对象关联的展示位置可以是指第一目标对象中展示图像的位置,即在展示的二维对象的位置处,展示该对象的三维立体效果图。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展示图像,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确定所述三维模型的正投影面;
将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渲染在所述正投影面;
将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在所述关键点处,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沿用上例,如图2所示,三维模型的正投影面为该立方体的正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是对立体的第一目标对象的正投影画面,即三维模型中的正投影面就是该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因而可以直接将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渲染在三维模型的正投影面,然后将纵深方向上所需的二维图像渲染在三维模型纵深方向对应的关键点处,得到渲染好的三维模型即是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本申请中获取到的增强现实资源并不是合成好的增强现实图像(三维形象),而是分开的三维模型和所需的二维图像,在用户通过用户端扫描具体的目标对象时,再根据获取到的增强现实资源,动态替换该增强现实资源中的三维模型中的模型材质(二维图像);也即,在用户端扫描到目标对象后,再结合识别目标对象得到的展示图像和增强现实资源中的二维图像,渲染增强现实资源中的三维模型,得到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扫描到第二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第二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二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不同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二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扫描第一目标对象,根据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之后,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端继续扫描目标业务包括的其他对象(即第二目标对象),从而合成并展示其他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由于用户通过用户端扫描预设触发标记后,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到目标业务包括的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因而在用户端切换扫描的目标对象时,无需再次和服务器交互,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地的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新扫描到的第二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对象展示方法,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然后当扫描到某个目标对象时,可以直接从获取到的增强现实资源集中查找当前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从而合成并展示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如此,可以将增强现实资源和真实的目标对象融合,营造出展示的目标对象的立体感,即扫描目标对象后可以展示目标对象的动感效果,以丰富目标对象的展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对目标对象的兴趣。
另外,在扫描目标对象时,无需每次都和服务器交互,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用户只需在最初进入目标业务时等待一次获取资源,无需每次扫描目标对象时都等待获取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述结合附图3,以本申请提供的对象展示方法在海报展示场景下的应用为例,对所述对象展示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海报展示场景下的对象展示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响应于用户端扫描到海报展示活动的二维码,确定检测到所述用户端的增强现实功能被触发。
步骤304:判断所述用户端的系统版本是否符合增强现实的展示要求,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306,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308。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想要在观看展示的海报时,体验三维动感特效,可以使用自己的用户端,进入预设应用程序,点击该预设应用程序中的AR控件,扫描海报展示活动的二维码,以触发增强现实功能。由于展示增强现实的特效对终端的系统版本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当检测到某用户端的增强现实功能被触发时,可以判断该用户端的系统版本是否符合增强现实的展示要求,若不符合,则说明系统版本过低,不能支持增强现实的特效展示,此时不跳转AR界面;若符合,则说明系统版本符合要求,可以支持增强现实的特效展示,此时跳转进入AR界面。
步骤306:通过消息提示框提示用户端的版本过低,不跳转AR界面。
步骤308:跳转AR界面。
步骤310:判断用户端在所述AR界面中是否拥有相机权限,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312,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316。
需要说明的是,在跳转AR界面后,还需要通过用户端的相机,扫描具体的海报,因而需要预先确定用户端在该AR界面中是否拥有相机权限,若否,则说明后续无法在AR界面中通过相机扫描海报,因而此时可以申请获取相机权限,若申请到相机权限,则说明后续可以实现扫描海报,此时可以获取相应的AR资源;若未申请到,则说明后续无法实现扫描海报,此时说明无法实现后续的增强现实特效展示,因而此时可以关闭AR界面,无需获取相应的AR资源。
步骤312:判断是否申请到相机权限,若是,则执行步骤316,若否,则执行步骤314。
步骤314:关闭AR界面。
步骤316:通过编程语言中的查询参数,获取用户端本地的资源池。
步骤318:判断所述用户端本地的资源池中是否存储有海报展示场景对应的AR资源集,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320,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322。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通过用户端扫描海报展示活动对应的二维码后,可以先确定本地是否已经存储有该海报展示场景对应的AR资源集,若是,则说明该用户端之前扫描过该海报展示场景的二维码,已经从服务器中获取过相应的AR资源集,无需再次获取,可以直接进入海报扫描模式,让用户扫描自己感兴趣的海报;若否,则说明该用户端之前未扫描过该海报展示场景的二维码,此时需要先从服务器中获取相应的AR资源集,再进入海报扫描模式,让用户扫描自己感兴趣的海报。
步骤320:从服务器中获取所述海报展示场景对应的AR资源集,所述AR资源集包括所述海报展示场景下各个海报的AR资源。
步骤322:进入海报扫描模式。
步骤324:响应于用户端扫描到第一海报,从所述AR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海报对应的AR资源,加载所述AR资源中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一海报中的人物图像和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一海报对应的AR图像,然后将所述AR图像展示在所述第一海报中人物图像的位置处。
步骤326:响应于用户端扫描到第二海报,从所述AR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海报对应的AR资源,加载所述AR资源中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海报中的人物图像和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二海报对应的AR图像,然后将所述AR图像展示在所述第二海报中人物图像的位置处。
本申请提供的对象展示方法,响应于扫描到海报展示活动对应的二维码,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AR资源集,然后当扫描到该海报展示活动中的某个海报人物时,可以直接从获取到的AR资源集中查找当前扫描的海报人物的AR资源,从而合成并展示扫描的海报人物的增强现实图像,实现三维特效的展示,如此,可以将AR资源和真实的展示人物进行融合,营造出海报人物的立体感,即扫描某个海报人物后可以展示该海报人物的动感效果,以丰富海报人物的展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对该海报人物的兴趣。
另外,在扫描目标对象时,无需每次都和服务器交互,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用户只需在最初进入目标业务时等待一次获取资源,无需每次扫描目标对象时都等待获取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对象展示装置实施例,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402,被配置为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第一获取模块404,被配置为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展示模块406,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
响应于扫描到第二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第二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二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不同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二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可选地,接收模块402进一步被配置为: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获取所述预设触发标记中携带的存储地址;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所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中携带所述存储地址;
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存储地址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可选地,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展示模块406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
根据所述展示图像,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在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关联的展示位置,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可选地,展示模块406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三维模型的正投影面;
将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渲染在所述正投影面;
将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在所述关键点处,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可选地,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包括的各个增强现实资源携带对应的对象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对所述第一目标对象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
根据所述展示图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
根据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
可选地,所述目标业务包含至少两个对象;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可以通过如下第一获得模块得到: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并获取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将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二维图像确定为所述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合并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得到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在所述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
获取所述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将所述二维图像确定为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展示图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共性信息;
根据所述共性信息,生成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对应的三维模板;
根据所述三维模板和所述对象的个性信息,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目标业务包括至少两个对象;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可以通过如下第二获得模块得到: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在所述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并获取所述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将获取到的各个所述二维图像合并为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模型图像集,并对所述模型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进行去重操作;
将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去重操作后的所述模型图像集,确定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
本申请提供的对象展示装置,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然后当扫描到某个目标对象时,可以直接从获取到的增强现实资源集中查找当前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从而合成并展示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如此,可以将增强现实资源和真实的目标对象融合,营造出展示的目标对象的立体感,即扫描目标对象后可以展示目标对象的动感效果,以丰富目标对象的展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对目标对象的兴趣。
另外,在扫描目标对象时,无需每次都和服务器交互,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扫描的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用户只需在最初进入目标业务时等待一次获取资源,无需每次扫描目标对象时都等待获取资源,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对象展示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对象展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对象展示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对象展示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对象展示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5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5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处理器520与存储器510通过总线530相连接,数据库5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500还包括接入设备540,接入设备540使得计算设备5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5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5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5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5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5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5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5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对象展示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对象展示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对象展示方法的操作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对象展示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对象展示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申请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申请。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申请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申请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申请。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端,包括: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扫描到第二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第二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二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不同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二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包括: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获取所述预设触发标记中携带的存储地址;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所述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中携带所述存储地址;
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存储地址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
根据所述展示图像,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在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关联的展示位置,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展示图像,以及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包括:
确定所述三维模型的正投影面;
将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渲染在所述正投影面;
将所述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渲染在所述关键点处,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包括的各个增强现实资源携带对应的对象标识;
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标对象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展示图像;
根据所述展示图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
根据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至少两个对象;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并获取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将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二维图像确定为所述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
合并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增强现实资源,得到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包括:
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在所述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
获取所述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将所述二维图像确定为所述三维模型对应的二维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展示图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共性信息;
根据所述共性信息,生成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对应的三维模板;
根据所述三维模板和所述对象的个性信息,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对象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至少两个对象;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生成所述对象的三维模型,在纵深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在所述纵深方向上的关键点,并获取所述关键点对应的二维图像;
将获取到的各个所述二维图像合并为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模型图像集,并对所述模型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进行去重操作;
将所述至少两个对象中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及去重操作后的所述模型图像集,确定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
11.一种对象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端,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展示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12.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方法:
响应于扫描到预设触发标记,发送获取增强现实资源集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增强现实资源集;
响应于扫描到第一目标对象,从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增强现实资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增强现实资源集包含的任一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所述第一增强现实资源,合成并展示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增强现实图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对象展示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85528.2A 2021-04-30 2021-04-30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127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528.2A CN113127126B (zh) 2021-04-30 2021-04-30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528.2A CN113127126B (zh) 2021-04-30 2021-04-30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7126A true CN113127126A (zh) 2021-07-16
CN113127126B CN113127126B (zh) 2023-06-27

Family

ID=76781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5528.2A Active CN113127126B (zh) 2021-04-30 2021-04-30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712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0729A (zh) * 2021-07-28 2021-10-29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标记生成方法及装置、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3867528A (zh) * 2021-09-27 2021-12-31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7355A (zh) * 2016-08-18 2018-03-06 深圳市劲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增强现实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88637A (zh) * 2018-02-26 2018-08-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供增强现实服务的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N108399653A (zh) * 2018-01-24 2018-08-14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372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文物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986194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517345A (zh) * 2019-08-28 2019-11-2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模型渲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47674A (zh) * 2019-12-25 2020-04-21 北京金山猎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画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11862340A (zh) * 2020-07-09 2020-10-30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数据呈现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17300A (zh) * 2020-07-22 2020-12-01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346594A (zh) * 2020-10-27 2021-02-0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互动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7355A (zh) * 2016-08-18 2018-03-06 深圳市劲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增强现实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1372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文物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986194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399653A (zh) * 2018-01-24 2018-08-14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88637A (zh) * 2018-02-26 2018-08-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供增强现实服务的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N110517345A (zh) * 2019-08-28 2019-11-2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模型渲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47674A (zh) * 2019-12-25 2020-04-21 北京金山猎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画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11862340A (zh) * 2020-07-09 2020-10-30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数据呈现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17300A (zh) * 2020-07-22 2020-12-01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346594A (zh) * 2020-10-27 2021-02-0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互动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0729A (zh) * 2021-07-28 2021-10-29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标记生成方法及装置、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3570729B (zh) * 2021-07-28 2024-03-15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标记生成方法及装置、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3867528A (zh) * 2021-09-27 2021-12-31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7126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8960B1 (ko) 얼굴 재연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598785B (zh) 虚拟形象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2281A (zh) 海报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59392B (zh) 在3d模型上展示富文本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27126B (zh) 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1127624A (zh) 一种基于ar场景的光照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13302659A (zh) 用于生成具有定制的文本消息的个性化视频的系统和方法
CN111954003A (zh) 全景视频播放方法以及装置
CN116389853B (zh) 视频生成方法
CN109922457B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09474B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9408757A (zh) 问答内容分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604279A (zh) 一种特效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4565707A (zh) 3d对象渲染方法及装置
KR101945511B1 (ko) 책 콘텐츠 융합 3d 홀로그램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12800360B (zh) 对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70729A (zh) 标记生成方法及装置、对象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2235516A (zh)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696182A (zh) 一种虚拟主播生成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548290A (zh) 图文混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230298239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CN208722266U (zh) 一种增强现实手工艺品展示系统
CN116016404A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6758194A (zh) 动画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170362A (zh) 图像渲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