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6410A -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6410A
CN113116410A CN201911424336.XA CN201911424336A CN113116410A CN 113116410 A CN113116410 A CN 113116410A CN 201911424336 A CN201911424336 A CN 201911424336A CN 113116410 A CN113116410 A CN 113116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suture
flow
edg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43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6410B (zh
Inventor
李安宁
唐玉华
刘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43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6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6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6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6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6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9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 A61B17/121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within the 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68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 A61B17/1217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having a pre-set deploye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68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 A61B17/12177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comprising additional materials, e.g. thrombogenic, having filaments, having fibers or bein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575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closure at remote site, e.g. closing atrial septum defects
    • A61B2017/00623Introducing or retriev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2017/1205Int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密封盘,包括密封盘本体和至少一层阻流膜,密封盘本体包括双层盘面,至少一层阻流膜设置在所述双层盘面内;阻流膜的膜边缘与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至少一部分通过缝合线沿边缘连续走线连接,至少一层阻流膜的膜内部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内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缝合线连续走线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缝合线通过这种周向走线的固定方法对阻流膜和密封盘本体进行走线缝合后,仅留下缝合线的首部和尾部两处线头,可以大大降低因为线头而引起血栓的风险。不仅如此,缝合线沿着阻流膜的膜边缘将其连续缝合在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后,在二者的边缘周向各处位置均形成了连续的连接,由此可以降低阻流膜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破损等风险。

Description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左心耳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瘤封堵器等封堵装置,由于其结构实现封堵的优异性以及植入患者体内后几乎不存在会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信赖。
现有的封堵装置结构中,封堵装置的密封盘上缝合有阻流膜。例如,在左心耳封堵器中,利用阻流膜可以顺利封堵左心耳内的血栓,同时可以保证封堵装置在输送过程中顺利进出鞘管,降低手术过程中的不良风险。现有的左心耳封堵器的阻流膜缝合方法采用单点缝合,即在阻流膜上靠近外缘的一周选择多个缝合点,通过缝合线将阻流膜固定在密封盘上,随即打结,剪断缝合线,进行下一个缝合点的缝合。这种缝合方式线头较多,极易形成血栓,且缝合简单,在缝合点之间的阻流膜与密封盘没有相连,容易出现封堵器上的阻流膜脱落、阻流膜和封堵器缝合不牢固、阻流膜缝合位置易破损等风险,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为了探究血栓形成的缘由,故对现有封堵装置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封堵装置在密封盘上缝合阻流膜时,采用的是单点缝合的缝合方法,即在阻流膜上靠近外缘的一周选择多个缝合点,通过缝合线将阻流膜固定在密封盘上随即打结,剪断缝合线,进行下一个缝合点的缝合。但是,这种缝合方式由于需要选取多个缝合点,每个缝合点都需要打结、剪断,所以整体固定下来,形成的线头较多,极易形成血栓。
不仅如此,由于采用单点缝合的方式,而相邻缝合点之间的部分,阻流膜与密封盘没有相连,也容易出现封堵器上的阻流膜脱落、阻流膜和封堵器缝合不牢固、阻流膜缝合位置易破损等风险,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盘和封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封堵装置会导致血栓形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密封盘,包括:密封盘本体和至少一层阻流膜,所述密封盘本体包括双层盘面,所述至少一层阻流膜设置在所述双层盘面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的膜边缘与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至少一部分通过缝合线沿边缘连续走线连接,所述至少一层阻流膜的膜内部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内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缝合线连续走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线在所述膜内部的走线轨迹经过所述阻流膜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中心,或所述缝合线在所述膜内部的走线轨迹围绕所述阻流膜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线包括首部和尾部,所述密封盘本体包括编织丝,所述编织丝上设有至少一个缝合孔,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缝合孔,所述缝合线的首部沿经缠绕打结固定于所述编织丝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流膜包括至少两层阻流膜,所述两层阻流膜相邻设置,所述至少两层阻流膜之间通过缝合线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层阻流膜包括第一阻流膜和第二阻流膜,所述第一阻流膜相较所述第二阻流膜远离所述密封盘本体的近端盘面,所述第二阻流膜上的部分缝合线穿过所述第一阻流膜后与所述密封盘本体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至少两层阻流膜包括第一阻流膜和第二阻流膜,所述第一阻流膜相较所述第二阻流膜远离所述密封盘本体的近端盘面,所述第二阻流膜的膜内部的缝合线与所述第一阻流膜的膜内部的缝合线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一根缝合线一次连续走线完成所述阻流膜的膜边缘与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以及所述阻流膜的膜内部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内部的缝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线完成缝合后只形成一个缝合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线绕过所述阻流膜边缘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边缘缝合,或所述缝合线沿所述阻流膜的边缘在上下侧轮流穿过所述阻流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封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盘;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密封盘连接且位于所述密封盘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缝合线通过这种周向走线的固定方法对阻流膜和密封盘本体进行走线缝合后,仅留下缝合线的首部和尾部两处线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点缝合会形成多个线头的情况,可以通过降低形成的线头数量而大大降低因为线头而引起血栓的风险。不仅如此,缝合线沿着阻流膜的膜边缘将其连续缝合在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后,在二者的边缘周向各处位置均形成了连续的连接,由此可以降低阻流膜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破损等风险。此外,在靠近阻流膜中心的位置也进行了缝合加固,使得封堵装置被压缩到输送导管中时,阻流膜可较规则地折叠,而非杂乱堆叠,使得封堵器进出输送鞘管更加顺畅,防止阻流膜出鞘后形成褶皱。因此,缝合线的该种缝合结构可以提高阻流膜和密封盘本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封堵装置进出鞘管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封堵装置封堵血栓的有效性,延长封堵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盘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单结的打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结的打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点设置范围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在固定点的缠绕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图15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在缝合孔的打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打结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打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打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打结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封堵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密封盘本体;2、阻流膜;
3、缝合线;4、固定盘;
11、盘边缘;12、盘内部;
13、缝合孔;14、固定点;
21、阻流膜边缘;22、阻流膜内部;
23、第一阻流膜;24、第二阻流膜;25、第三阻流膜;
31、第一缝合线;32、第二缝合线;
33、首部;34、尾部;
35、结头;36、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阻流膜的“阻流膜边缘”为沿着阻流膜的边缘一周的部分,即缝合线沿着该“阻流膜边缘”缝合能够将阻流膜的边缘进行固定的部分。阻流膜的“阻流膜内部”为阻流膜上除了“阻流膜边缘”以外的其它表面部分,即缝合线沿着该“阻流膜内部”缝合能够将阻流膜的内部进行固定的部分。同理,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为沿着密封盘本体的边缘一周的部分,即缝合线沿着该“盘边缘”缝合能够将阻流膜边缘固定在密封盘本体边缘的部分。密封盘本体的“盘内部”为密封盘本体上除了“盘边缘”以外的其他表面部分,即缝合线沿着该“盘内部”缝合能够将阻流膜内部固定在密封盘本体内部的部分。另外,对于缝合线来说,“一条”是指不断开的整根缝合线,“一段”是指整根缝合线上的一部分。
缝合线的“首部”和“尾部”即为缝合线的两个自由端部。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封堵装置可植入到人体或动物体的具有开口的体内组织处,用于封堵该开口,优选用于左心耳封堵和动脉瘤封堵,但不仅限于此。以下用左心耳封堵器为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密封盘,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2,密封盘包括密封盘本体1和至少一层阻流膜2,阻流膜2通过缝合线3设置在密封盘本体1上。阻流膜2的膜边缘21与密封盘本体1的盘边缘11至少一部分通过缝合线3沿边缘连续走线连接。本发明定义“连续走线”为阻流膜2上至少存在三个缝合点,即缝合时,缝合线3至少三次穿过阻流膜2。可以理解的是,缝合线3从一个缝合点穿至另一缝合点时,中间可以钩挂其它部件,例如缝合线3在缝合阻流膜2时,可以钩挂密封盘本体1上的编织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盘本体1可由至少一根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性的金属编织丝(例如镍钛合金丝)或生物可相容的高分子编织丝经过编织为网管后,网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管收口固定,再热定型成具有双层结构的扁平状或盘状等形状,其形状不限,只要能够在植入体内后封堵组织开口即可。位于密封盘本体1近端的套管不仅可收束金属丝的近端,还可与输送封堵装置的输送装置的远端可拆卸连接。位于密封盘本体1远端的套管不仅用于收束金属丝的远端,还用于与固定盘4的近端连接。密封盘本体1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层阻流膜2,用来增强密封盘本体1的密封性能。其中,阻流膜2可为PET膜,或者其它高分子膜,设有阻流膜2的密封盘本体1能够阻止血液从密封盘本体1的一侧流向另一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盘本体1也可由至少一个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特性的金属管,例如镍钛合金管,经过激光切割后热定型为扁平状或盘状等形状,其形状不限,只要能够在植入体内后封堵组织开口即可。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盘本体1也可由至少一个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特性的金属杆构成盘状等形状,其形状不限,只要能够在植入体内后封堵组织开口即可。
缝合阻流膜2前,首先可以将阻流膜2置于密封盘本体1的双层盘架中间,用镊子和缝合针把阻流膜2整理平整到位,阻流膜2的边缘应与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对齐。阻流膜2的膜边缘21与密封盘本体1的盘边缘11至少一部分通过缝合线3沿边缘连续走线连接,即缝合线3在对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进行相对缝合连接时,缝合线3沿着二者对齐的边缘进行走线,通过缝合线3的走线缝合使二者连接起来。
其中,缝合线3在走线缝合时可以绕过阻流膜2的边缘缝合,即只朝一侧穿针;也可以不绕过阻流膜2边缘缝合,即沿阻流膜2的边缘在阻流膜2的上下侧均轮流穿针缝合。缝合线3走线的轨迹长度可以是沿着二者边缘的周向一部分,即不满边缘一周;也可以是二者边缘的整个一周甚至数周,具体轨迹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做限定。缝合阻流膜2的边缘时,最靠近阻流膜边缘21的进针点(即缝合时缝合针穿过阻流膜2的点)距离阻流膜边缘21的距离可选为2㎜,这样既可以保证阻流膜边缘21与密封盘本体1缝合稳定,也避免缝合时缝合线3拉破阻流膜边缘21。应当理解,当采用缝合线3不绕过阻流膜边缘21的缝合方式缝合时,虽然阻流膜边缘21未与密封盘固定,但密封盘是双盘面结构,密封盘展开后也能将未被缝合线3绕过的阻流膜边缘21夹在两个盘面之间。
缝合线3通过这种周向走线的缝合方式对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进行走线缝合后,仅留下缝合线3的首部33和尾部34两处线头36。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点缝合会形成多个线头36和多个结头35的情况,可以通过降低形成的线头36和结头35的数量而大大降低因为线头36和结头35过多而引起血栓的风险。不仅如此,缝合线3沿着阻流膜2的膜边缘21将其连续缝合在密封盘本体1的盘边缘11后,在二者的边缘周向各处位置均形成了连续的连接,由此可以降低阻流膜2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破损等风险。因此,缝合线3的该种缝合结构可以提高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封堵装置进出鞘管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封堵装置封堵血栓的有效性,延长封堵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阻流膜2的膜内部22和密封盘本体1的盘内部1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缝合线3连接。由前文可知,阻流膜2的膜内部22即除了膜边缘21以外的阻流膜2的其它表面部分,密封盘本体1的盘内部12即除了盘边缘11以外的密封盘本体1的其它表面部分。可参考图2所示,缝合线3除了在对密封盘本体1和阻流膜2的边缘周向走线缝合,还会向阻流膜2的中心两侧走线,继续对盘内部12和膜内部22的部分位置尤其是靠近中心的位置进行缝合连接。具体地,可以在靠近阻流膜2边缘的位置起针,朝向阻流膜2中心的位置走针缝合,即在阻流膜2靠近中心的位置缝合半周,靠近起针位置对侧的阻流膜2边缘后,再沿着阻流膜2的边缘缝合(此边缘为靠近阻流膜2中心位置处已经缝合了半周缝合线3所在的一侧边缘)。完成阻流膜2最外侧边缘一周的缝合后,再朝向阻流膜2中心的位置缝合另一半周。由此,可以提高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积,使阻流膜2与密封盘本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使得封堵装置被压缩到输送导管中时,阻流膜2可较规则地折叠,而非杂乱堆叠,使得封堵器进出输送鞘管更加顺畅,防止密封盘本体1上的阻流膜2在进出鞘管后褶皱。其中,缝合线3在从边缘走线向中心两侧走线的过程中,在边缘处形成开口,即该走线过程中缝合线3走线的轨迹长度不满边缘一周,该开口的宽度可以为2mm,具体的宽度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完成缝合后,需要对缝合线3的端部打结,可以将缝合线3走线完毕后留下的首部33和尾部34分别单独打结固定。例如按照图3所示的打结方式将缝合线3的首部33环绕形成一个线圈,将首部33穿入形成的线圈中,然后拉紧缝合线3形成单结固定,此为打单结。缝合线3的尾部34也按照如此方式打单结固定。参考图4所示,还可以将缝合线3走线完毕后留下的首部33和尾部34相互汇集(或重叠)在一起打结固定,即按照图4所示的打结方式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汇集在一起环绕形成一个线圈,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同时穿入形成的线圈中,然后拉紧缝合线3形成双结固定,此为打双结。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分别打单结固定后,还可以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汇集在一起再次打双结固定。或者,还可以先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汇集在一起打双结固定,然后再分别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再分别打单结固定。同时,每次打单结固定的打结次数和打双结固定的打结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具体次数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缝合前即对缝合线3的自由端进行打结,即在起针点处即形成一个结头35,此时,缝合完后无需再回到起针点。优选缝合前不打结,缝合完成后起针点和收针点距离较近,然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尾部34一起打结,如此,可以使得缝合完成后在阻流膜2上只形成一个结头35,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另外,打结形成的结头35优选设置在所述密封盘本体1的内侧,避免结头35裸露在密封盘外,且打结后的线头36也不能过长。此时,位于密封盘本体1内侧的结头35也通过密封盘本体1和覆盖在其上的阻流膜2进行隔离,防止结头35和线头36裸露在外形成血栓。优选地,结头35相距盘边缘11的距离为1.5mm至2mm。并且,打结形成的线头36通过烫熔处理,可以在打结后将多余的线剪去,然后通过电烙铁等将线头36烫熔。优选地,烫熔处理后的线头36长度为0.5mm至2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结头35距离盘边缘11的距离以及线头36长度,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2中,缝合线3在所述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经过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因本实施例的缝合线3在阻流膜2上走线缝合时经过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因此可以使阻流膜2与密封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受力更加均匀、固定更加牢靠,提高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密封盘本体1上的阻流膜2在进出鞘管后形成褶皱,使得封堵装置装载在输送装置内阻流膜2折叠较规则而不杂乱,进一步提升封堵装置进出鞘管的顺畅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至少一段曲折轨迹。具体地,缝合线3可以从结点处开始走线,在膜内部22和盘内部12缝合出两个类似交叉的S形线路,并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大致一周(不满一周但近乎一周)。缝合线3在膜内部22走线时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最后将缝合线3汇集在结点处打结固定。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至少一段曲折轨迹。具体地,缝合线3可以从结点处开始走线,在膜内部22和盘内部12缝合出一个类似8字形的线路,并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大致一周。缝合线3在膜内部22走线时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最后将缝合线3汇集在结点处打结固定。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至少一段直线轨迹。具体地,缝合线3从图7所示的起点A处开始走线,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B点,然后从B点垂直向下走线到A点。然后再从A点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C点,继续从C点垂直向上走线到D点。从D点再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E点,继续从E点垂直向下走线到F点。最后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G点打结固定。经过图7中ABCDEFG各点后,缝合线3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大致一周,并在膜内部22走线时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起针点A处具有一个结头35,结头35可以在缝合前即打好,也可以在缝合线3从B点缝合至A点后再打结形成。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至少一段直线轨迹。具体地,缝合线3从图8所示的起点A处开始走线,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B点,然后从B点垂直向下走线到A点。然后在A点处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B点打结固定。经过图8中AB两时,从B点垂直向下走线到A点的走线过程中缝合线3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AB两点的连线将密封盘本体1左右平分,走线轨迹类似于“D”字形,缝合线3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完整一周。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起针点A处具有一个结头35,结头35可以在缝合前即打好,也可以在缝合线3从B点缝合至A点后再打结形成。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至少两段直线轨迹,两段直线轨迹相互交叉。具体地,缝合线3从图9所示的起点A处开始走线到B点,从B点向下走线到O点,从O点处向上走线到C点,从C点向下走线到D点,从D点处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E点,从E点处向下走线到F点,从F点向上走线到O点,从O点向下走线到G点,从G点向上走线到H点,从H处开始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A点,在A点处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尾部34打结固定,即缝合线3的走线顺序为ABOCDEFOGHA。经过图11中ABCDEFGHO各点时,在BOC之间的走线以及在FOG点之间的走线均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走线轨迹类似于“W”字形,缝合线3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大致一周。可以理解的是,要形成如图11所示的走线轨迹,缝合时的具体走线顺序也可以为AHGOCDEFOBA。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缝合线3的走线轨迹可以简化为AHODEOA。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0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至少一段直线轨迹。具体地,缝合线3从图10所示的起点A处开始走线,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至约阻流膜边缘21距A点四分之一周长的位置,再朝向中心O点走线,缝合至O点后,再反向缝合线3,回到原距A点四分之一周长的位置,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B点,从B点处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继续缝合,然后按照前半部分的缝合方式完成剩下一半的缝合。最后走线到A点,在A点处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尾部34打结固定。缝合线3在经过图12中O点即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走线轨迹类似于“8”字形,缝合线3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大致一周。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3中,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围绕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因为缝合线3在阻流膜2上走线缝合时围绕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该走线轨迹也可以使阻流膜2与密封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受力更加均匀、固定更加牢靠,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密封盘本体1上的阻流膜2在进出鞘管后行程褶皱,使得封堵装置装载在输送装置内阻流膜2折叠规则而不杂乱,提升封堵装置进出鞘管的顺畅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所示,缝合线3在膜内部22的走线轨迹包括多段相互交叉的直线轨迹。具体地,缝合线3从图10所示的起点A处开始走线,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B点,然后从B点向下走线到C点,从C点处向上走线到D点,从D点处绕着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走线到E点,从E点处向上走线到F点,从F点向下走线到A点,在A点处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尾部34打结固定。经过图11中ABCDEF各点时,在BCD之间的走线以及在EFA点之间的走线均围绕而不经过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走线轨迹类似于“V”字形,缝合线3沿着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走线大致一周。按照图11的走线方式也可以使得缝合线3的起点与终点重合,即可以使得缝合完成后只形成一个缝合结或线头36,大大降低了缝合结或线头36引起血栓生成的风险。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4中,盘内部12上限定有至少一个固定点14,阻流膜2通过缝合线3在固定点14与密封盘本体1连接。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固定点14可以在距离盘内部12中心的直径3mm范围之内选取,将固定点14选取位置的交叉点底层的一根丝作为缝合线3的缠绕点,按照图13的方式将缝合线3在丝上缠绕一周或数周后,使缝合线3的首部33穿回到固定点14起始位置打结固定,具体打结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的各种打结方式,在此不做赘述。打结完成后剪去多余的线,可以用电烙铁将缝合线3的线头36烫熔至距离打结位置1.5mm至2.0mm。缝合线3的松紧程度要适当,要保证密封盘本体1回收的过程中缝合线3能将阻流膜2拉低,同时不能将阻流膜2拉破。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5中,缝合线3沿着膜边缘21的走线轨迹为波浪形。波浪形的走线轨迹可以在阻流膜2的膜边缘21与密封盘本体1的盘边缘11周向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增加缝合线3实际走线长度,进而通过扩大实际走线长度而提高膜边缘21与盘边缘1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参考图14所示,缝合前首先可以将阻流膜2置于密封盘本体1的双层盘架中间,用镊子和缝合针把阻流膜2整理平整到位,阻流膜2的边缘应与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对齐,缝合线3在对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进行相对缝合连接时,缝合线3沿着二者对齐的边缘进行走线且走线轨迹为波浪形,通过缝合线3的波浪形走线使二者连接起来。继续参考图14,在此波浪形走线过程中,走针尺寸a即缝合轨迹中两个相邻波浪中波峰之间的距离,该距离范围可以在2.4mm至3.0mm范围内,进针尺寸b即单个波浪的波高,也即单个波浪波峰距阻流膜边缘21的距离,该距离可以在1.0mm至1.5mm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走针尺寸和进针尺寸,在此不做限定。上述提供的走针尺寸和进针尺寸,可以使缝合线3通过波浪形的走线轨迹对膜边缘21与盘边缘11进行连接后整体受力更加均匀,使阻流膜2连接在密封盘本体1上后既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也不会因缝合线3走线过多而提高血栓发生的风险。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波浪形走线方式同样可用于其它实施例中缝合线3缝合时的走线方式,同时保留其它实施例原本的走线轨迹,只是将平滑的直线或曲线换成波浪形的走线。例如,在实施例3所对应的图11中,从A点到B点的缝合方式换成类似本实施例的波浪形走线方式,B点到C点也采用波浪形走线方式,包括其余所有点之间的缝合,均可以替换成波浪形走线。缝合完成后,缝合线3形成的走线轨迹仍旧与图11所示的走线轨迹类似。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阻流膜内部22与密封盘本体1内部中靠近中心的位置可以适当选择其它实施例中关于固定阻流膜内部22与密封盘本体1内部的缝合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6中,缝合线3包括:第一缝合线31和第二缝合线32;膜边缘21与盘边缘11通过第一缝合线31沿边缘连续走线连接;阻流膜2的膜内部22与密封盘本体1的盘内部12通过第二缝合线32连接,第二缝合线32的走线轨迹围绕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
参考图15a所示,缝合线3包括第一缝合线31和第二缝合线32,第一缝合线31和第二缝合线32分别缝合阻流膜2的膜边缘21和膜内部22部分,即第一缝合线31将膜边缘21和盘边缘11连接,第二缝合线32将膜内部22和盘内部12连接。具体缝合时,首先可以将阻流膜2置于密封盘本体1的双层盘架中间,用镊子和缝合针把阻流膜2整理平整到位,阻流膜2的边缘应与密封盘本体1的边缘对齐,第一缝合线31沿着二者对齐的边缘进行走线,通过缝合线3的走线缝合使二者的边缘连接起来。第二缝合线32围绕着二者的中心进行走线,通过缝合线3的走线缝合使二者的中间部位连接起来。优选地,第二缝合线32的任意一个缝合点均处于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直径3mm范围之内,即第二缝合线32的走线轨迹在密封盘本体1的中心直径3mm范围之内。第二缝合线32还可以采用图15b所示的方式缝合,即阻流膜2的阻流膜内部22有4个缝合点ABCD,第二缝合线32从A点穿至B点以及从C点穿至D点时都会绕过密封盘本体1上的编织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计第二缝合线32的走线轨迹,走线轨迹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封闭或不封闭的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7中,密封盘本体1的编织丝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缝合孔13,缝合线3穿过至少一个缝合孔13并打结固定。参考图16所示,密封盘本体1上设置缝合孔13后可以将缝合线3穿过该缝合孔13,然后将缝合线3的尾部34与密封盘本体1上的丝保持在一条线上。接着将缝合线3的首部33沿着丝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方向进行缠绕,优选地,缠绕圈数可以在6圈至8圈之间。缠绕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穿入丝和缝合线3的尾部34形成的线圈中,压住丝将缝合线3的首部33穿过该线圈。最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拉紧打结。可以用电烙铁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余下的线头36烫熔至距离打结位置0.5mm至1.5mm。通过将缝合线3的首部33缠绕固定在密封盘本体1上的丝的方法,可以使得缝合完成后缝合结与密封盘本体1紧紧固定在一起,缝合结的位置不会相对于密封盘本体1发生变化,尤其是当缝合结设置在密封盘本体1与阻流膜2之间时,缝合结不会露出至密封盘本体1的外表面,降低了对血液的刺激,从而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8中,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固定时,参考图17所示,先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相互交叉形成一个线圈,将缝合线3的首部33绕过缝合线3的尾部34并穿过该线圈中,最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拉紧完成打结,使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打成一个八字形的结。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9中,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固定时,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相互环绕打结。具体地,参考图18所示,先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压住缝合线3的尾部34,并在该尾部34的外侧绕出一个线圈。将缝合线3的尾部34从缝合线3的首部33下面穿过后再绕上来,从尾部34外侧形成的线圈穿过,最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拉紧打结。通过该种方式打结时,打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重复打两个结。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0中,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固定时,缝合线3的首部33环绕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或者,缝合线3的尾部34环绕缝合线3的首部33打结。具体地,参考图19所示,先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相互对折,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压住缝合线3的尾部34后向下面穿过形成的线圈,然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再次压过缝合线3的尾部34绕出另一个线圈,使缝合线3的首部33从缝合线3的尾部34下面穿过后向上穿过形成的另一个线圈,最后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拉紧打结。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密封盘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密封盘结构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1中,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固定时,缝合线3的首部33环绕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或者,缝合线3的尾部34环绕缝合线3的首部33打结。具体地,参考图20所示,将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相互交叉形成一个线圈,使缝合线3的尾部34穿过该线圈后再绕回来,压过缝合线3的首部33反向穿过该线圈。重复该绕线步骤数次,可以使绕线数保持在3圈至5圈。最后按住打结处将缝合线3的尾部34收紧,将缝合线3的尾部34再次穿过该线圈后拉紧缝合线3的首部33和缝合线3的尾部34打结。打结完毕后可以用电烙铁将缝合线3头烫熔至距离打结位置0.5mm至1.5mm。
实施例12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盘本体1设有两层相邻设置的阻流膜2,其中第一阻流膜23靠近密封盘本体1的近端盘面,第二阻流膜24靠近密封盘本体1的远端盘面。两层阻流膜2之间通过缝合线3相连。缝合两层阻流膜边缘21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缝合线3从A点开始缝合,沿第一阻流膜23的边缘缝合大致一圈后到D点,然后缝合线3直接穿至第二阻流膜24的C点开始沿第二阻流膜24的边缘缝合大致一圈后到达B点,缝合线3再穿第一阻流膜23的A点进行打结。第一阻流膜23内部的缝合可以采用实施例6的缝合方式缝合,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图22所示的方式缝合线3,即缝合线3从近端密封盘的边缘的A点进针,沿阻流膜边缘21连续走线缝合至B点,然后朝着阻流膜内部22进针缝合至C点,接着再沿着阻流膜边缘21连续走线缝合至D点。其中,B点与D点靠近,A点与C点靠近。紧接着缝合线3穿至第二阻流膜24的E点,E点与D点相对,沿着阻流膜边缘21连续走线缝合至F点,然后朝着阻流膜内部22进针缝合至G点,接着再沿着阻流膜边缘21连续走线缝合至H点,最后缝合线3穿至第一阻流膜23的A点附近进行打结。其中,G点和F点靠近,F点和H点靠近。此时,无需再单独对阻流膜内部22进行缝合。应当理解,起针点可以在上述缝合轨迹中的任一点,只要最终缝合轨迹类似即可,并且优选将缝合结打在远离密封盘本体1近端盘面外侧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缝合线3的缝合线轨迹也可以如图23所示,即省略缝合点B和C,增加缝合点O。缝合线3在第一阻流膜23A点起针,沿着第一阻流膜23的边缘缝合至C点,缝合线3穿至第二阻流膜24的H点,再沿着阻流膜边缘21缝合至G点,然后朝着阻流膜内部22缝合至F点,接着沿着阻流膜边缘21缝合至E点,缝合线3再穿至第一阻流膜23内部的O点,然后朝着A点缝合,最后打结。
应当理解,第二阻流膜24的阻流膜内部22可以不进行缝合,因为密封盘本体1的收缩方向与进出鞘管的方向一致,第二阻流膜24可以顺着密封盘本体1远端盘面压缩,不易发生堆积。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的密封盘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密封盘本体11设有三层阻流膜2,其中,第三阻流膜25设于第一阻流膜23和第二阻流膜24之间。第一阻流膜23和第二阻流膜24可以采用所有上述任一缝合方法缝合,第三阻流膜25的边缘也可以采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合适的方法缝合。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三阻流膜25与第一阻流膜23之间还通过一缝合线3缝合。具体地,缝合线3在第三阻流膜25的阻流膜内部22C点起针,连续走线或直接缝合至D点,缝合线3再穿至第一阻流膜23的阻流膜内部22中的A点,然后可以跨过密封盘本体1上的编织丝,穿至B点,最后缝合再穿至B点进行打结。或者,缝合线3在第一阻流膜23和第二阻流膜24上都有四个缝合点,即按照BCDA的轨迹重复两次缝合。或者,缝合线3不穿过第一阻流膜23,而是与第一阻流膜23上缝合阻流膜内部22的缝合线3钩挂,即缝合线3在缝合第三阻流膜25的阻流膜内部22时,与第一阻流膜23的阻流膜内部22下方的缝合线3钩挂。如此,密封盘压缩时可以通过缝合线3间接固定第三阻流膜25的阻流膜内部22靠近中心的部分,使得第三阻流膜25不会发生堆积。可以理解的是,缝合线3穿至第一阻流膜23上的A点后,也可以不跨过密封盘本体1上的编织丝,直接缝至B点,然后再穿至第三阻流膜25上进行缝合。其中,从A点缝合至B点时,可以采用连续多次走线的方式缝合(即A点和B点之间还有多个缝合点),或者直接从A点穿至B点(即A点和B点之间无其它缝合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缝合线3也可以按照图25所示的轨迹缝合。即缝合线3从第一阻流膜23的A点起针,沿阻流膜边缘21连续缝合至B点(大致缝合一周),然后缝合线3穿至第三阻流膜25的C点(C点位于B点正下方),再沿第三阻流膜25的边缘连续缝合至D点(大致缝合一周),接着缝合线3穿至第二阻流膜24上的E点,沿阻流膜边缘21连续缝合至F点(大致缝合半周),再朝着阻流膜内部22缝合至G点(G点靠近E点),接着沿着阻流膜边缘21连续缝合至H点(大致缝合半周),缝合线3再穿至第三阻流膜25上的I点(位于阻流膜内部22),接着朝向位于膜中心的O点缝合,缝合线3再穿至第一阻流膜23的阻流膜内部22的J点,最后从J点朝着A点缝合,完成打结。可以理解的是,缝合线3的具体缝合轨迹可以有多种,例如从H点可以直接穿至第三阻流膜25上的O点处,在O点缝合一针后直接穿至第一阻流膜23上。只要保证三阻流膜25的边缘缝合,第一阻流膜23的阻流膜内部22缝合,第三阻流膜25与第一阻流膜23之间有连接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多种缝合方式,可以仅使用一根缝合线3一次连续走线就完成阻流膜边缘21以及阻流膜内部22与密封盘的边缘及内部的缝合,且缝合完成后,缝合线3的起点与终点重合,即可以使得缝合完成后只形成一个缝合结或线头36,大大降低了缝合结或线头36引起血栓生成的风险。为避免相同路径重复走线或走线过于靠近,采用一根缝合线3缝合完成后,阻流膜边缘21的缝合轨迹呈不完全封闭结构。因此,优选地,采用一根缝合线3连续走线完成阻流膜边缘21和阻流膜内部22的缝合时,只存在一个缝合结,且阻流膜边缘21的缝合轨迹呈不完全封闭的结构,而且整个缝合轨迹上不存在重复缝合的路径。这样,可以减少缝合结的数量,减轻缝合结对血液的刺激,以及避免重复缝合,降低密封盘整体尺寸。
应当理解,本发明所指的一根缝合线3指一次缝合过程中只在缝合完成后进行一次剪断缝合线3的操作,也即整个缝合过程中,最多只在起点和终点进行打结。也就是说,双线或多线缝合时,按照上述连续走线一次完成缝合也属于本发明所称的“一根缝合线”缝合。
此外,为避免血液直接与缝合结接触,降低缝合结对血液的刺激,降低血栓产生的概率,本发明的所有缝合结均可以设置阻流膜2的远端,只要远离密封盘本体1的近端,可以避免缝合结从密封盘本体1近端裸露直接跟血液接触即可。
如图2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封堵装置,封堵装置包括密封盘和固定盘4,固定盘4与密封盘连接且位于密封盘一侧。由于密封盘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和技术效果均在前文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任何有关于密封盘的技术内容均可参考前文的记载。固定盘4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体包括从固定盘4的中心朝向远端辐射形成的引出段,引出段经过弯折朝向近端延伸形成悬空支承段;引出段构成引出部,悬空支承段构成锚定部。实际生产中,可自一根镍钛合金管的端部沿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切割出多条支撑体,然后用模具撑开各支撑体后热处理定型。其中,该镍钛合金管的未被切割的部分可留为用于连接密封盘的连接部。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支撑体也可以由至少一根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特性的金属丝(例如镍钛丝)制成。具体的,支撑体可以是单根镍钛丝,也可以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经过缠绕或编织构成;多个支撑体的一端与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通过连接部来连接密封盘,其余部分通过热定型呈伞状,从而得到具有引出部和锚定部的固定盘4。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盘4也可由呈喇叭状或管状的弹性材料经过切割后热定型成伞状,从而得到具有引出部和锚定部的固定盘4。其中,该弹性材料的外径较小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密封盘的连接部,该弹性材料除连接部之外的部分为支撑体,支撑体占据该弹性材料的大部分,切割得到的悬空部分即为悬空支承段。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支撑体从中心平行地辐射出后向外弯曲并朝向近端延伸,同样也能够形成多个相互隔开的悬空支承段。在此,至少一个支撑体从中心辐射出后的具体情形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在朝向近端延伸后形成多个相互隔开的悬空支承段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阻流膜2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阻流膜2的膜边缘21与密封盘的盘边缘11对齐,使缝合线3沿着所述膜边缘21和所述盘边缘11连续走线连接。缝合线3通过这种周向走线的固定方法对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进行走线缝合后,仅留下缝合线3的首部33和尾部34两处线头36。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点缝合会形成多个线头36的情况,可以通过降低形成的线头36数量而大大降低因为线头36而引起血栓的风险。不仅如此,缝合线3沿着阻流膜2的膜边缘21将其连续缝合在密封盘本体1的盘边缘11后,在二者的边缘周向各处位置均形成了连续的连接,由此可以降低阻流膜2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破损等风险。因此,缝合线3的该种缝合结构可以提高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封堵装置进出鞘管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封堵装置封堵血栓的有效性,延长封堵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进一步的,将阻流膜2的膜内部22和密封盘的盘内部12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尤其是阻流膜2中心或靠近中心的位置也进行了缝合加固。由此,可以提高阻流膜2和密封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积,使阻流膜2与密封盘本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密封盘本体1上的阻流膜2在进出鞘管后褶皱,使得封堵装置装载在输送装置内覆膜折叠更为规则,不会发生杂乱状态,提升封堵装置进出鞘管的顺畅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密封盘,包括:密封盘本体和至少一层阻流膜,所述密封盘本体包括双层盘面,所述至少一层阻流膜设置在所述双层盘面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的膜边缘与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至少一部分通过缝合线沿边缘连续走线连接,所述至少一层阻流膜的膜内部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内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缝合线连续走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在所述膜内部的走线轨迹经过所述阻流膜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中心,或所述缝合线在所述膜内部的走线轨迹围绕所述阻流膜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包括首部和尾部,所述密封盘本体包括编织丝,所述编织丝上设有至少一个缝合孔,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缝合孔,所述缝合线的首部沿经缠绕打结固定于所述编织丝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包括至少两层阻流膜,所述两层阻流膜相邻设置,所述至少两层阻流膜之间通过缝合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阻流膜包括第一阻流膜和第二阻流膜,所述第一阻流膜相较所述第二阻流膜远离所述密封盘本体的近端盘面,所述第二阻流膜上的部分缝合线穿过所述第一阻流膜后与所述密封盘本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至少两层阻流膜包括第一阻流膜和第二阻流膜,所述第一阻流膜相较所述第二阻流膜远离所述密封盘本体的近端盘面,所述第二阻流膜的膜内部的缝合线与所述第一阻流膜的膜内部的缝合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通过一根缝合线一次连续走线完成所述阻流膜的膜边缘与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边缘,以及所述阻流膜的膜内部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盘内部的缝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完成缝合后只形成一个缝合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绕过所述阻流膜边缘和所述密封盘本体的边缘缝合,或所述缝合线沿所述阻流膜的边缘在上下侧轮流穿过所述阻流膜。
10.一种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盘;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密封盘连接且位于所述密封盘一侧。
CN201911424336.XA 2019-12-30 2019-12-30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Active CN113116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4336.XA CN113116410B (zh) 2019-12-30 2019-12-30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4336.XA CN113116410B (zh) 2019-12-30 2019-12-30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6410A true CN113116410A (zh) 2021-07-16
CN113116410B CN113116410B (zh) 2022-12-02

Family

ID=7676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4336.XA Active CN113116410B (zh) 2019-12-30 2019-12-30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64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523A1 (zh) * 2022-11-21 2024-05-30 深圳市创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92148U (zh) * 2012-10-16 2013-04-24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瓣膜及其输送装置
CN106510788A (zh) * 2016-12-12 2017-03-22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左心耳封堵器
US20170258475A1 (en) * 2014-09-12 2017-09-14 Carag Ag Occluder
CN209437312U (zh) * 2017-05-08 2019-09-27 杨锋云 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
CN209611205U (zh) * 2018-11-08 2019-11-1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92148U (zh) * 2012-10-16 2013-04-24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瓣膜及其输送装置
US20170258475A1 (en) * 2014-09-12 2017-09-14 Carag Ag Occluder
CN106510788A (zh) * 2016-12-12 2017-03-22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左心耳封堵器
CN209437312U (zh) * 2017-05-08 2019-09-27 杨锋云 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
CN209611205U (zh) * 2018-11-08 2019-11-1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523A1 (zh) * 2022-11-21 2024-05-30 深圳市创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6410B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8527B2 (en) 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closure device with radial and circumferential support
CN102046094B (zh) 用于关闭血管系统中的缺损的装置
EP2757960B1 (en) A medical impla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3d fabric of strands for forming a medical implant
CN108261214B (zh) 封堵器及封堵器的缝合方法
ES2618537T3 (es) Dispositivos de Filamento Enrollado que se pueden Implantar
JP4565000B2 (ja) 血管障害部位を閉塞するための多層編組構造
CN109310440A (zh) 用于治疗血管动脉瘤的装置
JP2018134477A (ja) 動静脈奇形の領域における血流に影響を与えるインプラント
US20150133989A1 (en) Expandable occlu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20259710A1 (zh) 封堵装置
CN103705274B (zh) 封堵器
EP2399524A1 (en) Medical impla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89339A (zh) 用于阻断患者脉管系统内的异常开口的装置和方法
EA007112B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ые переплетные структуры для окклюзии сосудистых дефектов
PT1895913E (pt) Fio de sutura farpado entrelaçado
WO2023015601A1 (zh) 一种治疗三尖瓣返流的修复装置
CN105455922A (zh) 封堵器及其制作方法
WO2020034787A1 (zh) 覆膜支架
WO2015052125A1 (en) Occluder
CN113116410B (zh) 密封盘及封堵装置
WO2020093926A1 (zh) 封堵器
CN211560184U (zh) 腔内封堵器
CN112971902B (zh) 左心耳封堵器及缝合方法
CN113081078A (zh) 腔内封堵器
WO2024046392A1 (zh) 封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