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7034B - 一种吸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7034B
CN113107034B CN202110327941.6A CN202110327941A CN113107034B CN 113107034 B CN113107034 B CN 113107034B CN 202110327941 A CN202110327941 A CN 202110327941A CN 113107034 B CN113107034 B CN 1131070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guide
sand
discharge pipe
guid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79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7034A (zh
Inventor
项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u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u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u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u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79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70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7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7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7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7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02F3/8833Floating installations
    • E02F3/885Floating installations self propelled, e.g. ship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02F3/90Component parts, e.g. 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pumps
    • E02F3/92Digging elements, e.g. suction heads
    • E02F3/9243Passive suction heads with no mechanical cutt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02F3/90Component parts, e.g. 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pumps
    • E02F3/92Digging elements, e.g. suction heads
    • E02F3/9243Passive suction heads with no mechanical cutting means
    • E02F3/925Passive suction heads with no mechanical cutting means with j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Hand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河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沙方法,包括建筑本体,包括承载船以及吸沙设备,吸沙设备包括浸设于河道水体中的分隔罩、冲刷导水组件以及排沙管,排沙管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船上且与分隔罩顶部相连通,以令分隔罩能插入河道河底的泥沙中,排沙管远离分隔罩一端与承载船上预设的抽沙泵相连通,冲刷导水组件安装于排沙管内,冲刷导水组件一端贯穿外露于排沙管顶部且与承载船上预设的供水泵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分隔罩内且用于冲刷分隔罩内的泥沙。本申请能够降低清理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吸沙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沙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乱砍乱伐树木情况严重,导致地表植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流失的水土积聚在河道的河底,致使河道的排水能力急剧下降。而为了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则需要定期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
传统的清理方法中,由承载船搭载挖掘机移动至指定需要进行泥沙清理的位置,由挖掘机的动臂渗入河道河底,并由挖掘机的铲斗将河底的泥沙掘起至承载船内,以实现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的清理。
但是,挖掘机的铲斗将泥沙掘起的过程中,部分的泥沙会重新混合至河道的水体中,导致河道的水体变得浑浊,致使部分鱼类的生长受到影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河道河底的泥沙清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沙方法。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安装有吸沙设备且用于承载泥沙的承载船移动至河道指定的位置处;
S2、控制吸沙设备下降并插入至河道河底的泥沙中,以令部分泥沙被笼罩在吸沙设备内;
S3、控制吸沙设备启动,以对笼罩在吸沙设备内的泥沙进行清理;
S4、控制吸沙设备上升至与河道河底的泥沙在竖直方向上相错开;
S5、将承载船移动至河道另一位置处,以此循环;
其中,本方法中采用的吸沙设备包括浸设于河道水体中的分隔罩、冲刷导水组件以及排沙管,所述排沙管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船上且与分隔罩顶部相连通,以令所述分隔罩能插入河道河底的泥沙中,所述排沙管远离分隔罩一端与承载船上预设的抽沙泵相连通,所述冲刷导水组件安装于排沙管内,所述冲刷导水组件一端贯穿外露于排沙管顶部且与承载船上预设的供水泵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分隔罩内且用于冲刷分隔罩内的泥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供水泵通过冲刷导水组件对笼罩在分隔罩内的泥沙进行冲刷的过程中,泥沙重新混合至分隔罩内的水体中,抽沙泵通过排沙管将混合有大量泥沙的水体抽送至承载船上进行沉淀,以令泥沙跟水体分离,从而实现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并且在清理的过程中,分隔罩能够有效防止泥沙大量重新混合至河道的水体中而影响部分鱼类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可选的,所述冲刷导水组件包括固设于排沙管外且与供水泵相连通的定导水管、安装于排沙管内且一端贯穿外露于排沙管顶部的动导水管以及冲刷管,贯穿外露于排沙管顶部的所述动导水管一端穿设于定导水管远离供水泵一端,另一端延伸至分隔罩内,所述冲刷管穿设于位于分隔罩内的动导水管一端;所述动导水管在位于定导水管内的部分、冲刷管在位于动导水管内的部分均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冲刷管在位于动导水管外的部分开设有冲刷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泵启动时,供水泵输出的水体依次经过定导水管、动导水管以及冲刷管,并由冲刷管的冲刷孔喷出,从而实现对笼罩在罩体内的泥沙进行冲刷,以令泥沙重新混合至罩体内的水体中。
可选的,所述动导水管可转动地安装于排沙管内且贯穿外露于排沙管顶部的所述动导水管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定导水管远离供水泵一端,所述排沙管与冲刷导水组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动导水管绕自身轴心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动导水管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时,动导水管带动冲刷管绕动导水管的轴心进行转动,使得冲刷管对笼罩在罩体内的泥沙的冲刷更为均匀,即提高冲刷效果,以提高清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冲刷管可转动地穿设于位于分隔罩内的动导水管一端,所述排沙管与冲刷导水组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冲刷管绕自身轴心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冲刷管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时,位于冲刷管上的冲刷孔的朝向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冲刷管对笼罩在罩体内的泥沙的冲刷更为均匀,即提高冲刷效果,以提高清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排沙管外的第三驱动电机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动导水管内且一端贯穿外露于动导水管顶部的传动轴,贯穿外露于动导水管顶部的所述传动轴一端与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之间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另一端与冲刷管之间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驱动组件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带动传动轴绕自身轴心转动时,传动轴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带动冲刷管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使位于冲刷管上的冲刷孔的朝向不断发生变化。
可选的,所述动导水管外周在位于排沙管内的部分固设有沿动导水管长度方向螺旋设置的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导水管在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自身轴心转动的过程中,螺旋设置的叶片能够加快硬质管内的水流速度,有利于将罩体内混合有泥沙的水体排出,以提高清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分隔罩包括罩体、固定套设于排沙管外周的固定环以及铰接套设于固定环外周的活动环,所述活动环外周与罩体顶部预设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以令所述罩体与排沙管之间万向铰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与排沙管之间的万向铰接设置,能够使罩体任意一侧遇到石头等障碍物顶起时,罩体与排沙管之间相对转动以提升罩体的笼罩效果。
可选的,所述罩体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罩体内壁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封盖于进水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供水泵注入的水量不足时,河道中的水体能够由进水口进入罩体内,有利于抽沙泵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供水泵通过冲刷导水组件对笼罩在分隔罩内的泥沙进行冲刷的过程中,泥沙重新混合至分隔罩内的水体中,抽沙泵通过排沙管将混合有大量泥沙的水体抽送至承载船上进行沉淀,以令泥沙跟水体分离,从而实现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并且在清理的过程中,分隔罩能够有效防止泥沙大量重新混合至河道的水体中而影响部分鱼类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当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动导水管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时,动导水管带动冲刷管绕动导水管的轴心进行转动,使得冲刷管对笼罩在罩体内的泥沙的冲刷更为均匀,即提高冲刷效果,以提高清理效率;
当第三驱动组件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带动传动轴绕自身轴心转动时,传动轴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带动冲刷管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使位于冲刷管上的冲刷孔的朝向不断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冲刷导水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分隔罩;11、罩体;12、固定环;13、活动环;14、进水口;15、盖板;2、冲刷导水组件;21、定导水管;22、动导水管;23、冲刷管;24、导水孔;25、冲刷孔;3、排沙管;31、硬质管;32、软质管;33、导向套;4、抽沙泵;5、供水泵;6、卷扬机;7、第二驱动组件;71、第二驱动电机;72、蜗轮;73、蜗杆;8、第三驱动组件;81、第三驱动电机;82、传动轴;9、叶片;100、承载船;200、吸沙设备;300、旋转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吸沙方法。
参照图1,吸沙方法为采用安装有吸沙设备200的承载船100对位于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安装有吸沙设备200且用于承载泥沙的承载船100移动至河道指定的位置处;
S2、控制吸沙设备200下降并插入至河道河底的泥沙中,以令部分泥沙被笼罩在吸沙设备200内;
S3、控制吸沙设备200启动,以对笼罩在吸沙设备200内的泥沙进行清理;
S4、控制吸沙设备200上升至与河道河底的泥沙在竖直方向上相错开;
S5、将承载船100移动至河道另一位置处,以此循环。
具体的,本方法中所采用的吸沙设备200包括分隔罩1、冲刷导水组件2以及排沙管3,其中,分隔罩1用于对河道河底的部分泥沙进行笼罩,冲刷导水组件2用于对笼罩在罩体11内的泥沙进行冲刷,使泥沙重新混合至分隔罩1内的水体中,并通过排沙管3排出。
具体的,排沙管3包括呈竖直布置的硬质管31以及软质管32,硬质管31滑动穿设于预设在承载船100一侧且呈竖直布置的导向套33内。并且硬质管31与导向套33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的导向筋与导向槽,软质管32一端与硬质管31顶部的一侧相连通,另一端与承载船100上预设的抽沙泵4相连通,承载船100一侧设有卷扬机6,卷扬机6的钢丝绳自由端与硬质管31底部的一侧相连接固定,使得排沙管3能够在卷扬机6的驱动作用下竖直上升,以及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竖直下降。
分隔罩1设置于排沙管3底部且浸设于河道水体中,使得分隔罩1能够在排沙管3的带动下竖直上升,以及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与排沙管3的带动下竖直下降。
具体的,分隔罩1包括罩体11、固定环12以及活动环13,其中,罩体11为开口朝下布置的壳体结构,固定环12以及活动环13均为环状体结构,并且硬质管31的外轮廓与固定环12的内轮廓与相吻合,固定环12的外轮廓与活动环13的内轮廓相吻合,活动环13的外轮廓与罩体11顶部预设的通孔内壁相吻合,其中,固定环12的外轮廓与活动环13的内轮廓均为球面且中心相同,使得固定环12与活动环13之间能够万向铰接。固定环12套设于硬质管31外周且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活动环13嵌设于罩体11顶部的通孔内壁且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使得罩体11与排沙管3之间万向铰接设置,从而实现由排沙管3带动罩体11竖直上升/竖直下降,并且罩体11在竖直下降时能够插入至河道河底的泥沙中,以令部分泥沙被笼罩在罩体11内;另外,罩体11与排沙管3之间的万向铰接设置,能够使罩体11任意一侧遇到石头等障碍物顶起时,罩体11与排沙管3之间相对转动以提升罩体11的笼罩效果。
冲刷导水组件2安装于硬质管31内,冲刷导水组件2的前端贯穿外露于硬质管31顶部,并且冲刷导水组件2的前端与承载船100上预设的供水泵5相连通,冲刷导水组件2的尾端延伸至分隔罩1内,并且冲刷导水组件2的尾端在供水泵5的作用下对笼罩在罩体11内的泥沙进行冲刷。
在供水泵5通过冲刷导水组件2对笼罩在罩体11内的泥沙进行冲刷的过程中,泥沙重新混合至罩体11内的水体中,抽沙泵4通过排沙管3将混合有大量泥沙的水体抽送至承载船100上进行沉淀,以令泥沙跟水体分离,从而实现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并且在清理的过程中,罩体11能够有效防止泥沙大量重新混合至河道的水体中而影响部分鱼类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照图1和2,在本实施例中,冲刷导水组件2包括定导水管21、动导水管22以及冲刷管23,其中,定导水管21前端与供水泵5相连通,定导水管21尾端延伸至硬质管31顶部且通过焊接方式固设于硬质管31顶部,定导水管21尾端为封闭状态且定导水管21尾端与硬质管31顶部相垂直布置,动导水管22与硬质管31同轴布置,并且动导水管22可转动地设置于硬质管31内预设的转动座上,使得动导水管22能够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
动导水管22顶端贯穿外露于硬质管31顶部,动导水管22顶端穿设于定导水管21尾端,并且动导水管22顶端为封闭状态,其中,动导水管22与硬质管31之间的穿设位置处、动导水管22与定导水管21之间的穿设位置处均通过旋转密封圈300进行连接,使得动导水管22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动导水管22与硬质管31之间、动导水管22与定导水管21之间保持密封状态。其中,旋转密封圈300为现有技术中的动密封的一种,旋转密封圈300由一个填充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滑环和一个提供弹力的橡胶O型圈组成,用于密封有旋转或摆动运动的杆、轴、销、旋转接头等处,此处/下文不再赘述旋转密封圈300的原理。
动导水管22底端延伸至分隔罩1内且动导水管22底端为封闭状态。冲刷管23与动导水管22底端相垂直布置,冲刷管23穿设于动导水管22底端,并且冲刷管23与动导水管22之间的穿设位置处通过旋转密封圈300进行连接,使得冲刷管23能够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保持冲刷管23与动导水管22之间的密封性。
动导水管22在位于定导水管21内的部分、冲刷管23在位于动导水管22内的部分均开设有多个导水孔24,冲刷管23在位于动导水管22外的部分开设有多个沿冲刷管23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冲刷孔25。
当供水泵5启动时,供水泵5输出的水体依次经过定导水管21、动导水管22以及冲刷管23,并由冲刷管23的冲刷孔25喷出,从而实现对笼罩在罩体11内的泥沙进行冲刷,以令泥沙重新混合至罩体11内的水体中。
在本实施例中,排沙管3与冲刷导水组件2之间设有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能够用于驱动动导水管22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具体的,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1、蜗轮72以及蜗杆73,其中,蜗轮72套设于动排水管贯穿外露于硬质管31顶部的一端且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第二驱动电机71固设于硬质管31顶部,蜗杆73固设于第二驱动电机71输出轴,并且蜗杆73与蜗轮72相连接传动。当第二驱动电机71启动时,第二驱动电机71通过蜗轮72蜗杆73的连接传动而带动动导水管22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冲刷管23绕动导水管22的轴心进行转动,使得冲刷管23对笼罩在罩体11内的泥沙的冲刷更为均匀,即提高冲刷效果,以提高清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排沙管3与冲刷导水组件2之间设有第三驱动组件8,第三驱动组件8能够用于驱动冲刷管23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具体的,第三驱动组件8包括第三驱动电机81以及传动轴82,其中,传动轴82与动导水管22同轴布置,并且传动轴82可转动地设置于动导水管22内预设的转动座上,使得传动轴82能够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
传动轴82顶端贯穿外露于硬质管31顶部,并且传动轴82顶端固设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三驱动电机81固设于硬质管31顶部,并且第三驱动电机81输出轴设有与第一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锥齿轮;传动轴82底端延伸至冲刷管23上方,传动轴82底端固设有第二主动锥齿轮,冲刷管23上固设有与第二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锥齿轮。当第三驱动电机81启动时,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带动传动轴82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传动轴82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带动冲刷管23绕自身轴心进行转动,使得位于冲刷管23上的冲刷孔25的朝向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冲刷管23对笼罩在罩体11内的泥沙的冲刷更为均匀,即提高冲刷效果,以提高清理效率。
另外,冲刷管23绕自身轴心转动的转速由第二驱动电机71以及第三驱动电机81共同配合进行控制,使得冲刷管23绕自身轴心转动的转速范围更大。
在本实施例中,动导水管22外周在位于排沙管3内的部分固设有多个沿动导水管22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叶片9,每个叶片9均沿动导水管22长度方向螺旋设置,并且所有叶片9的螺旋相同。当动导水管22在第二驱动组件7的驱动下绕自身轴心转动的过程中,螺旋设置的叶片9能够加快硬质管31内的水流速度,有利于将罩体11内混合有泥沙的水体排出,以提高清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1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4,罩体11内壁在每个进水口14的上方均铰接有用于封盖进水口14的盖板15,即盖板15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封盖于进水口14处,使得进水口14具有控制水体单向流动的作用,在供水泵5注入的水量不足时,河道中的水体能够由进水口14进入罩体11内,有利于抽沙泵4稳定运行。
实施原理:需要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时,先将承载船100移动至河道指定的位置处,通过卷扬机6工作以令排沙管3以及分隔罩1竖直下降,并且使分隔罩1插入至河道河底的泥沙中,以将部分泥沙笼罩分隔罩1内,此时,供水泵5通过冲刷导水组件2对笼罩在分隔罩1内的泥沙进行冲刷,使泥沙重新混合至分隔罩1内的水体中,同时,抽沙泵4通过排沙管3将混合有大量泥沙的水体抽送至承载船100上进行沉淀,以令泥沙跟水体分离,从而实现对积聚在河道河底的泥沙进行清理,并且在清理的过程中,分隔罩1能够有效防止泥沙大量重新混合至河道的水体中而影响部分鱼类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在该区域的泥沙清理结束之后,通过卷扬机6工作以令排沙管3以及分隔罩1竖直上升至分隔罩1与河道河底的泥沙在竖直方向上相错开,再将承载船100移动至河道另一位置处,以此循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吸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安装有吸沙设备(200)且用于承载泥沙的承载船(100)移动至河道指定的位置处;
S2、控制吸沙设备(200)下降并插入至河道河底的泥沙中,以令部分泥沙被笼罩在吸沙设备(200)内;
S3、控制吸沙设备(200)启动,以对笼罩在吸沙设备(200)内的泥沙进行清理;
S4、控制吸沙设备(200)上升至与河道河底的泥沙在竖直方向上相错开;
S5、将承载船(100)移动至河道另一位置处,以此循环;
其中,本方法中采用的吸沙设备(200)包括浸设于河道水体中的分隔罩(1)、冲刷导水组件(2)以及排沙管(3),所述排沙管(3)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船(100)上且与分隔罩(1)顶部相连通,以令所述分隔罩(1)能插入河道河底的泥沙中,所述排沙管(3)远离分隔罩(1)一端与承载船(100)上预设的抽沙泵(4)相连通,所述冲刷导水组件(2)安装于排沙管(3)内,所述冲刷导水组件(2)一端贯穿外露于排沙管(3)顶部且与承载船(100)上预设的供水泵(5)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分隔罩(1)内且用于冲刷分隔罩(1)内的泥沙;所述冲刷导水组件(2)包括固设于排沙管(3)外且与供水泵(5)相连通的定导水管(21)、安装于排沙管(3)内且一端贯穿外露于排沙管(3)顶部的动导水管(22)以及冲刷管(23),贯穿外露于排沙管(3)顶部的所述动导水管(22)一端穿设于定导水管(21)远离供水泵(5)一端,另一端延伸至分隔罩(1)内,所述冲刷管(23)穿设于位于分隔罩(1)内的动导水管(22)一端;所述动导水管(22)在位于定导水管(21)内的部分、冲刷管(23)在位于动导水管(22)内的部分均开设有导水孔(24),所述冲刷管(23)在位于动导水管(22)外的部分开设有冲刷孔(25);所述动导水管(22)可转动地安装于排沙管(3)内且贯穿外露于排沙管(3)顶部的所述动导水管(22)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定导水管(21)远离供水泵(5)一端,所述排沙管(3)与冲刷导水组件(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动导水管(22)绕自身轴心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7);所述冲刷管(23)可转动地穿设于位于分隔罩(1)内的动导水管(22)一端,所述排沙管(3)与冲刷导水组件(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冲刷管(23)绕自身轴心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8)包括固设于排沙管(3)外的第三驱动电机(81)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动导水管(22)内且一端贯穿外露于动导水管(22)顶部的传动轴(82),贯穿外露于动导水管(22)顶部的所述传动轴(82)一端与第三驱动电机(81)输出轴之间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另一端与冲刷管(23)之间通过锥齿轮连接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水管(22)外周在位于排沙管(3)内的部分固设有沿动导水管(22)长度方向螺旋设置的叶片(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罩(1)包括罩体(11)、固定套设于排沙管(3)外周的固定环(12)以及铰接套设于固定环(12)外周的活动环(13),所述活动环(13)外周与罩体(11)顶部预设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以令所述罩体(11)与排沙管(3)之间万向铰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1)侧壁开设有进水口(14),所述罩体(11)内壁铰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封盖于进水口(14)处。
CN202110327941.6A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吸沙方法 Active CN1131070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7941.6A CN113107034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吸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7941.6A CN113107034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吸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7034A CN113107034A (zh) 2021-07-13
CN113107034B true CN113107034B (zh) 2022-06-24

Family

ID=7671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7941.6A Active CN113107034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吸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70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8420A (ja) * 1995-02-13 1996-08-27 Hashimoto Setsubi Kogyosho:Kk 水底の汚泥取出方法及び取出装置
CN1601000A (zh) * 2004-10-23 2005-03-30 吴方春 挖泥船高压水绞式吸头
CN101403221A (zh) * 2008-11-04 2009-04-08 李希环 水下吸沙罩及水下吸沙装置
US20200306803A1 (en) * 2017-07-10 2020-10-01 Jarala As Device for Removal of Sediment From Inside Pil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8420A (ja) * 1995-02-13 1996-08-27 Hashimoto Setsubi Kogyosho:Kk 水底の汚泥取出方法及び取出装置
CN1601000A (zh) * 2004-10-23 2005-03-30 吴方春 挖泥船高压水绞式吸头
CN101403221A (zh) * 2008-11-04 2009-04-08 李希环 水下吸沙罩及水下吸沙装置
US20200306803A1 (en) * 2017-07-10 2020-10-01 Jarala As Device for Removal of Sediment From Inside Pi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7034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62553B (zh) 一种用于收集水面及水底污物的收集装置
CN213627490U (zh) 一种灌注桩的清孔系统
JP2006223154A (ja) 蓮根掘取装置
CN113404428A (zh) 一种双向搅拌的搅拌桩施工设备
CN113638385A (zh) 一种漂浮式河流清洁装置
CN113107034B (zh) 一种吸沙方法
CN210263198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绞吸挖泥船
CN213868017U (zh) 水利施工排淤装置
CN218030114U (zh) 一种用于清除灌注桩桩孔沉渣的装置
CN112854273B (zh) 一种绿色城市地下构筑物免开挖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
JPS6229112Y2 (zh)
KR101893392B1 (ko) 수초 컷터형 회전부러쉬를 갖는 수중 오니퇴적물 제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니퇴적물 제거방법
CN111569477B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机用淤泥汇聚提升装置
CN220565363U (zh) 一种具有疏通结构的排水机
CN110258692B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
CN216041422U (zh) 一种用于人工湿地河床的清淤装置
CN213926448U (zh)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CN114233228B (zh) 一种大直径桩基施工用沉渣处理装置
CN218421186U (zh) 一种用于尾矿填充的浓缩池
CN219386463U (zh) 一种针对板结泥沙的破碎吸泥装置
CN211973626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115822484B (zh) 一种水文地质工程地下河流钻探用泥浆池
CN220599716U (zh) 一种尺寸可变分步式带加腋水平悬臂的矩形抗滑桩钻机
CN215408455U (zh) 一种双向搅拌的搅拌桩施工设备
CN220000459U (zh) 一种景观工程观赏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