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7327A -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7327A
CN113087327A CN202110435326.7A CN202110435326A CN113087327A CN 113087327 A CN113087327 A CN 113087327A CN 202110435326 A CN202110435326 A CN 202110435326A CN 113087327 A CN113087327 A CN 113087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material conveying
valve
spray gu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53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斌
任立明
李晓腾
朱微娜
张思洋
顾云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guancun Zhi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guancun Zhi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guancun Zhi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guancun Zhi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53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7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7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7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08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for liquid was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泥处理系统,涉及环保技术领域,解决当前油泥进入水泥窑分散不均匀,导致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所述系统包括水泥窑、均质泵、储罐、增压泵、喷枪、空气压缩机、物料传输管路和空气传输管路;所述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物料传输管路、第二物料传输管路和第三物料传输管路;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上。本申请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油泥。

Description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储运、加工等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即油泥;油泥长期堆存会对大气、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油泥对环境的污染,通常将油泥送入水泥窑中进行燃烧。油泥在通入水泥窑之前一般要经过预处理,目前对油泥的预处理方式与其他半固态危废的预处理方式相同,均经过混合、破碎、筛分后,再送入水泥窑燃烧。
然而经上述预处理得到的物料颗粒较大且由于油泥具有粘稠性,使得送入水泥窑后分散不均匀,导致物料燃烧不充分,影响水泥窑工况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水泥窑处置油泥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处理系统,能够用于解决目前油泥进入水泥窑分散不均匀,导致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泥处理系统,所述油泥处理系统包括水泥窑、均质泵、储罐、增压泵、喷枪、空气压缩机、物料传输管路和空气传输管路;
所述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物料传输管路、第二物料传输管路和第三物料传输管路;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
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上。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燃烧信息获取装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泥窑上;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物料的流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中空气的流通。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元件和第二流量检测元件;
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物料的流量,且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喷枪之间;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中空气的流量,且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空气传输管路的出口端之间。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包括温度采集元件和图像采集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物料传输旁路和第三阀门;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的压力,且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位于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喷枪之间;所述物料传输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物料传输旁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喷枪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物料传输旁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物料传输旁路中物料的流通。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的物料沿增压泵出口端到喷枪入口端的方向进行单向流通,且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喷枪之间。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元件和第四阀门;
所述液位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储罐上;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中物料的流通。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质泵为三级均质泵。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罐包括第一储罐和第二储罐,所述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所述喷枪包括第一喷枪和第二喷枪,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和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和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和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所述空气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空气传输管路和第二空气传输管路;
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一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二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的窑尾,所述第二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的窑头。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分析处理装置,所述分析处理装置与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均连接。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油泥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泥窑、均质泵、储罐、增压泵、喷枪、空气压缩机、物料传输管路和空气传输管路;所述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物料传输管路、第二物料传输管路和第三物料传输管路;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上;使得经过均质泵处理变为悬浮液的油泥可以雾化喷入水泥窑内实现均匀分散,从而使得油泥可以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油泥处理系统;101—水泥窑;1011—窑尾;1012—窑头;102—均质泵;103—储罐;1031—第一储罐;1032—第二储罐;104—增压泵;1041—第一增压泵;1042—第二增压泵;105—喷枪;1051—第一喷枪;1052—第二喷枪;106—空气压缩机;107—物料传输管路;1071—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1—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10712—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1072—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1—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10722—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1073—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1—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10732—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108—空气传输管路;1081—第一空气传输管路;1082—第二空气传输管路;109—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10—第一阀门;111—第二阀门;112—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3—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4—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5—物料传输旁路;116—第三阀门;117—单向阀;118—液位检测元件;119—第四阀门;120—分析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目前对油泥的预处理方式与其他半固态危废的预处理方式相同,均经过混合、破碎、筛分后,再送入水泥窑燃烧,并没有针对油泥的特性设计预处理方式。经上述预处理得到的油泥颗粒较大,并且由于油泥具有一定粘稠性,使得送入水泥窑内的油泥物料容易团聚,导致分散不均匀,从而使得油泥物料受热不均、燃烧不充分,甚至会出现局部爆燃导致水泥窑工况波动较大的情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泥窑处置油泥的能力。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泥处理系统10,如图1所示,所述油泥处理系统10包括水泥窑101、均质泵102、储罐103、增压泵104、喷枪105、空气压缩机106、物料传输管路107和空气传输管路108;所述物料传输管路107包括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和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所述均质泵10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与所述储罐103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储罐103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与所述增压泵104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增压泵104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与所述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与所述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喷枪105设置在所述水泥窑101上。
其中,水泥窑101是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设备。通常可以将石灰石、粘土和铁质原料等生产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从水泥窑的窑尾投入水泥窑中进行燃烧逐渐变为水泥熟料,由于水泥窑的筒体是倾斜的,并且不断回转,使得生产原料可以在筒体内不断翻动,并且可以轴向移动,从窑尾移动至窑头,进而水泥熟料从窑头出料。在生产水泥熟料的过程中,一般是将煤粉投入水泥窑中燃烧以作为燃料。
均质泵102具有定子和转子,转子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高剪切速度和高频机械效应可以带来较大的动能,物料在定子和转子狭窄的间隙中会受到强烈的剪切、挤压、摩擦、撞击等作用。利用均质泵102来处理油泥,可以剪切、混合、乳化以及均质油泥,进而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油泥悬浮液。
储罐103可以用于储存由均质泵102处理后的油泥悬浮液,并可以为增压泵104提供油泥悬浮液物料。储罐103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储罐103的容积可以是5~6m3
增压泵104可以用于提供将油泥悬浮液输送至喷枪105以及雾化的动力。在实际应用中,增压泵10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增压泵并联,使得当其中一个增压泵发生故障后,还可以启动另一个增压泵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空气压缩机106可以用于为喷枪105提供压缩的空气,使得经喷枪105可以喷射出雾化的油泥悬浮液。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端通过空气传输管路108与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可以是空气传输管路108的出口端直接与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也可以是空气传输管路108的出口端与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连通,从而使得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端与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
喷枪105用于喷射油泥悬浮液进入水泥窑101内。喷枪10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喷枪105的数量为多个时,增压泵104的出口端可以分别和多个喷枪的入口端连通,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端也可以分别和多个喷枪的入口端连通,从而每个喷枪均可以喷射雾化的油泥悬浮液进入水泥窑101,多个喷枪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水泥窑101的不同位置,如设置在水泥窑101的窑尾和窑头。喷枪105的类型也可以根据运行环境和功能特点进行选型,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运行环境下,可以选择由耐高温材料制作而成、气体喷射压力为0.35-0.5MPa、液体喷射压力为0.3-0.4MPa、喷射辐射角度为30°~60°以及射程为6m~9m的喷枪。喷枪105可以采用气动伸缩装置设置于水泥窑101上,使得系统停止运行或检修时,喷枪105可以退出水泥窑壁,便于延长喷枪105的寿命,也便于对喷枪105进行检修。
可以理解,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均质泵102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与储罐103的入口端连通,储罐103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与增压泵104的入口端连通,增压泵104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与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通过空气传输管路108与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喷枪105设置在水泥窑101上;可以先利用均质泵102处理油泥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油泥悬浮液,然后基于增压泵104、喷枪105和空气压缩机106将油泥悬浮液雾化喷入水泥窑101内,使得油泥物料均匀分散,从而实现油泥在水泥窑101内的充分燃烧。
另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不仅可以有效处理油泥,减少油泥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以降低水泥窑生产水泥熟料的成本。油泥中含有水、油和固态泥浆,将油泥投入水泥窑进行燃烧,一方面,其中的油组分充分燃烧可以为水泥窑生产水泥熟料提供一定燃料,进而可以减少煤粉燃料的投入,经计算,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每吨油泥可以节省0.5吨煤粉;另一方面,其中的固态泥浆燃烧后组分与水泥粘土原料成分相似,可以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进而可以减少粘土消耗,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成本。
为了能够快速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破碎装置和筛分装置,破碎装置的出口端与筛分装置的入口端连通,筛分装置的出口端与均质泵102的入口端连通。
其中,所述破碎装置可以是破碎机,所述破碎机具体可以是剪切式破碎机或锤击式破碎机。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油泥物料先进入破碎装置进行破碎,缩小油泥中固态颗粒粒径,通常可以将固态颗粒剪切至60mm以下;将破碎后的物料进入筛分装置,去除大颗粒物质;筛分后的物料再进入均质泵102,使得在均质泵102中可以快速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同时可以避免大颗粒物质对均质泵102的损害。
在实际应用中,破碎装置和筛分装置在运行时可以注入氮气保护,防止破碎筛分时局部油气浓度高遇火花爆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混合装置,混合装置的入口端与筛分装置的出口端连通,混合装置的出口端与均质泵102的入口端连通。
混合装置内部可以设置搅拌电机来混合筛分后的油泥物料和其他物料。例如,其他物料可以是分散剂、乳化剂等,将筛分后的油泥物料和分散剂、乳化剂等混合,有利于油泥物料达到分散均匀的状态。例如,其他物料也可以是其他需要送入水泥窑进行焚烧处理的危废,将筛分后的油泥物料和其他危废混合,可以将其他危废与油泥一同在均质泵102中变为悬浮液送入水泥窑焚烧处理。
为了能够快速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油泥物料置于油泥池中进行静置分层,上层为油水层,下层为泥浆层,将上层油水抽出储存,将下层泥浆输送至破碎装置进行破碎,再经过筛分装置除去大颗粒物质,然后将处理后的泥浆以及抽出储存的油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入混合装置中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物料通入均质泵102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油泥中的泥浆先进入破碎装置进行破碎,缩小固态颗粒粒径,然后破碎后的泥浆通入筛分装置,去除大颗粒物质;使得在均质泵102中可以快速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同时可以避免大颗粒物质对均质泵102的损害。
为了提高油泥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减少团聚的可能性,均质泵102可以是三级均质泵。三级均质泵中在物料轴向运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组定子转子、第二组定子转子以及第三组定子转子,其中,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油泥物料在进入均质泵102后,依次经过第一组定子转子、第二组定子转子以及第三组定子转子的剪切作用,其中的颗粒粒径逐渐减小,可以达到150目以下。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得到的油泥悬浮液中悬浮颗粒的粒径更小,油泥悬浮液中的悬浮颗粒可以分散的更均匀、更稳定,从而减小颗粒团聚的可能性,使得燃烧更充分。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减小油泥悬浮液中悬浮颗粒的粒径,均质泵102中可以设置大于三组的定子和转子。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物料能否燃烧充分,一方面依赖于物料的分散程度,另一方面还可能与氧气是否充分相关。因此,为了进一步使油泥悬浮液物料雾化喷入水泥窑101后可以进一步充分燃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第一阀门110和第二阀门111;如图2所示,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设置在所述水泥窑101上;所述第一阀门110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物料的流通;所述第二阀门111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上,用于控制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空气的流通。
其中,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可以用于获取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的燃烧信息。所述燃烧信息可以包括燃烧温度、燃烧火焰大小和燃烧火焰颜色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燃烧信息可以反映油泥物料的燃烧情况。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包括温度采集元件和图像采集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采集元件可以检测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的燃烧温度,图像采集元件可以检测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燃烧时的燃烧火焰大小和燃烧火焰颜色;温度采集元件可以是红外测温仪,图像采集元件可以是摄像仪。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也可以采用气动伸缩装置设置于水泥窑101上,使得系统停止运行或检修时,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可以退出水泥窑壁,便于延长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的寿命,也便于对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进行检修
空气压缩机106不仅可以用于为喷枪105提供压缩的空气,使得经喷枪105可以喷射出雾化的油泥悬浮液,还可以冷却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对其中摄像镜头进行保护;并且,空气压缩机106还可以为油泥物料的燃烧提供氧气。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在水泥窑101上设置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以及在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设置第一阀门110,在空气传输管路108上设置第二阀门111,使得可以根据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获取的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的燃烧信息,对第一阀门110和/或第二阀门111进行调整,进而对投入水泥窑101中的油泥物料量进行调整,以及对空气压缩机106通入水泥窑101内的空气量进行调整,使得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量和氧气量匹配,实现充分燃烧。
例如,当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获取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燃烧的火焰颜色为黄色,说明水泥窑101内氧气量较少,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油泥物料燃烧不充分,则可以控制第一阀门110的开度减小,减小通入水泥窑101中的油泥物料量;或者控制第二阀门111开度增大,增大通入水泥窑101内的空气量;再或者,控制第一阀门110的开度减小,以及控制第二阀门111开度增大,减小通入水泥窑101中的油泥物料量,以及增大通入水泥窑101内的空气量。通过上述调控方式,使得可以为通入水泥窑101中的油泥物料的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从而实现油泥物料的充分燃烧。
为了进一步对通入水泥窑101中的油泥物料量和通入水泥窑101内的空气量进行精准调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和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物料的流量,且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位于所述第一阀门110和所述喷枪105之间;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上,用于检测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空气的流量,且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位于所述第二阀门111和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的出口端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当根据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获取的水泥窑101内油泥物料的燃烧信息,确定需要对第一阀门110和/或第二阀门111进行调整后,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检测得到的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物料的流量,确定第一阀门110需要打开的开度,以及根据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检测得到的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空气的流量,确定第二阀门111需要打开的开度。并且,在对第一阀门110和/或第二阀门111进行开度调整后,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和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检测到的流量数据,验证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物料的流量和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空气的流量是否符合预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智能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分析处理装置120,如图4所示,所述分析处理装置120与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所述第一阀门110、所述第二阀门111、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均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将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所述第一阀门110、所述第二阀门111、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均与分析处理装置120连接,分析处理装置120可以根据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和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得到的数据,对第一阀门110和第二阀门111进行准确、及时、智能化的控制。例如,分析处理装置120可以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内置处理软件,所述处理器可以对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获取的水泥窑101内油泥的燃烧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当前水泥窑101内油泥的燃烧情况,并可以进一步根据燃烧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通入水泥窑101中的油泥物料量和通入水泥窑101内的空气量,以及确定需要通入水泥窑101的油泥物料的目标流量和通入水泥窑101的空气的目标流量,并将第一阀门110和第二阀门111打开至目标流量对应的开度,分析处理装置12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来存储各阀门开度比例与所在管道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分析处理装置12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用来显示各种检测数据,除了用于显示上述各器件检测得到的数据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显示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的压力(可以在空气传输管路108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得到压力数据)、物料传输旁路115中的压力、增压泵104的压力、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油泥物料的温度等,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在实际应用中,分析处理装置120可以设置在远离生产现场的位置,实现远程控制。分析处理装置120与各器件的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分析处理装置120还可以将各种数据上传云平台服务器,进而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APP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调节。
喷枪105能够借助具有较小直径的喷嘴喷出雾化的油泥悬浮液,由于喷嘴较小,可能会出现喷嘴堵塞,整个系统管路压力持续升高的现象。为了避免系统中的管道和器件受到损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物料传输旁路115和第三阀门116;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的压力,且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位于所述增压泵104和所述喷枪105之间;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的第一位置A连通,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的出口端与所述储罐103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位置A位于所述增压泵104和所述喷枪105之间;所述第三阀门116设置在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上,用于控制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中物料的流通。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当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检测得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判断喷枪105发生堵塞,则可以控制第三阀门116打开,流向喷枪105的油泥物料则从物料传输旁路115回流到储罐103中,从而缓解了整个系统中的压力,避免了系统中的管道和装置受到损伤。所述预设压力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设定,例如预设压力为0.8Mpa。
为了避免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油泥物料从喷枪105逆流回增压泵104,以及避免系统停止运行时喷枪105回火(水泥窑101内火焰由喷嘴进入管道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单向阀117;如图5所示,所述单向阀117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控制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的物料沿增压泵104出口端到喷枪105入口端的方向进行单向流通,且所述单向阀117位于所述第一位置A和所述喷枪105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在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设置单向阀117,控制油泥物料只能从增压泵104流至喷枪105,而不能从喷枪105流至增压泵,从而避免了油泥物料从喷枪105逆流回增压泵104,以及避免了系统停止运行时喷枪105回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元件118和第四阀门119;如图6所示,所述液位检测元件118设置在所述储罐103上;所述第四阀门119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中物料的流通。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根据液位检测元件118检测得到的储罐103中油泥物料的液位高度,对第四阀门119进行控制,以避免储罐103中油泥物料溢出或出料吸空(储罐103中油泥物料较少,增压泵104不能吸入油泥物料)。
例如,当液位检测元件118检测得到的储罐103中油泥物料的液位高度过高,则可以控制第四阀门119关闭或者减小开度;当液位检测元件118检测得到的储罐103中油泥物料的液位高度过低,则可以控制第四阀门119增大开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智能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析处理装置120还可以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所述第三阀门116、所述液位检测元件118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19均连接。
为了使危废在水泥窑内可以焚烧更充分一些,通常是将危废是从水泥窑的窑尾投入,危废从水泥窑的窑尾移动至窑头,经历长时间的燃烧,以提高焚烧处理效果。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可以将油泥变成颗粒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并雾化喷入水泥窑内,极易燃烧充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油泥悬浮液不仅可以从水泥窑的窑尾喷入水泥窑内,还可以从水泥窑的窑头喷入水泥窑内。因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10中,所述储罐103包括第一储罐1031和第二储罐1032,所述增压泵104包括第一增压泵1041和第二增压泵1042,所述喷枪105包括第一喷枪1051和第二喷枪1052,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包括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10711和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10712,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包括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10721和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10722,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包括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10731和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10732,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包括第一空气传输管路1081和第二空气传输管路1082;所述均质泵10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10711与所述第一储罐1031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均质泵10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10712与所述第二储罐103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储罐1031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10721与所述第一增压泵1041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储罐103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10722与所述第二增压泵104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1041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10731与所述第一喷枪1051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增压泵104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10732与所述第二喷枪105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108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空气传输管路1081与所述第一喷枪1051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108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空气传输管路1082与所述第二喷枪105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枪1051设置在所述水泥窑101的窑尾1011,所述第二喷枪1052设置在所述水泥窑101的窑头1012,如图7所示。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案,将油泥悬浮液雾化喷入水泥窑101的窑尾1011和水泥窑101的窑头1012,可以提高水泥窑处理油泥的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水泥窑处理油泥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水泥窑101的窑尾1011和水泥窑101的窑头1012也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喷枪,例如,当窑尾1011设置多个喷枪时,第一增压泵1041的出口端可以分别和多个喷枪的入口端连通,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端也可以分别和多个喷枪的入口端连通;当窑尾1012设置多个喷枪时,第二增压泵1042的出口端可以分别和多个喷枪的入口端连通,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端也可以分别和多个喷枪的入口端连通;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泥窑处理油泥的效率。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进行阐释,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仅为一种示例,并不表示对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的限制。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10,如图8所示,包括包括水泥窑101、均质泵102、储罐103、增压泵104、喷枪105、空气压缩机106、物料传输管路107、空气传输管路108、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第一阀门110、第二阀门111、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物料传输旁路115、第三阀门116、单向阀117、液位检测元件118、第四阀门119和分析处理装置120。
其中,所述物料传输管路107包括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和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所述均质泵10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与所述储罐103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储罐103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1072与所述增压泵104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增压泵104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与所述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106的出口通过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与所述喷枪105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喷枪105设置在所述水泥窑101上。
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设置在所述水泥窑101上;所述第一阀门110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物料的流通;所述第二阀门111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上,用于控制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空气的流通。
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物料的流量,且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位于所述第一阀门110和所述喷枪105之间;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上,用于检测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中空气的流量,且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位于所述第二阀门111和所述空气传输管路108的出口端之间。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的压力,且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位于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和所述喷枪105之间;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的第一位置A连通,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的出口端与所述储罐103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位置A位于所述第一阀门110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之间;所述第三阀门116设置在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上,用于控制所述物料传输旁路115中物料的流通。
所述单向阀117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上,用于控制第三物料传输管路1073中的物料沿增压泵104出口端到喷枪105入口端的方向进行单向流通,且所述单向阀117位于所述第一位置A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之间。
所述液位检测元件118设置在所述储罐103上;所述第四阀门119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1071中物料的流通。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120与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所述第一阀门110、所述第二阀门111、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所述第三阀门116、所述液位检测元件118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19均连接;用于根据燃烧信息获取装置109、第一流量检测元件112、第二流量检测元件113、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14和液位检测元件118检测得到的数据,对第一阀门110、第二阀门111、第三阀门116和第四阀门119进行控制。为避免图8不清楚,图中并未用线将分析处理装置120与各装置和元件进行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分析处理装置120与上述各器件存在连接关系,所述连接关系可以是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可以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油泥悬浮液,并可以将油泥悬浮液雾化喷入水泥窑101内,使得油泥物料均匀分散,从而实现油泥在水泥窑101内的充分燃烧,能够有效提高水泥窑处理油泥的能力。并且,按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要求,水泥窑处理固态危废的不能超过水泥窑生产水泥熟料能力的15%,而水泥窑处理液态危废可以是水泥窑生产水泥熟料能力的15~20%,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泥处理系统可以得到粒度较小且分散均匀的油泥悬浮液,使得水泥窑可以处理更多的油泥,进一步提高了水泥窑处理油泥的能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包括水泥窑、均质泵、储罐、增压泵、喷枪、空气压缩机、物料传输管路和空气传输管路;
所述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物料传输管路、第二物料传输管路和第三物料传输管路;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
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燃烧信息获取装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泥窑上;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物料的流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中空气的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元件和第二流量检测元件;
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物料的流量,且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喷枪之间;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空气传输管路中空气的流量,且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空气传输管路的出口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包括温度采集元件和图像采集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物料传输旁路和第三阀门;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的压力,且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元件位于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喷枪之间;所述物料传输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物料传输旁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喷枪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物料传输旁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物料传输旁路中物料的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第三物料传输管路中的物料沿增压泵出口端到喷枪入口端的方向进行单向流通,且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喷枪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元件和第四阀门;
所述液位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储罐上;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中物料的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泵为三级均质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包括第一储罐和第二储罐,所述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所述喷枪包括第一喷枪和第二喷枪,所述第一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和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所述第二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和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所述第三物料传输管路包括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和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所述空气传输管路包括第一空气传输管路和第二空气传输管路;
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均质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储罐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储罐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四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五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六物料传输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一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空气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二喷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的窑尾,所述第二喷枪设置在所述水泥窑的窑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分析处理装置,所述分析处理装置与所述燃烧信息获取装置、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元件均连接。
CN202110435326.7A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3087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326.7A CN113087327A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326.7A CN113087327A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7327A true CN113087327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7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5326.7A Pending CN113087327A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7327A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2907A (en) * 1955-07-04 1958-04-02 Chrysler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fuel injection circuit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US3958518A (en) * 1973-11-16 1976-05-25 Sunray Reinetsu Co., Ltd. Incinerator for oil-containing waste sludge and method thereof
US4073242A (en) * 1975-12-29 1978-02-14 Thiokol Corporation Sewage sludge disposal
WO1993007421A1 (en) * 1991-10-11 1993-04-15 D & C Engineering B.V. A combustor apparatus
JPH08327040A (ja) * 1995-06-01 1996-12-10 Fukuhara:Kk 廃液処理装置
US20020050236A1 (en) * 1998-10-19 2002-05-02 Eco/Technologies, Llc. Co-combustion of waste sludge in municipal waste combustors and other furnaces
US20040009443A1 (en) * 2002-06-03 2004-01-15 Loving Ronald E. Pollution abatement incinerator system
WO2006091061A1 (en) * 2005-02-22 2006-08-31 Alexandr Klyuyev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uel combustion
CN101655240A (zh) * 2009-09-14 2010-02-24 任振伟 污泥焚烧系统、方法和用于焚烧污泥的干式排渣锅炉
CN103017177A (zh) * 2012-12-25 2013-04-03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盐废水焚烧处理方法
CN103225817A (zh) * 2013-05-02 2013-07-31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废油泥雾化锅炉直燃装置
CN203203042U (zh) * 2013-04-11 2013-09-18 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焚烧炉的控制系统
CN203273929U (zh) * 2013-05-02 2013-11-06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废油泥雾化装置
CN203540202U (zh) * 2013-10-22 2014-04-16 江苏双江石化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滤油机的保护系统
JP2016186382A (ja) * 2015-03-27 2016-10-27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火格子式廃棄物焼却炉及び廃棄物焼却方法
RU2659983C1 (ru) * 2017-12-05 2018-07-04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Система утилизации мокрых углеродсодержащих отходов
CN109631054A (zh) * 2018-11-01 2019-04-16 扬州链享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含硫废液焚烧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CN111609413A (zh) * 2020-05-09 2020-09-01 杭州科晟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辅助燃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2907A (en) * 1955-07-04 1958-04-02 Chrysler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fuel injection circuit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US3958518A (en) * 1973-11-16 1976-05-25 Sunray Reinetsu Co., Ltd. Incinerator for oil-containing waste sludge and method thereof
US4073242A (en) * 1975-12-29 1978-02-14 Thiokol Corporation Sewage sludge disposal
WO1993007421A1 (en) * 1991-10-11 1993-04-15 D & C Engineering B.V. A combustor apparatus
CN1071744A (zh) * 1991-10-11 1993-05-05 D&C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装置
JPH08327040A (ja) * 1995-06-01 1996-12-10 Fukuhara:Kk 廃液処理装置
US20020050236A1 (en) * 1998-10-19 2002-05-02 Eco/Technologies, Llc. Co-combustion of waste sludge in municipal waste combustors and other furnaces
US20040009443A1 (en) * 2002-06-03 2004-01-15 Loving Ronald E. Pollution abatement incinerator system
WO2006091061A1 (en) * 2005-02-22 2006-08-31 Alexandr Klyuyev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uel combustion
CN101655240A (zh) * 2009-09-14 2010-02-24 任振伟 污泥焚烧系统、方法和用于焚烧污泥的干式排渣锅炉
CN103017177A (zh) * 2012-12-25 2013-04-03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盐废水焚烧处理方法
CN203203042U (zh) * 2013-04-11 2013-09-18 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焚烧炉的控制系统
CN103225817A (zh) * 2013-05-02 2013-07-31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废油泥雾化锅炉直燃装置
CN203273929U (zh) * 2013-05-02 2013-11-06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废油泥雾化装置
CN203540202U (zh) * 2013-10-22 2014-04-16 江苏双江石化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滤油机的保护系统
JP2016186382A (ja) * 2015-03-27 2016-10-27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火格子式廃棄物焼却炉及び廃棄物焼却方法
RU2659983C1 (ru) * 2017-12-05 2018-07-04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Система утилизации мокрых углеродсодержащих отходов
CN109631054A (zh) * 2018-11-01 2019-04-16 扬州链享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含硫废液焚烧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CN111609413A (zh) * 2020-05-09 2020-09-01 杭州科晟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辅助燃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等: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与实践 下 第4版》", 31 March 2017 *
李国兵等: "含油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与实践", 《水泥工程》 *
李春萍: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实用技术》", 31 January 2020 *
郑志侠等: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 水泥行业污染物综合控制技术》", 31 July 2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48C (zh) 市镇废弃物燃烧器及其他熔炉内的废弃物泥浆的共燃烧
CA2584373C (en) Dry polymer hyd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US555582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waste material to a dry kiln
US6553924B2 (en) Co-combustion of waste sludge in municipal waste combustors and other furnaces
JP5157052B2 (ja) 低含水率汚泥の輸送方法及び輸送装置並びにセメント製造設備
CN113087327A (zh) 一种油泥处理系统
CN207076767U (zh) 一种用于工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深度稳定化处理的设备
CN202358530U (zh) 用于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的搅拌机
CN106984238A (zh) 一种可控速多功能混合机
CN106313315A (zh) 飞灰处理系统
CN108895462A (zh) 半固态危废处理系统
CN215279156U (zh) 一种一体化高效全自动污染土壤修复设备
JP5456341B2 (ja) 廃油系固体燃料の製造方法及び該廃油系固体燃料の利用方法
CN205442058U (zh) 乳化炸药混合输送装置
CN208871630U (zh) 半固态危废处理系统
JP5082931B2 (ja) 水分を含む粉体の輸送方法および輸送システム
CN102878570A (zh) 一种煤粉炉掺烧化工污泥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219550536U (zh) 废液协同污泥混合进料装置
CN111121049A (zh) 一种水泥厂协同处理污泥系统及处理污泥的方法
CN216047814U (zh) 一种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系统
CN206500432U (zh) 一种飞灰固化装置
CN207078753U (zh) 污泥给料装置
CN217550748U (zh) 土壤修复设备
CN106402903A (zh) 危废物焚烧分类连续密闭进料系统
CN206291219U (zh) 危废物焚烧分类连续密闭进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