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6740B -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6740B
CN113086740B CN202110317431.0A CN202110317431A CN113086740B CN 113086740 B CN113086740 B CN 113086740B CN 202110317431 A CN202110317431 A CN 202110317431A CN 113086740 B CN113086740 B CN 113086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reset position
guide groove
test strip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74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6740A (zh
Inventor
贺宇光
王小芍
魏善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Tydreams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Tydreams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Tydreams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Tydreams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74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6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6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6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6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6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air blast or suction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所述薄状料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试纸条,包括以下步骤: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取料,其中在一个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分别对一个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进行支撑,并同时对相邻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侧壁进行抵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输送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将试纸条切割成预设形状并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对第二壳体进行视觉定位并且对第一壳体和试纸条分别进行视觉定位;将定位后的试纸条利用伯努利效应进行吸附并转移至第二壳体上,再将定位后的第一壳体进行吸附并转移至第二壳体上。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能够有效保证对薄状料件吸附的同时,能够缩小安装占用空间,且降低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状料件输送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检测试纸卡通常包括壳体和试纸条,其中检测试纸卡也是薄状料件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检测试纸卡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对试纸条进行裁切、壳体进行搬运等工序,其中对试纸条吸附转移的有效性,对于叠放的壳体取料机构的结构紧凑型和成本的投入性等均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现有技术中,试纸包括导流层、检测层以及吸水层,其中所述导流层的导流纤维由于孔隙较大,在吸附搬运的过程中通常由于漏气较多,导致吸附力不足以吸住所述导流层进而使得试纸在搬运过程中掉落。另外,对于叠放的壳体,在取料的过程中通常是需要两套动力机构完成相邻两个壳体之间的分离,这样就造成安装占用的面积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其能够有效保证对薄状料件吸附的同时,能够缩小安装占用空间,且降低投入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所述薄状料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对层叠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取料,其中在一个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分别对一个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进行支撑,并同时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侧壁进行抵接,再通过错位移动的方式使得支撑力消除、抵接力保持以完成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落料;
将完成落料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输送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将呈长条状的试纸板切割成预设形状的试纸条,并将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
对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壳体和位于第三预设位置的试纸条连续进行视觉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试纸条转移的过程中完成视觉定位;
对位于第二预设安装位置的所述第二壳体进行视觉定位;
将定位后的所述试纸条利用伯努利效应进行吸附并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二壳体上,以能够使得所述试纸条和第二壳体完成组装,然后再将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吸附并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二壳体上,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成组装。
进一步地,在步骤“对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壳体和位于第三预设位置的试纸条连续进行视觉定位”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均位于水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对齐设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在输送方向上错位设置,对所述第一壳体进行位置获取并转移,所述试纸条在所述第一壳体转移过程中完成位置获取。
进一步地,在步骤“将呈长条状的试纸条切割成预设形状”中,首先对层叠放置的多个所述试纸板依次向下分离传递,然后夹持呈长条状的所述试纸板的尾部并持续向前分步送进,以完成切割工序,最后将切割成预设形状的所述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分别对层叠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取料”中,其中对于叠放的多个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取料的步骤包括:对最下端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进行限位以支撑全部所述第一壳体;对下端的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进行抵接以支撑其自身及其上方的所述第一壳体;释放对最下端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限位力以使得相应的所述第一壳体完成落料。
进一步地,在步骤“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输送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将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以及第三预设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均对应设置有待料工位,完成落料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试纸条还分别被输送至对应的所述待料工位。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切纸机构、夹持机构、吸附机构和视觉定位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驱动件、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
所述驱动件在驱动方向上具有第一运动行程和第二运动行程,在所述驱动件处于第一运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能够朝向所述料件运动并与所述料件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支撑最下端的所述料件;在所述驱动件处于第二运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二夹持件回退以释放最下端的所述料件;
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第一吸附单元、能够对所述第一吸附单元提供负压的气路单元,
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每个所述吸附孔的第一端与所述气路单元连通、第二端朝向薄状料件设置以吸附所述薄状料件;
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薄状料件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吸附孔对应设置有所述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壁处,以使得所述导流槽内朝向所述吸附孔流动的气流流速大于所述薄状料件背离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气流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气缸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向槽、相对所述驱动方向向外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开设有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向槽、相对所述驱动方向向外弯曲的第二弧形导向槽,其中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行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和第二直线导向槽分别与所述第二运动行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和第二弧形导向槽的内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跟随所述驱动气缸同步移动的第一连接板材和第二连接板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材上设置有能够从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内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能够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槽内的第二滚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气路单元连通的第二吸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能够在吸附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吸附单元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能够从所述第一工位处越过所述第二吸附单元运动至第二工位处。
进一步地,所述视觉定位机构包括吸附单元、输送单元和视觉单元,所述视觉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分离设置,所述视觉单元在所述吸附单元转移工序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一壳体或试纸条进行连续位置信息获取。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仅采用一个驱动源可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对所述壳体的夹持、所述第二夹持件对所述壳体的支撑,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占用面积大的问题,还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
2、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吸附机构,通过设置的导流槽和吸附孔,使得所述试纸上侧的气流流速大于所述试纸下侧的气流流速,即所述试纸下侧所受的压力大于所述试纸上侧所受的压力,进而在利用负压吸附的同时,结合类似伯努利原理的气流压力的作用,有效使得所述试纸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贴合在一起,进而完成有效的转移工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夹持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夹持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夹持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吸附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吸附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夹持机构;2、吸附机构;11、第一夹持件;12、第二夹持件;13、驱动气缸;14、第一连接件;21、气路单元;22、第一本体;23、吸附孔;24、导流槽;25、第二吸附单元;26、真空一体阀组件;111、第一直线导向槽;112、第一弧形导向槽;121、第二直线导向槽;122、第二弧形导向槽;141、第一连接板材;142、第二连接板材;143、第一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有效保证对薄状料件吸附的同时,能够缩小安装占用空间,且降低投入成本。其中本方式中所述薄状料件以检测试纸卡为例,该检测试纸卡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试纸条。其中定义所述第一壳体为上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下壳体。
本实施方式中,该系统主要包括切纸机构、夹持机构1、吸附机构2和视觉定位机构,其中所述切纸机构主要是将成条状的试纸块切割形成预设形状的试纸条,预设形状的所述试纸条能够被传送至预设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驱动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其中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壳体的储料件对应一个所述夹持机构1,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壳体的储料件对应一个所述夹持机构1。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
以夹持所述第一壳体为例,其中一个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与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一壳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件12与最下端的所述第一壳体对应设置。具体地,首先所述第二夹持件12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直至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抵接,能够完成对整个所述第一壳体进行支撑;然后所述第一夹持件11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直至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抵接;释放掉所述第一夹持件11的支撑力,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自身的重力掉落至预设位置,完成落料工序。
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件11包括第一夹持板、夹持块、弹性件以及连接块,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弹性件、连接块和夹持块沿由左至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连接块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弹性件插入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弹性件沿左右方向延伸,可选用弹簧。当所述夹持块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进行有效抵接的时,此时所述弹簧被压缩,该处弹簧的变形量可以有效吃掉所述壳体生产的误差量,例如理论上所述夹持块需要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移动10cm才能与所述第一壳体抵接,但由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加工误差,可能只能移动9.5cm,这时候弹簧被多压缩0.5cm的调整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所述第一壳体属于薄状件,每个所述壳体的重量约为5g,整个所述存储单元内的所述壳体约为100g,所述弹性件转移至所述壳体上的夹持力约为10N,在保持尺寸稳定的夹持功能的同时,也避免夹持力过大导致所述壳体变形的弊端。
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块背离所述料件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弹性件对接的连接块,所述夹持块通过调高螺钉锁紧在所述连接块上。上述的设置方式目的是使得所述夹持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被调节,这样在更换不同厚度的所述壳体后,仍能够有效完成夹持工序,适应性强。
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气缸13和第一连接件14,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上开设有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向槽111、相对所述驱动方向向外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槽112,所述第二夹持件12上开设有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向槽121、相对所述驱动方向向外弯曲的第二弧形导向槽122,其中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111和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122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行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112和第二直线导向槽121分别与所述第二运动行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4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112和第二弧形导向槽122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包括连接本体、跟随所述驱动气缸13同步移动的第一连接板材141和第二连接板材14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材141上设置有能够从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111滑动至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112内的第一滚轮143,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能够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122滑动至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槽121内的第二滚轮。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驱动气缸13在伸出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轮14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111中,由于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1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滚轮143的运动方向一致,不会发生机械干涉的现象,因此所述第一夹持件11在第一运动行程中相对所述壳体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能够持续有效与最下端的所述壳体抵接,进而对全部的所述壳体进行支撑。同时所述第二滚轮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122中且能够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122的内侧壁抵接,由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12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滚轮143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会发生机械干涉现象,因此所述第二夹持件12在第一运动行程中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朝向倒数第二个所述壳体移动并与该壳体的侧壁抵接。在第二运动行程中,所述第一滚轮14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导槽中,由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11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滚轮143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会发生机械干涉现象,因此所述第一夹持件11在第二运动行程中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远离最下端的所述壳体移动并与该壳体脱离,使得失去支撑的该壳体通过自身重力掉落在预设位置。同时所述第二滚轮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槽121中,由于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槽12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运动方向一致,不会发生机械干涉的现象,因此所述第二夹持件12在第二运动行程中相对所述壳体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能够持续有效对倒数第二个所述壳体的侧壁进行夹持,进而对其上方叠放的全部所述壳体进行支撑。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吸附机构2能够朝向所述试纸条、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移动,以对应地完成吸附转移的工序。其中所述试纸条包括位于中间处的检测层、位于所述检测层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检测层连接的样品导流层和吸水层。该吸附机构2包括朝向所述试纸设置的第一吸附单元、以及能够对所述第一吸附单元持续提供真空负压的气路单元21。该机构还包括真空一体阀组件26,能够对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单元提供稳定的真空吸力。
上述的第一吸附单元包括呈块状的第一本体22,所述第一本体22上开设有多个吸附孔23。其中每个所述吸附孔23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吸附孔23的第一端能够与所述气路单元21连通,所述吸附孔23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2的下端面上且朝向试纸设置。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22的下端面向下凸起形成有两个定位块,每个所述定位块上均对应开设有所述吸附孔23。此处所述吸附孔23的数量可根据试纸的尺寸等参数适应性设置。上述的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与试纸的样品导流层和吸水层对应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24,所述导流槽24至少设置在于所述样品导流层对应的所述定位块上。所述导流槽24沿试纸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导流槽24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定位块的内侧壁处以与所述吸附孔23连通。在吸附过程中,所述定位块首先朝向所述试纸运动并使得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面与所述试纸抵接;所述吸附孔23在所述气路单元21的作用下内一直处于负压状态,由于所述导流槽24的第一端与外部直接连通,在负压的吸力下,所述导流槽24内的气流一直朝向所述吸附孔23内流动,而此时所述试纸下侧的气流一个大气压下的正常气流,因而所述试纸上侧的气流流速大于所述试纸下侧的气流流速,使得所述试纸下侧所受的压力大于所述试纸上侧所受的压力,进而在利用负压吸附的同时,结合伯努利原理的气流压力的作用,有效使得所述试纸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贴合在一起,进而完成有效的转移工序。
其中,所述吸附机构2还包括与气路单元21连通的第二吸附单元25,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5包括第二本体、及多个吸嘴。其中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22的后侧,多个所述吸嘴均布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具体地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回缩时会带动所述第一本体22远离所述试纸直至运动至第一工位,此时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5的最下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下方,进而能够有效对其它料件进行吸附,结合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该吸附机构2的适应性更强。所述驱动气缸伸出时会带动所述第一本体22靠近所述试纸直至运动至第二工位,此时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最下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5的下方,进而能够有效对所述试纸进行吸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视觉定位机构包括吸附单元、输送单元和视觉单元,所述视觉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分离设置,所述视觉单元在所述吸附单元转移工序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一壳体或试纸条进行连续位置信息获取。
结合上述的系统,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夹持机构1能够对层叠设置的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进行取料(以第一壳体为例),其中通过相反设置的弧形结构产生的机械限位的方式能够在一个驱动力的作用力下分别对作用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具体结合系统可知,首先通过第二夹持件12对最下端的第一壳体进行抵接,然后通过第一夹持件11对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进行抵接,通过上述相反设置的弧形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的错位移动,即,使得第二夹持件12产生的支撑力消失(第一夹持件11作退回动作,与对应的第一壳体脱离)、第一夹持件11产生的抵接力保持,从而完成所述最下端的第一壳体的落料。
将完成落料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输送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将呈长条状的试纸条切割成预设形状,并将切割后的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上述的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与系统中的视觉定位机构对应设置。
上述步骤中,在所述试纸条被切割的过程中,通过夹持呈长条状的所述试纸板的尾部并持续向前分步送进以完成切割工序。该工序能够持续对所述试纸板提供向前的推力,使得所述试纸板能够持续获得向前行进的动力,进而使得所述试纸板被切刀机构切割刀最小值为止,避免所述试纸板的浪费。
对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壳体和位于第三预设位置的试纸条连续进行视觉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试纸条转移的过程中完成视觉定位;对位于第二预设安装位置的所述第二壳体进行视觉定位。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均位于水平面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所述第二预设位于沿传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后端,以形成错位设置。通过一个所述视觉定位单元对第一壳体和试纸条进行连续定位,再通过另一个所述视觉定位单元对第二壳体进行定位,其中两个所述视觉定位单元可以交替工作或同步工作。
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信息和试纸条的位置信息被获取,所述吸附单元利用伯努利效应对所述试纸条进行吸附并将所述试纸条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二壳体上;然后所述吸附单元对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吸附并将所述第一壳体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二壳体上,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成组装。
完成组装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被输送至压合工位完成压合工序,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能够完全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不产生缝隙。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所述薄状料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切纸机构、夹持机构、吸附机构和视觉定位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驱动件、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
所述驱动件在驱动方向上具有第一运动行程和第二运动行程,在所述驱动件处于第一运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能够朝向所述料件运动并与所述料件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支撑最下端的所述料件;在所述驱动件处于第二运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二夹持件回退以释放最下端的所述料件;
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第一吸附单元、能够对所述第一吸附单元提供负压的气路单元,
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每个所述吸附孔的第一端与所述气路单元连通、第二端朝向薄状料件设置以吸附所述薄状料件;
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薄状料件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吸附孔对应设置有所述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壁处,以使得所述导流槽内朝向所述吸附孔流动的气流流速大于所述薄状料件背离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气流流速;
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气缸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向槽、相对所述驱动方向向外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开设有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向槽、相对所述驱动方向向外弯曲的第二弧形导向槽,其中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行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和第二直线导向槽分别与所述第二运动行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和第二弧形导向槽的内侧壁抵接;
该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对层叠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取料,其中在一个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分别对一个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进行支撑,并同时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侧壁进行抵接,再通过错位移动的方式使得支撑力消除、抵接力保持以完成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落料;
将完成落料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输送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将呈长条状的试纸板切割成预设形状的试纸条,并将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
对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壳体和位于第三预设位置的试纸条连续进行视觉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试纸条转移的过程中完成视觉定位;
对位于第二预设安装位置的所述第二壳体进行视觉定位;
将定位后的所述试纸条利用伯努利效应进行吸附并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二壳体上,以能够使得所述试纸条和第二壳体完成组装,然后再将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吸附并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二壳体上,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成组装;
完成组装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被输送至压合工位完成压合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对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壳体和位于第三预设位置的试纸条连续进行视觉定位”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均位于水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对齐设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在输送方向上错位设置,对所述第一壳体进行位置获取并转移,所述试纸条在所述第一壳体转移过程中完成位置获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呈长条状的试纸板切割成预设形状的试纸条”中,首先对层叠放置的多个所述试纸板依次向下分离传递,然后夹持呈长条状的所述试纸板的尾部并持续向前分步送进,以完成切割工序,最后将切割成预设形状的所述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分别对层叠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取料”中,其中对于叠放的多个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取料的步骤包括:对最下端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进行限位以支撑全部所述第一壳体;对下端的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进行抵接以支撑其自身及其上方的所述第一壳体;释放对最下端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限位力以使得相应的所述第一壳体完成落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输送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将试纸条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以及第三预设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均对应设置有待料工位,完成落料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试纸条还分别被输送至对应的所述待料工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跟随所述驱动气缸同步移动的第一连接板材和第二连接板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材上设置有能够从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内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能够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槽内的第二滚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气路单元连通的第二吸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单元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能够在吸附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吸附单元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能够从所述第一工位处越过所述第二吸附单元运动至第二工位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定位机构包括吸附单元、输送单元和视觉单元,所述视觉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分离设置,所述视觉单元在所述吸附单元转移工序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一壳体或试纸条进行连续位置信息获取。
CN202110317431.0A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086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431.0A CN113086740B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431.0A CN113086740B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6740A CN113086740A (zh) 2021-07-09
CN113086740B true CN113086740B (zh) 2022-06-14

Family

ID=76669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7431.0A Active CN113086740B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67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5885A1 (de) * 2010-07-02 2012-01-05 Manz Tübingen Gmbh Verfahren zum Stapeln von Blättern, insbesondere zur Fertigung einer Lithium-Ionen-Batterie
CN102390724B (zh) * 2011-06-24 2013-10-30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包片机极板送料装置
CN202151009U (zh) * 2011-08-04 2012-02-22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电路板fpc压着机用预压压头
CN205262992U (zh) * 2015-12-03 2016-05-25 无锡国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金标测试卡装配装置
CN208497033U (zh) * 2018-07-09 2019-02-15 华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池贴膜用真空吸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6740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1872C (zh) 保持片状工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13086740B (zh) 一种用于薄状料件的输送方法及系统
CN101959400A (zh) 夹具条、夹具进给单元和用于连接传送带的装置
CN210475885U (zh) 柔性oled显示面板成盒切割系统
CN112421094A (zh) 电芯加工设备
CN113644522B (zh) 旗形硬胶壳入壳装置
CN219478239U (zh) 一种电路板压合设备
CN104626871A (zh) 一种上盖铝片折弯机
CN111745279A (zh) 一种汇流条电磁焊装置
CN211680824U (zh) 一种铜片自动组立机
CN214609968U (zh) 用于料件的多视觉自动运输装置
KR102431653B1 (ko) 컷오프 장치 및 열교환기용 핀의 제조 장치
CN215091442U (zh) 全自动玻璃打孔装置
CN220351076U (zh) 一种金属薄片防叠料上料机构和上料装置
CN113086615A (zh) 用于料件的夹持机构
CN220882073U (zh) 一种嵌入零件的加工工装
CN219040560U (zh) 电池拆解回收装置
CN218401156U (zh) 一种贴膜设备
CN215040187U (zh) 铝塑膜入料装置
CN112441464B (zh) 柔性板材分条机
CN218534719U (zh) 一种薄膜裁片夹取装置
CN214769325U (zh) 一种剪板机的固定装置
CN117945214A (zh) 用于防水透气阀的膜纸检测、冲裁及上料一体机
CN216958825U (zh)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用自动分离装置
CN214298408U (zh) 一种用于卡纸机的送纸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