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3670A -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3670A
CN113073670A CN202110288223.2A CN202110288223A CN113073670A CN 113073670 A CN113073670 A CN 113073670A CN 202110288223 A CN202110288223 A CN 202110288223A CN 113073670 A CN113073670 A CN 113073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steel bars
partition plate
brick
plat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82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3670B (zh
Inventor
符伟猜
段博
马天雨
滕世华
陈泱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4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4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4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4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82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3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3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3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3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3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01Flat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4Foundation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ordn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基础梁、砖胎模、构造柱、回填土层、圈梁和分隔板带;混凝土垫层、基础梁、砖胎模和构造柱依次设置于基坑底面上,分隔板带的其中一端与基坑的支护结构固定,另一端与圈梁固定,用于分隔回填土层。在本申请提供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通过在砖胎模内设置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加强砖胎膜结构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并根据砖胎模的高度设置数道分隔板带,以隔断上层回填土对下层回填土的压力,由此降低回填土对砖胎模的侧向压力,如此不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并提高安全性,而且能够减小砖胎模的厚度,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Description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坑工程中,为埋设主楼筏板基础以及电梯等设备的基础,通常会在大基坑内部独立挖深形成“坑中坑”。目前,“坑中坑”内的落深基础侧模广泛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利用支护结构作为侧模,比如排桩、放坡岩壁、土钉墙等,但此类支护体表面凹凸不平,在其上施工外防水时质量无法保证,系统渗漏风险大;二是在坑内施工砖胎模,作为外防水的基层、落深基础的侧模,但常规的砖墙构造难以满足愈埋愈深的基础需求,砖胎模不禁回填土侧压力而垮塌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此,如何解决现有的落深基础侧模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落深基础侧模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基础梁、砖胎模、构造柱、回填土层、圈梁和分隔板带;
所述混凝土垫层设置于基坑底面上,所述基础梁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且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四周边缘连续设置,所述砖胎模砌筑于所述基础梁上,所述构造柱纵向设置于所述砖胎模所在平面内且与所述砖胎模连为一体;
所述分隔板带和回填土层均设置于所述砖胎模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之间,所述圈梁与所述分隔板带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砖胎模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圈梁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用于分隔所述回填土层;
其中,所述分隔板带中设置有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所述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包括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所述弯折段锚入所述圈梁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另一端为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中,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土钉墙,所述土钉墙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土钉,所述平直段插入所述土钉墙中并与所述土钉焊接固定;或者
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自然放坡岩壁,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短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短钢筋焊接固定。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中,所述混凝土垫层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短钢筋,所述第二短钢筋与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中,还包括:降水管和泄水管;
所述降水管竖直插入于所述回填土层中,所述泄水管的其中一端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中,所述泄水管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并贯穿所述砖胎模。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逐层开挖基坑;
步骤二、平整场地,并在基坑底面上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
步骤三、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基础梁施工;
步骤四、在所述基础梁上砌筑砖胎模,并在砌筑至分隔板带底标高时浇筑构造柱;
步骤五、在所述砖胎模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并在回填至分隔板带底标高时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
步骤六、浇筑分隔板带和圈梁;以及
步骤七、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六,直至完成落深基础的侧模施工;
其中,所述分隔板带钢筋包括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另一端为平直段;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弯折段深入于所述圈梁钢筋中,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土钉墙,所述土钉墙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土钉;
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进行土钉墙支护;以及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插设于所述土钉墙中,并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土钉固定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自然放坡岩壁;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之前,采用化学植筋工艺在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植入第一短钢筋;以及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固定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基础梁施工之前,在所述基坑底面上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之后,还包括:
采用化学植筋工艺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植入第二短钢筋;以及
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基础梁施工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短钢筋固定所述基础梁。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在所述基础梁上砌筑砖胎模的过程中,同步安装降水管和泄水管。
可选的,在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在所述砖胎模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降水管抽吸回填土内的积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锚定的分隔板带为挡土砖胎模提供了有利的侧向约束,改进砖胎模的悬臂受力体系,提高了砖胎模的承载能力;
2、本发明通过所述分隔板带阻断上层回填土对下层回填土的压力叠加,从而削弱了回填土对砖胎模的侧向压力。
3、本发明通过设置泄水孔和降水管,降低回填土内水位高度,减小了回填土对砖胎模的侧向压力。
4、本发明通过在砖胎模内设置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加强砖胎膜结构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由此保证侧模结构的施工质量;
5、本发明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易于支设,且不易坍塌,防水质量好,采用本发明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可有效减小砖胎模的厚度,进而减小“坑中坑”开挖量和回填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立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础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隔板带的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隔板带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隔板带的平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隔板带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10包括:混凝土垫层1、基础梁2、砖胎模3、构造柱4、回填土层5、圈梁6和分隔板带7;所述混凝土垫层1设置于基坑底面上,所述基础梁2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且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1的四周边缘连续设置,所述砖胎模3砌筑于所述基础梁2上,所述构造柱4纵向设置于所述砖胎模3所在平面内且与所述砖胎模3连为一体;所述回填土层5和所述分隔板带7均设置于所述砖胎模2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之间,所述圈梁6与所述分隔板带7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砖胎模3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7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7的另一端与所述圈梁6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7用于分隔所述回填土层5;其中,所述分隔板带7中设置有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包括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弯折段锚入所述圈梁6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另一端为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上。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为土钉墙,所述土钉墙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土钉22,所述多个土钉22为等距离设置且均有一部分暴露在所述土钉墙之外,所述土钉墙的顶部与坑外底面23相接,所述土钉墙的底部与基坑底面24相接,所述混凝土垫层1、基础梁2和砖胎模3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坑底面24上,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植入有第二短钢筋12,所述第二短钢筋12用于固定所述基础梁2,所述基础梁2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1的四周边缘连续设置,相应的,所述第二短钢筋12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1的四周边缘间隔设置。
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所述分隔板带7中的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横向受力钢筋71和多条平行设置的纵向受力钢筋72,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72交叉设置,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2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所述弯折段锚入所述圈梁6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2的另一端为平直段,所述平直段插入所述土钉墙21中并与所述土钉22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为7字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间距是所述土钉22间距的约数,即所述土钉22的间距是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间距的倍数。
例如,所述土钉22的间距为1.2m,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间距为0.2m。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中与土钉22相碰的平直段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土钉22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中未土钉22相碰的平直段直接插入土钉墙21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插入长度为一设定长度。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10还包括降水管8和泄水管9,所述泄水管9的其中一端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5中,所述泄水管9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并贯穿所述砖胎模3,所述降水管8为竖直设置,所述分隔板带7中的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在所述降水管8的对应位置处断开,以便于所述降水管8能够顺利插入于所述回填土层5中。
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构造柱4设置于所述砖胎模3所在平面内且与所述砖胎模3连为一体,所述砖胎模3所在平面内设置有横向拉结筋(图中未示出),所述横向拉结筋穿设于所述构造柱4中,以增强所述构造柱4与所述砖胎模3的结构整体性。
其中,所述构造柱4的间距要求小于4m。在所述砖胎模3中设置构造柱4,并将所述构造柱4的间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侧模结构整体的承压能力,避免其中的受力薄弱部位因其荷载过大而变形。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逐层开挖基坑;
步骤二、平整场地,并在基坑底面24上进行混凝土垫层1施工;
步骤三、在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进行基础梁2施工;
步骤四、在所述基础梁2上砌筑砖胎模3,并在砌筑至分隔板带底标高时浇筑构造柱4;
步骤五、在所述砖胎模3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并在回填至分隔板带底标高时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
步骤六、浇筑圈梁6和分隔板带7;以及
步骤七、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六,直至完成落深基础的侧模施工;
其中,所述分隔板带钢筋包括横向受力钢筋71和纵向受力钢筋72,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另一端为平直段;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弯折段深入于所述圈梁钢筋中,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上。
具体的,首先,逐层开挖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之后,平整场地,并在基坑底面24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垫层1。接着,采用化学植筋工艺在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植入第二短钢筋12,所述第二短钢筋12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1的四周边缘间隔设置。然后,在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进行基础梁2施工,并利用所述混凝土垫层1的第二短钢筋12固定所述基础梁2。
其中,所述第二短钢筋12采用化学植筋方式固定。所述化学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之后注入化学植筋锚固胶粘剂,再插入短钢筋,胶固化后将短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
所述基础梁2施工结束之后,在所述基础梁2上砌筑砖胎模3。在砌筑至第一层分隔板带底标高时,浇筑构造柱4。构造柱4浇筑完成之后,在所述砖胎模3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在第一层分隔板带底标高处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所述分隔板带钢筋包括横向受力钢筋71和纵向受力钢筋72,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弯折段深入于所述圈梁钢筋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平直段插设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中。之后,浇筑圈梁6和分隔板带7。
圈梁6和分隔板带7浇筑完成之后,继续砌筑砖胎模3,并在砌筑至第二层分隔板带底标高时再次浇筑构造柱4。构造柱4再次浇筑完成之后,在所述砖胎模3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之间再次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在第二层分隔板带底标高处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之后,再次浇筑圈梁6和分隔板带7。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落深基础的侧模施工。
请继续参考图1,在砌筑砖胎模3的过程中,需要同步安装降水管8和泄水管9,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所述降水管抽吸回填土内的积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为土钉墙,在逐层开挖基坑的同时,逐层进行土钉墙的支护,即每层开挖完毕后进行土钉墙支护。在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平直段插设于所述土钉墙中之后,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平直段与所述土钉2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砖胎模3内设置构造柱4和钢筋混凝土圈梁6,使得构造柱4与钢筋混凝土圈梁2共同构成所述砖胎模3的“结构框架”,以加强砖胎膜结构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提高了墙体抵抗变形的能力,消除了墙体因两侧土体回填和混凝土振捣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了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质量。
此外,根据砖胎模3的高度设置数道分隔板带7,数道分隔板带7设置于所述砖胎模3外侧的回填土中,能够承受其上侧的回填土自重,隔断上层回填土对下层回填土的压力,由此降低回填土对所述砖胎模3的侧向压力。总之,所述分隔板带7不但能够为砖胎模3提供有力的侧向约束,改变所述砖胎模3的悬臂受力体系,从而减少所述砖胎模3的设计厚度,而且能够承受上层回填土的大部分的重力,由此对下层回填土起到减压作用。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10包括:混凝土垫层1、基础梁2、砖胎模3、构造柱4、回填土层5、圈梁6和分隔板带7;所述混凝土垫层1设置于基坑底面上,所述基础梁2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且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1的四周边缘连续设置,所述砖胎模3砌筑于所述基础梁2上,所述构造柱4纵向设置于所述砖胎模3所在平面内且与所述砖胎模3连为一体;所述回填土层5和所述分隔板带7均设置于所述砖胎模2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之间,所述圈梁6与所述分隔板带7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砖胎模3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7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7的另一端与所述圈梁6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7用于分隔所述回填土层5;其中,所述分隔板带7中设置有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包括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弯折段锚入所述圈梁6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另一端为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上。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为自然放坡岩壁,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设置有第一短钢筋11,所述第一短钢筋11的其中一端暴露在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之外,所述第一短钢筋11的标高以及间距与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标高以及间距保持一致。如此,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能够与所述第一短钢筋11一一对应,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分隔板带7包括横向受力钢筋71和纵向受力钢筋72,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弯折段锚入所述圈梁6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2的另一端为平直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的第一短钢筋11一一对应设置并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同样设置有第二短钢筋12,所述第二短钢筋12与所述基础梁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钢筋11和所述第二短钢筋12均采用化学植筋方式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20同样还包括降水管8和泄水管9,用以降低回填土内的水位高度,减小回填土对砖胎模3的侧向压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21为自然放坡岩壁,而非土钉墙。为了固定所述分隔板带7,需要在自然放坡岩壁上植入第一短钢筋11。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之前,采用化学植筋工艺在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植入第一短钢筋11,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71的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11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1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综上,在本发明提供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通过在砖胎模内设置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加强砖胎膜结构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并根据所述砖胎模的高度设置数道分隔板带,以隔断上层回填土对下层回填土的压力,由此降低回填土对所述砖胎模的侧向压力,如此不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并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而且能够减小所述砖胎模的厚度,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垫层、基础梁、砖胎模、构造柱、回填土层、圈梁和分隔板带;
所述混凝土垫层设置于基坑底面上,所述基础梁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且沿着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四周边缘连续设置,所述砖胎模砌筑于所述基础梁上,所述构造柱纵向设置于所述砖胎模所在平面内且与所述砖胎模连为一体;
所述分隔板带和回填土层均设置于所述砖胎模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之间,所述圈梁与所述分隔板带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砖胎模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圈梁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带用于分隔所述回填土层;
其中,所述分隔板带中设置有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所述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包括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所述弯折段锚入所述圈梁中,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另一端为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土钉墙,所述土钉墙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土钉,所述平直段插入所述土钉墙中并与所述土钉焊接固定;或者
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自然放坡岩壁,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短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短钢筋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短钢筋,所述第二短钢筋与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水管和泄水管;
所述降水管竖直插入于所述回填土层中,所述泄水管的其中一端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中,所述泄水管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并贯穿所述砖胎模。
5.一种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逐层开挖基坑;
步骤二、平整场地,并在基坑底面上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
步骤三、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基础梁施工;
步骤四、在所述基础梁上砌筑砖胎模,并在砌筑至分隔板带底标高时浇筑构造柱;
步骤五、在所述砖胎模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并在回填至分隔板带底标高时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
步骤六、浇筑分隔板带和圈梁;以及
步骤七、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六,直至完成落深基础的侧模施工;
其中,所述分隔板带钢筋包括横向受力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其中一端为弯折段,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另一端为平直段;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和圈梁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弯折段深入于所述圈梁钢筋中,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固定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土钉墙,所述土钉墙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土钉;
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进行土钉墙支护;以及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插设于所述土钉墙中,并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土钉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为自然放坡岩壁;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之前,采用化学植筋工艺在所述自然放坡岩壁上植入第一短钢筋;以及
在绑扎分隔板带钢筋时,将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短钢筋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基础梁施工之前,在所述基坑底面上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之后,还包括:
采用化学植筋工艺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植入第二短钢筋;以及
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基础梁施工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短钢筋固定所述基础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梁上砌筑砖胎模的过程中,同步安装降水管和泄水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砖胎模与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降水管抽吸回填土内的积水。
CN202110288223.2A 2021-03-18 2021-03-18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073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223.2A CN113073670B (zh) 2021-03-18 2021-03-18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223.2A CN113073670B (zh) 2021-03-18 2021-03-18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3670A true CN113073670A (zh) 2021-07-06
CN113073670B CN113073670B (zh) 2022-07-15

Family

ID=76612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8223.2A Active CN113073670B (zh) 2021-03-18 2021-03-18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367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5410B1 (ko) * 2010-12-20 2011-08-09 김홍민 절토부의 옹벽 시공방법
KR101489198B1 (ko) * 2013-12-26 2015-02-04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텍 절취사면에 대한 패널 옹벽 설치구조
CN104612174A (zh) * 2014-12-26 2015-05-1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531602B1 (ko) * 2014-11-07 2015-06-25 (주)신명건설기술공사 절토부옹벽 축조용 금속 스트랩 보강재 연결장치
CN104912085A (zh) * 2015-06-03 2015-09-1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斜撑双衡重板柱式路堑支挡装置
CN105201011A (zh) * 2015-09-18 2015-12-30 山东大学 一种复合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5242424U (zh) * 2015-08-18 2016-05-18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土地区超高桩基承台的砖胎模结构
CN108797636A (zh) * 2018-09-06 2018-11-13 中铁二院北方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字型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020070705A (ja) * 2018-10-31 2020-05-07 有限会社芳肱会 軽量盛土擁壁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111305257A (zh) * 2019-12-29 2020-06-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陡坡卸荷式超高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及构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5410B1 (ko) * 2010-12-20 2011-08-09 김홍민 절토부의 옹벽 시공방법
KR101489198B1 (ko) * 2013-12-26 2015-02-04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텍 절취사면에 대한 패널 옹벽 설치구조
KR101531602B1 (ko) * 2014-11-07 2015-06-25 (주)신명건설기술공사 절토부옹벽 축조용 금속 스트랩 보강재 연결장치
CN104612174A (zh) * 2014-12-26 2015-05-1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12085A (zh) * 2015-06-03 2015-09-1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斜撑双衡重板柱式路堑支挡装置
CN205242424U (zh) * 2015-08-18 2016-05-18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土地区超高桩基承台的砖胎模结构
CN105201011A (zh) * 2015-09-18 2015-12-30 山东大学 一种复合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636A (zh) * 2018-09-06 2018-11-13 中铁二院北方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字型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020070705A (ja) * 2018-10-31 2020-05-07 有限会社芳肱会 軽量盛土擁壁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111305257A (zh) * 2019-12-29 2020-06-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陡坡卸荷式超高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及构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3670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7244A (zh) 一种陡坡地基上的梁柱板式路堤挡土墙及其构筑方法
CN110924433A (zh) 上软下硬岩石地层中地铁基坑吊脚桩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0777806B (zh)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KR100767952B1 (ko) 기존기초 하부 통로조성 공법
KR101262357B1 (ko) 지주식 흙막이 공법
CN113417300A (zh)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073670B (zh) 落深基础的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52563A (zh) 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临时抗浮结构
CN113982004B (zh) 一种锚索-加筋土组合挡土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17710837U (zh) 抗浮地下建筑物
CN214832624U (zh) 一种围护桩加固结构
CN113266038B (zh) 基坑开挖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CN211228589U (zh) 支挡结构
JP3248458B2 (ja) 支保工架設地下構築工法
CN212026286U (zh) 抗滑桩兼结构桩的支挡结构
CN112502161A (zh) 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JP6938198B2 (ja) 施工方法
CN111576455A (zh) 一种用于边坡防治的伞形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074916A (zh) 抗滑桩兼结构桩的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0593203B1 (ko) 측압지지보 형성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 및 상기 측압지지보형성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을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113106979B (zh)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CN218990240U (zh) 一种基础底板深坑处侧模体系
CN217998096U (zh) 基坑支护临时支撑装置
CN112942371B (zh) 一种控制地铁隧道变形支护方法
CN117266218A (zh) 筏板基础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