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6979B -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06979B CN113106979B CN202110397081.3A CN202110397081A CN113106979B CN 113106979 B CN113106979 B CN 113106979B CN 202110397081 A CN202110397081 A CN 202110397081A CN 113106979 B CN113106979 B CN 1131069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per cover
- foundation pit
- enclosure structure
- excavation
- excav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其中,上盖基坑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其中,围护结构包括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前后围护结构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挖掘质量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明挖基坑之前一般采用在预挖的基坑周围铺设围护桩,待围护桩铺设完毕后对围护桩内所围区域进行挖掘。对于上述基坑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即围护桩)不易变形,基坑挖掘效果好。
但是对于基坑下方具有既有建筑物的情况而言,明挖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较难,基坑挖掘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挖掘质量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其中,围护结构包括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前后围护结构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
进一步地,前后围护结构和左右围护结构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步骤S10包括:步骤S11: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12:向桩孔内下入钢筋笼;步骤S13: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与步骤S30之间,上盖基坑挖掘方法还包括:步骤S20:在左右围护结构的外侧的区域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S30包括将待挖掘区域在高度方向分为多层挖掘层,每向下挖掘一层均在相应的挖掘层内架设相应的钢支撑。
进一步地,每层挖掘层的深度不大于2m,在开挖至挖掘层所对应的钢支撑的设计位置下方的0.5m时架设钢支撑。
进一步地,最后一层挖掘层的四个底角保留原状土,保留的原状土形成反压土。
进一步地,上盖基坑挖掘方法还包括:步骤S40:在最后一层挖掘层的中部设置预设高度的模结构侧墙;步骤S50:在反压土与模结构侧墙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步骤S60:在位于反压土的范围外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反压土,在反压土所在的区域内回填混凝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70:挖掘上盖基坑,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为上述的挖掘方法;步骤S80:在上盖基坑内搭建站厅。
进一步地,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外包的第一防水层内预埋有与第一防水层的材料不同的防水材料,上盖增层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90:在站厅的外侧墙外包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的材料与预埋的防水材料相同;步骤S100:将第二防水层与预埋的防水材料搭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70:挖掘上盖基坑,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为上述的挖掘方法;步骤S81:在上盖基坑的模结构侧墙内回填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上盖基坑的底壁的上表面形成站厅的底板的上表面;步骤S82:在上盖基坑的底壁上搭建站厅的主体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待挖掘基坑的前后方向的下方无既有建筑,因此前后围护结构可以采用嵌固的方法向下伸入至导洞的外侧壁的下方预设深度,从而使得前后围护结构不易变形。而待挖掘基坑的左右方向的下方具有车站初期支护,无法采用嵌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上述结构充分利用车站初期支护嵌固作用,使得左右围护结构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围护结构不易变形,从而有效控制挖掘后的基坑的变形量,保证基坑的挖掘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的实施例的基坑平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中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2示出了站厅;
图3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端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示出了注浆加固的区域;
图5示出了图4的基坑的注浆加固时的注浆孔布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中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6示出了反压土;
图7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剖面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示出了车站初期支护及反压土;
图8示出了图2的基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中示出了站厅的底板的回填区域;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0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的基坑的第二防水层与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第一防水层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待挖掘区域;2、导洞;3、车站初期支护;4、区域;5、第一防水层;6、防水材料;10、围护结构;11、前后围护结构;12、左右围护结构;13、围护桩;20、钢支撑;30、注浆孔;40、反压土;50、站厅;51、模结构侧墙;52、底板;53、主体结构;60、第二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10,其中,围护结构10包括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1,前后围护结构11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2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1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20。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待挖掘基坑的前后方向的下方无既有建筑,因此前后围护结构11可以采用嵌固的方法向下伸入至导洞2的外侧壁的下方预设深度,从而使得前后围护结构11不易变形。而待挖掘基坑的左右方向的下方具有车站初期支护3,无法采用嵌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上述结构充分利用车站初期支护3嵌固作用,使得左右围护结构12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围护结构10不易变形,从而有效控制挖掘后的基坑的变形量,保证基坑的挖掘质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后围护结构11和左右围护结构12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13,步骤S10包括: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12:向桩孔内下入钢筋笼;步骤S13: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13。通过上述步骤制作的围护结构10的可靠性高,不易变形。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围护结构12的施工方法包括:1、挖桩孔至车站初期支护3,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2、对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部的与桩孔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车站初期支护3的格栅钢架主筋,使护壁钢筋的底部伸入车站初期支护3的凿除后的凹部内;3、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4、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5、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13。这样形成的围护桩13能够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部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充分利用车站初期支护3嵌固作用,从而使得围护桩13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护壁钢筋采用多个水平环形钢筋以及竖向钢筋绑扎而成,将竖向钢筋的底部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上述结构使得护壁钢筋的主要钢筋(竖向钢筋)能够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保证围护桩13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部的嵌固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围护桩13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环形钢筋包括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以及多个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环形钢筋的直径,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位于护壁钢筋的底部,将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护壁钢筋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格栅钢架主筋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围护桩13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部的嵌固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围护桩13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与步骤S30之间,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还包括:步骤S20:在左右围护结构12的外侧的区域4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土体性能,提高桩后土体抗变形能力。优选地,注浆加固区域宽度3.0m,深度自地面下3.7m位置至下方车站初期支护3。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孔30为垂直地面布置的多个,多个注浆孔30采用梅花形布置,相邻两个注浆孔30之间的间距在700mm至900mm之间。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注浆效果,并提高注浆效率。优选地,相邻两个注浆孔30之间的间距为800mm。
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加固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采用后退式注浆方式,注浆压力0.5~0.8MPa,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渗透系数≤1.0×10-6cm/s,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注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注浆区临近既有车站及军事通道结构,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并做好实时监测,严防因压力太大造成浆液渗入既有结构内。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将待挖掘区域1在高度方向分为多层挖掘层,每向下挖掘一层均在相应的挖掘层内架设相应的钢支撑20。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每层挖掘层的挖掘质量,最终保证整个上盖基坑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明挖基坑按照“竖向分层、水平分区、对称平衡开挖、先中间后两侧、先支后挖”的原则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每层挖掘层的深度不大于2m,在开挖至挖掘层所对应的钢支撑20的设计位置下方的0.5m时架设钢支撑20。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每层挖掘层的挖掘质量,最终保证整个上盖基坑的质量。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随着挖掘层的挖掘需要在围护结构的内壁上设置型钢围檩,每层的钢支撑20均包括水平地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型钢围檩之间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设置在挖掘层四个角处并连接在型钢围檩上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一层挖掘层的第二支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一层挖掘层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其余挖掘层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均为钢支撑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最后一层挖掘层的四个底角保留原状土,保留的原状土形成反压土40。 上述结构能够辅助控制基坑变形,从而进一步保证整个上盖基坑的质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反压土纵向长度8m,横向宽度6m,高度2m,临时边坡坡率不大于1:1,并根据稳定性情况采用喷锚防护。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还包括:步骤S40:在最后一层挖掘层的中部设置预设高度的模结构侧墙51;步骤S50:在反压土40与模结构侧墙51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步骤S60:在位于反压土40的范围外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反压土40,在反压土40所在的区域内回填混凝土。上述结构使得基坑不易变形,能够保证基坑的质量。
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根据本申请的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步骤S70:挖掘上盖基坑,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为上述的挖掘方法;步骤S80:在上盖基坑内搭建站厅50。由于上述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具有基坑不易变形,基坑挖掘质量好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10所示,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外包的第一防水层5内预埋有与第一防水层5的材料不同的防水材料6,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90:在站厅50的外侧墙外包第二防水层60,第二防水层60的材料与预埋的防水材料6相同;步骤S100:将第二防水层60与预埋的防水材料6搭接。上述结构使得新建的站厅50与下方的既有建筑能够形成完整外包防水体系,从而保证整体建筑的防水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站厅的底板时,需要在基坑的底部上浇筑立柱以及夹层板,夹层高度2.48m,板厚200mm、81个钢筋混凝土立柱400×400mm。但是,上述浇筑方式较慢,影响施工进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将控制基坑变形和站厅的底板成型步骤整合在一起的方案。具体地,如图6和图8所示,步骤S40:在最后一层挖掘层的中部设置预设高度的模结构侧墙51;步骤S50:在反压土40与模结构侧墙51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步骤S60:在位于反压土40的范围外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反压土40,在反压土40所在的区域内回填混凝土。步骤S70:挖掘上盖基坑,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为上述的挖掘方法;步骤S81:在上盖基坑的模结构侧墙51内回填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上盖基坑的底壁的上表面形成站厅50的底板52的上表面;步骤S82:在上盖基坑的底壁上搭建站厅50的主体结构53。上述步骤利用模结构侧墙51的预埋,然后分次填充相应区域,在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形成站厅50的底板52,不必浇筑立柱设置夹层板。因此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此外,通过上述步骤除了产生上述优点以外还能够提高施工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10),其中,所述围护结构(10)包括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1),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2)的外侧壁布置并采用嵌固的方法向下伸入至所述导洞(2)的外侧壁的下方预设深度,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
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1)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20);
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和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13),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所述桩孔进行加固;
步骤S12:向所述桩孔内下入钢筋笼;
步骤S13:向所述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围护桩(13);
在所述步骤S10与所述步骤S30之间,所述挖掘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在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外侧的区域(4)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包括将待挖掘区域(1)在高度方向分为多层挖掘层,每向下挖掘一层均在相应的所述挖掘层内架设相应的所述钢支撑(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挖掘层的深度不大于2m,在开挖至所述挖掘层所对应的所述钢支撑(20)的设计位置下方的0.5m时架设所述钢支撑(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后一层所述挖掘层的四个底角保留原状土,保留的所述原状土形成反压土(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在最后一层所述挖掘层的中部设置预设高度的模结构侧墙(51);
步骤S50:在所述反压土(40)与所述模结构侧墙(51)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
步骤S60:在位于所述反压土(40)的范围外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所述反压土(40),在所述反压土(40)所在的区域内回填混凝土。
6.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70:挖掘上盖基坑,其特征在于,挖掘所述上盖基坑的方法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
步骤S80:在所述上盖基坑内搭建站厅(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外包的第一防水层(5)内预埋有与所述第一防水层(5)的材料不同的防水材料(6),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在所述站厅(50)的外侧墙外包第二防水层(60),所述第二防水层(60)的材料与预埋的所述防水材料(6)相同;
步骤S100:将所述第二防水层(60)与预埋的所述防水材料(6)搭接。
8.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70:挖掘上盖基坑,其特征在于,挖掘所述上盖基坑的方法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
步骤S81:在上盖基坑的模结构侧墙(51)内回填混凝土,在所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所述上盖基坑的底壁的上表面形成站厅(50)的底板(52)的上表面;
步骤S82:在所述上盖基坑的底壁上搭建所述站厅(50)的主体结构(5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97081.3A CN113106979B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97081.3A CN113106979B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06979A CN113106979A (zh) | 2021-07-13 |
CN113106979B true CN113106979B (zh) | 2023-08-04 |
Family
ID=7671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97081.3A Active CN113106979B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0697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0259A1 (de) * | 1970-06-19 | 1971-12-23 | Wayss & Freytag Kg, 6000 Frankfurt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au werken unterhalb des Grundwasserspiegels |
CN101122133A (zh) * | 2006-08-07 | 2008-02-13 | 黎志中 | 一种加固并提高基坑被动土压力的方法 |
CN101824824A (zh) * | 2010-04-30 | 2010-09-08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桩板支护控制基坑下既有建筑物隆起变形施工方法 |
CN102966108A (zh) * | 2012-11-23 | 2013-03-13 |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紧临既有建筑物以地下结构为内支撑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
CN104047621A (zh) * | 2013-03-14 | 2014-09-17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基于顶部小净距地下室开挖条件的高断面横通道施工方法 |
CN108286266A (zh) * | 2018-03-27 | 2018-07-17 | 中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明暗挖结合地上物免拆迁修建地下结构的方法 |
CN110593308A (zh) * | 2019-08-16 | 2019-12-20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跨运营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明挖反压施工方法 |
CN110670631A (zh) * | 2019-10-16 | 2020-01-10 |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挖掘方法 |
-
2021
- 2021-04-13 CN CN202110397081.3A patent/CN1131069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0259A1 (de) * | 1970-06-19 | 1971-12-23 | Wayss & Freytag Kg, 6000 Frankfurt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au werken unterhalb des Grundwasserspiegels |
CN101122133A (zh) * | 2006-08-07 | 2008-02-13 | 黎志中 | 一种加固并提高基坑被动土压力的方法 |
CN101824824A (zh) * | 2010-04-30 | 2010-09-08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桩板支护控制基坑下既有建筑物隆起变形施工方法 |
CN102966108A (zh) * | 2012-11-23 | 2013-03-13 |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紧临既有建筑物以地下结构为内支撑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
CN104047621A (zh) * | 2013-03-14 | 2014-09-17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基于顶部小净距地下室开挖条件的高断面横通道施工方法 |
CN108286266A (zh) * | 2018-03-27 | 2018-07-17 | 中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明暗挖结合地上物免拆迁修建地下结构的方法 |
CN110593308A (zh) * | 2019-08-16 | 2019-12-20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跨运营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明挖反压施工方法 |
CN110670631A (zh) * | 2019-10-16 | 2020-01-10 |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挖掘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06979A (zh) | 2021-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64688B (zh) |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 |
KR102153902B1 (ko) | 시공성이 향상된 지하 연속벽체, 지하 연속벽체 시공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선행철근망 조립체 | |
KR102102919B1 (ko) | 옹벽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10159323B (zh) | 适用于特大断面地下硐室开挖和钢拱架固定的施工方法 | |
JP2837128B2 (ja) | 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杭の構築方法 | |
CN111749275B (zh) | 一种盖挖逆作地下通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77806B (zh) |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JP6543176B2 (ja) | 躯体構築方法 | |
CN110159294A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接长明洞施工方法 | |
KR101296857B1 (ko) | 토압 지지력이 강화된 바닥보를 구비하는 지하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07503355B (zh) | 外排后插型钢式双排桩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3571956U (zh) | 一种组合工法桩支护结构 | |
CN210087321U (zh) | 一种控制隧道沉降的桩基预加固支护结构 | |
CN210766861U (zh) | 一种狭小空间下门架式建筑物桩基托换结构 | |
CN113106979B (zh) |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 |
CN206337566U (zh) |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 |
CN113266038B (zh) | 基坑开挖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 |
KR102021496B1 (ko) | 하향식 계단형 흙막이 시공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시공된 흙막이 구조체 | |
CN111827303B (zh) | 免回填基坑永久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JP3057466B2 (ja) | 地下躯体の構築法 | |
CN111827307A (zh) | 一种组合工法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106982B (zh) | 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4631878B (zh) | 铝业铸造机井施工方法 | |
CN212641514U (zh) | 一种地下应急通道结构 | |
KR102197091B1 (ko) | 지중구조물벽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지중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