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0450A -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0450A
CN113070450A CN202110395491.4A CN202110395491A CN113070450A CN 113070450 A CN113070450 A CN 113070450A CN 202110395491 A CN202110395491 A CN 202110395491A CN 113070450 A CN113070450 A CN 113070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ue
cavity
small
cross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54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周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e Yata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Brak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e Yata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Brak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e Yata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Brak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e Yata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Brak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54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0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0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0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8Features with respect to supply of molten metal, e.g. ingates, circular gates, skim gates
    • B22C9/082Sprues, pouring c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口、横浇道、直浇道、横浇道搭接薄片、直浇道搭接薄片、冒口、小横浇道、小直浇道和型腔,其中:横浇道横向设在,浇注口与横浇道连通;小横浇道与横浇道平行设置,且小横浇道的宽度小于横浇道宽度,小横浇道与横浇道之间通过横浇道搭接薄片连通;直浇道与小直浇道连通,小直浇道与直浇道平行设置,小直浇道与直浇道之间通过直浇道搭接薄片连通,冒口设在小直浇道上并与小直浇道连通,冒口与型腔连通。本系统在不放置过滤片的情况下降低了产品的修补率,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钳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钳是汽车盘式制动系统的核心零件。其作用原理是:当汽车制动时,制动钳缸筒内的活塞受到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迫使车轮停止运动。
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制动钳的生产能力直接影响供应商在汽车主机厂心中的地位,考虑到制动钳的生产成本,如何简化制动钳生产流程,降低产品废品,稳定产品质量成为了生产企业的工作重心。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即能保证制动钳生产质量,又能简化制动钳生产流程的浇注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口、横浇道、直浇道、横浇道搭接薄片、直浇道搭接薄片、冒口、小横浇道、小直浇道和型腔,其中:
横浇道横向设在,浇注口与横浇道连通;
小横浇道与横浇道平行设置,且小横浇道的宽度小于横浇道宽度,小横浇道与横浇道之间通过横浇道搭接薄片连通;
直浇道与小直浇道连通,小直浇道与直浇道平行设置,小直浇道与直浇道之间通过直浇道搭接薄片连通,冒口设在小直浇道上并与小直浇道连通,冒口与型腔连通,为了保证直浇道内上下压力一致,进而使采取锥型直浇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型腔包括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位于同一行,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位于同一行,第四型腔与第二型腔位于同一列,第一型腔和第三型腔位于同一列;
还包括中间直浇道、第一连接冒口和第二连接冒口,中间直浇道位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中间且位于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中间,第一连接冒口和第二连接冒口分别设在中间直浇道上并与中间直浇道连通,第一连接冒口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连通,第二连接冒口与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连通;
横浇道搭接薄片包括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小横浇道包括第一小横浇道、第二小横浇道和第三小横浇道,直浇道包括第一直浇道和第二直浇道,小直浇道包括第一小直浇道、第二小直浇道、第三小直浇道和第四小直浇道,冒口包括第一冒口、第二冒口、第三冒口和第四冒口,直浇道搭接薄片包括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
第一小横浇道、第二小横浇道和第三小横浇道分别通过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与横浇道连通,第一直浇道与第一小横浇道连通,中间直浇道与第二小横浇道连通,第二直浇道与第三小横浇道连通;第一直浇道位于第一型腔和第三型腔远离第二型腔或第四型腔的一侧,第二浇道位于第二型腔和第四型腔远离第一型腔或第三型腔的一侧,第一小直浇道位于第一直浇道和第一型腔之间并通过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与第一直浇道连通,第一冒口设在第一小直浇道上并与第一型腔连通;第二小直浇道位于第二直浇道与第二型腔之间且通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与第二直浇道连通,第二冒口设在第二小直浇道上并与第二型腔连通;第三小直浇道位于第三型腔与第一直浇道之间并通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与第一直浇道连通,第三冒口设在第三小直浇道上并与第三型腔连通,第四小直浇道位于第四型腔与第二直浇道之间并通过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与第二直浇道连通,第四冒口设在第四小直浇道上并与第四型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厚度均为为3-5mm,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或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的压边距离为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厚度的1.5-2倍,橫浇道与小橫浇道间隔距离为15-25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厚度均为3-5mm,且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的压边距离为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厚度的1.5-2倍,直浇道与小直浇道间隔距离为15-25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横浇道2搭接薄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1:0.3~0.5:1~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直浇道与第三小直浇道连通的部分为第一分直浇道,中间直浇道与第二连接冒口连接的部分为中间分直浇道,第二直浇道与第四小直浇道连通的部分为第二分直浇道,第一直浇道:第一分直浇道=1:0.1~0.3,中间直浇道:中间分直浇道=1:0.3~0.5,第二直浇道:第二分直浇道=1:0.3~0.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小横浇道:第二小横浇道:第三小横浇道=1:2~2.5: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0.5~0.8;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1:0.5~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橫浇道为窄高型斜度a为3°-8°,橫浇道两侧的斜度b为8°-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橫浇道流量为向两边延伸的同时流量随之减小,斜度c为3°-8°。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通过在橫浇道与直浇道之间设置横浇道搭接薄片,使金属液在短时间内快速充满橫浇道,保证杂质有足够的时间上浮并粘附到浇道上表面,橫浇道两侧延伸超过横浇道搭接薄片搭接区域是为了逐渐降低流速避免金属液撞击后反弹,在横浇道搭接片的搭接区域形成涡流;在经过小橫浇道的二次集渣,直浇道应设置在超过搭接的延伸区域上,即直浇道与横浇道搭接薄片相互错开,避免金属液提早进入直浇道内,当金属液进入直浇道受重力加速度的影响,金属液不和砂型接触,导致气体入侵和湍流,采用锥型直浇道可以使得直浇道内上下压力一致,金属液完全充满浇道,与砂型接触,防止形成湍流;在通过直浇道与小直浇道之间的直浇道搭接薄片进行二次滤渣,在将金属液引入小直浇道的集渣槽内,进一步净化金属液后,金属液从下至上进入冒口充满产品型腔,本系统在不放置过滤片的情况下降低了产品的修补率,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横浇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横浇道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横浇道搭接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口1、横浇道、直浇道、横浇道搭接薄片、直浇道搭接薄片、冒口、小横浇道、小直浇道和型腔,其中:
横浇道横向设在,浇注口1与横浇道连通;
小横浇道与横浇道平行设置,且小横浇道的宽度小于横浇道宽度,小横浇道与横浇道之间通过横浇道搭接薄片连通;
直浇道与小直浇道连通,小直浇道与直浇道平行设置,小直浇道与直浇道之间通过直浇道搭接薄片连通,冒口设在小直浇道上并与小直浇道连通,冒口与型腔连通,为了保证直浇道内上下压力一致,进而使采取锥型直浇道。
为了进一步增大浇注效率,且保证浇注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型腔包括第一型腔25、第二型腔26、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第一型腔25和第二型腔26位于同一行,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位于同一行,第四型腔28与第二型腔26位于同一列,第一型腔25和第三型腔27位于同一列;
还包括中间直浇道12、第一连接冒口30和第二连接冒口33,中间直浇道12位于第一型腔25和第二型腔26中间且位于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中间,第一连接冒口30和第二连接冒口33分别设在中间直浇道12上并与中间直浇道12连通,第一连接冒口30与第一型腔25和第二型腔26连通,第二连接冒口33与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连通;
横浇道搭接薄片包括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小横浇道包括第一小横浇道8、第二小横浇道9和第三小横浇道10,直浇道包括第一直浇道11和第二直浇道13,小直浇道包括第一小直浇道21、第二小直浇道22、第三小直浇道23和第四小直浇道24,冒口包括第一冒口29、第二冒口31、第三冒口32和第四冒口34,直浇道搭接薄片包括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
橫浇道为窄高型斜度a为3°-8°,橫浇道两侧的斜度b为8°-12°,进而保证浇道内上下压力一致,橫浇道流量为向两边延伸的同时流量随之减小,斜度c为3°-8°,保证每个型腔内浇注部件的浇注质量,横浇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横浇道2、第二横浇道3和第三横浇道4,浇注口1设在第一横浇道2和第二横浇道3之间,第三横浇道4设在第二横浇道3远离第一横浇道2的一侧,第一横浇道2通过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与第一小横浇道8连通,第二横浇道3通过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与第二小横浇道9连通,第三横浇道4通过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与第三小横浇道10连通;第一直浇道11与第一小横浇道8连通,中间直浇道12与第二小横浇道9连通,第二直浇道13与第三小横浇道10连通;第一直浇道11位于第一型腔25和第三型腔27远离第二型腔26或第四型腔28的一侧,第二浇道位于第二型腔26和第四型腔28远离第一型腔25或第三型腔27的一侧,第一小直浇道21位于第一直浇道11和第一型腔25之间并通过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与第一直浇道11连通,第一冒口29设在第一小直浇道21上并与第一型腔25连通;第二小直浇道22位于第二直浇道13与第二型腔26之间且通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与第二直浇道13连通,第二冒口31设在第二小直浇道22上并与第二型腔26连通;第三小直浇道23位于第三型腔27与第一直浇道11之间并通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与第一直浇道11连通,第三冒口32设在第三小直浇道23上并与第三型腔27连通,第四小直浇道24位于第四型腔28与第二直浇道13之间并通过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与第二直浇道13连通,第四冒口34设在第四小直浇道24上并与第四型腔28连通;
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厚度均为为3-5mm,压边距离均为其厚度的1.5-2倍,橫浇道与小橫浇道间隔距离为15-25mm,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厚度均为3-5mm,且压边距离为其厚度的1.5-2倍,直浇道与小直浇道间隔距离为15-25mm,进而保证每个型腔内工件的质量;
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1:0.3~0.5:1~1.5,第一直浇道11与第三小直浇道23连通的部分为第一分直浇道14,中间直浇道12与第二连接冒口33连接的部分为中间分直浇道15,第二直浇道13与第四小直浇道24连通的部分为第二分直浇道16,第一直浇道11:第一分直浇道14=1:0.1~0.3,中间直浇道12:中间分直浇道15=1:0.3~0.5,第二直浇道13:第二分直浇道16=1:0.3~0.5,进而保证每个型腔的浇注质量,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小橫浇道:第二小橫浇道:第三小橫浇道=1:2~2.5:2,保证每个型腔内工件的浇注质量;
为了保证四个型腔内的工件的浇注质量,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1:0.5~0.8;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1:0.5~0.8。
本实施例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在橫浇道与直浇道之间设置横浇道搭接薄片,使金属液在短时间内快速充满橫浇道,保证杂质有足够的时间上浮并粘附到浇道上表面,橫浇道两侧延伸超过横浇道搭接薄片搭接区域是为了逐渐降低流速避免金属液撞击后反弹,在横浇道搭接片的搭接区域形成涡流;在经过小橫浇道的二次集渣,直浇道应设置在超过搭接的延伸区域上,即直浇道与横浇道搭接薄片相互错开,避免金属液提早进入直浇道内,当金属液进入直浇道受重力加速度的影响,金属液不和砂型接触,导致气体入侵和湍流,采用锥型直浇道可以使得直浇道内上下压力一致,金属液完全充满浇道,与砂型接触,防止形成湍流;在通过直浇道与小直浇道之间的直浇道搭接薄片进行二次滤渣,在将金属液引入小直浇道的集渣槽内,进一步净化金属液后,金属液从下至上进入冒口充满产品型腔,本系统在不放置过滤片的情况下降低了产品的修补率,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进一步保证浇注质量,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厚度均为为3-5mm,压边距离均为其厚度的1.5-2倍,橫浇道与小橫浇道间隔距离为15-25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厚度均为3-5mm,且压边距离为其厚度的1.5-2倍,直浇道与小直浇道间隔距离为15-25mm,进而保证每个型腔内工件的质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1:0.3~0.5:1~1.5,便于杂质粘附到浇道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直浇道11与第三小直浇道23连通的部分为第一分直浇道14,中间直浇道12与第二连接冒口33连接的部分为中间分直浇道15,第二直浇道13与第四小直浇道24连通的部分为第二分直浇道16,第一直浇道11:第一分直浇道14=1:0.1~0.3,中间直浇道12:中间分直浇道15=1:0.3~0.5,第二直浇道13:第二分直浇道16=1:0.3~0.5,进而保证每个型腔的浇注质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小横浇道8:第二小横浇道9:第三小横浇道10=1:2~2.5:2,保证每个型腔内工件的浇注质量。
为了保证四个型腔内的工件的浇注质量,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1:0.5~0.8;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1:0.5~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橫浇道为窄高型斜度a为3°-8°,橫浇道两侧的斜度b为8°-12°,进而保证浇道内上下压力一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橫浇道流量为向两边延伸的同时流量随之减小,斜度c为3°-8°,保证每个型腔内浇注部件的浇注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口(1)、横浇道、直浇道、横浇道搭接薄片、直浇道搭接薄片、冒口、小横浇道、小直浇道和型腔,其中:
横浇道横向设在,浇注口(1)与横浇道连通;
小横浇道与横浇道平行设置,且小横浇道的宽度小于横浇道宽度,小横浇道与横浇道之间通过横浇道搭接薄片连通;
直浇道与小直浇道连通,小直浇道与直浇道平行设置,小直浇道与直浇道之间通过直浇道搭接薄片连通,冒口设在小直浇道上并与小直浇道连通,冒口与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型腔包括第一型腔(25)、第二型腔(26)、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第一型腔(25)和第二型腔(26)位于同一行,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位于同一行,第四型腔(28)与第二型腔(26)位于同一列,第一型腔(25)和第三型腔(27)位于同一列;
还包括中间直浇道(12)、第一连接冒口(30)和第二连接冒口(33),中间直浇道(12)位于第一型腔(25)和第二型腔(26)中间且位于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中间,第一连接冒口(30)和第二连接冒口(33)分别设在中间直浇道(12)上并与中间直浇道(12)连通,第一连接冒口(30)与第一型腔(25)和第二型腔(26)连通,第二连接冒口(33)与第三型腔(27)和第四型腔(28)连通;
横浇道搭接薄片包括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小横浇道包括第一小横浇道(8)、第二小横浇道(9)和第三小横浇道(10),直浇道包括第一直浇道(11)和第二直浇道(13),小直浇道包括第一小直浇道(21)、第二小直浇道(22)、第三小直浇道(23)和第四小直浇道(24),冒口包括第一冒口(29)、第二冒口(31)、第三冒口(32)和第四冒口(34),直浇道搭接薄片包括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
第一小横浇道(8)、第二小横浇道(9)和第三小横浇道(10)分别通过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与横浇道连通,第一直浇道(11)与第一小横浇道(8)连通,中间直浇道(12)与第二小横浇道(9)连通,第二直浇道(13)与第三小横浇道(10)连通;第一直浇道(11)位于第一型腔(25)和第三型腔(27)远离第二型腔(26)或第四型腔(28)的一侧,第二浇道位于第二型腔(26)和第四型腔(28)远离第一型腔(25)或第三型腔(27)的一侧,第一小直浇道(21)位于第一直浇道(11)和第一型腔(25)之间并通过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与第一直浇道(11)连通,第一冒口(29)设在第一小直浇道(21)上并与第一型腔(25)连通;第二小直浇道(22)位于第二直浇道(13)与第二型腔(26)之间且通过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与第二直浇道(13)连通,第二冒口(31)设在第二小直浇道(22)上并与第二型腔(26)连通;第三小直浇道(23)位于第三型腔(27)与第一直浇道(11)之间并通过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与第一直浇道(11)连通,第三冒口(32)设在第三小直浇道(23)上并与第三型腔(27)连通,第四小直浇道(24)位于第四型腔(28)与第二直浇道(13)之间并通过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与第二直浇道(13)连通,第四冒口(34)设在第四小直浇道(24)上并与第四型腔(2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和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厚度均为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和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厚度均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横浇道搭接薄片(5):第二横浇道搭接薄片(6):第三横浇道搭接薄片(7)=1:0.3~0.5:1~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浇道(11)与第三小直浇道(23)连通的部分为第一分直浇道(14),中间直浇道(12)与第二连接冒口(33)连接的部分为中间分直浇道(15),第二直浇道(13)与第四小直浇道(24)连通的部分为第二分直浇道(16),第一直浇道(11):第一分直浇道(14)=1:0.1~0.3,中间直浇道(12):中间分直浇道(15)=1:0.3~0.5,第二直浇道(13):第二分直浇道(16)=1:0.3~0.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小横浇道(8):第二小横浇道(9):第三小横浇道(10)=1:2~2.5: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浇注系统比例为:第一直浇道搭接薄片(17):第三直浇道搭接薄片(19)=1:0.5~0.8;第二直浇道搭接薄片(18):第四直浇道搭接薄片(20)=1:0.5~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橫浇道为窄高型斜度a为3°-8°,橫浇道两侧的斜度b为8°-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橫浇道流量为向两边延伸的同时流量随之减小,斜度c为3°-8°。
CN202110395491.4A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Pending CN113070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5491.4A CN113070450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5491.4A CN113070450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0450A true CN113070450A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1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5491.4A Pending CN113070450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0450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357A1 (ja) * 2007-10-29 2009-05-07 Aisin Takaoka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タ鋳造方法
CN204565061U (zh) * 2015-04-30 2015-08-19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制动卡钳体的铸造模具
CN107096893A (zh) * 2017-05-16 2017-08-29 山东美陵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铸件混合型浇注装置以及支架铸件铸造工艺
CN206567499U (zh) * 2017-03-10 2017-10-20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钳体铸件的浇注系统
CN206632307U (zh) * 2017-04-25 2017-11-14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卡钳支架浇注模具
EP3456433A1 (en) * 2017-09-18 2019-03-20 Nissan Motor Iberica SA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rake disc cast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CN208772392U (zh) * 2018-09-29 2019-04-23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网筛式浇注系统
CN210334257U (zh) * 2019-04-25 2020-04-17 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涡旋盘铸造浇铸系统
CN210412417U (zh) * 2019-08-29 2020-04-28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钳背的浇注系统
CN210450845U (zh) * 2019-09-12 2020-05-05 象山联强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钳体模具
CN210475437U (zh) * 2019-09-06 2020-05-08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汽车制动钳体铸造工艺出品率的模具结构
CN111168011A (zh) * 2019-12-30 2020-05-19 山东常林铸业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线缝隙式搭接挡渣浇铸系统及工艺
CN211161797U (zh) * 2019-11-25 2020-08-04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类球墨铸件的铸造型板
CN212525921U (zh) * 2020-06-05 2021-02-12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汽车制动钳渣孔缺陷的铸造模具
CN212525938U (zh) * 2020-06-05 2021-02-12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汽车转向节浇口缩松缺陷的浇注模具
CN212525913U (zh) * 2020-06-05 2021-02-12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汽车支架渣孔缺陷的浇注模具
CN214768741U (zh) * 2021-04-13 2021-11-19 广德亚太汽车智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357A1 (ja) * 2007-10-29 2009-05-07 Aisin Takaoka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タ鋳造方法
CN204565061U (zh) * 2015-04-30 2015-08-19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制动卡钳体的铸造模具
CN206567499U (zh) * 2017-03-10 2017-10-20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钳体铸件的浇注系统
CN206632307U (zh) * 2017-04-25 2017-11-14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卡钳支架浇注模具
CN107096893A (zh) * 2017-05-16 2017-08-29 山东美陵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铸件混合型浇注装置以及支架铸件铸造工艺
EP3456433A1 (en) * 2017-09-18 2019-03-20 Nissan Motor Iberica SA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rake disc cast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CN208772392U (zh) * 2018-09-29 2019-04-23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网筛式浇注系统
CN210334257U (zh) * 2019-04-25 2020-04-17 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涡旋盘铸造浇铸系统
CN210412417U (zh) * 2019-08-29 2020-04-28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钳背的浇注系统
CN210475437U (zh) * 2019-09-06 2020-05-08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汽车制动钳体铸造工艺出品率的模具结构
CN210450845U (zh) * 2019-09-12 2020-05-05 象山联强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钳体模具
CN211161797U (zh) * 2019-11-25 2020-08-04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类球墨铸件的铸造型板
CN111168011A (zh) * 2019-12-30 2020-05-19 山东常林铸业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线缝隙式搭接挡渣浇铸系统及工艺
CN212525921U (zh) * 2020-06-05 2021-02-12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汽车制动钳渣孔缺陷的铸造模具
CN212525938U (zh) * 2020-06-05 2021-02-12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汽车转向节浇口缩松缺陷的浇注模具
CN212525913U (zh) * 2020-06-05 2021-02-12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汽车支架渣孔缺陷的浇注模具
CN214768741U (zh) * 2021-04-13 2021-11-19 广德亚太汽车智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7692B (zh) 盘式制动器用制动器托架的制造方法及盘式制动器用制动器托架
CN214768741U (zh)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WO2014024313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キャリパ
US2013016803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railcar couplers
CN102773458B (zh) 砂型低压铸造封堵浇口装置及砂型低压铸造的方法
CN104107897A (zh) 直齿圆柱金属齿轮的挤压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
CN110936945B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盘式制动器自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2097365U (zh) 汽车制动盘铸造浇道机构
CN105874232A (zh) 盘式制动器卡钳本体
CN113070450A (zh) 一种汽车制动钳避渣浇注系统
CN105665642A (zh) 轮装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和装置及由此制得的轮装制动盘
CN105081279A (zh) 一种动车组空气压缩机曲轴箱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
CN205362414U (zh) 一种用于旋压铸造铝合金车轮的模具
CN212525921U (zh) 一种降低汽车制动钳渣孔缺陷的铸造模具
CN202199726U (zh) 一种制动毂砂型模
CN207154687U (zh) 一种砂型模具
CN108621676A (zh) 一种车轮制造方法以及车轮
CN210587018U (zh) 汽车横梁中空式铸造砂芯
CN213831699U (zh) 一种高性能制动钳
CN210450845U (zh) 一种新型钳体模具
CN215315526U (zh) 一种新型制动蹄铁浇注系统
CN218252834U (zh) 一种灯盖的压铸模具
CN112371748B (zh) 一种挤压铸造与挤压成形结合的商用车铝合金防护横梁连接件复合成形模具及工艺方法
CN218395817U (zh) 一种双片制动盘浇注系统
CN220659141U (zh) 一种大型冲床用横梁铸件的浇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