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8647A - 贝藻生态礁 - Google Patents

贝藻生态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8647A
CN113068647A CN202110393135.9A CN202110393135A CN113068647A CN 113068647 A CN113068647 A CN 113068647A CN 202110393135 A CN202110393135 A CN 202110393135A CN 113068647 A CN113068647 A CN 113068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frame
fixedly connected
equal
re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1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8647B (zh
Inventor
李娇
公丕海
王维忠
关长涛
付建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03931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8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8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647A/zh
Priority to ZA2022/00150A priority patent/ZA202200150B/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8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3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assembled of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贝藻生态礁,涉及渔业增养殖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框架组、金属网以及贝壳,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平行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间距,至少一组框架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各组框架组间隔并排设置,并且各组框架组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各组框架组的第二端均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每组框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并且框架呈多面包围的结构,金属网与框架固定连接,并且金属网能够将框架的各个面进行封闭,框架与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放置有贝壳;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的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及类型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贝藻生态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增养殖基础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贝藻生态礁。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衰减的渔业资源和持续恶化的海洋环境,沿海国家正在积极探索水域生态修复技术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式,海洋牧场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全球渔业重要国家的战略性选择,海洋牧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的基础设施,能够为藻类、贝类以及鱼类提供繁育、索饵、生长等栖息场所。
目前,传统的人工鱼礁制作材料以天然石料和混凝土为主,只能够满足海洋生物对人工鱼礁生存环境的基本要求,缺少对人工鱼礁自身生态价值的开发,也没有充分考虑特定海域海洋牧场自然条件和目标生物对人工鱼礁生存环境的特殊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的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及类型单一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贝藻生态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的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及类型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贝藻生态礁,包括:
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并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间距;
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n组框架组,各组所述框架组间隔并排设置,并且各组所述框架组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各组所述框架组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每组所述框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并且所述框架呈多面包围的结构;
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金属网能够将所述框架的各个面进行封闭;
贝壳,所述贝壳放置在所述框架与所述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在相互靠近的两个端面上均垂直设置有多个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管以及第二支撑管,并且任意一根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长度大于任意一根所述第二支撑管的长度。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撑管之间均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长度,且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预设位置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连接件组,所述连接件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以及多个第二连接件,各个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件,各个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支撑管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垂直距离等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支撑管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由网线和加强筋通过焊接组成,各根所述加强筋间隔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0mm,所述加强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4mm,所述网线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mm。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组所述框架组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200mm。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以及所述金属网的材质均为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贝藻生态礁,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框架组、金属网以及贝壳,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平行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间距,至少一组框架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各组框架组间隔并排设置,并且各组框架组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各组框架组的第二端均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每组框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并且框架呈多面包围的结构,金属网与框架固定连接,并且金属网能够将框架的各个面进行封闭,框架与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放置有贝壳。如此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框架组以及金属网通过装配式的组装方式,利于礁体结构的选型,可满足特定海域、目标生物对人工鱼礁结构的不同要求,同时可显著扩增礁体自身的碳汇作用,进一步提升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将贝壳放置在框架与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能够有效拓展农渔废弃物贝壳的资源循环利用途径,同时也为牡蛎等具有固着性的贝类生物提供适宜的附着环境,符合贝类、藻类以及鱼类对附着基质和生长条件的需要,提高人工鱼礁自身的生态价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的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及类型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网与框架连接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框架的贝藻生态礁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框架的贝藻生态礁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螺栓;4、第一支撑管;5、第二支撑管;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网线;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贝藻生态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的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及类型单一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贝藻生态礁,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框架组、金属网以及贝壳,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均优选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方式制作而成,为了确保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以及第二固定板2的厚度均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00mm,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平行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具有间距,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框架组的数量以及每组框架组中框架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根据不同海域水深、海流环境以及生物资源结构特征,来组合成不同高度和形状的生态礁,为贝类、藻类以及鱼类提供适宜生存环境,比如当水深在10米以内,海流流速低于0.5m/s的海域时,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可以安装单层焊接有金属网的框架,每层框架的数量可以根据海域的面积具体进行设定;当海域水深超过10米,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可以安装多层焊接有金属网的框架,每层框架的数量可以根据海域的面积具体进行设定;各组框架组间隔并排设置,并且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组框架组之间的间距优选为大于或等于300mm,各组框架组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各组框架组的第二端均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框架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比如可以为圆柱体或者棱柱体,框架所围成的各个面均焊接固定有金属网,框架以及金属网的材质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框架以及金属网的材质均优选为铁,框架与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放置有贝壳,贝壳的种类可以根据海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比如以牡蛎为养护增殖对象时,焊接有金属网的框架内应选择牡蛎壳为填料,如果以其他生物为养护增殖对象时,焊接有金属网的框架内应选根据对象生物学的特性,选择适宜的贝壳种类作为填料。
如此设置,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框架组以及金属网通过装配式的组装方式,利于礁体结构的选型,可根据不同海域水深、海流环境以及生物资源结构特征组合成不同高度和形状的生态礁,能够满足特定海域、目标生物对人工鱼礁结构的不同要求,本实施例中的贝藻生态礁采用贝壳、金属铁以及混凝土为材料,可显著扩增礁体自身的碳汇作用,进一步提升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将贝壳放置在框架与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能够有效拓展农渔废弃物贝壳的资源循环利用途径,同时也为牡蛎等具有固着性的贝类生物提供适宜的附着环境,符合贝类、藻类以及鱼类对附着基质和生长条件的需要,提高人工鱼礁自身的生态价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的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及类型单一的问题。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混凝土浇筑第一固定板1以及第二固定板2时,本实施例中采取将螺栓3提前进行预埋在混凝土中,并且螺栓3均垂直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在相互靠近的两个端面上,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的尺寸以及预埋螺栓3的位置,均根据水平方向上框架个数以及框架之间的间距来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的边缘到最外侧预埋螺栓3边缘的距离以及第二固定板2的边缘到最外侧预埋螺栓3边缘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200mm。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固定板1以及第二固定板2上预留的螺栓3,用来与框架进行固定连接。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管4以及第二支撑管5,并且任意一根第一支撑管4的长度大于任意一根第二支撑管5的长度,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支撑管4之间均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两根第二支撑管5,两根第二支撑管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管4的长度,且两根第二支撑管5设置在第一支撑管4的预设位置处,预设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比如两根第二支撑管5可以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4的中间段位,也可以使两根第二支撑管5中的一根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4的顶端,另一根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4的中间段位,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4以及第二支撑管5的壁厚优选为1.6mm-2mm,外径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0mm,第一支撑管的长度优选为600mm,第二支撑管的长度优选为300mm。如此设置,第一支撑管4以及第二支撑管5组成的框架能够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框架通过连接件组与螺栓3以及螺母的配合,使框架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连接件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6以及多个第二连接件7,各个第一支撑管4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6,各个第一支撑管4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7,靠近第一连接件6的第二支撑管5到第一连接件6的垂直距离等于靠近第二连接件7的第二支撑管5到第二连接件7的垂直距离,本实施例中靠近第一连接件6的第二支撑管5到第一连接件6的垂直距离以及靠近第二连接件7的第二支撑管5到第二连接件7的垂直距离均优选为50mm,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以及第二连接件7均优选为法兰盘,法兰盘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管4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法兰盘的公称直径优选为大于或等于50mm。如此设置,当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单层框架时,第一固定板1上的预留螺栓3一一对应贯穿框架顶部上的各个法兰盘的通孔,然后螺栓3与螺母配合,使框架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1实现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上的预留螺栓3一一对应贯穿框架底部上的各个法兰盘的通孔,然后螺栓3与螺母配合,使框架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板2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框架与第一固定板1以及第二固定板2的固定连接;当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两层甚至多层框架时,第一层框架与第二层框架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通过法兰盘与法兰盘进行对接,然后再用螺栓3同时贯穿相互对接的两个法兰盘上的通孔,通过螺栓3与螺母配合,从而使第一层框架与第二层框架实现了固定连接,第一层框架与第二层框架在相互远离一端的各个法兰盘,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上的预留螺栓3以及第二固定板2上的预留螺栓3相配合,从而实现多层框架与第一固定板1以及第二固定板2的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金属网由网线8和加强筋9通过焊接组成,各根加强筋9间隔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根加强筋9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0mm,加强筋9的直径大于或等于4mm,网线8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mm,本实施例中网线8上的网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本实施例中加强筋9的材质优选为铁。如此设置,由于金属网内需要放置贝壳,加强筋9的设置在不增加网线8直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提升金属网的支撑强度,防止框架内放置有贝壳一侧的金属网由于受到贝壳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板(1)以及第二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平行并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板(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之间具有间距;
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之间的n组框架组,各组所述框架组间隔并排设置,并且各组所述框架组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固定连接,各组所述框架组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固定连接,每组所述框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并且所述框架呈多面包围的结构;
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金属网能够将所述框架的各个面进行封闭;
贝壳,所述贝壳放置在所述框架与所述金属网所包围的空间内,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在相互靠近的两个端面上均垂直设置有多个螺栓(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管(4)以及第二支撑管(5),并且任意一根所述第一支撑管(4)的长度大于任意一根所述第二支撑管(5)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撑管(4)之间均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5),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管(4)的长度,且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管(4)的预设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螺栓(3)相配合的连接件组,所述连接件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6)以及多个第二连接件(7),各个所述第一支撑管(4)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件(6),各个所述第一支撑管(4)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件(7),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6)的所述第二支撑管(5)到所述第一连接件(6)的垂直距离等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所述第二支撑管(5)到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垂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由网线(8)和加强筋(9)通过焊接组成,各根所述加强筋(9)间隔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筋(9)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0mm,所述加强筋(9)的直径大于或等于4mm,所述网线(8)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框架组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2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以及所述金属网的材质均为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CN202110393135.9A 2021-04-13 2021-04-13 贝藻生态礁 Active CN113068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135.9A CN113068647B (zh) 2021-04-13 2021-04-13 贝藻生态礁
ZA2022/00150A ZA202200150B (en) 2021-04-13 2022-01-03 Shellfish-alga ecological ree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135.9A CN113068647B (zh) 2021-04-13 2021-04-13 贝藻生态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647A true CN113068647A (zh) 2021-07-06
CN113068647B CN113068647B (zh) 2022-04-12

Family

ID=7661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3135.9A Active CN113068647B (zh) 2021-04-13 2021-04-13 贝藻生态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8647B (zh)
ZA (1) ZA20220015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379A (zh) * 2011-08-23 2013-0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Hdpe塑砼复合矩阵型海参鲍鱼增殖礁及其构建方法
CN103070105A (zh) * 2012-12-13 2013-05-0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适于海洋鱼类繁殖的塔式结构
JP2013215170A (ja) * 2012-04-11 2013-10-24 Shigenori Tamaru 人工着底礁
US20170055502A1 (en) * 2014-05-15 2017-03-02 Coastal Environ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acilitating formation of a vertical oyster reef and shoreline rehabilitation with induced oyster reef barrier and lagoon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206043125U (zh) * 2016-09-22 2017-03-29 青岛朝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适配多功能组合生态礁
CN106614203A (zh) * 2016-10-27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US20180049410A1 (en) * 2015-03-06 2018-02-22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Ephemeral Substrates for Oyster Aquaculture
CN210808840U (zh) * 2019-07-17 2020-06-23 南通北渔人和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泥螺养殖使用的浮箱
CN111713439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CN111820167A (zh) * 2020-07-15 2020-10-27 大连海云慧科技有限公司 四边形钢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CN212589664U (zh) * 2020-06-10 2021-02-26 张希海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CN212589663U (zh) * 2020-06-02 2021-02-26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379A (zh) * 2011-08-23 2013-0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Hdpe塑砼复合矩阵型海参鲍鱼增殖礁及其构建方法
JP2013215170A (ja) * 2012-04-11 2013-10-24 Shigenori Tamaru 人工着底礁
CN103070105A (zh) * 2012-12-13 2013-05-0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适于海洋鱼类繁殖的塔式结构
US20170055502A1 (en) * 2014-05-15 2017-03-02 Coastal Environ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acilitating formation of a vertical oyster reef and shoreline rehabilitation with induced oyster reef barrier and lagoon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20180049410A1 (en) * 2015-03-06 2018-02-22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Ephemeral Substrates for Oyster Aquaculture
CN206043125U (zh) * 2016-09-22 2017-03-29 青岛朝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适配多功能组合生态礁
CN106614203A (zh) * 2016-10-27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210808840U (zh) * 2019-07-17 2020-06-23 南通北渔人和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泥螺养殖使用的浮箱
CN111713439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CN212589663U (zh) * 2020-06-02 2021-02-26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
CN212589664U (zh) * 2020-06-10 2021-02-26 张希海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CN111820167A (zh) * 2020-07-15 2020-10-27 大连海云慧科技有限公司 四边形钢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陶峰等: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 《南方水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647B (zh) 2022-04-12
ZA202200150B (en) 2022-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8161B1 (ko) 친환경 황동어망을 갖는 가두리 양식시설
CN102578008A (zh) 刚柔结合装配的锥体网箱箱体构建方法
AU2008347376B2 (en) Aquaculture net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weight
WO2013095021A1 (e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tourism purpose
KR101023299B1 (ko) 강제 인공어초
CN109984070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制可分流升降内置仿礁石深海养殖网箱
JP4183862B2 (ja) 人工魚礁
CN113068647B (zh) 贝藻生态礁
CN208446379U (zh) 一种养殖网箱用钢塑支架
EP3031319A1 (en)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rigid structure
KR101489428B1 (ko) 전복 가두리 양식장
CN110521657B (zh)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及其使用方法
KR101642777B1 (ko) 해상 가두리 중간 육성용 입체형 전복쉘터
CN210143581U (zh) 一种水上平台支架
KR101217106B1 (ko) 유연성을 갖는 해중림 조성용 인공어초
CN102763610A (zh) 防污抗菌型黄鱼网箱制作方法
JPH10271932A (ja) 浮沈式の魚貝類養殖用金網カゴと魚貝類養殖方法
KR101028837B1 (ko) 수중 침하식 전복 생육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저 양식장
CN211241308U (zh) 一种大型钢管桩铜围网养殖装置
KR101358180B1 (ko) 동합금 그물을 이용한 가두리망의 제조방법
CN102763611A (zh) 防污型大黄鱼养殖用拉伸网网箱
KR100433275B1 (ko) 부어초
KR101013222B1 (ko) 다공성 천해형 복합 해중림초
CN111820168A (zh) 三角形钢结构人工鱼礁
CN219430735U (zh) 带有多层高强度挂篮的生态型塑钢组合板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