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9664U -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9664U
CN212589664U CN202021056456.7U CN202021056456U CN212589664U CN 212589664 U CN212589664 U CN 212589664U CN 202021056456 U CN202021056456 U CN 202021056456U CN 212589664 U CN212589664 U CN 212589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f
pile
steel bar
top steel
b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64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希海
侯壮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564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9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9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96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所述构建礁底座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所述顶部钢筋框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利用贝类和藻类具有的强大的辅助能力,通过在顶部钢筋框中设置攀爬绳,便于贝类和藻类更快的繁殖,可以培育出大型海藻床,通过在构建礁底座中固定安装固定桩,利用木桩和贝类附着体的优点,可以更快更好的建立海底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鱼群和各类海洋生物改善水域生态和搭建栖息地,同时利用人工鱼礁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现有的混凝土人工鱼礁,在长期投放实践中发现些许弊端,因混凝土含碱性,使得海洋生物短期内不宜存活,且抗海水风浪冲刷的能力不强,受赤潮的影响也大。
针对上述,我们提出一种以混凝土构件礁、木桩和贝类附着体组成的混合单位礁体,便于更好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所述构建礁底座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所述顶部钢筋框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构建礁底座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所述构建礁底座内部为田字型结构,所述构建礁底座是尺寸为3米×3米的框架结构,混凝土厚度25厘米,所述构建礁底座四个角上开设有与固定桩相适应的孔。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桩数量为四根,均匀分布在构建礁底座的四个角的位置,所述固定桩为木质材料制成的桩体结构,所述固定桩插入构建礁底座以下部分为1米,所述固定桩高出构建礁底座以上部分为3米。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钢筋框为位于顶部钢筋框的下方,数量为两组,所述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通过钢丝与固定桩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钢筋框为密目网状结构,中间分布横竖各三根的钢筋相连接,所述攀爬绳为纤维制成,悬挂在攀爬绳下,所述攀爬绳为多组密目设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贝类和藻类具有的强大的辅助能力,通过在顶部钢筋框中设置攀爬绳,便于贝类和藻类更快的繁殖,可以培育出大型海藻床,通过在构建礁底座中固定安装固定桩,利用木桩和贝类附着体的优点,可以更快更好的建立海底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鱼群和各类海洋生物改善水域生态和搭建栖息地,同时利用人工鱼礁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固定桩固定在构建礁底座下1米,可以利用底下流沙的不断淤积,使得木桩在海底会越来越结实,加强了人工礁整体的牢固性,通过在构建礁底座中固定安装木质的固定桩,对海域生态无污染,同时利用构建礁底座和固定桩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固定桩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部钢筋框,在顶部钢筋框中固定连接攀爬绳利用贝类和藻类强大的附着能力可以在攀爬绳以及固定桩上迅速的繁殖,培养出出大型海藻床,安装在构建礁底座上的固定桩和贝类附着攀爬绳形成的几何阴影区,给许多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阴蔽避敌场所,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及周围繁生的多种生物,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生物,诱集鱼类索饵和栖息,并吸引凶猛鱼类和大型捕食性鱼类也到鱼礁周围索饵,由此,鱼礁为各种不同的鱼类提供了索饵、避害、产卵、定位的场所,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聚到鱼礁周围,确定了聚集于鱼礁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固定桩的内侧固定安装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可以起到对固定桩的一个固定作用,同时整体的框架结构能够更好的抵御风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构建礁底座、2-固定桩、3-中部钢筋框、4-顶部钢筋框、5-攀爬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1,构建礁底座1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构建礁底座1内部为田字型结构,构建礁底座1是尺寸为3米×3米的框架结构,混凝土厚度25厘米,构建礁底座1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2,构建礁底座1四个角上开设有与固定桩2相适应的孔,固定桩2数量为四根,均匀分布在构建礁底座1的四个角的位置,固定桩2为木质材料制成的桩体结构,通过在构建礁底座1中固定安装木质的固定桩2,对海域生态无污染,固定桩2插入构建礁底座1以下部分为1米,通过将固定桩2固定在构建礁底座1下1米,可以利用底下流沙的不断淤积,使得木桩在海底会越来越结实,加强了人工礁整体的牢固性,利用构建礁底座1和固定桩2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固定桩2高出构建礁底座1以上部分为3米,固定桩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中部钢筋框3为位于顶部钢筋框4的下方,数量为两组,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通过钢丝与固定桩2连接,通过在固定桩2的内侧固定安装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可以起到对固定桩2的一个固定作用,同时整体的框架结构能够更好的抵御风浪,顶部钢筋框4为密目网状结构,中间分布横竖各三根的钢筋相连接,顶部钢筋框4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5,攀爬绳5为纤维制成,悬挂在攀爬绳5下,攀爬绳5为多组密目设置,通过在固定桩2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部钢筋框4,在顶部钢筋框4中固定连接攀爬绳5利用贝类和藻类强大的附着能力可以在攀爬绳5以及固定桩2上迅速的繁殖,培养出出大巨型海藻床,安装在构建礁底座1上的固定桩2和贝类附着攀爬绳5形成的几何阴影区,给许多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阴蔽避敌场所,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及周围繁生的多种生物,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生物,诱集鱼类索饵和栖息,并吸引凶猛鱼类和大型捕食性鱼类也到鱼礁周围索饵,由此,鱼礁为各种不同的鱼类提供了索饵、避害、产卵、定位的场所,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聚到鱼礁周围,确定了聚集于鱼礁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工作原理:
本申请中,在选好的水面区域,支底部是3米×3米,厚度25厘米的模板框架,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后再将四根固定桩2插接在构建礁底座1以下1米,高出构建礁底座1以上3米固定安装,在固定桩2的内侧通过钢丝固定连接两组中部钢筋框3和一组顶部钢筋框4,在顶部钢筋框4中搭接3×3的钢筋形成密目网状结构,再将攀爬绳5按适当的距离固定悬挂在顶部钢筋框4下。
本申请中,当制作完成的人工礁可以使用,随着水流带沙在固定桩2下的不断积累,可以使得木桩在海底越来越结实牢固,同时因为固定桩2为木质材质制成,因此对海域生态也无污染,考虑到初始的水泥制品会使海洋生物短期内不能生存,因此在设计时,将固定桩2固定安装在构建礁底座1以下1米,使得生物可以先附着在木质的固定桩2上生存繁衍,使得人工礁合理的度过适应期,通过在固定桩2的内侧设置顶部钢筋框4,在顶部钢筋框4中搭接钢筋网,再在钢筋网中悬挂攀爬绳5,利用贝类藻类附着能力强的特点,使得贝类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可以培育出大巨型海藻床。在水上设置构建礁底座1同时将木质的固定桩2插接在水中,利用人工鱼礁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当遇到风浪时,由于构建礁底座1上估计安装着固定桩2,固定桩2的内侧又固定连接着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使人工礁整体形成了框架结构,可以很好的抵御风浪的吹刷,当藻类贝壳附着在安装的顶部钢筋框4中的攀爬绳5时配合构建礁底座1和四根固定桩2也可以形成的几何阴影区,给许多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阴蔽避敌场所,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及周围繁生的多种生物,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生物,诱集鱼类索饵和栖息,并吸引凶猛鱼类和大型捕食性鱼类也到鱼礁周围索饵。由此,鱼礁为各种不同的鱼类提供了索饵、避害、产卵、定位的场所,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聚到鱼礁周围,确定了聚集于鱼礁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礁底座(1)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2),所述固定桩(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所述顶部钢筋框(4)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礁底座(1)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所述构建礁底座(1)内部为田字型结构,所述构建礁底座(1)是尺寸为3米×3米的框架结构,混凝土厚度25厘米,所述构建礁底座(1)四个角上开设有与固定桩(2)相适应的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2)数量为四根,均匀分布在构建礁底座(1)的四个角的位置,所述固定桩(2)为木质材料制成的桩体结构,所述固定桩(2)插入构建礁底座(1)以下部分为1米,所述固定桩(2)高出构建礁底座(1)以上部分为3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钢筋框(3)为位于顶部钢筋框(4)的下方,数量为两组,所述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通过钢丝与固定桩(2)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钢筋框(4)为密目网状结构,中间横竖各三根的钢筋相连接,所述攀爬绳(5)为纤维制成,悬挂在攀爬绳(5)下,所述攀爬绳(5)为多组密目设置。
CN202021056456.7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89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6456.7U CN21258966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6456.7U CN21258966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9664U true CN212589664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645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8966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9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647A (zh) * 2021-04-13 2021-07-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贝藻生态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647A (zh) * 2021-04-13 2021-07-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贝藻生态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ttet Enhancement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Japan
CN212589664U (zh)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KR101286078B1 (ko) 침하식 해삼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KR200477518Y1 (ko) 바다숲 조성용 십자형 해중림초
CN109006613B (zh) 鱼类全生活史型海洋牧场
KR200251140Y1 (ko) 인공어초
KR20120108100A (ko) 콘크리트 인공어초
CN217722418U (zh) 一种基于生态浮岛的网片式人工鱼巢
CN113287550B (zh) 一种小规格参苗底播生态增养殖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3884434U (zh) 一种可用于海藻附着的抗风浪贝壳礁
KR20090000182U (ko) 굴 패각 투석식 강제어초
CN201571405U (zh) 网包式海珍品增殖礁
KR102200440B1 (ko) 해상용 해삼 양식장치
CN212184733U (zh) 开放式集鱼礁
CN112616740A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多层栖息隐蔽装置
CN215052697U (zh) 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
KR200477377Y1 (ko) 바다숲 조성용 상자형 해중림초
CN217160840U (zh) 一种河流沿岸福寿螺防治装置
CN112535133B (zh) 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CN220976711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栖息地系统
CN214102824U (zh) 一种人工鱼礁区建网结构
CN213961367U (zh) 一种内置人工水草的江河湖泊水生态保护型人工鱼礁
CN215405898U (zh) 一种用于水生动物栖息地搭建的生态鱼巢砖
CN214102825U (zh)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