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2825U -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2825U
CN214102825U CN202022752472.6U CN202022752472U CN214102825U CN 214102825 U CN214102825 U CN 214102825U CN 202022752472 U CN202022752472 U CN 202022752472U CN 214102825 U CN214102825 U CN 214102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ring purse
inner ring
area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24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帆
朱文斌
刘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20227524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2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2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2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人工建网养殖的情况下,将人工建网养殖与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渔区经济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它包括外圈围网,外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人工养殖场;外诱导结构,外诱导结构包括位于外圈围网外侧的外网墙,外网墙与外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外诱导通道;内圈围网,内圈围网位于外圈围网内,内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垂钓场;内诱导结构,内诱导结构包括位于内圈围网外侧的内网墙,内网墙与内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内诱导通道;海上垂钓平台,海上垂钓平台包括位于内圈围网中部的浮台。

Description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网运动场,具体涉及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人工鱼礁区建网是采用围网的方式(这种建网结构一般称为建网运动场),在海中的人工鱼礁区域设置环形网墙,起到聚集和暂养鱼类的作用,它们一般都是以锚、石等将侧张纲和型纲固定在一定的场所,并在纲上悬挂网片,使锚、石等的固定力、浮子的浮力、网衣和沉子的沉降力等维持平衡,以保持所需的形状。
休闲渔业是把休闲活动﹑水族观赏等休闲娱乐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但目前还尚未有较好的方式将海上人工建网养殖与休闲娱乐活动结合,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人工建网养殖的情况下,将人工建网养殖与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渔区经济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包括:
外圈围网,外圈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外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人工养殖场;
外诱导结构,外诱导结构包括位于外圈围网外侧的外网墙,外网墙的一侧与外圈围网相连接,外网墙与外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外诱导通道,外诱导通道的一端与外圈围网外侧的海域连通,外诱导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人工养殖场相连通的外诱导入口;
内圈围网,内圈围网位于外圈围网内,内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垂钓场;
内诱导结构,内诱导结构包括位于内圈围网外侧的内网墙,内网墙的一侧与内圈围网相连接,内网墙与内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内诱导通道,内诱导通道的一端与人工养殖场连通,内诱导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垂钓场相连通的内诱导入口;
海上垂钓平台,海上垂钓平台包括位于内圈围网中部的浮台。
本方案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通过搭建外圈围网,已在外圈围网内形成人工养殖场;同时,通过在外圈围网内搭建内圈围网,并在内圈围网中部搭建浮台,形成海上垂钓平台,从而使内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垂钓场,如此,人们可以在海上垂钓平台上对垂钓场进行垂钓;从而在不影响人工建网养殖的情况下,将人工建网养殖与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渔区经济。
另一方面,外诱导通道的搭建,有利于诱导外圈围网外侧的海域内的鱼通过外诱导通道进入外圈围网内;内诱导通道的搭建,可以使外圈围网内的鱼进入到垂钓场内,以供垂钓。
作为优选,还包括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包括:
喂料斗,喂料斗位于垂钓场的水面上方;
分离管道,分离管道位于垂钓场内,分离管道的内腔的一部分位于水面上方,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下方,分离管道的第一端的端口朝向喂料斗,且分离管道的第一端靠近喂料斗,分离管道的第一端的端口设有分离网片;
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与分离管道的第二端相连接,连接管道的第二端穿过内圈围网并位于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连接管道上还设有水泵,且水泵位于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以及
自适应分离装置,自适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旋转阀片及设置在连接管道内的单向阀与阻挡网板,所述分离筒位于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分离筒位于连接管道的下方,分离筒的上端口与连接管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旋转阀片转动设置在分离筒的下端,旋转阀片的下方还设有阀片限位块;所述单向阀位于分离筒的上端口与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之间,所述阻挡网板倾斜分布阻挡网板的上部往连接管道的第一端方向倾斜,分离筒的上端口位于阻挡网板的下方;所述水泵位于连接管道的第二端与阻挡网板之间;
当水泵工作时,水泵驱动连接管道内的水由连接管道的第一端往第二端流动,这个过程中单向阀打开,旋转阀片往上旋转并抵在分离筒的下端面上,以封遮分离筒的下端口;
当水泵停止工作时,单向阀关闭,旋转阀片在自重作用下往下旋转并抵在阀片限位块,以使分离筒的下端口开启。
在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实际使用过程中,小鱼会进入垂钓场内,如此,不仅会影响垂钓体验,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垂钓兴趣;而且小鱼被垂钓还会影响人工养殖场的鱼的养殖与生长。另一方面,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需要定期投放人工饵料,给人工养殖场内的鱼提供充分饵料,而垂钓场内为了降低钓场难度,一般不投放人工饵料或很少量的投放人工饵料,以避免垂钓场内的鱼饱食后,出现不咬钩,难钓场的问题;但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休闲活动的游客往垂钓场内投喂饵料,而使得垂钓场内出现不咬钩,难钓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设置了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
开启水泵,然后通过喂料斗先垂钓场内投喂饵料(该饵料投放到水中,先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后饵料吸水下沉)。水泵工作过程中,将连接管道内形成水流,水流通过分离管道与连接管道由垂钓场内流入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以使垂钓场内饵料随水流通过分离管道与连接管道,流入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内,给人工养殖场内的鱼提供充分饵料,同时,闲活动的游客往垂钓场内投喂饵料,大部分也会随水流通过分离管道与连接管道,流入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内;从而避免垂钓场内的鱼饱食后,出现不咬钩,难钓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垂钓场内的鱼(包括小鱼)受饵料吸引,会聚集在喂料斗下方的水域,随着饵料流入分离管道,小鱼将通过分离网片的网孔进入分离管道(大鱼无法进入);接着,小鱼将在饵料和水流的作用下进入连接管道内,并穿过单向阀,再接着,小鱼被阻挡网板阻挡,并滞留在阻挡网板与单向阀之间;当水泵关闭后,单向阀关闭,旋转阀片在自重作用下往下旋转并抵在阀片限位块,以使分离筒的下端口开启,此时,小鱼将通过分离筒的下端口进入到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内。
作为优选,外诱导结构为多个,且各外诱导结构绕外圈围网的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内诱导结构为多个,且各内诱导结构绕内圈围网的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内圈围网包括环形的侧围网板及封遮侧围网板的下端口的底部网板。如此,投喂到垂钓场内的饵料,在下沉后将穿过底部网板。
作为优选,底部网板的深度为内圈围网所在海域的深度的1/3-2/3。底部网板的深度过浅,则不利于垂钓;底部网板的深度过深,则会降低人工养殖场的区域。
作为优选,底部网板的深度为内圈围网所在海域的深度的1/2。
作为优选,侧围网板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漂浮在海面上。
作为优选,浮台包括若干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及铺设在各浮筒上的平板。
作为优选,外圈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不影响人工建网养殖的情况下,将人工建网养殖与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渔区经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的一种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的一种局部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该图中水泵处于停止工作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的水泵工作时,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外圈围网1;
内圈围网2,侧围网板2.1,底部网板2.2;
海上垂钓平台3,浮台3.1,浮架通道3.2;
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4,喂料斗4.1,分离管道4.2,连接管道4.3,水泵4.4,竖向导流挡板4.5,分离网片4.6,单向阀4.7,阻挡网板4.8,分离筒4.9,旋转阀片4.10,阀片限位块4.11;
内诱导结构5,内网墙5.1,内诱导通道5.2,内诱导入口5.3;
外诱导结构6,外网墙6.1,外诱导通道6.2,外诱导入口6.3;
人工养殖场7;
垂钓场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 、图2所示,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包括外圈围网1、外诱导结构6、内圈围网2、内诱导结构5与海上垂钓平台3。
外圈围网1内的区域构成人工养殖场7,本实施例中,外圈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外圈围网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例如浮块、浮环等)漂浮在海面上。
外诱导结构6包括位于外圈围网外侧的外网墙6.1。外网墙的一侧与外圈围网相连接,外网墙与外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外诱导通道6.2。外诱导通道的一端与外圈围网外侧的海域连通,外诱导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人工养殖场相连通的外诱导入口6.3。本实施例中,外网墙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例如浮块、浮环等)漂浮在海面上,外网墙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外网墙呈弧形,且外网墙沿外圈围网的延伸。
本实施例中,外诱导结构为4个,且各外诱导结构绕外圈围网的周向均匀分布,当然外诱导结构还可以为5个或6个或8个更多个。
内圈围网2位于外圈围网内,内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垂钓场8。本实施例中,内圈围网包括环形的侧围网板2.1及封遮侧围网板的下端口的底部网板2.2。如此,投喂到垂钓场内的饵料,在下沉后将穿过底部网板。侧围网板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漂浮在海面上。
内诱导结构5包括位于内圈围网外侧的内网墙5.1。内网墙的一侧与内圈围网相连接,内网墙与内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内诱导通道5.2。内诱导通道的一端与人工养殖场连通,内诱导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垂钓场相连通的内诱导入口5.3。本实施例中,内网墙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例如浮块、浮环等)漂浮在海面上,内网墙的下边缘通过网片与底部网板相连接;内网墙呈弧形,且内网墙沿内圈围网的延伸。
本实施例中,内诱导结构为3个,且各内诱导结构绕内圈围网的周向均匀分布。当然内诱导结构还可以为5个或6个或8个更多个。
海上垂钓平台3包括位于内圈围网中部的浮台3.1。浮台包括若干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及铺设在各浮筒上的平板。本实施例中,海上垂钓平台还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架通道3.2,浮架通道的一端与浮台相连,浮架通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垂钓场与内圈围网与外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并位于外圈围网的外侧。浮架通道供人行走。
本实施例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通过搭建外圈围网,已在外圈围网内形成人工养殖场;同时,通过在外圈围网内搭建内圈围网,并在内圈围网中部搭建浮台,形成海上垂钓平台,从而使内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垂钓场,如此,人们可以在海上垂钓平台上对垂钓场进行垂钓;从而在不影响人工建网养殖的情况下,将人工建网养殖与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渔区经济。
另一方面,外诱导通道的搭建,有利于诱导外圈围网外侧的海域内的鱼通过外诱导通道进入外圈围网内;内诱导通道的搭建,可以使外圈围网内的鱼进入到垂钓场内,以供垂钓。
进一步的,底部网板的深度为内圈围网所在海域的深度的1/3-2/3。底部网板的深度过浅,则不利于垂钓;底部网板的深度过深,则会降低人工养殖场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底部网板的深度为内圈围网所在海域的深度的1/2。
具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具体实施例一,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 、图2、图3所示,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还包括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4。本实施例中,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为多个,例如为3个或4个或更多个,各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绕内圈围网的周向依次均匀分布。
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包括喂料斗4.1、分离管道4.2、连接管道4.3与自适应分离装置。
喂料斗位于垂钓场的水面上方,本实施例中,喂料斗的底部设有开关阀,具体的,开关阀为电磁开关阀。
分离管道4.2位于垂钓场内。分离管道的内腔的一部分位于水面上方,分离管道的内腔的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下方。分离管道的第一端的端口朝向喂料斗。分离管道的第一端靠近喂料斗,本实施例中,分离管道的第一端与喂料斗之间的间距小于2米。分离管道的第一端的端口设有分离网片4.6。小鱼能够穿过分离网片的网孔。
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与分离管道的第二端相连接,连接管道的第二端穿过内圈围网并位于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本实施例中,连接管道位于水面下方,连接管道的第二端的端口朝上设置。连接管道上还设有水泵4.4,且水泵位于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
自适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4.9、旋转阀片4.10及设置在连接管道内的单向阀4.7与阻挡网板4.8。分离筒位于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分离筒位于连接管道的下方。分离筒的轴线呈上下分布。分离筒的上端口与连接管道的内腔相连通。旋转阀片转动设置在分离筒的下端。旋转阀片的下方还设有阀片限位块4.11。阀片限位块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分离筒的外壁上。单向阀位于分离筒的上端口与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之间。阻挡网板倾斜分布阻挡网板的上部往连接管道的第一端方向倾斜。分离筒的上端口位于阻挡网板的下方,分离筒的上端口位于阻挡网板的下边缘与单向阀之间。水泵位于连接管道的第二端与阻挡网板之间。
如图4所示,当水泵工作时,水泵驱动连接管道内的水由连接管道的第一端往第二端流动,这个过程中单向阀打开,旋转阀片往上旋转并抵在分离筒的下端面上,以封遮分离筒的下端口。
如图3所示,当水泵停止工作时,单向阀关闭,旋转阀片在自重作用下往下旋转并抵在阀片限位块,以使分离筒的下端口开启。
当电磁开关阀开启时,水泵处于工作状态。
在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实际使用过程中,小鱼会进入垂钓场内,如此,不仅会影响垂钓体验,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垂钓兴趣;而且小鱼被垂钓还会影响人工养殖场的鱼的养殖与生长。另一方面,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需要定期投放人工饵料,给人工养殖场内的鱼提供充分饵料,而垂钓场内为了降低钓场难度,一般不投放人工饵料或很少量的投放人工饵料,以避免垂钓场内的鱼饱食后,出现不咬钩,难钓场的问题;但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休闲活动的游客往垂钓场内投喂饵料,而使得垂钓场内出现不咬钩,难钓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设置了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
开启水泵,然后通过喂料斗先垂钓场内投喂饵料(该饵料投放到水中,先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后饵料吸水下沉)。水泵工作过程中,将连接管道内形成水流,水流通过分离管道与连接管道由垂钓场内流入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以使垂钓场内饵料随水流通过分离管道与连接管道,流入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内,给人工养殖场内的鱼提供充分饵料,同时,闲活动的游客往垂钓场内投喂饵料,大部分也会随水流通过分离管道与连接管道,流入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内;从而避免垂钓场内的鱼饱食后,出现不咬钩,难钓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垂钓场内的鱼(包括小鱼)受饵料吸引,会聚集在喂料斗下方的水域,随着饵料流入分离管道,小鱼将通过分离网片的网孔进入分离管道(大鱼无法进入);接着,小鱼将在饵料和水流的作用下进入连接管道内,并穿过单向阀,再接着,小鱼被阻挡网板阻挡,并滞留在阻挡网板与单向阀之间;当水泵关闭后,单向阀关闭,旋转阀片在自重作用下往下旋转并抵在阀片限位块,以使分离筒的下端口开启,此时,小鱼将通过分离筒的下端口进入到外圈围网与内圈围网之间的人工养殖场内。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诱导分离式投喂装置还包括竖向导流挡板4.5,竖向导流挡板呈位于连接管道的第二端与内圈围网之间,且竖向导流挡板靠近连接管道的第二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包括:
外圈围网,外圈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外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人工养殖场;
外诱导结构,外诱导结构包括位于外圈围网外侧的外网墙,外网墙的一侧与外圈围网相连接,外网墙与外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外诱导通道,外诱导通道的一端与外圈围网外侧的海域连通,外诱导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人工养殖场相连通的外诱导入口;
内圈围网,内圈围网位于外圈围网内,内圈围网内的区域构成垂钓场;
内诱导结构,内诱导结构包括位于内圈围网外侧的内网墙,内网墙的一侧与内圈围网相连接,内网墙与内圈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内诱导通道,内诱导通道的一端与人工养殖场连通,内诱导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垂钓场相连通的内诱导入口;
海上垂钓平台,海上垂钓平台包括位于内圈围网中部的浮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外诱导结构为多个,且各外诱导结构绕外圈围网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内诱导结构为多个,且各内诱导结构绕内圈围网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内圈围网包括环形的侧围网板及封遮侧围网板的下端口的底部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底部网板的深度为内圈围网所在海域的深度的1/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底部网板的深度为内圈围网所在海域的深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侧围网板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漂浮在海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其特征是,所述浮台包括若干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及铺设在各浮筒上的平板。
CN202022752472.6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Active CN214102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2472.6U CN21410282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2472.6U CN21410282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2825U true CN214102825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2472.6U Active CN21410282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2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4846C (zh) 综合海产养殖系统
CN104663552B (zh) 一种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及其构建方法
CN106577561B (zh) 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
KR100993564B1 (ko) 주꾸미 증식용 인공어초
KR101289093B1 (ko) 돔형 해삼 증식초
CN102100216A (zh) 一种可选择性捕捉河蟹和虾类或底栖鱼类的地笼式渔具
JP2005065562A (ja) ドジョウの養殖方法
CN105900890A (zh) 一种立体生态型增养殖人工鱼礁
KR101731014B1 (ko) 먹이 공급기능을 갖는 해삼어초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CN206227372U (zh) 一种海洋甲壳类动物养殖钢结构网箱及立体养殖系统
CN210580516U (zh) 一种用于鱼类产卵和保育的管道框架浮鱼礁
CN214102825U (zh) 一种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CN112535133B (zh) 休闲渔业人工鱼礁区建网运动场
CN214102824U (zh) 一种人工鱼礁区建网结构
CN112514837B (zh) 围网式海上人工鱼礁建网结构
CN204670125U (zh) 光唇鱼亲本培育、产卵和成品鱼驯养池
CN113711959B (zh) 一种远海岛礁珍珠贝生态增殖的方法
KR102094038B1 (ko) 개량된 와류시설을 이용한 바지락 자연채묘 및 중간육성방법
KR102094037B1 (ko) 바지락 유생 및 치패 중간육성장치
CN212589664U (zh)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CN205623887U (zh) 一种立体生态型增养殖人工鱼礁
CN212184724U (zh) 海参养殖网箱
KR102200440B1 (ko) 해상용 해삼 양식장치
KR100494224B1 (ko) 전복양식을 위한 부표의 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