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7970B -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7970B
CN113067970B CN202110261137.2A CN202110261137A CN113067970B CN 113067970 B CN113067970 B CN 113067970B CN 202110261137 A CN202110261137 A CN 202110261137A CN 113067970 B CN113067970 B CN 1130679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camera module
inciden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11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7970A (zh
Inventor
梁镓俊
韦怡
林墨洲
余爱翔
张百成
吴继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11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79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5245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8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7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7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970B/zh
Priority to US18/050,978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5148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导光件以及位于导光件外周侧的侧发光灯,导光件具有出光面,且出光面开设有入射口,镜头组件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口处,成像光线通过入射口进入镜头组件内;侧发光灯发出的补光光线由导光件的外周侧射入导光件内,并从出光面射出至镜头组件的摄像区域。侧发光灯发出的补光光线柔和,出光均匀性好,补光光线从导光件的外周侧射入导光件内,没有直接朝向出光面,有益于提高出光面点亮后外观效果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手机包括摄像头和用于给摄像头补光的闪光灯,当近距离拍摄被拍摄物,例如进行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摄像头与被拍摄物的距离很小,闪光灯无法向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模式下的摄像区域补光,摄像区域内被拍摄物照度明显不足,无法清楚拍摄被拍摄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近距离补光的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
导光件,具有出光面,且所述出光面开设有入射口,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位于所述入射口处,成像光线通过所述入射口进入所述镜头组件内;以及
位于所述导光件外周侧的侧发光灯,所述侧发光灯发出的补光光线由所述导光件的外周侧射入所述导光件,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至所述镜头组件的摄像区域。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侧发光灯的色温在5000K~14000K之间;和/或,
所述侧发光灯为发光二极管。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件包括形成有所述入射口的导光体和设置于所述导光体的外周侧面上的入光部,所述导光体的顶面形成有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部具有供所述补光光线入射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从所述导光体的外周侧面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入光部的顶面和所述入光部的底面,所述侧发光灯具有发出所述补光光线的发光面,且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光面向所述镜头组件径向外侧倾斜,所述发光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入光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20°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光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入光部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所述侧发光灯与所述入光部一一对应设置。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体包括形成所述入射口的导光柱和环绕于所述导光柱外周的环形导光环,在所述导光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导光环的顶面低于所述导光柱的顶面,所述入光部设置于所述环形导光环外周侧面上,所述出光面形成于所述导光柱的顶面。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形导光环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扩展以形成所述入光部,所述入光部的末端端面为所述入光面。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光部的外周侧面为外凸的凸弧面,所述入光部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外周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形导光环环绕于所述导光柱的底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物侧的盖板,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位于所述入射口内,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入射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射口的内周壁面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盖板支撑于所述台阶面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件的外周侧面上形成有供所述补光光线入射的入光区,所述补光光线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从所述入光区射入所述导光件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出光面朝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倾斜;和/或,
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入射口内周壁面上的挡光层。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通光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补光光线从导光件的外周侧进入导光件内,再从出光面射出至镜头组件的摄像区域,补光光线能够照亮摄像区域内的被拍摄物,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亮度,实现补光。侧发光灯发出的补光光线柔和,出光均匀性好,有益于提高出光面点亮后外观效果的一致性。补光光线从导光件的外周侧射入导光件内,没有直接朝向出光面,补光光线经导光件散射和/或反射扩散后从出光面射出,这样能避免补光光线从出光面集中射出,进一步使得出光面点亮后的外观均匀性较好,避免出光面点亮后出现明暗分布不均的问题。由于侧发光灯位于导光件外周侧,还可以避免用户透过导光件看到侧发光灯,如此,便于将侧发光灯隐藏至其他结构内,提高外观精细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侧发光灯;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侧发光灯;
图4为图3所示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镜头组件10;导光件20;入射口20a;台阶面20a’;出光面20b;导光体21;导光柱211;环形导光环212;入光部22;入光面22a;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导光台23;环形裙边24;入光区20c;反射区20d;侧发光灯30;发光面30a;盖板40;柔性电路板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周向”是指图3中所示方向,“顶”、“底”以及“高度方向”是指图4中所示的方向,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应当视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导光板位于镜头组件的外周,顶发光灯位于导光板的底侧,顶发光灯的顶面朝向导光板的底面。顶发光灯的顶面发出补光光束,顶发光灯的接电端位于其底面上。补光光束从导光板的底面进入导光板内,从导光板的顶面射出至镜头组件的摄像区域,从而给镜头组件补光。导光板需要导光,导光板通常具有一定的透光率,呈现一定的透明度,顶发光灯点亮后,在外观效果看来,导光板的顶面在顶发光灯所在处亮度非常高,导光板的顶面远离顶发光灯的部位亮度急剧降低,因此,导光板的顶面的外观均匀性差,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也较差。由于导光板具有一定的透明度,用户还能够透过导光板看到位于导光板底侧的顶发光灯。
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10、导光件20以及位于导光件20外周侧的侧发光灯30,导光件20具有出光面20b,且出光面20b开设有入射口20a,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口20a处,成像光线通过入射口20a进入镜头组件10内,也就是说,导光件20形成有入射口20a,导光件20的顶面形成有环绕于入射口20a外周的出光面20b,导光件20的顶面朝向镜头组件10的物侧。侧发光灯发出的补光光线由导光件20的外周侧射入导光件20,并从出光面20b射出至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补光光线从导光件20的外周侧进入导光件20内,再从出光面20b射出至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补光光线能够照亮摄像区域内的被拍摄物,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亮度,实现补光。侧发光灯30发出的补光光线柔和,出光均匀性好,有益于提高出光面20b点亮后外观效果的一致性。补光光线从导光件20的外周侧射入导光件20内,没有直接朝向出光面20b,补光光线经导光件20散射和/或反射扩散后从出光面20b射出,这样能避免补光光线从出光面20b集中射出,进一步使得出光面20b点亮后的外观均匀性较好,避免出光面20b点亮后出现明暗分布不均的问题。由于侧发光灯30位于导光件20外周侧,还可以避免用户透过导光件20看到侧发光灯30,如此,便于将侧发光灯30隐藏至其他结构内,提高外观精细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侧发光灯30是指其侧面为发光面30a,补光光线从发光面30a射出。发光面30a连接侧发光灯30的底面和侧发光灯30的顶面。侧发光灯30的接电端位于其底面上。发光面30a没有直接朝向出光面20b,以此提高出光面20a的外观均匀性和补光均匀性。
以摄像头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为例,移动终端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以及外壳,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摄像头模组位于外壳内,导光件20位于通光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导光件20位于通光口处,成像光线通过通光口和入射口20a进入镜头组件10内,补光光线从通光口射出至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内。外壳能够保护摄像头模组。侧发光灯30能够隐藏至外壳内,避免用户查看到侧发光灯30,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美观性和外观精细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组件10可以为微距镜头或超微距镜头,也就是说,镜头组件10可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如此,用户能够手持移动终端靠近被拍摄物以实现微距或超微距拍摄。
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指的是镜头组件10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以大倍率进行拍摄。微距通常是指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在2.5cm~10cm之间,超微距通常是指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在1cm以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以大倍率进行拍摄,例如进行1∶4或更大影像比(也可称为光学放大率)的拍摄,其中,影像比指的是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之间的比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拉近,导光件2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同步拉近,导光件20能够将补光光线导向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使得补光光线能够照亮被拍摄物,从而保证摄像头模组的拍摄。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3,摄像头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0和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位于镜头组件10的像侧,在拍摄过程中,被拍摄物的成像光线进入镜头组件10,然后到达图像传感器,成像光线中的光子打到图像传感器上产生可移动电荷,这是内光电效应,可移动电荷汇集形成电信号。利用柔性电路板50电连接图像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主板。主板上设置有A/D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和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DSP处理后。最终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图像,即实现了对被拍摄物的拍摄。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传感器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也可以是CMOS或CCD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例如CID传感器(ChargeInjection Device,电荷注入器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CMOS,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内。CMOS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安装空间受限的手机。
一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包括镜筒和位于镜筒内镜片组,镜片组包括至少一个镜片。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镜筒靠近其物侧的一端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
侧发光灯30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侧发光灯30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侧发光灯30的色温在5000K~14000K之间。如此,补光光线接近白光,避免侧发光灯30的色温超过14000K后出光颜色裸眼观察偏蓝,从而避免补光光线影响镜头组件10的成像效果,保证被拍摄物色彩和成像图片色彩的一致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侧发光灯30用作呼吸灯。也就是说,侧发光灯30除了用于补光外,还可以作为提示灯。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侧发光灯30预设多种闪烁频率以实现信息提示,从而实现呼吸灯功能。另一实施例中,侧发光灯30能够改变补光光线颜色,以实现信息提示,从而实现呼吸灯功能。如此,用户能够通过出光面20b整体点亮频率或颜色变化以获取提示信息。
摄像头模组的具体位置不限,一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位于外壳的前侧,即摄像头模组为前置摄像头。另一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位于外壳的后侧,即摄像头模组为后置摄像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的前侧是指移动终端的屏幕朝向用户时,外壳朝向用户的一侧。外壳的后侧是指与其前侧相对的一侧。
出光面20b的具体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3,出光面20b呈环形。如此,侧发光灯30点亮后,出光面20b呈均匀发光的亮环,以便给摄像区域的各个区块均匀补光。另一实施例中,出光面20b也可以为多个弧形等等。例如,出光面20b也可以由多个弧形拼接成环形。
导光件20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3,导光件20包括形成有入射口20a的导光体21和设置于导光体21的外周侧面上的入光部22,导光体21的顶面形成有出光面20b,入光部22具有供补光光线入射的入光面22a,入光面22a从导光体21的外周侧面沿镜头组件10的径向向外延伸,入光面22a连接入光部22的顶面和入光部22的底面,侧发光灯30具有发出补光光线的发光面30a,且发光面30a朝向入光面22a。
补光光线大致沿镜头组件10的周向进入导光体内,能够避免补光光线直接沿镜头组件10的径向进入导光体内,从而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b在侧发光灯30所在处的亮度过高,进一步减弱爆灯程度。导光体21能够分散补光光线,避免补光光线集中射出,使得从出光面20b射出的补光光线均匀性更好,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b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b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发光面30a向镜头组件10径向外侧倾斜,发光面30a所在的平面与入光面22a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在0°~20°之间。示例性的,发光面30a所在的平面与入光面22a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0°、1°、2°、5°、8°、10°、15°、19°或20°等等。如此,一方面,避免发光面30a所在的平面与入光面22a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过大,补光光线从入光面22a射入后从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射出,导致补光光线损耗过大;另一方面,避免发光面30a向镜头组件10径向内侧倾斜,补光光线从入光面22a射入后直接沿镜头组件10径向射入导光体21内,导致入光面22a所在处亮度过高,增强爆灯程度。
入光部22的数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6,入光部22的数量为多个,这样便于更多的补光光线进入导光体21内,从而提高整体亮度。多个入光部22沿镜头组件10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侧发光灯30与入光部2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提高补光均匀性。示例性的,入光部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入光部22沿镜头组件10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另一实施例中,入光部22的数量为一个,侧发光灯30的数量也为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数量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例如,入光部22的数量在2个~20个之间。如此,能够兼顾补光均匀性和补光强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和图6,导光体21包括形成入射口20a的导光柱211和环绕于导光柱211外周的环形导光环212,在导光件20的高度方向上,环形导光环212的顶面低于导光柱211的顶面,入光部22设置于环形导光环212外周侧面上,出光面20b形成于导光柱211的顶面。补光光线从入光部22进入环形导光环212后,利用环形导光环212进一步分散补光光线,环形导光环212内均匀分布的补光光线进入导光柱211内,使得从出光面20b射出的补光光线均匀性更好,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b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b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导光柱211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和图6,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导光柱211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也就是说,导光柱211大致呈圆柱形。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和图6,环形导光环212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扩展以形成入光部22,入光部22的末端端面为入光面22a。如此,入光面22a的面积较大,以便补光光线从入光面22a进入入光部22内。
为减小补光光线在入光部22上的损耗,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和图6,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为外凸的凸弧面,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与环形导光环212的外周侧面之间平滑过渡。具体的,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的外边缘分别连接入光部22的顶面、入光部22的底面和入光面22a。如此,避免入光部22上形成尖锐的拐角,从而减小补光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入光部22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和图6,以垂直于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光部22大致呈鱼鳍状,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的轮廓线为外凸的凸弧线。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5,环形导光环212环绕于导光柱211的底部,如此,在导光件20的高度方向上,入光面22a与出光面20b之间的距离较远,以便进一步减小爆灯程度。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5,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环形导光环212的投影外轮廓线所在的圆与入光部的外周侧面22b的投影轮廓线所在的圆大致内切,上述两者之间的切点位于入光部22远离入光面22a的一端。如此,进一步便于入光部22将补光光线导入至环形导光环212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4,摄像头模组包括位于镜头组件10物侧的盖板40,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口20a内,盖板40封闭入射口20a。具体的,入射口20a贯穿导光体21的顶面和底面,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从入射口20a的底侧伸入入射口20a内,盖板40封闭入射口20a的顶部,以保护镜头组件10,避免镜片组受损。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口20a内,且盖板40封闭入射口20a,使得镜片组与盖板40之间的距离较小,一方面,通过拉近镜片组和盖板40之间的距离,使盖板40内侧的异物能更加远离最靠近盖板40的镜片的物面,从而提高镜片组对白点毛丝等异物的容忍度,减少装配过程中白点毛丝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减小摄像头模组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更加轻薄化。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5,入射口20a的内周壁面形成有台阶面20a’,盖板40支撑于台阶面20a’上。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盖板40与最靠近盖板40的镜片之间的距离。
一实施例中,环形导光环212环绕于导光柱211的底部,盖板40和导光柱211共同封闭通光口。环形导光环212和入光部22能够隐藏至外壳内,用户从镜头组件10的物侧查看摄像头模组时,尽量减少用户看到的导光件20的部位,进一步提高美感。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导光件20的外周侧面上形成有供补光光线入射的入光区20c,补光光线沿镜头组件10的径向从入光区20c射入导光件20内。也就是说,导光件20的外周侧面上预留有供补光光线入射的入光区20c,发光面30a朝向入光区20c。
入光区20c的具体形成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导光件20的外周侧面的部分区域直接预留为入光区20c,导光件20的外周侧面的另部分区域做反射处理以形成反射区20d,反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涂覆反射层等等。如此,导光件20的反射区20d能够将补光光线反射回导光件20内,仅入光区20c能够射入补光光线。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导光件20包括形成有入射口20a的导光台23和环绕于导光台23外周的环形裙边24,在导光件20的高度方向上,导光台23的顶面高于环形裙边24的顶面,出光面20b形成于导光台23的顶面上,入光区20c形成于环形裙边24的外周侧面上。环形裙边24环绕于导光台23的外周,环形裙边24能够进一步散射补光光线,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b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b外观的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环形裙边24环绕于导光台23的底部。环形裙边24与出光面20b之间的距离更大,以便进一提高出光面20b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导光台23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导光台23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也就是说,导光台23大致呈圆柱形。
入光区20c的数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入光区20c的数量为多个,这样便于更多的补光光线进入导光件20内,从而提高整体亮度。多个入光区20c沿镜头组件10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侧发光灯30与入光区20c一一对应设置。如此,提高补光均匀性。示例性的,入光区20c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入光区20c沿镜头组件10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另一实施例中,入光区20c的数量为一个,侧发光灯30的数量也为一个。
导光件20的材质不限,例如,导光件2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或硅胶等等,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导光件20采用聚碳酸酯基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均为透明塑料,两者均具有高透光率,且光学性能好。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光件20内加入光扩散粉。光扩散粉是指增加光线散射和透射功能的材料,光扩散粉通常呈微珠形态或呈微观形态呈球形。在聚碳酸酯基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中加入光扩散粉以进一步提高补光光线分布的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6,导光件20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导光件20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和图5,出光面20b朝镜头组件10的光轴倾斜。也就是说,出光面20b大致呈喇叭形,如此,便于大部分补光光线投向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提高补光光线的利用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5,摄像头模组包括设置于入射口20a内周壁面上的挡光层。挡光层能够阻挡补光光线从入射口20a的内周壁面投向镜头组件10,从而避免串光(flare)现象。
挡光层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的,挡光层包括但不限于深色油墨,例如灰色油墨或黑色油墨等。
在以上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一具体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些实施例中”或“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一具体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
导光件,包括导光体和设置于所述导光体的外周侧面上的入光部,所述入光部具有供所述补光光线入射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从所述导光体的外周侧面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入光部的顶面和所述入光部的底面,所述导光体的顶面形成有出光面,且所述出光面开设有入射口,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位于所述入射口处,成像光线通过所述入射口进入所述镜头组件内;以及
位于所述导光件外周侧的侧发光灯,所述侧发光灯具有发出所述补光光线的发光面,且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所述发光面发出的补光光线由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导光件,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至所述镜头组件的摄像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发光灯的色温在5000K~14000K之间;和/或,
所述侧发光灯为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向所述镜头组件径向外侧倾斜,所述发光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入光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入光部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所述侧发光灯与所述入光部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包括形成所述入射口的导光柱和环绕于所述导光柱外周的环形导光环,在所述导光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导光环的顶面低于所述导光柱的顶面,所述入光部设置于所述环形导光环外周侧面上,所述出光面形成于所述导光柱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扩展以形成所述入光部,所述入光部的末端端面为所述入光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的外周侧面为外凸的凸弧面,所述入光部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外周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光环环绕于所述导光柱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物侧的盖板,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位于所述入射口内,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入射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口的内周壁面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盖板支撑于所述台阶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朝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倾斜;和/或,
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入射口内周壁面上的挡光层。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通光口处。
CN202110261137.2A 2020-05-26 2021-03-10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067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1137.2A CN113067970B (zh) 2021-03-10 2021-03-10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PCT/CN2021/095245 WO2021238805A1 (zh) 2020-05-26 2021-05-21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8/050,978 US20230075148A1 (en) 2020-05-26 2022-10-28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1137.2A CN113067970B (zh) 2021-03-10 2021-03-10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970A CN113067970A (zh) 2021-07-02
CN113067970B true CN113067970B (zh) 2022-08-09

Family

ID=76560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1137.2A Active CN113067970B (zh) 2020-05-26 2021-03-10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79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077A (zh) * 2022-04-02 2022-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提醒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799A (zh) * 2017-09-26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117767U (zh) * 2017-06-14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具有所述摄像装置的终端
CN111447313A (zh) * 2020-05-22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711770A (zh) * 2020-06-24 2020-09-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摄像头的补光方法
CN111970394A (zh) * 2020-08-17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324224U (zh) * 2020-07-28 2021-01-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367340U (zh) * 2020-05-06 2021-01-15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9905B2 (en) * 2007-11-03 2012-02-21 Solfocus, Inc. Combination non-imaging concentrator
CN106568068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透镜和光源模块
CN110769161A (zh) * 2019-11-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083341A (zh) * 2020-01-14 2020-04-28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CN211908933U (zh) * 2020-04-30 2020-11-10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343814U (zh) * 2020-05-22 2021-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510610A (zh) * 2020-05-22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17767U (zh) * 2017-06-14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具有所述摄像装置的终端
CN107483799A (zh) * 2017-09-26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2367340U (zh) * 2020-05-06 2021-01-15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CN111447313A (zh) * 2020-05-22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711770A (zh) * 2020-06-24 2020-09-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摄像头的补光方法
CN212324224U (zh) * 2020-07-28 2021-01-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70394A (zh) * 2020-08-17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970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7256B2 (ja) 発光装置
JP3549524B2 (ja)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装置およびカメラ用照明装置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312394B (zh) 一种壳体、壳体组件、电子设备以及壳体发光控制方法
CN110753144A (zh) 移动终端
CN113067970B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US10893175B2 (en) Shadowless camera housing
CN112965322B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5120933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0312010B (zh) 一种壳体组件、电子设备以及壳体发光控制方法
CN217957121U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3067969B (zh) 摄像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65321B (zh)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212850689U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22188269A1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0958420U (zh) 移动终端
CN211786206U (zh) 导光元件、灯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11124A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JP4459671B2 (ja)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装置
CN215872086U (zh) 装饰组件、电子设备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JP2020147273A (ja) 導光体及び発光装置
CN213340150U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165B (zh) 透光盖板、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373320A (zh) 闪光灯结构以及具备该结构的终端
CN216526362U (zh) 一种菲涅尔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