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4455A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4455A
CN113054455A CN201911367117.2A CN201911367117A CN113054455A CN 113054455 A CN113054455 A CN 113054455A CN 201911367117 A CN201911367117 A CN 201911367117A CN 113054455 A CN113054455 A CN 113054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main body
material belt
insulating body
conductive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71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善雍
陈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71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4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4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4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表面以及若干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同时自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延伸的上弹性臂及下弹性臂;所述上、下弹性臂分别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下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沿上下方向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槽内,所述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对应端子槽的前后长度,以改善导电端子的机械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与电路板及芯片模块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157699U号所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夹持在电路板与芯片模块之间以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槽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下弹性臂,所述上、下弹性臂的末端分别对应设有上、下接触部以与对应的电路板及芯片模块压接配合进而实现电性连接。该导电端子的上、下弹性臂上下对称设置,因此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相等,为保证导电端子顺利组装至绝缘本体内,所述导电端子的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会小于对应端子槽的前后长度。
然而,在保证或提升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的同时,为了保证电连接器的体积不被增加,绝缘本体端子槽的大小通常会保持不变甚至进一步缩小,而端子槽的大小通常会对导电端子上、下弹性臂的长度构成限制,导致上、下弹性臂无法实现有效的弹性变形,进而影响到了连接器的整体机械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导电端子机械性能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在对应端子槽内的主体部以及同时自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弹性臂及下弹性臂;所述上、下弹性臂分别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所述下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其中,所述导电端子沿上下方向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槽内,所述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对应端子槽的前后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以倾斜的方式自上向下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内,且组装后所述导电端子呈竖直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槽包括位于后方的固持槽,所述主体部沿上下方向竖直固定在对应的固持槽内,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料带连接部,所述料带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一夹角。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分别自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并与对应的固持槽固定配合的上固持片,所述料带连接部自对应的上固持片上端向上倾斜延伸。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并与固持槽固定配合的下固持片,所述下固持片的上下高度大于所述上固持片的上下高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持槽的上方设有由上向下渐缩的导引槽,所述料带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呈锐角设置,且所述料带连接部收容在对应的导引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形成所述导引槽并位于上方的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下方的竖直面以及位于所述竖直面下方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自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并向固持槽内倾斜延伸,所述竖直面自第一倾斜面的下端向下竖直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面自所述竖直面的下端向下并进一步向固持槽内倾斜延伸;所述料带连接部向后倾斜并抵持在对应的第一倾斜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料带连接部的前表面位于对应主体部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所述料带连接部的后表面位于对应主体部的后表面之外,并且所述料带连接部的上端面不高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
步骤(2):提供连接有料带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同时自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弹性臂及下弹性臂,所述上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所述下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
步骤(3):将连接有料带的导电端子以倾斜的方式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主体部收容在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下弹性臂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上弹性臂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对应端子槽的前后长度;
步骤(4):将连接导电端子的料带移除。
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导电端子自上向下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之间形成夹角;且在组装导电端子时,所述料带呈竖直设置,所述主体部呈倾斜设置;在组装完成后,所述主体部呈竖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导电端子的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所述端子槽的前后长度,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加上、下弹性臂的长度使得导电端子的上、下弹性臂具有更好的弹性,改善了导电端子的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连接料带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将图1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装至绝缘本体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装至绝缘本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装至绝缘本体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将图8中的料带移除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的导电端子组装绝缘本体后的俯视图。
图12是图8中的导电端子组装绝缘本体后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0
端子槽 11 固持槽 111
导引槽 112 第一倾斜面 112a
竖直面 112b 第二倾斜面 112c
卡持部 113 让位槽 114
上表面 15 下表面 16
凸台 151 导引斜面 152
支撑块 161 导电端子 20
主体部 21 第一开口 212
上弹性臂 22 上接触部 221
下弹性臂 23 下接触部 231
第二开口 222、232 上固持片 24
下固持片 25 突起部 241、251
料带连接部 26 宽度 W1、W2、W3、W4、W5、W6
长度 L1、L2 料带 20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1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最佳实施例为LGA/LGA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00用于夹持在电路板(未图示)与芯片模块(未图示)之间以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以及设于绝缘本体10上以与电路板及所述芯片模块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20。
所述绝缘本体10呈竖直设置,其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15、16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15、16的端子槽11,所述端子槽11包括位于后方的固持槽111以及位于前方的让位槽114。所述固持槽111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0,并且所述固持槽111内突伸有卡持部113。所述让位槽114自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5向下凹设,且沿上下方向未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自上表面15向上突伸并位于对应端子槽11左右两侧的若干凸台151以及自下表面16向下突伸并位于对应端子槽11左右两侧的若干支撑块161。
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呈阵列方式排列,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若干排并沿前后方向排布成若干列,为简化结构,图示中仅以左右排布成一排的导电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的配合结构进行显示。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收容在对应端子槽11内的主体部21、同时自主体部21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弹性臂22及下弹性臂23。所述上、下弹性臂22、23分别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15、16,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弹性臂22向上突伸出所述凸台151,所述下弹性臂23向下突伸出所述支撑块161。所述上弹性臂22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221,所述下弹性臂23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231。所述上、下接触部221、231均呈开口朝下的弧形设置以对应与芯片模块及电路板压接配合;在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100压接配合时,所述上接触部221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带动上弹性臂22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凸台151抵持芯片模块以防止上弹性臂22向下发生过度变形;同样所述支撑块161抵持在电路板上,也可以防止下弹性臂23向上发生过度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下弹性臂22、23也可以采用一定弧度弯曲形成的方式倾斜延伸。
所述导电端子20沿上下方向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0以倾斜的方式自上向下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11内,组装完成后所述导电端子20呈竖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0也可以自下向上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11内。具体请参阅图6及7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20在组装时其主体部21呈倾斜设置,而在组装完成后,其主体部21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并固定在对应的固持槽111内。所述导电端子20设有分别自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并与对应的固持槽111固定配合的上固持片24以及自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并与固持槽111固定配合的下固持片25,所述上、下固持片24、25的外侧分别设有向外突伸的突起部241、251,所述突起部241、251与卡持部113固定配合从而将上、下固持片24、25很好地固定在固持槽111内。所述下固持片25的上下高度大于所述上固持24片的上下高度。
所述导电端子20设有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料带连接部26,所述料带连接部26成对设置并用于在电连接器100制造过程中连接至料带200。所述料带连接部26分别自对应的上固持片24上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所述料带连接部26与所述主体部21之间形成一夹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带连接部26与主体部21之间呈锐角设置,并且所述料带连接部26的前表面位于对应主体部21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而所述料带连接部26的后表面位于对应主体部21的后表面之外,因此料带连接部26的设置不会过度增加主体部20在前后方向所占用固持槽111的空间,有利于电连接器100的小型化。
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上、下弹性臂22左右两侧的宽度W1相同并大于所述主体部21左右两侧的宽度W2,所述接触部221左右两侧的宽度W3则小于所述主体部21左右两侧的宽度W2,该种导电端子20结构在信号传输时可以达到很好的阻抗性能。所述上、下固持片23、24左右两外侧之间所形成的宽度W4相同并大于所述上、下弹性臂22的宽度W1,不仅可以增加导电端子20在固持槽11的固定效果,也可以避免固持槽11对所述上、下弹性臂22形成干涉。所述主体部21的上、下两侧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开口212,所述上、下弹性臂22在连接主体部21处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连通对应第一开口212的第二开口222、232,所述第二开口222、232的宽度W5大于第一开口212的宽度W6,所述接触部221的宽度W3大于第一开口212的宽度W6而小于第二开口222、232的宽度W5,该第一、第二开口212、222、232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导电端子20的结构弹性,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第二开口212、222、232的大小来提升和完善导电端子20的阻抗性能。
所述凸台151的后方设有倾斜的导引斜面152,所述固持槽111的上方设有由上向下渐缩的导引槽112,且所述料带连接部26收容在对应的导引槽112内。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形成所述导引槽112并位于上方的第一倾斜面112a、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112a下方的竖直面112b以及位于所述竖直面112b下方的第二倾斜面112c,所述第一倾斜面112a自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5向下并向固持槽111内倾斜延伸,所述竖直面112b自第一倾斜面112a的下端向下竖直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面112c自所述竖直面112b的下端向下并进一步向固持槽111内倾斜延伸。
所述导电端子20自上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时,所述导电端子20呈倾斜设置,即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呈前后倾斜设置,导电端子20的下弹性臂23上的下接触部231进入让位槽114内,主体部21通过所述导引斜面152的导引进入所述导引槽112,所述导引槽112形成喇叭状渐缩的开口,所述第一倾斜面112a围绕设置在所述固持槽111的四周,所述竖直面112b及第二倾斜面112c对应设置在所述固持槽11的前方,从而使得导引槽112可以导引所述主体部21倾斜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并逐渐将所述主体部21导正至竖直状态。
组装完成后,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上、下固持片24、25与固持槽111内的卡持部113干涉配合从而将主体部21很好地固定在固持槽111内,所述导电端子20的料带连接部26收容在导引槽112内,因此绝缘本体10不需要再设置空间来容纳该料带连接部26。所述料带连接部26向后倾斜并抵持在对应的第一倾斜面112a上,并且所述料带连接部112a的上端面不高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5,从而对料带连接部112a形成很好的保护作用。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上、下弹性臂22、23(包括接触部231)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所述端子槽11(包括固持槽111及让位槽114)的前后长度,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加导电端子20的上、下弹性臂23长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改善了导电端子20的机械性能。而通过将所述导电端子20以倾斜的方式自上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内,可以使得导电端子20的下弹性臂23顺利穿过对应较小的端子槽11,保证导电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的顺利组装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弹性臂22、23呈上下对称设置,即上、下弹性臂22、23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相同均为L1,因此为保证上、下接触部221、231沿上下方向对齐,在下弹性臂23加长的同时,对应的上弹性臂22也会加长,可以改善导电端子20的整体弹性及机械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为适配于不同的芯片模块或电路板结构,在所述上、下接触部221、231错位设置时,所述上、下弹性臂22、23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也可以不相同,如下弹性臂23的长度大于对应上弹性臂22,如此上、下接触部221、231将会前后错位设置。
请结合图1-9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15、16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15、16的端子槽11;
步骤(2):提供连接有料带200的若干导电端子20,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主体部21、同时自主体部21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弹性臂22及下弹性臂23,所述上弹性臂22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221,所述下弹性臂23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231;并且所述上、下弹性臂22、23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L1大于对应端子槽11的前后长度L2;
步骤(3):所述料带200与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之间形成夹角,通过治具(未图示)操控所述料带200,并将所述料带200呈竖直设置,而所述主体部21则呈倾斜设置,以将连接有料带200的导电端子20以倾斜的方式自上向下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11内;将料带200向后旋转,并在导引槽112的导正作用下带动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并将主体部21收容固定在对应的端子槽11内;所述下弹性臂23向下穿过对应的端子槽11并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16,所述上弹性臂22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
步骤(4):将连接导电端子20的料带200移除,并在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左右两侧形成料带连接部26,从而完成电连接器的制造过程。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3)中,通过将料带200向后旋转带动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时,也可以搭配或直接将所述绝缘本体10向前水平移动,从而使得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在绝缘本体10的带动下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同样可以完成导电端子20的组装过程。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4)中,所述料带200与料带连接部26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所述料带连接部26与所述主体部21之间形成一夹角。在其他实施例中,将料带200移除后所形成的料带连接部26也可与主体部21位于同一平面。
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导电端子20的上、下弹性臂22、23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所述端子槽11的前后长度,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加导电端子20上、下弹性臂22、23的长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改善了导电端子20的机械性能。
(2)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导电端子20以倾斜的方式自上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内,且组装后的导电端子20呈竖直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导电端子20的下弹性臂23顺利穿过对应较小的端子槽11,保证导电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的顺利组装过程。
(3)本发明通过设置由上向下渐缩的导引槽112结构,可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由倾斜状态逐渐导正至竖直状态,从而使得导电端子20更加顺利快捷地组装至绝缘本体10。
(4)本发明导电端子20的料带连接部26与主体部21之间呈锐角设置,并且化收容在对应导引槽112内,因此绝缘本体10不需要再设置空间来容纳该料带连接部26,有利于电连接器100的小型化。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在对应端子槽内的主体部以及同时自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弹性臂及下弹性臂;所述上、下弹性臂分别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所述下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沿上下方向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槽内,所述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对应端子槽的前后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以倾斜的方式自上向下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内,且组装后所述导电端子呈竖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包括位于后方的固持槽,所述主体部沿上下方向竖直固定在对应的固持槽内,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料带连接部,所述料带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一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分别自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并与对应的固持槽固定配合的上固持片,所述料带连接部自对应的上固持片上端向上倾斜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并与固持槽固定配合的下固持片,所述下固持片的上下高度大于所述上固持片的上下高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的上方设有由上向下渐缩的导引槽,所述料带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呈锐角设置,且所述料带连接部收容在对应的导引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形成所述导引槽并位于上方的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下方的竖直面以及位于所述竖直面下方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自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并向固持槽内倾斜延伸,所述竖直面自第一倾斜面的下端向下竖直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面自所述竖直面的下端向下并进一步向固持槽内倾斜延伸;所述料带连接部向后倾斜并抵持在对应的第一倾斜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连接部的前表面位于对应主体部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所述料带连接部的后表面位于对应主体部的后表面之外,并且所述料带连接部的上端面不高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9.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
步骤(2):提供连接有料带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同时自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向前倾斜延伸的上弹性臂及下弹性臂,所述上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上接触部,所述下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下接触部;
步骤(3):将连接有料带的导电端子以倾斜的方式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主体部收容在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下弹性臂向下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上弹性臂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下弹性臂沿上下方向投影后的前后长度大于对应端子槽的前后长度;
步骤(4):将连接导电端子的料带移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导电端子自上向下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之间形成夹角;且在组装导电端子时,所述料带呈竖直设置,所述主体部呈倾斜设置;在组装完成后,所述主体部呈竖直设置。
CN201911367117.2A 2019-12-26 2019-12-26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054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7117.2A CN113054455A (zh) 2019-12-26 2019-12-26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7117.2A CN113054455A (zh) 2019-12-26 2019-12-26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4455A true CN113054455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0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7117.2A Pending CN113054455A (zh) 2019-12-26 2019-12-26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44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303A (zh) * 2021-10-19 2022-02-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303A (zh) * 2021-10-19 2022-02-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69303B (zh) * 2021-10-19 2023-09-2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3889B (zh) 电连接器
CN109149177B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US82677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intensity contacts
CN110098507B (zh) 电连接器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1952747A (zh) 卡缘连接器
CN11102982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90603B (zh)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036538B (zh) 电连接器
CN11305445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0866579U (zh) 电连接器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111064026A (zh) 电连接器
CN111952748B (zh) 卡缘连接器
CN110247214B (zh) 电连接器
CN110086017B (zh) 电连接器
CN11211756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3484025U (zh) 电连接器
CN215896782U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TW202017255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16598268U (zh) 电连接器
CN21788197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406930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56667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