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9826B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9826B
CN111029826B CN201911250582.8A CN201911250582A CN111029826B CN 111029826 B CN111029826 B CN 111029826B CN 201911250582 A CN201911250582 A CN 201911250582A CN 111029826 B CN111029826 B CN 111029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elastic arm
conductive terminal
base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05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9826A (zh
Inventor
陈志坤
张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05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9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9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9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3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opposite contact points, e.g. C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电连接器包括一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位于基部的一侧的一固定部、一体连接于基部的上端的一上弹臂以及一体连接于基部的下端的一下弹臂;一本体具有一收容孔,收容孔的一侧设有一固持槽收容固定部,固持槽的上方连通有一让位槽,让位槽相对于固持槽向前延伸,收容孔还包括一通道用以供下弹臂在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通过,在前后方向上通道的尺寸小于下弹臂的长度。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整个导电端子转动,使得在下弹臂此时的长度小于通道的尺寸;再将导电端子自上而下插入收容孔,下弹臂距离基部最远的部分向下通过通道;固定部进入让位槽,使导电端子反方向转动,然后使固定部向下插入固持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双面压缩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双面压缩的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多个收容孔的一基板以及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每一第一端子包括向下插入收容孔中的一第一插入部以及在基板上方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每一第二端子包括向上插入收容孔中的一第二插入部以及在基板下方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同一收容孔中的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相互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为使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具备足够的弹性,以与第一对接元件和第二对接元件稳定接触,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必须具备一定的长度,显然第一弹性臂的长度和第二弹性臂的长度均大于所述收容孔的尺寸,因此无法在基板外先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相互组合之后再整体放置入收容孔中。可行的组装方法就是将第一端子从收容孔的上方向下置入收容孔,第二端子从收容孔的下方向上置入收容孔。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和制造方法面临如下问题:其一,如何保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稳定接触,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必然存在接触电阻,会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传输性能,处理这一问题其中一个方法是在收容孔中设置同时接触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导电层作为冗余弥补,如此设计增大了生产难度和成本;其二,相对于常见的仅从基板的一侧插入组装导电端子的工艺而言,在基板的上下两侧同时插入组装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需要的工序和治具都会更多,也提高了生产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的下弹臂长度大于收容孔中让其通过的通道的尺寸,以及适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种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一侧的一固定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上端的一上弹臂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下端的一下弹臂,所述下弹臂具有位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下接触部;一本体,其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以从上往下的组装方式收容于所述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的一侧设有一固持槽收容所述固定部,所述固持槽的上方连通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向上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相对于所述固持槽向前延伸,所述收容孔还包括一通道用以供所述下弹臂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通过,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下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尺寸小于所述上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槽具有一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相对所述固持槽向前且向上倾斜,用以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导引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固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具有向后凸出的一卡持弹片,所述收容孔的孔壁具有凹陷形成的一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基部的后方,所述卡持弹片与所述卡槽的上端相互限位,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脱离所述收容孔。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收容孔中的一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且两者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凸块位于所述上弹臂和所述下弹臂之间,所述下弹臂部分位于所述凸块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距离对应的所述基部最近的一末端,所述末端与位于所述基部后方的所述收容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限定为所述通道在前后方上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连接所述收容孔左右两侧的孔壁。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具有前后排列的多个所述收容孔,每一所述收容孔对应收容有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收容孔于所述凸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一凹槽,每一所述凹槽自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凹陷形成,用以为所述上弹臂或所述下弹臂提供让位空间。
进一步地,位于后排中的每一个所述收容孔的所述凹槽向前连通位于前排的其中一个所述收容孔。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前向后相互倾斜靠近。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连接于一料带的一导电端子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一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一侧的一固定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上端的一上弹臂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下端的一下弹臂,所述下弹臂具有位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下接触部;所述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用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所述收容孔的一侧设有一固持槽用以收容所述固定部,所述固持槽的上方连通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向上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相对于所述固持槽向前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收容孔还包括一通道用以供所述下弹臂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通过,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下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S2:通过所述料带带动整个所述导电端子向前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下弹臂此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S3:通过所述料带将转动后的所述导电端子自上而下插入所述收容孔,所述下弹臂距离所述基部最远的部分向下通过所述通道;S4:向前倾斜的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让位槽,通过所述料带带动所述导电端子向后顺时钟转动,然后使所述固定部向下插入所述固持槽;S5:移除所述料带。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具有向后凸出的一卡持弹片,所述收容孔的孔壁具有凹陷形成的一卡槽,在步骤S4中,所述卡持弹片先抵接于所述收容孔的孔壁而朝向所述基部的方向收缩,当所述固定部插入所述固持槽时,所述卡持弹片自所述基部弹出而进入所述卡槽,并与所述卡槽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槽具有一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相对所述固持槽向前且向上倾斜,在步骤S4中,所述固定部的底部抵接所述导引斜面而移向所述固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收容孔中的一凸块,所述收容孔于所述凸块的上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向上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在步骤S4中所述凹槽让位向前倾斜的所述上弹臂。
进一步地,所述下弹臂的末端具有一下接触部用以接触一电子元件,且所述下接触部作为所述下弹臂距离所述基部最远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料带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上弹臂和所述下弹臂之间一体连接,不存在额外的接触电阻;所述导电端子从上往下组装,且所述下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让所述下弹臂通过的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前提下,如此,所述本体上可设置较多的所述收容孔去收容更多的所述导电端子,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实现小型化及密集化。且在制造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让位槽相配合仅从一个方向插入所述本体,所需要的工序和治具都较为简单,生产的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及料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有料带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导电端子水平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隐藏部分料带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沿线A-A得到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图1沿线A-A得到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进入让位槽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连接有料带的导电端子进入让位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7中连接有料带的导电端子向后旋转以进入固持槽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导电端子完成组装后移除料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导电端子1 基部11 卡持弹片111
固定部12 上弹臂13 上水平段131 上倾斜段132
上接触部133 下弹臂14 下水平段141 下倾斜段142
下接触部143 本体2 收容孔21 通道210
固持槽211 让位槽212 导引斜面2121 卡槽213
挡止部2131 凹槽214 凸块22 末端221
料带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一实施例,其包括多个导电端子1以及收容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的一本体2。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以从上往下的方式组装于所述本体2。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包括一基部11、位于所述基部11的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部12、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11的上端的一上弹臂13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11的下端的一下弹臂14。
如图3所示,所述基部11具有向后凸出的一卡持弹片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弹片111通过冲压工艺从所述基部11撕裂成型,具体而言,所述卡持弹片111的下端与所述下弹臂14相连接,并自二者相连接处向上弯折延伸,而所述卡持弹片111的上端向后凸出所述基部11形成自由端。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所述固定部12左右对称设置,每一所述固定部12自所述基部11的左边缘或右边缘在左右方向上凸出并向上延伸,所述固定部12的上端用以连接一料带200,而所述固定部12的下端与外侧缘之间为圆弧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弹臂13包括自所述基部11的上端水平向前延伸的一上水平段131,以及自所述上水平段131倾斜向上延伸的一上倾斜段132,所述上弹臂13还具有一上接触部133,用以接触一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接触部133位于所述上倾斜段132的末端,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基部11的前方。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弹臂14包括自所述基部11的下端水平向前延伸的一下水平段141,以及自所述下水平段141倾斜向下延伸的一下倾斜段142,所述下弹臂14还具有一下接触部143,用以接触另一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接触部143位于所述下倾斜段142的末端,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基部11的前方。简而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弹臂13和所述下弹臂14上下对称,所述下弹臂1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1与所述上弹臂1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即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下弹臂14在所述本体2上的投影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弹臂13在所述本体2上的投影的长度。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本体2由绝缘材料制成,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收容孔21,多个所述收容孔21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前后相邻两排的所述收容孔21错位设置,其中每一所述收容孔21对应收容一个所述导电端子1。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收容孔21包括一通道210,用以供所述下弹臂14在所述导电端子1的组装过程中通过,所述基部1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通道210。所述通道210的左右两侧连通有上下延伸的两个固持槽211,所述固持槽211未向下贯穿所述本体2的下表面,两个所述固持槽211对应收容两个所述固定部12。每一所述固持槽211的上方连通有向上贯穿所述本体2的上表面的一让位槽212,所述固定部12的上端收容在所述让位槽212中。所述让位槽212具有相对所述固持槽211向前且向上倾斜的一导引斜面2121,使得所述让位槽212沿所述导引斜面2121相对于所述固持槽211向前延伸。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收容孔21的孔壁具有凹陷形成的一卡槽213,所述卡槽213位于所述基部11的后方并收容所述卡持弹片111,所述卡槽213的上端被所述本体2封闭而形成一挡止部2131,所述挡止部2131与所述卡持弹片111的上端相互挡止限位,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向上脱离所述收容孔21。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于每一个所述收容孔21中设有一凸块22,所述凸块22位于对应的所述基部11的前方,并自所述收容孔21的孔壁向后凸伸,且所述凸块22和所述基部11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凸块22连接所述收容孔21的左右两侧的孔壁,以增加所述本体2的强度。所述凸块2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距离对应的所述基部11最近的一末端221,所述末端221与位于所述基部11后方的所述收容孔21的孔壁之间的距离限定为所述通道21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通道210的尺寸L2小于所述下弹臂14的长度L1,也小于所述上弹臂13的长度,所以所述下接触部143位于对应的所述凸块22的正下方,相对地所述上接触部133则位于对应的所述凸块22的正上方,也就是说所述凸块2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弹臂13和所述下弹臂14之间。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收容孔21于所述凸块2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一凹槽214,每一所述凹槽214自所述本体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凹陷形成,其中位于所述凸块22上方的所述凹槽214与所述让位槽212大致等高。两个所述凹槽214用以为所述上弹臂13和所述下弹臂14在压接电子元件后提供让位空间,或在所述导电端子1插入所述收容孔21的过程中提供让位空间,而所述凸块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前向后相互倾斜靠近,以提供更多的让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后方的所述收容孔21的所述凹槽214向前连通位于其正前方的一个所述收容孔21。
如图6至图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如图6所示,提供连接于所述料带200的所述导电端子1以及所述本体2,将所述导电端子1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收容孔21的上方位置。
S2:如图6所示,通过所述料带200带动整个所述导电端子1向前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下弹臂14此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1小于所述通道21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L2。
S3: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所述料带200将转动后的所述导电端子1自上而下插入所述收容孔21,所述下弹臂14距离所述基部11最远的部分向下通过所述通道210的尺寸L2,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下接触部143向下越过所述凸块22的所述末端221。
S4:如图7至图9所示,继续向下插入所述导电端子1,使向前倾斜的所述固定部12进入所述让位槽212,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部12进入所述让位槽212的同时,所述上倾斜段132进入所述凸块22上方的所述凹槽214中;所述固定部12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导引斜面2121而滑移至所述让位槽212与所述固持槽211的连通处,再通过所述料带200带动整个所述导电端子1向后顺时钟转动,所述卡持弹片111先抵接于所述收容孔21的位于所述卡槽213上方的孔壁而朝向所述基部11的方向收缩,当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固持槽211上下对齐后,所述下倾斜段142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凸块22下方的凹槽214中,此时所述下弹臂14在的长度L1大于所述通道210的尺寸L2,再令所述固定部12向下插入所述固持槽211,直到所述卡持弹片111自所述基部11弹出而进入所述卡槽213。
S5:如图10所示,最后移除所述料带200,完成所述导电端子1的组装。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对于背景技术,所述上弹臂13和所述下弹臂14之间一体连接,不存在额外的接触电阻;所述导电端子1从上往下组装,且所述下弹臂1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所述通道21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L2的前提下,如此,所述本体2上可设置较多的所述收容孔21去收容更多的所述导电端子1,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实现小型化及密集化。且在制造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1通过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让位槽212相配合,仅从一个方向插入所述本体2,所需要的工序和治具都较为简单,生产的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低。
2、所述收容孔21于所述凸块2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所述凹槽214,每一所述凹槽214自所述本体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凹陷形成。两个所述凹槽214用以为所述上弹臂13和所述下弹臂14在压接电子元件后提供让位空间,或在所述导电端子1插入所述收容孔21的过程中提供让位空间,所述凸块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前向后相互倾斜靠近,以提供更多的让位空间。
3、所述导电端子1的所述基部11具有向后凸出的所述卡持弹片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弹片111通过冲压工艺从所述基部11撕裂成型,具体而言,所述卡持弹片111的下端与所述下弹臂14相连接,并自二者相连接处向上弯折延伸,而所述卡持弹片111的上端向后凸出所述基部11而形成自由端。所述收容孔21的孔壁具有凹陷形成的所述卡槽213,所述卡槽213位于所述基部11的后方并收容所述卡持弹片111,所述卡槽213的上端被所述本体2封闭而形成所述挡止部2131,所述挡止部2131与所述卡持弹片111的上端相互挡止限位,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向上脱离所述收容孔21。
4、所述让位槽212设有具有相对所述固持槽211向前且向上倾斜的所述导引斜面2121,在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中,当所述固定部12进入所述让位槽212后,便于所述固定部12的下端与所述导引斜面2121相抵接而滑移至所述让位槽212与所述固持槽211的连通处,后续再通过所述料带200带动整个所述导电端子1向后顺时钟转动使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固持槽211相对齐,再使其向下插入所述固持槽211以完成组装。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一侧的一固定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上端的一上弹臂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下端的一下弹臂,所述上弹臂包括向前且倾斜向上延伸的一上倾斜段,所述上弹臂具有位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上接触部,所述上倾斜段位于所述上接触部与所述基部之间,所述下弹臂包括向前且倾斜向下延伸的一下倾斜段和位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下接触部,所述下倾斜段位于所述下接触部与所述基部之间;
一本体,其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以从上往下的组装方式收容于所述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的一侧设有一固持槽收容所述固定部,所述固持槽的上方连通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向上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相对于所述固持槽向前延伸,所述收容孔还包括一通道用以供所述下弹臂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通过,当所述下弹臂通过所述通道之后,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收容孔中转动,所述固定部从所述让位槽转动进入所述固持槽,使得所述下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同时所述上倾斜段、所述下倾斜段分别向前超过所述通道,所述上接触部和所述下接触部位于所述通道的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尺寸小于所述上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具有一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相对所述固持槽向前且向上倾斜,用以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导引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固持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向后凸出的一卡持弹片,所述收容孔的孔壁具有凹陷形成的一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基部的后方,所述卡持弹片与所述卡槽的上端相互限位,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脱离所述收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收容孔中的一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且两者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凸块位于所述上弹臂和所述下弹臂之间,所述下弹臂部分位于所述凸块的正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距离对应的所述基部最近的一末端,所述末端与位于所述基部后方的所述收容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限定为所述通道在前后方上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连接所述收容孔左右两侧的孔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前后排列的多个所述收容孔,每一所述收容孔对应收容有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收容孔于所述凸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一凹槽,每一所述凹槽自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凹陷形成,用以为所述上弹臂或所述下弹臂提供让位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后排中的每一个所述收容孔的所述凹槽向前连通位于前排的其中一个所述收容孔。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前向后相互倾斜靠近。
1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连接于一料带的一导电端子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一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一侧的一固定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上端的一上弹臂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下端的一下弹臂,所述下弹臂具有位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下接触部;所述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用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所述收容孔的一侧设有一固持槽用以收容所述固定部,所述固持槽的上方连通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向上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相对于所述固持槽向前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收容孔还包括一通道用以供所述下弹臂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通过,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下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S2:通过所述料带带动整个所述导电端子向前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下弹臂此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S3:通过所述料带将转动后的所述导电端子自上而下插入所述收容孔,所述下弹臂距离所述基部最远的部分向下通过所述通道;
S4:向前倾斜的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让位槽,通过所述料带带动所述导电端子向后顺时钟转动,然后使所述固定部向下插入所述固持槽;
S5:移除所述料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向后凸出的一卡持弹片,所述收容孔的孔壁具有凹陷形成的一卡槽,在步骤S4中,所述卡持弹片先抵接于所述收容孔的孔壁而朝向所述基部的方向收缩,当所述固定部插入所述固持槽时,所述卡持弹片自所述基部弹出而进入所述卡槽,并与所述卡槽相互限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具有一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相对所述固持槽向前且向上倾斜,在步骤S4中,所述固定部的底部抵接所述导引斜面而移向所述固持槽。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收容孔中的一凸块,所述收容孔于所述凸块的上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向上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在步骤S4中所述凹槽让位向前倾斜的所述上弹臂。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臂的末端具有所述下接触部,用以接触一电子元件,且所述下接触部作为所述下弹臂距离所述基部最远的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
CN201911250582.8A 2019-12-09 2019-12-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029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0582.8A CN111029826B (zh) 2019-12-09 2019-12-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0582.8A CN111029826B (zh) 2019-12-09 2019-12-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9826A CN111029826A (zh) 2020-04-17
CN111029826B true CN111029826B (zh) 2021-11-16

Family

ID=7020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0582.8A Active CN111029826B (zh) 2019-12-09 2019-12-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9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659B (zh) * 2021-07-13 2023-07-2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8351763U (zh) * 2021-07-16 2023-01-2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4069303B (zh) * 2021-10-19 2023-09-2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336234D1 (de) * 2002-07-23 2011-04-14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Flachprofilverbinder
US6821163B2 (en) * 2003-02-25 2004-11-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reliable retention protrusions
CN107317132A (zh) * 2017-03-14 2017-11-0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157699U (zh) * 2018-03-23 2018-11-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690561U (zh) * 2018-08-13 2019-04-02 东莞市炬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电连接器端子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9826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982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81371B (zh) 电连接器
US7497693B1 (e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using magnetic retention
US201000932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sisting structure to ensure reliable contacting between ground shields thereof
JPH0428688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11064031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6354865U (zh) 电连接器
US79225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each with free guiding end
US10530081B1 (en) Du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circuit board
US9276334B1 (en) Poke-i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555708A (zh) 插头连接器
KR101326395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
US8303353B2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7465011B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1064026A (zh) 电连接器
US7309241B2 (en) Pick and plac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948943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20160141799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US7938687B2 (en) Compact stacke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866579U (zh) 电连接器
TWI723759B (zh) 電連接器
CN2105171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9713480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0247214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