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4325A -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4325A
CN113054325A CN201911375226.9A CN201911375226A CN113054325A CN 113054325 A CN113054325 A CN 113054325A CN 201911375226 A CN201911375226 A CN 201911375226A CN 113054325 A CN113054325 A CN 113054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dhesive
pole piece
sided
bl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52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传涛
李保章
苏义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52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43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6334 priority patent/WO20211294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4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4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30Preventing polarity revers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芯,包括由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形成的卷绕单元。所述卷绕单元卷绕形成所述电芯。述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设有第一空白区或/和第二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设有第二空白区。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一粘接剂。所述第一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第一空白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或/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空白区和所述隔离膜之间。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Description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池结构中,包裹电芯的包装壳与电芯之间无连接。如此,当电池结构受到外界机械冲击(比如跌落、碰撞等)时,电芯和包装壳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而包装壳的头部就会受到电芯的冲击。若电池结构发生反复多次的机械冲击时,将出现包装壳的封边被冲开或包装壳疲劳损伤等问题所导致的电池漏液或包装壳无法继续阻隔外界水汽的状况。另外,由于电芯内部的极片与隔离膜之间粘接力小,甚至无粘接力,以致电池结构偏软。当电芯受力时,承受持续的挤压力,电芯无法迅速从受力点断裂分开,正负极受力拉伸出的毛刺接触使得电芯有短路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具有较高的抗跌落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一种电芯,包括由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形成的卷绕单元,所述卷绕单元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极片和/或所述第二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设有空白区,所述电芯还包括:
第一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空白区和所述隔离膜之间,所述空白区为两侧未设置活性物质层的空白集流体。
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电芯、包装壳和第二粘接剂,所述包装壳包覆所述电芯,所述第二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电芯和所述包装壳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空白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朝向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朝向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空白区、第二双面区、第二单面区和第三空白区,所述第二空白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二单面区包括背对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其中,位于所述电芯最外圈部分的第二表面与包装壳之间以及第三空白区的外表面与包装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三单面区和第三双面区,所述第三单面区包括朝向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空白区和所述隔离膜之间以及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双面区、第四单面区和第四空白区,所述第四单面区包括背对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四单面区和所述第四空白区位于所述电芯的最外圈,所述第四空白区的外表面与包装壳之间以及所述第四表面与包装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粘接剂。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剂为胶水或胶纸,其中,所述胶纸的断裂应力不大于5000N/m,断裂应变不大于200%。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粘接剂的设置强化了电芯内部的极片与隔离膜之间的连接,从而大大提高所述电池的刚性,进而使得电池在承受机械冲击时不会出现漏液、起火等现象。另外,由于所述第一粘接剂的设置,使得电芯的内界面之间粘接牢固;如此,当电池因机械冲击而受力时,整个电池可迅速从受力点断裂分开,使得电芯不用承受持续的挤压力,以降低电芯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芯中卷绕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一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第二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第一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第二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电池中间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电池中间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所示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电池中无第二粘接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电池中无第二粘接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中对比例1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中对比例2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池 100
电芯 10
卷绕单元 11
第一极片 111
第一空白区 1111
第一单面区 1112
第一双面区 1113
第一表面 1114
第三单面区 1115
第三双面区 1116
第三表面 1117
隔离膜 112
第二极片 113
第二空白区 1131
第二双面区 1132
第二单面区 1133
第三空白区 1134
第二表面 1135
第四双面区 1136
第四单面区 1137
第四空白区 1138
第四表面 1139
第一集流体 114
第一活性物质层 115
第二集流体 116
第二活性物质层 117
第一粘接剂 12
包装壳 20
第二粘接剂 30
第一极耳 40
第二极耳 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述实施例中的空白区为两侧均为设置活性物质的空白集流体;单面区为集流体一面设置有活性物质,另一面未设置活性物质的区域;双面区为集流体两面均设置有活性物质的区域。
参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100。所述电池100包括电芯10。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电芯10包括由第一极片111、隔离膜112和第二极片113形成的卷绕单元11。所述卷绕单元11卷绕形成所述电芯10。所述隔离膜112位于所述第一极片111和所述第二极片11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极片111的卷绕起始端设有第一空白区1111(参图4)或/和所述第二极片113的卷绕起始端设有第二空白区1131(参图5)。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10还包括第一粘接剂12。所述第一粘接剂12设置于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与所述隔离膜112之间或/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空白区1131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剂12的设置解决了第一空白区1111与隔离膜112之间直接接触时或/和第二空白区1131和隔离膜112之间直接接触时,无粘接力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所述电芯10的刚性,进而提高了所述电池100的抗跌落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剂12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的粘接力大于2N/m,所述第二空白区1131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的粘接力大于2N/m。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100还包括包装壳20和第二粘接剂30。所述包装壳20包覆所述电芯10。所述第二粘接剂30设置于所述电芯10和所述包装壳20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粘接剂30的设置在增加所述电芯10和所述包装壳20之间粘接力的同时,还提高了所述电池100的刚性。如此,由于所述第二粘接剂30将所述电芯10和所述包装壳20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即使所述电池100发生跌落或受到撞击,所述电芯10和所述包装壳20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位移,那么,包装壳20的头尾就不会受到电芯10的冲击,而出现被冲开或疲劳损伤等问题所导致的电池100漏液或包装壳20无法继续阻隔外界水汽的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剂30的设置,使得所述电芯10与所述包装壳20之间的粘接力不小于10N/m。其中,在所述电芯10和所述包装壳2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粘接剂30的连接方式会影响所述电池100的抗跌落性能。如此,需要控制所述第二粘接剂30的断裂应力不大于5000N/m,断裂应变不大于200%,以避免因为过强的断裂应力导致电池100在发生跌落或碰撞时出现极片断裂的情况。其中,断裂应力是指物体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断裂应变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接剂12和所述第二粘接剂30可以为胶水或胶纸。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剂12的断裂应力不大于5000N/m,断裂应变不大于20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100还包括第一极耳40和第二极耳50。其中,所述第一极耳40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111上,所述第二极耳50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113上。
参图4至图8,所述第一极片111包括第一集流体114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14两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15。所述第二极片113包括第二集流体116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116两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117。其中,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为所述第一集流体114的两侧均未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15的区域,所述第二空白区1131为所述第二集流体116的两侧均未设置有第二活性物质层117的区域。
下面通过实施例及对比例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参图1,所述电池100包括电芯10、包装壳20和第二粘接剂30。所述包装壳20包覆所述电芯10。所述第二粘接剂30设置于所述电芯10和所述包装壳20之间。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电芯10包括由第一极片111、隔离膜112和第二极片113形成的卷绕单元11。所述卷绕单元11卷绕形成所述电芯10。
参图4,所述第一极片111包括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第一单面区1112和第一双面区1113。请一并参阅图9,所述第一单面区1112包括朝向所述电芯10的中心的第一表面1114。所述第一表面1114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115。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114为所述第一集流体114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115的表面。
在实施例1中,参图1和图9,所述电芯10还包括第一粘接剂12。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与所述隔离膜112之间及所述第一表面1114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12。
参图5,所述第二极片113包括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二空白区1131、第二双面区1132、第二单面区1133和第三空白区1134。参图9,所述第二空白区1131与所述隔离膜1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12。参图10,所述第二单面区1133包括背对所述电芯10的中心的第二表面1135。所述第二表面1135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117。其中,所述第二表面1135为所述第二集流体116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117的表面。位于所述电芯10最外圈部分的第二表面1135与包装壳20之间以及第三空白区1134的外表面与包装壳2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粘接剂30。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极片111的结构和第一粘接剂12设置的位置。
在实施例2中,参图6,所述第一极片11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单面区1112和第一双面区1113。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剂12则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14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
实施例3
参图2,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极片111的结构、第二极片113的结构、第一粘接剂12设置的位置及第二粘接剂设置的位置。
在实施例3中,参图7,所述第一极片111包括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第三单面区1115和第三双面区1116。参图11,所述第三单面区1115包括朝向所述电芯10的中心的第三表面1117。所述第三表面1117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115。其中,所述第三表面1117为所述第一集流体114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115的表面。所述第一空白区1111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及所述第三表面1117和所述隔离膜1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12。
参图8,所述第二极片11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双面区1136、第四单面区1137和第四空白区1138。参图12,所述第四单面区1137包括背对所述电芯10的中心的第四表面1139。所述第四表面1139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117。其中,所述第四表面1139为所述第二集流体116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117的表面。所述第四单面区1137和所述第四空白区1138位于所述电芯的最外圈。所述第四空白区1138的外表面与包装壳20之间以及所述第四表面1139与包装壳2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粘接剂30。
实施例4
参图13,实施例4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4的电池100中无第二粘接剂30。
实施例5
参图14,实施例5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实施例5的电池100中无第二粘接剂30。
对比例1
参图15,对比例1和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的电池100中无第一粘接剂12。
对比例2
参图16,对比例2和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的电池100中无第一粘接剂12。
一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及对比例1-2中所涉及的电池100为方形电池。如此,对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及对比例1-2中所涉及的电池100进行6面四角跌落测试。测试高度为1.5m,共计十轮。其中,6面四角跌落为一轮。经测试后的电池,若不漏液,不发热,且电压降低小于30mV,则表示该电池通过跌落测试。参表1,为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及对比例1-2跌落测试的通过率对比表。
实施例1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对比例1 对比例2
通过率 100% 100% 60% 80% 50% 60%
表1
比对表1可知,相较于对比例1-2,电池100中设置有第一粘接剂12的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通过率提高了10%~20%。相较于实施例4-5,电池100中设置有第二粘接剂30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通过率提高了20%~40%。相较于对比例1-2,电池100中设置有第一粘接剂12和第二粘接剂30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通过率提高了50%左右。由此可知,所述第一粘接剂12和所述第二粘接剂30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所述电池100的抗跌落性能,从而有效提升所述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100的形状不限于方形,还可以是柱状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粘接剂12的设置强化了电芯10内部的极片与隔离膜112之间的连接,从而大大提高所述电池100的刚性,进而使得电池100在承受机械冲击时不会出现漏液、起火等现象。另外,由于所述第一粘接剂12的设置,使得电芯10的内界面之间粘接牢固;如此,当电池100因机械冲击而受力时,整个电池100可迅速从受力点断裂分开,使得电芯10不用承受持续的挤压力,以降低电芯10短路的风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Claims (11)

1.一种电芯,包括由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形成的卷绕单元,所述卷绕单元卷绕形成所述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或所述第二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设有空白区,所述电芯还包括:
第一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空白区和所述隔离膜之间,所述空白区为两侧未设置活性物质层的空白集流体。
2.一种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包装壳和第二粘接剂,所述包装壳包覆所述电芯,所述第二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电芯和所述包装壳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空白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朝向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朝向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空白区、第二双面区、第二单面区和第三空白区,所述第二空白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面区包括背对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其中,位于所述电芯最外圈部分的第二表面与包装壳之间以及第三空白区的外表面与包装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粘接剂。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三单面区和第三双面区,所述第三单面区包括朝向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空白区和所述隔离膜之间以及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隔离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粘接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双面区、第四单面区和第四空白区,所述第四单面区包括背对所述电芯的中心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四单面区和所述第四空白区位于所述电芯的最外圈,所述第四空白区的外表面与包装壳之间以及所述第四表面与包装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粘接剂。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剂为胶水或胶纸,其中,所述胶纸的断裂应力不大于5000N/m,断裂应变不大于200%。
CN201911375226.9A 2019-12-27 2019-12-27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Pending CN113054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5226.9A CN113054325A (zh) 2019-12-27 2019-12-27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PCT/CN2020/136334 WO2021129449A1 (zh) 2019-12-27 2020-12-15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5226.9A CN113054325A (zh) 2019-12-27 2019-12-27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4325A true CN113054325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0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5226.9A Pending CN113054325A (zh) 2019-12-27 2019-12-27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4325A (zh)
WO (1) WO20211294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025A (zh) * 2021-11-17 2022-02-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芯结构及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075A (zh) * 2010-03-03 2011-09-21 索尼公司 圆筒形非水电解质电池
CN202205852U (zh) * 2011-09-22 2012-04-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04271207U (zh) * 2014-12-18 2015-04-15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卷芯结构
CN104966852A (zh) * 2015-07-07 2015-10-07 李震祺 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49261A (zh) * 2014-06-20 2016-03-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109256580A (zh) * 2018-09-28 2019-01-22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重物冲击性能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5032A (ja) * 2001-04-04 2002-10-18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CN204885328U (zh) * 2015-07-07 2015-12-16 李震祺 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电芯
CN207474576U (zh) * 2017-09-29 2018-06-08 易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离子电池极片
CN209357857U (zh) * 2018-12-28 2019-09-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110504494A (zh) * 2019-08-28 2019-11-26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075A (zh) * 2010-03-03 2011-09-21 索尼公司 圆筒形非水电解质电池
CN202205852U (zh) * 2011-09-22 2012-04-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105449261A (zh) * 2014-06-20 2016-03-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04271207U (zh) * 2014-12-18 2015-04-15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卷芯结构
CN104966852A (zh) * 2015-07-07 2015-10-07 李震祺 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56580A (zh) * 2018-09-28 2019-01-22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重物冲击性能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9449A1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50863U (zh) 豆式电池
CN115663404A (zh) 电芯及电池
EP390777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311950B1 (ko) 전극조립체
CN112086585B (zh) 电池
US20240128518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lithium ion electric roll us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JP7314389B2 (ja) 二次電池
KR20220057520A (ko) 이차 전지
CN111106301A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07346816A (zh) 电池组及其电池单元
CN210837915U (zh) 负极结构及其锂-二氧化锰电池
CN113054325A (zh) 电芯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CN206742284U (zh) 电池组
CN107408463B (zh) 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200134672A (ko) 젤리롤형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16231218A (zh) 电池防爆结构及动力电池
JP6715163B2 (ja) 蓄電装置
CN114175302A (zh) 电芯及电池
JP6497728B2 (ja) 電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CN212485421U (zh) 软包电池
CN213520231U (zh) 新型圆柱锂电池帽盖及新型圆柱锂电池
CN113451631B (zh) 电池结构及应用所述电池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4361735A (zh) 一种提升软包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极耳金属导体结构
CN206742283U (zh) 一种电池组
KR102254264B1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