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5302A - 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5302A
CN114175302A CN202180004660.5A CN202180004660A CN114175302A CN 114175302 A CN114175302 A CN 114175302A CN 202180004660 A CN202180004660 A CN 202180004660A CN 114175302 A CN114175302 A CN 114175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electrode assembly
adhesive film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46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5302B (zh
Inventor
赵阳雨
龚祖祯
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75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5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5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5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7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01M50/46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with adhesive layer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端面、第二表面和第二端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胶层,粘贴于第一端面,并从第一端面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定义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胶层的一侧为顶侧;第二胶层,粘贴于第二端面,并从第二端面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定义第一表面设有第二胶层的一侧为底侧;电芯还包括:第一胶粘膜,粘贴于顶侧和/或底侧;及第二胶粘膜,粘贴在第一表面,且第二胶粘膜的两端分别粘贴在顶侧和底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芯的电池。上述电芯能够有效改善跌落性能。

Description

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芯一般包括电极组件及封装膜。为了避免电芯由于各种原因跌落时,电极组件可能冲开封装膜的封口以致发生电解液泄露的问题,电极组件其中一表面通常采用双面胶或热熔胶等粘接于封装膜。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封装膜跌落发生变形时,堆积在封装膜内的电解液对电极组件中最外侧的隔离膜产生很大的冲击力,电极组件的顶部或者底部在没有绕胶保护的位置容易出现隔离膜收缩,造成电极组件内部短路,影响电芯的跌落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跌落性能的电芯,以及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端面、第二表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从所述第一端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定义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为顶侧。第二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从所述第二端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定义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为底侧。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一胶粘膜和第二胶粘膜;第一胶粘膜粘贴于所述顶侧和/或所述底侧;第二胶粘膜粘贴在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二胶粘膜的两端分别粘贴在所述顶侧和所述底侧;其中,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所述第二胶粘膜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粘接力。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第二胶粘膜具有第一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第二胶粘膜具有第一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还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胶粘膜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三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从所述第二端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三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胶粘膜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胶层和/或所述第三胶层与所述第二胶粘膜分别具有第二重叠部分,所述第二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三胶层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设有所述第一胶粘膜。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胶粘膜在所述底侧与所述第二胶层和/或所述第三胶层之间具有第三重叠部分,所述第二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极组件通过依序设置的阳极极片、隔离膜和阴极极片堆叠或卷绕而成,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阳极极片的两侧超出所述阴极极片相对应的两侧,所述隔离膜的两侧分别超出所述阳极极片相对应的两侧,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电极组件中位于最外侧的阴极极片的一侧;以及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膜的一侧粘贴于所述第一表面,其另一侧粘贴于所述电极组件最外侧的所述隔离膜超出相对应的所述阴极极片的区域,且不超出相对应的所述隔离膜的端面。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隔离膜的重叠面积和两者之间的粘接力的乘积为第三粘接力,定义所述阴极极片与所述隔离膜的重叠面积和两者之间的粘接力的乘积为第四粘接力,所述第三粘接力大于第四粘接力。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隔离膜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0.05N/mm,和/或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阴极极片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0.05N/mm。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还包括粘结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四胶层,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电极组件的收尾端所在的表面,所述第一胶层的一端粘贴在所述第二胶粘膜位于所述顶侧的一端,所述第一胶层的另一端粘贴在所述第四胶层的一端上,且在所述第二表面处的所述第二胶层粘贴在所述第四胶层的另一端上。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相对。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种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通过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分别粘接于电极组件相对的两端面,以固定电极组件的各层极片之间的位置。通过第一胶粘膜及第二胶粘膜使对应区域最外层的极片及隔离膜通过对应的第一胶粘膜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第一胶粘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胶粘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粘接力,缩小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差距过大造成第一表面受力不均引起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造成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的跌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封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芯 100
电极组件 10
第一表面 11
顶侧 111
底侧 112
第二表面 12
第一端面 13
第二端面 14
第一侧面 15
第二侧面 16
阳极极片 17
隔离膜 18
阴极极片 19
第一胶层 20
第二胶层 30
第一胶粘膜 40
第一重叠部分 40a
第三重叠部分 40b
第二胶粘膜 50
第二重叠部分 50a
第三胶层 60
第四胶层 70
封装膜 80
第一凹槽 81
第二凹槽 82
阳极极耳 91
阴极极耳 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端面、第二表面和第二端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胶层粘贴于第一端面,并从第一端面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定义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胶层的一侧为顶侧。第二胶层粘贴于第二端面,并从第二端面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定义第一表面设有第二胶层的一侧为底侧。电芯还包括第一胶粘膜和第二胶粘膜;第一胶粘膜粘贴于顶侧和/或底侧;第二胶粘膜粘贴在第一表面,且第二胶粘膜的两端分别粘贴在顶侧和底侧;其中,第一胶粘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第二胶粘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粘接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通过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分别粘接于电极组件相对的两端面,以固定电极组件的各层极片之间的位置。通过第一胶粘膜及第二胶粘膜使对应区域最外层的极片及隔离膜通过对应的第一胶粘膜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第一胶粘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胶粘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粘接力,缩小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差距过大造成第一表面受力不均引起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造成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的跌落性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电芯100包括电极组件10、第一胶层20、第二胶层30、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
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第一表面11、第一端面13、第二表面12和第二端面14,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相对设置,第一端面13与第二端面14相对设置。电芯100还包括阳极极耳91和阴极极耳92,请参阅图1和图2,阳极极耳91和阴极极耳92可以分别从第一端面13穿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阳极极耳91和阴极极耳92可以分别从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穿出。
第一胶层20粘贴于第一端面13,并从第一表面11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第二胶层30粘贴于第二端面14,并从第二端面14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第一胶层20及第二胶层30分别粘接于电极组件10相对的两端面,以固定电极组件10的各层极片之间的位置,用于在电极组件10摔落时避免电极组件10的各层极片之间出现位移而导致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10第一端面13及第二端面14的跌落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20粘贴于第一端面13并位于电极组件10宽度的中间位置。
定义第一表面11设有第一胶层20的一侧为顶侧111,定义第一表面11设有第二胶层30的一侧为底侧112。第一胶粘膜40粘贴于顶侧111和/或底侧112。第二胶粘膜50粘贴在第一表面11,且第二胶粘膜50的两端分别粘贴在顶侧111和底侧1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膜40和第二胶粘膜50为绿胶、高粘绿胶、高粘热熔胶或者其他类似功能的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位于顶侧111的部分用于保护顶侧111未粘附第一胶层20的区域,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位于底侧112的部分用于保护顶侧111未粘附第一胶层20的区域,使对应区域最外层的极片及隔离膜通过对应的第一胶粘膜40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以在电极组件10摔落时避免电极组件10顶侧111及底侧112最外层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造成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10的跌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粘膜50两端分别粘贴在顶侧111和底侧112,并与第一胶层20和/或第二胶层30部分粘接。第一胶粘膜40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胶粘膜50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第二粘接力。
定义通过第一胶粘膜40粘接区域的最外层的极片及隔离膜的连接强度为第一连接强度,定义通过第二胶粘膜50及对应的第一胶层20和/或第二胶层30粘接区域的最外层的极片及隔离膜的连接强度为第二连接强度。通过第一胶粘膜40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胶粘膜50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第二粘接力,缩小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差距过大造成第一表面受力不均引起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造成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10的跌落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力与第二粘接力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10的宽度方向a,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的宽度大于等于1mm;在电极组件10的长度方向b,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的宽度大于等于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为矩形、正方形或异形等形状。
上述电芯100中,通过第一胶层20及第二胶层30分别粘接于电极组件10相对的两端面,以固定电极组件10的各层极片之间的位置。通过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使对应区域最外层的极片及隔离膜通过对应的第一胶粘膜40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第一胶粘膜40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胶粘膜50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第二粘接力,缩小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第一强度及第二强度差距过大造成第一表面受力不均引起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造成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10的跌落性能。
请继续参与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10的宽度方向a,第一胶粘膜40与第二胶粘膜50具有第一重叠部分40a。且在第一重叠部分40a中,第二胶粘膜50设置在第一胶粘膜40和第一表面11之间。
通过第一重叠部分40a使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配合完全覆盖电极组件10的顶侧111未粘附第一胶层20的区域,和/或底侧112未粘附第二胶层30的区域。第一重叠部分40a在电芯100跌落时将作用于第一胶粘膜40上的一部分力转移至第二胶粘膜50,从而减缓电极组件10中的极片及隔离膜对第一胶粘膜40的冲击力,以避免粘接处的电极组件10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引起电芯100短路,进而有效改善电芯100的跌落性能。并且第一胶粘膜40及第二胶粘膜50的延展性优于电极组件10中的极片,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极组件10中极片被撕裂及隔离膜的风险,从而提高了电芯100的安全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请继续一并参与图1、图2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还包括第一侧面15和与第一侧面15相对的第二侧面16,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分别设置在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之间。第二胶层30设置在第二胶粘膜50与第一侧面15之间,以固定电极组件10第二端面14靠近第一侧面15一侧的极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00还包括第三胶层60,第三胶层60粘贴于第二端面14,并从第二端面14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且第三胶层60设置在第二胶粘膜50与第二侧面16之间,以固定电极组件10第二端面14靠近第二侧面16一侧的极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30与第三胶层60沿电极组件10宽度的中间线对称设置,以使第二胶层30与第三胶层60受力均匀,提高第二胶层30与第三胶层60固定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胶层30及第三胶层60配合有效固定电极组件10第二端面14中极片的位置,用于在电极组件10摔落时与第一胶层20避免电极组件10的各层极片之间出现位移而导致短路,进而改善电芯100的跌落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芯100还包括多个粘贴于第二端面14,并从第二端面14分别延伸至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的其余胶层,第二胶层30与第三胶层60及其余胶层沿电极组件10宽度的中间线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10的宽度方向a,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与第二胶粘膜50分别具有第二重叠部分50a。且在第二重叠部分50a中,第二胶粘膜50设置在第一表面11和对应的第二胶层30或第三胶层60之间。第二重叠部分50a在电芯100跌落时将作用于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上的一部分力转移至第二胶粘膜50,从而减缓电极组件10中的极片及隔离膜对第一胶粘膜40的冲击力,以避免粘接处的电极组件10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引起电芯100短路,进而有效改善电芯100的跌落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重叠部分50a的宽度为0.1mm至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胶层30与第一侧面15之间,和/或第三胶层60与第二侧面16之间设有第一胶粘膜40。第一胶粘膜40在底侧112与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之间具有第三重叠部分40b。且在第三重叠部分40b中,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设置在第一表面11和对应的第一胶粘膜40之间。
第三重叠部分40b使第一胶粘膜40、第二胶粘膜50及对应的第二胶层30或第三胶层60互相连接形成位于底侧112处的整体保护结构,用以在电芯100跌落时避免底侧112粘接处的电极组件10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引起电芯100短路,进而有效改善电芯100的跌落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重叠部分40b的宽度为0.1mm至15mm。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及图4,电芯100还包括粘结于第二表面12的第四胶层70,第二表面12为电极组件10的收尾端所在的表面。第四胶层70朝向及背离电极组件10的表面均具胶粘性,用于在电极组件10与容纳电极组件10的封装膜连接时,将电极组件10粘接于封装膜内壁,以防止电芯100在跌落过程中电极组件10冲开封装膜的封口发生电解液泄露,进而有效改善电芯100的跌落性能。例如第四胶层70可以为双面胶。可以理解的是,该双面胶可以但不限于为普通橡胶类的、热熔型的胶水或胶纸等具有双面粘性的物质,该双面胶可以但不限于为单一的聚合物或者聚合物混合体。
第一胶层20的一端粘贴在第二胶粘膜50位于顶侧111的一端,第一胶层20的另一端粘贴在第四胶层70的一端上,且在第二表面12处的第二胶层30粘贴在第四胶层70的另一端上。通过第一胶层20、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与第四胶层70粘接,使电芯100在跌落过程中将作用于第一胶层20、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上的一部分力转移至第四胶层70,从而减缓电极组件10中的极片及隔离膜对第一胶层20、第二胶层30和/或第三胶层60的冲击力,以避免粘接处的电极组件10的极片撕裂及隔离膜收缩引起电芯100短路,进而有效改善电芯100的跌落性能。
请参阅图5及图6,区别于图1中的第一胶粘膜40粘贴于顶侧111和底侧1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膜40粘贴于顶侧111,底侧112通过第二胶层30及第三胶层60粘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中,第一胶粘膜40粘贴于底侧112,顶侧111通过第二胶层30及第三胶层60粘接固定。
请参阅图7,电极组件10通过由内向外依序设置的阳极极片17、隔离膜18和阴极极片19堆叠或卷绕而成。在电极组件10的长度方向b,阳极极片17的两侧超出阴极极片19相对应的两侧,隔离膜18的两侧分别超出阳极极片17相对应的两侧,第一表面11为电极组件10中位于最外侧的阴极极片19的一侧。
以电极组件10的底侧112为例,在电极组件10的长度方向b,第一胶粘膜40的一侧粘贴于第一表面11(即电极组件10中位于最外侧的阴极极片19),其另一侧粘贴于电极组件10最外侧的隔离膜18超出相对应的阴极极片19的区域,且不超出相对应的隔离膜18的端面。以使对应区域的阴极极片19及隔离膜18通过第一胶粘膜40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以在电极组件10摔落时避免阴极极片19及隔离膜18撕裂及隔离膜18收缩造成短路,进而改善电极组件10的跌落性能。并且避免产生第一胶粘膜40超过隔离膜18引起封装不良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一胶粘膜40与隔离膜18的重叠面积和两者之间的粘接力的乘积为第三粘接力,定义阴极极片19与隔离膜18的重叠面积和两者之间的粘接力的乘积为第四粘接力。第三粘接力大于第四粘接力,以防止隔离膜18收缩以及阴极极片19外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膜40与隔离膜18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0.05N/mm,和/或第一胶粘膜40与阴极极片19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0.05N/mm。
请参阅图8,电芯包括封装膜80,封装膜80包括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第一凹槽81和第二凹槽82,第一凹槽81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82,第一表面11与第一凹槽81的底面相对,第二表面12与第二凹槽82的底面相对。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最外层为空卷的一层铝箔和两层隔离膜,空卷的一层铝箔和两层隔离膜沿着空卷方向延伸至对应的第一侧面15或第二侧面16。相较于现有的在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均空卷多层铝箔和多层隔离膜的方式相比,减少电极组件10的厚度,有效提高电芯100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芯100,电芯1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还包括电路保护板,电路保护板用于监测电芯100中的电压、电流、绝缘状态及荷电状态等,对电池充电及放电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报警和应急保护处理,对电池的运行进行安全和优化控制。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端面、第二表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
第一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从所述第一端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定义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为顶侧;
第二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从所述第二端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定义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为底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
第一胶粘膜,粘贴于所述顶侧和/或所述底侧;及
第二胶粘膜,粘贴在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二胶粘膜的两端分别粘贴在所述顶侧和所述底侧;
其中,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一粘接力大于所述第二胶粘膜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粘接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力与所述第二粘接力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第二胶粘膜具有第一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还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胶粘膜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
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三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从所述第二端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三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胶粘膜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胶层和/或所述第三胶层与所述第二胶粘膜分别具有第二重叠部分,所述第二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三胶层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设有所述第一胶粘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膜在所述底侧与所述第二胶层和/或所述第三胶层之间具有第三重叠部分,所述第二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1mm至1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通过依序设置的阳极极片、隔离膜和阴极极片堆叠或卷绕而成,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阳极极片的两侧超出所述阴极极片相对应的两侧,所述隔离膜的两侧分别超出所述阳极极片相对应的两侧,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电极组件中位于最外侧的阴极极片的一侧;以及
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膜的一侧粘贴于所述第一表面,其另一侧粘贴于所述电极组件最外侧的所述隔离膜超出相对应的所述阴极极片的区域,且不超出相对应的所述隔离膜的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隔离膜的重叠面积和两者之间的粘接力的乘积为第三粘接力,定义所述阴极极片与所述隔离膜的重叠面积和两者之间的粘接力的乘积为第四粘接力,所述第三粘接力大于第四粘接力。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隔离膜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0.05N/mm,和/或所述第一胶粘膜与所述阴极极片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0.05N/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粘结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四胶层,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电极组件的收尾端所在的表面,所述第一胶层的一端粘贴在所述第二胶粘膜位于所述顶侧的一端,所述第一胶层的另一端粘贴在所述第四胶层的一端上,且在所述第二表面处的所述第二胶层粘贴在所述第四胶层的另一端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相对。
12.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CN202180004660.5A 2021-03-30 2021-03-30 电芯及电池 Active CN114175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3971 WO2022204943A1 (zh) 2021-03-30 2021-03-30 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5302A true CN114175302A (zh) 2022-03-11
CN114175302B CN114175302B (zh) 2024-03-26

Family

ID=80489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4660.5A Active CN114175302B (zh) 2021-03-30 2021-03-30 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1956A1 (zh)
CN (1) CN114175302B (zh)
WO (1) WO20222049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2970A (zh) * 2023-04-06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胶纸、电化学装置以及终端
CN114175302B (zh) * 2021-03-30 2024-03-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72092U (zh) * 2011-08-05 2012-03-21 山东齐星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的贴胶结构
CN206340623U (zh) * 2016-12-21 2017-07-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卷芯、锂电池及终端
CN107863550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锂电池
WO2018066886A1 (ko) * 2016-10-05 2018-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주) 이차전지
CN111200155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电池
CN211907597U (zh) * 2020-03-27 2020-11-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和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4943A1 (zh) * 2021-03-30 2022-10-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72092U (zh) * 2011-08-05 2012-03-21 山东齐星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的贴胶结构
CN107863550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锂电池
WO2018066886A1 (ko) * 2016-10-05 2018-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주) 이차전지
CN206340623U (zh) * 2016-12-21 2017-07-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卷芯、锂电池及终端
CN111200155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电池
CN211907597U (zh) * 2020-03-27 2020-11-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和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5302B (zh) * 2021-03-30 2024-03-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116082970A (zh) * 2023-04-06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胶纸、电化学装置以及终端
CN116082970B (zh) * 2023-04-06 2023-07-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胶纸、电化学装置以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1956A1 (en) 2024-01-18
CN114175302B (zh) 2024-03-26
WO2022204943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7597U (zh) 电芯和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
US2024002195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US20220263110A1 (en) Cathode sheet and lithium ion electric roll using the same
US1102486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ell
WO2014038891A1 (ko) 이차전지
KR20080038465A (ko) 구조적 안정성과 절연저항성이 우수한 전지셀
EP378708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23502115A (ja) 二次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を電源として用いた装置
US20230299440A1 (en)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WO2023185200A1 (zh) 电化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WO2023221982A1 (zh) 电芯及电池
EP3654433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219778914U (zh) 电芯结构、锂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5133184B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210073886A (ko) 배터리 팩 및 라벨 시트
US1196773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CN115668628A (zh) 电芯、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0177599A1 (zh) 二次电池
CN219350323U (zh) 窄厚型锂离子电芯及电池
CN220400721U (zh) 电池封装膜、电池、电子设备
US1155235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3067060A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EP422458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CN218957800U (zh) 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
WO2023106782A1 (ko) 모따기 된 보호 테이프가 형성된 전지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