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7263A -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7263A
CN113047263A CN202110368971.1A CN202110368971A CN113047263A CN 113047263 A CN113047263 A CN 113047263A CN 202110368971 A CN202110368971 A CN 202110368971A CN 113047263 A CN113047263 A CN 113047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sleeve
channel
soft soil
soil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89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诚富
蔡沪荣
张洁
黄雪珂
刘云
查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3689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72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7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7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排水体施工系统包括套管和注砂机构,套管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设有连通的注砂孔和喷砂孔;第一通道用于容纳排水板,排水板能随套管插入软土地基,且能在套管抽离软土地基时脱离第一通道以留在软土地基中;注砂机构用于通过注砂孔将物料注入第二通道中,且能使物料从喷砂孔喷出以在软土地基内部形成注砂层。其能够在改善真空预压排水固接法后期排水困难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维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固结法是工程建设中常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之一。目前大多数工程上使用排水板作为排水通道进行真空固结排水,在排水固结后期由于土粒运移常细小颗粒随水移动进入滤膜,堵塞排水通道,降低滤膜渗透性,进而降低排水板的竖向通水性能,其次在排水板周围聚集形成所谓“土柱”,“土柱”的存在阻断了周围土体与排水板间的大部分排水通道,使得真空预压后期排水效果大大降低,空预压处理后土体承载能力不足、标高无法满足要求,需进行二次处理。如何改善“土柱”所造成的后期排水困难,是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一直以来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和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其能够改善真空预压排水固接法后期排水困难的问题,提高排水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包括:
套管,套管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设有连通的注砂孔和喷砂孔;第一通道用于容纳排水板,排水板能随套管插入软土地基,且能在套管抽离软土地基时脱离第一通道以留在软土地基中;
以及注砂机构,注砂机构用于通过注砂孔将物料注入第二通道中,且能使物料从喷砂孔喷出以在软土地基内部形成注砂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管包括芯体以及与芯体连接的翼板,第一通道设于芯体上,翼板位于芯体的外侧且二者共同限定出第二通道;喷砂孔设于翼板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翼板设置为弧形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翼板的外侧面设有引导斜面,引导斜面位于翼板远离注砂孔的一端,用于引导套管插入软土地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喷砂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具有锐角或钝角,且喷砂孔具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一端口以及位于套管外壁上的第二端口,第一端口相比第二端口靠近套管用于插入软土地基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段、第二腔段和第三腔段,第一腔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腔段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二腔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腔段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且第三腔段远离第二腔段的一端相比第一腔段远离第二腔段的一端靠近套管的中部;
喷砂孔与第三腔段远离第二腔段的一端连通;喷砂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腔段的延伸方向具有锐角或钝角。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还包括锚靴,锚靴包括相连的封堵体和定位体;封堵体通过连接索与套管连接,封堵体用于在套管插入软土地基时封堵排出口,并能够在套管抽出软土地基时打开排出口;封堵体在与套管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凸出套管,定位体用于定位排水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注砂机构包括泵体、砂箱、水箱、混合箱、搅拌机和输料管,砂箱和水箱均与混合箱连通,搅拌机设于混合箱内;输料管通过泵体与混合箱连通,输料管与注砂孔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砂箱与混合箱之间设有流量阀;水箱与混合箱之间设有流量阀。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
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排水板时向软土地基中注入水砂混合物料,以形成与排水板连接的注砂层。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制作,安装与施工方便;满足排水效果好的前提下,降低了施工成本。具体的,在软土地基中插入排水板时,先将排水板竖立并置于套管的第一通道中,排水板随套管一起插入软土地基中。同时,在套管插入设定深度后,利用注砂机构将水砂混合物料从注砂孔输入第二通道,并从喷砂孔喷出,从而在排水管插入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在软土地基中形成注砂层。在排水管的插入深度满足设定要求后,拔出套管,排水管从第一通道中排出并留在软土地基内部。在拔出套管的过程中,继续利用注砂机构进行喷砂作业,从而通过注砂层填满套管所占区域,在排水板周围形成与排水板接触良好的注砂层。在排水板插入完成后,利用排水板进行真空固结法排水时,排水板周围的土体中的水通过注砂层内部所形成的排水通道运移至排水板中,再经由排水板和地上排水管线运移至地表,以此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套管和锚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锚靴未关闭排出口);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套管和锚靴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套管和锚靴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锚靴关闭排出口);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注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水板和注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水板和注砂层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标:
001-注砂层;100-套管;110-芯体;111-第一通道;112-插入端;113-连接端;114-第一侧板;115-第二侧板;116-第三侧板;117-第四侧板;118-卡槽;120-翼板;121-第二通道;1211-第一腔段;1212-第二腔段;1213-第三腔段;122-引导斜面;123-注砂孔;124-喷砂孔;200-排水板;300-注砂机构;310-泵体;320-砂箱;330-水箱;340-混合箱;350-搅拌机;360-输料管;370-流量阀;400-履带行走机构;500-主架体;510-导向滑轮;600-卷扬机;610-拉索;700-锤击机构;800-锚靴;810-封堵体;811-卡接凸起;820-定位体;830-连接索;90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将排水板200插板和水力注砂相结合,使得在排水板200插入软土地基的过程中,能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与排水板200连接的注砂层001,使得土体中的水通过注砂层001内部的排水通道运移至排水板200中,从而从地表排出。该排水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施工难度低,施工效率高,在满足良好排水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包括套管100和注砂机构300,套管100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21,第二通道121设有连通的注砂孔123和喷砂孔124;排水板200用于置于第一通道111中并能随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且能在套管100抽离软土地基时脱离第一通道111以留在软土地基中;注砂机构300用于通过注砂孔123将物料注入第二通道121中,且能使物料从喷砂孔124喷出以在软土地基内部形成注砂层001。
本实施例提供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施工时,将履带行走机构400行驶至待施工位置,在履带行走机构400上设有施工平台,施工平台上搭建有主架体500,施工平台上还安装有卷扬机600。在主架体500上设有导向滑轮510,将套管100利用拉索610悬挂起来,拉索610与导向滑轮510连接,且拉索610的尾端与卷扬机600连接。同时,在主架体500上设置有锤击机构700,锤击机构700用于施力于套管100并将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中。应当理解,施工时,保持套管100竖向设置,且使套管100始终沿竖向插入软土地基。
在插入套管100前,将排水板200竖向设置并插入到套管100的第一通道111内。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的过程中,排水板200随套管100一起插入软土地基。当套管100的一端插入软土地基设定深度后,此时,注砂孔123被埋入软土地基中,打开注砂机构300,注砂机构300将水砂等混合物料一起注入到第二通道121中,并从与第二通道121连通的喷砂孔124喷出,从而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喷砂层。在排水板200插入深度到达设定深度后,取出套管100的过程中,可以继续注入物料以填充套管100占用的空间。排水板200设置完成后,进行真空固结法排水时,由于在软土地基中同时存在排水板200以及注砂层001,扩大了抽真空时真空应力在土中的传递范围,增加了土体中水的排泄路径,大大节约了真空固结所需时间,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实现对土体中水的更均衡抽排,施工后土体的沉降更均匀且沉降量更小,改良后的土体力学性质更加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软土地基中的水能够通过注砂层001运移至排水板200,从而通过排水板200从地表排出,排水通道不易被堵塞,软土地基排水效果好,且注砂与排水板200插入能够同时进行施工,施工难度低,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高。
请参阅图2-图5,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套管100包括长条形的芯体110和均与芯体110连接的两个翼板120,芯体110的中部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即为第一通道111,第一通道111沿芯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通道111的两端均为敞口端,一端用于排水板200放入第一通道111,另一端用于排水板200脱离第一通道111,排水板200排出的一端口为排出口。两个翼板120呈中心对称排布,每个翼板120均与芯体110共同限定出一个第二通道121,换句话说,每个翼板120的一侧面和芯体110的外侧面均限定出一个第二通道121,第二通道121沿芯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芯体110设置为方形环,也即芯体110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例如,芯体110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其中,芯体110的横截面为垂直于芯体11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对应的,芯体110上的第一通道111为长方形通孔,与长方形的排水板200相匹配即可。芯体110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插入端112和连接端113,第一通道111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插入端112和连接端113上。施工时,排水板200从连接端113放入第一通道111,并在插入到合适深度后,套管100提起时,排水板200从插入端112离开第一通道111而留在软土地基中。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芯体11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为便于描述,芯体11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和第四侧板117,第一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6相对,第二侧板115和第四侧板117相对,第一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6的宽度均大于第二侧板115和第四侧板117的宽度。
进一步的,芯体110的插入端112设置有卡槽118,卡槽118用于与锚靴800卡接配合。卡槽118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槽118分别设于第二侧板115和第四侧板117上,两个卡槽118用于同时与锚靴800卡接配合。两个卡槽118均为圆弧形槽。
可选的,两个翼板120分别与芯体110的第一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6连接,且两个翼板120呈中心对称设置,换句话说,两个翼板120在芯体11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排布。应当理解,翼板120的数量不限于是两个,还可以是一个、三个或四个等,可选的,翼板120的数量为大于零的偶数个。
进一步的,每个翼板120靠近芯体110插入端112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为引导斜面122,在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时,插入端112和引导斜面122先于软土地基接触,降低软土地基对套管100的阻力,便于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换句话说,两个引导斜面122之间的距离在从连接端113向插入端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大致呈倒锥形,便于插入软土地基。
进一步的,翼板120设置为弧形板,翼板120的宽度小于第一侧板114或第三侧板116的宽度,套管100的体积小,与软土地基的接触面积小,能够进一步减小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时受到的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喷砂孔124设于翼板120靠近芯体110插入端112的一端。喷砂口可以是矩形通孔,从而喷射形成矩形板状的喷砂层。
请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的,第二通道121在其延伸方向上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段1211、第二腔段1212和第三腔段1213,第一腔段1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腔段1212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腔段12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腔段1213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夹角β,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且第三腔段1213远离第二腔段1212的一端相比第一腔段1211远离第二腔段1212的一端靠近套管100的中部。第三腔段1213设置为渐变段,第三腔段1213的内径在从连接端113向插入端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喷砂孔124与第三腔段1213远离第二腔段1212的一端连通。第二通道121靠近喷砂孔124的位置呈流线型设计,能够使水砂混合物料在射出前保证压力的前提下受到的因结构设计而产生的阻力更小,在同样压力下混合物料能注射到土中更远的距离,从而形成面积更大的喷砂层,提高排水效果。
进一步的,喷砂孔124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腔段1213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三夹角γ,α、β以及γ均为锐角或钝角。并且,喷砂孔124具有与第二通道121连通的第一端口以及位于翼板120的外壁上的第二端口,第一端口相比第二端口靠近插入端112,也即,以施工时套管100竖向设置的方位为参考,第一端口的高度低于第二端口的高度,喷砂孔124为斜向上设置。如此设计,在保证同时进行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以及注砂施工作业时,注砂时混合物料与土体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合力向下,有利于套管100在土体中的向下探入,并且能够防止套管100下探时土体从喷砂孔124进入第二通道121中。并且,结合翼板120上引导斜面122的设置,引导斜面122能够使软土地基中的土体向翼板120的两侧运动,使得土体更加不易从喷砂孔124进入到第二通道121,不易影响水砂混合物料从喷砂孔124喷出。
进一步的,喷砂孔124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三腔段1213的横截面面积,且喷砂孔124的横截面面积与喷砂孔124长度L的比值在1/3-1/4范围内,也即,喷砂孔124为狭长孔,使得从喷砂孔124喷射出的水砂混合物料射流更细,喷出的混合物料更加集中,形成的喷砂层的整体结构性更强,强度高,质量高。应当理解,喷砂孔124的结构设计与第二通道121的结构设计配合,使得射流更细,喷出的混合物料更加集中,形成的喷砂层的质量更高。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锚靴800包括相连的封堵体810和定位体820;第一通道111设有供排水板200脱离套管100的排出口;封堵体810通过连接索830与套管100连接,封堵体810用于在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时封堵排出口,并能够在套管100抽出软土地基时打开排出口;封堵体810在与套管100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凸出套管100,定位体820用于定位排水板200。在套管100插入软土地基时,封堵体810与套管100卡接配合,封堵排出口,在避免土体从排出口进入第一通道111的同时,使排水板200始终位于第一通道111中并能够随套管100一起插入软土地基。而在排水板200插入深度合适后,提起套管100,由于锚靴800凸出套管100,锚靴800相比套管100受到更大的来自于软土地基的阻力,便于锚靴800与套管100分离以打开排出口。
进一步的,封堵体810和定位体820均为圆柱体,封堵体810的外圆周面设有卡接凸起811,卡接凸起811用于与芯体110上的两个卡槽118卡接配合,从而在定位锚靴800与套管100的同时起到封堵排出口的作用。定位体820位于第一通道111中,与排水板200接触,用于保持排水板200在第一通道111中的位置,避免排水板200偏移。锚靴800与套管100分离后,排出口被打开,排水板200从排出口脱离第一通道111,且锚靴800在连接索830的作用下随套管100一起被带离软土地基,由于锚靴800的表面光滑,不易与排水板200产生碰撞,降低对排水板200的损伤,且便于从软土地基中提出。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注砂机构300包括泵体310、砂箱320、水箱330、混合箱340、搅拌机350和输料管360,砂箱320和水箱330均与混合箱340连通,搅拌机350设于混合箱340内;输料管360通过泵体310与混合箱340连通,输料管360与注砂孔123连通。应当理解,当注砂孔123为多个时,输料管360可以同时与多个注砂孔123连通。
进一步的,砂箱320与混合箱340之间设有流量阀370;水箱330与混合箱340之间设有流量阀370。
应当理解,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900,泵体310以及流量阀370均与控制系统900通信连接,通过控制系统900来控制泵体310和流量阀370的工作状态,从而实时调整泵体310的泵送压力以及流量阀370的开度。在泵体310作用过程中,能够随着套管100插入深度的增加,随即增加泵送压力,使混合物料易于喷射到软土地基中且覆盖更大的面积;或者,在提起套管100的过程中,适当减小泵送压力,节省能源。
请参阅图7和图8,应当理解,在排水板200插入软体地基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地向软土地基中喷射混合物料,从而形成连续的喷射层;显然,还可以间断地喷射混合物料,以在软体地基中形成在排水板20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喷砂层,按需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将排水板200插接与水利注砂相结合,在满足排水效果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节省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混合物料可以是水和尾矿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料,或者,水、尾矿砂和秸秆颗粒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料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竖向排水板200施工方法,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排水板200时向软土地基中注入水砂混合物料,以形成与排水板200连接的注砂层001。
具体步骤包括,例如:
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勘察了解,尤其需要对土的不同深度处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充分掌握。
在场地平整后,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进入场地,通过连接端113向第一通道111中放入排水板200,并将排水板200穿接锚靴800,锚靴800封堵在排出口处。在水箱330和砂箱320中装入物料后启动混合箱340中的搅拌机350,利用控制系统900使泵体310处于待机状态并提前设定好套管100在插入和抽出过程中泵体310的输出压力。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启动锤击机构700和卷扬机600使套管100打入软土地基中,在套管100的插入端112抵达地表以下1m(该距离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即可)位置后启动泵体310并设定成高压状态,使水砂混合物料在高压下打入土体中,并且,在套管100边下探时边注砂,从喷砂孔124中喷出的介质能在土体中形成若干个注砂层001。随着套管100在土体中的深入,土体的抗剪切应力相应增大,因此注砂所需要的压力也需要相应地增大。当套管100抵达预设打入深度后将泵体310设定成低压状态,上提套管100后锚靴800脱离插入端112并随套管100被带出,排水板200脱离锚靴800被停留在原地。在套管100上提过程中,水砂混合物料以较低压力从喷砂孔124中射出,此过程中射出的混合物料主要起填充套管100被提出后土体中所形成的空隙的作用。在套管100被提升至距地表以下1m(该距离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即可)位置后暂停泵体310的压力输出,相应地第二通道121内的水砂混合物料也停止从喷砂孔124中射出。最后套管100被提出地表,插入地下的排水板200的顶端部位也要延伸至地表以上一段距离,方便后期排水板200与真空导管的连接。混合物料中加入水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尾矿砂或尾矿砂和秸秆的混合物的传输和注射,在水砂混合物料打入土体后,混合物料中的多余的水会经由排水板200被排泄到地表。至此,单个孔位的排水板200插打和注砂层001的形成工作全部完成。
为适应不同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在套管100下探和上提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与控制系统900通信连接的压力控制单元对泵体310的压力输出进行提前设定,可形成不同形式的注砂层001。连续注砂层001相对排水效果好,受土体变形沉降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所需耗材相对较多,间断注砂层001相对所需耗材较少,受土体变形沉降的影响相对较大,虽排水效果不如连续注砂层001,但性价比更高。在此本说明仅展示两种布设效果,施工时相关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循环进行上述步骤即可完成所有孔位的排水板200插打和注砂层001的形成工作,在完成所有孔位的排水板200插打和注砂层001的形成工作之后,将所有出露于地表的排水板200与真空导管连接,余下所有步骤与所需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与传统真空固结排水法的施工步骤和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等相同,在此本说明不再做过多叙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设有连通的注砂孔和喷砂孔;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容纳排水板,所述排水板能随所述套管插入软土地基,且能在所述套管抽离所述软土地基时脱离所述第一通道以留在所述软土地基中;
以及注砂机构,所述注砂机构用于通过所述注砂孔将物料注入所述第二通道中,且能使所述物料从所述喷砂孔喷出以在所述软土地基内部形成注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包括芯体以及与所述芯体连接的翼板,所述第一通道设于所述芯体上,所述翼板位于所述芯体的外侧且二者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喷砂孔设于所述翼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板设置为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板的外侧面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位于所述翼板远离所述注砂孔的一端,用于引导所述套管插入所述软土地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砂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具有锐角或钝角,且所述喷砂孔具有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一端口以及位于所述套管外壁上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相比所述第二端口靠近所述套管用于插入所述软土地基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段、第二腔段和第三腔段,所述第一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腔段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腔段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三腔段远离所述第二腔段的一端相比所述第一腔段远离所述第二腔段的一端靠近套管的中部;
所述喷砂孔与所述第三腔段远离所述第二腔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喷砂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腔段的延伸方向具有锐角或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还包括锚靴,所述锚靴包括相连的封堵体和定位体;所述第一通道设有供所述排水板脱离所述套管的排出口;所述封堵体通过连接索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封堵体用于在所述套管插入所述软土地基时封堵所述排出口,并能够在所述套管抽出所述软土地基时打开所述排出口;所述封堵体在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凸出所述套管,所述定位体用于定位所述排水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砂机构包括泵体、砂箱、水箱、混合箱、搅拌机和输料管,所述砂箱和所述水箱均与所述混合箱连通,所述搅拌机设于所述混合箱内;所述输料管通过所述泵体与所述混合箱连通,所述输料管与所述注砂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砂箱与所述混合箱之间设有流量阀;所述水箱与所述混合箱之间设有流量阀。
10.一种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排水板时向所述软土地基中注入水砂混合物料,以形成与所述排水板连接的注砂层。
CN202110368971.1A 2021-04-06 2021-04-06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0472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971.1A CN113047263A (zh) 2021-04-06 2021-04-06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971.1A CN113047263A (zh) 2021-04-06 2021-04-06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7263A true CN113047263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1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8971.1A Pending CN113047263A (zh) 2021-04-06 2021-04-06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726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9672A (ja) * 1994-10-18 1996-08-13 Kumagai Gumi Co Ltd 地盤改良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7916662A (zh) * 2017-11-28 2018-04-17 武汉大学 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
CN108894207A (zh) * 2018-07-27 2018-11-27 湖南宏禹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挤压排水装置及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10847150A (zh) * 2019-12-09 2020-02-28 冯清波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1021332A (zh) * 2019-12-13 2020-04-17 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CN211690290U (zh) * 2019-12-09 2020-10-16 冯清波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
CN111851462A (zh) * 2020-07-31 2020-10-3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9672A (ja) * 1994-10-18 1996-08-13 Kumagai Gumi Co Ltd 地盤改良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7916662A (zh) * 2017-11-28 2018-04-17 武汉大学 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方法
CN108894207A (zh) * 2018-07-27 2018-11-27 湖南宏禹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挤压排水装置及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10847150A (zh) * 2019-12-09 2020-02-28 冯清波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1690290U (zh) * 2019-12-09 2020-10-16 冯清波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
CN111021332A (zh) * 2019-12-13 2020-04-17 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CN111851462A (zh) * 2020-07-31 2020-10-3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10724A1 (zh) 海上平台桩基施工方法
CN113047263A (zh) 联合竖向排水体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2647572B2 (ja) 地盤改良工法
CN212652394U (zh) 用于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非水溶性药剂的压密注浆系统
CN213709495U (zh) 一种桩端射水辅助沉桩及后注浆装置
JP3940735B2 (ja) 土留め工法
CN112695742B (zh) 一种预制桩及注浆方法
CN108625372A (zh) 静压预应力管桩密实砂层高压冲水气举反循环引孔沉桩施工方法
CN211395636U (zh) 一种注浆通风联合处理系统
CN212337200U (zh) 一种桩基施工清孔装置
KR100944284B1 (ko) 슬라임 잔존량을 최소화한 말뚝 시공방법
JP4313773B2 (ja) 地盤硬化材注入工法とその装置
CN114016511A (zh) 一种深基坑的挖掘系统以及深基坑的挖掘施工方法
WO1992021825A1 (fr) Procede de construction permettant d'amender ou de renforcer un sol
JP3719388B2 (ja) 地盤改良装置
JPH02120410A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矢板
JP4615841B2 (ja) 合成杭の施工方法及び合成杭
JP3165579U (ja) 高圧流体併用矢板貫入補助装置
JPH05112927A (ja) 地下水の被圧化における地盤改良工法および注入管のパツカー装置
JPH02289719A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矢板及び同矢板の圧入方法
JP2010242342A (ja) 土留部材建込用掘削部材および土留部材建込工法
JPH0776845A (ja) オープンケーソンの沈設方法
CN217440005U (zh) 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
JPH02492B2 (zh)
KR102426315B1 (ko) 균질의 지중개량체 구축을 위한 심층혼합처리장비 및 이를 이용한 심층혼합처리공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