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3708A -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3708A
CN113043708A CN202110482341.7A CN202110482341A CN113043708A CN 113043708 A CN113043708 A CN 113043708A CN 202110482341 A CN202110482341 A CN 202110482341A CN 113043708 A CN113043708 A CN 113043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filler
curved
cover plate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23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3708B (zh
Inventor
赵建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23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3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3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1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warp or cur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模组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由贴合治具中与显示模组平面部分形状相符的压合部完成显示模组平面部分的贴合,然后由压合部挤压容置囊中的填充物向显示模组曲面部分移动,从而完成曲面部分的贴合。如此,可以保证平面部分在贴合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产生褶皱,又可以通过填充物被挤压后朝向曲面部分方向的运动,避免曲面部分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摩擦剪切力或者至少减少贴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剪切力,避免了对显示模组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屏幕的显示效果,在一些显示设备中会将显示模组与曲面盖板进行曲面贴合制备曲面显示装置。针对曲面贴合,尤其是一些曲面盖板的曲面折弯角度大于90度的情况,显示模组的整体贴合难度大,容易产生贴合不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用于将显示模组贴合至曲面盖板;所述曲面盖板包括第一平面部及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连接的第一曲面部,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对应的第二平面部及与所述第一曲面部对应的第二曲面部;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盖板设置于盖板基座上,并将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贴合治具的显示模组基座上;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包括压合部及容置囊,所述压合部具有刚性推压面;所述容置囊设置于所述刚性推压面一侧,所述容置囊具有弹性壳体和容纳于弹性壳体的填充物;
控制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和所述曲面盖板相向运动,使所述第二平面部在所述显示模组基座的抵压下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贴合;
控制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和所述曲面盖板相向运动,使所述容置囊中的填充物在所述显示模组基座的抵压下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方向流动,以推动所述第二曲面部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填充物的材料包括可融固体材料;所述将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贴合治具的显示模组基座上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填充物处于与所述刚性推压面形状相符的固体态时,将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显示模组基座上;
在所述控制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和所述曲面盖板相向运动,使所述容置囊中的填充物在所述显示模组基座的抵压下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方向流动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填充物融加热,使所述填充物融化为流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贴合后将所述显示模组基座设置于设定形状的冷却治具中进行冷却,使所述填充物恢复至与所述刚性推压面相符的固体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贴合治具,用于显示模组和曲面盖板贴合,所述贴合治具包括显示模组基座,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包括压合部及容置囊;
所述压合部具有刚性推压面;
所述容置囊设于所述压合部刚性推压面侧,所述容置囊具有弹性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弹性壳体的填充物;
所述填充物具有流动态,所述填充物能够在所述压合部抵压下由所述刚性推压面中间区域向周边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填充物具有固体态,所述固体态下,所述容置囊至少包覆所述刚性推压面;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在温度作用下实现所述固体态和所述流动态的转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填充物的材料包括可融固体材料;优选地,所述可融固体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镓或锡铋合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基座,所述盖板基座包括用于经过所述曲面盖板对所述填充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和/或
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具有用于对所述填充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粘稠度大于设定数值的流体材料;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长链矿物油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刚性推压面侧向靠近所述容置囊一侧凸起。优选地,所述凸起的高度从所述刚性推压面的中间区域向所述刚性推压面的周边区域逐渐降低。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及曲面盖板,所述显示模组通过上述的贴合方法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由于贴合治具具有的刚性推压面,在进行显示模组平面部分的贴合时,可以保证平面部分在贴合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产生褶皱。又由于贴合治具具有的包括弹性壳体和填充物的容置囊,在进行曲面部分的贴合时,可以通过填充物被挤压后朝向曲面部分方向的运动,从而避免曲面部分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摩擦剪切力或者至少减少贴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剪切力,避免了对显示模组造成损坏。如此可以减少显示模组的整体贴合难度,降低贴合不良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曲面显示模组和盖板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一种贴合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推压部上凸起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贴合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在一些曲面显示装置的组装中,曲面盖板300为内扣式,曲面盖板300的曲面部分的弯折角度大于90度,这就导致了显示模组200和曲面盖板300在贴合过程中无法仅通过垂直于显示平面的方向上的推压动作实现弯折部分的贴合。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一种贴合方式示意图。参照图2,为了实现曲面部分的贴合,采用推块600先在垂直于显示模组200的显示平面的方向移动,在将显示模组200的平面部分和曲面盖板300贴合后,然后由推块600从靠近显示模组200中心的位置向两侧的曲面部分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压曲面部分完成贴合。但是,在这种贴合方式中,显示模组200在推块600横向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推块施加的摩擦剪切力,极易造成显示模组200的损坏。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曲面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案,可以避免或减少曲面部分的贴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剪切力。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解释。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请参照图3,该贴合治具用于将显示模组200贴合至曲面盖板300,该贴合治具可以包括显示模组基座100。
曲面盖板300可以包括第一平面部310和至少一个第一曲面部320,第一曲面部320可以位于第一平面部的一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曲面盖板30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曲面部320,两个第一曲面部320分别位于第一平面部310的相对两侧。
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与第一平面部310对应的第二平面部210及与第一曲面部320对应的第二曲面部220。可以理解,图3中为了示意显示模组200和曲面盖板300的对应关系将显示模组示意为曲面形态。显示模组200在进行曲面贴合前可以为平面状态的显示模组。
显示模组基座100可以包括压合部110和容置囊120。压合部110具有刚性推压面,该刚性推压面可以大致为平面且形状固定。
容置囊120设置于压合部110的刚性推压面侧,容置囊120可以包括弹性壳体121和容纳于弹性壳体121的填充物122。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囊120可以包裹住刚性推压面,使得容置囊120与显示模组200接触的一面具有一部分和刚性推压面相符的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物122可以具有流动态,填充物122能够在压合部110抵压下由刚性推压面中间区域向周边流动。在填充物122的流动过程中,弹性壳体121可以产生一定形变。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治具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曲面盖板300的盖板基座400,盖板基座400可以为与曲面盖板300形状相符的仿形基座。
在贴合作业中,可以先将曲面盖板300设置于盖板基座400上,并将显示模组200设置于显示模组基座100上。
接着可以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和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平面部210可以在压合部100的抵压下与第一平面部310贴合,如图4所示。
然后可以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和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在此过程中,压合部110会挤压容置囊120,迫使弹性壳体121中的填充物122由刚性推压面中间区域向周边流动,使填充物122推动第二曲面部220与第一曲面部320贴合,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压合部110在挤压容置囊120的同时可能会继续产生对第二平面部210的挤压力,使第二平面部210和第一平面部310贴合更紧密。
如此,由于压合部110具有刚性推压面,从而可以在推动第二平面部210和第一平面部310贴合的过程中,使第二平面部210受到均匀的推力,避免了在平面部分贴合过程中因受力不均产生褶皱。并且,通过挤压容置囊120使填充物122向两侧运动,推动第二曲面部220与第一曲面部320贴合,可以在曲面部分的贴合过程中避免产生摩擦剪切力或者至少减小可能产生的摩擦剪切力,避免了对显示模组200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合部110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该刚性材料可以为受力不易产生形变的材料,例如,压合部110可以由铝合金、亚克力或304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将曲面贴合工艺中压合部110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一面设置成平面或者大致为平面,作为刚性推压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合部100包括由非刚性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和有刚性材料支撑的支撑部组成,非刚性材料例如为硅胶,曲面贴合工艺中将在本体部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一面覆盖支撑部,形成刚性推压面。具体的,刚性推压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大致为平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和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时,可以保持盖板基座400和设置在盖板基座400上的曲面盖板300位置固定,并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带动设置于其上的显示模组200向靠近曲面盖板300的方向移动。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保持显示模组基座100和设置于其上的显示模组200位置固定,并控制盖板基座400带动设置于其上的曲面盖板300向靠近显示模组200的方向移动。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显示模组基座100和盖板基座400同时相向运动,从而带动显示模组200和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治具还可以包括与显示模组基座100或者盖板基座400连接的驱动部(图未示),驱动部用于提供驱动显示模组基座100或者盖板基座400移动的驱动力。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可以在电子设备自动控制下或者在人工控制下向显示模组基座100或者盖板基座400施加可控的驱动力,从而带动显示模组200或者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例如,驱动部可以根据检测推压移动距离、推压阻力等方式作为基准,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或者盖板基座400的移动距离或推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填充物122可以为粘稠度大于设定值的流体,例如,该设定值可以为1MCPs。在未受到挤压时,弹性壳体121可以将填充物122约束成与刚性推压面形状相符的形态,使容置囊120与显示模组200接触的一面具有一部分和刚性推压面大致相符的平面。在受到挤压时,填充物122由刚性推压面中间区域向周边流动,由于弹性壳体121为弹性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向第二曲面部220方向膨胀,从而可以推动第二曲面部220与第一曲面部320贴合。在完成贴合动作后,施加在压合部110上的力撤除,弹性壳体121因弹性作用重新收缩,又将其中的填充物122约束至与刚性推压面形状相符的形态。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物122可以为碳分子个数大于20的长链矿物油脂,长链矿物油脂可以包括烷系和饱和烃系等系的油脂,例如,沥青、液态石蜡、凡士林(矿脂)等。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在进行平面部分贴合的过程中维持容置囊120的相对固定的平面形态以向第二平面部210提供均匀的推力,容置囊120中的填充物122还可以具有固体态,在固体态下,容置囊120至少包覆刚性推压面。
在进行贴合作业前,可以将填充物122的形状为调整与刚性推压面形状相符的固体态,然后将显示模组200设置于显示模组基座100上。
在贴合过程中,先保持填充物122维持固体态。如此,容置囊120与第二平面部210贴合的一侧可以维持形态固定的大致的平面,从而向第二平面部210提供均匀的推力,避免贴合过程中第二平面部210产生褶皱。
在控制压合部110进一步挤压容置囊120之前,可以将填充物122从固体态转换为流动态。当填充物122转化为流动态后,再挤压容置囊120时,填充物122便会向第二曲面部220方向移动,从而推动第二曲面部220与第一曲面部320贴合。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物122可以在温度作用下实现固体态和流动态的转变。具体地,填充物122的材料可以为可融固体材料,通过对容置囊120中的填充物122进行加热,可以使填充物122融化为流体。例如,填充物122的材料可以为低熔点的金属材料,例如,熔点为29.76℃的单质镓,或者熔点为47℃的锡铋合金,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在这种情形中,为了方便对填充物122进行加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可以在盖板基座400中设置加热部件500,通过该加热部件可以对曲面盖板300进行加热,进而通过曲面盖板300接触的显示模组200及与显示模组200接触的弹性壳体121实现对填充物122的加热,从而融化弹性壳体121中的填充物122。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显示模组基座100中设置加热部件,具体的,可以在压合部110中设置加热部件500,从而直接通过压合部110对弹性壳体121中的填充物122进行加热。
其中,上述加热部件500可以是加热丝,如NTC热敏电阻丝。
另外,在完成一次贴合后,可以将显示模组基座100设置于设定形状的冷却治具中进行冷却,使填充物122恢复至与刚性推压面相符的固体形态。例如,在完成贴合后可以通过冷却治具将填充物122凝固成所需的形状,使容置囊120整体与显示模组200接触的一面重新恢复至大致为平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使在挤压容置囊120的过程中,填充物122可以顺利地向第二曲面部220的方向移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刚性推压面靠近容置囊的一侧具有小幅度的凸起112,凸起112的高度从刚性推压面的中间区域向刚性推压面的周边区域逐渐降低。以6-6.5寸的屏幕为例,该凸起112最高位置处的高度范围为1-2mm。如此,可以使填充物122顺利地向第二平面部210方向流动,并且推动第二平面部210时不会使凸起112处的受力过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贴合治具的贴合方法,请参照图9,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将曲面盖板300设置于盖板基座400上,并将显示模组200设置于显示模组基座100的容置囊120上。
步骤S120,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和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使第二平面部210在显示模组基座100的抵压下与第一平面部贴合310。
步骤S130,控制显示模组基座100和曲面盖板300相向运动,使容置囊120中的填充物122在压合部110的抵压下向第二曲面部220的方向流动,以推动第二曲面部220与第一曲面部320贴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填充物122的材料包括可融固体材料。在步骤S110中,在填充物122处于与刚性推压面形状相符的固体态时,将显示模组200设置于显示模组基座100上。在步骤S130之前,可以对填充物122加热,使填充物122融化为流动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完成贴合后,可以将显示模组基座100设置于设定形状的冷却治具中进行冷却,使填充物122恢复至与所述刚性推压面相符的固体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模组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由贴合治具中与显示模组平面部分形状相符的压合部完成显示模组平面部分的贴合,然后由压合部挤压容置囊中的填充物向显示模组曲面部分移动,从而完成曲面部分的贴合。如此,可以保证平面部分在贴合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产生褶皱,又可以通过填充物被挤压后朝向曲面部分方向的运动,从而避免曲面部分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摩擦剪切力或者至少减少贴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剪切力,以避免对显示模组造成损坏,降低贴合不良的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显示模组贴合至曲面盖板;所述曲面盖板包括第一平面部及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连接的第一曲面部,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对应的第二平面部及与所述第一曲面部对应的第二曲面部;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盖板设置于盖板基座上,并将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贴合治具的显示模组基座上;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包括压合部及容置囊,所述压合部具有刚性推压面;所述容置囊设置于所述刚性推压面一侧,所述容置囊具有弹性壳体和容纳于弹性壳体的填充物;
控制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和所述曲面盖板相向运动,使所述第二平面部在所述显示模组基座的抵压下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贴合;
控制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和所述曲面盖板相向运动,使所述容置囊中的填充物在所述压合部的抵压下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方向流动,以推动所述第二曲面部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材料包括可融固体材料;所述将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贴合治具的显示模组基座上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填充物处于与所述刚性推压面形状相符的固体态时,将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显示模组基座上;
在所述控制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和所述曲面盖板相向运动,使所述容置囊中的填充物在所述显示模组基座的抵压下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方向流动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填充物加热,使所述填充物融化为流动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贴合后将所述显示模组基座设置于设定形状的冷却治具中进行冷却,使所述填充物恢复至与所述刚性推压面相符的固体态。
4.一种贴合治具,用于显示模组和曲面盖板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包括显示模组基座,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包括压合部及容置囊;
所述压合部具有刚性推压面;
所述容置囊设于所述压合部刚性推压面侧,所述容置囊具有弹性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弹性壳体的填充物;
所述填充物具有流动态,所述填充物能够在所述压合部抵压下由所述刚性推压面中间区域向周边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还具有固体态,所述固体态下,所述容置囊至少包覆所述刚性推压面;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在温度作用下实现所述固体态和所述流动态的转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材料包括可融固体材料;优选地,所述可融固体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镓或锡铋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基座,所述盖板基座包括用于经过所述曲面盖板对所述填充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和/或
所述显示模组基座具有用于对所述填充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粘稠度大于设定数值的流体材料;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长链矿物油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推压面侧向靠近所述容置囊一侧凸起;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高度从所述刚性推压面的中间区域向所述刚性推压面的周边区域逐渐降低。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及曲面盖板,所述显示模组通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
CN202110482341.7A 2021-04-30 2021-04-30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43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341.7A CN113043708B (zh) 2021-04-30 2021-04-30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341.7A CN113043708B (zh) 2021-04-30 2021-04-30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3708A true CN113043708A (zh) 2021-06-29
CN113043708B CN113043708B (zh) 2023-03-24

Family

ID=7651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2341.7A Active CN113043708B (zh) 2021-04-30 2021-04-30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37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726A (zh) * 2021-09-27 2021-12-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CN113829725A (zh) * 2021-09-27 2021-12-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4087A (en) * 1995-04-27 1998-07-21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Liquid containment and dispensing device
CN10330707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装置及压合方法
CN108381948A (zh) * 2018-04-28 2018-08-10 康得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封闭流体柔性囊辅助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的设备及方法
CN108715076A (zh) * 2018-04-20 2018-10-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CN109677096A (zh) * 2019-01-22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110014717A (zh) * 2018-01-08 2019-07-16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N110827690A (zh) * 2019-11-26 2020-0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
CN212318466U (zh) * 2020-05-26 2021-01-0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治具
CN112289189A (zh) * 2020-10-27 2021-01-2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仿形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2634748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装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4087A (en) * 1995-04-27 1998-07-21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Liquid containment and dispensing device
CN10330707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装置及压合方法
CN110014717A (zh) * 2018-01-08 2019-07-16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N108715076A (zh) * 2018-04-20 2018-10-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CN108381948A (zh) * 2018-04-28 2018-08-10 康得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封闭流体柔性囊辅助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的设备及方法
CN109677096A (zh) * 2019-01-22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112634748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装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27690A (zh) * 2019-11-26 2020-0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
CN212318466U (zh) * 2020-05-26 2021-01-0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治具
CN112289189A (zh) * 2020-10-27 2021-01-2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仿形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726A (zh) * 2021-09-27 2021-12-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CN113829725A (zh) * 2021-09-27 2021-12-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CN113829725B (zh) * 2021-09-27 2023-08-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3708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3708B (zh) 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及显示装置
US6202739B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CN100585823C (zh) 电子元件焊接结构及电子元件焊接方法
CN107363355A (zh) 电池模组的焊接方法
JPH05206180A (ja) サーマ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アセンブリ
CN103260809B (zh) 导电材料的接合体
JP4684502B2 (ja) 導電接続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離型シート
US7322102B2 (en) Isothermal plate assembly with predetermined sh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0593238C (zh) 电子部件和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部件用热传导部件的安装方法
US20060144561A1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with isothermal plate assembly of predetermined sh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612592B (zh) 预镀锡成型系统及其方法
US3541673A (en) Method of forming fillet-shaped bonds
JP2011000611A (ja) 超音波接合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接合方法
TWI232165B (en) Bo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681527A1 (en) Isothermal plate assembly with predetermined sh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727131B2 (ja) 軸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30016427A (ko) 전기 부품 장착을 위한 납땜 방법
CN101528402B (zh) 钎焊方法及相应装置
JP2014054672A (ja) 金属部材を結合する方法
EP1681911A1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with isothermal plate assembly of predetermined sh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653091B2 (ja) リードボンダ
EP1965078A1 (en) Electrode caulking device
JPS6216321A (ja) ヒ−トシ−ル装置
US20030037906A1 (en)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heat sink assembly
US5582341A (en) Bonding apparatus for terminal compon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