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0071A -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0071A
CN113040071A CN202110274632.7A CN202110274632A CN113040071A CN 113040071 A CN113040071 A CN 113040071A CN 202110274632 A CN202110274632 A CN 202110274632A CN 113040071 A CN113040071 A CN 113040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ater
feeding
fry
f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46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0071B (zh
Inventor
郑善坚
刘芳玲
沈铭浩
郑荣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to CN2021102746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0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0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0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0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长宽比3~5﹕1的狭长型池塘,将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然后池内加水和加入加料发酵有机粪肥均匀搅拌形成肥水,而后进行鱼苗放养和培育管理,在饲料中添加了1%的EM菌和0.2%的黄芪多糖;最终得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提高马口鱼的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Description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口鱼苗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属鲤科、马口鱼属,一种溪流性生活的小型经济鱼类;多生活于急流浅滩、山涧溪流和水库中。马口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水环境的污染、捕捞过度等原因,导致马口鱼自然资源衰退,因此其资源保护及增养殖技术开发受到重视。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是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
目前现有的有关马口鱼苗种培育方法有:
(1)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928566.X)公开了“马口鱼的人工育苗方法及在马口鱼大规模养殖中的应用”,涉及马口鱼人工养殖方法,特别是马口鱼鱼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a.培育池准备:先对培育池进行清池与消毒处理;b.培肥水质:在鱼苗入池前对培育池的水体进行培肥;c.放入苗种:将人工孵化出的鱼苗开始具有游泳能力时放入培育池中;d.培育池管理:根据鱼苗生长需要,及时向培育池增肥、增氧和调整培育池水位;e.分池:当鱼苗体长长到3-5cm时,进行分池;f.鱼苗出池:当鱼苗长到7-8cm时出池,进入网箱成鱼养殖或散养。具有培育方法简单实用,鱼苗成活率高,培育成本低,能进行大规模生产,所养殖的马口鱼产量高,品质好,并能快速恢复其山区溪河的生态系统。
(2)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710679792.3)公开了“马口鱼的养殖方法”,包括:环境管理和鱼苗管理等多个步骤。为马口鱼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马口鱼的产量和质量,环保安全、操作方便。
(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2668930.0)公开了“马口鱼的人工孵化及养殖方法”,公开的技术为,孵化出的鱼苗开始具有游泳能力时放入苗种培育箱中进行培育,苗种培育网箱规格均为1m×1m×2m,每箱放养2万尾,培育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放养量按每立方米0.1-3万尾,开口饵料为轮虫和小型枝角类投喂,随着个体的增大可以只投喂大枝角类,投喂量视摄食情况而定;经过培育,鱼苗体长平均达到2cm后转入成鱼网箱养殖。网箱养殖:用成鱼网箱,按立方米放养鱼苗≤3万尾,并进行颗粒饵料驯化养殖,开始逐天减少枝角类的投喂量,配以投喂小颗粒饲料,10-12天后完全停喂枝角,改为小颗粒饵料,开始少量多次投喂,每天投喂4-8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20%,10-20天后再逐步投喂中成鱼料,然后再投喂成鱼料直至鱼出箱。
(4)姜景田,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江西水产科技,2010年第1期,公开的技术为:苗种培育:6月26日,将孵化出7d的鱼苗放入苗种培育箱中进行培育,每箱放养5万尾,开口饵料为轮虫和小型枝角类,开食前几天,每天捞取一定量轮虫和小型的枝角类投喂,随着个体的增大可以只投喂枝角类,投喂量视摄食情况而定。经过20d的培育,至7月16日测定鱼苗体长平均达到2cm。进行成活率测定转入网箱养殖。
以上马口鱼苗种培育方法存在以下不足或欠缺:①马口鱼苗种培育过程中易出现大小分化,抢食凶猛,影响了小规格鱼苗的生长,上述方案均未能就该问题提出解决方法。②未涉及到马口鱼土池培育的关键技术,如饲料营养要求、养殖密度、水质调控、出池分养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马口鱼的苗种养殖方法,从而提高马口鱼的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及消毒:
设定长宽比3~5﹕1(优选3.5~4:1)的狭长型池塘,池深1.2~1.5m,池底淤泥厚度10~20cm;池塘经曝晒至塘底淤泥层开裂后(晒塘天数≥7天),按照50~100kg/亩的用量(优选50~60kg/亩),将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肥水:
生石灰消毒处理15~22天后,池内加水,直至水位(水深)比池深低0.2~0.3m,再加入加料发酵有机粪肥均匀搅拌形成肥水,加料发酵有机粪肥的用量为100~150kg/亩;
肥水对池塘浸泡处理时间为3~7天,在肥水对池塘浸泡处理的最后一天(即,鱼苗放养前一天),对肥水进行调节处理,得处理后肥水;
加料发酵有机粪肥为在发酵有机粪肥中加入占发酵有机粪肥1%(质量%)EM菌混合后所得;
说明:肥水对池塘浸泡处理2~6天,已经有大量轮虫等浮游动物后,即已基本到达放苗条件;
3)、鱼苗放养:
向步骤2)所得的处理后肥水放入马口鱼的鱼苗,每亩放养水花鱼苗(刚平游的水花鱼苗)30-60万尾;放养时的水温22~30℃(一般为5~8月);
4)、培育管理:
①、投饲管理:
在蛋白含量45%的开口料中,加入占开口料重量1%的EM菌和占开口料重量0.2%的黄芪多糖,得加料开口料;
在蛋白含量40%的浮性料(0号浮性料)中,加入占浮性料重量1%的EM菌和占浮性料重量0.2%的黄芪多糖,得加料浮性料;
鱼苗被放养(放入池塘)的第1~第6天,豆浆投放量为10~20kg/亩.天;
第7天起,投喂加料开口料,投喂量为10~20g/万尾.天;
待池塘内≥80%的马口鱼鱼苗体长达到≥2cm时(一般为放养的第15天~20天),投喂加料浮性料,投喂量为20~30g/万尾.天;
直至池塘内≥99%的马口鱼鱼苗体长为≥3cm时,结束培育;得马口鱼寸片鱼种(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
②、水质管理:
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需保持池塘水透明度20~30cm;溶解氧≥4mg/L。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
5)、出池:
对步骤4)所得的马口鱼寸片鱼种(培育到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进行拉网,拉网前2h将应激素或维生素C溶于水后,全池泼洒(从而进行抗应激处理),应激素或维生素C的用量为100±10g/亩。
说明:拉网捕获所得的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可销售或分塘进行商品养殖。
为了防止鱼苗过多密集,一次拉网可以按池塘的1/4或1/2水面进行,拉网进箱后及时曝气增氧,最后计数进行分养或销售。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的调节处理为:向池塘内的肥水中加入黄芪液和应激素;所述应激素为复方刺五加颗粒。
每亩池塘配用1~2kg黄芪制备所得的黄芪液,每亩池塘配用100±10g应激素。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投喂豆浆时,沿池塘四周泼洒豆浆;
加料开口料和加料浮性料投喂时,需沿池塘四周均匀撒投;
上述投喂方式是为了保证每尾鱼苗的摄食,均匀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投喂加料开口料和投喂加料浮性料时,均为在每日的5﹕30-6﹕00、11﹕30-12﹕00、18﹕00-18﹕30按3﹕3﹕4比例(重量比)分3次投喂。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②的水质管理为:
当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时,向池塘内增加加料发酵有机粪肥,从而使得池塘水的透明度恢复至20~30cm(加料发酵有机粪肥的用量一般为5-10kg/亩);
当水体透明度低于20cm,可采用以下任一方式:
方式一、泼洒EM菌,从而使得光照12小时后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EM菌的用量约为1~2ml/m3);
方式二、采用换水的方式使得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一般换水量约为5~10cm的水位深度)。
换水时,进水管口用80目滤网过滤,同时将进水管伸入水下,防止马口鱼跳水。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2)的进水以及方式二换水所对应的进水时,均用80目双层筛网过滤。
作为本发明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狭长型池塘的面积1~3亩。
本发明中:
EM菌(常用菌)为一种混合菌,包括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等有益菌。菌含量为3×109CFU/ml。
鱼苗开口料为浮性粉料,破碎细度100目;0号浮性料为粒径0.8-1mm的膨化微粒料。
黄芪多糖为市售的有效含量45%的黄芪多糖。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将刚平游的水花鱼苗培育到3-4cm的寸片鱼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采用狭长型池塘(土池)比普通鱼池有更大的沿岸带空间,有利于浮游动物生长繁殖,促进鱼苗的摄食,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2、对肥水进行加入黄芪液和应激素的处理,能提高马口鱼放养初期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3、鱼苗投放前,提前驯化使用营养丰富且可满足数量需要的浮性饲料。
4、采用本发明的沿池塘四周进行撒投饲料、一日投喂3餐的方式,能促进马口鱼的均匀摄食,从而减少大小分化,提高成活率。
在开口料、浮性料中拌加1%的EM菌和0.2%的黄芪多糖;能促进马口鱼的鱼苗肠道消化和体质健康,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
5、本发明加换水时,将进水管伸入水下;从而减少马口鱼在进水管口的聚集跳水而造成受伤,从而提高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鱼苗培育池的准备和消毒:
狭长型土池,面积1.5亩,长62.5米,宽16米(长宽比3.9﹕1),池深1.2米。池底淤泥厚度约15~20cm。
7月初将池塘干池晒塘至7月25日(晒塘时间约15天),此时塘底淤泥层开裂;7月26日用生石灰80kg化浆后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2)、肥水:
8月13日,加水至池塘水深(水位)为1.0m,进水时用80目双层筛绢网过滤水;加入加料发酵有机粪肥150kg搅拌进行肥水处理;即,加料发酵有机粪肥的用量为100kg/亩。8.17日水色呈嫩绿色,此时已有大量轮虫等浮游动物产生。
放苗前1天(8月17日)向池塘内泼洒黄芪液和应激素实现解毒抗应激,得处理后肥水。
加料发酵有机粪肥是在发酵有机粪肥中加入占发酵有机粪肥1%(质量%)EM菌混合后所得。发酵有机粪肥是指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按照常规方式发酵而得的有机粪肥。
黄芪液是黄芪按照常规方式水煮所得液(例如1g/10ml的料液比水煮0.5~1小时),每亩池塘配用1.5kg黄芪所得的黄芪液,每亩池塘配用100g应激素。应激素为复方刺五加颗粒,例如可选用乌苏里江牌。
3)、鱼苗放养:
于8月18日向步骤2)所得的处理后肥水内放养马口鱼水花90万尾,即,亩均放水花60万尾;控制水温22~30℃;
4)、培育管理:
①、投饲管理:
在蛋白含量45%的开口料(简称开口料)中,加入占开口料重量1%的EM菌和占开口料重量0.2%的黄芪多糖,得加料开口料;
在蛋白含量40%的0号浮性料(简称浮性料)中,加入占浮性料重量1%的EM菌和占浮性料重量0.2%的黄芪多糖,得加料浮性料。
上述蛋白含量45%的开口料、蛋白含量40%的0号浮性料均为常规的鱼苗饲料,例如:蛋白含量45%的鱼苗开口料,可选用宁波天邦饲料公司生产的破碎细度为100目的班尼粉料;蛋白含量40%的鱼苗0号料,可选用宁波天邦饲料公司生产的海水鱼0号料,粒径0.8-1mm的膨化微粒料。
EM菌和黄芪多糖均能通过常规的市购方式获得。黄芪多糖为市售有效含量45%的黄芪多糖。EM菌为一种混合菌,包括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等有益菌。菌含量为3×109CFU/ml。
豆浆也为常规方式制备而得,1kg黄豆约磨成15kg豆浆。
鱼苗放入池塘后的前6天每天泼洒豆浆15kg(即,豆浆的用量为10kg/亩.天);
第7天~第19天全部投喂加料开口料,每天的投喂量由起始时的10g/万尾.天,而后依次每天增加0.5g/万尾.天;
第20天时,池塘内≥80%的马口鱼鱼苗体长达到≥2cm,因此投喂加料浮性料,投喂量由起始时的20g/万尾.天;而后依次每天增加0.3g/万尾.天,直至结束培育。
饲料的投放方式为:日投喂3餐,分别在5﹕30-6﹕00、11﹕30-12﹕00、18﹕00-18﹕30。
饲料的投放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加料开口料(鱼苗开口料制备而得)和加料浮性料(0号浮性料制备而得)需沿池塘四周撒投,从而保证每尾鱼苗的摄食,均匀生长。
由于蛋白含量45%的开口料和蛋白含量40%的0号浮性料中,均拌加1%的EM菌和0.2%的黄芪多糖,因此能促进鱼苗肠道消化和体质健康,缩短养殖时间;
9月25日结束培育,此时池塘内≥99%的马口鱼鱼苗体长为≥3cm时;得马口鱼寸片鱼种(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
②、水质管理:
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需保持池塘水透明度20~30cm;
当水体透明度增大到30cm以上,增加加料发酵有机粪肥,从而使得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加料发酵有机粪肥的用量一般为5~10kg/亩;
当水体透明度低于20cm,可采用以下任一方式:
泼洒EM菌,从而使得光照12小时后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EM菌的用量约为1~2ml/m3
或者,采用换水的方式使得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一般换水量约为5~10cm的水位;换水时,进水管口用80目滤网过滤,同时将进水管伸入水下,防止马口鱼跳水,
整个培育过程中,需保持溶解氧4mg/L以上。
5)、出池:
对步骤4)所得的马口鱼寸片鱼种(培育到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进行拉网,拉网前2h将维生素C溶于水后,全池泼洒(从而进行抗应激处理),维生素C的用量为100±10g/亩。
按照常规技术:拉网捕获所得的3~4cm的马口鱼寸片鱼种可销售或分塘进行商品养殖;为了防止鱼苗过多密集,一次拉网可以按池塘的1/4或1/2水面进行,拉网进箱后及时曝气增氧,最后计数进行分养或销售。
出池效果:9月25日,出售3-4cm马口鱼寸片鱼种,打样规格为5160尾/kg,共出54万尾,成活率达到60%。
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的鱼苗培育池由狭长型土池塘改成普通鱼池,即将池塘的长宽比由3.9﹕1改成1.6:1;面积保持不变,且,减少鱼苗放养量,即,亩均放水花量由60万尾改成50万尾;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养殖43天后,才能获得3-4cm马口鱼寸片鱼种。打样规格为4253尾/kg,成活率为51%。
实施例3、改变实施例1的加料开口料和加料浮性料的投放方式,即,将饲料沿池塘四周撒投改成定点投喂,具体为:共在池塘中均匀设2个投喂点,每个投喂点用毛竹围成10m2的投喂区,日投喂2餐,分别在5﹕30-6﹕00、18﹕00-18﹕30。
余等同于实施例1。
养殖42天后,才能获得3-4cm马口鱼寸片鱼种。打样规格4365尾/kg,成活率为47%。
对比例1、取消在饲料中使用EM菌和黄芪多糖,即以开口料代替加料开口料、以0号浮性料代替加料浮性料,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这会导致成活率的大大下降,成活率低于40%。
对比例2、取消向池塘内的肥水中加入黄芪液和应激素的调节处理;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这会导致成活率的大大下降,成活率低于40%。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及消毒:
设定长宽比3~5﹕1的狭长型池塘,池深1.2~1.5m,池底淤泥厚度10~20cm;池塘经曝晒至塘底淤泥层开裂后,按照50~100kg/亩的用量,将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肥水:
生石灰消毒处理15~22天后,池内加水,直至水位比池深低0.2~0.3m,再加入加料发酵有机粪肥均匀搅拌形成肥水,加料发酵有机粪肥的用量为100~150kg/亩;
肥水对池塘浸泡处理时间为3~7天,在肥水对池塘浸泡处理的最后一天,对肥水进行调节处理,得处理后肥水;
加料发酵有机粪肥为在发酵有机粪肥中加入占发酵有机粪肥1%EM菌混合后所得;
3)、鱼苗放养:
向步骤2)所得的处理后肥水放入马口鱼的鱼苗,每亩放养水花鱼苗30~60万尾;放养时的水温22~30℃;
4)、培育管理:
①、投饲管理:
在蛋白含量45%的开口料中,加入占开口料重量1%的EM菌和占开口料重量0.2%的黄芪多糖,得加料开口料;
在蛋白含量40%的浮性料中,加入占浮性料重量1%的EM菌和占浮性料重量0.2%的黄芪多糖,得加料浮性料;
鱼苗被放养的第1~第6天,豆浆投放量为10~20kg/亩.天;
第7天起,投喂加料开口料,投喂量为10~20g/万尾.天;
待池塘内≥80%的马口鱼鱼苗体长达到≥2cm时,投喂加料浮性料,投喂量为20~30g/万尾.天;
直至池塘内≥99%的马口鱼鱼苗体长为≥3cm时,结束培育;得马口鱼寸片鱼种;
②、水质管理:
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需保持池塘水透明度20~30cm;溶解氧≥4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步骤:
5)、出池:
对步骤4)所得的马口鱼寸片鱼种进行拉网,拉网前2h将应激素或维生素C溶于水后,全池泼洒,应激素或维生素C的用量为100±10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2)的调节处理为:向池塘内的肥水中加入黄芪液和应激素;所述应激素为复方刺五加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
每亩池塘配用1~2kg黄芪制备所得的黄芪液,每亩池塘配用100±10g应激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
投喂豆浆时,沿池塘四周泼洒豆浆;
加料开口料和加料浮性料投喂时,需沿池塘四周均匀撒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
投喂加料开口料和投喂加料浮性料时,均为在每日的5﹕30-6﹕00、11﹕30-12﹕00、18﹕00-18﹕30按3﹕3﹕4比例分3次投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②的水质管理:
当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时,向池塘内增加加料发酵有机粪肥,从而使得池塘水的透明度恢复至20~30cm;
当水体透明度低于20cm,可采用以下任一方式:
方式一、泼洒EM菌,从而使得光照12小时后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
方式二、采用换水的方式使得池塘水透明度恢复至20~30cm;换水时,进水管口用80目滤网过滤,同时将进水管伸入水下,防止马口鱼跳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2)的进水以及方式二换水所对应的进水时,均用80目双层筛网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
狭长型池塘的面积1~3亩。
CN202110274632.7A 2021-03-15 2021-03-15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Active CN113040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632.7A CN113040071B (zh) 2021-03-15 2021-03-15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632.7A CN113040071B (zh) 2021-03-15 2021-03-15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0071A true CN113040071A (zh) 2021-06-29
CN113040071B CN113040071B (zh) 2023-03-21

Family

ID=7651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4632.7A Active CN113040071B (zh) 2021-03-15 2021-03-15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00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5013A (zh) * 2021-10-25 2022-01-14 吴东华 一种渔业用鱼苗筛选培育池及培育方法
CN114223585A (zh) * 2022-01-04 2022-03-25 冯景和 丁加兰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574A (zh) * 2002-05-14 2002-11-06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刺五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CN104938833A (zh) * 2015-06-11 2015-09-30 广西玉林市鑫坚种养有限公司 一种大口鲶鱼成鱼活化肥料及其养殖方法
CN106614121A (zh) * 2016-10-31 2017-05-10 安化县马口鱼渔业专业合作社 马口鱼的人工育苗方法及在马口鱼大规模养殖中的应用
CN107751048A (zh) * 2017-10-20 2018-03-06 浏阳神泉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南方马口鱼的流水池养殖方法
CN109198297A (zh) * 2018-10-26 2019-01-15 镇江市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鲥鱼幼鱼开口饲料
CN112314810A (zh) * 2020-11-20 2021-02-05 广东亿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鱼花开口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574A (zh) * 2002-05-14 2002-11-06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刺五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CN104938833A (zh) * 2015-06-11 2015-09-30 广西玉林市鑫坚种养有限公司 一种大口鲶鱼成鱼活化肥料及其养殖方法
CN106614121A (zh) * 2016-10-31 2017-05-10 安化县马口鱼渔业专业合作社 马口鱼的人工育苗方法及在马口鱼大规模养殖中的应用
CN107751048A (zh) * 2017-10-20 2018-03-06 浏阳神泉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南方马口鱼的流水池养殖方法
CN109198297A (zh) * 2018-10-26 2019-01-15 镇江市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鲥鱼幼鱼开口饲料
CN112314810A (zh) * 2020-11-20 2021-02-05 广东亿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鱼花开口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5013A (zh) * 2021-10-25 2022-01-14 吴东华 一种渔业用鱼苗筛选培育池及培育方法
CN114223585A (zh) * 2022-01-04 2022-03-25 冯景和 丁加兰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0071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2386A (zh) 一种适合高盐度海水养殖对虾的方法
CN105165669B (zh) 一种青虾的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CN103444600B (zh) 两段式青虾高效苗种繁育方法
CN103828748B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CN101015284A (zh) 二段式可控生态淡水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CN103430877A (zh) 河蟹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04285868B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鱼虾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6172133B (zh) 一种罗非鱼山塘小水库养殖方法
CN110278898A (zh) 一种适合盐碱地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方法
CN105613374A (zh) 河蟹雌雄分养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02763615A (zh) 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
CN111543363A (zh)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CN101584304A (zh)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CN109601434B (zh) 一种适于小水体养殖大口黑鲈食性转化的方法
CN113040071B (zh)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N105248320A (zh) 一种青虾养殖方法
CN106417122B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09548708A (zh) 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CN101779604A (zh) 三疣梭子蟹北方育苗南方养殖的方法
CN110074026B (zh) 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CN100506031C (zh) 褐塘鳢育苗方法
CN105340801A (zh) 一种蚌、鱼、虾、蟹池塘混合养殖方法
CN109699537A (zh) 一种花刺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CN104705233B (zh) 一种四鼻须鲤养殖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CN109644911A (zh) 一种红螯螯虾-草鱼-轮叶黑藻生态综合种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