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051A - 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6051A
CN113036051A CN202110214337.2A CN202110214337A CN113036051A CN 113036051 A CN113036051 A CN 113036051A CN 202110214337 A CN202110214337 A CN 202110214337A CN 113036051 A CN113036051 A CN 113036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dhesive
light absorbing
adhesive laye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4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6051B (zh
Inventor
朱德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43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6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6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非出光面的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包括支撑结构、设置于支撑结构的泡棉结构以及设置于泡棉结构的粘性结构,通过在显示面板与粘性结构之间,和/或粘性结构与泡棉结构之间设置吸光层,和/或在粘性结构中掺杂吸光材料,以提高复合体对外界光线的吸收作用,从而减少人眼捕获的反射光强度,进而达到改善“橘纹”现象的目的。此外,通过增加粘性本体的厚度以提升粘性结构整体的挺性,从而进一步改善“橘纹”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性、对比度高、应答速度快、广视角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中。随着OLED技术日益成熟,行业内对熄屏状态下OLED显示面板的外观品质要求也日益严苛。
现有OLED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下存在“橘纹”现象,“橘纹”现象具体为:当OLED显示面板处于熄屏状态时,在强光照射下大视角观察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会发现出光面呈现有类似橘子的凹凸不平外皮的纹理。造成“橘纹”现象的原因在于:OLED显示面板上贴合有泡棉结构,而泡棉结构的表面粗糙不平,而OLED显示面板的各个膜层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从而人眼在强光、大视角的条件下能够观察到该粗糙不平表面的纹理。
目前,主要采用两个方面的技术手段来改善“橘纹”现象,具体为:第一方面,通过控制泡棉结构表面的粗糙度来改善“橘纹”现象,由于泡棉结构的材料硬度较低,所以具有调控粗糙度难度大、成本高的缺点;第二方面,通过调节贴合参数来改善“橘纹”现象,但其仅能降低粗糙不平纹理的转印效果,具有改善效果不理想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旨在改善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下产生的“橘纹”现象,该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各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复合体,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
其中,所述复合体包括:
支撑结构;
泡棉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以及
粘性结构,设置于所述泡棉结构上,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粘性结构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粘性结构与所述泡棉结构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粘性结构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性结构包括:
粘性本体;以及
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粘性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相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且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所述粘性本体的厚度为5微米至10微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或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所述粘性本体的厚度为30微米至40微米。通过增厚粘性本体以提升粘性结构整体的挺性,提高粘性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当粘性结构与泡棉结构贴合时,可有效减轻粘性结构的变形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橘纹”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时,所述吸光层的厚度为2微米至5微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时,以所述第一胶层的总质量计算,所述第一胶层的材料包含质量百分比小于3%的吸光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性结构还包括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第一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粘性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泡棉结构相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第二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非出光面的复合体,复合体包括支撑结构、设置于支撑结构的泡棉结构以及设置于泡棉结构的粘性结构,通过在显示面板与粘性结构之间,和/或粘性结构与泡棉结构之间设置吸光层,和/或在粘性结构中掺杂吸光材料,以提高复合体对外界光线的吸收作用,从而减少人眼捕获的反射光强度,进而达到改善“橘纹”现象的目的。
此外,通过增加粘性本体的厚度以提升粘性结构整体的挺性,从而提高粘性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当粘性结构与泡棉结构贴合时,可有效减轻粘性结构的变形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橘纹”现象。
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各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称重电子秤、车载显示器、电视机和电子书阅读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可以安装于各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电子产品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称重电子秤、车载显示器、电视机、电子书阅读器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100主要包括复合体10和显示面板20,复合体10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以用于增强显示面板20的抗冲击性能。
显示面板20例如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可以是常规的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柔性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组成,同理,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来制备OLED显示面板。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OLED显示面板20包括:
衬底基板201;
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设置于衬底基板201上;
OLED器件层203,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上;
薄膜封装层204,设置于OLED器件层203上,并且薄膜封装层204完全覆盖OLED器件层203;
触控层205,设置于薄膜封装层205上;
偏光片层206,设置于触控层205上;以及
盖板207,设置于偏光片层206上,并与衬底基板201相互固定。
衬底基板201为柔性衬底,其材料优选为聚酰亚胺。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包括多个呈矩阵式排列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薄膜晶体管是OLED显示面板20的开关器件及驱动器件。
OLED器件层203包括多个OLED,每一OLED包括依次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上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每一OLED被配置为由一独立的TFT控制。
薄膜封装层204用于防止水氧侵入OLED器件层203而造成OLED失效。薄膜封装层204可以是无机层和有机层交替形成的叠层结构,其中,无机层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以及氧化铝(Al2O3)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层的材料可以是亚克力、环氧树脂以及有机硅中的至少一种。
触控层205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操作,触控层205可以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贴附至薄膜封装层204上,也可以采用喷墨印刷(Ink Inject Printing,IJP)工艺在薄膜封装层204上打印形成触控层205。
偏光片层206具有抗反射的作用,以在强光照射的条件下,增强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对比度。偏光片层206可以通过OCA贴附至触控层205上。
盖板207的材料可以是透明的玻璃、金属、塑料等,优选盖板207的材料为玻璃。盖板207可以通过OCA贴附至偏光片层206上。
继续参阅图1,复合体10可以以粘接的方式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复合体10主要包括支撑结构101、泡棉结构102和粘性结构103,其中,泡棉结构102设置于支撑结构101上,粘性结构103设置于泡棉结构102上,即支撑结构101、泡棉结构102和粘性结构103依次层叠设置。粘性结构103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相贴合。
支撑结构101的材料优选为刚性材料,更优选为刚性导电材料。支撑结构10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金属,优选为导电铜箔。支撑结构101的厚度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泡棉结构102的材料优选为闭孔泡棉材质,例如可以是聚乙烯发泡棉,由于闭孔泡棉中各个气孔之间封闭而无连通,所以闭孔泡棉受到按压时不易发生形变,从而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降低当泡棉结构102与其他层结构相贴合时出现褶皱的风险,有效避免因发生褶皱而增加其表面粗糙度的问题。泡棉结构102的厚度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当光源照射于一物体表面时,总的入射光强为反射光强度、物体材料透射光强度和物体材料吸收光强度的三者之和,在总的入射光强恒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物体材料吸收光强度来减少人眼捕获的反射光强度。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在显示面板20与粘性结构103之间,和/或粘性结构103与泡棉结构102之间设置吸光层,和/或在粘性结构103中掺杂吸光材料,以减少人眼捕获的反射光强度,进而达到改善“橘纹”现象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粘性结构103主要包括第一胶层1031、粘性本体1032和第二胶层1033,第一胶层1031和第二胶层1033分别设置于粘性本体1032的相对设置的两面上,且第一胶层1031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相贴合,且第二胶层1033与泡棉结构102远离支撑结构101的一面相贴合。
第一胶层1031中掺杂有吸光材料,吸光材料优选为黑色吸光材料,黑色吸光材料例如可以是纳米炭黑、碳纳米管等。第一胶层1031的材料由吸光材料和透明的光学胶组成,其中以第一胶层1031的总质量计算,吸光材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3%。第一胶层1031上可以设有离型膜。第一胶层1031的厚度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粘性本体1032的材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碳酸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多芳基化合物以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为30微米至40微米,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以增强粘性本体1032的整体挺性,从而提高粘性本体1032的抗变形能力,避免出现泡棉结构102的凹凸不平表面导致粘性本体1032变形的问题。
第二胶层1033设置于粘性本体1032和泡棉结构2之间,即第二胶层1033用于粘性本体1032和泡棉结构102相粘接。第二胶层1033上可以设有离型膜。第二胶层1033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透明的OCA,第二胶层1033的厚度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在第一胶层1031中掺杂吸光材料,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胶层1033中掺杂吸光材料;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胶层1031和第二胶层1033中均掺杂吸光材料。当第二胶层1033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时,第二胶层1033的材料由吸光材料和透明的光学胶组成,其中以第二胶层1033的总质量计算,吸光材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3%。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制备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体1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相较于图3所示的复合体10,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体10的区别之处仅在于:粘性结构103不相同。
粘性结构103包括第一胶层1031、粘性本体1032、第二胶层1033和吸光层1034,第一胶层1031和第二胶层1033分别设置于粘性本体1032的相对设置的两面上,且第一胶层1031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面相贴合,且第二胶层1033与泡棉结构102远离支撑结构101的一面相贴合,吸光层1034设置于第一胶层1031和粘性本体1032之间。
第一胶层1031和第二胶层1033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透明OCA,第一胶层1031和第二胶层1033的厚度均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吸光层1034的材料优选为黑色吸光材料,黑色吸光材料例如可以是纳米炭黑、碳纳米管等,吸光层1034的厚度为2微米至5微米。
粘性本体1032的材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碳酸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多芳基化合物以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为30微米至40微米,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以增强粘性本体1032的整体挺性,从而提高粘性本体1032的抗变形能力,避免出现泡棉结构2的凹凸不平表面导致粘性本体1032变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光层1034优选设置于第一胶层1031和粘性本体1032之间,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光层1034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胶层1033和粘性本体1032之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胶层1031和粘性本体1032之间,以及第二胶层1033和粘性本体1032之间均设置吸光层1034,当设置两个吸光层1034时,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可以减薄为5微米至10微米。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制备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体1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相较于图4中所示的复合体10,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体10的区别之处主要在于:第一胶层1031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吸光材料与吸光层1034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吸光材料和吸光层1034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纳米炭黑、碳纳米管等。第一胶层1031的材料由吸光材料和透明的光学胶组成,其中以第一胶层1031的总质量计算,吸光材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3%。
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体10中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可以适当减薄,粘性本体1032的厚度例如可以是5微米至10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在第一胶层1031中掺杂吸光材料,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胶层1033中掺杂吸光材料;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胶层1031和第二胶层1033中均掺杂吸光材料。当第二胶层1033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时,第二胶层1033的材料由吸光材料和透明的光学胶组成,其中以第二胶层1033的总质量计算,吸光材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3%。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制备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体10,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显示模组100的另一个实施例,相较于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100,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的区别之处仅在于: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集成电路板30,集成电路板30与显示面板20电性连接,集成电路板30设置于复合体10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面上。
具体的,集成电路板30设置于支撑结构101远离泡棉结构102的一面上。集成电路板30与支撑结构101可以通过OCA相粘接。集成电路板30对泡棉结构102的压力被相对均匀地分散于支撑结构101与泡棉结构102相粘合的区域内,使得泡棉结构102不易产生褶皱,从而减轻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下的“橘纹”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其他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复合体,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
其中,所述复合体包括:
支撑结构;
泡棉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以及
粘性结构,设置于所述泡棉结构上,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粘性结构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粘性结构与所述泡棉结构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粘性结构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结构包括:
粘性本体;以及
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粘性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且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所述粘性本体的厚度为5微米至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或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所述粘性本体的厚度为30微米至4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时,所述吸光层的厚度为2微米至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时,以所述第一胶层的总质量计算,所述第一胶层的材料包含质量百分比小于3%的吸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结构还包括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第一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粘性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泡棉结构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粘性本体之间设有吸光层,和/或所述第二胶层中掺杂有吸光材料。
CN202110214337.2A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模组 Active CN113036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4337.2A CN113036051B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4337.2A CN113036051B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051A true CN113036051A (zh) 2021-06-25
CN113036051B CN113036051B (zh) 2022-09-27

Family

ID=76461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4337.2A Active CN113036051B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60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0290A (zh) * 2023-02-07 2023-05-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892A (zh) * 2014-06-26 2014-09-1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复合材料
CN104085161A (zh) * 2014-07-08 2014-10-08 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遮光减震泡棉
CN106297574A (zh) * 2016-09-08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
CN207016701U (zh) * 2017-03-17 2018-02-16 新纶复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超薄遮光防水泡棉胶带
CN207159136U (zh) * 2017-06-14 2018-03-30 广州千顺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大屏窄边框用泡棉胶带
CN207525182U (zh) * 2017-10-25 2018-06-2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用泡棉胶带
CN209889474U (zh) * 2019-02-20 2020-01-03 惠州至友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显示屏的泡棉衬垫
CN210136381U (zh) * 2019-05-22 2020-03-10 苏州义铠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散热缓冲模块
CN112116875A (zh) * 2020-10-13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892A (zh) * 2014-06-26 2014-09-1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复合材料
CN104085161A (zh) * 2014-07-08 2014-10-08 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遮光减震泡棉
CN106297574A (zh) * 2016-09-08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
CN207016701U (zh) * 2017-03-17 2018-02-16 新纶复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超薄遮光防水泡棉胶带
CN207159136U (zh) * 2017-06-14 2018-03-30 广州千顺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大屏窄边框用泡棉胶带
CN207525182U (zh) * 2017-10-25 2018-06-2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用泡棉胶带
CN209889474U (zh) * 2019-02-20 2020-01-03 惠州至友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显示屏的泡棉衬垫
CN210136381U (zh) * 2019-05-22 2020-03-10 苏州义铠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散热缓冲模块
CN112116875A (zh) * 2020-10-13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0290A (zh) * 2023-02-07 2023-05-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051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1189B2 (en) Flexible OLED module stacked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31266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529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876603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960760B1 (en) Touch panel with a printing layer of a certain surface roughness
US9921709B2 (en) Electrode member and touch window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000138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US2015013073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3035059B (zh) 显示模组
KR20150104282A (ko) 고경도 표면강화 필름기반 연성 커버 윈도우를 이용한 유연 경량형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모듈
US1073446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6158913B (zh) 双面触控oled显示面板
US11539030B2 (en) OLED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protective film theref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protective film
CN113036051B (zh) 显示模组
US11367770B2 (en) Display device
TW201823948A (zh) 光學疊層體及具備此之觸控輸入裝置
US20210286457A1 (en) Touch sensor
CN10958550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15589B1 (ko) 데코 인쇄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
CN211349322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89514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TWI628564B (zh) 感測電極疊層結構、觸控疊層結構與形成電極疊層結構之方法
CN207232924U (zh) 触控显示模组
CN113724584A (zh) 折叠式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039472U (zh) 抗静电和高触摸精度的oled触控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