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2924U - 触控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32924U
CN207232924U CN201721127142.XU CN201721127142U CN207232924U CN 207232924 U CN207232924 U CN 207232924U CN 201721127142 U CN201721127142 U CN 201721127142U CN 207232924 U CN207232924 U CN 207232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module
substrate
connecting portion
contro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71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天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271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32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32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32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偏光片、OLED器件和第二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形成于所述偏光片上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显示区,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连接部采用玻璃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塑料材质。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生产成本低,而且满足当代人对触控显示设备大而薄的追求。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模组是一种可接收触头(如用户的手指、手写笔等)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系统,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
随着触控显示模组在近几十年得到迅猛发展,竞争激烈,触控显示模组的低成本、高品质和迎合客户需求是竞争的关键。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加工成本较高,且不满足当代人对显示设备大而薄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厚度小的触控显示模组。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偏光片、OLED器件和第二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形成于所述偏光片上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显示区,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连接部采用玻璃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塑料材质。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第一胶层。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下表面。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设有第二胶层。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设置第三胶层。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三胶层为光敏胶。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有遮蔽层,所述遮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基板分成三个区域,中间的显示区的区域采用强化玻璃、两端的非显示区采用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成本远低于强化玻璃的成本,因此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非显示区采用塑料薄膜更加方便开孔,如摄像孔、按键孔、喇叭孔等,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通过将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和偏光片上,无需再增加基板作为两个触控电极的载体,降低了该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且显示模块采用OLED器件,使触控显示模组也可制作的非常轻薄,满足当代人对触控显示设备大而薄的追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偏光片2、OLED器件3和第二基板4,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下表面的第一触控电极5和形成于所述偏光片2上的第二触控电极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设置在所述偏光片2的上表面。第一触控电极5和第二触控电极6分别通过涂布、印刷或蚀刻等工艺步骤设置在第一基板1和偏光片2上,并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连接到集成电路(IC),实现触控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第一触控电极5与第二触控电极6可分别为:金属奈米导线、透明ITO(铟锡氧化物)导电膜、石墨烯(graphene)、金属网格(metalmesh)中的一种形式来呈现。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5之前,需在第一基板1的底部便于设置一层遮蔽层,该遮蔽层例如为涂覆在第一基板底部的油墨,用于遮挡第一触控电极5和第二触控电极6的引线。
第一触控电极5和第二触控电极6之间设有第一胶层7,第一胶层7为透光材质,例如为OCA(光学固态胶)或LCR(液态胶),两个触控电极采用全贴合的形式贴合。可以理解的第一胶层7也可以是双面胶,两个触控电极采用框贴的形式贴合。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与所述第一基板1之间设置第三胶层8,所述第三胶层8为光敏胶。第一触控电极5通过光敏胶(UV胶)从电极图案模板翻印至第一基板1上,并经过紫外线照射固化贴合在盖板玻璃上。
第一基板1是触摸模块中用户直接触摸的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两端的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的厚度与第一连接部11的厚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11采用玻璃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12采用塑料材质,例如PET。所述第一连接部11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可视区,即用户直接进行触摸操作的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12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可视区,即设置遮蔽层的区域,用于遮挡引线、功能按键等。
本实施例第一基板分成三个区域,中间的显示区的区域采用强化玻璃、两端的非显示区采用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成本远低于强化玻璃的成本,因此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非显示区采用塑料薄膜更加方便开孔,如摄像孔、按键孔、喇叭孔等,提高生产效率。
该OLED器件3不透明,包括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阳极电机,在阳极上依次蒸镀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电极等。第二基板采用塑料薄膜或玻璃,其厚度在0.5mm以内。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有机材料涂层和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地节省电能。而且,一般OLED有机发光层的厚度极薄,小于500nm,因此OLED器件3可以制作的非常轻薄,其厚度不大于1mm,满足当代人对显示设备大而薄的追求。
偏光片2和作为盖板的第一基板1是触控显示模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触控电极5和第二触控电极6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和偏光片2上,无需再增加基板作为两个触控电极的载体,降低了该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且采用OLED器件作为显示模块,使触控显示模组也可制作的非常轻薄,满足当代人对触控显示设备大而薄的追求。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设置在所述偏光片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和所述偏光片2之间设有第二胶层9,通过第二胶层9使偏光片与第一基板1进行贴合,第二胶层9可以与第一胶层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偏光片的下表面,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通过偏光片隔开,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的距离较大,提高了抗静电能力和提高触摸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偏光片、OLED器件和第二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形成于所述偏光片上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显示区,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连接部采用玻璃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塑料材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第一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设有第二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设置第三胶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层为光敏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有遮蔽层,所述遮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边缘。
CN201721127142.XU 2017-09-04 2017-09-04 触控显示模组 Active CN207232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7142.XU CN207232924U (zh) 2017-09-04 2017-09-04 触控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7142.XU CN207232924U (zh) 2017-09-04 2017-09-04 触控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32924U true CN207232924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60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7142.XU Active CN207232924U (zh) 2017-09-04 2017-09-04 触控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329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081A (zh) * 2018-09-30 2018-12-0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081A (zh) * 2018-09-30 2018-12-0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698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ircuit substrate for touch screen
JP2013045100A (ja) タッチセンサ内蔵型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80599A (zh) 显示屏幕、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TWI522443B (zh) 黏貼部材及具有該黏貼部材的觸控螢幕用顯示構件
CN106158913B (zh) 双面触控oled显示面板
EP371969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0001357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US9921709B2 (en) Electrode member and touch window including the same
TWI511019B (zh) 全平面之電阻式觸控面板
US20180250912A1 (en) Lamination structure of two-axis curvy touch panel
JP2012155644A (ja) 加飾カバーガラス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9947297A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TW201419063A (zh) 觸控顯示器
CN11004553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125610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JP2016189173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207232924U (zh) 触控显示模组
US20140016279A1 (en)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I416924B (zh) 觸控顯示面板、顯示器及行動電話
CN205983436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205210843U (zh) 移动终端及其压力触控屏
TWI514221B (zh) 觸控顯示裝置
CN109062446A (zh) 一种触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107789A (ko) 데코 인쇄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
CN207213752U (zh) 一种触摸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