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1366A -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1366A
CN113031366A CN202110391221.6A CN202110391221A CN113031366A CN 113031366 A CN113031366 A CN 113031366A CN 202110391221 A CN202110391221 A CN 202110391221A CN 113031366 A CN113031366 A CN 113031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polarizer
light
optical rotation
linear
rot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12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12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13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1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1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18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 accordance with light-reducing "factor" of filter or other obturator used with or on the lens of the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拍摄组件包括的第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和磁控旋光器件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镜头的外部或者镜头的内部;磁控旋光器件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和第二线性偏振件之间,其中,第一线性偏振件和第二线性偏振件均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磁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磁控旋光器件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可以直接借助内置的第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和磁控旋光器件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节,进而在满足在白天时也可以进行长曝光的同时,不需要在拍摄组件的外部增加减光镜,提高了拍摄组件的便携性。

Description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大,尤其是电子设备在拍摄技术上的进步尤为明显。为使电子设备可以用于拍摄天上的流云、地上的流水等处于动态环境中的照片,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具备“长曝光”的拍摄功能。
目前,为了满足在白天时也可以进行长曝光,通常需要在摄像头上增加外置减光镜,降低进入镜头的通光量。然而,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上增加外置减光镜,会降低电子设备的便携性,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拍摄组件在实现白天实现长曝光时由于需要增加外置减光镜而导致的设备便携性降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组件,该拍摄组件包括背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磁控旋光器件和镜头;
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和所述磁控旋光器件均位于所述拍摄组件的光路中,且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所述镜头的外部或者镜头的内部;
所述磁控旋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和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和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均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所述磁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所述磁控旋光器件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拍摄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和磁控旋光器件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镜头的外部或者镜头的内部,磁控旋光器件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和第二线性偏振件之间,第一线性偏振件和第二线性偏振件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磁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磁控旋光器件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磁控旋光器件的通电电流,进而使得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发生变化,以改变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进而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可调的效果,且使拍摄组件遮光量调节范围不受限。由此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组件,可以直接借助内置的第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和磁控旋光器件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节,进而在满足在白天时也可以进行长曝光的同时,不需要在拍摄组件的外部增加减光镜,提高了拍摄组件的便携性,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一致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线性偏振件;2-第二线性偏振件;3-磁控旋光器件;4-镜头;5-红外滤光片;6-感光成像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拍摄组件的结构进行详地细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拍摄组件包括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磁控旋光器件3和镜头4;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磁控旋光器件3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且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的外部或者镜头4的内部;其中,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均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
其中,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均为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的光学器件。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主要利用光的偏振的原理。光的偏振是光的一种基本属性,用于表示光电场的振动方向。振动方向和光波前进的方向构成的平面叫振动面。大多数的光源,比如太阳,发出非偏振光的为自然光。自然光的振动不限于固定方向,但垂直于光波前进的方向。而偏振光的振动不像自然光的振动那样不限于固定方向,偏振光的振动具有固定方向或沿固定的方向发生规则变化,偏振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本申请主要利用线偏振光的原理,使通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只能以单个方向进行偏振。
具体的,当外部光线到达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时,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不同,光线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后振动的方向也不同。示例性,若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均为垂直地面的方向,则光线振动的方向会被过滤成只有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若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均为平行于地面的方向,则光线振动的方向会被过滤成只有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可以为任一方向,具体透振方向依据设置在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的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范围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线偏振光通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时,光线通过率不是恒定值,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来改变线偏振光的透光率。如:第一线性偏振件 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时,即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相同时,则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为100%。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 的透振方向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时,即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时,则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为0%。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固定,因此若想改变线偏振光的透过率,则需要改变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的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磁控旋光器件3为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通电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器件。磁控旋光器件3为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之间的夹角。即光线以角度A进入到磁控旋光器件3后,以角度B从磁控旋光器件3中射出,则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角度B和角度A之间的差值,其中,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0°。磁控旋光器件3主要利用磁致旋光效应,主要原理如下:当线偏振光在磁控旋光器件3中传播时,若在平行于线偏振光的传播方向上加一磁场,则线偏振光在经过磁控旋光器件3出射之后的振动方向将发生偏转,线偏振光的偏转角度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基于此,则可以通过改变磁控旋光器件 3的磁感应强度来调整线偏振光的偏转角度,以改变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通过改变磁控旋光器件3的通电电流的大小以改变磁控旋光器件3的磁感应强度。
具体的,拍摄组件还包括控制器,磁控旋光器件3包括镜片和通电线圈;通电线圈绕设在镜片的侧壁上,电流控制器和通电线圈电连接,电流控制器用于控制通电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其中,镜片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通电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控制器为按照预定顺序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路的接线状态和改变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磁控旋光器件3中通电电流大小的控制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镜片为透明玻璃镜片,以保证光线可以透过镜片到达第二线性偏振件2。由于通电线圈绕设在镜片的侧壁上,电流控制器和通电线圈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电流控制器控制通电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根据安培定则可得,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镜片,这样,当通电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时,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也发生变化,则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也发生变化,以使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可调。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且磁控旋光器件3始终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则可以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整,第二线性偏振件2可以位于镜头4的外部,也可以位于镜头 4的内部,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磁控旋光器件3 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 4的外部或者镜头4的内部,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磁控旋光器件3的通电电流,进而使得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发生变化,以改变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进而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可调的效果,且使拍摄组件遮光量调节范围不受限。由此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组件,可以直接借助内置的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 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节,进而在满足在白天时也可以进行长曝光的同时,不需要在拍摄组件的外部增加减光镜,提高了拍摄组件的便携性,方便用户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且磁控旋光器件 3始终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则通过计算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之间夹角,合理调整磁控旋光器的磁控旋光器件3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即可以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整,因此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而由于当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一致,或者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时,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保持在100%和0两个极限值上,因此可以选用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或者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实施方式,以方便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调整,具体如下: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一致。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 2的透振方向一致,因此当不加磁控旋光器件3时,即磁控旋光器件3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0时,线偏振光可以100%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当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时,则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逐步降低。直至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90度时,线偏振光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 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则没有光线可以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在这种情况下,在电子设备息屏的状态下,外部无法看到拍摄组件,因此可以使得拍摄组件达到隐形的效果,进而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在安装拍摄组件后的外观一致性。此外,由于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使得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逐步降低,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与线偏振光的透光率之间成反比,因此使得在降低光线透过率时,可以逐步增加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使得电流的控制更为简单,更方便调节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其中,光线传播方向和图6中的M所示的方向一致,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图6中的A所示的方向一致,第二线性偏振件 1的透振方向如图6中的B所示的方向一致,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0°时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图6中的C所示的方向一致,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45°时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图6中的F所示的方向一致,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90°时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图6中的D所示的方向一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 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当线偏振光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则没有光线可以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因此,通过这种实施方式,在拍摄组件不需要进行拍摄功能,且需要隐藏拍摄组件时,可以使得磁控旋光器件3的通电状态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磁控旋光器件3不需要一直通电即可以实现拍摄组件的隐藏,进而更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电量。此外,当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时,则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也逐步增大,直至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90 度时,线偏振光可以100%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由此可见,在该实施例下,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与线偏振光的透光率之间成正比,因此可以在降低光线透过率时,可以逐步降低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使得电流的控制更为简单,更方便调节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其中,光线传播方向和图7中的M所示的方向一致,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图7中的A所示的方向一致,第二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如图7中的 B所示的方向一致,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0°时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图7中的D所示的方向一致,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45°时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图7中的F所示的方向一致,磁控旋光器件3 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90°时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图7中的F所示的方向一致。
可选的,拍摄组件还包括红外滤光片5和感光成像芯片6;感光成像芯片 6位于镜头4的出光端,红外滤光片5位于镜头4的出光端和感光成像芯片6 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滤光片5为用于过滤红外光和紫外光的光学器件。感光成像芯片6为用于将光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拍摄组件的工作原理可以为:镜头4将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红外滤光片5,经过红外滤光片5的过滤将光学图像传递到感光成像芯片6上,之后光学图像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加工处理,再传递到主电路板上进行处理,最终转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能够看到的图像。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固定,因此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之间夹角,这样,只要保证第一线性偏振件 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则通过合理调整磁控旋光器的磁控旋光器件3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即可以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整,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 2和磁控旋光器件3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第二线性偏振件2可以位于镜头4的外部,也可以位于镜头4的内部,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可选的,在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外部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位于镜头4的进光端,其中,进光端和出光端为镜头4相对的两端。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 3均设置在镜头4的进光端,使得在光线在进入镜头4时,已经完成了遮光处理,使得在对原有拍摄组件不做过多改进的前提下,即可以达到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可调的效果,进而更加有利于对现有的拍摄组件进行改造,降低拍摄组件的生产成本。
可选的,在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外部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中,如图3所示,或者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 4的出光端和红外滤光片5之间,如图4所示,或者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红外滤光片5和感光成像芯片6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中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一线性偏振件1替代现有的拍摄组件的玻璃盖板,因此可以使得第一线性偏振件1在具有偏振作用的同时,可以具有玻璃盖板的作用,使得第一线性偏振件1可以对镜头4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第二线性偏振件2可以取代镜头4中的某一个镜片,进而只需要在原有拍摄组件结构的基础上,布置磁控旋光器件3器件即可,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方便拍摄组件的安装。
如图3所示,在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外部,且在第一线性偏振件 1代替玻璃盖板,第二线性偏振件2位于镜头4的出光端和红外滤光片5之间的情况下,使得第二线性偏振件2可以容纳在镜头4的出光端和红外滤光片5 之间间隙中,进而不用给第二线性偏振件2预留安装空间,同样的,如图4所示,将第二线性偏振件2布置在红外滤光片5和感光成像芯片6之间,同样可以节省安装空间,方便拍摄组件的安装,使得整个拍摄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的安装方式依据拍摄组件的加工方式和加工工艺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线性偏振件2集成在感光成像芯片6中,感光成像芯片6包括微透镜和彩色滤光片,微透镜或者彩色滤光片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
在该实施方式下,可以使得感光成像芯片6包括的微透镜和彩色滤光片具有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的作用,即微透镜或者彩色滤光片可以替代第二线性偏振件2,这样,在制造拍摄组件时,可以省去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制造成本,且可以节省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安装空间。
可选的,第一线性偏振件1为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件2为第二线性偏振片,第一线性偏振片粘接在磁控旋光器件3的第一表面上,第二线性偏振片粘接在磁控旋光器件3的第二表面上,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磁控旋光器件3相对的两个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线性偏振片粘接在磁控旋光器件3的第一表面上,第二线性偏振片粘接在磁控旋光器件3的第二表面上的情况下,使得第一线性偏振片、磁控旋光器件3、第二线性偏振件片之间无间隙,进而使得拍摄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更有利于降低拍摄组件的整体尺寸,有利于拍摄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安装。
可选的,拍摄组件还包括容纳壳体;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容纳在容纳壳体的内腔中,容纳壳体为透明壳体,或者容纳壳体上开设有通光孔,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通光孔的延伸方向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为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容纳在容纳壳体的内腔中,进而可以通过容纳壳体对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进行一定的保护,更有利于延长摄像组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容纳在容纳壳体的内腔中的情况下,为使外部光线可以穿过第一线性偏振片、第二线性偏振片和磁控旋光器件3,因此容纳壳体可以为透明壳体,或者在容纳壳体上开设有通光孔,以保证容纳壳体的设置不会对光线的传播造成影响。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均位于拍摄组件的光路中,第二线性偏振件 2位于镜头4的外部或者镜头4的内部,磁控旋光器件3位于第一线性偏振件 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之间,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磁控旋光器件3的通电电流,进而使得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发生变化,以改变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进而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可调的效果,且使拍摄组件遮光量调节范围不受限。由此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组件,可以直接借助内置的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和磁控旋光器件3 实现拍摄组件遮光量的调节,进而在满足在白天时也可以进行长曝光的同时,不需要在拍摄组件的外部增加减光镜,提高了拍摄组件的便携性,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拍摄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电视机 (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拍摄组件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借助拍摄组件内置的第一线性偏振件1、第二线性偏振件2 和磁控旋光器件3实现遮光量的调节,因此在满足电子设备在白天时也可以进行长曝光的效果的同时,不需要在电子设备的外部增加减光镜,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方便用户的使用。且当拍摄组件在停止拍摄,通过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使线偏振光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则没有光线可以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在这种情况下,在电子设备息屏的状态下,电子设备的外部无法看到拍摄组件,因此可以使得拍摄组件达到隐形的效果,进而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在安装拍摄组件后的外观一致性。
申请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的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输入。
其中,第一输入为改变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值时输入的控制信号,不同的电流值对应不同的控制信号。
步骤102:响应于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其中,不同的电流值对应不同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
具体的,当需要改变拍摄组件的遮光量时,可以根据遮光量的大小接收不同的控制控制信号,可以依据接收到的控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以使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磁场强度也发生变化,则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也发生变化,以使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可调。
示例性的,当拍摄组件的遮光量为0,即光线可以100%通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在这种情况下,在接受第一输入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将线性偏振件中的电流控制为第一电流值,第一输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线性偏振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处于0°的状态。当拍摄组件的遮光量为50%,即光线可以50%通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时,在接受第二输入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将线性偏振件中的电流控制为第二电流值,第二输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线性偏振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处于45°的状态。当拍摄组件的遮光量为100%,即全部光线不通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时,在接受第三输入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将线性偏振件中的电流控制为第三电流值,第三输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线性偏振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处于90°的状态。
可选的,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步骤102可以包括:在拍摄组件停止拍摄的情况下,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第一电流值,第一电流值用于将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调整为90°,以控制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第二线性偏振件3的偏振方向;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保持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为0,或者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
具体的,当拍摄组件停止拍摄时,即不需要利用拍摄组件进行时,可以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第一电流值,即将线性偏振件中的电流控制为第一电流值,以使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处于90°,进而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这样,没有光线可以通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在这种情况下,在电子设备息屏的状态下,电子设备的外部无法看到拍摄组件,因此可以使得拍摄组件达到隐形的效果,进而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在安装拍摄组件后的外观一致性。
此外,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在调整遮光量的过程中,由于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使得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逐步降低,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与线偏振光的透光率之间成反比,因此使得在降低光线透过率时,可以逐步增加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使得电流的控制更为简单,更方便调节拍摄组件的遮光量。
可选的,在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情况下,步骤102可以包括:在拍摄组件停止拍摄的情况下,保持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为0;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
具体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当线偏振光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则没有光线可以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因此,通过这种实施方式,在拍摄组件不需要进行拍摄功能,且需要隐藏拍摄组件时,可以保持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为0,即使得磁控旋光器件3的通电状态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磁控旋光器件3不需要一直通电即可以实现拍摄组件的隐藏,进而更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电量。
此外,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当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时,则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 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也逐步增大,直至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90度时,线偏振光可以100%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由此可见,在该实施例下,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与线偏振光的透光率之间成正比,因此可以在降低光线透过率时,可以逐步降低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使得电流的控制更为简单,更方便调节拍摄组件的遮光量。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其中,不同的电流值对应不同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这样,可以依据接收到的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以使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磁场强度也发生变化,则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也发生变化,以使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可调,进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可选地,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在存储器9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9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0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 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以及处理器1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0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输入单元1004,在本申请中为拍摄组件,用于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其中,不同的电流值对应不同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其中,不同的电流值对应不同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这样,可以依据接收到的第一输入调整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以使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磁场强度也发生变化,则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线偏振光的透过率也发生变化,以使拍摄组件的遮光量可调,进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可选地,输入单元1004,还用于在拍摄组件停止拍摄的情况下,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第一电流值,第一电流值用于将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调整为90°,以控制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第二线性偏振件3的偏振方向;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保持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为0,或者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
具体的,当拍摄组件停止拍摄时,即不需要利用拍摄组件进行时,可以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第一电流值,即将线性偏振件中的电流控制为第一电流值,以使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处于90°,进而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这样,没有光线可以通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在这种情况下,在电子设备息屏的状态下,电子设备的外部无法看到拍摄组件,因此可以使得拍摄组件达到隐形的效果,进而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在安装拍摄组件后的外观一致性。
此外,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在调整遮光量的过程中,由于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使得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逐步降低,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与线偏振光的透光率之间成反比,因此使得在降低光线透过率时,可以逐步增加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使得电流的控制更为简单,更方便调节拍摄组件的遮光量。
可选地,输入单元1004,还用于在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情况下,步骤102可以包括:在拍摄组件停止拍摄的情况下,保持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为0;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
具体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性偏振件1的透振方向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当线偏振光进入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透振方向垂直,则没有光线可以透过第二线性偏振件2,因此使得光线被全部遮挡。因此,通过这种实施方式,在拍摄组件不需要进行拍摄功能,且需要隐藏拍摄组件时,可以保持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值为0,即使得磁控旋光器件3的通电状态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磁控旋光器件3不需要一直通电即可以实现拍摄组件的隐藏,进而更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电量。
此外,在拍摄组件处于拍摄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输入所指示的遮光量,将磁控旋光器件3中的电流调整为与遮光量对于的第二电流值,当逐步增大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时,则偏振光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 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的光线透过率也逐步增大,直至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为90度时,线偏振光可以100%透过第一线性偏振件1和第二线性偏振件2。由此可见,在该实施例下,磁控旋光器件3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的角度与线偏振光的透光率之间成正比,因此可以在降低光线透过率时,可以逐步降低磁控旋光器件3的电流,使得电流的控制更为简单,更方便调节拍摄组件的遮光量。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 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 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包括第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磁控旋光器件和镜头;
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和所述磁控旋光器件均位于所述拍摄组件的光路中,且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所述镜头的外部或者镜头的内部;
所述磁控旋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和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和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均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所述磁控旋光器件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所述磁控旋光器件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还包括红外滤光片和感光成像芯片;
所述感光成像芯片位于所述镜头的出光端,所述红外滤光片位于所述镜头的出光端和所述感光成像芯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第二线性偏振件和磁控旋光器件位于所述镜头的进光端,其中,所述进光端和所述出光端为所述镜头相对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所述镜头中,或者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所述镜头的出光端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位于所述红外滤光片和所述感光成像芯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集成在所述感光成像芯片中,所述感光成像芯片包括微透镜和彩色滤光片,所述微透镜或者彩色滤光片用于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磁控旋光器件包括镜片和通电线圈;
所述通电线圈绕设在所述镜片的侧壁上,所述电流控制器和所述通电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流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通电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其中,所述镜片的光线偏振旋转角度随所述通电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偏振件为第一线性偏振片,所述第二线性偏振件为第二线性偏振片,所述第一线性偏振片粘接在所述磁控旋光器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线性偏振片粘接在所述磁控旋光器件的第二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磁控旋光器件相对的两个表面。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1-9任一项所述的拍摄组件。
CN202110391221.6A 2021-04-12 2021-04-12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0313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1221.6A CN113031366A (zh) 2021-04-12 2021-04-12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1221.6A CN113031366A (zh) 2021-04-12 2021-04-12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1366A true CN113031366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1221.6A Pending CN113031366A (zh) 2021-04-12 2021-04-12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13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463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拍摄装置以及建筑机器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1598A1 (en) * 2006-12-06 2009-01-22 Mclean John Miniature integrated multispectral/multipolarization digital camera
JP2010072437A (ja) * 2008-09-19 2010-04-02 Denso Corp 光学系フィルタ、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3795899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影像获取装置
US20160370688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larization acquisition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20180309949A1 (en) * 2017-04-21 2018-10-25 Dartmouth College Quanta Image Sensor with Polarization-Sensitive Jots
CN110602407A (zh) * 2019-09-30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00195818A1 (en) * 2018-05-22 2020-06-18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ual-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211239952U (zh) * 2020-03-31 2020-08-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1598A1 (en) * 2006-12-06 2009-01-22 Mclean John Miniature integrated multispectral/multipolarization digital camera
JP2010072437A (ja) * 2008-09-19 2010-04-02 Denso Corp 光学系フィルタ、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3795899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影像获取装置
US20160370688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larization acquisition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20180309949A1 (en) * 2017-04-21 2018-10-25 Dartmouth College Quanta Image Sensor with Polarization-Sensitive Jots
US20200195818A1 (en) * 2018-05-22 2020-06-18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ual-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10602407A (zh) * 2019-09-30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1239952U (zh) * 2020-03-31 2020-08-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463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拍摄装置以及建筑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3847B2 (en) Periscope lens and terminal device
KR102369038B1 (ko) 카메라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1424954B (zh) 磁音频音量控制器、连接器系统以及方法
US20130088639A1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tegrated Camera Lens Cover
CN111937369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6472193U (zh) 摄像装置
WO2019096087A1 (zh) 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7277329A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31366A (zh) 拍摄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71025A (zh) 摄像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210381052U (zh) 电子设备
CN215934943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41069B (zh) 视角可控的模组、控制视角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119034A (zh)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297660A (zh) 一种实时交互的特效摄像摄影方法
CN116347224B (zh) 拍摄帧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1414176Y (zh) 一种眼镜摄像机
CN207427321U (zh) 一种自动调光式减光装置
CN205622726U (zh) 一种双镜头眼镜摄像机
CN113452813B (zh) 图像采集装置、终端设备、方法、处理装置及介质
CN204116780U (zh) 一种安装于移动终端的防抖动光学模块
KR101985505B1 (ko)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1060361Y (zh) 投影/照相装置
CN217643457U (zh) 防偷窥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4119327U (zh) 一种安装于移动终端可切换移轴镜头的光学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