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9034A -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9034A
CN110119034A CN201910425051.1A CN201910425051A CN110119034A CN 110119034 A CN110119034 A CN 110119034A CN 201910425051 A CN201910425051 A CN 201910425051A CN 110119034 A CN110119034 A CN 110119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camera
instruction
polarization direction
polariza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50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50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9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9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9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attenuating light intensity, e.g. comprising rotatable polari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第一偏振元件和第二偏振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盖板玻璃之间,并与所述盖板玻璃平行设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旋转功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使得摄像头模组在可调节的进光量下进行图像拍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拍摄需求。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摄像功能逐渐成为电子设备的基本配置功能,用户对摄像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图1所示,图1为目前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中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玻璃具有透光和保护摄像头内部结构的作用,对可见光波段的光线有良好的透过率,对不可见光波段的光线有隔绝作用,透过盖板玻璃的光直接进入摄像头模组,导致拍摄图像质量无法不同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提高拍摄图像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还包括:第一偏振元件和第二偏振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盖板玻璃之间,并与所述盖板玻璃平行设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旋转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摄像头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设置两个偏振元件,通过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使得摄像头模组在可调节的进光量下进行图像拍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拍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振元件对光线进行偏振处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马达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摄像装置适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图像拍摄,该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模组110、盖板玻璃120、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其中,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依次设置在摄像头模组110和盖板玻璃120之间,并与盖板玻璃120平行设置,用于基于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其中,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旋转功能。
本实施例中,在摄像头模组110和盖板玻璃120之间设置了两个偏振元件,其中,摄像头模组110、盖板玻璃120、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位于同一中轴线上。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旋转功能,即可通过第一偏振元件130和/或第二偏振元件140的选择调节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的相对夹角,进一步地,通过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夹角控制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使得摄像头模组110在不同的进光量下,进行图像拍摄,生产拍摄图像。
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振元件对光线进行偏振处理的示意图。根据图3可知,光线进入第一偏振元件时,第一偏振元件根据其偏振方向对光线进行第一偏振处理,得到与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相同的第一偏振光线,该第一偏振光线进入第二偏振元件时,第二偏振元件根据其偏振方向对第一偏振光线进行第二偏振处理,得到第二偏振光线,第二偏振光线进入摄像头模组。其中,当第二偏振元件和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相同(偏振方向平行)时,第二偏振光线与第一偏振光线相同(光线可以正常透过两个偏振元件),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最大;当第二偏振元件和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垂直时,第二偏振光线为空,即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为零;当第二偏振元件和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时,第二偏振光线为第二偏振处理得到的部分光线,即存在部分光线进入摄像头模组,其中,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与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相关,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的范围为0度至90度,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越大,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越小,相应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越小,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越大。控制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从平行状态逐渐变为垂直状态(即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有0度逐渐变为90度),光线会从可以正常透过两个偏振元件到完全无法透过两个偏振元件逐渐变化,从而实现全透光到不透光的变化(即进光量由最大值到零的变化)。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通过控制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进行旋转,使得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变化,实现控制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使得可通过控制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进行拍摄,生成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图像或视频。可选的,第一偏振元件130具有旋转功能,第二偏振元件140固定,通过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沿中轴线进行旋转以及旋转角度,实现对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的控制。
可选的,可根据设备外壳的颜色或图形设置两个偏振元件的表面颜色和表面图像,尤其是与盖板玻璃相邻设置的第二偏振元件的表面颜色和表面图像。例如,第二偏振元件的颜色可以是与设备外壳的颜色相同,使得盖板玻璃透过偏振元件的表面颜色与备外壳的颜色或图形相呼应,提高设备外壳的整体感。同时,由于两个偏振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旋转功能,在两个偏振元件相对旋转的过程中,透明度发生变化,替代了现有技术中透明且固定,缺乏活力的摄像装置,提高了设备外壳的变化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装置,通过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设置两个偏振元件,通过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使得摄像头模组在可调节的进光量下进行图像拍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拍摄需求。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偏振元件130为偏振片,第二偏振元件140为偏振片,其中,第一偏振元件130和/或第二偏振元件140具有旋转功能。在图2中的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可以是均具有旋转功能,可以是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同步旋转,提高偏振方向夹角的控制效率,更快速地控制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达到用户需求。示例性的,当需要减少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时,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相向旋转,当需要增大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时,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和第二偏振元件140反向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偏振元件130固定,第二偏振元件140具有旋转功能,或者第二偏振元件140固定,第一偏振元件130具有旋转功能。当需要调节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时,控制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进行旋转。
示例性的,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第一偏振元件130为偏振片,第二偏振元件140为偏振膜,其中,偏振膜贴合与盖板玻璃120朝向所述摄像头模组110的一侧,第一偏振元件130具有旋转功能。通过将第二偏振元件140贴合在盖板玻璃120上,减少了第二偏振元件140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了摄像装置的长度和工艺难度。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50和马达160。其中,马达160通过连接杆170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连接,用于通过连接杆170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旋转;控制器150与马达160电连接,用于控制马达160的运动。其中,图5中第一偏振元件130具有旋转功能,通过连接杆170与马达160相连。可选的,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形状为圆形,该第一偏振元件130的边缘可以是具有一个凸起,用于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示例性的,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马达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当马达160进行运动时,带动连接杆170沿所在方向水平运动,相应的,连接杆170连接的第一偏振元件130在所在平面内沿圆心进行选择,达到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偏振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是一种可实现实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与马达连接的还可以是第二偏振元件。其中,当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为两个时,可以是设置两个马达,分别与两个偏振元件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控制器分别向两个马达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控制两个偏振元件分别进行旋转。
可选的,控制器150还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马达的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其中,控制指令可以是用户输入通过按键、语音、触控等方式输入的,该控制指令可以是进光量调节指令,包括但不限于进光量减小指令和进光量增大指令。控制器150根据进光量调节指令生成马达160的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160,马达160接收并执行该控制信号,调节与马达160连接的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实现对进光量的调节。可选的,控制指令还可以是场景选择指令,控制器150根据场景选择指令中携带的场景,确定该场景对应的需求进光量,其中,控制器150中可以是预设有各个场景对应的需求进光量,例如明亮场景对应的需求进光量较高,忧郁场景对应的需求进光量较低。当需求进光量和当前进光量存在差值时,根据差值生成进光量调节指令。
可选的,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摄像头启动指令和摄像头关闭指令;相应的,控制器150用于:根据所述摄像头关闭指令控制马达160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旋转,以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相垂直。其中,在接收到摄像头关闭指令时,表明不需要有光线进行摄像头模组,则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相垂直,达到进光量为零,即完全不透光状态,可实现隐藏摄像头。通过对摄像头的隐藏可替代现有技术中对摄像头镜筒前端面镀黑操作,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控制器150还用于:根据摄像头启动指令控制马达160带动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旋转,以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可选的,控制器150根据摄像头启动指令,生产控制信号,马达160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以控制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平行,即相对角度为零,达到全透光状态。
可选的,摄像装置还包括感光元件,与控制器150电连接,用于获取环境光强度,将环境光强度发送至控制器150;控制器150根据环境光强度控制马达160的运动,以调节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其中,控制器150通过感光元件检测的环境光强度和拍摄需求光强度进行比对,当环境光强度大于拍摄需求光强度时,生成进光量调节指令,通过马达160调节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降低摄像头模组110的进光量,使得在高亮度环境下拍摄高质量图像,避免高亮度导致的图像过曝光的情况。可选的,当环境光强度小于拍摄需求光强度时,通过调节第一偏振元件130的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元件140的偏振方向增大进光量的同时,控制器150还可以是向补光模块在拍摄过程中进行补光,提供提高拍摄图像质量。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是由本申请提供的摄像装置执行,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摄像头控制指令。
步骤102、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包括具有摄像功能的摄像头、摄像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
其中,摄像头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启动指令、摄像头关闭指令和进光量调节指令。示例性的,摄像头启动指令可以是当用户通过按键、语音、触控操作等形式启动摄像头时生成的,摄像头关闭指令可以是在退出摄像界面时生成的,进光量调节指令可以是在摄像头启动后,根据用户设置生成的。所述摄像头启动指令用于控制摄像装置的由不透光状态转换为透过状态,即控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可选的,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零,即处于平行状态。摄像头关闭指令用于控制摄像装置的由透光状态转换为不透光状态,即控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相垂直。进光量调节指令用于调节摄像装置的透光程度,即控制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在0-90范围内变化。进光量调节指令可以包括进光量增大指令和进光量减小指令,相应的,进光量增大指令用于控制增大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进光量减小指令用于减小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其中可以是根据进光量调节指令中进光量调节值确定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调节值,夹角调节值与进光量调节值正相关。具体的,可以是根据进光量调节值与全透光状态下进光量的比值确定夹角调节值,其中,夹角调节值与90度的比值、进光量调节值与全透光状态下进光量的比值相同。
可选的,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包括: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生成马达控制信号;将所述马达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控制所述发达执行所述马达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其中,所述马达通过连接杆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连接,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进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设置有两个偏振元件,通过调节两个偏振元件或者任一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实现对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的控制,满足用户进行图像拍摄时不同进光量的需求。
在步骤102之后还可以包括,基于调节后的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进行图像拍摄,得到拍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控制方法,获取摄像头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调节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满足用户拍摄图像是不同进光量的需求。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8,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摄像头启动指令。
步骤202、获取环境光强度。
步骤203、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生成第一角度调节指令。
步骤204、将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以调节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在本实施例中,当摄像头启动之后,基于感光元件获取环境光强度,基于环境光强度和拍摄需求光强度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生成第一角度调节指令,其中,拍摄需求光强度可以是预设值,还可以是根据拍摄需求确定。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以及环境光强度确定当前进光量,环境光强度可以是与全透光状态下的进光量相同,当当前进光量大于拍摄需求光强度时,第一角度调节指令为进光量减小指令,当当前进光量小于拍摄需求光强度时,第一角度调节指令为进光量增大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光强度,确定摄像装置的当前进光量,进一步调整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以调节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满足拍摄需求光强度,实现根据环境光强度自动调节进光量,省略用户的手动调节过程,避免环境光强度过大拍摄图像的过曝光的情况,提高图像拍摄质量。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相应的,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摄像头启动指令。
步骤302、获取用户的需求场景。
步骤303、根据所述需求场景、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生成第二角度调节指令;
步骤304、将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以调节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需求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像场景、夜景场景、风景场景、美食场景、明亮场景、忧郁场景等。电子设备中预存有每一个场景和拍摄需求进光量的对应关系,通过用户的需求场景可确定拍摄需求进光量。根据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可确定当前进光量,其中,两个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与进光量存在预设对应关系。当当前进光量大于拍摄需求光强度时,第二角度调节指令为进光量减小指令,当当前进光量小于拍摄需求光强度时,第二角度调节指令为进光量增大指令。
可选的,在获取摄像头启动指令之后,还包括获取环境光强度。通过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确定当前进光量,提高当前进光量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控制方法,在摄像头启动后,通过获取用户需求场景和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生成角度调节指令,以调节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满足拍摄需求光强度,实现根据用户的需要场景自动调节进光量,省略用户的手动调节过程,提高摄像装置的智能化,提高图像拍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摄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摄像头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摄像控制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摄像装置413、存储器4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4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402和所述存储器4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4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4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4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摄像头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外设接口4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405、音频电路406、扬声器411、电源管理芯片4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4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触摸屏4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以及外部端口4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4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电子设备400仅仅是电子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4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对摄像控制操作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401,所述存储器401可以被CPU402、外设接口4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4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403,所述外设接口4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402和存储器401。
I/O子系统409,所述I/O子系统4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4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连接到外设接口403。I/O子系统4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4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4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4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4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4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412,所述触摸屏412是用户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409中的显示控制器4091从触摸屏4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4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4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4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4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4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4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4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4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4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4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4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411。
扬声器4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4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408,用于为CPU4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控制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偏振元件和第二偏振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盖板玻璃之间,并与所述盖板玻璃平行设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旋转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为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为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具有旋转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元件为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为偏振膜,其中,所述偏振膜贴合与所述盖板玻璃朝向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具有旋转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马达;
所述马达通过连接杆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连接,用于通过连接杆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旋转;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马达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马达的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摄像头启动指令和摄像头关闭指令;相应的,所述控制器用于:
根据所述摄像头启动指令控制所述马达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旋转,以控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
根据所述摄像头关闭指令控制所述马达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的旋转,以控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感光元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获取环境光强度,将所述环境光强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控制所述马达的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
8.一种摄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摄像装置,包括:
获取摄像头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盖板玻璃之间的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以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包括:
根据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调节,生成马达控制信号;
将所述马达控制信号发送至马达,控制所述发达执行所述马达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其中,所述马达通过连接杆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连接,带动所述具有旋转功能的偏振元件进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控制指令包括摄像头启动指令和摄像头关闭指令,所述摄像头启动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
所述摄像头关闭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相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摄像头启动指令后,还包括:
获取环境光强度;
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生成第一角度调节指令;
将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以调节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摄像头启动指令后,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需求场景;
根据所述需求场景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当前相对角度,生成第二角度调节指令;
将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偏振方向的相对角度,以调节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控制方法。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摄像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控制方法。
CN201910425051.1A 2019-05-21 2019-05-21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0119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5051.1A CN110119034A (zh) 2019-05-21 2019-05-21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5051.1A CN110119034A (zh) 2019-05-21 2019-05-21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9034A true CN110119034A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5051.1A Pending CN110119034A (zh) 2019-05-21 2019-05-21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90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7148A (zh) * 2019-10-21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10809106A (zh) * 2019-11-04 2020-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315895A (zh) * 2021-05-19 2021-08-27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移动设备的摄像装置以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0816A (ja) * 1993-10-20 1995-05-12 Asahi Optical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
CN101308315A (zh) * 2007-05-18 2008-11-19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光性感应电子式光圈快门装置及其相机
JP2010085772A (ja) * 2008-09-30 2010-04-15 Nidec Copal Corp 露光量制御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3502885A (zh) * 2011-12-08 2014-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曝光控制装置
CN203632752U (zh) * 2013-11-12 2014-06-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4516208U (zh) * 2015-03-11 2015-07-29 赤峰学院 马吕斯定律验证装置
CN107896304A (zh) * 2017-10-31 2018-04-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47503A (zh) * 2018-01-29 2018-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66365U (zh) * 2017-12-29 2018-08-24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摄像装置和闸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0816A (ja) * 1993-10-20 1995-05-12 Asahi Optical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
CN101308315A (zh) * 2007-05-18 2008-11-19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光性感应电子式光圈快门装置及其相机
JP2010085772A (ja) * 2008-09-30 2010-04-15 Nidec Copal Corp 露光量制御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3502885A (zh) * 2011-12-08 2014-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曝光控制装置
CN203632752U (zh) * 2013-11-12 2014-06-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4516208U (zh) * 2015-03-11 2015-07-29 赤峰学院 马吕斯定律验证装置
CN107896304A (zh) * 2017-10-31 2018-04-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766365U (zh) * 2017-12-29 2018-08-24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摄像装置和闸机
CN108347503A (zh) * 2018-01-29 2018-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荣辉 等: "《机械设计基础 第4版》", 28 February 201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7148A (zh) * 2019-10-21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10737148B (zh) * 2019-10-21 2021-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10809106A (zh) * 2019-11-04 2020-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315895A (zh) * 2021-05-19 2021-08-27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移动设备的摄像装置以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7701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524498B1 (ko) 듀얼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듀얼 카메라의 제어 방법
CN10916793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372126B (zh) 视频播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6065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control method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11006024B2 (en) Pop-up and rotational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9026703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video playing
CN110119034A (zh)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47322B (zh) 获取外部照度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7637063B (zh) 用于基于用户的手势控制功能的方法和拍摄装置
WO2020034769A1 (zh) 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20864B (zh) 补光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EP42549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0349526A (zh) 增强现实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11586413B (zh) 视频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62318A1 (en) Method for taking photograph by using plurality of cameras, and device therefor
EP374272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amera module capable of switching line of sight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video
CN107426444B (zh) 移动终端
CN108683858A (zh) 拍照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064876A (zh) 电子设备、拍摄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607793B1 (ko) 카메라 모듈에 접지 노드를 연결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1586433B (zh)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52813B (zh) 图像采集装置、终端设备、方法、处理装置及介质
KR20210142312A (ko) 카메라 및 마이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111277741A (zh) 摄像头装置、电子设备、光圈调节方法及提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