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7148A - 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7148A
CN110737148A CN201910999881.5A CN201910999881A CN110737148A CN 110737148 A CN110737148 A CN 110737148A CN 201910999881 A CN201910999881 A CN 201910999881A CN 110737148 A CN110737148 A CN 110737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larizing
polarizing element
polarization
polarizatio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98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7148B (zh
Inventor
陈嘉伟
韦怡
周彦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98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7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7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7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7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7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终端包括显示装置及成像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元件,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一偏振方向。成像装置用于接收穿过第一偏振元件的光线以进行成像。成像装置包括光阑,光阑包括本体及第二偏振元件,本体上形成有通光孔。第二偏振元件覆盖部分通光孔,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二偏振方向。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调节,以改变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可以控制成像装置的光圈的大小,不需要通过控制额外的挡光元件的物理位置来改变光圈的大小,调节光圈时的精度容易控制,效果较佳。

Description

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中可以配备有相机,目前手机相机内部的光圈大多都是不可变动的,但在进行拍摄时,用户则希望可以调整相机的光圈,以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而少数可以实现可变光圈的手机中,改变光圈通常需要利用到可动的机械结构来实现,在使用大光圈成像时,机械结构运动至光圈外,在使用小光圈成像时,机械结构运动至光圈中,需要切换机械结构的物理位置,然而,控制机械结构运动的精度难以控制,导致调节光圈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终端。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包括显示装置及成像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一偏振方向;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接收穿过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光线以进行成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光阑,所述光阑包括本体及第二偏振元件,所述本体上形成有通光孔,所述第二偏振元件覆盖部分所述通光孔,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二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能够在0度与90度之间切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为液晶结构,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二偏振元件施加电场,以调节所述第二偏振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元件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偏振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阑还包括第三偏振元件,所述第三偏振元件覆盖部分所述通光孔,所述第三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在所述第二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之内,所述第三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三偏振方向,所述第三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阑还包括第四偏振元件,所述第四偏振元件覆盖部分所述通光孔,所述第四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在所述第三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之内,所述第四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四偏振方向,所述第四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与所述第三偏振元件沿光线穿过所述通光孔的方向依次排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光孔呈圆形,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呈与所述通光孔同心设置的圆环形,所述光阑还包括第五偏振元件,所述第五偏振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内侧,且所述第五偏振元件呈与所述通光孔同心设置的圆环形,所述第五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五偏振方向,所述第五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偏振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五偏振元件同心设置,多个所述第五偏振元件沿所述通光孔的径向方向逐一套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及盖板,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形成在所述显示屏上;或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形成在所述盖板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中,第一偏振元件及第二偏振元件位于成像装置的光路上,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可以控制成像装置的光圈的大小,不需要通过控制额外的挡光元件的物理位置来改变光圈的大小,调节光圈时的精度容易控制,效果较佳。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终端沿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线穿过第一偏振元件及光阑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阑及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阑及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光阑沿IX-IX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光阑沿XI-X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阑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终端100、显示装置10、第一偏振元件11、显示屏12、盖板13、成像装置20、光阑21、本体211、通光孔212、第二偏振元件213、第三偏振元件214、第四偏振元件215、第五偏振元件216、透镜组22、透镜221、壳体30、安装腔31、第一驱动装置40、第二驱动装置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100包括显示装置10及成像装置20。显示装置10包括第一偏振元件11。第一偏振元件11的偏振方向为第一偏振方向。成像装置20用于接收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的光线以进行成像。成像装置20包括光阑21,光阑21包括本体211及第二偏振元件213。本体211上形成有通光孔212。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部分通光孔212,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偏振方向为第二偏振方向。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调节,以改变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100中,第一偏振元件11及第二偏振元件213位于成像装置20的光路上,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可以控制成像装置20的光圈的大小,不需要通过控制额外的挡光元件的物理位置来改变光圈的大小,调节光圈时的精度容易控制,效果较佳。
具体地,请参阅图1,终端100的具体类型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相机、手提电脑等电子装置,本申请以终端100的类型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终端100的类型并不限于手机。终端100包括壳体30、显示装置10及成像装置20。
壳体30可以是终端100的外壳,壳体30可以作为终端100的功能模块的安装载体以为功能模块提供保护,功能模块例如可以是显示装置10、成像装置20、供电装置、通信装置等模块。请结合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30可以形成有安装腔31,显示装置10可以密封该安装腔31,成像装置20可以收容在该安装腔31内。壳体30可以由金属、塑料、树脂、玻璃等材料制成,壳体30可以由多个部分组装而成,例如壳体30包括分体成型并安装在一起的中框及后盖;壳体3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请参阅图2,显示装置10安装在壳体30上,具体地,显示装置10可以安装在壳体30的正面,显示装置10也可以安装在壳体30的背面,显示装置10也可以同时安装在壳体30的正面及背面。显示装置10可以用于显示影像,例如显示文字、视频、图片等信息。显示装置1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屏12及盖板13。
显示屏12具体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有机发光显示屏,显示屏12在电能的驱动下能够向外发出光线以显示影像。盖板13覆盖在显示屏12上,盖板13可以由透明的或者透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盖板13可以防止外界的物理撞击直接作用到显示屏12上。
显示装置10还包括第一偏振元件11。第一偏振元件11的偏振方向为第一偏振方向,光线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时,光线中振动方向与该第一偏振方向相同的部分可以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光线中振动方向与该第一偏振方向不同的部分不能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偏振元件11可以形成在显示屏12上,例如第一偏振元件11包括显示屏12上的多个液晶分子,多个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偏转,以改变第一偏振方向。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偏振元件11可以形成在盖板13上,例如第一偏振元件11为盖板13上的包括偏振微结构的部分区域(例如如图1的虚线所示的区域),当然,盖板13也可以是整块都形成有偏振微结构的盖板13。
请参阅图2至图4,成像装置20可以与第一偏振元件11的位置对准,成像装置20用于接收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的光线以进行成像。具体地,成像装置20的类型可以是可见光成像装置20,以利用接收到的可见光进行成像,或者成像装置20的类型可以是红外光成像装置20,以利用接收到的红外光进行成像。显示装置10设置在壳体30的正面时,成像装置20可以作为前置成像装置,显示装置10设置在壳体30的背面时,成像装置20可以作为后置成像装置。成像装置20包括透镜组22及光阑21。当然,成像装置2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图像传感器等元件。
透镜组22包括多个透镜221,光线穿过透镜组22时可以由透镜组22改变传播方向,还可以通过改变多个透镜221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整个透镜组22的焦距。
光阑21可以设置在两个透镜221之间,或者光阑21也可以设置在透镜组22的一侧(如图4所示),光线穿过光阑21后进入透镜组22。光阑21可以作为成像装置20的光圈使用,进一步地,光阑21与第一偏振元件11共同配合可以达到改变成像装置20的光圈的作用。具体地,光阑21包括本体211及第二偏振元件213。
本体211可以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本体211上形成有通光孔212,通光孔212可以贯穿本体211。光线可以从通光孔212中穿过光阑21,通光孔212可以是圆形孔、方形孔、菱形等任意形状。
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部分通光孔212。通光孔212中没有被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的部分可以用于供光线穿过,而不需要受到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影响。在如图3所示的例子中,通光孔212呈圆形,第二偏振元件213呈环形,第二偏振元件213与通光孔212可以同心设置,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外缘可以与本体211结合,以将第二偏振元件213安装在本体211上。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偏振方向为第二偏振方向。到达光阑21的光线中,光线中振动方向与该第二偏振方向相同的部分可以穿过第二偏振元件213,光线中振动方向与该第二偏振方向不同的部分不能穿过第二偏振元件213。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元件11的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元件213的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调节,以改变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偏振方向不可调,第二偏振方向可调;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偏振方向可调,第二偏振方向可调;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一偏振方向可调,第二偏振方向可调。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及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改变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进而改变能够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及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光量,达到改变成像装置20的光圈的目的。
具体地,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达第一偏振元件11的光线L1中,光线L1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相同的部分(即光线L2)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并到达通光孔212及第二偏振元件213,由于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故光线L2中的全部均可以穿过通光孔212及第二偏振元件213以形成光线L3,此时,成像装置20可以依据光线L3进行成像,成像装置20可以是处于大光圈成像的模式。
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为90度,到达第一偏振元件11的光线L4中,光线L4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相同的部分(即光线L5)穿过第一偏振元件11并到达通光孔212及第二偏振元件213,由于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故光线L5中到达第二偏振元件213的部分全部被阻挡,此时,光线L5中仅到达通光孔212的部分(即光线L6)可以穿过光阑21,成像装置20可以依据光线L6进行成像,成像装置20可以是处于小光圈成像的模式。
当然,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切换到0度与90度之间任意的其他角度,例如30度、45度、60度等角度,以使成像装置20的光圈大小位于图5a所示的光圈大小与图5b所示的光圈大小之间,以便于用户可以多档调节光圈的大小,适应更多的拍摄场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仅能为0度或者90度两档之间切换。
综上,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100中,第一偏振元件11及第二偏振元件213位于成像装置20的光路上,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和/或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可以控制成像装置20的光圈的大小,不需要通过控制额外的挡光元件的物理位置来改变光圈的大小,调节光圈时的精度容易控制,效果较佳。
如上所述,第一偏振元件11的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元件213的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调节,下面将以第二偏振元件213的第二偏振方向可调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调节第二偏振方向的方式也可以用于调节第一偏振方向。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偏振元件213为液晶结构。终端10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40,第一驱动装置40用于向第二偏振元件213施加电场,以调节第二偏振方向。此时,第二偏振元件213可以是一个液晶盒,第二偏振元件213内设置多个液晶分子。第二驱动装置50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及电极,电极与第二偏振元件213连接,通过驱动电路向第二偏振元件213施加电场,以使第二偏振方向发生改变,以调节第二偏振方向,而不需要转动或者移动第二偏振元件213,减小第二偏振元件213运动时造成的误差。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40的驱动电压可以与环境光的亮度相关联。例如,当环境光的亮度大于一个亮度阈值时,第一驱动装置40驱动第二偏振方向改变为与第一偏振方向的夹角呈90度的状态,使成像装置20处于小光圈成像的模式,避免成像装置20拍摄的图像过曝;当环境光的亮度小于另一个亮度阈值时,第一驱动装置40驱动第二偏振方向改变为与第一偏振方向的夹角呈0度的状态,使成像装置20处于大光圈成像的模式,提高成像装置20的进光量,以使成像装置20拍摄的图像较清晰。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2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0,第二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第二偏振元件213旋转,以调节第二偏振方向。具体地,第二偏振元件213上可以形成有偏振微结构,通过旋转第二偏振元件213可以调节第二偏振方向。在一个例子中,第二驱动装置50可以包括电机及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第二偏振元件213上的传动齿轮啮合,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及第二偏振元件213转动,以调节第二偏振方向。
请参阅图8及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阑21还包括第三偏振元件214,第三偏振元件214覆盖部分通光孔212,第三偏振元件214覆盖的通光孔212的范围在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的通光孔212的范围之内。第三偏振元件214的偏振方向为第三偏振方向,第三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第三偏振元件214也可以是液晶盒,或者第三偏振元件214上也可以形成有偏振微结构。第三偏振元件214与第二偏振元件213可以沿光线穿过通光孔212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三偏振元件214的第三偏振方向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一驱动装置40或者第二驱动装置50进行调节,第三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可以各自被独立地调节。第二偏振元件213与第三偏振元件214均可以呈圆环形,第三偏振元件214的外径可以与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外径相等,第三偏振元件214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内径。第一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及第三偏振方向可以均相同,此时,光线可以穿过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大光圈成像的模式;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可以相同,且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三偏振方向的夹角呈90度,此时,光线可以穿过由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且没有被第三偏振元件214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中光圈成像的模式;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可以呈90度,此时,光线不能穿过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小光圈成像的模式。因此,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三偏振方向的第三偏振元件214,可以增加成像装置20的光圈大小的可调档位,以使成像装置20可以适应更多的拍摄场景。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阑21还包括第四偏振元件215,第四偏振元件215覆盖部分通光孔212,第四偏振元件215覆盖的通光孔212的范围在第三偏振元件214覆盖的通光孔212的范围之内。第四偏振元件215的偏振方向为第四偏振方向,第四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第四偏振元件215也可以是液晶盒,或者第四偏振元件215上也可以形成有偏振微结构。第四偏振元件215、第三偏振元件214与第二偏振元件213可以沿光线穿过通光孔212的方向依次排列。第四偏振元件215的第四偏振方向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一驱动装置40或者第二驱动装置50进行调节,第四偏振方向、第三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可以各自被独立地调节。第四偏振元件215、第三偏振元件214及第二偏振元件213均可以呈圆环形,第四偏振元件215的外径、第三偏振元件214的外径及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外径相等,第四偏振元件215的内径、第三偏振元件214的内径与第二偏振元件213的内径依次减小。第一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第三偏振方向及第四偏振方向可以均相同,此时,光线可以穿过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大光圈成像的模式;第一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及第三偏振方向可以相同,且第一偏振方向与第四偏振方向的夹角呈90度,此时,光线可以穿过由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且没有被第四偏振元件215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第一中光圈成像的模式;第一偏振方向及第二偏振方向可以相同,且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三偏振方向的夹角呈90度,此时,光线可以穿过由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且没有被第三偏振元件214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第二中光圈成像的模式;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可以呈90度,此时,光线不能穿过第二偏振元件213覆盖的范围,成像装置20处于小光圈成像的模式。因此,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三偏振方向的第三偏振元件214及能够调节第四偏振方向的第四偏振元件215,可以增加成像装置20的光圈大小的可调档位,以使成像装置20可以适应更多的拍摄场景。
请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光孔212呈圆形,第二偏振元件213呈与通光孔212同心设置的圆环形。光阑21还包括第五偏振元件216,第五偏振元件216位于第二偏振元件213内侧,且第五偏振元件216呈与通光孔212同心设置的圆环形。第五偏振元件216的偏振方向为第五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第五偏振元件216位于第二偏振元件213内侧,即,第五偏振元件216套设在第二偏振元件213内,第五偏振元件216与第二偏振元件213沿通光孔212的径向布置。第五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具体的调节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调节第二偏振方向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五偏振方向相同,可以使得成像装置20处于大光圈成像的模式;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为90度,且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五偏振方向相同,可以使得成像装置20处于中光圈成像的模式;通过调节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元件的夹角为90度,且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五偏振方向的夹角为90度,可以使得成像装置20处于小光圈成像的模式。因此,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五偏振方向的第五偏振元件216,可以增加成像装置20的光圈大小的可调档位,以使成像装置20可以适应更多的拍摄场景,同时由于第五偏振元件216与第二偏振元件213沿通光孔212的径向布置,不会增加光阑21的厚度,利于减小成像装置20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五偏振元件216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五偏振元件216同心设置,多个第五偏振元件216可以沿通光孔212的径向方向逐一套设。每个第五偏振元件216的偏振方向均可以被独立地调节,以使成像装置20可以在更多种光圈大小的模式下成像,具体地,模式的数量M与第五偏振元件216的数量N之间的关系为M=N+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及成像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一偏振方向;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接收穿过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光线以进行成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光阑,所述光阑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形成有通光孔;及
第二偏振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元件覆盖部分所述通光孔,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二偏振方向;
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能够在0度与90度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为液晶结构,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二偏振元件施加电场,以调节所述第二偏振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元件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偏振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还包括第三偏振元件,所述第三偏振元件覆盖部分所述通光孔,所述第三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在所述第二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之内,所述第三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三偏振方向,所述第三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还包括第四偏振元件,所述第四偏振元件覆盖部分所述通光孔,所述第四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在所述第三偏振元件覆盖的所述通光孔的范围之内,所述第四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四偏振方向,所述第四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元件与所述第三偏振元件沿光线穿过所述通光孔的方向依次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呈圆形,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呈与所述通光孔同心设置的圆环形,所述光阑还包括第五偏振元件,所述第五偏振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内侧,且所述第五偏振元件呈与所述通光孔同心设置的圆环形,所述第五偏振元件的偏振方向为第五偏振方向,所述第五偏振方向能够被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偏振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五偏振元件同心设置,多个所述第五偏振元件沿所述通光孔的径向方向逐一套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及盖板,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形成在所述显示屏上;或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形成在所述盖板上。
CN201910999881.5A 2019-10-21 2019-10-21 终端 Active CN110737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9881.5A CN110737148B (zh) 2019-10-21 2019-10-21 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9881.5A CN110737148B (zh) 2019-10-21 2019-10-21 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7148A true CN110737148A (zh) 2020-01-31
CN110737148B CN110737148B (zh) 2021-12-28

Family

ID=69270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9881.5A Active CN110737148B (zh) 2019-10-21 2019-10-21 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71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647A (zh) * 2023-02-24 2023-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光阑、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622A (en) * 1996-04-22 1999-04-13 Raytheon Company Optical aperture with predetermined attenuation patterns having polarizers that are black guest host liquid crystal or multilayer, thinfilm, polarizing, beamsplitting prism
CN101119435A (zh) * 2006-08-01 2008-02-06 王清山 一种电子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26891A (zh) * 2006-08-18 2008-0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
US7367723B2 (en) * 2005-07-29 2008-05-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ast switching camera aperture
AU2012258356A1 (en) * 2010-10-29 2012-12-13 Apple Inc. Camera lens structures and display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075199B2 (en) * 2012-10-30 2015-07-07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5152872A (ja) * 2014-02-18 2015-08-24 新村 稔 光学絞り
CN10826789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偏振成像装置和方法
CN208210033U (zh) * 2018-05-31 2018-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19058106A1 (en) * 2017-09-20 2019-03-28 Flexenable Limited DISPLAY DEVICE
CN110119034A (zh) * 2019-05-21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622A (en) * 1996-04-22 1999-04-13 Raytheon Company Optical aperture with predetermined attenuation patterns having polarizers that are black guest host liquid crystal or multilayer, thinfilm, polarizing, beamsplitting prism
US7367723B2 (en) * 2005-07-29 2008-05-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ast switching camera aperture
CN101119435A (zh) * 2006-08-01 2008-02-06 王清山 一种电子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26891A (zh) * 2006-08-18 2008-0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
AU2012258356A1 (en) * 2010-10-29 2012-12-13 Apple Inc. Camera lens structures and display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075199B2 (en) * 2012-10-30 2015-07-07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5152872A (ja) * 2014-02-18 2015-08-24 新村 稔 光学絞り
CN10826789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偏振成像装置和方法
WO2019058106A1 (en) * 2017-09-20 2019-03-28 Flexenable Limited DISPLAY DEVICE
CN208210033U (zh) * 2018-05-31 2018-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119034A (zh) * 2019-05-21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647A (zh) * 2023-02-24 2023-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光阑、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7148B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260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7707712B2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camera module
EP2868076B1 (en) Camera module
US7609954B2 (en)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lens module
US10819891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transparent cover plate configured to be target optical lens and target optical lens used as external optical le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11726502B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10740234A (zh)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246879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215809B2 (en) Periscope-type zooming camera module
CN102830584B (zh) 显示屏幕和终端设备
CN110609377A (zh)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007736U (zh) 电子设备
CN107295222B (zh) 照相镜头模块
WO2021104017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690191U (zh) 光路转换模块及包括其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70371169A1 (en) Lens grates, three dimensional (3d) displa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10266927B (zh) 移动终端
CN110737148B (zh) 终端
KR20140146980A (ko) 렌즈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2736111A (zh)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208587A (ja) カメラの撮像構造
US7917026B2 (en) Shutter and camera module with same
KR20130092914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809106A (zh) 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