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5263A -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5263A
CN113015263A CN202110188796.8A CN202110188796A CN113015263A CN 113015263 A CN113015263 A CN 113015263A CN 202110188796 A CN202110188796 A CN 202110188796A CN 113015263 A CN113015263 A CN 113015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screen
electronic
pho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87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5263B (zh
Inventor
叶飞
谢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87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5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75Indicating network or usage conditions on the user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15Interfacing a Home Network, e.g. for connecting the client to a plurality of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4Monitoring of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or processes of the client device, e.g. CPU or memory load, processing speed, timer, counter or percentage of the hard disk space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链路;该第一电子设备与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该第二电子设备与该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图像并将该图像通过Wi‑Fi链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该图像后,判断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该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通过本申请的方法,电子设备处理事务的效率能极大提高。

Description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文件(例如图片、视频等)共享。例如,用户可以在手机A选择一些图片,然后打开Wi-Fi或者蓝牙,再找到想要发送的对象,再将这些图片通过Wi-Fi或者蓝牙方式发送给指定的手机B。手机B的用户需要确认是否接收手机A的用户共享的图片,如果手机B确认接收则在其上存储这些图片。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共享文件的方法非常繁琐,用户需要操作很多次,这导致了电子设备之间共享文件效率低下,也降低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在分享图像时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步骤,提高电子设备处理事务的效率,也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在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上实现,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建立蓝牙链路;第一电子设备与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与上述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进行连接,形成Wi-Fi直连链路;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图像信息,上述图像信息包括获取的图像和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上述图像是截图或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第一电子设备将获取到的图像信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图像信息后,判断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上述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及上述设备信息,如果该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上述显示屏不是亮着的,则不在上述显示上显示上述图像或者上述设备信息;在第二电子设备的上述显示屏上显示该图像及上述设备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如果在上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了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响应于上述触摸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包括上述图像和用于对上述图像进行编辑的控件;如果在上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上述图像及上述设备信息不再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在分享图像时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步骤,提高电子设备处理事务的效率,也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在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及上述设备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文件中显示上述图像,并自动在该图像的下面添加图像说明;其中上述文件为正在编辑的Word文档,Word文档中有多个字符,该图像插入在上述多个字符中,Word文档在上述图像插入后,自动调整排版并显示在上述显示屏上。通过这种自动编辑的技术方案,使得文档编辑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将上述图像信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基于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距离,上述第一电子设备将与上述距离对应的图像信息通过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上述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建立蓝牙链路;第一电子设备与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与上述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进行连接,形成Wi-Fi直连链路;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包括获取的图像;第一电子设备将上述图像信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图像信息后,判断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子设备在分享图像时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步骤,提高电子设备处理事务的效率,也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如果在上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了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响应于上述触摸操作,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上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上述图像和用于对上述图像进行编辑的控件。通过上述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对上述图像感兴趣的情况下来显示更多的针对该图像的控件,以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在上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上述图像不再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没有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操作,这就表明用户对该图像并不感兴趣,因此电子设备没有必要显示该图像了,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交互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触摸操作为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任意位置上的触摸操作。这样,用户不用去特意去触摸显示屏上的某个位置,能够比较方便的进行操作,从而让电子设备感知其对该图像感兴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图像信息还包括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型号或设备名称。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图像的同时还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型号,这样用户能够直观地知道是谁发送的该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交互能力,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预设时间的起始点为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的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触摸屏、Wi-Fi装置、蓝牙装置、电源装置及存储器。电子设备通过上述蓝牙装置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链路;Wi-Fi装置与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连接,形成Wi-Fi直连链路;处理器从上述存储器中获取图像信息,上述图像信息包括获取的图像和/或上述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处理器将上述图像信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上述其他电子设备;其他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图像信息后,判断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上述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及上述设备信息,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上述显示屏不是亮着的,则不在上述显示上显示上述图像或者上述设备信息。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子设备在分享图像时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步骤,提高电子设备处理事务的效率,也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建立蓝牙链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与上述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进行连接,形成Wi-Fi直连链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图像信息,上述图像信息包括获取的图像;上述第一电子设备将上述图像信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图像信息后,判断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上述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述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如果在上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了用户在上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响应于上述触摸操作,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上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上述图像和用于对上述图像进行编辑的控件。通过上述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对上述图像感兴趣的情况下来显示更多的针对该图像的控件,以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优点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优点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优点。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优点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以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优点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些实施例中各种电子设备在通信网络中的环境示意图;
图2是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的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6A-6D是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9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一些图形用户界面;
图10A-10C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一些图形用户界面;
图11A和图11B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一些图形用户界面;
图12是一些实施例中在便携式电脑的显示屏上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13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设备,例如可以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也可以是手机、便携式电脑(Laptop)、平板电脑等,以下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图1为各个电子设备在通信网络中的环境示意图。例如,手机101可以通过无线链路311与网络侧的基站305进行无线通信,便携式电脑102可以通过无线链路312与该基站305进行无线通信,平板电脑103也可以通过无线链路313与该基站305进行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与手机101、便携式电脑102、平板电脑103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可以不是同一个基站,因为这三种电子设备可以不在同一个小区(即同一个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1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21与无线接入点104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便携式电脑102也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22与该无线接入点104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平板电脑103也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23与该无线接入点104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其中,上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可以是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无线通信,相应地,该无线接入点104可以是Wi-Fi热点;上述短距离无线通信也可以是遵循蓝牙相关标准协议的无线通信,相应地,该无线接入点104可以是蓝牙信标(Beacon)。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机101、便携式电脑102、平板电脑103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手机101、便携式电脑102和平板电脑103之间可以通过Wi-Fi直连的方式建立Wi-Fi链路,形成一个无线局域网,该三个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该无线局域网相互传输(即发送)文件(例如图片、视频、文档等)。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三个电子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蓝牙信标的方式建立蓝牙链路,形成一个无线局域网,该三个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该无线局域网相互传输文件。
如图3所示,为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下面以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电子设备300仅仅是电子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3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射频(RF)电路302、存储器303、触摸屏304、蓝牙装置3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06、Wi-Fi装置307、定位装置308、音频电路309、外设接口310以及电源装置3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3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3对电子设备3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01是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电子设备3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3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3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301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01中。举例来说,处理器301可以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麒麟960芯片。
射频电路3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3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3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电子设备3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3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3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BDA0002944371750000051
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BDA0002944371750000052
操作系统等。
触摸屏304可以包括触控面板304-1和显示器304-2。其中,触控面板304-1可采集电子设备3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面板304-1上或在触控面板3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301。其中,用户在触控面板304-1附近的操作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能够进行悬浮触控的触控面板304-1可以采用电容式、红外光感以及超声波等实现。触控面板304-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发送给处理器301,触摸控制器还可以接收处理器301发送的指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面板304-1。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3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3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304-2。触控面板3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304-2之上,当触控面板3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3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3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中,触控面板304-1与显示屏3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04-1与显示屏304-2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3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面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蓝牙装置305,用于实现电子设备300与其他短距离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3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电子设备3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Wi-Fi装置307,用于为电子设备3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Wi-Fi装置307接入到Wi-Fi无线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3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308,用于为电子设备3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3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3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3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3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308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GPS)的接收器,AGPS是一种在一定辅助配合下进行GPS定位的运行方式,它可以利用基站的信号,配合GPS卫星信号,可以让电子设备300定位的速度更快;在AGPS系统中,该定位装置308可通过与辅助定位云服务器(例如手机定位云服务器)的通信而获得定位辅助。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云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3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云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300的定位装置3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3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无线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电子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无线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无线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电子设备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无线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置位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电子设备的定位装置308中。
音频电路309、扬声器313、麦克风314可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3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13,由扬声器3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3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3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外设接口3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3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
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3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3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3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3未示出,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仪、近场通信(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300中实现。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实现,其中,上述两个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300。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建立蓝牙链路;
步骤S402:第一电子设备与一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也与该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了Wi-Fi连接;
步骤S403: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或捕捉)到图像。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来捕捉图像,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操作来截取屏幕,得到的截屏也是获取的图像。
步骤S404:在捕捉到图像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图像通过Wi-Fi链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Wi-Fi Direct方式将上述图像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
步骤S405: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该图像后,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在显示屏是亮着的情况下,显示该图像。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不是亮着的,则第二电子设备不显示该图像。显示屏是亮着的,具体可以是指显示屏被供电,用户可以通过眼睛看到显示屏上的显示的内容。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亮着的显示屏也可以是在该显示屏上显示了一个锁屏界面。因此,上述图像也可以显示在锁屏界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将刚刚获取的图像马上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然后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亮着的时候显示该图像的技术方案,使得用户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传输图像,无需耗费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流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0: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账号的作用可以是指电子设备需要登录一个特定的账号才能使用电子设备的一些功能,例如电子设备需要登录账号,才能使用指纹识别、联系人同步等功能,在没有登录账号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上述功能。当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输入设备账号ID及密码进行登录时,验证信息(设备账号ID及密码)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发送给云服务器进行验证。只有验证通过后,电子设备才算登录了一个设备账号,并可以使用相关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云服务器主要是用于对电子设备的设备账号进行鉴权,因此该云服务器可以知道哪几个电子设备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并可以与这几个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6:第二电子设备判断在预定时间(例如5秒)内,是否接收到了用户的操作: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接收了用户的操作,则第二电子设备执行步骤S407,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则第二电子设备执行步骤S408。该操作可以是用户对该电子设备的任何操作,例如用户的手指触摸了显示屏,用户按了第二电子设备侧边的音量键等。
步骤S407:在显示上述图像的同时,还显示用于对该图像进行操作的控件例如虚拟按钮、链接、图标等,如图10B所示,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手指1003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后,在显示图像1001的同时,还显示了两个虚拟按钮1004、1005,以便用户对该图像进行操作。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操作,这表明用户对该图像感兴趣,因此在显示屏上显示更多控件,这样便于用户后续对该图像进行各种操作,提高了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
步骤S408:该图像不再显示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当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在上述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的任何操作,这表明用户虽然看到了这张图像但是不愿意保存或者不愿意对该图像进行其他操作,那么第二电子设备也没有必要再显示该图像了,更没有必要将该图像保存在存储器中。这样做,也提高了第二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400、步骤S401和步骤S402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402也可以在步骤S401之前执行,或者步骤S400可以在步骤S402之后执行。只要在步骤S403之前,以下步骤都完成了就行:两个电子设备与同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分别建立了Wi-Fi链路,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了蓝牙链路,以及两个电子设备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04具体可以为:
捕捉到图像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亮着的,则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无线链路将上述捕捉到的图像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如果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灭着,则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不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上述图像。
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的具体方法,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主动通过无线链路(例如蓝牙链路或Wi-Fi链路等)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当前的设备状态信息例如是否灭屏、存储器的容量、设备硬件/软件版本信息等,然后由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二电子设备反馈的上述设备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亮着的方法,也可以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的消息来确定。例如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那么云服务器可以收集这两个电子设备的一些设备信息例如显示屏信息(例如是否灭屏、尺寸等)、存储器的容量、设备硬件/软件版本信息等,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请求该云服务器查询并返回关于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信息,云服务器查询后返回消息给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由此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否是亮着的,进而确定是否发送图像给第二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亮着的时候,第一电子设备才将捕捉到的图像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除了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捕捉到的图像之外,还可以传输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型号,设备名称等。在技术实现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可以包括上述捕捉到的图像和上述设备信息;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该图像信息后,将该图像和设备信息都可以显示在显示屏上。例如,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该图像的同时,还可以显示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相关的信息;如图10A所述,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了图像1001,同时还显示了一个提示框1002,该提示框1002表明该图像来自于第一电子设备,这样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知道是谁传过来的图像。
下面基于上述分享图像的方法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以两个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3。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是具有图3硬件结构的手机,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是具有图3硬件结构的平板电脑。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3都需要登录特定的设备账号才能使用电子设备的一些功能,例如第一电子设备需要登录华为账号,才能使用联系人同步、即时分享的功能,在没有登录华为账号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上述功能。第二电子设备103也可以是相同的情况。以第一电子设备101为例,如图5所示,图标501表明该第一电子设备101用于显示各种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及微件(Widget)的界面有3个,当前显示的界面是主界面,该主界面可以通过用户的手指触摸按键503来显示,该按键503可以是触摸屏304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是实体键;该主界面也可以通过手指在触摸屏503上进行滑动来显示。用户的手指可以触摸图标502所代表的设置;上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该触摸事件,在触摸屏304上显示设置的图形用户界面(以下简称GUI),如图6A所示。在图6A中,显示了与设置相关的菜单,例如飞行模式、Wi-Fi、移动网络等。其中,飞行模式、Wi-Fi、蓝牙均未开启或打开。其中,菜单601表明与华为账号相关的菜单,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图标602来进入该菜单601的具体界面,或者通过触摸该菜单601选项的任意区域进入该菜单。如图6B所示,在该GUI中,如果用户已经拥有华为账号,则用户可以点击虚拟按钮603,然后在相关界面输入账号、密码等进行登录,由该电子设备发送相关数据给网络侧的云云服务器;如果用户没有华为账号,则用户可以点击虚拟按钮604,然后在另一界面输入注册信息,完成华为账号的注册。在云云服务器鉴权通过后,该云服务器返回数据给该电子设备,然后在该电子设备上显示登录的华为账号的相关信息,如图6C所示。在图6C中,显示的GUI中包括该账号的用户头像605,账号信息606(包括设备账号ID、用户等级、联系方式等)。该GUI中还显示了一些常用的设置菜单,例如菜单607表明联系人同步的功能菜单,虚拟按钮608表明当前开启了联系人同步的功能;还例如,在该GUI中显示了菜单609,该菜单609表明即时分享(InstantSharing)的功能,虚拟按钮610表明当前即时分享的功能被关闭了。
在本申请中,上述即时分享的功能是指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照、录像、截屏后,该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图片、视频或截图马上分享给其他的电子设备。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时是指获取到上述图像(图片、视频或截图)的动作,与将该图像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的动作之间,时间间隔非常短,可以以微秒计算;而且,上述两个动作之间,可以没有根据用户的输入而执行的动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菜单609的名称为“即时分享”,但是该名称并不能造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菜单609的名字也可以是其他名字例如即刻分享等。
如图6C所示,当用户的手指611点击虚拟按钮610,即时分享的功能被打开,如图6D所示,图6C中的虚拟按钮610改变成了虚拟按钮613,该虚拟按钮613即表明上述即时分享功能被打开。同时,蓝牙或Wi-Fi被打开,在该电子设备的状态栏可以看到相应的标识611和标识612。该电子设备的蓝牙装置开始搜寻附近也开启了蓝牙的其他电子设备,并与之配对,进而两者之间建立蓝牙链路。此时该蓝牙装置是在主模式下工作,上述其他电子设备工作在从模式。上述主模式、从模式均是蓝牙技术中的术语,本文不再赘述。上述搜寻、配对等过程可以是以用户不可感知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可以是用户主动通过相关的GUI来选择相关的其他电子设备来配对并建立蓝牙链路。此外,该蓝牙装置还可以与另外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链路。技术上来说,该蓝牙装置可以最多同时与7个蓝牙从设备进行通信。上述电子设备、其他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建立的链路可以形成一个微型的无线局域网。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了蓝牙链路时,可以以用户能够感知的方式来提示用户,例如在触摸屏上显示“与蓝牙设备A建立了蓝牙连接”等。
上述即时分享的功能被打开时,该电子设备的Wi-Fi装置也可以被启动,该Wi-Fi装置开始搜寻由Wi-Fi无线接入点广播的Wi-Fi信号。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操作之后,该电子设备可以接入Wi-Fi无线接入点并与之建立Wi-Fi链路。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之间通过蓝牙建立无线链路可以认为是电子设备之间的握手,表明电子设备之间是相互信任的;而电子设备接入到Wi-Fi网络表明,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通过该网络发送图像给其他电子设备。
从图6A-6D中可知,第一电子设备101的即时分享功能能够开启或关闭的提前是,该第一电子设备101已经登录了相关的设备账号例如上述华为账号。在该登录的设备账号上,有即时分享的子菜单。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即时分享的功能也可以不用登录相关的设备账号就可以开启或关闭。如图7A所示,是用户的手指对图5中的设置502点击后,打开的设置的GUI。在该GUI中,显示了一排排的设置菜单,其中菜单701是即时分享的菜单,虚拟按钮702表明即时分享的功能被关闭。另外,Wi-Fi功能也被关闭如虚拟按钮703所示,蓝牙也被关闭如虚拟按钮704所示。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的手指在触摸屏上的触摸操作,响应于该触摸操作,如图7B所示,虚拟按钮702被改变成虚拟按钮705,该虚拟按钮705表明即时分享的功能被打开。与此同时,Wi-Fi功能也被打开(如虚拟按钮706所示),蓝牙也被打开(如虚拟按钮707所示),并且,可以在状态栏710上显示蓝牙的标志708,也可以在状态栏710上显示Wi-Fi的标志709。这样可以不用登录相关的设备账号就能开启或关闭即时分享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时分享功能被打开后,当第一电子设备101捕捉到图像时(例如用户通过前置/后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视频,用户通过特定操作获取到的截屏等),该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亮着的,则该第一电子设备101通过无线链路(例如蓝牙链路或者Wi-Fi链路)将上述捕捉到的图像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103;如果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灭着的,则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不向第二电子设备103传输上述图像。第一电子设备101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亮着的具体方法,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103主动向第一电子设备101反馈当前的设备状态信息例如是否灭屏、存储器的容量、设备硬件/软件版本信息等,然后由第一电子设备101根据第二电子设备103反馈的上述设备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亮着。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亮着的方法,也可以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的消息来确定;例如由于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第二电子设备103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那么云服务器可以收集这两个电子设备的一些设备信息例如显示屏信息(例如是否灭屏、尺寸等)、存储器的容量、设备硬件/软件版本信息等,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请求该云服务器查询并返回关于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信息,云服务器查询后返回消息给第一电子设备101,第一电子设备101由此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是亮着的,进而确定是否发送图像给第二电子设备10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在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亮着的时候,第一电子设备101才将捕捉到的图像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103。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亮着屏的电子设备上有用户正在看视频、打字等,则在通知栏上通知有人共享图像。在用户点击该通知后,该图像才能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点亮的操作也可以在蓝牙或Wi-Fi打开之后,在第一电子设备101捕捉到图像之前进行。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在用户拍照后进行即时分享更快速更高效地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也可以不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亮着,而在第一电子设备101捕捉到图像后,将该图像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103,以便第二电子设备103及时、快速地保存该图像。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该图像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103后,该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该图像做不同的处理。例如第二电子设备103确定显示屏没有亮着,则可以把该图像存储在存储器中,然后在该显示屏被点亮时,在该显示屏上显示该图像。再例如,第二电子设备103在接收到该图像后,可以先确定显示屏是否亮着,如果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该显示屏上显示上述图像;如果该显示屏不是亮着的,则不对该图像进行存储。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即时分享功能被打开后,当第一电子设备101捕捉到图像时(例如用户通过前置/后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视频,用户通过特定操作获取到的截屏等),该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先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登录的设备账号与第一电子设备101登录的设备账号是否是相同的。如果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103登录的设备账号与第一电子设备101登录的设备账号是相同的,才能把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无线链路(例如蓝牙链路或者Wi-Fi链路)即时分享给第二电子设备103。这样保证了图片/视频分享的准确性,进一步保障了第一电子设备101中数据的隐私安全。具体地,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第二电子设备103建立了蓝牙连接后,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设备账号是否与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设备账号相同;如果第一电子设备确定两者设备账号相同,则开启(或打开)即时分享的功能。这样,第一电子设备101在捕捉到图像后,不用再提示用户,而将该捕捉到的图像通过无线链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103。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即时分享功能被打开后,当第一电子设备101捕捉到图像时(例如用户通过前置/后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视频,用户通过特定操作获取到的截屏等),该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否点亮,并且还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登录的设备账号与第一电子设备101登录的设备账号是否是相同的。当该第一电子设备101确定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亮着的,并且第二电子设备103登录的设备账号与第一电子设备101登录的设备账号是相同的,则该第一电子设备101通过无线链路将上述捕捉到的图像发送给显示屏亮着的上述第二电子设备103。上述方案可以保证了图像(图片/视频等)分享的准确性,进一步保障了第一电子设备中数据的隐私安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如下场景:
场景一:用户拥有两个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和便携式电脑,两个电子设备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手机、便携式电脑通过蓝牙建立了蓝牙链路,也都与同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了Wi-Fi链路,这时用户可能在家,或者在办公室,或者在某个咖啡店。用户正在该便携式电脑上写一篇关于《小王子》读后感的文章,但是现在需要一张图片作为插图放入文章中。于是用户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于是该照片马上显示在了便携式电脑的显示屏上,这样用户几乎可以同一时间在便携式电脑的显示屏上看到这张照片,马上可以对该照片进行编辑或者其他处理。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照片可以显示在显示屏的特定位置,例如该照片可以插入上述文章中的特定位置,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在用户拿手机拍照之前,便携式电脑的显示屏上显示了上述读后感的一些内容1201(例如文字、多媒体等),用户拿手机拍照后,该照片1202即刻传输给便携式电脑。图12中的标识1203为便携式电脑的显示屏上显示的文章的具体细节。在便携式电脑当前的文章中插入并显示该照片1202,并可以自动在该照片下添加照片的说明(例如添加“插图”、“该照片来自于用户的手机”等类似的说明)。另外,由于文章中插入了一张照片,这样导致了文章的排版改变,便携式电脑可以根据照片的大小、形状自动的来进行排版,并显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交互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用户进行文档处理的效率。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编辑完文档(例如WORD)后,上述便携式电脑可以通过无线链路将编辑完成的文档自动发送给该用户的手机,也可以在编辑完成后提示用户是否将该文档发送给该手机,以便用户进行确认。通过上述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电子设备的相互协助,来处理一件事情,这样也使得电子设备提高了处理效率。
场景二:多个(2个或2个以上)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等)都在家里,例如电子设备A在卧室,电子设备B在客厅,电子设备C在厨房,但是它们在距离上均比较近;上述电子设备A、B、C均登录了同一个设备账号,即上述电子设备都是同一个用户所拥有的不同电子设备,而且上述多个电子设备均与同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了无线连接,即上述多个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Wi-Fi无线接入点形成一个无线局。在上述场景下,电子设备A打开了即时分享功能,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A的摄像头捕捉到一张图像后,该图像可以通过Wi-Fi链路传输到亮着屏幕的电子设备B上,电子设备B的屏幕上随即显示该图像;而因为电子设备C的屏幕是熄灭的,所以该图像没有传输给电子设备C。上述亮着屏幕的电子设备B,表明该电子设备B正在被该用户的家人或者朋友使用,而灭屏的电子设备C表明该电子设备当前没有任何人使用。因此电子设备A将捕捉的图像传输给亮着屏的电子设备B,这样用户可以和家人/朋友立刻分享刚刚获取的图像(照片/视频等),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打开即时分享的功能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基于其他电子设备与它的距离,来传输不同大小或不同分辨率的图像给不同距离的其他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信号的强弱,或者根据其他电子设备的Wi-Fi信号的强弱等方法来确定其他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与上述不同的其他方法来确定其他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距离,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如图8A所示,假定电子设备a是打开了即时分享功能的第一电子设备101,电子设备a-d均连接了同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电子设备a可以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其他电子设备b、c、d与它的距离,从图8A中可以看出,电子设备b与电子设备a的距离最近,电子设备c与电子设备a的距离次之,电子设备d与电子设备a的距离最远。那么,在电子设备a利用摄像头捕捉图像802之后,该图像可以通过Wi-Fi链路传输给其他电子设备。具体地,由于电子设备b离电子设备a最近,那么电子设备a可以传输原始尺寸的上述捕捉到的图像给电子设备b,而此时电子设备b的屏幕可以是亮着的,该图像可以在该屏幕上显示,如图8B所示,图像802在电子设备b的屏幕上显示。电子设备d与电子设备a最远,但是电子设备d的屏幕时灭着的,那么电子设备a可以不发送上述图像给电子设备d。根据电子设备c与电子设备a的距离,电子设备a可以发送分辨率低的图像803给电子设备c,电子设备c随即在屏幕上显示该图像。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距离电子设备a越远的电子设备,传输的图片的大小越小,分辨率越低。其他电子设备离电子设备a的距离越近,可以表明这电子设备的用户跟电子设备a的用户之间的亲密度越高,那么电子设备传的图片的分辨率也可以越大。通过上述即时分享方法,能够使得电子设备分享图像更加智能化,提高了分享的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a可以根据距离的不同,按照先后顺序传输图像给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a可以将捕捉到的图像最先传输给距离电子设备a最近的电子设备b,将该图像最后传输给离电子设备a最远的电子设备d。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Wi-Fi局域网而言,在同一时刻网络资源浪费减少了。另外,离电子设备a最近的电子设备b的用户与电子设备a的用户之间亲密度最高,因此电子设备b能够最快获取到电子设备a发送的图像,从而能够保证电子设备b及时、快速地获取到电子设备a拍摄的图像。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某个电子设备相对与电子设备a的距离改变了(即该电子设备改变了位置),那么电子设备a可以根据新的距离来确定如何传输图像。
如图9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a、电子设备A等)可以通过无线链路910将捕捉到的图像901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b、电子设备B等),并在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上显示。在图9中,该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上显示了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过来的图像901,该图像可以以悬浮方式显示在该显示屏上,并在该图像的下方可以显示一些常用的对图像进行操作的虚拟按钮例如编辑902、存储903、取消904等。其中,“编辑”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902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与编辑相关的GUI,以便用户可以对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的该图像901进行编辑(例如调色、裁剪等);“存储”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903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的该图像901存储到该第二电子设备101中的存储器中。可以理解的是,该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例如闪存等。“取消”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904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不存储第一电子设备101即时分享的该图像901,并在该显示屏上不再显示该图像901。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图像的显示方向可以自适应于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的尺寸。图9中,显示的图像901在长度上的方向与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在宽度上的方向相同(假定都是在平面坐标系的Y方向),这样在显示方式上,图像901无法与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适应。而如图10A所示,在第二电子设备103中显示了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的图像1001,该图像1001的在长度上的方向与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在长度上的方向相同(假定都是在平面坐标系的Y方向),这样图像1001的显示方向就更好地适应了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在该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上显示了第一电子设备101通过Wi-Fi传输的图像1001,该图像1001可以以悬浮方式显示在该显示屏上。如果在预定时间(例如5秒钟)内,该第二电子设备103没有接收到用户在显示屏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则之前显示的该图像1001在预定时间过了之后,不再在该显示屏上显示,即该图像没有存储在缓存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该图像1001的同时,在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上还可以显示一个提示框,例如内容是“该图像来自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在5秒内无任何操作,该图像将不再显示,并且不存储在本机”的提示框1002,该提示框1002可以提示用户该图像来自于哪个电子设备,还可以提示如果在预定时间内不做操作结果将会怎样。
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第二电子设备103接收到用户在显示屏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则先前显示的该图像1001还继续在该显示屏上显示,这表明该图像存储在了第二电子设备103的缓存中。上述触摸操作可以是用户的手指1003在该显示屏上的任意位置上的触摸操作,上述触摸操作也可以是用户的手指1003针对该图像1001的触摸操作,即用户的手指1003触摸了图像1001所在的位置。如图10B所示,响应于该触摸操作,第二电子设备103还可以在该显示屏上显示两个虚拟按钮:编辑1004和存储1005。其中,“编辑”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1004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显示与编辑相关的GUI,以便用户可以对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的该图像进行编辑(例如调色、裁剪等);“存储”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1005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第二电子设备103可以将该图像1001存储到该第二电子设备103中的存储器中,该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通过上述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对上述图像感兴趣的情况下来显示更多的针对该图像的控件,以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能力,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编辑完图像后,第二电子设备103还可以通过上述无线链路将编辑完成的图像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101,也可以在编辑后提示用户是否将该图像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101,以便用户进行确认。通过上述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电子设备的相互协助,来处理一件事情,这样也使得电子设备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的图像也可以显示在第二电子设备103显示屏的锁屏界面上,如图10C所示。在该图中,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是亮着的,因此上述图像可以显示在该显示屏上,提示框1006表明当前第二电子设备103的显示屏上显示的是锁屏界面,在该锁屏界面上显示了图像1001。当用户滑动解锁后,该图像1001可以不在显示屏上显示了,因为用户看到该图像1001后并没有对该图像1001做任何操作(例如触摸等),而是去触摸提示框1006用以解锁显示屏,这表明用户对该图像1001并不感兴趣。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滑动解锁后,该图像1001还可以继续显示在该显示屏上,以便用户对该图像1001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操作。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在拍照之后再自动开启即时分享的功能或者在提示用户之后,基于用户的授权而开启即时分享的功能。如图11A所示,在用户用摄像头捕捉到图像1101后,该图像1101可以先显示给用户进行预览,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在显示屏上提示用户是否需要开启即时分享的功能。在该图11A中,提示框1102用以提示用户是否开启该功能,同时图中还显示了虚拟按钮1103、1104。其中,虚拟按钮1103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1103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电子设备可以启动即时分享的功能,随后打开Wi-Fi、蓝牙等,并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流程来与其他电子设备、Wi-Fi无线接入点等建立无线连接;虚拟按钮1104表示在接收到用户对该虚拟按钮1104的触摸操作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该电子设备不启动即时分享的功能。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还可以显示拍照的图标1105,用户点击该图标可以进入拍照的GUI,以便继续进行拍照。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点击虚拟按钮1103打开即时分享的功能后,电子设备如果没有找到与之进行蓝牙匹配的其他电子设备,那么可以在显示屏显示分享失败的通知消息,如图11B所示。提示框1107表明电子设备当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其他电子设备,因此分享失败。用户点击虚拟按钮1106后,响应于该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可以返回拍照的GUI,以便用户继续拍照。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时就提醒用户是否要开启即时分享的功能,或者在拍照的主界面上显示一个控件,该控件可以用来打开或者关闭即时分享的功能。
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A、B、C、D与同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1401建立了无线链路。另外,电子设备B、C、D作为蓝牙从设备与作为蓝牙主设备的电子设备A建立了蓝牙链路。因此,当电子设备B拍了一张照片1402后,该照片可以自动的即时分享给电子设备A,因为电子设备A是主设备,而由于电子设备C、D均是从设备,于是电子设备并不会通过Wi-Fi无线链路将该照片1402发送给电子设备C或D。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默认作为蓝牙主设备的电子设备A,可以接收来自蓝牙从设备(电子设备B、C、D)通过Wi-Fi无线链路发送的图像(照片/视频等),或其他例如录音、文档(Word文档、TXT格式文档等),以便电子设备A的用户根据接收到的即时共享的上述照片、视频、录音、文档等进行具体的编辑处理。示例性地,在图14中,电子设备B拍了一张照片1402,并通过即时分享的方式,发送给了电子设备A;电子设备C录了一段录音1403,也通过即时分享的方式,将该录音1403发送给了电子设备A;电子设备D上有一个文档1404,也通过即时分享的方式发送给了电子设备A。这样,电子设备A的用户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例如上述照片1402、录音1403、文档1404等),对该材料进行整理、编辑,并可以在编辑的过程中继续接收电子设备B、C、D所发送过来的数据。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编辑完数据后,电子设备A可以将编辑完的数据发送给作为蓝牙从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A上选择把上述数据发送给哪一台从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130可以包括处理器1301、触摸屏1302、Wi-Fi装置1303、蓝牙装置1304、电源装置1305及存储器1306,该电子设备130的上述各个部分可以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1307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图13未示出,该电子设备130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定位装置、微型投影仪、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该电子设备130通过蓝牙装置1304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链路;Wi-Fi装置1303与Wi-Fi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链路,电子设备130与其他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进行点对点连接,形成Wi-Fi直连链路;处理器1301从存储器1306中获取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包括获取的图像和/或电子设备130的设备信息。处理器1301将上述图像信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
其他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图像信息后,判断显示屏是否亮着;
如果其他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是亮着的,则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及所述设备信息,如果其他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不是亮着的,则不在显示屏显示上述图像或者上述设备信息。
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触摸屏,其中,所述触摸屏包括触控面板和显示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多个应用程序;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来描述各种电子设备,但是这些电子设备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定。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电子设备与另一电子设备区分开。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被命名为第二电子设备,类似地,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电子设备,而不背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上述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云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云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为了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是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进行描述的。然而,上面的示例性的讨论并非意图是详尽的,也并非意图要将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以上教导内容,很多修改形式和变型形式都是可能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充分阐明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具有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的技术方案以及各种实施例。

Claims (34)

1.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第三电子设备通过Wi-Fi协议建立Wi-Fi Direct链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摄像头捕捉到一张照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其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距离,将不同分辨率的所述照片通过所述Wi-Fi Direct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分辨率的所述照片,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第二分辨率的所述照片,所述第一分辨率与所述第二分辨率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则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则所述第一分辨率大于所述第二分辨率。
4.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建立Wi-Fi Direct链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用于编辑文档的一图形用户界面;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照片,所述照片是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到的;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照片通过所述Wi-Fi Direct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照片后,将所述照片自动插入到所述文档中的特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
如果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了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响应于所述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所述照片和用于对所述照片进行编辑的控件。
6.如权利要求5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所述照片不再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操作为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任意位置上的触摸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型号或设备名称。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的起始点为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照片的时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照片后,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灭屏的,则不显示所述照片。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所述照片的同时,还显示用于编辑所述照片的控件。
12.如权利要求4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控件包括调色或裁减。
13.如权利要求5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协议建立蓝牙链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蓝牙链路来验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户是否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蓝牙链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
响应于所述触摸操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分享照片的功能。
15.一种分享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
通过Wi-Fi协议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Wi-Fi Direct链路;
获取照片,所述照片是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到的;
将所述照片通过所述Wi-Fi Direct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
通过Wi-Fi协议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所述Wi-Fi Direct链路;
在显示屏上显示用于编辑文档的一图形用户界面;
通过所述Wi-Fi Direct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照片;
将所述照片自动插入到所述文档中的特定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
通过蓝牙协议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链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蓝牙链路来验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户是否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
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
响应于所述触摸操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分享照片的功能。
18.一种分享图像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第二电子设备中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通过Wi-Fi Direct方式建立Wi-Fi Direct链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用于编辑文档的一图形用户界面;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 Direct链路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照片,所述照片是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到的;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照片自动插入到所述文档中的特定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
如果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了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响应于所述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所述照片和用于对所述照片进行编辑的控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的触摸操作,则所述照片不再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操作为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任意位置上的触摸操作。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型号或设备名称。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的起始点为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照片的时间。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照片后,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灭屏的,则不显示所述照片。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所述照片的同时,还显示用于编辑所述照片的控件。
26.如权利要求18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控件包括调色或裁减。
27.如权利要求18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协议建立蓝牙链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蓝牙链路来验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户是否相同。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蓝牙链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
响应于所述触摸操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分享照片的功能。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2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2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分享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
通过Wi-Fi协议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Wi-Fi Direct链路;
获取第一照片,所述第一照片是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到的;
将所述第一照片通过所述第一Wi-Fi Direct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用于:
通过Wi-Fi协议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Wi-Fi Direct链路;
获取第二照片,所述第二照片是通过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到的;
将所述第二照片通过所述第二Wi-Fi Direct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
通过Wi-Fi协议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所述第一Wi-Fi Direct链路,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所述第二Wi-Fi Direct链路;
在显示屏上显示用于编辑文档的一图形用户界面;
通过所述第一Wi-Fi Direct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照片;
通过所述第二Wi-Fi Direct链路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照片;
将所述第一照片和所述第二照片自动插入到所述文档中的特定位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
通过蓝牙协议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链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蓝牙链路来验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登录的账户是否相同。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与一Wi-Fi接入点建立第一Wi-Fi链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与所述Wi-Fi接入点建立第二Wi-Fi链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还用于:与所述Wi-Fi接入点建立第三Wi-Fi链路。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
CN202110188796.8A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15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8796.8A CN113015263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8796.8A CN113015263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780010618.8A CN109156041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17/081665 WO2018195708A1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618.8A Division CN109156041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263A true CN113015263A (zh) 2021-06-22
CN113015263B CN113015263B (zh) 2022-10-11

Family

ID=63920170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8838.8A Active CN112996141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2110188796.8A Active CN113015263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780010618.8A Active CN109156041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2211453162.1A Pending CN115843129A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8838.8A Active CN112996141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618.8A Active CN109156041B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2211453162.1A Pending CN115843129A (zh) 2017-04-24 2017-04-24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0754540B2 (zh)
EP (2) EP3609192B1 (zh)
JP (1) JP6714803B1 (zh)
KR (2) KR102381772B1 (zh)
CN (4) CN112996141B (zh)
AU (3) AU2017411918A1 (zh)
WO (1) WO20181957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7111B (zh) * 2020-01-16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11694530B (zh) * 2020-06-09 2023-05-23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适配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28196B2 (en) * 2020-09-15 2024-03-12 Tawaun Bell Apparatuses for improved electronic data storage and transfer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114679708A (zh) * 2020-12-25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612626A (zh) * 2020-12-28 2021-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220210336A1 (en) * 2020-12-30 2022-06-30 Snap Inc. Selector input device to transmit media content items
KR20240026591A (ko) * 2022-08-22 2024-0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5334246A (zh) * 2022-09-06 2022-11-11 抖音视界有限公司 用于影像拍摄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774A (zh) * 2012-03-31 2012-08-15 王方淇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同步分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23964A (zh) * 2012-10-31 2013-04-03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信息共享娱乐系统
CN104094183A (zh) * 2011-11-16 2014-10-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用户设备之间无线地共享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49712A (zh) * 2013-10-23 2016-08-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6211033A (zh) * 2016-06-28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分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10262A (zh) * 2016-06-20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片分享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106527882A (zh) * 2016-09-29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享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7066293A1 (en) * 2015-10-16 2017-04-20 Google Inc. Techniques for attaching media captured by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o an electronic doc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280A (en) 1934-09-14 1935-10-29 Victor Alexander Ferdinand Sound recording
JP2003125321A (ja) * 2001-10-17 2003-04-25 Konica Corp アルバム作成端末、写真アルバム作成システム及び写真アルバム作成方法並びに支援プログラム
US20130097302A9 (en) * 2003-10-01 2013-04-18 Robert Khedouri Audio visual player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ent distribution using the same
KR100658614B1 (ko) * 2004-01-16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4956202B2 (ja) 2007-01-16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019280B2 (en) * 2007-07-10 2011-09-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a dual-signal device
KR20090114165A (ko) * 2008-04-29 2009-11-03 (주)지캠프 기사 제공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상기 방법을구현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JP5369974B2 (ja) * 2009-08-04 2013-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共有システム
US10089327B2 (en) * 2011-08-18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rt camera for sharing pictures automatically
US8864019B2 (en) 2011-12-22 2014-10-21 Pink Zulu Labs, Inc. Auto configurable transfer and management system
US9940118B2 (en) * 2012-02-23 2018-04-10 Dahrwi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highly dynamic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9292526B2 (en) 2012-02-24 2016-03-22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Context-based content list generation
KR101875744B1 (ko) * 2012-07-13 2018-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3577089A (zh) 2012-08-10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的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US9152211B2 (en) * 2012-10-30 2015-10-0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hanced notifications
KR20140090297A (ko) * 2012-12-20 2014-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을 이용하는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04568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ost device,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host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EP2755411B1 (en) * 2013-01-09 2021-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device information on a wireless device supporting Wi-Fi Direct and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US20140283141A1 (en) 2013-03-15 2014-09-18 Apple Inc. Switching a Mobile Device from Operating in a Primary Access Mode to a Secondary Access Mode
JP6107518B2 (ja) 2013-07-31 2017-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017015A (ko) * 2013-08-01 2015-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카드 공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기기
KR102047703B1 (ko) * 2013-08-09 2019-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WO2015068988A1 (ko) 2013-11-06 2015-05-1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US9462438B2 (en) * 2013-11-14 2016-10-04 Google Inc. Do-not-disturb modes
JP6113065B2 (ja) * 2013-12-20 2017-04-12 株式会社 ゼネテック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情報共有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表示方法
CN103874168A (zh) * 2013-12-27 2014-06-1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蓝牙匹配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和路由装置
KR102144339B1 (ko) * 2014-02-11 2020-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JP2015162040A (ja) * 2014-02-27 2015-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3973786B (zh) * 2014-05-07 2017-05-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通知消息的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207835B1 (en) * 2014-05-31 2015-12-08 Apple Inc. Message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e and transmittal of media and location content
WO2016017908A1 (ko) 2014-07-31 2016-02-04 엘지전자(주)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기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56217B (zh) * 2014-08-15 2017-06-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内容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6442916B2 (ja) 2014-08-20 2018-1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文書共有システム、サーバ、端末装置、文書データ更新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536855B (zh) 2014-09-29 2016-06-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分享方法與裝置
KR20160045269A (ko) * 2014-10-17 2016-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상기 디바이스와 통신 가능한 이동 단말기
US10367988B2 (en) * 2015-02-04 2019-07-30 Casio Computer Co., Lt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executing predetermined data processing by plurality of apparatuses linking
JP6217731B2 (ja) 2015-02-04 2017-10-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KR20160121982A (ko) * 2015-04-13 2016-10-21 엔트릭스 주식회사 클라우드 스트리밍 서비스 시스템, 웹 컨테이너 공유를 통한 이미지 클라우드 스트리밍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18573A1 (ko) * 2015-07-24 201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9965175B2 (en) * 2015-08-25 2018-05-08 Myscript System and method of digital note taking
CN105739699B (zh) * 2016-01-29 2018-11-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提示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0447659B2 (en) * 2016-03-02 2019-10-15 Google Llc Sharing protected user content between devices
US20170264440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Smartiply Inc. Proximity-Based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curity
KR101658614B1 (ko) * 2016-05-09 2016-09-21 서종혁 이동식 영상 촬영장치, 정보 공유 단말, 이동식 영상 촬영장치를 이용하는 정보 공유 시스템
CN106095401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通知栏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54213B (zh) * 2016-08-02 2020-02-07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应用的消息免打扰方法、系统和应用后台系统
CN106407365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片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6231130B (zh) * 2016-09-20 2019-11-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消息的屏蔽方法及装置
US20180150195A1 (en) * 2016-11-25 2018-05-31 Johnny Lugo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users to view, manage and respond to a plurality of news events
US9959010B1 (en) * 2016-12-23 2018-05-01 Beijing Kingsoft Internet Security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4183A (zh) * 2011-11-16 2014-10-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用户设备之间无线地共享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38774A (zh) * 2012-03-31 2012-08-15 王方淇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同步分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23964A (zh) * 2012-10-31 2013-04-03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信息共享娱乐系统
CN105849712A (zh) * 2013-10-23 2016-08-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66293A1 (en) * 2015-10-16 2017-04-20 Google Inc. Techniques for attaching media captured by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o an electronic document
CN106210262A (zh) * 2016-06-20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片分享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106211033A (zh) * 2016-06-28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分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27882A (zh) * 2016-09-29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享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26511A1 (en) 2021-01-28
KR102249413B1 (ko) 2021-05-06
CN112996141A (zh) 2021-06-18
EP3609192A1 (en) 2020-02-12
WO2018195708A1 (zh) 2018-11-01
CN113015263B (zh) 2022-10-11
US20220308724A1 (en) 2022-09-29
CN115843129A (zh) 2023-03-24
AU2017411918A1 (en) 2019-12-05
AU2023202760A1 (en) 2023-05-18
KR102381772B1 (ko) 2022-04-01
JP6714803B1 (ja) 2020-07-01
US20200117331A1 (en) 2020-04-16
AU2021204449A1 (en) 2021-07-29
JP2020522151A (ja) 2020-07-27
US11372537B2 (en) 2022-06-28
CN109156041B (zh) 2021-02-12
EP3609192A4 (en) 2020-04-22
EP3609192B1 (en) 2023-04-19
KR20210052599A (ko) 2021-05-10
AU2021204449B2 (en) 2023-02-16
EP4270971A1 (en) 2023-11-01
KR20190142368A (ko) 2019-12-26
CN112996141B (zh) 2022-09-23
CN109156041A (zh) 2019-01-04
US10754540B2 (en)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6041B (zh) 分享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702602B (zh) 分享图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RU264749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писка wifi
US106089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based identity recognition
EP3413184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1164983B (zh) 互联终端出借本地处理能力
CN10641223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02671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haring resources
US20150293670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messa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JP7327729B2 (ja) システム
KR10154902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방법
CN114513479B (zh) 消息收发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160039516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90083920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