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7932A -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7932A
CN113007932A CN202110291892.5A CN202110291892A CN113007932A CN 113007932 A CN113007932 A CN 113007932A CN 202110291892 A CN202110291892 A CN 202110291892A CN 113007932 A CN113007932 A CN 113007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pipelin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18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优
赵材波
林海佳
黎汝令
吴永和
桂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2918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7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7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7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1Charging refrigerant to a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2Collecting refrigerant from a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3Control issues for charging or collecting refrigerant to or from a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冷媒调整装置包括吸气管路、排气管路和压缩管路,压缩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吸气管路上,第二端连接在排气管路上,排气管路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吸气管路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压缩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与排气管路之间设置有阀门A,压缩管路与排气管路在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接口之间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阀门B,第一压缩机与吸气管路之间的压缩管路上设置有阀门C,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路,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阀门E。根据本申请的冷媒调整装置,能够在生产检测时对制冷设备内的原有冷媒进行精确的转移,确保不浪费、不泄露。

Description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媒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氟利昂气体的排放会破坏大气层、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利用氟利昂制冷剂的制冷设备应用于各行各业,从源头生产检测到用户使用、售后维修及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氟利昂制冷剂的泄露,甚至存在人为的私自排放等现象。随着对氟利昂制冷剂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需要对上述各个流程环节中的氟利昂制冷剂进行严格的监控、回收再生利用等,特别是在测试、维修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制冷设备内的制冷剂进行腾挪操作,需要确保在断开连接管的时候制冷剂不会泄露到大气环境中。
售后维修难于监管,使用制冷剂回收设备进行售后维修的更是少见,特别是家用空调的售后维修存在大量的制冷剂泄露、收取加雪种费用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特种空调特别是机房空调的压缩机放置在低压的室内机侧,在生产测试过程中的保压检漏制冷剂与机组的额定灌注制冷剂存在差别,频繁的连接测试过程很难精确控制出厂时机组内的制冷剂灌注量,基本上只能抽真空重新灌注制冷剂,这个过程非常浪费制冷剂、造成生产成本高;抽真空保压重新灌注制冷剂也非常浪费生产时间、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制冷剂回收调整设备,用于生产检测时对制冷设备内的原有制冷剂进行精确的转移,确保不浪费、不泄露。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在生产检测时对制冷设备内的原有冷媒进行精确的转移,确保不浪费、不泄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媒调整装置,包括吸气管路、排气管路和压缩管路,压缩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吸气管路上,压缩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排气管路上,排气管路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端包括第二接口,吸气管路的第一端包括第三接口,第二端包括第四接口,压缩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与排气管路之间设置有阀门A,压缩管路与排气管路在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接口之间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阀门B,第一压缩机与吸气管路之间的压缩管路上设置有阀门C,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路,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阀门E,抽真空管路被配置为对冷媒调整装置抽真空。
优选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吸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压缩管路上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出口。
优选地,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回收管路,回收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吸气管路,回收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和阀门D,阀门D位于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所在端,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进口。
优选地,抽真空管路上还设置有真空泵,阀门E设置在真空泵的吸气端,抽真空管路连接在吸气管路或排气管路上。
优选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连接有连通管路,第一接口连接有排气接管,第四接口连接有吸气接管,排气接管远离第一接口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手柄,吸气接管远离第四接口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手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回收设备,包括制冷机组,该制冷机组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该冷媒回收设备还包括上述的冷媒调整装置。
优选地,第一接口连接至室内机组的进口,第二接口连接至室外机组的出口,第三接口连接至室外机组的进口,第四接口连接至室内机组的出口。
优选地,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机组压缩机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机组压缩机与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室内换热器与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回收设备,包括制冷机组,该制冷机组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该冷媒回收设备还包括上述的冷媒调整装置。
优选地,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机组压缩机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机组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注氟装置,机组压缩机与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室内换热器与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排气接管连接至气阀,吸气接管连接至注氟装置。
优选地,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机组压缩机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机组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注氟装置,机组压缩机与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室内换热器与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排气接管连接至注氟装置,吸气接管连接至气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冷媒调整装置的抽真空是否合格;
当冷媒调整装置的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其它阀门,打开气阀和液阀,打开阀门B,对制冷机组进行测试;
在对制冷机组测试完毕后,利用冷媒调整装置将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内的冷媒输送至室内机组;
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和液阀,断开第一接口和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连接,断开第四接口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连接,完成制冷机组的测试。
优选地,检测冷媒调整装置的抽真空是否合格的步骤包括:
保持气阀和液阀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控制冷媒调整装置启动抽真空;
检测排气管路的压力PH和吸气管路上的压力PL,并在抽真空压力满足真空度要求时停止抽真空;
关闭阀门E并保持t1时间,检测冷媒调整装置的真空度是否满足真空度要求,若满足,则认为抽真空合格。
优选地,利用冷媒调整装置将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内的冷媒输送至室内机组的步骤包括:
关闭气阀、阀门B、阀门D和阀门E,打开液阀、阀门A和阀门C;
启动第一压缩机把室外机组的冷媒压入室内机组。
优选地,利用冷媒调整装置将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内的冷媒输送至室内机组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第一压缩机的压比;
当第一压缩机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其中n1为设定压比;
检测吸气管路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
当吸气管路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
优选地,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和液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打开阀门B和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
将冷媒压入气液分离器;
当吸气管路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停止第二压缩机,关闭阀门B和阀门D。
优选地,在首次抽真空时,直接将真空泵与大气连通,在之后进行抽真空时,将真空泵与回收容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阀门A、阀门C、阀门D和阀门E,打开阀门B,测试制冷机组;
在制冷机组完成测试后,
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
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
在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和液阀,打开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
打开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将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外机组;
关闭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对室内机组进行维护;
当室内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和排气接管与制冷机组的连接;
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和液阀。
优选地,启动第一压缩机将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外机组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第一压缩机的压比;
当第一压缩机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其中n1为设定压比;
检测吸气管路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
当吸气管路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
关闭吸气接管和排气接管。
优选地,在室内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和排气接管与制冷机组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打开吸气接管,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处于连通状态;
开启阀门E,打开真空泵对室内机组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满足要求;
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和吸气接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
打开排气接管;
打开阀门B;
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
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
在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和液阀,打开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
打开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将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内机组;
关闭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对室外机组进行维护;
当室外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和排气接管与制冷机组的连接;
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和液阀。
优选地,启动第一压缩机将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内机组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第一压缩机的压比;
当第一压缩机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其中n1为设定压比;
检测吸气管路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
当吸气管路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
关闭吸气接管和排气接管。
优选地,在室外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和排气接管与制冷机组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打开吸气接管,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外机组处于连通状态;
开启阀门E,打开真空泵对室外机组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满足要求;
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和吸气接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
打开吸气接管;
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当冷媒回收设备包括气液分离器时,控制方法包括:
当需要向制冷机组补充冷媒时,开启第一压缩机后打开阀门A,将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注入制冷机组;
计算气液分离器内存留的冷媒质量,获取制冷机组内的冷媒质量调整数据;
在制冷机组内的冷媒质量调整至目标质量后,关闭阀门A,关闭第一压缩机。
本申请提供的冷媒调整装置,包括吸气管路、排气管路和压缩管路,压缩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吸气管路上,压缩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排气管路上,排气管路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端包括第二接口,吸气管路的第一端包括第三接口,第二端包括第四接口,压缩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与排气管路之间设置有阀门A,压缩管路与排气管路在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接口之间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阀门B,第一压缩机与吸气管路之间的压缩管路上设置有阀门C,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路,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阀门E,抽真空管路被配置为对冷媒调整装置抽真空。该冷媒调整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阀门以及第一压缩机,同时设置抽真空管路,可以在对制冷机组进行生产测试时,利用不同的阀门启闭组合与压缩机的运行控制,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中的压缩机可以替代制冷机组中的压缩机,实现冷媒迁移等调整动作,利用冷媒调整装置中冷媒量的一致性保证制冷机组内冷媒量的一致性,在测试结束后能够使得制冷机组的冷媒顺利回到低压侧的室内机组,能够在生产检测时对制冷设备内的原有冷媒进行精确的转移,确保不浪费、不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冷媒回收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冷媒回收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冷媒回收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吸气管路;2、排气管路;3、压缩管路;4、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第四接口;8、第一压缩机;9、抽真空管路;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气液分离器;13、回收管路;14、第二压缩机;15、真空泵;16、连通管路;17、排气接管;18、吸气接管;19、机组压缩机;20、室内换热器;21、气阀;22、液阀;23、注氟装置;24、节流阀;25、室外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冷媒调整装置包括吸气管路1、排气管路2和压缩管路3,压缩管路3的第一端连接在吸气管路1上,压缩管路3的第二端连接在排气管路2上,排气管路2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接口4,第二端包括第二接口5,吸气管路1的第一端包括第三接口6,第二端包括第四接口7,压缩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8,第一压缩机8与排气管路2之间设置有阀门A,压缩管路3与排气管路2在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接口5之间的排气管路2上设置有阀门B,第一压缩机8与吸气管路1之间的压缩管路3上设置有阀门C,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路9,抽真空管路9上设置有阀门E,抽真空管路9被配置为对冷媒调整装置抽真空。
该冷媒调整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阀门以及第一压缩机8,同时设置抽真空管路9,可以在对制冷机组进行生产测试时,利用不同的阀门启闭组合与压缩机的运行控制,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中的压缩机可以替代制冷机组中的压缩机,实现冷媒迁移等调整动作,利用冷媒调整装置中冷媒量的一致性保证制冷机组内冷媒量的一致性,在测试结束后能够使得制冷机组的冷媒顺利回到低压侧的室内机组,能够在生产检测时对制冷设备内的原有冷媒进行精确的转移,确保不浪费、不泄露。
第一压缩机8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0,吸气管路1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0作为高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排气口处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11作为低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吸气口或者是吸气管路1内的压力,通过这两个压力的测定,可以计算冷媒调整装置内的真空度,从而确定冷媒调整装置内的真空度是否达到要求,为其它测试的实现提供可靠的测试基础。
压缩管路3上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2,第一压缩机8的吸气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气液分离器12能够对冷媒进行存储,可以在需要对制冷机组内的冷媒量进行调节时,将制冷机组内多余的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内进行存储,从而方便进行制冷机组的冷媒量调节,使得制冷机组内的冷媒量能够更加精确满足运行需求。
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回收管路13,回收管路13的第一端连接至吸气管路1,回收管路13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14和阀门D,阀门D位于第二压缩机14的吸气口所在端,第二压缩机14的排气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12的进口。该第二压缩机14与第一压缩机8之间串联,能够通过调节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的连通状态,实现单压缩机运行、双压缩机串联运行以及压缩机强制冷媒回收等多种功能,提高了冷媒调整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强了冷媒调整装置的调整功能,能够满足冷媒调整的多种需求。
抽真空管路9上还设置有真空泵15,阀门E设置在真空泵15的吸气端,抽真空管路9连接在吸气管路1或排气管路2上。在本实施例中,真空泵15的出口与回收容器此处没有示出连通,在冷媒调整装置首次使用时没有冷媒回收的情况下,真空泵15抽吸的是空气时,则真空泵15的出口可以直接与大气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抽真空管路9上也可以不设置真空泵15,在需要抽真空时,可以直接将该抽真空管路9连接至外接的抽真空系统,进行抽真空操作。
结合参见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之间连接有连通管路16,第一接口4连接有排气接管17,第四接口7连接有吸气接管18,排气接管17远离第一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手柄,吸气接管18远离第四接口7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手柄。
结合参见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媒回收设备包括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该冷媒回收设备还包括上述的冷媒调整装置。
第一接口4连接至室内机组的进口,第二接口5连接至室外机组的出口,第三接口6连接至室外机组的进口,第四接口7连接至室内机组的出口。
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19和室内换热器20,机组压缩机19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机组压缩机19与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21,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22。
在本实施例的冷媒回收设备中,室内机组至少包含有机组压缩机19、注氟装置23、室内换热器20、节流阀24、气阀21和液阀22,还包括室内机组的进口和出口,通常气阀21和液阀22上还具备有注氟嘴,气阀21和液阀22只能手动开启或者关闭,当气阀21和/或液阀22关闭时,气阀21或者液阀22上自带的注氟嘴只能与室外机组或者室内机组连通,本申请默认为气阀21或者液阀22关闭时,其自带的注氟嘴与室外机组连通,与室内机组不连通;室外机组至少包括室外换热器25、室外机组的进口和室外机组的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媒回收设备,包括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冷媒回收设备还包括上述的冷媒调整装置。
结合参见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19和室内换热器20,机组压缩机19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机组压缩机19与室内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注氟装置23,机组压缩机19与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21,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22,排气接管17连接至气阀21,吸气接管18连接至注氟装置23。
结合参见图3所示,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19和室内换热器20,机组压缩机19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机组压缩机19与室内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注氟装置23,机组压缩机19与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21,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22,排气接管17连接至注氟装置23,吸气接管18连接至气阀21。
上述的注氟装置23例如为注氟嘴。
如图2和图3所示,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之间可以通过气连管和液连管连接,气连管连接室内机组的出口和室外机组的进口,液连管连接室内机组的进口和室外机组的出口。如图1所示则不需要气连管和液连管,第一接口4直接连接至室内机组的进口,第二接口5直接连接至室外机组的出口,第三接口6直接连接至室外机组的进口,第四接口7直接连接至室内机组的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冷媒调整装置的抽真空是否合格;当冷媒调整装置的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其它阀门,打开气阀21和液阀22,打开阀门B,对制冷机组进行测试;在对制冷机组测试完毕后,利用冷媒调整装置将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内的冷媒输送至室内机组;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21和液阀22,断开第一接口4和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连接,断开第四接口7和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连接,完成制冷机组的测试。
检测冷媒调整装置的抽真空是否合格的步骤包括:保持气阀21和液阀22处于关闭状态;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控制冷媒调整装置启动抽真空;检测排气管路2的压力PH和吸气管路1上的压力PL,并在抽真空压力满足真空度要求时停止抽真空;关闭阀门E并保持t1时间,检测冷媒调整装置的真空度是否满足真空度要求,若满足,则认为抽真空合格。
利用冷媒调整装置将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内的冷媒输送至室内机组的步骤包括:关闭气阀21、阀门B、阀门D和阀门E,打开液阀22、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8把室外机组的冷媒压入室内机组。
利用冷媒调整装置将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内的冷媒输送至室内机组的步骤还包括: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其中n1为设定压比,为一个预置的压比值,相当于一个临界值,与第一压缩机8或者第二压缩机14的本身性能要求有关;检测吸气管路1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当吸气管路1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如果第一压缩机8本身能满足压比n≤n1并且真空度满足要求时,无需开启运行第二压缩机14。
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21和液阀22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打开阀门B和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将冷媒压入气液分离器12;当吸气管路1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停止第二压缩机14,关闭阀门B和阀门D。
在首次抽真空时,直接将真空泵15与大气连通,在之后进行抽真空时,将真空泵15与回收容器连接。
生产测试时,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是分离状态的,同时因为室外机组非常简单,故不配置复杂的电控系统,但室内机组构成复杂,配置有电控系统,因此在生产线上主要是对室内机组进行在线测试和制冷系统检漏。通常的做法是:室内机组灌注少量冷媒作为检漏使用,室外机组采用测试工装配置有足量的冷媒,室内外机组连接起来后采用室外机组的测试工装自带冷媒运行,测试完毕后关闭液阀22,通过机组压缩机19把冷媒全部压入室外机组的测试工装,这其中包括原来室内机组检漏用的少量冷媒。由于采用同一个室外机组的测试工装,测试多台室内机组后,众多的原来室内机组的检漏冷媒也会逐一累积到室外机组的测试工装内,导致测试工装的冷媒越来越多,只能定期排放或者调整,影响测试准确性的同时还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浪费、生产时间的延长、降低生产效率。
采用本申请的冷媒调整装置连接室外机组后,冷媒调整装置和室外机组将作为生产线上的用于进行在线测试的测试工装,只需要把第一接口4与室内机组的进口连接、第四接口7与室内机组的出口连接,同时要求室内机组内灌注机组的额定灌注量替代原来的少量检漏用冷媒。
本申请中的冷媒调整装置在生产测试时的工作过程如下:
①→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连接后,气阀21和液阀22都处于原来的关闭状态不要打开,确保连接准确和紧密后,打开冷媒调整装置上的所有阀门A-E,各种阀门按照下表动作到位后,冷媒调整装置启动首次抽真空运行,首次抽真空运行时不需要连接冷媒回收容器,真空泵15直接与大气连通:
阀门A 阀门B 阀门C 阀门D 阀门E 气阀 液阀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关闭 关闭
真空泵15启动运行,直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1探测到真空压力满足抽真空要求时停止真空泵15,同时关闭阀门E保持t1分钟,真空度还满足要求时则认为抽真空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检查各处连接后再打开阀门E重新进行抽真空,直到满足要求。
②→在抽真空符合要求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上的所有阀门A-E,再手动打开气阀21和液阀22连通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最后打开阀门B开始制冷机组的测试,此时各种阀门动作状态如下表:
阀门A 阀门B 阀门C 阀门D 阀门E 气阀 液阀
关闭 开启 关闭 关闭 关闭 打开 打开
③→在制冷机组测试完毕后,表明室内机组生产合格,可以从室外机组的测试工装上断开连接进入下一步的生产工序,此时需要把原来室内机组上灌注的全部冷媒转移回去,因此要把室外机组和冷媒调整装置管路上的冷媒压入室内机组。关闭气阀21、阀门B、阀门D和阀门E,打开液阀22、阀门A和阀门C,然后启动第一压缩机8把室外机组的冷媒压入室内机组,阀门A出口、阀门B出口和液阀22之间的管路上此时是高压气态冷媒,各阀门状态如下表:
阀门A 阀门B 阀门C 阀门D 阀门E 气阀 液阀
开启 关闭 开启 关闭 关闭 关闭 打开
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不利于第一压缩机8的运行,此时关闭阀门C后马上打开阀门D同时启动第二压缩机14,由单压缩机运行转为双压缩机串联运行,实现大压比运行;当PL满足真空度时表明室外机组的冷媒基本上都已经被压入室内机组,维持真空度t2分钟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同时冷媒调整装置上的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然后手动关闭液阀22,完成制冷机组的冷媒迁移到室内机组。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关闭后冷媒调整装置上的阀门全部关闭,则阀门A和阀门B出口端的高压气态冷媒被阀门A和阀门B阻断,气态和液体制冷剂都无法回流通过阀门A和阀门B,因此可以后面再关闭液阀。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阀门A出口、阀门B出口和液阀22之间的管路上存留的是高压气态冷媒,此处管路空间尽量减少,有利于减少冷媒的存留,并尽量使得存留冷媒量处于额定灌注量偏差之内。
④→完成上述手动关闭液阀22动作后,然后打开阀门B和阀门D并启动第二压缩机14,把上述室外机组存留的冷媒气体压入气液分离器12,直到第二压力传感器11满足真空度维持t2分钟后停止第二压缩机14,再次关闭阀门B和阀门D,并确保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
⑤→上述两个冷媒迁移工作都完成后,并确保气阀21和液阀22都完成了手动关闭后,可以断开第一接口4和室内机组的进口连接、断开第四接口7和室内机组的出口的连接,至此完成首套室内机组的生产测试工序,进入下一步生产工序。
⑥→下一台室内机组与冷媒调整装置连接后,不再执行首台室内机组的首次抽真空程序,而是采用二次抽真空操作。重新连接的室内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都处于原来的关闭状态不要打开,确保连接准确和紧密后,各种阀门按照下表动作到位后,冷媒调整装置启动二次抽真空运行:
阀门A 阀门B 阀门C 阀门D 阀门E 气阀 液阀
关闭 开启 关闭 关闭 开启 关闭 关闭
二次抽真空不会把上一次储存到气液分离器12的冷媒抽到室外大气环境之中,从而实现环保目标,同时可以确保后面的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量更准确。因为上一套室内机组留存到气液分离器12的冷媒质量为m,本套室内机组留存到气液分离器12的冷媒质量也是近似为m,故后面的室内机组最终的冷媒质量基本上可以保持测试前和测试后不变,机组的出厂额定灌注量更准确。
真空泵15启动运行,直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1探测到真空压力满足抽真空要求时停止真空泵15,同时关闭阀门E保持t1分钟,真空度还满足要求时则认为抽真空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检查各处连接后再打开阀门E重新进行抽真空,直到满足要求。后续的制冷机组的生产测试、迁移冷媒到室内机组、存留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等与首台机组的操作②→⑤相同。
故首台室内机组的操作步骤为①②③④⑤,第二台及以后的室内机组的操作步骤为⑥②③④⑤。
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关闭阀门A、阀门C、阀门D和阀门E,打开阀门B,测试制冷机组;在制冷机组完成测试后,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通过冷媒调整装置对制冷机组中的冷媒灌注量进行在线实时调整时,通过第二压缩机14将制冷机组中多余的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中,或者直接打开阀门C,通过压缩管路3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中,实现对制冷机组中的冷媒量调节。
结合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15进行抽真空;在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21和液阀22,打开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打开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外机组;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对室内机组进行维护;当室内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
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外机组的步骤还包括: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其中n1为设定压比;检测吸气管路1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当吸气管路1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
在室内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打开吸气接管18,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处于连通状态;开启阀门E,打开真空泵15对室内机组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满足要求;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15和吸气接管18。
实验室联机测试或者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室内机系统故障时,机组压缩机19容易出现烧毁、卡缸等现象,这时候维护室内机组的系统时需要把冷媒排空,这就涉及到冷媒的回收存储问题。如果采用本申请的冷媒调整装置,可以把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到室外机组,然后对室内机组进行系统维修,维修完毕抽真空后再把室外机组的冷媒释放到整个制冷机组,则不需要专门的冷媒回收容器,同时保证制冷机组内部的冷媒量准确无误。
本申请中的冷媒调整装置在室内机组故障时对室内机组进行维修时的冷媒迁移过程如下:
①连接冷媒调整装置前手动关闭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然后采用连通管路16连接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采用吸气接管18连接第四接口7和室内机组的注氟装置23,该注氟装置23例如为注氟嘴;采用排气接管17连接第一接口4和气阀21自带的注氟嘴(或者液阀22自带的注氟嘴,或者同时连接气阀21和液阀22的注氟嘴),因为气阀21或者液阀22关闭后其自带的注氟嘴与室外机组是连通的,因此排气接管17排出的制冷剂会进入室外机组,而不会返回室内机组。特别说明的是,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连接到室内机组的端部带有启闭手柄,手柄打开后可以把注氟嘴内部的顶针压入,从而打开注氟嘴实现连通。
②上述连接确保准确无误后,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端部的启闭手柄,使得冷媒调整装置和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处于不连通状态。
③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A-E,启动真空泵15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1探测到真空压力满足抽真空要求时停止真空泵15,同时关闭阀门E保持t1分钟,真空度还满足要求时则认为抽真空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检查各处连接后再打开阀门E重新进行抽真空,直到满足要求。
④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A-E,然后手动打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端部的启闭手柄,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处于连通状态。
⑤打开阀门A和阀门C,然后启动第一压缩机8把室内机组的冷媒压入室外机组,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不利于第一压缩机8的运行,此时关闭阀门C后马上打开阀门D同时启动第二压缩机14,由单压缩机运行转为双压缩机串联运行,实现大压比运行;当PL满足真空度时表明室内机组的冷媒基本上都已经被压入室外机组,维持真空度t2分钟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同时冷媒调整装置上的所有阀门A-E全部关闭,然后手动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端部的手柄,完成制冷机组的冷媒全部迁移到室外机组。
⑥室内机组系统维护完毕,需要对室内机组进行抽真空。打开吸气接管18端部的启闭手柄,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处于连通状态,然后开启冷媒调整装置的阀门E(冷媒调整装置的其它阀门A-D全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真空泵15对室内机组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真空度满足要求,最后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15和吸气接管18端部的启闭手柄。
⑦把冷媒调整装置上的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从制冷机组上断开连接,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完成室内机组的系统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打开排气接管17;打开阀门B;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通过冷媒调整装置对制冷机组中的冷媒灌注量进行在线实时调整时,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A-E关闭后,打开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连接处的启闭手柄、打开阀门B,然后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把多余的制冷剂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者直接打开阀门C把多余的制冷剂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结合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15进行抽真空;在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21和液阀22,打开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打开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内机组;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对室外机组进行维护;当室外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
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内机组的步骤还包括: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其中n1为设定压比;检测吸气管路1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当吸气管路1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
在室外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打开吸气接管18,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外机组处于连通状态;开启阀门E,打开真空泵15对室外机组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满足要求;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15和吸气接管18。
实验室联机测试或者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室外机系统故障时,这时候维护室外机的系统时需要把冷媒排空,这就涉及到冷媒的回收存储问题。如果采用本申请的冷媒调整装置,可以把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到室内机组,然后对室外机组进行系统维修,维修完毕抽真空后再把室内机组的冷媒释放到整个制冷机组,则不需要专门的冷媒回收容器,同时保证制冷机组内部的冷媒量准确无误。
本申请中的冷媒调整装置在室外机组故障时对室外机组进行维修时的冷媒迁移过程如下:
①连接冷媒调整装置前手动关闭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然后采用连通管路16连接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采用排气接管17连接第一接口4和室内机组的注氟装置23,该注氟装置23例如为注氟嘴;采用吸气接管18连接第四接口7和气阀21自带的注氟嘴(或者液阀22自带的注氟嘴,或者同时连接气阀21和液阀22的注氟嘴),因为气阀21或者液阀22关闭后其自带的注氟嘴与室外机组是连通的,因此吸气接管18吸入的冷媒会通过冷媒调整装置进入室内机组,而不会返回室外机组。特别说明的是,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连接到制冷机组的端部带有启闭手柄,启闭手柄打开后可以把注氟嘴内部的顶针压入,从而打开注氟嘴实现连通。
②上述连接确保准确无误后,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端部的启闭手柄,使得冷媒调整装置和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处于不连通状态。
③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A-E,启动真空泵15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1探测到真空压力满足抽真空要求时停止真空泵,同时关闭阀门E保持t1分钟,真空度还满足要求时则认为抽真空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检查各处连接后再打开阀门E重新进行抽真空,直到满足要求。
④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A-E,然后手动打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端部的启闭手柄,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处于连通状态。
⑤打开阀门A和阀门C,然后启动第一压缩机8把室外机组的冷媒压入室内机组,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不利于第一压缩机8的运行,此时关闭阀门C后马上打开阀门D同时启动第二压缩机14,由单压缩机运行转为双压缩机串联运行,实现大压比运行;当PL满足真空度时表明室外机组的冷媒基本上都已经被压入室内机组,维持真空度t2分钟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同时冷媒调整装置上的所有阀门A-E全部关闭,然后手动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端部的启闭手柄,完成制冷机组的冷媒全部迁移到室内机组。
⑥室外机组系统维护完毕,需要对室外机组进行抽真空。打开吸气接管18端部的启闭手柄,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外机组处于连通状态,然后开启冷媒调整装置的阀门E(冷媒调整装置的其它阀门A-D全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真空泵15对室外机组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真空度满足要求,最后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15和吸气接管18端部的手柄。
⑦把冷媒调整装置上的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从制冷机组上断开连接,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完成室外机组的系统维护。
结合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打开吸气接管18;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通过冷媒调整装置对制冷机组中的冷媒灌注量进行在线实时调整时,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A-E关闭后,打开吸气接管18与制冷机组连接处的启闭手柄,然后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把多余的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者直接打开阀门C,把多余的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当冷媒回收设备包括气液分离器12时,上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当需要向制冷机组补充冷媒时,开启第一压缩机8后打开阀门A,将气液分离器12内的冷媒注入制冷机组;计算气液分离器12内存留的冷媒质量,获取制冷机组内的冷媒质量调整数据;在制冷机组内的冷媒质量调整至目标质量后,关闭阀门A,关闭第一压缩机8。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气液分离器12内具有足够冷媒,且制冷机组内冷媒量不足时,将气液分离器12内的冷媒充注至制冷机组,从而保证制冷机组内的冷媒量能够满足制冷机组的运行需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冷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管路(1)、排气管路(2)和压缩管路(3),所述压缩管路(3)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吸气管路(1)上,所述压缩管路(3)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排气管路(2)上,所述排气管路(2)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接口(4),第二端包括第二接口(5),所述吸气管路(1)的第一端包括第三接口(6),第二端包括第四接口(7),所述压缩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8),所述第一压缩机(8)与所述排气管路(2)之间设置有阀门A,所述压缩管路(3)与所述排气管路(2)在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接口(5)之间的所述排气管路(2)上设置有阀门B,所述第一压缩机(8)与所述吸气管路(1)之间的所述压缩管路(3)上设置有阀门C,所述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路(9),所述抽真空管路(9)上设置有阀门E,所述抽真空管路(9)被配置为对所述冷媒调整装置抽真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0),所述吸气管路(1)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管路(3)上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2),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吸气口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调整装置还包括回收管路(13),所述回收管路(13)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吸气管路(1),所述回收管路(13)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14)和阀门D,所述阀门D位于所述第二压缩机(14)的吸气口所在端,所述第二压缩机(14)的排气口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2)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管路(9)上还设置有真空泵(15),所述阀门E设置在所述真空泵(15)的吸气端,所述抽真空管路(9)连接在所述吸气管路(1)或所述排气管路(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5)和所述第三接口(6)之间连接有连通管路(16),所述第一接口(4)连接有排气接管(17),所述第四接口(7)连接有吸气接管(18),所述排气接管(17)远离所述第一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手柄,所述吸气接管(18)远离所述第四接口(7)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启闭手柄。
7.一种冷媒回收设备,包括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回收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4)连接至所述室内机组的进口,所述第二接口(5)连接至所述室外机组的出口,所述第三接口(6)连接至所述室外机组的进口,所述第四接口(7)连接至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19)和室内换热器(20),所述机组压缩机(19)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所述机组压缩机(19)与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21),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22)。
10.一种冷媒回收设备,包括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回收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媒调整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19)和室内换热器(20),所述机组压缩机(19)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所述机组压缩机(19)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注氟装置(23),所述机组压缩机(19)与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21),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22),所述排气接管(17)连接至所述气阀(21),所述吸气接管(18)连接至所述注氟装置(2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还包括机组压缩机(19)和室内换热器(20),所述机组压缩机(19)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所述机组压缩机(19)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注氟装置(23),所述机组压缩机(19)与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阀(21),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室内机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液阀(22),所述排气接管(17)连接至所述注氟装置(23),所述吸气接管(18)连接至所述气阀(21)。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
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15)进行抽真空;
在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21)和液阀(22),打开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
打开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外机组;
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对室内机组进行维护;
当室内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
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内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外机组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
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其中n1为设定压比;
检测吸气管路(1)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
当吸气管路(1)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
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内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打开吸气接管(18),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内机组处于连通状态;
开启阀门E,打开真空泵(15)对室内机组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满足要求;
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15)和吸气接管(18)。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
打开排气接管(17);
打开阀门B;
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
打开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15)进行抽真空;
在抽真空合格后,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关闭气阀(21)和液阀(22),打开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
打开阀门A和阀门C,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内机组;
关闭排气接管(17)和吸气接管(18),对室外机组进行维护;
当室外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
打开制冷机组的气阀(21)和液阀(2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第一压缩机(8)将室外机组的冷媒迁移至室内机组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
当第一压缩机(8)的压比n=PH/PL>n1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其中n1为设定压比;
检测吸气管路(1)的压力PL是否达到设定压力;
当吸气管路(1)的压力PL达到设定压力时,维持当前真空度t2时间,之后停止第一压缩机(8)和第二压缩机(14);
关闭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外机组维护完毕后,断开吸气接管(18)和排气接管(17)与制冷机组的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打开吸气接管(18),使得冷媒调整装置与室外机组处于连通状态;
开启阀门E,打开真空泵(15)对室外机组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满足要求;
顺序关闭阀门E、真空泵(15)和吸气接管(18)。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闭冷媒调整装置的所有阀门;
打开吸气接管(18);
打开阀门D,启动第二压缩机(14)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或打开阀门C,将冷媒迁移到气液分离器(12)。
21.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当冷媒回收设备包括气液分离器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需要向制冷机组补充冷媒时,开启第一压缩机(8)后打开阀门A,将气液分离器(12)内的冷媒注入制冷机组;
计算气液分离器(12)内存留的冷媒质量,获取制冷机组内的冷媒质量调整数据;
在制冷机组内的冷媒质量调整至目标质量后,关闭阀门A,关闭第一压缩机(8)。
CN202110291892.5A 2021-03-18 2021-03-18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007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1892.5A CN113007932A (zh) 2021-03-18 2021-03-18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1892.5A CN113007932A (zh) 2021-03-18 2021-03-18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7932A true CN113007932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09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1892.5A Pending CN113007932A (zh) 2021-03-18 2021-03-18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793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957A (ja) * 2002-09-27 2004-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KR100812781B1 (ko) * 2007-01-08 2008-03-1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공기 조화기의 냉매 회수 장치 및 방법
CN102829582A (zh) * 2012-08-17 2012-12-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冷媒回收系统和方法
CN103033003A (zh) * 2011-10-10 2013-04-10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冷媒回收装置及回收控制方法
CN104329836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自动回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63776A (zh) * 2017-11-20 2018-03-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冷媒迁移控制方法
WO2020155474A1 (zh) * 2019-02-01 2020-08-06 深圳市泰路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油回收系统和方法、冷媒回收加注机
CN212511970U (zh) * 2020-09-02 2021-02-09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冷媒回收系统、压缩机试验装置和空调系统
CN214665402U (zh) * 2021-03-18 2021-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调整装置和冷媒回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957A (ja) * 2002-09-27 2004-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KR100812781B1 (ko) * 2007-01-08 2008-03-1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공기 조화기의 냉매 회수 장치 및 방법
CN103033003A (zh) * 2011-10-10 2013-04-10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冷媒回收装置及回收控制方法
CN102829582A (zh) * 2012-08-17 2012-12-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冷媒回收系统和方法
CN104329836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自动回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63776A (zh) * 2017-11-20 2018-03-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冷媒迁移控制方法
WO2020155474A1 (zh) * 2019-02-01 2020-08-06 深圳市泰路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油回收系统和方法、冷媒回收加注机
CN212511970U (zh) * 2020-09-02 2021-02-09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冷媒回收系统、压缩机试验装置和空调系统
CN214665402U (zh) * 2021-03-18 2021-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调整装置和冷媒回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5458B (zh) 全自动的气体回收充注装置及方法
JP2001280762A (ja) 自動車空調装置用充填装置
CN214665402U (zh) 冷媒调整装置和冷媒回收设备
CN112146297B (zh) 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03190729U (zh) 全自动的气体回收充注装置
CN113203228B (zh)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US5172557A (en) Bypass manifold valve for charging repairing and/or testing refrigerant systems
CN109751234B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测试装置
CN215809519U (zh) 一种制冷剂回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制冷剂回收系统
CN113007932A (zh) 冷媒调整装置、冷媒回收设备及冷媒回收设备的控制方法
EP3627077A1 (en) Refrigerant recovery apparatus
CN114046619A (zh) 热泵与制冷系统抽真空和充放制冷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89763A (zh) 一种空调注油装置
CN110743876B (zh) 一种钢瓶自动洁净装置及其操作步骤
CN113531966A (zh) 一种制冷剂回收装置、制冷剂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688554U (zh) 不需冷凝器、膨胀阀及毛细管的冷冻空调系统清洗装置
CN109140849B (zh) 热虹吸油冷却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方法
WO2021065005A1 (ja) 気密性評価装置
CN215983383U (zh) 制冷剂充注装置和制冷设备
CN112594982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抽真空控制方法
CN211345953U (zh) 一种制冷剂手动封入装置
CN115615069A (zh) 制冷剂回收装置、制冷剂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826498B (zh) 一种用于多级轻气炮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176232U (zh) 运输冷藏用制冷机组抽真空系统
CN114812023B (zh) 一种混合工质加注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