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6152A -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6152A
CN113006152A CN202110213453.2A CN202110213453A CN113006152A CN 113006152 A CN113006152 A CN 113006152A CN 202110213453 A CN202110213453 A CN 202110213453A CN 113006152 A CN113006152 A CN 113006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basement
water stop
strip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34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敏
程建峰
何宝儒
程子轩
聂鹏
姜平波
解昕
党国伟
刘选库
屠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egc No1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egc No1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gc No1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egc No1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34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6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6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6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007Base structures; Cell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过程如下:一、地下室底板施工:101、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102、混凝土浇筑;103、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10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二、承重结构施工;三、地下室顶板施工。本发明施工简便,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采用左右两个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钢板止水带采用承插式连接,并通过止水带定位机构从两侧进行定位固定,能有效提高工效并确保防水质量;同时,止水带定位机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挡条和底部挡条,不仅能代替钢筋保护层垫块,并且能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相配合形成后浇带留置模板,能简便、快速且高质量完成留设后浇带的地下室结构板施工过程。

Description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提高建筑用地效率,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经济实用。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深埋在地下,受到土中水和地下水的浸渗,因此防潮防水问题是地下室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和梁相应位置留设(也称为留置)的临时施工缝。
地下室基础筏板(也称为底板)、梁板(也称为顶板)以及外剪力墙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防水功能是保证建筑结构主体施工质量的关键,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是设置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也称为钢板止水带,一般钢板止水带是采用冷轧板作为母材加工而成,通常加工成3米长或6米长,一般长度为三米好运输。实际施工时,钢板止水带对焊接节点要求较高,不能出现漏点,否则影响防水性能。现如今,钢板止水带连接通常采用的是搭接焊,不仅焊接施工速度慢,并且容易漏焊或对钢板止水带造成焊伤,尤其在后浇带(或施工缝)转角、竖向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焊接难度高、焊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同时,地下室基础筏板、梁板的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钢板止水带不仅定位难度大,并且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混凝土浆液会流入后浇带内的难度很大。
另外,对后浇带模板进行支设时,除了满足紧密性、牢固性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模板易拆除的要求。但是,目前所采用的传统后浇带模板支设方法是采用木模板支设或者钢丝网封堵的方式,施工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所采用的木模板、钢丝网等材料多为一次性投入、破坏性拆除,产生垃圾多,投入成本高,材料浪费较为严重。同时整体安装及拆除过程复杂,费时费工,影响施工工期,混凝土浇筑后的表观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采用左右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钢板止水带采用承插式连接,现场只需拼装连接,拼接好的止水带通过止水带定位机构从两侧进行定位固定,能有效提高工效并确保防水质量;同时,止水带定位机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挡条和底部挡条,不仅能代替钢筋保护层垫块,并且能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相配合形成后浇带留置模板,无需再专门支设后浇带模板,省工省时,能简便、快速且高质量完成留设后浇带的地下室结构板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地下室包括地下室底板、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和支撑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的承重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所述承重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设置有底层钢筋网和位于底层钢筋网正上方的面层钢筋网,所述底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均呈水平布设;所述地下室底板布设于基础垫层上,所述基础垫层为呈水平布设的混凝土垫层;
对所施工地下室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一、地下室底板施工:所述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水平布设的后浇带,每个所述后浇带均为直线形;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呈水平布设;
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均包括左右两个结构相同且呈平行布设的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两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分别位于所留置后浇带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沿所留置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布设;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均包括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直线形止水带、一个对所述直线形止水带进行定位的止水带定位机构、一个供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水平支撑的底部挡条和一个位于所述底部挡条正上方的顶部挡条,所述底部挡条和顶部挡条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直线形挡条,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位于所述底部挡条的正上方;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中的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呈水平布设;
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卡装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的底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之间,所述顶部挡条支撑于面层钢筋网上,所述底层钢筋网支撑于所述底部挡条上;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中部上下两侧的长条形定位件,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二者均沿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的长度方向布设,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均与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呈垂直布设;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卡装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之间;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为承插式止水带且其由多个从前至后布设于同一直线上的一字形止水带拼装而成,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一字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止水带拼接件进行连接,所述一字形止水带与止水带拼接件之间以承插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顶部挡条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内的顶部封堵结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其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组成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内的中部封堵结构,所述底部挡条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内的底部封堵结构;
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中所述底部封堵结构、所述中部封堵结构和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由下至上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的侧部模板,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左右两个所述侧部模板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的后浇带留置模板;
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所述底部挡条为布设于基础垫层上的混凝土条带,所述混凝土条带为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内底层钢筋网下方且呈水平布设的现浇混凝土条带;
对所述地下室底板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处均施工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同时对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底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分别进行绑扎,使底层钢筋网水平支撑于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所述底部挡条上,并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底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之间,且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均水平支撑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面层钢筋网上;
步骤102、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101中施工完成的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形成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模板,对所述地下室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获得留置多个后浇带的所述地下室底板;
步骤103、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对步骤101中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10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对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各后浇带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
步骤二、承重结构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施工地下室的承重结构进行施工;
步骤三、地下室顶板施工: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并使所述地下室顶板支撑于步骤二中施工成型的所述承重结构上。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水平布设的后浇带,所述地下室顶板上的每个所述后浇带均为直线形;所述地下室顶板上中每个所述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所述地下室顶板上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呈水平布设;
所述地下室顶板内的所述底部挡条为水平布设于水平底模板上的橡胶条或木挡条且其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底层钢筋网下方;所述水平底模板为对所述地下室顶板底部进行成型的模板;
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支模: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水平底模板进行支设;
步骤302、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在所述地下室顶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处均施工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同时对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底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分别进行绑扎,使底层钢筋网水平支撑于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所述底部挡条上,并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底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之间,且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均水平支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面层钢筋网上;
步骤303、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301中所述水平底模板和步骤302中施工完成的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形成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模板,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获得留置多个后浇带的所述地下室顶板;
步骤304、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对步骤302中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底部档条、顶部挡条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30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对所述地下室顶板的各后浇带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顶板;
步骤306、拆模:对步骤301中所述水平底模板进行拆除。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顶部挡条和所述底部挡条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进行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时,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均绑扎固定在面层钢筋网上。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02中进行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时,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均绑扎固定在面层钢筋网上,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底部挡条均固定在水平底模板上。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为冲压型定位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为由一块长条形平直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定位钢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止水带拼接件由两块平行布设的拼接板焊接而成,所述一字形止水带为由一块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带拼接件中两块所述拼接板之间的空腔为供一字形止水带插装的插口;所述一字形止水带为直线形,所述插口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承重结构包括多个布设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的剪力墙,多个所述剪力墙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剪力墙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平直墙体;
所述承重结构上设置有由多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多个转角止水带拼装成的拼装式止水带,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相邻两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转角止水带进行连接,每个所述转角止水带与其所连接的直线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止水带拼接件进行连接;每个所述剪力墙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所有直线形止水带、所有转角止水带和所有止水带拼接件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均卡装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之间;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的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所设置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之间;
所述止水带拼接件由两块平行布设的拼接板焊接而成,所述一字形止水带、所述转角止水带和所述拼接板均为由一块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止水钢板;所述转角止水带中与一字形止水带连接的连接段为插装段,所述止水带拼接件中两块所述拼接板之间的空腔为供一字形止水带和所述插装段插装的插口;所述一字形止水带为直线形,所述插装段的横截面形状与尺寸均与一字形止水带的横截面形状与尺寸相同,所述插口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转角止水带为L形止水带、T字形止水带或十字形止水带。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进行承重结构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钢筋绑扎与拼装式止水带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分别进行绑扎;同时,在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上均施工一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并将所述承重结构上的所有直线形止水带通过所述转角止水带连接成所述拼装式止水带;并且,在各直线形止水带上均施工一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且使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所设置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之间;
每个所述剪力墙均分为位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下方的下部墙体和位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上方的上部墙体;
步骤202、支模: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分别进行支设;
步骤203、下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下部墙体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204、止水带定位机构拆除:对步骤201中各直线形止水带上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205、上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上部墙体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使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均浇筑为一体,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剪力墙;
步骤206、拆模:对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分别进行拆除。
上述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为冲压型定位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为由一块长条形平直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定位钢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直线形止水带设计合理,采用承插式连接方式将直线形止水带中多个一字形止水带进行简便、快速拼接,并且相邻两个一字形止水带之间均采用止水带拼接件进行承插连接,止水带拼接件结构简单、加工简便且经济实用。
3、一字形止水带和止水带拼接件均为预先加工完成的拼装件,加工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并且施工现场只需拼装即可,因而能简便、有效保证施工完成止水带的防水质量,避免止水钢板因现场焊接缺陷、操作失误等对防水质量带来的影响,能有效提高防水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工期。
4、通过转角止水带且采用承插式连接能简便、快速将多个直线形止水带拼装成拼装式止水带,直线形止水带中相邻两个一字形止水带之间以及直线形止水带与转角止水带之间均采用止水带拼接件进行承插连接;同时,采用L形、T字形和十字形三种形状的转角止水带,能有效满足不同位置转角处止水带的连接需求,不仅避免了传统搭接焊焊接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每处转角处无需连接,安装方便,可大大缩减工人安装速度。
5、转角止水带为预先加工完成的拼装件,加工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并且施工现场只需拼装即可,因而能简便、有效保证施工完成拼装式止水带的防水质量,避免止水钢板,尤其是转角处止水钢板连接时存在的焊接难度大、焊接质量不能保证等问题,能有效提高防水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工期。
6、止水带定位简便、可靠,采用止水带定位机构中的两个长条形定位件从上下两侧对止水带进行平稳定位,并且只需将止水带定位机构中的两个长条形定位件卡装于所施工钢筋混凝土板的上下两层钢筋之间。同时,长条形定位件在定位的同时,也能与止水带相配合(即中部封堵结构)起到防止混凝土浆液流入后浇带的作用。
7、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顶板施工时,设置有供止水带定位机构水平支撑的底部挡条(即底部封堵结构),同时设置有顶部挡条(即顶部封堵结构);每个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中底部封堵结构、中部封堵结构和顶部封堵结构由下至上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的侧部模板,而每个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左右两个侧部模板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的后浇带留置模板;底部挡条和顶部挡条不仅能代替钢筋保护层垫块,并且能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相配合有效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
8、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底部挡条和顶部挡条施工简便,并且止水钢板采用承插式连接,操作安全、便捷,连接简便、可靠,不仅能有效避免传统搭接焊存在的焊接施工速度慢、容易漏焊或对钢板止水带造成焊伤,尤其在后浇带(或施工缝)转角施工过程中存在焊接难度高、焊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并且用现场只需拼装连接即可,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能有效提高工效,加快工期;同时,各转角处采用预先加工的转角止水带,使转角处无需焊接,安装方便,可大大缩减工人安装速度,不仅节约人工费;另外,能有效避免钢板止水带直线处、转角处的焊接搭接,施工现场零焊接,连接质量可靠、便捷、并且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综上,本发明将钢板带分为直线构件(即一字形止水带)、转角标准构件(即转角止水带)和承插连接用标准构件(即止水带拼接件),并在工厂预先加工制作完成,施工现场承插式连接后填充密封胶即可完成简便、快速拼接,并且拼接质量易于保证,能有效确保防水质量;拼接好的钢板止水带通过止水带定位机构中的两个长条形定位件平稳固定于两层钢筋之间,实现止水带的简便、快速且可靠地定位固定,并形成整体防水体系。同时,设置有混凝土条带,不仅能代替钢筋保护层垫块,并且能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相配合有效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
9、所采用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设计合理、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能作为留置后浇带的后浇带留置模板使用,无需再专门支设后浇带模板,并且后浇带留置模板加工制作简便且拆装简便、施工效率高,投入成本较低,实际组装简便且能满足不同宽度结构板后浇带的施工需求,因而实际拆装简便,省工省时,支设与拆除简便,并且结构稳固、可靠,能确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错动、移位和变形,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后浇带留置模板中除止水带外能多次重复使用,能有效节约成本。
10、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采用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后浇带接缝支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材料种类繁多、安装拆卸不便捷、封堵木模板安装加固难、拆除时为破坏性拆除且产生垃圾多等问题,并能克服传统施工钢丝网封堵时存在的密闭性不佳、易漏浆等缺陷,提高了后浇带模板支设与拆卸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观感质量。同时,所采用的后浇带留置模板能循环、反复使用,节约了材料成本,降低了建筑垃圾产生,提高了经济效益,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并且,本发明具有施工操作简便、施工难度低、施工效率高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具有适用性、安全性、灵活性、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泛。另外,在承重结构施工中,能一次性完成所有剪力墙内止水带施工过程,施工简便、快速且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并且所有剪力墙内的止水带连接为一体,能有效提高地下室整体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采用左右两个结构相同的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钢板止水带采用承插式连接,现场只需拼装连接,拼接好的止水带通过止水带定位机构从两侧进行定位固定,能有效提高工效并确保防水质量;同时,止水带定位机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挡条和底部挡条,不仅能代替钢筋保护层垫块,并且能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相配合形成后浇带留置模板,无需再专门支设后浇带模板,省工省时,能简便、快速且高质量完成留设后浇带的地下室结构板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内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立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条带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字形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L形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T字形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十字形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止水带拼接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字形止水带与止水带拼接件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字形止水带与止水带定位机构在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顶板内的立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字形止水带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地下室顶板内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立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字形止水带与止水带定位机构在剪力墙内的立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斜向钢筋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斜向加固钢筋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直线形止水带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承重结构内拼装式止水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承重结构内拼装式止水带与止水带定位机构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字形止水带; 2—止水带拼接件; 3—L形止水带;
4—T字形止水带; 5—十字形止水带; 6—密封胶填充层;
7—冲压型定位板; 8—底层钢筋网; 9—面层钢筋网;
10—混凝土条带; 11—斜向钢筋; 12—斜向加固钢筋;
13—水平木板条; 14—水平底模板; 15—基础垫层;
16—后浇带; 17—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
18—顶部挡条; 19—橡胶条; 20—竖向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的一种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所施工地下室包括地下室底板、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和支撑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的承重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所述承重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图1,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设置有底层钢筋网8和位于底层钢筋网8正上方的面层钢筋网9,所述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均呈水平布设;所述地下室底板布设于基础垫层15上,所述基础垫层15为呈水平布设的混凝土垫层;
对所施工地下室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一、地下室底板施工:所述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水平布设的后浇带16,每个所述后浇带16均为直线形;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呈水平布设;
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均包括左右两个结构相同且呈平行布设的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两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分别位于所留置后浇带16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沿所留置后浇带16的长度方向布设;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均包括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直线形止水带、一个对所述直线形止水带进行定位的止水带定位机构、一个供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水平支撑的底部挡条和一个位于所述底部挡条正上方的顶部挡条18,所述底部挡条和顶部挡条18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直线形挡条,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位于所述底部挡条的正上方;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中的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呈水平布设;
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卡装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所述顶部挡条18支撑于面层钢筋网9上,所述底层钢筋网8支撑于所述底部挡条上;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中部上下两侧的长条形定位件,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二者均沿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的长度方向布设,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均与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呈垂直布设;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卡装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之间;如图16所示,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为承插式止水带且其由多个从前至后布设于同一直线上的一字形止水带1拼装而成,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之间均通过一个止水带拼接件2进行连接,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与止水带拼接件2之间以承插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顶部挡条18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16内的顶部封堵结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其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组成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16内的中部封堵结构,所述底部挡条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内的底部封堵结构;
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中所述底部封堵结构、所述中部封堵结构和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由下至上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侧部模板,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左右两个所述侧部模板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后浇带留置模板;
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所述底部挡条为布设于基础垫层15上的混凝土条带10,所述混凝土条带10为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内底层钢筋网8下方且呈水平布设的现浇混凝土条带;
对所述地下室底板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施工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同时对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分别进行绑扎,使底层钢筋网8水平支撑于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所述底部挡条上,并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且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水平支撑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面层钢筋网9上;
步骤102、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101中施工完成的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形成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模板,对所述地下室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获得留置多个后浇带16的所述地下室底板;
步骤103、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对步骤101中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10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对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各后浇带16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
步骤二、承重结构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施工地下室的承重结构进行施工;
步骤三、地下室顶板施工: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并使所述地下室顶板支撑于步骤二中施工成型的所述承重结构上。
如图7所示,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由两块平行布设的拼接板焊接而成,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为由一块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中两块所述拼接板之间的空腔为供一字形止水带1插装的插口;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为直线形,所述插口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结构包括多个布设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的剪力墙,多个所述剪力墙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剪力墙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平直墙体;
如图17、图18所示,所述承重结构上设置有由多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多个转角止水带拼装成的拼装式止水带,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相邻两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转角止水带进行连接,每个所述转角止水带与其所连接的直线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止水带拼接件2进行连接;每个所述剪力墙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所有直线形止水带、所有转角止水带和所有止水带拼接件2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均卡装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之间;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的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所设置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之间,详见图13;
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由两块平行布设的拼接板焊接而成,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所述转角止水带和所述拼接板均为由一块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止水钢板;所述转角止水带中与一字形止水带1连接的连接段为插装段,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中两块所述拼接板之间的空腔为供一字形止水带1和所述插装段插装的插口;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为直线形,所述插装段的横截面形状与尺寸均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与尺寸相同,所述插口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结合图4、图5和图6,所述转角止水带为L形止水带3、T字形止水带4或十字形止水带5。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档条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所述地下室底板中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档条的厚度均不大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钢筋保护层,所述地下室顶板中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档条的厚度均不小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混凝土条带10和顶部挡条18的厚度均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并且混凝土条带10的宽度为5cm~10cm。所述地下室顶板中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档条的厚度均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
如图2所示,对混凝土条带10进行施工时,只需在所施工钢筋混凝土板的基础垫层15上支立两个水平木板条13作为混凝土条带10成型用的侧模,并对两个水平木板条13的前后两端进行封堵即可。
实际拼装时,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的两端均为插入止水带拼接件2中所述插口内的插装端,所述转角止水带的所述插装段外端为插入止水带拼接件2中所述插口内的插装端。
为连接可靠,并且为确保拼装成型的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所述拼装式止水带的防水质量,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和所述插装段与其所插装止水带拼接件2之间的连接间隙内设置有密封胶填充层6。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为提高拼装效率,仅在一字形止水带1和所述插装段的凹口外侧与其所插装止水带拼接件2之间的连接间隙内设置有密封胶填充层6,这样不仅密封胶填充过程简便,并且密封胶的填充密实度也能得到保证,确保防水质量。
实际施工之前,先预先对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内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中采用的一字形止水带1和止水带拼接件2分别进行加工,并对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采用的一字形止水带1、所述转角止水带和止水带拼接件2分别进行加工,同时对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中的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分别进行加工。
现场施工之前,将预先加工完成的一字形止水带1、所述转角止水带、止水带拼接件2和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均运输到位。
实际加工时,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和所述转角止水带均采用切割后的整块钢板一次冲压成型。所述转角止水带中所述插装段的宽度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宽度d相同,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20cm~25cm。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的宽度d=23cm,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两侧均通过卷边形成一字形止水带1的凹口,具体将一字形止水带1两侧25mm宽边缘均向上扳150°。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一字形止水带1的长度和横截面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对所述转角止水带进行加工时,通常均需所述转角止水带的边缘进行卷边处理,并且所述插装段的长度为20cm~30cm。
所述转角止水带中所述插装段的长度D的取值范围为20cm~30cm。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角止水带中所述插装段的长度计作D,且D=25cm。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插装段的长度D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7、图8所示,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中所述拼接板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中两块所述拼接板的左侧壁之间以及两块所述拼接板的右侧壁之间均以满焊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的长度L为8cm~30cm。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的长度L=10cm。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止水带拼接件2的长度L进行相应调整。
对止水带拼接件2进行加工时,先加工两块宽度为25cm的矩形钢板,再对两块所述矩形钢板进行弯曲形成所述拼接板,再将两块所述拼接板叠合并采用满焊对叠合后两块所述拼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焊接,获得加工成型的止水带拼接件2。
为定位准确、可靠且为连接简便,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为金属定位件且其与所定位的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之间以点焊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为冲压型定位板7,所述冲压型定位板7为由一块长条形平直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定位钢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7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对冲压型定位板7进行加工时,先切割形成一块长条形平直钢板,再采用冲压设备对该长条形平直钢板进行冲压,并在所述长条形平直钢板上形成多个均匀布设的凹槽。实际加工时,所述长条形平直钢板上所述凹槽边缘可以存在裂缝,但所述长条形平直钢板上不能出现孔洞。这样,加工成型的冲压型定位板7不仅抗压能力强、便于固定,并且能有效削弱混凝土浇筑过程引起的晃动,始终处于平稳转态,确保对所述拼装式止水板的定位效果;同时具有很好地防漏效果,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液流入后浇带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立方体槽。
另外,由于冲压型定位板7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这样使后浇带的左右侧壁上均带有多个凸头,也就是说,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中后浇带16与其余部分之间的接触面上带有多个凸头,能有效保证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中后浇带16与其余部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质量,确保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
实际施工时,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也可以由一个长条形钢筋架和布设于所述长条形钢筋架上的密目钢丝网片连接而成。
为确保定位效果,每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长度均不小于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上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有长条形定位件焊接固定为一体。
为确保定位效果,并且为确保连接可靠性,所述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地下室底板内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均以点焊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承重结构内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之间均以点焊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进行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时,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绑扎固定在面层钢筋网9上。实际施工时,所述顶部挡条18拆装简便,并能多次重复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挡条18为木挡条。实际施工时,所述顶部挡条18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挡条,如塑料挡条、橡胶条、金属挡条等。
对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混凝土条带10进行施工,再对所述直线形止水带进行拼装;所述直线形止水带拼装完成后,采用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对所述拼装式止水带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水平布设的后浇带16,所述地下室顶板上的每个所述后浇带16均为直线形;所述地下室顶板上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所述地下室顶板上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呈水平布设;
所述地下室顶板内的所述底部挡条为水平布设于水平底模板14上的橡胶条19或木挡条且其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底层钢筋网8下方;所述水平底模板14为对所述地下室顶板底部进行成型的模板,详见图12;
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支模: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水平底模板14进行支设;
步骤302、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在所述地下室顶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施工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同时对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分别进行绑扎,使底层钢筋网8水平支撑于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所述底部挡条上,并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且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水平支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面层钢筋网9上;
步骤303、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301中所述水平底模板14和步骤302中施工完成的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形成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模板,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获得留置多个后浇带16的所述地下室顶板;
步骤304、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对步骤302中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底部档条、顶部挡条18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30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对所述地下室顶板的各后浇带16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顶板;
步骤306、拆模:对步骤301中所述水平底模板14进行拆除。
如图15所示,为进一步确保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直线形止水带的固定效果,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的主筋之间通过斜向加固钢筋12进行连接。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底层钢筋网8之间通过多道斜向钢筋11进行支撑,这样能进一步保证所述直线形止水带的固定效果。
同理,为确保所述剪力墙内直线形止水带的固定效果,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与所述剪力墙内的主筋之间通过斜向加固钢筋12进行连接,并且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竖向钢筋网片20之间通过多道斜向钢筋11进行支撑,这样能进一步保证所述直线形止水带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步骤302中进行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时,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绑扎固定在面层钢筋网9上,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底部挡条均固定在水平底模板14上。因而,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所述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挡条均拆装简便,并且能多次重复使用。
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所述底部挡条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挡条,如塑料挡条、金属挡条等。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承重结构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钢筋绑扎与拼装式止水带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分别进行绑扎;同时,在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上均施工一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并将所述承重结构上的所有直线形止水带通过所述转角止水带连接成所述拼装式止水带;并且,在各直线形止水带上均施工一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且使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所设置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之间;
每个所述剪力墙均分为位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下方的下部墙体和位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上方的上部墙体;
步骤202、支模: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分别进行支设;
步骤203、下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下部墙体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204、止水带定位机构拆除:对步骤201中各直线形止水带上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205、上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上部墙体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使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均浇筑为一体,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剪力墙;
步骤206、拆模:对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分别进行拆除。
由于冲压型定位板7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这样使各剪力墙的下部墙体顶面均带有多个凸头,也就是说,各剪力墙的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之间的接触面上带有多个凸头,能有效保证各剪力墙中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的连接强度和连接质量,确保各剪力墙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
对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由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挡条之间均夹装有一层钢筋网片(即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因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挡条之间均存在相应的间隙,但由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所采用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所采用混凝土的塌落度(也称为坍落度)均小于50mm,因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挡条之间的间隙不会对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任何影响,不会出现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后浇带16一侧的问题。
实际施工时,也可以采用水平钢筋、水平木板条等水平封堵条对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挡条之间的间隙分别进行封堵,所述水平封堵条布设于后浇带16一侧。
由于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中所述底部封堵结构、所述中部封堵结构和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由下至上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侧部模板,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左右两个所述侧部模板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后浇带留置模板,因而对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无需另外再搭设后浇带模板,能有效解决目前所采用的传统后浇带模板支设方法(具体是采用木模板支设或者钢丝网封堵的方式)存在的施工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所采用的木模板、钢丝网等材料多为一次性投入、破坏性拆除,产生垃圾多,投入成本高,材料浪费较为严重;同时整体安装及拆除过程复杂,费时费工,影响施工工期,混凝土浇筑后的表观质量差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地下室包括地下室底板、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和支撑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的承重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和所述地下室顶板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所述承重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设置有底层钢筋网(8)和位于底层钢筋网(8)正上方的面层钢筋网(9),所述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均呈水平布设;所述地下室底板布设于基础垫层(15)上,所述基础垫层(15)为呈水平布设的混凝土垫层;
对所施工地下室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一、地下室底板施工:所述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水平布设的后浇带(16),每个所述后浇带(16)均为直线形;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呈水平布设;
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均包括左右两个结构相同且呈平行布设的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两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分别位于所留置后浇带(16)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沿所留置后浇带(16)的长度方向布设;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均包括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直线形止水带、一个对所述直线形止水带进行定位的止水带定位机构、一个供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水平支撑的底部挡条和一个位于所述底部挡条正上方的顶部挡条(18),所述底部挡条和顶部挡条(18)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直线形挡条,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位于所述底部挡条的正上方;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中的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呈水平布设;
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卡装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所述顶部挡条(18)支撑于面层钢筋网(9)上,所述底层钢筋网(8)支撑于所述底部挡条上;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中部上下两侧的长条形定位件,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二者均沿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的长度方向布设,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均与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呈垂直布设;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卡装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之间;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为承插式止水带且其由多个从前至后布设于同一直线上的一字形止水带(1)拼装而成,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之间均通过一个止水带拼接件(2)进行连接,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与止水带拼接件(2)之间以承插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顶部挡条(18)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16)内的顶部封堵结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与其所定位直线形止水带组成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16)内的中部封堵结构,所述底部挡条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一侧后浇带内的底部封堵结构;
每个所述后浇带止水及定位结构(17)中所述底部封堵结构、所述中部封堵结构和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由下至上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侧部模板,每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左右两个所述侧部模板组成一个用于留置后浇带(16)的后浇带留置模板;
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所述底部挡条为布设于基础垫层(15)上的混凝土条带(10),所述混凝土条带(10)为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内底层钢筋网(8)下方且呈水平布设的现浇混凝土条带;
对所述地下室底板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施工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同时对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分别进行绑扎,使底层钢筋网(8)水平支撑于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所述底部挡条上,并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且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水平支撑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中的面层钢筋网(9)上;
步骤102、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101中施工完成的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形成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模板,对所述地下室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获得留置多个后浇带(16)的所述地下室底板;
步骤103、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对步骤101中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10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对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各后浇带(16)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
步骤二、承重结构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施工地下室的承重结构进行施工;
步骤三、地下室顶板施工: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并使所述地下室顶板支撑于步骤二中施工成型的所述承重结构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水平布设的后浇带(16),所述地下室顶板上的每个所述后浇带(16)均为直线形;所述地下室顶板上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所述地下室顶板上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呈水平布设;
所述地下室顶板内的所述底部挡条为水平布设于水平底模板(14)上的橡胶条(19)或木挡条且其位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内的底层钢筋网(8)下方;所述水平底模板(14)为对所述地下室顶板底部进行成型的模板;
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支模: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水平底模板(14)进行支设;
步骤302、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在所述地下室顶板中每个所述后浇带(16)的施工位置处均施工一个所述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同时对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分别进行绑扎,使底层钢筋网(8)水平支撑于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的所述底部挡条上,并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底层钢筋网(8)和面层钢筋网(9)之间,且使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水平支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的面层钢筋网(9)上;
步骤303、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301中所述水平底模板(14)和步骤302中施工完成的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形成的所述后浇带留置模板,对所述地下室顶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获得留置多个后浇带(16)的所述地下室顶板;
步骤304、后浇带留置模板拆除:对步骤302中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底部档条、顶部挡条(18)和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30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对所述地下室顶板的各后浇带(16)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顶板;
步骤306、拆模:对步骤301中所述水平底模板(14)进行拆除。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挡条(18)和所述底部挡条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进行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时,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绑扎固定在面层钢筋网(9)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进行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施工与钢筋绑扎时,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顶部挡条(18)均绑扎固定在面层钢筋网(9)上,各后浇带留置施工结构中的所述底部挡条均固定在水平底模板(14)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为冲压型定位板(7),所述冲压型定位板(7)为由一块长条形平直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定位钢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7)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由两块平行布设的拼接板焊接而成,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为由一块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中两块所述拼接板之间的空腔为供一字形止水带(1)插装的插口;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为直线形,所述插口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结构包括多个布设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的剪力墙,多个所述剪力墙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剪力墙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平直墙体;
所述承重结构上设置有由多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和多个转角止水带拼装成的拼装式止水带,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相邻两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转角止水带进行连接,每个所述转角止水带与其所连接的直线形止水带之间均通过一个止水带拼接件(2)进行连接;每个所述剪力墙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所有直线形止水带、所有转角止水带和所有止水带拼接件(2)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均卡装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的两个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之间;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的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拼装式止水带中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所设置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之间;
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由两块平行布设的拼接板焊接而成,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所述转角止水带和所述拼接板均为由一块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止水钢板;所述转角止水带中与一字形止水带(1)连接的连接段为插装段,所述止水带拼接件(2)中两块所述拼接板之间的空腔为供一字形止水带(1)和所述插装段插装的插口;所述一字形止水带(1)为直线形,所述插装段的横截面形状与尺寸均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与尺寸相同,所述插口的横截面形状与一字形止水带(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转角止水带为L形止水带(3)、T字形止水带(4)或十字形止水带(5)。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进行承重结构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钢筋绑扎与拼装式止水带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分别进行绑扎;同时,在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上均施工一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并将所述承重结构上的所有直线形止水带通过所述转角止水带连接成所述拼装式止水带;并且,在各直线形止水带上均施工一个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且使每个所述直线形止水带上所设置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均卡装于所述剪力墙内的内外两层竖向钢筋网片(20)之间;
每个所述剪力墙均分为位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下方的下部墙体和位于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上方的上部墙体;
步骤202、支模: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地下室底板上,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分别进行支设;
步骤203、下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下部墙体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204、止水带定位机构拆除:对步骤201中各直线形止水带上的所述止水带定位机构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205、上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对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上部墙体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使所述承重结构中各剪力墙的所述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均浇筑为一体,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剪力墙;
步骤206、拆模:对步骤202中各剪力墙的成型模板分别进行拆除。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定位件为冲压型定位板(7),所述冲压型定位板(7)为由一块长条形平直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定位钢板,所述冲压型定位板(7)上设置有多个经冲压成型的凹槽。
CN202110213453.2A 2021-02-25 2021-02-25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006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3453.2A CN113006152A (zh) 2021-02-25 2021-02-25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3453.2A CN113006152A (zh) 2021-02-25 2021-02-25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6152A true CN113006152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3453.2A Pending CN113006152A (zh) 2021-02-25 2021-02-25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61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850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恒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4855883A (zh) * 2022-04-13 2022-08-05 杭州潮峰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提高止水效果的后浇带止水钢板系统及止水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128A (zh) * 2012-04-27 2012-08-15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基础底板后浇带止水钢板组合结构及其支设方法
CN207244676U (zh) * 2017-08-30 2018-04-17 衡水新陆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橡胶止水带承插接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128A (zh) * 2012-04-27 2012-08-15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基础底板后浇带止水钢板组合结构及其支设方法
CN207244676U (zh) * 2017-08-30 2018-04-17 衡水新陆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橡胶止水带承插接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850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恒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4277850B (zh) * 2021-12-28 2023-07-28 恒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4855883A (zh) * 2022-04-13 2022-08-05 杭州潮峰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提高止水效果的后浇带止水钢板系统及止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6152A (zh) 基于承插式钢板止水带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08678220B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CN109972837A (zh) 一种木框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04974B (zh) 一种预制防水挡土墙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330742U (zh) 一种免模板的装配式钢桁架-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KR100949785B1 (ko) 피씨 보 제작용 몰드
CN21181704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拼缝处防漏浆构造
CN112900854A (zh) 一种斜坡底板施工用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2502194A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8502236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中混凝土楼板边缘的封边装置
CN211691450U (zh) 一种叠合板梁预制侧面预埋钢筋防漏浆装置
CN209975560U (zh) 一种预制防水挡土墙板结构
CN210032600U (zh) 一种可拆卸式止水梁模板
CN214194678U (zh) 承插式钢板止水带施工结构
CN210288797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竖向设置夹层橡胶垫连接节点
CN109252548B (zh) 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CN216007352U (zh) 一种钢板止水带承插式连接结构
US5881512A (en) Precasted wall/column module
CN113323190A (zh) 一种免模板的装配式钢桁架-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858071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钢柱处止水装置
CN215596606U (zh) 一种穿墙管道的固定结构
CN219586781U (zh) 一种后浇带模板结构
CN111173029A (zh) 一种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夹心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8597230U (zh) 一种竖向预制后浇带盖板结构
CN220100654U (zh) 烟道施工洞口预留定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