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2379A -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2379A
CN113002379A CN202110349373.XA CN202110349373A CN113002379A CN 113002379 A CN113002379 A CN 113002379A CN 202110349373 A CN202110349373 A CN 202110349373A CN 113002379 A CN113002379 A CN 113002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djusting
switch
key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93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茂
王彦文
陈佳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93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2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adjustment
    • B60N2/0228Hand-activated mechanical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包括座椅调节开关: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中;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坐人在车辆侧面碰撞事故中免受电动座椅的二次伤害,同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无功能冲突,通过电路优化减少了检测与判断电路的使用以及整体复杂度,提高了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路况和可能出现的行车事故,各大主机厂都在不断探索汽车各部分零件更加创新、升级、可靠、智能的设计以及乘客保护方法。
对于车辆侧面碰撞情形,一般会通过加强B柱以及增加侧气帘等形式来尽可能的保护乘客,而对于侧碰时电动座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前仅有少数车辆进行了专门的考虑与优化:
一种是增加外部物理结构遮挡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按键来避免侧面碰撞后来自门内饰板的挤压;
另一种是对电动座椅调节开关本身进行智能化设计,自动检测碰撞危险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一般来说,对于具有座椅记忆控制器的主驾驶座椅,有的会通过记忆控制器来接收信号和判断侧面碰撞危险情况,并设置是否切断开关控制来保护驾驶员。
对于副驾驶座椅,绝大多数车辆实际上并没有考虑车辆侧面碰撞会对座椅调节开关按键造成挤压,从而导致侧碰时触发电动调节功能使座椅随机乱动对乘坐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
部分车辆的副驾驶座椅侧面,在电动座椅开关的周围设置了加强的凸起结构,从而使得侧面碰撞后,内凹的座椅内饰板受凸起限制而不容易挤压到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按键。但是这种设计只能避免一部分情况,实际碰撞中结果无法预测,仍然存在内饰板直接被撞的挤压到开关按键上的情况。
极少部分的车辆,会对副驾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内部电路和控制方法进行全新设计,形成智能化控制,但是控制逻辑存在很大的漏洞与错误。
当前,这部分智能开关的控制逻辑和方法是检测到侧面碰撞后,立刻切断电动座椅调节功能,防止上述的二次伤害发生,当检测到车辆出现熄火再点火的情况后,便认为可以恢复电动调节功能。
但是,此时门内饰板可能还挤压着开关按键,此时接通调节功能,还是可能出现例如座椅靠背乱动,对乘坐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
同时,少部分高端车辆,会在副驾驶座椅靠背上靠近中央通道的一侧设置老板开关,这样坐在后排的乘坐人,可以通过这个开关控制前排副驾驶座椅的前后移动或者靠背转动,来为后排让出更加舒适的乘坐空间。
但是,目前能与之配合使用的副驾电动座椅调节开关一般不具备侧碰保护功能,大多都是电路简单的普通电动调节开关。既具有侧碰保护功能又能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且不影响任何功能的副驾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非常之少,即便能够组合,也需要加设多个检测与判断电路,增加了复杂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不具备侧碰保护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包括座椅调节开关: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中;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接收到的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为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碰撞信号为小占空比信号,非碰撞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包括按键、主体壳、电路板和底板:
所述按键,设置在座椅侧饰板的外侧,与主体壳连接,操作按键控制座椅调节;
所述主体壳、电路板和底板依次设置在座椅侧饰板的内侧,穿过座椅侧饰板上的孔连接到一起;
所述电路板,根据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按键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包括靠背调节端、座椅位置调节端和座盆调节端;
所述电路板,包括两个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控制部、引脚和接插件;
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控制部、引脚和接插件设置在电路板的正面;
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透过主体壳上相适应的孔位,与按键固定连接在一起;
操作按键来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靠背前后转动,座盆倾角前后上下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包括座盆调节电路、座椅位置调节电路、靠背调节电路和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座盆调节电路,根据座盆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座椅位置调节电路,根据座椅位置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靠背调节电路,根据靠背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判断控制电路,根据接收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对应的调节电机的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镭雕二维码:
所述镭雕二维码,设置在电路板的背部留有的空白区域,雕刻上预先设计好的二维码,与每一个座椅调节开关一一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合还包括老板开关:
所述老板开关,设置在副驾座椅靠背,包括座椅位置调节键,靠背调节键和本体;
座椅位置调节键和靠背调节键设置在座椅外部,本体设置在座椅内部;
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
操作靠背调节键来控制座椅的靠背前后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串联后与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连接;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背调节电机同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的两端引脚分别设置为高/低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接通正常工作,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前后转动;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反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两端引脚设置为相同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不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开关,还包括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
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将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一端设置为高电平,另一端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直接接地,实现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接通正常工作;
操作靠背调节键,将靠背调节电机的一端设置为高电平,另一端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直接接地,实现靠背调节电机的接通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检测座椅调节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如果处于复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2;
步骤S2、检测安全气囊控制器是否发来的电信号,如果检测到电信号,则进入步骤S4,如果没有检测到电信号,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3、座椅调节功能正常工作;
步骤S4、判断电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如果是非碰撞信号,则进入步骤S3,如果是碰撞信号,则进入步骤S5;
步骤S5、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非碰撞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
所述碰撞信号为小占空比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还包括,检测老板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如果处于复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2;
所述步骤S5还包括,反复检测老板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提供了全新的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硬件结构、电路设计、控制逻辑与控制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坐人在车辆侧面碰撞事故中免受电动座椅的二次伤害,同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可以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且无功能冲突,通过电路优化减少了检测与判断电路的使用以及整体复杂度,提高了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一示意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二示意图;
图3a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侧饰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3b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侧饰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4a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侧碰保护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整体示意图;
图4b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侧碰保护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爆炸图;
图5a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操作按键示意图;
图5b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及核心元器件示意图;
图6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板背面示意图;
图7a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调节开关主要电路的第一示意图;
图7b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调节开关主要电路的第二示意图;
图8a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老板开关的第一示意图;
图8b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老板开关的第二示意图;
图9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老板开关的主要电路第一示意图;
图10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老板开关的主要电路第二示意图;
图1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00侧面;
200座椅侧饰板;
300座椅调节开关;
301按键;
3011靠背调节端;
3012座椅位置调节端;
3013座盆调节端;
302主体壳;
303电路板;
3031两向微动开关;
3032四向微动开关;
3033两向微动开关;
3034控制部;
3035引脚;
3036接插件;
3037镭雕二维码;
304底板;
400座椅调节开关主要电路;
401座盆调节电路;
402座椅位置调节电路;
403判断与控制电路;
4031单片机;
4032继电器;
4033按键检测电路;
4034按键检测电路;
404靠背调节电路;
4041第三控制开关;
4042第一靠背调节开关;
4043第二靠背调节开关;
4044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
500老板开关主要电路;
501靠背调节键电路;
5011靠背调节第一开关;
5012靠背调节第二开关;
502座椅位置调节电路;
5021座椅位置调节第一开关;
5022座椅位置调节第二开关;
600老板开关;
601座椅位置调节键;
602靠背调节键;
603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侧碰保护且可追溯的副驾驶座椅调节开关和老板开关组合,具有清晰可靠的安全保护功能、判断逻辑以及控制方法。
图1和图2分别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的第一和第二示意图,图3a和图3b分别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侧饰板的正面和背面示意图,如图1-图3b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包括座椅调节开关300: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300,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200中;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300,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
下面以副驾座椅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副驾座椅示意图,座椅侧饰板200固定设置在座椅的侧面100,侧面100是靠近车门的一侧,那么相反另一侧则是靠近中央通道/副仪表板。
如图3a和3b所示,座椅调节开关300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200中。
图4a和图4b分别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侧碰保护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整体示意图和爆炸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座椅调节开关300,包括按键301,主体壳302,电路板303和底板304:
按键301,主体壳302,电路板303,底板304依次连接。
按键301,设置在座椅侧饰板200的外侧,通过定位和紧固结构,与主体壳302上的定位及紧固结构连接;
主体壳302、电路板303和底板304设置在座椅侧饰板200的内侧,穿过座椅侧饰板200上的孔连接到一起。
电路板303,根据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按键301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图5a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操作按键示意图,如图5a所示,按键301包括靠背调节端3011,座椅位置调节端3012,座盆调节端3013。
操作按键301来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靠背前后转动,座盆倾角前后上下转动。
如图5a所示,向前(图示右边)推靠背调节端3011,靠背调节电机接通,座椅靠背向前转动;
向后(图示左边)推靠背调节端3011,则相反,座椅靠背向后转动。
向前(图示右边)推座椅位置调节端3012,座椅前后调节电机接通,座椅整体向前移动,松开停止;
反之同理,向后推座椅位置调节端3012,座椅整体向后移动。
向上(图示上边)推座椅位置调节端3012,座椅上下调节电机接通,座椅整体向上移动,松开停止;
反之同理,向下推座椅位置调节端3012,座椅整体向下移动。
向上(图示上边)推座盆调节端3013,座盆倾角调节电机接通,坐垫骨架以与座椅靠背连接处为中心轴,向上转动,松开停止;
反之同理,向下推座盆调节端3013,坐垫骨架向下转动。
图5b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及核心元器件示意图,如图5b所示,电路板303包括两向微动开关3031,四向微动开关3032,两向微动开关3033,控制部3034,引脚3035,接插件3036和镭雕二维码3037:
两向微动开关3031、四向微动开关3032和两向微动开关3033的拨动杆透过主体壳302上相适应的孔位,与按键301固定连接在一起。
两向微动开关3031、四向微动开关3032、两向微动开关3033、控制部3034、引脚3035和接插件3036固定设置在电路板303的正面,镭雕二维码3037设置在电路板303的背面。
图6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板背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镭雕二维码3037,是设置在电路板303背部,留有一片正方形空白区域,此处禁止覆铜,先在该区域表面喷涂上一层白色的油墨,然后通过全自动激光在线刻码机进行镭雕,雕刻上预先设计好的二维码,激光镭雕深度等于或者略大于白色油墨的厚度,可以保证雕刻过的区域露出绿色底板或者被轻微腐蚀变为深绿色的底板,从而形成可靠的、识别度高的二维码图案。
镭雕二维码3037与每一个座椅调节开关300一一对应,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当在极少的极端情况下如果出现开关功能不正常或者出现侧碰保护功能失效时,主机厂后期可以快速追溯到该零件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和检查,并对后续优化设计形成指导性的经验。
其中,控制部3034包括单片机,继电器,以及控制电路等。
图7a和图7b分别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调节开关主要电路的第一和第二示意图,座椅调节开关300的控制部3034,内部的座椅调节开关主要电路400如图7a所示,包括座盆调节电路401,座椅位置调节电路402,靠背调节电路404和判断与控制电路403。
所述座盆调节电路401,根据座盆调节端3013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403;
所述座椅位置调节电路402,根据座椅位置调节端3012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403;
所述靠背调节电路404,根据靠背调节端3011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403;
所述判断控制电路403,根据接收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对应的调节电机的工作。
具体的说,判断控制电路403,根据接收的靠背调节电路404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靠背调节电机的工作;
判断控制电路403,根据接收的座盆调节电路401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座盆调节电机的工作;
判断控制电路403,根据接收的座椅位置调节电路402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座椅位置上下调节电机或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工作。
以靠背调节电路404为例,主要包括第一靠背调节开关4042,第二靠背调节开关4043,第三控制开关4041,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4044。
第一靠背调节开关4042按下闭合后,座椅靠背向后调节;
第二靠背调节开关4043按下闭合后,座椅靠背向前调节。
判断与控制电路403,主要包括单片机4031,继电器4032,按键检测电路4033和按键检测电路4034。
从单片机4031引出的按键检测电路4033和4034,与靠背调节电路404相连,对称的另一侧与座椅位置调节电路402连接的按键检测电路部分同理,不赘述。
如图5a所示,向前(图示右边)推靠背调节端3011,两向微动开关3031接通电路,第二靠背调节开关4043接通;
如图7b所示,即第二靠背调节开关4043从当前的与左端接通变为向右拨动与右端接通,即从与GND/地接通变为与高电平引脚1_4接通,此时按键检测电路4034检测到电信号的变化,由单片机4031处理后,控制继电器4032工作,使第三控制开关4041从左端触点被吸附到右端触点,从而接通电路,靠背调节电机接通,座椅靠背以与坐垫骨架连接处为中心轴,向前转动,松开按键后停止转动;
操作按键301的其他调节端来控制座椅的原理与上述一致,则不详细展开。
内部的连接,如图7b所示,电路逻辑清晰,不赘述。
座椅调节开关主要电路400,引脚与外部的连接如下:
引脚1_2,1_6,1_4,接高电平;
引脚1_1,1_5,1_3,接地。
引脚2_1,2_2连接座盆调节电机;
引脚2_7,2_4连接座椅位置上下调节电机;
引脚2_6,2_5连接老板开关,间接连接到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
引脚2_9,2_10连接老板开关,间接连接到靠背调节电机;
引脚2_3连接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碰撞信号传输引脚。
引脚2_8不连接,作为备用。
座盆调节电路401,座椅位置调节电路402与此类似,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还包括老板开关600,所述老板开关600设置在副驾座椅靠背,靠近中央通道的一侧。
图8a和图8b分别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老板开关的第一和第二示意图,如图8a/8b所示,老板开关600,包括座椅位置调节键601,靠背调节键602和本体603。
其安装方式与座椅调节开关300类似,座椅位置调节键601和靠背调节键602在座椅外部,本体603在座椅内部。
如图8a所示,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601来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
如图8a所示,操作靠背调节键602来控制座椅的靠背前后转动。
图9和图10分别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老板开关的主要电路第一和第二示意图,老板开关600的内部控制电路如图9所示,图10与图9相同,标注更为详细。
老板开关600的主要电路500,主要包括靠背调节键电路501,座椅位置调节电路502。
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包括靠背调节第一开关5011,靠背调节第二开关5012,座椅位置调节第一开关5021,座椅位置调节第二开关5022。
以靠背调节开关为例,靠背调节第一开关5011按下闭合后,座椅靠背向前调节;
靠背调节第二开关5012按下闭合后,座椅靠背向后调节。
老板开关主要电路500内部的连接,如图10所示,电路逻辑清晰,不赘述。
老板开关600的主要电路500中,引脚与外部的连接如下:
引脚5和9,分别与座椅调节开关300的引脚2_9,2_10连接;
引脚6和10,分别与座椅调节开关300的引脚2_5,2_6连接。
引脚1和3,与靠背调节电机连接;
引脚2和4,与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连接。
引脚7为高电平端。
老板开关600,基本功能包括:
具体来说,如图8b/9/10所示,按照箭头方向推动靠背调节键602,靠背调节第一开关5011接通,即从左端被拨到右端,使得引脚1接通高电平端7,引脚3连通引脚9,又连通引脚2_10,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4044接通GND端,从而接通电路,靠背调节电机接通,座椅靠背以与坐垫骨架连接处为中心轴,向前转动,松开按键后停止转动;
下述原理与上述相同,不赘述。
沿着箭头的反向推动靠背调节键602,则相反,座椅靠背向后转动。
按照箭头方向推动座椅位置调节键601,座椅前后调节电机接通,座椅整体向前移动,松开停止;
反之同理,沿着箭头的反向推座椅位置调节键601,座椅整体向后移动。
电动座椅调节开关可以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且无功能冲突,与老板开关协调工作的功能执行:
座椅调节开关300与老板开关600虽然都能控制座椅,但是基于电路逻辑的特别设计,二者不会发生冲突或者破坏。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300,与老板开关600串联后与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连接;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300与老板开关600,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背调节电机同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的两端引脚分别为高/低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接通正常工作,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前后转动;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300与老板开关600,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反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两端引脚为相同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不工作。
例如副驾乘坐人前推按下座椅调节开关300的靠背调节端3011,第二靠背调节开关4043以及第三控制开关4041都从左边接通拨到右边接通状态(原理前面讲过),此时引脚2_9接高电平引脚1_4,引脚2_10接GND/地,继而引脚1接高电平,引脚3接GND,电机接通,此时座椅靠背向前转动;
此时若后排乘坐人同时操作了老板开关,如果向前推动靠背调节键602,即把靠背调节第一开关5011从左端拨到右端,切断了引脚1与引脚2_9的连接,但是接通了引脚1与高电平端7的连接,因此引脚1还是接高电平,座椅靠背继续向前转动,不受影响;
此时后排乘坐人如果向后推动靠背调节键602,即把靠背调节第二开关5012从右端拨到左端,则切断了引脚3与引脚2_10/GND的连接,而是与高电平端7建立连接,此时电机两端都是相同的高电平,电机不会工作,直到副驾或者后排有一个人松开按键后才会恢复调节。
因此电机不会出现同时执行一个开关给向前转命令而另一个开关给向后转命令的情况,因此不会发生冲突破坏。其他调节同理,不赘述。
电动座椅调节开关可以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通过电路优化减少了检测与判断电路的使用以及整体复杂度。座椅调节开关300,还包括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4044;
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601,将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一端设为高电平,另一端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4044直接接地,实现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接通正常工作;
操作靠背调节键602,将靠背调节电机的一端设为高电平,另一端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4044直接接地,实现靠背调节电机的接通正常工作。
当单独按下老板开关的按键调节座椅靠背时,也不需要增加类似于按键检测电路4033/4034一样的设置来启动继电器4032,电流可直接走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4044接GND,逻辑清晰简单,避免了多重检测的设置和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提出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坐人在车辆侧面碰撞事故中免受电动座椅的二次伤害,对应的侧碰保护功能的执行如下:
当车辆正常使用时,座椅调节开关300和老板开关600的功能正常,上文所述的形式进行正常的座椅调节工作。
座椅调节开关300,接收到的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为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开关的按键301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电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碰撞信号为小占空比信号,非碰撞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
图1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车辆通电后,开关通电,检测控制软件程序开始执行,进行初始化;
步骤S1、先检测座椅调节开关300的按键301以及老板开关600的座椅位置调节键601和靠背调节键602是否处于复位状态,如果处于复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2;
正常情况下开关肯定是处于复位状态的,因此程序继续执行;
步骤S2、检测安全气囊控制器是否发来的电信号,如果检测到电信号,则进入步骤S4,如果没有检测到电信号,则进入步骤S3;
单片机4031通过引脚2_3检测从安全气囊控制器发来的电信号,该信号是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形式。
步骤S3、座椅调节功能正常工作;
当检测到无信号时,表示气囊控制器未通电,座椅调节功能可以正常使用。
步骤S4、判断电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如果不是碰撞信号,则进入步骤S3,如果是碰撞信号,则进入步骤S5;
当电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时,判断该信号为非碰撞信号,表示车辆正常行驶正常工作,进入步骤S3,座椅调节功能可以正常使用。
步骤S5、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开关300和老板开关600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程序重复循环检测PWM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即小占空比信号。
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例如车辆右侧前门遭受瞬间猛烈撞击,车门被撞得向车内凹陷,门内饰板变形碰撞挤压到位于座椅侧边的座椅调节开关300,并挤压使得按键301推动,开关闭合。
在这个瞬间,碰撞使得气囊控制器得到车辆碰撞输入信号,并立刻对座椅调节开关300发出信号提醒,此时程序检测到气囊控制器发来的PWM信号是小占空比信号,则立刻判断该信号为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
以靠背调节为例进行说明,单片机4031控制继电器4032暂停工作,继而使得第三控制开关4041固定在图7b所示的位置,不能再动,因此,即使第一靠背调节开关4042或第二靠背调节开关4043被挤压强行接通,也无法导通整个电路,座椅靠背无法调节。
此时程序继续执行,重新检测按键301是否复位。
若车辆此时没有断电,则程序会检测到按键301被挤压闭合了,此时不会继续向下执行来开启座椅正常调节功能,而是反复循环的执行按键复位检测,直到检测到按键301复位松开,确保乘坐人不会因为座椅按键被动接通/座椅自动移动造成二次伤害,才会恢复正常的座椅调节功能。
若碰撞导致车辆断电,即使乘坐人再次发动车辆通电,程序还是会检测到按键301被挤压接通,按键没有复位之前程序只会循环检测按键,不会向下执行开启座椅调节功能,因此即使乘坐人再次启动车辆,也不会被座椅自动移动造成二次伤害。
上述场景的工作原理以座椅靠背调节为例进行说明,其他调节同理,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
(1)大占空比信号和小占空比信号可以自由定义,没有固定数值,只要能明显区分二者即可。
(2)侧碰保护功能,原则上可以切断上文所述的座椅上下前后,靠背前后,座盆上下共计8个方向的全部移动,上述所举案例是切断靠背和座椅前后的调节这4个方向移动,但并不代表只能切断这4个方向,切断多个方向仍然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提供了全新的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硬件结构、电路设计、控制逻辑与控制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坐人在车辆侧面碰撞事故中免受电动座椅的二次伤害,同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可以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且无功能冲突,通过电路优化减少了检测与判断电路的使用以及整体复杂度,提高了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调节开关: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中;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接收到的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为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碰撞信号为小占空比信号,非碰撞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包括按键、主体壳、电路板和底板:
所述按键,设置在座椅侧饰板的外侧,与主体壳连接,操作按键控制座椅调节;
所述主体壳、电路板和底板依次设置在座椅侧饰板的内侧,穿过座椅侧饰板上的孔连接到一起;
所述电路板,根据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按键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包括靠背调节端、座椅位置调节端和座盆调节端;
所述电路板,包括两个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控制部、引脚和接插件;
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控制部、引脚和接插件设置在电路板的正面;
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透过主体壳上相适应的孔位,与按键固定连接在一起;
操作按键来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靠背前后转动,座盆倾角前后上下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座盆调节电路、座椅位置调节电路、靠背调节电路和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座盆调节电路,根据座盆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座椅位置调节电路,根据座椅位置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靠背调节电路,根据靠背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判断控制电路,根据接收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对应的调节电机的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镭雕二维码:
所述镭雕二维码,设置在电路板的背部留有的空白区域,雕刻上预先设计好的二维码,与每一个座椅调节开关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老板开关:
所述老板开关,设置在副驾座椅靠背,包括座椅位置调节键,靠背调节键和本体;
座椅位置调节键和靠背调节键设置在座椅外部,本体设置在座椅内部;
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
操作靠背调节键来控制座椅的靠背前后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串联后与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连接;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背调节电机同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的两端引脚分别设置为高/低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接通正常工作,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前后转动;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反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两端引脚设置为相同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不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开关,还包括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
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将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一端设置为高电平,另一端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直接接地,实现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的接通正常工作;
操作靠背调节键,将靠背调节电机的一端设置为高电平,另一端通过老板开关专用单向导通电路直接接地,实现靠背调节电机的接通正常工作。
11.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检测座椅调节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如果处于复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2;
步骤S2、检测安全气囊控制器是否发来的电信号,如果检测到电信号,则进入步骤S4,如果没有检测到电信号,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3、座椅调节功能正常工作;
步骤S4、判断电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如果是非碰撞信号,则进入步骤S3,如果是碰撞信号,则进入步骤S5;
步骤S5、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非碰撞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
所述碰撞信号为小占空比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还包括,检测老板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如果处于复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2;
所述步骤S5还包括,反复检测老板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CN202110349373.X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002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373.XA CN113002379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373.XA CN113002379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379A true CN113002379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9373.XA Pending CN113002379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23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94265A1 (en) * 2020-12-23 2022-06-23 Toyo Denso Kabushiki Kaisha Seat switch devic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6851A (ja) * 1986-06-03 1987-12-1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パワ−シ−ト制御装置
CN204936876U (zh) * 2015-07-31 2016-01-06 江苏正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主驾驶座椅位置调节开关
US20160229313A1 (en) * 2013-09-19 2016-08-1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CN105905061A (zh) * 2016-05-27 2016-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CN107444315A (zh) * 2016-06-01 2017-12-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保护车辆乘客的系统与方法
CN108128218A (zh) * 2018-03-02 2018-06-0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调节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207916625U (zh) * 2018-03-02 2018-09-2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调节开关
CN208962924U (zh) * 2018-08-24 2019-06-1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座椅控制装置和车辆
CN110949194A (zh) * 2019-12-30 2020-04-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侧面碰撞断电机构及汽车电动座椅
CN112046429A (zh) * 2020-08-26 2020-12-08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6851A (ja) * 1986-06-03 1987-12-1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パワ−シ−ト制御装置
US20160229313A1 (en) * 2013-09-19 2016-08-1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CN204936876U (zh) * 2015-07-31 2016-01-06 江苏正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主驾驶座椅位置调节开关
CN105905061A (zh) * 2016-05-27 2016-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CN107444315A (zh) * 2016-06-01 2017-12-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保护车辆乘客的系统与方法
CN108128218A (zh) * 2018-03-02 2018-06-0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调节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207916625U (zh) * 2018-03-02 2018-09-2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调节开关
CN208962924U (zh) * 2018-08-24 2019-06-1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座椅控制装置和车辆
CN110949194A (zh) * 2019-12-30 2020-04-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侧面碰撞断电机构及汽车电动座椅
CN112046429A (zh) * 2020-08-26 2020-12-08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94265A1 (en) * 2020-12-23 2022-06-23 Toyo Denso Kabushiki Kaisha Seat switch device
US11623546B2 (en) * 2020-12-23 2023-04-11 Toyo Denso Kabushiki Kaisha Seat switch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3049B1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tivating and deactivating the child safety lock function of vehicle doors
US8727060B1 (en) Pyrotechnic window breaker
JP3799586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クシステム
JP3834803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ク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KR100787670B1 (ko) 차량용 유아시트 장착에 따른 에어백 미전개 장치
JP3726277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クシステム
CN108688537A (zh) 扶手
CN109895726A (zh) 车辆用安全气囊
JP2021020581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210101562A1 (en) Removable component system
CN113002379A (zh) 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CN110770073A (zh) 车辆座椅
US10704301B2 (en) Safety exit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04107889A (ja) ドアアンロック制御装置
US20210107419A1 (en) Electrical assembly
JPH09240424A (ja)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の乗員検知装置
CN112606771A (zh) 可移除部件系统
US20210268974A1 (en) Electrical system
CN108340873A (zh) 车辆的防盗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EP2733021B1 (en) A passenger airbag switch
CN112693475A (zh) 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JP3788679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クシステム
JPH03193536A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構造
KR100314524B1 (ko) 차량의 회전식 시트 안전장치
KR0124788Y1 (ko) 리어 범퍼 에어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