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3266A - 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3266A
CN112973266A CN202011471590.8A CN202011471590A CN112973266A CN 112973266 A CN112973266 A CN 112973266A CN 202011471590 A CN202011471590 A CN 202011471590A CN 112973266 A CN112973266 A CN 112973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holding member
column
spacer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15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雄介
高木毅
久我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r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rkr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kray Inc filed Critical Arkr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973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3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5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29/56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G01N30/6004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end pieces
    • G01N30/603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end pieces retain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e.g. Fr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2Combinations of filters of different k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02Details relating to pores or porosity of the membranes
    • B01D2325/0283Pore siz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Adsorbents In General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在具有多个过滤器的结构中抑制过滤器的孔眼堵塞。该过滤器装置(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具备:第一过滤器(48);第一保持构件(44),为中空状,第一过滤器(48)嵌入该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侧;第二过滤器(50),孔径比第一过滤器(48)小;第二保持构件(46),为中空状,第二过滤器(50)嵌入该第二保持构件(46);及间隔件(56),为中空状,配置在第一保持构件(44)与第二保持构件(46)之间,将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维持成非接触的状态,间隔件(56)包括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的第一接触部。

Description

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高速液体层析用过滤器,例如日本特开平2-262054号公报中记载了“在柱主体外嵌有连结构件,在该连结构件中的空间部收容柱过滤器。柱过滤器具有孔径大的外侧过滤层和孔径小的内侧过滤层”的结构。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经过长期间地防止过滤器的孔眼堵塞而使用具有孔径不同的多个过滤器的过滤器装置。然而,即使在使用了孔径不同的多个过滤器的情况下,也会在短期间内产生过滤器的孔眼堵塞,需要更换过滤器。
本公开的目的是在具有多个过滤器的结构中,抑制过滤器的孔眼堵塞。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在第一形态中,具备:第一过滤器;第一保持构件,为中空状,所述第一过滤器嵌入该第一保持构件的内侧;第二过滤器,孔径比所述第一过滤器小;第二保持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下游侧,为中空状,所述第二过滤器嵌入该第二保持构件;间隔件,为中空状,配置在所述第一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之间,将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维持成非接触的状态,所述间隔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滤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
在该过滤器装置中,与嵌入第一保持构件的内侧的第一过滤器相比,嵌入第二保持构件的内侧的第二过滤器的孔径小。第二保持构件配置于第一过滤器的下游侧,因此第二过滤器也配置于第一过滤器的下游侧。过滤对象从第一过滤器向第二过滤器流动,由此,能够利用第一过滤器除去过滤对象包含的异物中的粒径相对大的异物,接下来,利用第二过滤器除去粒径相对小的异物。
在第一保持构件与第二保持构件之间配置有间隔件,间隔件将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维持成非接触的状态。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不接触,因此不会在接触部分形成比第一过滤器的孔径及第二过滤器的孔径小的孔。由此,抑制在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之间的部分捕捉比上述的过滤器的孔径小的异物的情况,抑制孔眼堵塞。
间隔件包括与第一过滤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因此,通过第一接触部抑制第一过滤器朝向第二过滤器移动的情况。由于能够维持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为非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维持抑制在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之间处的孔眼堵塞的效果。
所述第一接触部可以设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整周。
当在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整周设置有接触片时,能够遍及间隔件的内周的整周地抑制第一过滤器的向第二过滤器侧的移动。
所述第一接触部可以通过使所述间隔件的内径比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的内径小而设置成环状。
通过使间隔件的内径比第一保持构件的内径小而能够设置环状的第一接触部,不需要使间隔件成为复杂的形状。
所述第一接触部可以从所述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
第一接触部当从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时,由于未设置于间隔件的内周的整周,因此能够将间隔件的径向内侧处的流路截面积,即过滤对象能够通过的截面积确保得宽。
所述间隔件的厚度T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径D而优选为D×10≤T≤0.2mm的范围内。
通过使间隔件的厚度T相对于第一过滤器的孔径D而满足D×10≤T,能够在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之间空出充分的间隔,能够确保供通过了第一过滤器的过滤对象流动的空间。
另外,通过使间隔件的厚度T满足T≤0.2mm,能够抑制间隔件过度变厚的情况。并且,例如,在将间隔件使用于具有使利用过滤器装置过滤后的过滤对象通过并将过滤对象的试样的成分分离的柱主体的柱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柱主体中的试样的成分的分离精度的下降。所述第一过滤器及所述第一保持构件可以为树脂制。
当第一过滤器及第一保持构件双方均为树脂制时,能够容易使第一过滤器嵌入而保持于第一保持构件。
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的上游侧且孔径比所述第一过滤器大的第三过滤器。
能够利用孔径比第一过滤器大的第三过滤器从过滤对象中除去粒径大的异物。
所述第三过滤器优选比所述第一过滤器薄。
第三过滤器的孔径大,如果第一过滤器与第三过滤器为相同厚度,则第三过滤器的形成于过滤器内部的空间较大。因此,通过减薄第三过滤器的厚度,能够将洗脱液或试样在第三过滤器内的空间中流动时产生的扩散抑制得小。
所述第三过滤器优选为深层过滤器。
深层过滤器不仅在表面而且在内部也捕捉异物,因此不易产生孔眼堵塞。
所述第三过滤器优选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面接触。
第三过滤器由第一过滤器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第三过滤器的偏移或变形。
可以是具有上述任一记载的过滤器装置及填充有用于分离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过滤后的试样包含的成分的填充剂的柱主体的柱。
具有上述任一记载的过滤器装置,在该过滤器装置中,能抑制过滤器的孔眼堵塞。并且,通过柱主体能够分离由过滤器装置除去异物后的试样的成分。
可以是液相层析装置具有上述记载的柱、向所述柱供给用于分离所述成分的洗脱液的洗脱液供给装置及检测由所述柱分离的所述试样的成分的检测装置的液相层析装置。
具有上述记载的柱,该柱具有上述任一记载的过滤器装置。因此,在该过滤器装置中抑制了过滤器的孔眼堵塞。并且,通过洗脱液供给装置向柱供给洗脱液,由此在柱中能够分离试样的成分。分离后的试样的成分能够利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发明效果
在本公开中,在具有多个过滤器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过滤器的孔眼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柱的液相层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柱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柱的分解侧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一例的上游过滤器结构体的剖视图。
图5是将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一例的上游过滤器结构体局部性地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间隔件的主视图。
图7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结构中的第一过滤器局部性地表示的主视图。
图8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结构中的第二过滤器局部性地表示的主视图。
图9是在过滤器结构中将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重叠的状态局部性地表示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间隔件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间隔件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的间隔件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此,作为一例,对使用具备过滤器装置的液相层析装置来测定全血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浓度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测定对象并不局限于此,而且在液相层析装置以外的装置中也可以适用该过滤器装置。
如图1所示,在液相层析装置12的装置主体14安设有采血管16。液相层析装置12能够自动地测定全血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浓度。
液相层析装置12的装置主体14具有多个(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五个)的洗脱液瓶18A、18B、18C、18D、18E。洗脱液瓶18A~18E分别保持应该向后述的分析柱30供给的洗脱液A~E。各洗脱液根据用途而例如组成、成分比、pH、渗透压等不同。
装置主体14还具有试样调制单元20、分析单元24及测光单元26。
采血管16保持于装置主体14。采血管16向能够通过试样调制单元20中的管嘴22进行采集的位置移动。
试样调制单元20具有管嘴22及稀释槽28。试样调制单元20从采血管16采集血液并导入稀释槽28。在稀释槽28中被稀释后的血液被导入分析柱30。
管嘴22能够进行液体的吸引、喷出,能够通过吸引采集并喷出以采血管16的血液试样为首的各种液体。
分析单元24具有分析柱30、歧管32、送液泵34及喷射阀36。
如图2及图3所示,分析柱3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柱主体38、在该柱主体38的轴向(长度方向、箭头L1方向)的两端设置的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及下游过滤器结构体42。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是“过滤器装置”的一例。在分析柱30的内部,试样向箭头F1方向流动。“上游”及“下游”是该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在柱主体38的内部保持有用于选择性地吸附试样中的血红蛋白的填充剂。作为填充剂,可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分析单元24控制生物体成分对于分析柱30的填充剂的吸附、解吸,将由分析柱30分离的各种生物体成分向测光单元26供给。分析单元24中的设定温度例如为40℃左右。
歧管32经由配管80A~80E与洗脱液瓶18A、18B、18C、18D、18E分别连接,并通过配管84经由送液泵34连接于喷射阀36。歧管32通过切换设置于内部的阀而从多个洗脱液瓶18A~18E中的指定的洗脱液瓶选择性地将洗脱液向分析柱30供给。
送液泵34设置在配管84的中途,赋予用于使洗脱液向喷射阀36移动的动力。
喷射阀36具备多个导入口及排出口(图示省略),能够采集一定量的导入用试样,并将该导入用试样向分析柱30导入。
在喷射阀36连接有喷射环64。喷射环64能够保持一定量(例如几μL)的液体。通过适当切换喷射阀36,能够选择喷射环64与稀释槽28连通而从稀释槽28向喷射环64供给导入用试样的状态和喷射环64经由配管85与分析柱30连通而从喷射环64将导入用试样向分析柱30导入的状态中的任一方。作为这样的喷射阀36例如可以使用六通阀。
测光单元26经由配管87而与废液槽88连接。从分析柱30排出的液体被废弃于废弃槽88。测光单元26光学性地检测通过了分析柱30的洗脱液所包含的血红蛋白。
在分析柱30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具有第一保持构件44及第二保持构件46。第一保持构件44为环状的中空构件,在径向内侧的中空部保持有第一过滤器48。第二保持构件46是具有与第一保持构件44大致相等的外径、内径及厚度(送液方向上的长度)的环状的中空构件,在径向内侧的中空部保持有第二过滤器50。第一过滤器48配置在第二过滤器50的上游侧。即,第一过滤器48配置在接近分析柱30的入口的一方。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是在过滤器表面捕捉粒子的、例如膜过滤器或烧结过滤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持构件44与第二保持构件46可以不为相同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保持构件44及第二保持构件46具有大致相等的外径R1、大致相等的内径R2及厚度。第一保持构件44及第二保持构件46无间隙地收容于后述的帽74、76内的空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构件44及第二保持构件46都为树脂制。
如图5所示,在第一过滤器48形成有具有规定的孔径D的多个透过孔52。相对于此,第二过滤器50形成有比第一过滤器48的透过孔52小的孔径E的多个透过孔5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均匀地描绘孔径D及孔径E,但是在实际的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中,孔径D及孔径E可以存在规定范围的不均。但是,第二过滤器50的透过孔54的孔径E比柱主体38的填充剂的粒径小。通过泵向分析柱30导入的液体在通过了第一过滤器48之后,通过第二过滤器50。如后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对象从孔径大的第一过滤器48向孔径小的第二过滤器50流动。即,孔径小的第二过滤器50是配置在孔径大的第一过滤器48的“下游侧”的过滤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48为多孔质树脂制(树脂烧结品),具体而言,为聚乙烯制。因此,树脂制的第一过滤器48嵌入于树脂制的第一保持构件44的径向内侧的中空部并通过摩擦力被保持。由第一保持构件44包围第一过滤器48的外侧。第一过滤器48的厚度与第一保持构件44的厚度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50也为多孔质树脂制(树脂烧结品),具体而言,为聚醚醚酮。因此,树脂制的第二过滤器50嵌入于树脂制的第二保持构件46的径向内侧的中空部并通过摩擦力被保持。第二过滤器50的厚度与第二保持构件46的厚度相同。
在第一保持构件44与第二保持构件46之间配置有间隔件56。间隔件56是具有规定的厚度T(详情后述)的环状的中空构件。间隔件56与第一保持构件44及第二保持构件46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56为树脂制。
间隔件56的外径R3与第一保持构件44的外径R1及第二保持构件46的外径R1大致相等。相对于此,间隔件56的内径R4比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径R2小。间隔件56的径向内侧的部分,更严格来说,位于比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径R2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位于比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环端部(径向内侧的环状部分的端部)靠内侧处,并与第一过滤器48的下游侧的端面接触。
也如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间隔件56具有遍及内周的整周地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的第一接触部58。换言之,第一接触部58是通过使间隔件56的内径R4比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径R2小而在间隔件56的包含内环端部(径向内侧的环状部分的端部)的部分形成为环状的部位,是接触片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58也与第二过滤器50的上游侧的端面接触。
如图3所示,下游过滤器结构体42具有环状的下游保持构件60,在柱主体38与下游保持构件60之间夹持并保持下游过滤器62。形成于下游过滤器62的具有规定的孔径的多个透过孔的孔径比填充剂的孔径小,防止下游过滤器62将柱主体38内部的填充剂向外部的排出。
在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的更上游侧配置有第三过滤器66。第三过滤器66是将纤维状的原材料相互缠绕而形成为过滤器状的深层过滤器,不仅在过滤器表面,而且在内部的迷宫状的通路中也捕捉过滤对象的异物。因此,即使在过滤精度下降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孔眼堵塞。第三过滤器66的孔径(网眼尺寸)比第一过滤器48的孔径大,第三过滤器66的厚度(送液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薄。作为一例,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的厚度为0.5~4mm,第三过滤器66的厚度为0.05~0.3mm。第三过滤器66比第一过滤器48薄,因此能够将洗脱液或试样在第三过滤器66内的空间中流动时产生的扩散抑制得小。
如图4所示,第三过滤器66安装于第一保持构件44,在第一过滤器48的上游侧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换言之,第一过滤器48是相对于第三过滤器66在下游侧与第三过滤器66的下游面整体性地接触而支承第三过滤器66的结构。即,第三过滤器66的过滤面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过滤器66是树脂制的无纺布过滤器。在使用厚度薄的过滤器的情况下,不减少有效过滤面积而通过保持构件等将过滤器端部固定的情况困难,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三过滤器66的下游面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利用液体的流动将第三过滤器66按压于第一过滤器48”来将第三过滤器66固定。第三过滤器66为深层过滤器,网眼粗,因此在第三过滤器66与第一过滤器48的接触部将第一过滤器48的孔堵塞的可能性低,不会发生孔眼堵塞。
在柱主体38,在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拧入并装配有帽74、76。通过柱主体38和帽74来夹持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并保持,通过柱主体38和帽76来夹持下游过滤器结构体42并保持。第二过滤器50的下游面与保持在柱主体38的填充剂接触。在帽74、76分别形成有供试样流动的流路78。柱主体38与过滤器组成为一体,形成分析柱30。由此,能够省去更换柱主体38及过滤器组时的劳力和时间。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图1所示的液相层析装置12中,通过管嘴22从采血管16采集血液试样,并向稀释槽28供给。还从调整液罐(图示省略)向稀释槽28供给稀释液,在稀释槽28中,调整导入用试样。
通过稀释槽28调整后的导入用试样向喷射环64供给而被保持。被喷射环64保持的试样通过切换喷射阀36而向分析柱30导入。当向分析柱30导入试样时,在填充剂吸附sA1c、HbA0及变异Hb等。此外,洗脱液A~E通过适当切换喷射阀36而以预先确定的控制顺序依次向分析柱30供给。
从分析柱30排出分离后的包含各种血红蛋白的洗脱液。洗脱液经由配管86向测光单元26的测光单位供给之后,经由配管87被导向废液槽88。
在测光单元26中,从光源连续地向洗脱液照射光。透过了洗脱液的透过光由分束器分割之后,由受光元件受光。基于该受光元件处的受光结果,在测光单元26的控制部运算、取得层析谱。
本实施方式的分析柱30的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从送液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具有第三过滤器66、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上述的过滤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过滤器的孔径依次减小。因此,从上游侧开始将大的尺寸的异物依次除去。
另外,第二过滤器50在上游侧与柱主体38接触,因此能抑制柱主体38的填充剂向上游侧的脱出(漏出)。
在保持第一过滤器48的第一保持构件44与保持第二过滤器50的第二保持构件46之间配置有间隔件56。通过该隔件56,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成为非接触的状态,在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之间形成有空间。
在此,图7示意性地示出第一过滤器48的透过孔52,图8同样示意性地示出第二过滤器50的透过孔5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图8及后述的图9中,透过孔52、54的形状以正圆来近似,但是实际上,也可能是椭圆形或多边形。
在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的边界部分,图7所示的第一过滤器48的透过孔52与图8所示的第二过滤器50的透过孔54重叠。如图9所示,通过这样使透过孔52与透过孔54重叠而形成具有比透过孔54的孔径小的孔径的细孔68。这样,在开口截面积比透过孔54小的细孔68中,异物难以通过,因此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的边界部分处的孔眼堵塞变得容易产生。并且,由于孔眼堵塞而作为过滤器的有效的过滤面积减小,产生作为过滤对象的试样的流速的下降、压力的上升等。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间隔件56,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成为非接触的状态。由于不存在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的边界部分,因此比透过孔54小的开口截面积(图9所示的细孔68)的部分也不会产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的孔眼堵塞。通过抑制孔眼堵塞而能够抑制作为过滤器装置的过滤性能的下降,此外,能够实现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的长寿命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中,在间隔件56设置有第一接触部58。第一接触部58与第一过滤器48的下游面接触。因此,通过作为过滤对象的试样的箭头F1方向(参照图4)的流动,即使第一过滤器48被向下游侧按压,也能抑制第一过滤器48从第一保持构件44的偏移或脱落,能够维持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的间隔。例如,能够抑制第一过滤器48向下游侧移动而与第二过滤器50接触的事态的产生。通过维持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的间隔,能发挥抑制作为过滤器装置的过滤性能的下降或实现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的长寿命化的效果。而且,在第一接触部58的相反面设置第二接触部(图示省略),在第二接触部与第二过滤器50的上游面接触。间隔件56处于第二过滤器50的上游侧,因此也可以不具有第二接触部,但是通过第二接触部,能够防止第二过滤器50从第二保持构件46的偏移或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的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中,如图4所示,具有在第一过滤器48的更上游侧设置的第三过滤器66。第三过滤器66覆盖第一过滤器48,第三过滤器66的孔径(网眼尺寸)比第一过滤器48的透过孔52的孔径D大。因此,对于作为过滤对象的试样,首先,能够通过第三过滤器66除去粒径相对大的异物。并且,之后,能够通过第一过滤器48除去粒径较小的异物,并能够通过第二过滤器50除去粒径更小的异物。
第三过滤器66在比第一过滤器48靠上游侧处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由此,第一过滤器48支承第三过滤器66,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作为过滤对象的试样的箭头F1方向的流动而第三过滤器66向下游侧偏移或变形的情况。例如,在使用无纺布作为第三过滤器66的结构中,虽然第三过滤器66容易挠曲,但是通过与第一过滤器48的过滤面接触而被支承来抑制第三过滤器66的挠曲。
需要说明的是,间隔件56的厚度T只要如上所述能够使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为非接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是相对于第一过滤器48的透过孔52的孔径D(mm),优选以满足D×10≤T的方式设定下限。由此,在第一过滤器48与第二过滤器50之间构成充分的间隔。通过该间隙,例如,能够确保供通过了第一过滤器48的过滤对象流动的空间。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第二过滤器50的表面捕捉了过滤对象所包含的异物,也能抑制妨碍洗脱液的流动的情况,因此优选。
另外,间隔件56的厚度T优选以满足T≤0.2(mm)的方式设定上限。在至柱主体38的流路的长度变长时,样品在到达柱主体部38之前扩散,因此分离精度变差。然而,如果间隔件56的厚度T为上述的范围内,则能够确保良好的分离精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从流入柱主体38的试样中除去异物而使用上游过滤器结构体40,因此能防止柱主体38中的压力上升并抑制分离精度的下降。
作为设置于间隔件56的第一接触部,在上述中,例示了通过使间隔件56的内径R4比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径R2小而在间隔件56的径向内侧部分形成为环状的形状的第一接触部58。然而,第一接触部58只要与第一过滤器48接触即可,因此第一接触部58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形状或配置,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0~图12所示的突出片。
在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间隔件56的内周,形成从相对的两个部位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70。在第一变形例中,间隔件56的内径R4与第一保持构件44的内径R2相等,因此能够通过这样使突出片70从间隔件56的内周突出的简单的结构形成第一接触部。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是使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突出片70从间隔件56的内周的四个部位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例子。在图11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与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相比,突出片70的个数多,因此抑制第一过滤器48的偏移或脱落的效果显著。相对于此,在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突出片70的个数比图11所示的第二变形例少,因此突出片70整体上将第一过滤器48的透过孔堵塞的面积便狭窄,能够将实质性的流路截面积确保得宽。而且,即使是形成了四个突出片70的图11的第二变形例,与图6所示的形状的第一接触部58相比,也能够将流路截面积确保得宽。
在图12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是在间隔件56的内周设有挂设于直径部分的挂设片72的例子。换言之,是将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两个突出片70向突出方向延长而使其连续的形状。在第一保持构件44的径向内侧流动的过滤对象中,越接近径向的中心部分则流速越快,但是图12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挂设片72也与第一过滤器48的中心部分接触,因此抑制第一过滤器48的偏移或脱落的效果显著。
相对于此,在图6所示的例子的第一接触部58中,第一接触部58在第一过滤器48的整周上进行接触,因此能够遍及整周地抑制第一过滤器48的偏移或脱落。如果减小间隔件56的内径R4则能够形成第一接触部58,因此不需要形成突出片70或挂设片72,形状不会复杂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触部可以采取与上述的第一接触部的变形例同样的方式。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也可以不为相同形状。例如,可以是第一接触部58设为图6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形状,第二接触部设为图10记载的第一变形例的形状。
第一保持构件44、第二保持构件46、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的材质没有限定为上述的树脂,例如,可以是它们的任一个或全部为金属。在将树脂制的第一过滤器48嵌入于树脂制的第一保持构件44时,存在例如因压入而使其稍微变形(敛入)而保持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第一保持构件44与第一过滤器48追随相互的变形,能够将第一保持构件44与第一过滤器48的紧贴部分密封。在第二保持构件46与第二过滤器50的关系中,也是通过使它们为树脂制而第二保持构件46与第二过滤器50追随相互的变形,能够将它们的紧贴部分密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构件44及第二保持构件46都为环状的中空构件。该中空构件在箭头F1方向观察时,外周及内周除了圆形的形状之外,也可以为椭圆形或多边形。而且,例如,也可以是如外侧为多边形而内侧为圆形那样将圆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即,如果是在箭头F1方向上观察时成为闭合曲线的结构,则能够在其内部分别保持第一过滤器48及第二过滤器50。
在本公开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整周。
当在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整周设置有接触片时,能够遍及间隔件的内周的整周地抑制第一过滤器的向第二过滤器侧的移动。
所述第一接触部可以通过使所述间隔件的内径比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的内径小而设置成环状。
通过使间隔件的内径比第一保持构件的内径小而能够设置环状的第一接触部,不需要使间隔件成为复杂的形状。
所述第一接触部可以从所述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
第一接触部当从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时,由于未设置于间隔件的内周的整周,因此能够将间隔件的径向内侧处的流路截面积,即过滤对象能够通过的截面积确保得宽。
所述间隔件的厚度T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径D而优选为D×10≤T≤0.2mm的范围内。
通过间隔件的厚度T相对于第一过滤器的孔径D而满足D×10≤T,能够在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之间空出充分的间隔,能够确保供通过了第一过滤器的过滤对象流动的空间。
另外,通过间隔件的厚度T满足T≤0.2mm,能够抑制间隔件过度变厚的情况。并且,例如,在将间隔件使用于具有使利用过滤器装置过滤后的过滤对象通过并将过滤对象的试样的成分分离的柱主体的柱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柱主体中的试样的成分的分离精度的下降。
所述第一过滤器及所述第一保持构件可以为树脂制。
当第一过滤器及第一保持构件双方为树脂制时,能够容易使第一过滤器嵌入而保持于第一保持构件。
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的上游侧且孔径比所述第一过滤器大的第三过滤器。
利用孔径比第一过滤器大的第三过滤器,能够从过滤对象除去粒径大的异物。
所述第三过滤器优选比所述第一过滤器薄。
第三过滤器的孔径大,如果第一过滤器与第三过滤器为相同厚度,则第三过滤器的形成于过滤器内部的空间较大。因此,通过减薄第三过滤器的厚度,能够将洗脱液或试样在第三过滤器内的空间中流动时产生的扩散抑制得小。
所述第三过滤器优选为深层过滤器。
深层过滤器不仅在表面而且在内部也捕捉异物,因此孔眼堵塞不易产生。
所述第三过滤器优选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面接触。
第三过滤器由第一过滤器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第三过滤器的偏移或变形。
可以是具有上述任一记载的过滤器装置及填充有用于分离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过滤后的试样所包含的成分的填充剂的柱主体的柱。
具有上述任一记载的过滤器装置,在该过滤器装置中,能抑制过滤器的孔眼堵塞。并且,通过柱主体能够分离由过滤器装置除去异物后的试样的成分。
可以是具有上述记载的柱、向所述柱供给用于分离所述成分的洗脱液的洗脱液供给装置及检测由所述柱分离的所述试样的成分的检测装置的液相层析装置。
具有上述记载的柱,该柱具有上述任一记载的过滤器装置。因此,在该过滤器装置中,能抑制过滤器的孔眼堵塞。并且,通过洗脱液供给装置向柱供给洗脱液,由此在柱中能够分离试样的成分。分离后的试样的成分能够利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Claims (12)

1.一种过滤器装置,具备:
第一过滤器;
第一保持构件,为中空状,所述第一过滤器嵌入该第一保持构件的内侧;
第二过滤器,孔径比所述第一过滤器小;
第二保持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下游侧,为中空状,所述第二过滤器嵌入该第二保持构件;及
间隔件,为中空状,配置在所述第一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之间,将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维持成非接触的状态,
所述间隔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滤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部通过使所述间隔件的内径比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的内径小而设置成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间隔件的内环的圆周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的厚度T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径D为D×10≤T≤0.2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过滤器及所述第一保持构件为树脂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器装置具有第三过滤器,该第三过滤器配置在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的上游侧,该第三过滤器的孔径比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过滤器比所述第一过滤器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过滤器为深层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面接触。
10.一种柱,具有: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及
柱主体,填充有用于分离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过滤后的试样所包含的成分的填充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柱,其中,
所述柱具有:
上游过滤器结构体,包括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保持构件、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保持构件及所述间隔件;及
帽,装配于所述柱主体,在该帽与所述柱主体之间夹持所述上游过滤器结构体。
12.一种液相层析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柱;
洗脱液供给装置,向所述柱供给用于分离所述成分的洗脱液;及
检测装置,检测由所述柱分离后的所述试样的成分。
CN202011471590.8A 2019-12-17 2020-12-15 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Pending CN1129732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7009A JP7339876B2 (ja) 2019-12-17 2019-12-17 フィルタ装置、カラム及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装置
JP2019-227009 2019-1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3266A true CN112973266A (zh) 2021-06-18

Family

ID=7385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1590.8A Pending CN112973266A (zh) 2019-12-17 2020-12-15 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9786B2 (zh)
EP (1) EP3839498A1 (zh)
JP (1) JP7339876B2 (zh)
CN (1) CN1129732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17921A (ja) 2022-07-28 2024-02-08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カ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9427A (ja) * 2004-12-09 2006-07-20 Sekisui Chem Co Ltd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フィルタ及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カラム
JP2007127433A (ja) * 2005-11-01 2007-05-2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高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カラム
JP5521218B2 (ja) * 2010-05-18 2014-06-11 東ソー株式会社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フィルター
CN107923884A (zh) * 2015-08-25 2018-04-1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液相色谱用柱以及具备该液相色谱用柱的液相色谱装置
US20190321759A1 (en) * 2018-04-19 2019-10-24 Water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iltration device for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1249A (en) * 1984-02-29 1985-11-05 Rainin Instrument Co. Inc. Modular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lumn apparatus
US4565632A (en) * 1985-01-11 1986-01-21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Chromatographic cartridge column system
JPH0341763Y2 (zh) * 1985-03-18 1991-09-02
JPH02262054A (ja) * 1989-03-31 1990-10-24 Sekisui Chem Co Ltd 高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フィルター
JP3355681B2 (ja) * 1993-02-15 2002-12-09 東ソー株式会社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フィルター内蔵カラム
US5667676A (en) * 1996-05-01 1997-09-16 Alaska; Andrew B. Side-packed chromatographic column
JP4219564B2 (ja) * 2001-01-19 2009-02-04 株式会社資生堂 高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カラム
JP2006326515A (ja) * 2005-05-27 2006-12-07 Aisan Ind Co Ltd フィルタ
US20080029449A1 (en) * 2006-07-25 2008-02-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Graded external prefilter element for continuous-flow systems
CN101978262B (zh) * 2008-03-31 2013-12-25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相色谱用构件
JP5458581B2 (ja) * 2009-01-23 2014-04-02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装置
DE102009001756A1 (de) * 2009-03-23 2009-07-3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Santa Clara Mehrlagige geordnete Netze als Filter in Probenseparationsvorrichtung
JP5813638B2 (ja) * 2009-07-30 2015-11-17 エフ.ホフマン−ラ ロシュ アーゲーF. Hoffmann−La Roche Aktiengesellschaft 可動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カラムセパレータ
US20140021116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Fh Instruments, Llc Hplc frit filter assembly
US20140124444A1 (en) * 2012-11-06 2014-05-08 Phenomenex, Inc. Sintered metal fiber disks for chromatographic applications
JP2017146274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カラム及びその可動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9427A (ja) * 2004-12-09 2006-07-20 Sekisui Chem Co Ltd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フィルタ及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カラム
JP2007127433A (ja) * 2005-11-01 2007-05-2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高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カラム
JP5521218B2 (ja) * 2010-05-18 2014-06-11 東ソー株式会社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フィルター
CN107923884A (zh) * 2015-08-25 2018-04-1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液相色谱用柱以及具备该液相色谱用柱的液相色谱装置
US20190321759A1 (en) * 2018-04-19 2019-10-24 Water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iltration device for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6137A (ja) 2021-06-24
EP3839498A1 (en) 2021-06-23
JP7339876B2 (ja) 2023-09-06
US11819786B2 (en) 2023-11-21
US20210178296A1 (en)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6366B2 (en)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ponent
US5567309A (en) Self-filtration cap
US4935142A (en)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variable number of sheet membrane elements and a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EP057660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LIQUID SAMPLES.
US8495906B2 (en) Degasifier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 equipped therewith
JP2014517909A (ja) 血液濾過器具及び方法
CN112973266A (zh) 过滤器装置、柱及液相层析装置
US20080029449A1 (en) Graded external prefilter element for continuous-flow systems
EP2939018B1 (en) Syringe assembly
JP4651505B2 (ja) 高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カラム
WO2014074630A1 (en) Sintered metal fiber disks for chromatographic applications
CA2366913A1 (en) Chromatography devices and flow distributor arrangements used in chromatography devices
CN115335696B (zh) 液相色谱用构件
JP2011242238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フィルター
CN217505760U (zh)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检测的自动进样装置
US4257259A (en) Continuous analysis of beverages
JPH1010106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フィルター
US20210331101A1 (en) Liquid eliminating cartridge
US20240100451A1 (en) Ceramic frit with holding unit and filter unit made of one piece
JP2004163161A (ja) 核酸結合担体を装着した化学分析装置
US20240085382A1 (en) Testing of filtration device
JP2024017921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カラム
JP2006138724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フィルター、該フィルターが一体化され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カラム、該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システム、及び該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による測定方法
WO2023247974A1 (en) A purification receptacle
Joshi Proper Sample Prep Ensures HPLC Su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