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9899A -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9899A
CN112959899A CN202110198050.5A CN202110198050A CN112959899A CN 112959899 A CN112959899 A CN 112959899A CN 202110198050 A CN202110198050 A CN 202110198050A CN 112959899 A CN112959899 A CN 112959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power storage
waste heat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80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9899B (zh
Inventor
顾平林
姜于亮
陆兆钠
郁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1980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9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9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9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9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9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 charging set comprising a non-electric prime mover rotating at constant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所述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包括安装箱、固定机构、连接机构、蓄电机构、安装机构、电量显示机构、隔热机构、散热板和防火套管。本发明通过设置蓄电机构,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并存储,节能环保,两组蓄电机构可根据不同情况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安装机构能够使安装完成后的高温发电片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始终紧靠发动机,提高了蓄电机构蓄电的稳定性;通过电量显示器直接观察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电量,方便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都会通过蓄电池对其提供动力,驱动车辆前行。所以在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是电能,需要使用充电桩对其进行充电。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做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般会直接散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并存储,节能环保,两组蓄电机构可根据不同情况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用于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发电部件的安装;固定机构,用于将安装箱固定在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固定机构安装于安装箱的侧壁上;连接机构,用于实现安装箱封闭的连接机构安装于安装箱上;蓄电机构,利用新能源汽车余热进行发电的蓄电机构安装于安装箱内部;安装机构,用于将蓄电机构的部分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机构安装于蓄电机构上;电量显示机构,用于显示蓄电机构内部用于存储电量的电量显示机构与蓄电机构连接;隔热机构,用于隔绝安装箱内外温度的隔热机构安装于安装箱的侧壁中。
优选的:安装箱包括箱体、安装腔、盖板和隔板,安装腔开设于箱体中并开口朝上设置,盖板安装于箱体的上端并将安装腔的开口封闭,隔板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部并将安装腔分隔成两部分;
通过上技术方案,对蓄电机构中的蓄电设备进行保护。
优选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和固定螺栓,两组固定块对称固定安装于箱体的两侧侧壁上,且两组固定块均通过固定螺栓安装于新能源汽车内部;
通过上技术方案,将安装箱固定在新能源汽车内部。
优选的:连接机构包括螺纹槽和连接螺杆,两组螺纹槽对称开设于箱体的上侧侧壁上,且两组连接螺杆对称竖直贯穿盖板并与其螺纹连接,连接螺杆的下端插设于螺纹槽中并与其螺纹连接;
通过上技术方案,实现安装箱封闭的连接机构安装于安装箱上。
优选的:蓄电机构包括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增压器、充电线、高温发电片、低温发电片和通孔,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均安装于安装腔内部并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两个增压器分别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性连接,通孔开设于箱体的侧壁上并与安装腔内部连通,两组高温发电片和低温发电片均通过充电线分别与两个增压器连接,充电线贯穿通孔设置,其中一个高温发电片和低温发电片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和行驶空间内部,另一个高温发电片和低温发电片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底盘上;
通过上技术方案,利用新能源汽车余热进行发电。
优选的:安装机构包括挡板、连接块、固定螺钉、套筒、滑腔、滑块、弹簧和连接杆,连接块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于新能源汽车机箱内壁上,挡板固定安装于连接块上,套筒横向安装于挡板上,且滑腔横向开设于套筒内部,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腔内部并通过弹簧与其内壁连接,连接杆横向固定安装于滑块远离弹簧的一侧侧壁上,且连接杆贯穿套筒并与高温发电片固定连接,高温发电片紧靠发动机侧壁,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上技术方案,将蓄电机构的部分部件进行安装。
优选的:电量显示机构包括电量显示器和连接导线,两个电量显示器均通过连接导线分别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性连接;
通过上技术方案,显示蓄电机构内部用于存储电量。
优选的:隔热机构包括隔层和隔热板,隔层开设于箱体的侧壁中,且隔热板安装于隔层中;
通过上技术方案,用于隔绝安装箱内外温度。
优选的:低温发电片的端部安装有散热板;
通过上技术方案,实现对低温发电片进行散热,提高了蓄电能力的功能。
优选的:充电线上套设有防火套管;
通过上技术方案,实现对充电线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的功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蓄电机构,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并存储,节能环保,两组蓄电机构可根据不同情况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2、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在将高温发电片与发动机安装时,现将高温发电片紧靠发动机侧壁,并挤压挡板,使滑腔内部的滑块挤压弹簧,使其处于压缩状态,再通过固定螺钉将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新能源汽车机箱内壁上,对高温发电片进行限位,高温发电片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始终紧靠发动机,提高了蓄电机构蓄电的稳定性;
3、本发明可通过电量显示器直接观察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电量,方便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使用,过在箱体的侧壁中开设隔层和在隔层中安装隔热板,隔绝安装箱内外温度,保护安装箱内部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和增压器的安全;
4、本发明通过在低温发电片的端部安装散热板,尽可能降低低温发电片处的温度,从而提高装置的蓄电能力,通过在充电线上套设防火套管,对充电线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箱体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低温发电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高温发电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的隔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箱,11、箱体,12、安装腔,13、盖板,14、隔板,2、固定机构,21、固定块,22、固定螺栓,3、连接机构,31、螺纹槽,32、连接螺杆,4、蓄电机构,41、第一蓄电池,42、第二蓄电池,43、增压器,44、充电线,45、高温发电片,46、低温发电片,47、通孔,5、安装机构,51、挡板,52、连接块,53、固定螺钉,54、套筒,55、滑腔,56、滑块,57、弹簧,58、连接杆,6、电量显示机构,61、电量显示器,62、连接导线,7、隔热机构,71、隔层,72、隔热板,8、散热板,9、防火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
参考图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3,安装箱1用于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发电部件的安装,安装箱1包括箱体11、安装腔12、盖板13和隔板14,安装腔12开设于箱体11中并开口朝上设置,盖板13安装于箱体11的上端并将安装腔12的开口封闭,隔板14固定安装于安装腔12内部并将安装腔12分隔成两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一些蓄电部件安装于安装腔12内部,通过盖板13对箱体11进行封闭,从而对蓄电部件进行保护,隔板14对放置于箱体11内部的部件进行分隔,防止相互干扰。
参考图1示,用于将安装箱1固定在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固定机构2安装于安装箱1的侧壁上,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块21和固定螺栓22,两组固定块21对称固定安装于箱体11的两侧侧壁上,且两组固定块21均通过固定螺栓22安装于新能源汽车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块21通过固定螺栓22安装于新能源汽车内部,从而将箱体11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内部,实现安装箱1的限位固定,防止其晃动。
参考图1示,用于实现安装箱1封闭的连接机构3安装于安装箱1上,连接机构3包括螺纹槽31和连接螺杆32,两组螺纹槽31对称开设于箱体11的上侧侧壁上,且两组连接螺杆32对称竖直贯穿盖板13并与其螺纹连接,连接螺杆32的下端插设于螺纹槽31中并与其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3在使用对安装腔12的开口进行封闭时,可将盖板13放在箱体11的上端,通过转动连接螺杆32,使其旋进螺纹槽31中,实现盖板13与箱体11之间的连接限位,连接牢固,可分离的盖板13方便对安装腔12内部安装的部件进行检修更换。
参考图1示,利用新能源汽车余热进行发电的蓄电机构4安装于安装箱1内部,蓄电机构4包括第一蓄电池41、第二蓄电池42、增压器43、充电线44、高温发电片45、低温发电片46和通孔47,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均安装于安装腔12内部并分别位于隔板14的两侧,两个增压器43分别与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电性连接,通孔47开设于箱体11的侧壁上并与安装腔12内部连通,两组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均通过充电线44分别与两个增压器43连接,充电线44贯穿通孔47设置,其中一个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和行驶空间内部,另一个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底盘上;
需要说明的是: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间存在一个温差时,两极片之间就会产生直流电压,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增压器43能够把温差发电产生的低电压进行放大,以便使温差发电产生的电压达到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的输入电压,从而对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进行顺利充电,在使用蓄电机构4对新能源汽车余热进行利用过程中,在车外温度较高时,车内会开启空调,其车内温度较之车外温度低很多,可采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内部一个低温发电片46和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上的高温发电片45进行发电,在车外温度较低时,车内也会开启空调,使车内温暖,其车内温度较之车外温度高很多,可采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底盘上的一个低温发电片46和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上的高温发电片45进行发电,对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进行充电,对车辆产生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节能环保。
参考图1示,用于将蓄电机构4的部分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机构5安装于蓄电机构4上,安装机构5包括挡板51、连接块52、固定螺钉53、套筒54、滑腔55、滑块56、弹簧57和连接杆58,连接块52通过固定螺钉53固定安装于新能源汽车机箱内壁上,挡板51固定安装于连接块52上,套筒54横向安装于挡板51上,且滑腔55横向开设于套筒54内部,滑块56滑动连接于滑腔55内部并通过弹簧57与其内壁连接,连接杆58横向固定安装于滑块56远离弹簧57的一侧侧壁上,且连接杆58贯穿套筒54并与高温发电片45固定连接,高温发电片45紧靠发动机侧壁,且弹簧57处于压缩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高温发电片45与发动机安装时,现将高温发电片45紧靠发动机侧壁,并挤压挡板51,使滑腔55内部的滑块56挤压弹簧57,使其处于压缩状态,再通过固定螺钉53将连接块52固定安装于新能源汽车机箱内壁上,对高温发电片45进行限位,高温发电片45在弹簧57的弹性力作用下始终紧靠发动机,提高了蓄电机构4蓄电的稳定性。
参考图1示,用于显示蓄电机构4内部用于存储电量的电量显示机构6与蓄电机构4连接,电量显示机构6包括电量显示器61和连接导线62,两个电量显示器61均通过连接导线62分别与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电量显示器61直接观察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的电量,方便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的使用。
参考图1示,用于隔绝安装箱1内外温度的隔热机构7安装于安装箱1的侧壁中,隔热机构7包括隔层71和隔热板72,隔层71开设于箱体11的侧壁中,且隔热板72安装于隔层71中;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箱体11的侧壁中开设隔层71和在隔层71中安装隔热板72,隔绝安装箱1内外温度,保护安装箱1内部第一蓄电池41、第二蓄电池42和增压器43的安全。
参考图1示,低温发电片46的端部安装有散热板8;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低温发电片46的端部安装散热板8,尽可能降低低温发电片46处的温度,从而提高装置的蓄电能力。
参考图1示,充电线44上套设有防火套管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充电线44上套设防火套管9,对充电线44进行保护。
本发明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间存在一个温差时,两极片之间就会产生直流电压,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增压器43能够把温差发电产生的低电压进行放大,以便使温差发电产生的电压达到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的输入电压,从而对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进行顺利充电,在使用蓄电机构4对新能源汽车余热进行利用过程中,在车外温度较高时,车内会开启空调,其车内温度较之车外温度低很多,可采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内部一个低温发电片46和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上的高温发电片45进行发电,在车外温度较低时,车内也会开启空调,使车内温暖,其车内温度较之车外温度高很多,可采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底盘上的一个低温发电片46和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上的高温发电片45进行发电,对第一蓄电池41和第二蓄电池42进行充电,对车辆产生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节能环保。
本发明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箱(1),所述安装箱(1)用于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发电部件的安装;
固定机构(2),用于将所述安装箱(1)固定在新能源汽车内部的所述固定机构(2)安装于所述安装箱(1)的侧壁上;
连接机构(3),用于实现所述安装箱(1)封闭的所述连接机构(3)安装于所述安装箱(1)上;
蓄电机构(4),利用新能源汽车余热进行发电的所述蓄电机构(4)安装于所述安装箱(1)内部;
安装机构(5),用于将所述蓄电机构(4)的部分部件进行安装的所述安装机构(5)安装于所述蓄电机构(4)上;
电量显示机构(6),用于显示所述蓄电机构(4)内部用于存储电量的所述电量显示机构(6)与蓄电机构(4)连接;
隔热机构(7),用于隔绝所述安装箱(1)内外温度的所述隔热机构(7)安装于安装箱(1)的侧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包括箱体(11)、安装腔(12)、盖板(13)和隔板(14),所述安装腔(12)开设于所述箱体(11)中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盖板(13)安装于所述箱体(11)的上端并将所述安装腔(12)的开口封闭,所述隔板(14)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2)内部并将所述安装腔(12)分隔成两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块(21)和固定螺栓(22),两组所述固定块(21)对称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11)的两侧侧壁上,且两组所述固定块(21)均通过固定螺栓(22)安装于新能源汽车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螺纹槽(31)和连接螺杆(32),两组所述螺纹槽(31)对称开设于箱体(11)的上侧侧壁上,且两组连接螺杆(32)对称竖直贯穿所述盖板(13)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杆(32)的下端插设于所述螺纹槽(31)中并与其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机构(4)包括第一蓄电池(41)、第二蓄电池(42)、增压器(43)、充电线(44)、高温发电片(45)、低温发电片(46)和通孔(47),所述第一蓄电池(4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42)均安装于安装腔(12)内部并分别位于所述隔板(14)的两侧,两个所述增压器(43)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4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42)电性连接,所述通孔(47)开设于所述箱体(1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安装腔(12)内部连通,两组所述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均通过所述充电线(44)分别与两个所述增压器(43)连接,所述充电线(44)贯穿所述通孔(47)设置,其中一个所述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和行驶空间内部,另一个所述高温发电片(45)和低温发电片(46)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底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挡板(51)、连接块(52)、固定螺钉(53)、套筒(54)、滑腔(55)、滑块(56)、弹簧(57)和连接杆(58),所述连接块(52)通过所述固定螺钉(53)固定安装于新能源汽车机箱内壁上,所述挡板(5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52)上,所述套筒(54)横向安装于所述挡板(51)上,且所述滑腔(55)横向开设于所述套筒(54)内部,所述滑块(56)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腔(55)内部并通过所述弹簧(57)与其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杆(58)横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块(56)远离所述弹簧(57)的一侧侧壁上,且连接杆(58)贯穿套筒(54)并与高温发电片(45)固定连接,所述高温发电片(45)紧靠发动机侧壁,且所述弹簧(57)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显示机构(6)包括电量显示器(61)和连接导线(62),两个所述电量显示器(61)均通过所述连接导线(62)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4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42)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机构(7)包括隔层(71)和隔热板(72),所述隔层(71)开设于所述箱体(11)的侧壁中,且隔热板(72)安装于所述隔层(71)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发电片(46)的端部安装有散热板(8)。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44)上套设有防火套管(9)。
CN202110198050.5A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Active CN112959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8050.5A CN112959899B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8050.5A CN112959899B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9899A true CN112959899A (zh) 2021-06-15
CN112959899B CN112959899B (zh) 2022-02-01

Family

ID=7628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8050.5A Active CN112959899B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989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95631U (zh) * 2010-11-25 2011-07-1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汽车能量转换装置
CN102891635A (zh) * 2012-10-15 2013-01-23 无锡翱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温差发电装置
DE102013020962A1 (de) * 2013-12-12 2015-06-18 Daimler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nter Verwendung einer AMTEC-Einrichtung
CN107785954A (zh) * 2017-09-30 2018-03-09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恒温充电装置
CN107958966A (zh) * 2016-10-18 2018-04-24 南京金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锂电池组安装箱
CN108274999A (zh) * 2018-02-28 2018-07-13 吉林省赫行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21330A (zh) * 2018-02-24 2018-07-24 四会市启德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组安装箱
CN207800726U (zh) * 2018-03-07 2018-08-3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壳体
CN110165107A (zh) * 2019-04-18 2019-08-23 共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箱
CN110630378A (zh) * 2019-09-25 2019-12-31 任海军 一种自发电余热回收新能源动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95631U (zh) * 2010-11-25 2011-07-1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汽车能量转换装置
CN102891635A (zh) * 2012-10-15 2013-01-23 无锡翱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温差发电装置
DE102013020962A1 (de) * 2013-12-12 2015-06-18 Daimler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nter Verwendung einer AMTEC-Einrichtung
CN107958966A (zh) * 2016-10-18 2018-04-24 南京金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锂电池组安装箱
CN107785954A (zh) * 2017-09-30 2018-03-09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恒温充电装置
CN108321330A (zh) * 2018-02-24 2018-07-24 四会市启德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组安装箱
CN108274999A (zh) * 2018-02-28 2018-07-13 吉林省赫行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00726U (zh) * 2018-03-07 2018-08-3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壳体
CN110165107A (zh) * 2019-04-18 2019-08-23 共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箱
CN110630378A (zh) * 2019-09-25 2019-12-31 任海军 一种自发电余热回收新能源动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9899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12856U (zh) 多功能便携式应急启动电源
CN112959899B (zh) 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余热利用蓄电装置
CN2067747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
CN210467940U (zh) 一种可拆卸路灯蓄电池
CN209448280U (zh) 一种二合一高压配电盒
CN207517537U (zh) 超级电容器模组
CN203225971U (zh)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
CN201789295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数字式有源滤波装置
CN212518848U (zh) 基于物联网控制的远程能效监控系统
CN11433580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散热系统
CN203352032U (zh) 一种新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柜体
CN21912337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固定装置
CN220209163U (zh) 一种储能电池柜
CN219564781U (zh) 一种带有充放电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CN207200363U (zh) 分体式电动门备用电源
CN216942770U (zh) 一种共享电池智能充换电柜
CN216529960U (zh) 一种超级电容柜体结构
CN218966660U (zh) 一种定位安装结构
CN219497992U (zh) 一种一体化集成式储能模组箱
CN205882818U (zh) 一种修井机
CN201659898U (zh)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动力系统
CN21591127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压器用支撑装置
CN21590432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结构
CN110829566A (zh) 一种储能充电器用蓄电机构
CN202879379U (zh) 行动装置电力扩充支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