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7062A -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7062A
CN112957062A CN202110541930.8A CN202110541930A CN112957062A CN 112957062 A CN112957062 A CN 112957062A CN 202110541930 A CN202110541930 A CN 202110541930A CN 112957062 A CN112957062 A CN 112957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image
displacement state
vehicle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19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7062B (zh
Inventor
王建
杜潇
郑波
辜刚凤
黄可
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a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Yaa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a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Yaa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05419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7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07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 A61B6/0421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with immobilis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 A61B6/501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 the head, e.g. neuroimaging or crani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11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5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 A61B6/5264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due to mo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 A61B6/563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involving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networ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为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技术。其中的CT成像系统包括在移动车辆上的CT成像端、并通过5G网络连接至固定的服务器端。CT成像端包括CT成像装置、处理器、5G网络单元,处理器设置有用于检测成像对象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处理器从CT成像装置处获得若干图像,将清晰图像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认定为清晰图像的方法为: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成像对象相对静止创建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本发明的实施有利于帮助提高医生诊断工作效率,为近一步减少卒中病人就诊等待提供条件。

Description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CT图像传输与处理。
背景技术
卒中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约80%。近年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救治方面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应急救援模式无法有效缩短患者获得有效救治方法的“无效等待”时间。在实际的医疗应用场景中,急救车从接到患者到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往往担误很长时间,在医疗现场又再做确认、治疗指导性检查,又会担误平均约20分钟时间,而卒中患者最佳的抢救时间总共才4小时,而且越是提前抢救,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情况呈指数级增长。
目前为止对5G通讯技术应用于卒中中心建设及AIS患者超早期的应急救援仅有少数几篇文献报道,在病情评估、检查与监测等技术手段的前移有助于缩短AIS患者获得有效救治方法的时间,但缺乏医疗核心检查、监测数据的实时、全流程传输和有效整合,使院内卒中救治团队无法介入AIS患者的急救过程。卒中病人诊断、医疗指导最有效的方式是CT检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技术人员在研究包括有CT装置在内的多种诊断工具的救护车。救护车接到病人后立即开展确诊、入院过程。而指导医生在医院办公室内依据于检查结果(主要是CT影像)对救护车上的患者进行会诊。
然而,救护车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运动状态不平稳(具有加速、减速、过弯等综合复杂情况),即使是停止不移动的救护车,由于车辆有较软的减振系统,工作人员在车辆上运动,也会引起车辆较大晃动,影响了CT成像,使大部分成像效果并不佳,一张高清的CT检查DICOM图像数据具有约2MB的数据量,如果将所有成像效果不佳图像一起上传到服务器,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占用上传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在救护车上能更好地进行CT影像获取,并更快地传输到医生办公室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具备成好的成像质量,以及使用更准确、快捷的方法自动将成像效果更好的CT检查DICOM图像上传到医院办公室,并让办公室的医生优先阅览到成像效果更好的CT图像的方法。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包括安装在移动车辆上的CT成像端,与固定的服务器端;CT成像端与服务器端通过5G网络连接。
CT成像端包括用于连续创建若干图像的CT成像装置;用于处理图像的处理器;将图像发送到服务器端的5G网络单元;所述图像包含有第一时间标签。
本发明的处理器设置有:(Ⅰ)用于检测成像对象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Ⅱ)给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加上第二时间标签的第二时间标签单元。
所述的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成像对象的位移状态,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并将清晰图像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至服务器。
如上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更进一步说明为,所术处理器具有存放延后使用图像的临时文件库;服务器端具有第二临时文件库。
如上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更进一步说明为,处理器具有针对于图像的以下之一的命令:
(Ⅰ)删除,(Ⅱ)延后使用,(Ⅲ)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Ⅳ)在闲时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Ⅴ)剪切至临时文件库。
如上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图像为如下之一:
DICOM图像;或者是通过DICOM图像转换成的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
或者是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
如上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更进一步说明为,位移状态判定单元与以下装置之一连接:
(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获得成像对象与CT成像装置相对的距离变化情况。
(Ⅱ)运动状态监测装置,用于获得移动车辆运动状态。
其中,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固定在CT成像装置上;运动状态监测装置固定在移动车辆上。
如上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更进一步说明为,距离检测装置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之一,并设置有将距离检测装置生成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处理器可读取的光电信息的光模转换电路。
运动状态监测装置为陀螺仪;其中陀螺仪固定在移动车辆上,能生成的运动状态包括行驶方向、速度和加速度、车辆水平度;并设置有将陀螺仪生成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处理器可读取的光电信息的光模转换电路。
其中,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具体的方法为:
S1:处理器从CT成像装置处获得连续创建的若干图像。
S2: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并立即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期间创建的图像进行删除、延后使用、剪切至临时文件库之一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的成像方法,更进一步说明为,当认定为清晰图像,并立即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端将接收到的清晰图像推送到显示屏上,并进行:(Ⅰ)直接显示,(Ⅱ)以及生成大图标显示于易观察区域。
对延后使用、剪切至临时文件库之一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图像,将在处理器与服务器端通信的空闲时段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空闲时段获得的图像进行:(Ⅰ)放在第二临时文件库备查,(Ⅱ)以及生成小图标显示于显示屏的边角处。
在上所述的成像方法中,认定为清晰图像的认定方法为:
S01: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位移状态具体为: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处于相对移动或相对静止。
S02:从第二时间标签单元处获得第二时间标签。
S03:处理器根据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和第二时间标签,比对图像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当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具有重合部分时,认定为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否则认定为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
如上所述的成像方法,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的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具体为:通过距离检测装置获得成像对象相对移动或相对静止;其中,相对移动是指在第一时间标签所在的时间内,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不小于设定距离;所述的相对静止是指第一时间标签所在的时间内,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
具体为如下之一:
(Ⅰ)40ms内的移动距离为0mm的认定为相对静止,否则认定为相对移动;(Ⅱ)12s内移动的距离不超过5mm认定为相对静止,否则认定为相对移动。
如上所述的成像方法,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的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具体为:
通过固定在移动车辆的陀螺仪获得移动车辆稳定状态,包括直线行驶、振动、变速变向行驶的状态;变速变向行驶包括移动车辆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状态;陀螺仪生成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光模转换电路生成的光电信息。
其中,移动车辆直线行驶时认定位移状态为相对静止,振动、变速变向行驶时认定位移状态为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可以在稳定性并不好的救护车上使用CT装置,并创建较佳的图像,并能获得有效的CT检查图像。
2、本发明可以让救护车辆大致直行与大致匀速行驰在城市道路上时,一边行驶一边做CT检查时,或者是救护车辆停放状态做CT检查时,在受到医护人员上下车辆引起的车辆减振系统晃动时,能自动筛选出清晰的CT检查图像。
3、本发明可以优先传送(或者只传送)成像效果较好的图像,以免占用网络资源并占用上传时间,并将更好的图像优先展现于办公室医生,防止无效图像对医生会诊干扰。
4、本发明的实施有利于帮助提高医生诊断工作效率,为近一步减少卒中病人就诊等待提供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载CT成像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距离检测装置在CT成像装置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显示屏的显示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中:1、成像对象;2、CT成像装置;3、距离检测装置;4、处理器;5、服务器端;
01、显示屏;02、第一图像;03、较大图标;04、第一滚动条;05、小图标;06、第二滚动条;07、任务栏;08、其它命令按钮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移动车辆指的医院的救护车辆,包括野外、军营、救灾现场的其它可移动的车辆。这一类车辆的主要工作是将病患者运送到固定医疗场所内进行治疗。
本发明所指的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是指医院;可以为医生提供会诊且安装有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屏的营地医疗场所,或是医院急救中心。由于本发明的服务器最有可能的是安装在医院,尤其是医生办公室指挥处,因此,本发明的服务器是固定的,而且最有可能是固定在医生办公室,当然,这里的医生办公室是指广义的医生办公室,至少包括了医生可以查看CT报告的固定地点,这个固定地点一般设在医院,尤其是医院可以建立一个针对外出的救护车进行指挥的办公室,在这个办公室,可以查看到救护车传回的影像,CT报告。
本发明的成像对象1是指患者(病人、或者被测对象),尤其是,当患者为脑卒中时,CT主要针对的成像对象1就是患者大脑、脑部,因此成像对象1更准确的是指患者脑部。
服务器端安装在医院。当然,服务器也可以安装在其它固定场所,例如云端服务器,或者专门的服务器机房,但至少将服务器端连接的显示屏01安装在医院/营地医疗场所,以供医生会诊时从显示屏01上阅读CT图像及其他诊断信息。因此本发明称之为固定的服务器端。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端是指存在于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的硬件构成仍然包含如下几个主要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组、I/O总线、I/O设备、电源、机箱和相关软件,相关软件是指至于能将CT图像(包括:DICOM图像;通过DICOM图像转换成的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或者直接的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投入到显示屏01上的软件,例如看图软件。由于服务器在网络中提供服务,那么这个服务的质量对承担多种应用的网络计算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承担这个服务的计算机硬件必须有能力保障服务质量。这个服务首先要有一定的容量,能响应单位时间内合理数量的服务器请求,同时这个服务对单个服务请求的响应时间要尽量快,还有这个服务要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一直存在。作为服务器硬件必须具备如下的特点:性能,使服务器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相当数量的服务器请求并保证每个服务的响应时间;可靠性,使得服务器能够不停机;可扩展性,使服务器能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不断提升性能。
CT成像端与服务器端通过5G网络连接;因此CT成像端必须要有5G信息发送模块(无线信息传输硬件,通过天线连接于基站,通过5G信息连接于互联网,实现数据发送与交换),服务器端也必须连接于互联网。当然,如何实现信息加密安全传输不是本专利所讨论的。
同时服务器端还具有物理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软件代码,数据,DICOM图像,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以及物理存储装置需要进行物理位置分区,至少具有第本发明所需要的“第二临时文件库”,形成本发明的处理图像的处理器。
服务器端连接有输入设备,例如键盘和鼠标。服务器端连接有显示屏01,该显示屏01至少在本发明所指的办公室(医生办公室)内,而输入设备也是办公室(医生办公室)人员可以操作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可使用的CT成像装置:参考专利/专利申请CN201710203548.X,车载CT及救护车和体检车。该公开文件中提供的车载CT可用于本专利,尤其是代替本发明的“CT成像装置”。
该车载CT,包括扫描机构、固定架机构及床板机构。该车载CT用于扫描人的头部。
扫描机构包括扫描筒体、X射线源以及数字成像板。扫描筒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用于固定于车底板上。X射线源与数字成像板相对的设于扫描筒体内,且X射线源与数字成像板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方向相交(不平行,也不重合)。
固定架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扫描筒体相对的两端的第一床架座及第二床架座,第一床架座及第二床架座用于固定于车底板上。
床板机构包括床板。床板两端分别与第一床架座及第二床架座连接。且床板能绕自身的且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中轴线360°旋转。
在构建传统的CT仪器时,扫描筒体需要转动,导致CT仪器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不能安装于常用的救护车、体检车等车辆上(扫描筒体的高度大于车辆内部空间的高度),就算安装于具有较大空间的特制车辆上,也没办法布置其他医疗设备(例如,供氧设备)。而在上述车载CT中,床板能绕自身的且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中轴线360°旋转,当人固定于床板后,床板带着人旋转一圈,而扫描筒体固定不转动时,即可获得头部一圈的CT图像。采用人转动,扫描筒体不转动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空间占用,从而使得CT能配置于车辆上。特别是当上述车载CT配置于救护车、体检车等车辆上时,在车辆接到需要救治的脑出血或脑栓塞病人时,可以及时对其进行CT扫描,最快速度获得扫描结果,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用药,最大限度地利用黄金抢救时间,减少脑损伤,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扫描筒体的内表面呈圆柱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扫描筒体的内表面也可以呈方形。
X射线源与数字成像板的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X射线源发出的X 射线可以朝向地面或天空,从而降低X射线对周围环境的辐射,也更便于对X射线进行防护。
人躺在床板上时,面部朝上,当床板旋转时,会出现人的面部朝向地面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人躺在床板上时,先用绑带将人固定在床板上。绑带可以设计为与床板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独立的结构(在使用时,不需要与床板连接)。绑带的结构可以类似血压计的绑带,也可以采用魔术贴来做绑带,绑带还可以具有弹性。
上述公开的技术可用于本实施中,尤其是车载CT部分安装于救护车上。其中,安装到本发明中后,车载CT部分就是指的本发明的“CT成像装置”。
在不使用本实施例上述CT成像装置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并列地提供另一种可使用的CT成像装置:参考专利CNA一种基于康普顿背散射扫描技术的医用CT机,包括X射线机球管、前准直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后准直器和被检测物;X射线机球管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都在被检测物的同一侧,可以与被检测物很近,它们之间的倾角即散射角可以通过第一微调接头和第二微调接头来调节;X射线机球管上方设有第一微调接头,第一扫描头滑套与第一微调接头连接,并套在扫描头支架上的一端;第二扫描头滑套套在扫描头支架上的另一端,并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上的第二微调接头连接,通过调节第一扫描头滑套、第二扫描头滑套和扫描头支架可以改变视场的大小;扫描头支架上设有万向节,万向节与横向运动滑套连接,横向运动滑套套在横向支架上;横向支架通过上下运动滑套安装在立柱上,立柱底端连接在纵向运动滑套上;前准直器与X射线机球管连接,后准直器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连接;被检测物放置在X射线机球管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下方;X射线机高压发生器和X射线机控制器与X射线机球管通过第二电缆连接;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与电子系统及其电源通过第一电缆连接。本CT机的三维扫描方式:通过立柱在纵向运动导轨上移动,可以进行Z向扫描,通过上下滑套在立柱上进行升降移动,通过横向滑套在横向支架上移动,可以进行X向扫描;对于每个方向的扫描,都可以通过万向节和扫描头支架移动或倾斜,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角度CT扫描的需要;X射线机高压发生器和X射线机控制器与X射线球管通过第二电缆连接,可放在其他位置,与整机三维扫描互不干扰,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与电子系统及其电源通过第一电缆连接,也与整机扫描互不干扰,在本CT机中,不需要滑环机构,体积小,重量轻,屏蔽简单,操作简便,方便移动,适用于病房、野外及救护车上的现场使用,辐射剂量极小,对人体无任何危害,不需要精密的扫描定位床。
上述公开的技术可用于本实施中,尤其是车载CT部分安装于救护车上。其中,安装到本发明中后,车载CT部分就是指的本发明的“CT成像装置”。
当然,本发明实施时所需的服务器端、用于检测成像对象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5G网络单元、陀螺仪、系统设置结构、测距仪等也要按其它实施例的方法实施在本实施例中。
但是,在使用该种CT成像装置方案时,如果使用距离检测装置进行对成像对象的位移状态判定,就是不准确的,因为病人在转动,相对于固定在CT成像装置上距离检测装置,病人就一直处于位移状态,然而这种位移状态实际是使用该种CT成像装置方案时主观要求的,成像需要的。因此,使用本实施例时的该种CT成像装置方案时,不可以使用距离检测装置(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而要使用到运动状态监测装置为陀螺仪,也就是通过陀螺仪来进行成像对象的位移状态判定,获得移动车辆稳定状态,包括振动、直线行驶、变速变向行驶的状态;变速变向行驶包括移动车辆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可使用的CT成像装置:参考专利CN209713433U,一种带CT设备的脑卒中救护车。该公开文件中提供的“CT机构”可用于本专利,尤其是代替本发明的“CT成像装置”。
参考专利CN209713433U公开了一种带CT设备的脑卒中救护车,包括车体和厢体,厢体固定在车体的上面,车体用于对厢体提供动力和电力支持,厢体的内部底面靠近车体驾驶室的一侧安装有CT机构,厢体的内侧中间活动连接有检查平台,检查平台与CT机构相互之间配套使用用于完成对患者CT检查的过程。CT机构包括安装台和CT检查端,安装台固定在厢体的内侧一端,CT检查端滑动连接在安装台的上面用于完成不同身高的患者CT检查的需要。检查平台包括电动平台和担架床,电动平台固定在厢体内侧中间,担架床卡接在电动平台的顶面,且担架床靠近CT检查端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头部伸缩机构,通过电动平台的升降机构以及担架床的头部伸缩机构相互配套使用完成患者CT检查时对患者的支撑以及调整过程。还包括,座椅,车载电脑,其中,座椅包括旋转底座和座椅架,旋转底座固定在厢体的内部一侧,座椅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旋转底座的上面,且座椅至少设置有两个;车载电脑通过折叠支架活动连接在厢体的内侧顶端用于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与医院急救中心完成远程信息的交互。
厢体的内侧顶端还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与车载电脑之间信号连接用于对车内视频信息进行采集和且通过车载电脑进行信息的传输,用于医院急救中心对车内信息进行了解。
使用时先通过门板以及拉梯的作用将患者移至厢体的内部,放置在检查平台上面,通过电动平台带动担架床对患者的高度进行调整,且通过担架床能完成患者头部CT的检查。
上述公开的技术可用于本实施中,代替本发明所需要的移动车辆上,在代替本发明的移动车辆时,仅需要将本发明的所需方法制作为软件安装于车载电脑中即可,当然,本发明实施时所需的服务器端、用于检测成像对象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5G网络单元、陀螺仪、系统设置结构、测距仪等也要按其它实施例的方法实施在本实施例中。
实施例三
对于本实施例可使用的移动车辆上,以及的移动车辆上CT成像端结构,尤其是CT成像装置结构,可参考专利CN110384591A,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该公开文件中提供的“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代替本发明的移动车辆;尤其是该公开文件中“CT设备”可用于本专利“CT成像装置”。
参考专利提供的CN110384591A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包括控制室、医护室、行李箱,行李箱位于控制室和医护室之间,医护室设置有CT设备,CT设备包括扫描架、诊断床、担架床;控制室包括座椅、主控台,驾驶舱位于控制室内。
行李箱内设置有定子部电源系统;扫描架、诊断床均连接至主控台,扫描架、诊断床和主控台分别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供电。
CT设备设置在车体的中间。
控制室与医护室之间设置有铅玻璃,铅玻璃位于行李箱上方与医护室相连的一侧。
该发明通过采用能源储能系统分别为定子部和转子部供电。
行李箱位于控制室和医护室之间,医护室设置有CT设备,CT设备包括扫描架、诊断床、担架床;控制室包括、主控台,驾驶舱位于控制室内;行李箱10内设置有定子部电源系统;扫描架、诊断床均连接至主控台,扫描架、诊断床和主控台分别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供电。
CT设备需要被稳固的安装在一辆医用救护车上,车的外部尺寸长*宽*高不超过6.4米*2.5米*2.7米,分控制室、医护室和行李箱,医护人员在控制室内操控;主控台用于实现对CT设备的控制操作;铅玻璃在控制室与医护室之间,用于控制室的操作人员通过铅玻璃观察医护室的状态,铅玻璃的厚度必须具有等同的铅厚度24”X24”,为所有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视野;定子部电源系统用于为定子部、诊断床和主控台提供电源,放置于行李箱内并固定;CT设备主体安装于医护室内,CT扫描架靠近控制室且其正面垂直于车体中轴线放置,诊断床垂直于扫描架且重心位于车体中轴线上放置,担架床单独放置或与诊断床合并放置,手持面板挂在扫描架靠近侧边门的一侧;侧边门用于支持一个人走进医护室的通路,门上安装有一个闩锁、安全锁和可视窗口,侧门提供等效的铅屏蔽;侧边门和二分门上均设置有门开关,门开关用于X射线防护,在医护室的门关闭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放射X射线,一旦门关闭不严,则无法放射X射线;摄像头用于监控医护室内的情况,并将画面传输至手持面板和主控台上供查看。
定子部包括定子部主控板、旋转驱动、旋转电机、水平驱动以及水平电机;定子部主控板分别连接旋转驱动、水平驱动;定子部电源系统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定子部主控板,定子部电源系统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旋转驱动、水平驱动,旋转驱动连接旋转电机,水平驱动连接水平电机。定子部电源系统的低压直流输出,一种可实施例的输出电压值为V直流电压。定子部主控板用于实现指令传输和控制。
转子部包括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转子部主控板、探测器以及热交换装置;转子部主控板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探测器以及热交换装置;转子部电源系统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连接X射线球管,转子部电源系统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转子部主控板、探测器以及热交换装置。本发明的转子部与传统CT相比,省去了滑环环节,转子的尺寸大大减小:在满足孔径至少为700mm的前提下,扫描架整机的尺寸在X/Y/Z方向上不超过1500/1500/380mm,即整机高度是一个人的高度,支持对病人的全身扫描,转子部电源系统外形设计为扇形结构,充分匹配转子部的圆环形结构,在转子上安装于高压发生器的对面,形成对称放置,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呈对面放置,驱动变频器放置于转子部电源系统的电源输出端与X射线球管之间的位置,使得电源线尽可能短,高压发生器集合了传统的高压逆变和高压倍增两部分于一体,减小了重量和安装空间,尤其适用于移动式小型医疗设备。
转子部电源系统的高压输出通道直接并联驱动变频器和高压发生器,驱动变频器用于驱动X射线球管的阳极靶进行连续旋转运动,高压发生器用于给X射线球管提供所需的管电压,转子部主控板用于转子部分的放线控制、温度保护、数据重建等,并将重建后的图像数据无线传输到定子部主控板,探测器用于实现将X射线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因此它与X射线球管的位置处于对立面,热交换装置采用油循环加风冷却的双重冷却方式,给X射线球管进行散热。转子部电源系统为整个转子部直接提供电源供应,实现省略掉滑环的目的。螺旋CT的转子部分需要电力供应,现有的成熟技术采用滑环碳刷实现从定子部给转子部供电,滑环虽然解决了从定子部到转子部的电力传输,但是存在容易打火、传输数据不稳定、滑环本身笨重、怕磕碰、更换麻烦、滑环本身的维护成本较高,此外,滑环使用的碳块磨损产生的碳粉需定期处理,且碳块磨损到一定程度需要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和风险,滑环的存在,也使得CT扫描架的厚度难以降低。该公开文提出一种无滑环的新能源急救CT,采用新能源储能系统分别为定子部和转子部供电的方式,实现小型可移动式CT的产品化。
诊断床包括倾斜驱动、倾斜电机、垂直驱动、垂直电机、滑道收缩驱动以及收缩电机;诊断床水平方向位置固定,通过扫描架水平移动进行CT扫描,扫描架通过水平驱动以及水平电机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运动时沿着诊断床的方向,从而对诊断床上的病人进行CT扫描,扫描时诊断床不需要水平运动,不会发生现有CT中的床板运动带来的变形量等问题。
上述公开的技术可用于本实施例中,代替本发明所需要的移动车辆,在代替本发明的移动车辆时,仅需要将本发明的所需方法制作为软件安装于车载电脑中即可,当然,本发明实施时所需的服务器端、用于检测成像对象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5G网络单元、陀螺仪、系统设置结构、测距仪等也要按其它实施例的方法实施在本实施例中。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使用的CT成像装置需要专用控制面板,手动控制设施,这个控制面板集成了各种操作手柄、按键、方向键、点动开关、字符与控制命令输入键盘,当然,这些操作手柄、按键、方向键、点动开关、字符与控制命令输入键盘也可能采用设置有触控面板代替,在触控面板显示虚拟按钮。
在此情况下,也需要一个处理图像的处理器,具有CPU,同时安装有软件的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他能与CT成像装置连接作数据交换,控制CT成像装置的动作,实现相互通信、信息互传,同时还具有物理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软件代码、数据、DICOM图像、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以及物理存储装置需要进行物理位置分区,至少具有本发明所需要的“临时文件库”,形成本发明的处理图像的处理器。
尽管采用触控面板代替,在显示虚拟按钮的方式下,也需要必备的物理按键:包括急停按钮、开机按钮。其中,急停按钮包含一对常闭/常开非自锁式触点,开机按钮包含一对常开非自锁式触点,急停按钮和开机按钮分别都是独立的按钮开关。
主控计算机含处理器、存储部件和操作系统,触控面板上包括多个虚拟按键:第一水平移动键、第二水平移动键、患者释放键、激光灯开关键、清零键以及移动到标记位键;面板控制板为一块独立的PCB板,PCB板包括板卡本体和物理按键以及外接接口。
面板控制板用于实现控制并传输,PCB板包含5个区域:I/O接口、电源处理区、CPU处理区、物理按键控制区和触控面板控制区,其中,I/O接口用于手持控制面板与CT设备中央处理器之间的互联,接口内包含电源通路和信号通路;电源处理区用于将来自CT设备中央处理器的电源进行分配,给面板控制板内所有器件或芯片提供所需的电源,并满足系统对电源稳定性的要求,CPU处理区用于实现所有的控制功能信息处理,面板控制板的外接接口用于将手持控制面板与主控计算机连接,实现供电和通讯,通讯协议可以是串口方式如RS232/RS422/RS485,或CAN通讯。
实施例五
参考图1,本发明的处理器4通过5G网络单元连接到服务器端5。其中5G网络单元可以使用的5G模组,以5G芯片为基础,外加上外部电路,再进行封装后形成,可以让处理器通过5G网络传输数据至服务器端。其传输速率高,时延低,并且5G模组兼容4G信号传输。例如华为商用5G工业模组MH5000。
实施例六
DICOM图像中包含有非常多的信息量,这些信息中,包括有第一时间标签,本发明所指的第一时间标签,是CT成像装置创建的DICOM图像中包含有的信息,具体为,例如:
产生这个图象的数据获得开始的日期/图象数据开始创建的时间/图象数据创建结束的时间/曝光时间。
如果图像中没有“图象数据创建结束的时间”信息时:
图象数据创建结束的时间:
=产生这个图象的数据获得开始的日期/图象数据开始创建的时间+曝光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时间标签,是指这张DICOM图像数据开始创建/结束的日期和时间(包括年/月/日/小时/分/秒)。
不管是CT成像装置直接创建的图像,还是经过筛选后的图像,还是删除,或者延后使用,或者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或者剪切至临时文件库的图像,均是DICOM图像。或是通过DICOM图像转换成的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当然,也可以直接就是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这些图像的大小数据一般具有2MB的数据量,当然,也可以是200kb以上的图像信息。
实施例七
参考图1、图2,处理器4设置有:
(1)用于检测成像对象1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
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成像对象1的位移状态,将成像对象1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
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1的位移状态,位移状态包括相对移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
位移状态判定单元与距离检测装置3连接。
参考图2:距离检测装置3固定在成像对象1或者CT成像装置2上,获得成像对象1与CT成像装置2相对的距离变化情况,并提供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距离检测装置3固定在CT成像装置2上。
距离检测装置3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之一,用于实时检测成像对象1与CT成像装置2的相对距离,并生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光模转换电路生成处理器可读取的光电信息;由于距离检测装置3固定在CT成像装置2上,因此,距离检测装置3与CT成像装置2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当成像对象1移动时,例如附图2中,成像对象1的头部移动时,距离检测装置3就可以测量得到头部移动的数据,包括移动的距离、移动的方向(远离距离检测装置3一侧还是靠近距离检测装置3一侧)。
距离检测装置3采用红外距离传感器时,红外传感器为sharp制作,传感器工作较为稳定,质量比较可靠一致性好,但由于红外线检测的原理,使得采用红外距离传感器时检测的最小距离太大,具有非线性缺点,而距离检测装置3固定在CT成像装置2,本来距离成像对象1较近,因此距离检测装置3采用红外距离传感器可以实现本发明,但效果并不佳。距离检测装置3采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原理是发出超声波再检测到发出的超声波,同时根据声速计算出物体的距离,音的速度受温度和风向的干扰,有可能被吸音面给吸收,对于人体脑部这种复杂曲面形状,超声波测量可能会不准确,而且声音传波有延时,因此本发明在对时间精度高的情况下不利于使用,因此距离检测装置3采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可以实现本发明,但效果并不佳。
在本示例中,距离检测装置3采用光学距离传感器,具体为激光距离传感器,例如,使用上海兴玄物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LDMS-60型激光测距仪,由于机身尺寸长/宽/高(单位 mm)分别为150/90/45,因此安装于本发明中的CT成像装置2上较适当。可以采用RS485接口输出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也可以采用其模块输出模拟信号,然后经过数模转换模块输出为数字信息,提供于处理器;量程为0.05-60m,测量精度为1.5mm,在快速测距的工况下,可以获得1mm的测量精度,最快测量生成时间为0.18s以内,满足本发明需要。
参考图1,处理器4设置有:
(2)第二时间标签单元;给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加上第二时间标签。
第二时间标签单元为处理器中的time模块。而DICOM图像中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也是由处理器中的time模块授时获得,因此第二时间标签与第一时间标签中的时间是同步的。
处理器设置有:
(3)存放延后使用图像的临时文件库,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延后使用图像;将延后使用图像存于临时文件库。在某些情况下处理器设置有临时文件库,例如这种情况:需要将非清晰图像临时存放,将非清晰图像标记为延后使用命令的图像,将在处理器4与服务器端5通信的空闲时段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5将空闲时段获得的图像进行放在第二临时文件库备查,以及生成小图标05显示于显示屏01的边角处。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七中,位移状态判定单元与距离检测装置连接,也可以更改为:位移状态判定单元与移动车辆运动状态监测装置连接。用移动车辆运动状态监测装置替代距离检测装置。
移动车辆运动状态监测装置固定在移动车辆上;并将获得移动车辆运动状态提供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
实现车辆运动状态监测是陀螺仪。陀螺仪固定在移动车辆上(可以固定在CT成像装置上,也可以固定在汽车底盘/地板/驾驶台内,任一与车身紧固并能顺利接通电源并将信号线连接到处理器的地方),能生成的运动状态包括行驶方向、速度和加速度、车辆水平度;并生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光模转换电路生成处理器可读取的光电信息。例如,西安精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三轴数字陀螺仪PA-3ARGentina-xxd,具有输入接口RS422,陀螺仪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也可以采用其模块输出模拟信号,然后经过数模转换模块输出为数字信息,提供于处理器。
实施例九
参考图4,本示例提供车载的CT成像方法为:
步骤S01,处理器从CT成像装置处获得连续创建的若干图像,这些图像由于是CT成像装置扫描成像对象连续创建的,在本发明中,成像对象是指人体脑部,当然本发明不仅仅适用于人体脑部,应该是说诊断时需要检测扫描形成CT成像有部位均可。由于CT成像是可以连续扫描而连续提供若干张图像的,因此处理器可以从CT成像装置处获得若干图像,并且图像包含有第一时间标签。
步骤S02,从第二时间标签单元处获得第二时间标签。所述的第二时间标签单元基于处理器中的时间模块(time模块),其中,CT成像装置从处理器中的时间模块获得授时,因此在CT成像装置扫描成像对象建立DICOM图像时,DICOM图像中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而第二时间标签也是从时间模块(time模块)获得授时,因此第二时间标签与第一时间标签的时间是同步的。
步骤S03,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
步骤S04,处理器根据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和第二时间标签,比对图像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并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认定为清晰图像的方法为: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位移状态具体为: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处于相对移动或相对静止,其中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为清晰图像。如果在某一张图像创建期间,成像对象发生了位移,那么这一张图像就认为不清晰,在某一张图像创建期间,未发生成像对象位移情况,就会认定该图像是清晰的。
换一种表述方法就是,处理器根据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和第二时间标签,比对图像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当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具有重合部分时,认定为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否则认定为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例如,某图像生成时间(第一时间标签)是:2020-01-01 00:00:00,至2020-01-01 00:00:08,而第二时间标签为:2020-01-01 00:00:05,至2020-01-01 00:00:24,而第二时间标签所处的成像对象的位移状态为“相对移动”(包括移动车辆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状态的任何一种情况,以及包括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为1cm),从而包含有该第一时间标签的图像就被认定为相对移动。反之,某图像生成时间(第一时间标签)是:2020-01-01 00:00:00,至2020-01-01 00:00:08,而第二时间标签为:2020-01-01 00:00:09,至2020-01-01 00:00:24,从而第二时间标签所处的成像对象的位移状态为“相对静止”。
实施例十
参考图4,本示例提供车载的CT成像方法为:
步骤S01,处理器从CT成像装置处获得连续创建的若干图像,这些图像由于是CT成像装置扫描成像对象连续创建的,并且图像包含有第一时间标签。
步骤S02,从第二时间标签单元处获得第二时间标签。
步骤S03,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
步骤S04,处理器根据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和第二时间标签,比对图像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生成图像处理命令:
(Ⅰ)针对于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期间创建的图像,生成延后使用的命令并进行标记,或者是删除命令;并将未标记的图像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如果在某一张图像创建期间,成像对象发生了位移,那么就针对这一张图像生成延后使用的命令并进行标记,或者是删除命令。反之,在某一张图像创建期间,未发生成像对象位移情况,就不会对这张图像进行标记,当然这张图像也就直接会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并发送到服务器端。
或者是,(Ⅱ)对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生成为可以使用、优先使用之一的命令;并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在某一张图像创建期间,未发生成像对象位移情况,就对这张图像生成为可以使用、优先使用之一的命令,当然这张图像也就直接会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并发送到服务器端。其余图像(在图像创建期间,发生成像对象位移情况的)作删除、剪切至临时文件库之一的方式进行处理。
或者是,(Ⅲ)将对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将对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期间创建的图像剪切至临时文件库。
上述步骤都是由处理器内预先设置的命令执行,这些命令可以是:
(Ⅰ)删除命令,(Ⅱ)延后使用命令,(Ⅲ)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命令,(Ⅳ)在闲时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命令,(Ⅴ)剪切至临时文件库命令。
实施例十一
在执行实施例十的情况下,当服务器端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也就是清晰图像)推送到显示屏01上时,进行:
(Ⅰ)直接显示。参考图3,其中,第一图像02是被直接显示的图像,这张第一图像02占据了显示屏01的大部分区域,使医生非常容易看见和阅读这张第一图像02。
或者是,(Ⅱ)以及生成大图标显示于易观察区域。当清晰的图像数量较多时,将会把清晰的图像按发送到服务器端的先后顺序,优先把第一张放大显示在显示屏01的大部分区域,而其余较清晰图像则生成较大图标03,放置在易发现区域待选,当选择这些较大图标03时,将会把这张图像放大显示在显示屏01的大部分区域中。
标记为延后使用命令的图像(也就是:非清晰图像),以及剪切至临时文件库的图像(也就是:非清晰图像),将在处理器与服务器端通信的空闲时段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空闲时段获得的图像(非清晰图像)进行:(Ⅰ)放在第二临时文件库备查,在服务器的第二临时库中,一直保留。(Ⅱ)以及生成小图标05显示于显示屏01的边角处。由于显示屏01的大部分区域用于显示清晰的图像,因此生成的小图标05就放置在边角处,并且有必要将这些小图标05进行60%以上的透明显示,或者进行50%左右的灰度显示,以淡化在视线之处。
在进行以上显示方案时,显示屏01有必要对排列的大图标03加入第一滚动条04,以便于在多个排列的大图标中浏览选择。对排列的小图标05加入第二滚动条06,以便于在多个排列的小图标05中浏览选择。除此之外,显示屏01还需要一些其它的显示空间,例如其它命令按钮显示区域08,任务栏07显示区域。
实施例十二
成像对象相对移动和相对静止,是按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或者是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认定的,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更利于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实施。这两种方式为如下。
方式一:
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是通过距离检测装置获取到的,距离检测装置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之一。相对移动是指在第一时间标签所在的时间内,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不小于设定距离;所述的相对静止是指第一时间标签所在的时间内,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具体为如下之一:
(Ⅰ)40ms内的移动距离为0mm的认定为相对静止,否则认定为相对移动;(Ⅱ)12s内移动的距离不超过5mm认定为相对静止,否则认定为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40ms内的移动距离为不大于0mm;或者是12s内移动的距离不超过5mm。此设计原理为,CT成像装置扫描一个断层,形成图像的周期一般为40ms,在这40ms内成像对象能保持不动即可获得一张清晰图像,而较慢的CT成像装置扫描一个断层形成图像的周期一般为12s,而在这一个周期内成像对象能保持不动即可获得一张清晰图像,当然不是绝对不动,而是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距离不超过5mm,也可以得到一张相对清晰图像。
方式二:
从陀螺仪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具体为:
通过固定在移动车辆的陀螺仪,获得移动车辆直线行驶、振动、或者变速变向行驶的状态;变速变向行驶包括移动车辆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状态;陀螺仪生成的模拟信号,并通过光模转换电路生成的光电信息;其中,移动车辆直线行驶时认定位移状态为相对静止,振动、或者变速变向行驶时认定位移状态为相对移动。
当陀螺仪收到车辆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状态时,车上的成像对象当然也立即处于了移动状态(相对于CT成像装置),但是,至移动车辆完成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人体缓冲,仍然会处于移动状态,这种缓冲情况至少会发生于的车辆完成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后2.5s时间内,因此车辆完成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后2.5s时间内也认定为相对移动。
实施例十三
在实施的使用中,当疑似卒中患者被送到救护车上后,便可立即启动救护车辆,向医院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医护人员开始为疑似卒中患者做CT检测,此时疑似卒中患者(卒中患者)就是成像对象。在对成像对象(卒中患者)检测时,救护车尽量保持匀速行驶,至少在一个图像成像周期内,不突然车辆加速、减速,并大致上保持车辆不发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过快的弯道行驶),上述的车辆加速、减速,并大致上保持车辆不发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仅需要保证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不具有较大的移动距离即可。这个周期为40ms内的移动距离为不大于0;12s内移动的距离不超过5mm。此设计原理为,CT成像装置扫描一个断层,形成图像的周期一般为40ms,在这40ms内成像对象能保持不动即可获得一张清晰图像,而较慢的CT成像装置扫描一个断层形成图像的周期一般为12s,而在这一个周期内成像对象能保持不动即可获得一张清晰图像,当然不是绝对不动,而是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距离不超过5mm,也可以得到一张相对清晰图像。
当位移状态判定单元此时处理工作状态,认定成像对象是相对移动还是相对静止。
以上为实施本发明列举的各个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包括安装在移动车辆上的CT成像端,与固定的服务器端;CT成像端与服务器端通过5G网络连接;
CT成像端包括用于连续创建若干图像的CT成像装置;用于处理图像的处理器;将图像发送到服务器端的5G网络单元;所述图像包含有第一时间标签;其特征在于,
处理器设置有:(Ⅰ)用于检测成像对象位移状态的位移状态判定单元;(Ⅱ)给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加上第二时间标签的第二时间标签单元;
所述的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成像对象的位移状态,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并将清晰图像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至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术处理器具有存放延后使用图像的临时文件库;服务器端具有第二临时文件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处理器具有针对于图像的以下之一的命令:
(Ⅰ)删除,(Ⅱ)延后使用,(Ⅲ)立即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Ⅳ)在闲时提交到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Ⅴ)剪切至临时文件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为如下之一:
DICOM图像;
通过DICOM图像转换成的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
JPEG图像、BMP图像、PNG图像、TIFF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移状态判定单元与以下装置之一连接:
(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获得成像对象与CT成像装置相对的距离变化情况;
(Ⅱ)运动状态监测装置,用于获得移动车辆运动状态;
其中,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固定在CT成像装置上;运动状态监测装置固定在移动车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距离检测装置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之一,并设置有将距离检测装置生成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处理器可读取的光电信息的光模转换电路;
运动状态监测装置为陀螺仪;其中陀螺仪固定在移动车辆上,能生成的运动状态包括行驶方向、速度和加速度、车辆水平度;并设置有将陀螺仪生成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处理器可读取的光电信息的光模转换电路。
7.一种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方法,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中运行,其特征在于,方法为:
S1:处理器从CT成像装置处获得连续创建的若干图像;
S2: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期间创建的图像认定为清晰图像,并立即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将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期间创建的图像进行删除、延后使用、剪切至临时文件库之一的方式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认定为清晰图像,并立即通过5G网络单元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端将接收到的清晰图像推送到显示屏上,并进行:(Ⅰ)直接显示,(Ⅱ)以及生成大图标显示于易观察区域;
对延后使用、剪切至临时文件库之一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图像,将在处理器与服务器端通信的空闲时段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空闲时段获得的图像进行:(Ⅰ)放在第二临时文件库备查,(Ⅱ)以及生成小图标显示于显示屏的边角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认定为清晰图像的认定方法为:
S01:处理器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位移状态具体为: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处于相对移动或相对静止;
S02:从第二时间标签单元处获得第二时间标签;
S03:处理器根据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和第二时间标签,比对图像包含的第一时间标签,当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具有重合部分时,认定为成像对象处于相对移动,否则认定为成像对象处于相对静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具体为:通过距离检测装置获得成像对象相对移动或相对静止;其中,相对移动是指在第一时间标签所在的时间内,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不小于设定距离;所述的相对静止是指第一时间标签所在的时间内,成像对象相对于CT成像装置移动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
具体为如下之一:
(Ⅰ)40ms内的移动距离为0mm的认定为相对静止,否则认定为相对移动;(Ⅱ)12s内移动的距离不超过5mm认定为相对静止,否则认定为相对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位移状态判定单元获取到成像对象位移状态,具体为:
通过固定在移动车辆的陀螺仪获得移动车辆稳定状态,包括直线行驶、振动、变速变向行驶的状态;变速变向行驶包括移动车辆加速、减速、侧倾、上跳、下坠、弯道行驶状态;陀螺仪生成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光模转换电路生成的光电信息;
其中,移动车辆直线行驶时认定位移状态为相对静止,振动、变速变向行驶时认定位移状态为相对移动。
CN202110541930.8A 2021-05-18 2021-05-18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Active CN112957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930.8A CN112957062B (zh) 2021-05-18 2021-05-18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930.8A CN112957062B (zh) 2021-05-18 2021-05-18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7062A true CN112957062A (zh) 2021-06-15
CN112957062B CN112957062B (zh) 2021-07-16

Family

ID=7627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1930.8A Active CN112957062B (zh) 2021-05-18 2021-05-18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70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5518A (zh) * 2021-07-05 2021-08-03 雅安市人民医院 医疗车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34963A1 (en) * 2022-01-17 2023-07-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dical vehicle comprising a medical sc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edical scanning system
EP4282337A1 (en) * 2022-05-27 2023-11-2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dica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edical vehicle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103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摄像装置、移动终端设备、车载设备、及医疗设备
CN101511024A (zh) * 2009-04-01 2009-08-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实时电子稳像中基于运动状态识别的运动补偿方法
CN104508727A (zh) * 2012-07-27 2015-04-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和三维物体检测方法
CN105678073A (zh) * 2016-01-06 2016-06-15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学影像查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324721A1 (en) * 2012-05-17 2016-11-10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Cameras for Emergency Rescue
CN109199425A (zh) * 2018-09-29 2019-01-15 天津金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脑部软组织检测的移动平板ct成像系统
CN109729264A (zh) * 2018-12-11 2019-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75995A (zh) * 2019-05-29 2019-08-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理图像的图像状态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0384591A (zh) * 2019-07-12 2019-10-29 山东大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CN110719333A (zh) * 2019-10-18 2020-01-21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5g急救车云端急救系统和方法
CN210121206U (zh) * 2019-01-29 2020-03-03 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
CN210956178U (zh) * 2020-03-02 2020-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
CN212326764U (zh) * 2020-09-07 2021-01-12 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ct卒中救护车及其警示控制装置
CN212756165U (zh) * 2020-06-03 2021-03-23 四川浩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ct多功能救护车的急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103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摄像装置、移动终端设备、车载设备、及医疗设备
CN101511024A (zh) * 2009-04-01 2009-08-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实时电子稳像中基于运动状态识别的运动补偿方法
US20160324721A1 (en) * 2012-05-17 2016-11-10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Cameras for Emergency Rescue
CN104508727A (zh) * 2012-07-27 2015-04-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和三维物体检测方法
CN105678073A (zh) * 2016-01-06 2016-06-15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学影像查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99425A (zh) * 2018-09-29 2019-01-15 天津金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脑部软组织检测的移动平板ct成像系统
CN109729264A (zh) * 2018-12-11 2019-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10121206U (zh) * 2019-01-29 2020-03-03 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
CN110175995A (zh) * 2019-05-29 2019-08-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理图像的图像状态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0443794A (zh) * 2019-05-29 2019-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理图像的图像状态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0384591A (zh) * 2019-07-12 2019-10-29 山东大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CN110719333A (zh) * 2019-10-18 2020-01-21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5g急救车云端急救系统和方法
CN210956178U (zh) * 2020-03-02 2020-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
CN212756165U (zh) * 2020-06-03 2021-03-23 四川浩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ct多功能救护车的急救系统
CN212326764U (zh) * 2020-09-07 2021-01-12 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ct卒中救护车及其警示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LIN CHEN 等: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a Mobile Hospital in Disaster Response", 《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
郑波 等: "基于5G网络技术的智慧医疗在移动卒中急救系统领域的架构设计研究", 《中国卒中杂志》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5518A (zh) * 2021-07-05 2021-08-03 雅安市人民医院 医疗车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05518B (zh) * 2021-07-05 2021-09-07 雅安市人民医院 医疗车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34963A1 (en) * 2022-01-17 2023-07-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dical vehicle comprising a medical sc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edical scanning system
EP4282337A1 (en) * 2022-05-27 2023-11-2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dica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edical vehicle
WO2023227395A1 (en) * 2022-05-27 2023-11-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dica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edical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7062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7062B (zh) 基于5g传输的车载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EP1474040B1 (en) Gantry ring with detachable segment for multidimensional x-ray-imaging
US7664222B2 (en) Portable digital tomosynthesis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258376B (zh) 具有跟踪特征的手持x射线系统接口
CN102858248B (zh) 移动型x射线装置以及移动型x射线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678648B2 (en) Mobile radiography unit having single sign on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JPH11164829A (ja) 架台移動ヘリカルスキャンct装置
US20110305319A1 (en) Position sensing device for a portable detection device
CN114098776B (zh) 用于移动医学成像设备的机架的系统和方法
JP2002513942A (ja) 医療撮像システム用のガントリ
CN110192891A (zh) X射线成像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CN201370591Y (zh) 一体化多功能x射线体检设备
JP2002248098A (ja) 検査対象物における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384591A (zh)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CN111239074A (zh) 太赫兹检测机器人及检测方法
JPH0984000A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7170968B2 (en) CT scann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positioning
CN112057092A (zh) 一种医疗临床影像诊断仪器
JP3313155B2 (ja) X線ct装置
CN217744837U (zh) 一种体检车
CN204839744U (zh) 一种应急ct医疗车
US20220280125A1 (en) X-ray bed
CN109091159A (zh) 便携式肢体关节锥束ct成像系统
CN217566100U (zh) 用于脑部x光断层成像的影像设备
JPS5830685A (ja) 多目的ガンマカメ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