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5895B - 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5895B
CN112955895B CN201980009256.XA CN201980009256A CN112955895B CN 112955895 B CN112955895 B CN 112955895B CN 201980009256 A CN201980009256 A CN 201980009256A CN 112955895 B CN112955895 B CN 112955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nder
processing station
antenna
identified
transpon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92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5895A (zh
Inventor
亨里克·布费
乔治·福格特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ehlbauer & CoK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uehlbauer & Co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ehlbauer & CoKg GmbH filed Critical Muehlbauer & Co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955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5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7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interaction with further interrogation devices, e.g. such that at least two interrogation devices may function and cooperate in a network of such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送器装置,所述传送器装置布置并设计为,使得HF转发器以一种连续运动被引导经过多个处理站。此外,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站,所述第一处理站布置并设计为识别正被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站的相应HF转发器;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HF天线的第二处理站。所述第一HF天线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被布置并设计为,使得同时检测正由所述传送器装置引导通过所述第二处理站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所述第二处理站额外设计为,选择在所述第一HF天线的传输范围中所检测的相应HF转发器,用于数据传输,并将数据传输至所选择的HF转发器,其中,基于借助于所述第一处理站对所选择的HF转发器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对HF(高频)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是描述了用于在HF波长范围中对RFID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和所述方法的特征和属性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然而,说明书和附图也公开了所述装置和所述方法的特性和其各个方面的特性。
背景技术
这种HF转发器例如用于诸如价签的标签、有价值的文件或安全文件或类似物,并通常具有单一层体或多层体。
为了考虑增加的安全需求,转发器(转发器嵌体)例如也越来越多地正在用于有价值的文件和安全文件(借记卡、信用卡、护照、身份证,门禁卡等)中。除了个性化数据外,用于有价值的文件和安全文件的RFID转发器在当今频繁地以标准化形式制造,然后利用个体数据集和/或转发器个体信息来编码。
HF转发器,尤其是用于RFID(=射频识别)应用的HF转发器,基本上具有半导体芯片和线圈、环或偶极子形式的天线。天线允许无接触式数据访问,也就是说无接触式地、自动化地往/从转发器的半导体芯片写入、或编码、和/或读出(个性化)数据。
用于连续的RFID编码的系统从US 2007/0120670 A1中获知。该系统包括传感器天线和编码天线。RFID标签随其转发器以接续方式被引导着经过这两种天线,其中,传感器天线用于识别转发器,而编码天线用于为转发器编码。
利用其能够将数据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装置从US 2008/0231419 A1中获知。为了这个目的,将标签引导经过多个站,所述多个站的每一个均具有天线。第一站用于识别标签,而在第二站将数据写入标签。
现有技术
为了利用转发器个体信息对HF转发器编码,借助于相对应的编码装置来选择性地对每个HF转发器编址并写入或编码,迄今为止已经是必要的。为了这个目的,将要写入的转发器引导进入HF天线的检测范围,在编址和写入期间保持在那里,并且最后再次从HF天线的检测范围移出,以便另一个HF转发器能够被供应或被编码。换句话说,以“停&走”方法将HF转发器一个接一个地供应至编码装置,对其编码并将其移出。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即使在完全或至少几乎优化了编址、写入和运输操作时,由于在编码装置的区域中对HF转发器(或保持转发器就绪的运输装置)的必要加速或必要减慢,总是发生时间的损失。由于对HF转发器(或运输装置)的加速或减慢是一种机械操作,所以至少不能任意地被加速或减速。对HF转发器的编码例如能够在从50至300毫秒的时长内进行,使得被编码的HF转发器从编码装置的检测范围机械性地移出和/或要被编码的另一转发器被供应到装置的时长引起了编码操作的相关延迟。由于HF转发器的供应或移出,编码装置没有正在有效编码转发器的时间窗口规律性发生。编码装置的吞吐速度或最大生产率由此被限制。
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已知的编码装置,但相应地存在一种对改进装置的需求,该改进装置尤其允许对多个HF转发器连续编码,而在处理站处不发生用于供应或移出各个要被编码的HF转发器的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所述问题由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装置以及由权利要求8要求保护的方法来解决。所述方法和所述装置的有利实施例由其它权利要求来限定。
用于为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包括传送器装置,所述传送器装置布置并配置为引导HF转发器以连续运动经过多个处理站。尤其是,以连续运动并以至少基本上恒定的速度经过/通过多个处理站来引导要被编码的HF转发器的几乎无限的接续。HF转发器尤其通过传送器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即既不改变所述HF转发器相对于彼此的位置/距离,也不改变所述转发器在所述传送器装置中/上的位置。所述传送器装置能够是例如一种经由辊子引导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适于引导多个HF转发器一个接一个地以连续运动经过多个加工站。
所述HF转发器由此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传送器装置上或由传送器装置来布置,即在传送方向上的两个被传送的HF转发器之间的距离在各个情况下均小于所传送的转发器的纵向范围。所述纵向范围在此表示HF转发器在所述传送器装置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或空间范围。换句话说,所述纵向范围是HF转发器在沿传送路径的空间维度中的空间范围。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处理站,所述第一处理站布置并配置为识别/分类被引导通过它的HF转发器。这里的识别意思是对各个HF转发器的特定特征的检测,所述各个HF转发器的特定特征例如是被读取的或是光学可辨认标记的转发器标识符,其允许该HF转发器与所存储的信息例如要被传输的数据集相关联。HF转发器也能够被识别/分类为属于一组或属于HF转发器的特定类型。例如,各个HF转发器能够被分类为属于一种预先确定组,其中要将预先确定的数据集传输至所述预先确定组的HF转发器的每一个。
例如,所述第一处理站能够包括读取器天线,所述读取器天线适于尤其通过读取转发器特定信息(ID)来识别被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站的HF转发器。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处理站,所述第二处理站至少具有第一HF天线,所述第一HF天线沿着所述传送器装置的传送路径来布置。所述第一HF天线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被布置并配置为同时检测由所述传送器装置引导通过所述第二处理站的多个HF转发器。所述第二处理站进一步配置为,选择通过所述第一HF天线的传输范围所检测的HF转发器的其中一个,用于数据传输,并将数据传输至所选择的HF转发器,其中,取决于之前的由所述第一处理站对所选择的HF转发器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所述第一HF天线由此具有纵向范围,所述纵向范围至少对应于多个HF转发器的累加的纵向范围。所述纵向范围在此表示HF天线或HF转发器在所述传送器装置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或空间范围。换句话说,所述纵向方位是HF天线沿着HF转发器的传送路径延伸所跨越的距离,或者是HF转发器在沿传送路径的空间维度中的空间范围。
所述第一HF天线的传输范围至少具有与第一HF天线相同的或者更大的纵向范围,使得多个被传送的HF转发器能够同时位于该HF天线的传输范围中,其中由传送器装置在传送方向上连续移动所述HF转发器。
所述第一HF天线的传输范围能够例如检测传送器装置的区域,使得在任何运行时刻,几乎无限接续的被传送HF转发器的至少两个或三个HF转发器位于第一HF天线的传输范围中。
这里的优点在于,第二处理站能够连续为HF转发器编码而不发生由于已经被编码的HF转发器的移出或HF转发器的供应而导致的编码操作的中断。
第二处理站能够构造为,利用第一HF天线对之前由第一处理站所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每一个编址,以及然后,如果对特定的所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编址成功了,则对HF转发器编码,其中为此目的而提供的编码数据要取决于对该转发器的识别/分类来确定/选择/提供/传输。当对所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编码完成时,对另一HF转发器的编码能够立即进行。对HF转发器编址或编码的顺序能够对应于HF转发器由第一处理站识别/分类的顺序。这里的编址意思是,将地址信号发送至特定的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并且接收HF转发器对该地址信号的响应,其中第二处理站的第一HF天线适于两者。当来自特定的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对发送地址信号的响应能够被检测到时,编址能够被视为已经成功了,其中所发送的地址信号指向所述特定的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
根据本发明,使所述第二处理站适配为,在对第一个之前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不成功编址的情况下,立即继续对跟随第一个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另一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编址,并且,如果对所述另一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编址成功了,则对那个HF转发器编码。所述第二处理站适配为,当对所述另一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编码完成时,再次对所述第一个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编址。
这里的优点在于,在对HF转发器不成功编址的情况中,立即继续对位于所述第一HF天线的检测范围中的另一HF转发器编码是可能的。因此生产时间的损失被降低了。关于“停&走”方法的优点在于,对转发器的编码能够继续,而不发生延迟并且不需要对传送器装置的进一步的、尤其是机械上的控制措施。另外,然后,尝试对之前不成功编址的HF转发器再次编址是可能的,使得仍在第一HF天线的传输范围中并在最初没有被成功编址的HF转发器仍然能够被编码,而不发生对HF转发器的连续传送的中断。
第二处理站能够进一步适配为,对HF转发器执行最大两次或三次的编址。
通过第二处理站对HF转发器的编址和编码能够连续进行,也就是说,例如,在没有发起编址或编码的触发信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这里的优点在于,能够简化第二处理站的实现。
第二处理站能够配置为在由第一生产站对HF转发器的首次成功识别之后以时间延迟的方式开始生产操作或编码操作,其中时间延迟能够根据第一和第二处理站的空间距离和传送器装置的传送速度来测量。这里的优点在于,因为避免了最初通过第二处理站的多次不成功编码尝试,所以对装置的生产操作或编码操作的开始能够得以改善。
在另一改进方案中,所述传送器装置能够适于引导多个HF转发器经过所述多个处理站,所述多个HF转发器正交于所述传送方向并排布置,和/或所述多个HF转发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
这里的优点在于,分别平行并排布置的HF转发器的接续能够被同时传送和/或编码,并且装置的生产能力或编码能力因此能够倍增。
对所描述的读取器天线可替换地或者除了所描述的读取器天线之外,在另一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站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光学检测传感器,例如摄像头传感器,所述光学检测传感器适于,基于光学可辨认特征和/或检测到HF转发器的属性缺陷和/或检测到HF转发器在所述传送器装置上的放置错误来识别HF转发器。
例如通过在编码开始前对已被打印到HF转发器上的特征,例如条形码或QR码的光学检测,能够进行基于光学可辨认特征的识别。可辨认的放置错误和/或可检测的属性缺陷,尤其是损坏,能够被第一处理站与识别或分类信息链接,并被传输至控制器或另一处理站。尤其是,所述装置也能够包括消除站,所述消除站消除具有可辨认放置错误和/或属性缺陷的所识别的HF转发器。
如果传送器装置配置为传送正交于传送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HF转发器,则所述第一处理站能够以类似的方式被适配为,同时识别/检测正交于传送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HF转发器。为此目的,所述第一处理站能够具有例如正交于传送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读取器天线和/或光学传感器。
在一种变型例中,所述第一处理站能够包括屏蔽元件,所述屏蔽元件被布置和配置为,除了正被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站的HF转发器之外,对所述读取器天线的检测范围电磁屏蔽所有HF转发器。
所述屏蔽元件尤其能够由具有对电磁辐射低渗透性的材料来生产。
所述屏蔽元件能够具有例如开口或缝隙,具有要被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的基本形状,并能够布置在由转发器装置传送的HF转发器和读取器天线之间。
在另一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二处理站能够进一步包括第二HF天线。所述第一HF天线和所述第二HF天线能够以相同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HF天线和所述第二HF天线能够由共同的分压器而被供应电能和/或电信号。
所述第一HF天线和/或第二HF天线能够具有30厘米的纵向范围。
所述第二HF天线尤其能够布置在传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HF天线平行。所述第一和第二HF天线能够配置为分别传递相对应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和第二HF天线因此能够协作地对HF转发器进行编址和/或编码。可替换地,这两个HF天线能够尤其是利用相同的编码信息或相同的预先确定的数据集来分别对平行传送的两个HF转发器进行编址和/或编码。
如果所述传送器装置配置为传送正交于传送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HF转发器,则第二处理站能够以类似的方式被适配为,同时为正交于传送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HF转发器编址和/或编码。为此目的,所述第二处理站能够具有例如正交于传送方向并排布置的多重HF天线或HF天线对。
在另一改进方案中,所述装置能够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站,所述第三处理站具有第三HF天线和/或第四HF天线,其中,所述第三HF天线和/或所述第四HF天线分别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被布置并配置为同时检测由所述传送器装置引导通过所述第三处理站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
所述第三处理站能够配置为,选择通过所述第三HF天线和/或第四HF天线的传输范围所检测的HF转发器的其中一个,用于数据传输,并将数据传输至所选择的HF转发器,其中,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对所选择的HF转发器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所述第三处理站能够例如以与之前描述的第二处理站的变型例相同的方式配置。
这里的优点在于,例如,预先确定的数据集的第一部分能够由第二处理站传输,并且预先确定的数据集的第二部分能够由第三处理站传输,其中,各个转发器的高传送速度能够被保持。由于实践中HF天线不能以任意大的纵向范围配置,只有有限的数据量能够以预先确定的连续传送速度被传输至HF转发器,因为HF转发器在传输操作期间另外留下了HF天线的传输范围。相反,如果传输速度被降低了,则例如通过用于识别/分类组件的在技术上可能的速度来测量的第一处理站不会被利用或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以相同方式配置的用于一个接一个地对HF转发器编码的两个(或更多)处理站的布置提供了协同增加的价值。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四处理站,所述第四处理站布置和配置为例如以条形码或QR码来打印正被引导经过的HF转发器的表面。
在一种变型例中,所述装置额外具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要被传输至特定HF转发器的数据/数据集,和/或能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对HF转发器的识别来确定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集。由所述控制器所确定的数据/数据集能够利用将所述数据/数据集与所识别/分类的HF转发器相关联的信息而被传输至所述第二处理站和/或所述第三处理站。另外,所述控制器也能够将指出所检测的组件的属性缺陷或放置错误的信息与所识别/分类的转发器相关联。
使用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传送器装置在传送方向上连续传送HF转发器经过多个处理站;
-由第一处理站识别HF转发器;
-由第二处理站来检测所识别的HF转发器,其中,所述第二处理站至少具有第一HF天线,所述第一HF天线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布置和配置为同时检测被所述传送器装置引导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站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并且所述第二处理站配置为从多个所检测的HF转发器选择所述所识别的HF转发器,用于数据传输;
-由所述第二处理站将数据传输至所识别的HF转发器,其中,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对所选择的HF转发器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能够进一步具有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由第三处理站来检测所识别的HF转发器,其中,所述第三处理站至少具有第三HF天线,所述第三HF天线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布置和配置为同时检测被所述传送器装置引导经过所述第三处理站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并且所述第三处理站配置为从多个所检测的HF转发器选择所述所识别的HF转发器,用于数据传输;
-由所述第三处理站将数据传输至所识别的HF转发器,其中,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对所选择的HF转发器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由第四处理站打印所识别的转发器的表面。
以上所讨论的装置和方法细节是以关联方式描述的;然而它指出了,它们也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也能够彼此自由组合的。
权利要求书也不限制本公开并且因此不限制所有被指出的特征彼此之间的可能组合。所有所指出的特征也单独和与所有其它特征相组合地在本文明确公开。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的示意图更加详细地描述可能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的示例,所述HF转发器被传送带连续引导经过处理站。
图2显示了例如在第二处理站和/或第三处理站中能够实现的天线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描述的装置变型例和其功能和操作方面仅用于对其结构、运作模式和属性更好的理解;它们不将本公开限制到例如所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是示意性的,由此基本属性和效果在一些情况下以极大放大的比例来显示,以阐明功能、有效原理、技术配置和特征。在附图或文本中公开的任何运作模式、任何原理、任何技术配置和任何特征可以与包含在本公开中或遵循本公开的所有权利要求,文本和其它附图中的任何特征,其它运作模式、原理、技术配置和特征自由任意组合,从而包括与所描述的系统相关的所有可想到的组合。文本中,也就是说,说明书的每个部分、权利要求中所有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以及还有文本中、权利要求中和附图中的不同变型例之间的组合也被包括并且能够组成进一步权利要求的主题。权利要求书也不限制本公开并且因此不限制所有所指出的特征彼此之间的可能组合。所有所公开特征也单独和与所有其它特征相组合地在本文明确公开。
在附图中,为彼此对应或具有类似功能的组件提供相对应的附图标记。现在将借助于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所述装置和方法。
图1显示了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100的示例。在示例中显示的是几乎无限旋转的传送带50的传送器装置,以预先确定的传送速度在传送方向F上连续传送多个HF转发器T。在所显示的示例中,HF转发器T由布置装置(未示出)布置在传送带50上,其中,两个HF转发器T之间的距离小于在传送带50上的HF转发器T在传送方向F上的空间范围。
第一处理站10包括读取器天线12、屏蔽元件14和光学检测的摄像头传感器16。
屏蔽元件14放置在读取器天线12和传送带50之间,在传送带50上引导HF转发器T在传送方向F上经过第一处理站10。屏蔽元件14形成缝隙,使得读取器天线12的检测范围被减少到最大为正被引导经过的HF转发器T中的一个。换句话说,由屏蔽元件14形成的缝隙对应于HF转发器T的几何形状并限制读取器天线12的检测范围,使得在读取器天线12的检测范围中从来是最大仅一个HF转发器T。由此能够确保,按照HF转发器T被传送带50引导经过屏蔽元件14的缝隙的顺序来识别它们。
第一处理站10通过借助于读取器天线12从被引导通过的HF转发器T的每一个无线读取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来识别出被引导通过的HF转发器T的每一个(RFID)。此外,第一处理站10在各种情况下向控制器ECU传输对应的识别信息。
第一处理站10进一步借助于摄像头传感器16来检查HF转发器T的损坏和在传送器装置50上可能的不正确放置。如果检查到HF转发器T的损坏和/或可能的不正确放置,则由第一处理站10将对应的信息与被损坏或不正确放置的HF转发器的识别信息相链接并传输至控制器ECU。
正在由传送带50传送HF转发器T的同时,控制器ECU基于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为每个HF转发器T确定要被传输至HF转发器的数据集,并从数据库DB检索该数据集。控制器ECU进一步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集分成具有基本相等范围的两个局部数据集,并在各种情况下将其中一个数据集与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一起传输至第二和第三处理站20、30。第一局部数据集随着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被传输至第二处理站20,并且第二局部数据随着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被传输至第三处理站30。控制器ECU进一步控制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第四处理站40,并且,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使控制器ECU适配成控制消除站(未示出),所述消除站消除由第一处理站10识别的具有已辨认出的放置错误和/或属性缺陷的HF转发器。这一消除站(未示出)例如能够沿着传送器装置50在第一和第二处理站之间布置。
在所显示的示例中,第二处理站包括天线布置,所述天线布置具有第一HF天线22。第一HF天线22具有传输范围,正如图1示意性显示的,最多三个HF转发器能够同时位于所述传输范围中。然而,至少两个HF转发器T总是同时全部位于第一HF天线22的传输范围内,其中HF转发器T由传送器装置50连续引导通过第二处理站20。
第二处理站20借助于第一HF天线22,利用之前由第一处理站10所检测的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来不接触地对HF转发器T的每一个编址,其中各个HF转发器T按照它们被识别的顺序来编址。然而,已经识别为有缺陷的和/或已被消除的HF转发器能够从编址次序中排除。如果第二处理站20对之前识别的HF传送器(RFID)的不接触式编址是成功的,则第二处理站20立即继续将与那一HF转发器相关联并之前由控制器ECU确定的第一局部数据集传输到被编址的HF转发器(编码),其中第一HF天线22同样用于这一目的。HF转发器T配置为只在之前成功编址之后检测和存储(局部)数据集,使得只之前由第二处理站20编址的HF转发器被编码,即使至少两个HF转发器在任何时刻位于第一HF天线22的传输范围中。当对编码的传输完成时,或当第一局部数据集到之前编址的HF转发器的传输完成时,第二处理站20立即继续对下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编址,其中传送带50继续在编址和编码操作期间连续传输HF转发器T。在HF转发器T相对于处理站10、20、30正在连续运动的同时,对它们相应地编码。
如果由第二处理站20对HF转发器编址是不成功的,则第二处理站20立即为下一随后的被识别的HF转发器编址,并且,如果编址成功了,则将控制器ECU对那一HF转发器所确定的第一局部数据集传输给该HF转发器。如果对下一别识别的HF转发器的编址也不成功,或者当对下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编码完成时,则第二处理站20为之前不成功编址的HF转发器再次编址。如果重复编址成功了,则由控制器ECU确定的第一局部数据集被传输到所描述的HF转发器。相反,如果重复编址不成功,则在所显示的示例中最后放弃了对不成功编址的HF转发器的编码,并且该工序继续对下一个作为尚未编码的被识别HF转发器编址。由传送带50对HF转发器T的连续传送是不被中断的。第二处理站20还被适配于传输给控制器ECU关于最终对HF转发器的不成功编址的信息。控制器ECU能够将这一信息例如传输至附加的消除站(未示出),所述消除站从传送装置移出未被编码的HF转发器。
第三处理站30被构造得与第二处理站20类似,并沿着第二处理站20之后的传送路径来布置。第三处理站30具有第三HF天线32,该第三HF天线32基本与第一HF天线22以相同的方式配置。与第二处理站20类似,处理站30以它们被第一处理站10识别的顺序对HF转发器编码,然而,其中,已经丢弃的、有缺陷的和/或被消除的HF转发器能够从编址中排除。然后,第三处理站30将之前由控制器ECU确定的第二局部数据集传输至被编址的HF转发器,以完成编码。如果由第三处理站30对HF转发器T的编址是不成功的,则第三处理站同样类似于第二处理站20而进行。
第四处理站40同样布置在传送带50处,并被适配为在正被引导通过的HF转发器T的远离传送带50的表面上打印光学可辨认的条形码,其中要被打印的条形码能够基于转发器特定标识符(ID)由控制器ECU为每个HF转发器T单独确定,或能够从数据库DB中检索。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第四处理站40也能够具有附加读取器天线,紧接着打印之前就能够用所述附加读取器天线再次识别HF转发器T,其中第四处理站40或者能够确定要打印的条形码本身,或者能够从数据库DB中检索到它。
图2显示了旋转90°的第二处理站的天线布置的可替换形式的透视图(俯视图)。被引导经由第二处理站20(或引导通过第二处理站20)的传送带50仅示意性地通过虚线来表示,以便不掩盖天线布置的视图。
除了第一HF天线22之外,可替换的天线布置包括第二HF天线23,所述第二HF天线23以与第一HF天线22相同的方式配置。第一HF天线22具有横向范围D1,其中横向范围表示天线的正交于传送带50的传送方向F的最大空间范围。第二HF天线23具有横向范围D3,因为两个HF天线22、23以相同方式配置,因此所述横向范围D3等于横向范围D1。这两个HF天线进一步彼此平行并平行于传送带50的传送方向F而布置,并正交于传送方向F而彼此间隔隔开距离D2。在所显示的示例中,距离D2对应于这两个平行HF天线的横向范围D1、D3。
第一HF天线22和第二HF天线23两者都经由共同使用的分压器ST而被供应电能。第二处理站20由此能够被适配为将编码信息,例如由控制器ECU确定的(局部)数据集,传输至经由传送带50引导的HF转发器,并为这一目标来同时使用第一HF天线22和第二HF天线23。第一和第二HF天线能够共同用于数据的不接触式传输。由此能够改善,例如放大在HF天线的传输范围中传递的这两个HF天线的HF传输信号。
可替代地,也能够使用图2所显示的布置来分别对正交于传送方向F并排引导的两个HF转发器编码。装置的生产率因此被加倍。
图2所显示的天线布置的优点在于,第二处理站不必在结构上适配用于生产操作从“单轨”HF转发器编码操作向“双轨”HF转发器编码操作的转换。因此,例如,能够在装置的“单轨”操作中对比较大的HF转发器编码,而在装置的“双轨”操作中能够对比较小的HF转发器编码。
图2所显示的布置能够类似应用于第三处理站30的天线布置,其包括第三和第四HF天线。
所述方法和所述装置的上述变型例仅用于对所呈现方案的结构、运作模式和属性的更好的理解;它们不将本公开限制到例如示例性实施例。附图是示意性的,由此基本属性和效果在一些情况下以极大放大的比例来显示,以阐明功能、有效原理、技术配置和特征。在附图或文本中公开的任何运作模式、任何原理、任何技术配置和任何特征可以与包含在本公开中或遵循本公开的所有权利要求,文本和其它附图中的任何特征,其它运作模式、原理、技术配置和特征自由任意组合,使得所有可想到的组合要归因于所描述的方案。文本中,也就是说,说明书的每个部分、权利要求中所有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以及还有文本中、权利要求中和附图中的不同变型之间的组合也被包括。

Claims (9)

1.一种用于对HF转发器(T)编码的装置(100),包括:
-传送器装置(50),所述传送器装置(50)布置并配置为引导HF转发器(T)以连续运动经过多个处理站;
-第一处理站(10),所述第一处理站(10)布置并配置为识别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一处理站(10)的HF转发器(T);以及
-第二处理站(20),所述第二处理站(20)至少具有第一HF天线(22),其中,
--所述第一HF天线(22)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被布置并配置为同时检测由所述传送器装置(50)引导通过所述第二处理站(20)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T),
--所述第二处理站(20)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HF天线(22)对之前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所识别的所述HF转发器(T)编址,以及然后,如果对之前所识别的HF转发器(T)的编址成功了,则选择由所述第一HF天线(22)的传输范围检测的被编址的HF转发器(T),用于编码数据的传输,以及
--将编码数据传输至所选择的HF转发器(T),其中,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对所述选择的HF转发器(T)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编码数据,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站(20)进一步适配为,在对第一个之前被识别的HF转发器不成功编址的情况下,立即继续对跟随所述第一个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另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编址,并且,如果对所述另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编址成功了,则对那个HF转换器编码,并且,当对所述另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编码完成时,再次对所述第一个被识别的HF转发器编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中,
所述传送器装置(50)是经由辊子引导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适于引导多个HF转发器(T)一个接一个地以连续运动经过所述多个处理站,和/或
所述传送器装置(50)适于引导多个HF转发器经过所述多个处理站,所述多个HF转发器正交于传送方向(F)并排布置,和/或所述多个HF转发器(T)在所述传送方向(F)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
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0),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站(10)包括读取器天线(12),所述读取器天线(12)适于识别被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站(10)的HF转发器(T),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站包括屏蔽元件(14),所述屏蔽元件(14)被布置和配置为,除了正被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站(10)的HF转发器之外,对所述读取器天线(12)的检测范围电磁屏蔽所有所述HF转发器(T),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站(10)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检测传感器,所述光学检测传感器适于,基于光学可辨认特征和/或检测到HF转发器(T)的属性缺陷和/或检测到HF转发器(T)在所述传送器装置(50)上的放置错误来识别HF转发器(T)。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00),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站(20)进一步包括第二HF天线(23),其中,
所述第一HF天线(22)和所述第二HF天线(23)以相同的方式配置,和/或
所述第一HF天线(22)和所述第二HF天线(23)由共同的分压器(ST)而被供应电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00),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站(30),所述第三处理站(30)具有第三HF天线(32)和/或第四HF天线,其中,
--所述第三HF天线(32)和/或所述第四HF天线分别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被布置并配置为同时检测由所述传送器装置(50)引导通过所述第三处理站(30)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T),
--所述第三处理站(30)被配置选择由所述第三HF天线(32)和/或第四HF天线的传输范围检测的所述HF转发器(T)的其中一个,用于数据传输,以及
--将数据传输至所选择的HF转发器(T),其中,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对所述选择的HF转发器(T)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00),进一步包括
第四处理站(40),所述第四处理站(40)布置和配置为以条形码或QR码来打印正被引导经过的HF转发器(T)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00),进一步包括
数据库(DB),所述数据库存储要被传输至指定HF转发器(T)的数据,其中,所述装置(100)进一步包括控制器(ECU),所述控制器(ECU)配置为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对HF转发器(T)的识别来确定在所述数据库(DB)中存储的数据,其中,
所确定的数据利用将所述数据与所识别的HF转发器(T)相关联的信息而被传输至所述第二处理站(20)和/或所述第三处理站(30)。
8.利用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0)来执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传送器装置(50)在传送方向(F)上连续传送HF转发器(T)经过多个处理站;
-由第一处理站(10)识别HF转发器(T);
-由第二处理站(20)检测所识别的HF转发器(T),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站(20)至少具有第一HF天线(22),所述第一HF天线(22)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布置和配置为同时检测被所述传送器装置引导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站(20)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T),并且所述第二处理站(20)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HF天线(22)对之前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所识别的所述HF转发器(T)编址,以及然后,如果对之前所识别的HF转发器(T)的编址成功了,则从多个所检测的HF转发器选择所述所识别的被编址的HF转发器(T),用于编码数据的传输;
-由所述第二处理站(20)将编码数据传输至所述识别的HF转发器(T),其中,
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对所选择的HF转发器(T)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编码数据,以及其中,
在对第一个之前被识别的HF转发器不成功编址的情况下,过程立即继续对跟随所述第一个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另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编址,并且,如果对所述另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编址成功了,则对那个HF转换器编码,并且,当对所述另一被识别的HF转发器的编码完成时,再次对所述第一个被识别的HF转发器编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由第三处理站(30)检测所述识别的HF转发器(T),其中,
所述第三处理站(30)至少具有第三HF天线(32),所述第三HF天线具有传输范围,所述传输范围布置和配置为同时检测被所述传送器装置(50)引导经过所述第三处理站(30)的多个所述HF转发器(T),并且所述第三处理站(30)配置为从多个所检测的HF转发器(T)选择所述识别的HF转发器(T),用于数据传输;
-由所述第三处理站(30)将数据传输至所述识别的HF转发器(T),其中,
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处理站(10)对所述选择的HF转发器(T)的识别来确定所传输的数据;
-由第四处理站(40)打印所识别的转发器(T)的表面。
CN201980009256.XA 2018-01-26 2019-01-23 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2955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000628.0A DE102018000628A1 (de) 2018-01-26 2018-01-26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Codieren von HF-Transpondern
DE102018000628.0 2018-01-26
PCT/EP2019/051554 WO2019145319A1 (de) 2018-01-26 2019-01-23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codieren von hf-transponder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5895A CN112955895A (zh) 2021-06-11
CN112955895B true CN112955895B (zh) 2024-05-14

Family

ID=6520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9256.XA Active CN112955895B (zh) 2018-01-26 2019-01-23 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4485B2 (zh)
EP (1) EP3743846B1 (zh)
CN (1) CN112955895B (zh)
DE (1) DE102018000628A1 (zh)
PL (1) PL3743846T3 (zh)
WO (1) WO2019145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12248A (ja) * 2020-07-01 2022-01-1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タグ通信装置
WO2024075066A1 (en) * 2022-10-06 2024-04-11 Graphimecc Group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rfid tag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0577A (zh) * 2004-03-24 2007-03-14 艾利丹尼森公司 选择性地读取rfid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DE202011001809U1 (de) * 2011-01-22 2011-04-21 Sick Ag RFID-System
CN102163293A (zh) * 2010-02-18 2011-08-24 Ls产电株式会社 Rfid装置
CN103377359A (zh) * 2012-04-13 2013-10-30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编码的装置
CN104025115A (zh) * 2011-12-01 2014-09-03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批量rfid标签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05164701A (zh) * 2013-03-13 2015-12-16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rfid嵌体的编码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6034A1 (en) * 2003-11-28 2005-06-02 Masato Satake Printing system
JP4504053B2 (ja) * 2004-03-15 2010-07-14 株式会社三宅 非接触idタグ書き込み装置
US7504950B2 (en) * 2005-11-30 2009-03-17 Zi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RFID encoding
JP5214507B2 (ja) * 2008-12-19 2013-06-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保持媒体発行装置、rfid保持媒体発行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896425B1 (en) * 2011-08-23 2014-11-25 Lawrence J Marti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ialized continuous encoding of RFID tags
US9697387B1 (en) * 2013-01-14 2017-07-04 Impinj, Inc. Sequential encoding for RFID tags
DE202013004511U1 (de) * 2013-05-15 2014-08-18 Checkpoint Systems, Inc. System zum Schreiben von RFID-Transpondern
JP6132800B2 (ja) * 2014-03-31 2017-05-2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cタグ発行装置
US9971917B2 (en) * 2014-10-13 2018-05-15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Thermal printer with a quick release cov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0577A (zh) * 2004-03-24 2007-03-14 艾利丹尼森公司 选择性地读取rfid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63293A (zh) * 2010-02-18 2011-08-24 Ls产电株式会社 Rfid装置
DE202011001809U1 (de) * 2011-01-22 2011-04-21 Sick Ag RFID-System
CN104025115A (zh) * 2011-12-01 2014-09-03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批量rfid标签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77359A (zh) * 2012-04-13 2013-10-30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编码的装置
CN105164701A (zh) * 2013-03-13 2015-12-16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rfid嵌体的编码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18000-6C RFID系统基带PIE编码设计与实现;刘钰;郝长端;;电子技术(09);66-6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743846T3 (pl) 2022-02-21
DE102018000628A1 (de) 2019-08-01
US11544485B2 (en) 2023-01-03
EP3743846A1 (de) 2020-12-02
WO2019145319A1 (de) 2019-08-01
US20200401773A1 (en) 2020-12-24
CN112955895A (zh) 2021-06-11
EP3743846B1 (de) 202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938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rfid devices
EP278630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lk rfid tag encoding
US7411498B2 (en) RFID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MXPA06015248A (es) Metodo de validacion y aplicacion de etiquetas de frecuencia de radio a un objeto.
EP2973233B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of rfid inlays
EP3999994B1 (en) Method for missed item recovery in rfid tunnel environments
US2008011702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ssociated rfid antennas for processing a plurality of transponders
CN112955895B (zh) 用于对hf转发器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US20180276432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verifying, and printing of rfid enabled objects
US737563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line RFID transponder testing
US20100236712A1 (en) Fully automatic rfid labeler
EP27469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rinted and encoded RFID tags
EP1694444B1 (en) Card re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P168886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ading electroni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US1064311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actless encoding and printing of a triple interface smart card through near-field network
CN109731790A (zh) 基于rfid的物流快递分拣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2576413B (zh) 卡片状数据载体的个性化
US20070223014A1 (en) Thermotransfer Printer With Single Sheet Intake Means
CN209613578U (zh) 基于rfid的物流快递分拣装置及系统
Kärkkäinen et al.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JP2009151669A (ja) 電子タグ読取り制御装置、電子タグ読取り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タグ読取り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0738288A (zh) 一种写码检测设备
JP2008000684A (ja) 非接触型データ受送信体の供給装置、非接触型データ受送信体の供給方法、非接触型データ受送信体
KR102459929B1 (ko) Rf 인코딩 장치,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220562396U (zh) 一种rfid片料读写喷印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