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6970A -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6970A
CN112946970A CN202110241901.XA CN202110241901A CN112946970A CN 112946970 A CN112946970 A CN 112946970A CN 202110241901 A CN202110241901 A CN 202110241901A CN 112946970 A CN112946970 A CN 112946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shake
fixed
shielding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19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6970B (zh
Inventor
靖二勇
易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19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6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6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6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6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6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它解决了现有遮挡光圈抖动等缺陷。本光圈防抖动机构包括可变光圈的底座,在可变光圈的底座上连接有与可变光圈的底座转动连接的遮挡光圈,两个固定吸附件,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上的遮挡位置,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上的未遮挡位置;第一防抖吸附件,固定在遮挡光圈上;第二防抖吸附件,固定在遮挡光圈上。本发明优点:利用两个固定吸附件、第一防抖吸附件和第二防抖吸附件使得遮挡光圈在遮挡位置或未遮挡位置被牢牢吸附固定,保证遮挡光圈不会抖动,确保了光源稳定性。

Description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机、监控和安防等等领域,这些设备其包括了摄像功能。而内置的摄像模块其光圈则是一种常见的部件。
遮挡光圈其在达到遮挡位置和在未遮挡的起点位置时,由于外部部件的运动会使遮挡光圈发生抖动,从而导致光源不稳定。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改进遮挡光圈的结构,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光圈防抖动机构包括可变光圈的底座,在可变光圈的底座上连接有与可变光圈的底座转动连接的遮挡光圈,本机构还包括:
两个固定吸附件,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上的遮挡位置,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上的未遮挡位置,遮挡光圈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之间运动;
第一防抖吸附件,固定在遮挡光圈上,并且当遮挡光圈转动至遮挡位置时所述第一防抖吸附件与遮挡位置上的固定吸附件磁性连接在一起;
第二防抖吸附件,固定在遮挡光圈上,并且当遮挡光圈转动至未遮挡位置时所述第二防抖吸附件与未遮挡位置上的固定吸附件磁性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在遮挡位置设有遮挡到位挡块,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固定在遮挡到位挡块上,在未遮挡位置设有未遮挡到位挡块,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固定在未遮挡到位挡块上。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所述遮挡光圈转动至遮挡位置时该遮挡光圈和遮挡到位挡块两者通过面与面接触结构依靠在一起;所述遮挡光圈转动至未遮挡位置时该遮挡光圈和未遮挡到位挡块两者通过面与面接触结构依靠在一起。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所述遮挡光圈包括片状体,在片状体的遮挡部设有光孔,在片状体的遮挡部还设有位于光孔外围的上述第一防抖吸附件和第二防抖吸附件。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在片状体的遮挡部一侧具有第一侧平面,在片状体的遮挡部另一侧具有第二侧平面,第一防抖吸附件位于靠近第一侧平面的一侧,第二防抖吸附件位于靠近第二侧平面的一侧,遮挡到位挡块的一侧面为能和第一侧平面接触吻合的第一接触平面,未遮挡到位挡块的一侧面为能和所述第二侧平面接触吻合的第二接触平面。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所述第一防抖吸附件和第二防抖吸附件固定在遮挡部厚度方向上的任意一表面。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在片状体的遮挡部其厚度方向的任意一表面设有第一限制孔和第二限制孔,第一限制孔位于靠近第一侧平面的一侧,第二限制孔位于靠近第二侧平面的一侧,第一防抖吸附件安装在第一限制孔中,第二防抖吸附件安装在第二限制孔中。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在片状体其遮挡部任意一表面上设有分别套在第一防抖吸附件和第二防抖吸附件周向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部形成上述第一限制孔或第二限制孔。
在上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中,所述的固定吸附件、第一防抖吸附件和第二防抖吸附件均由磁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变光圈组件,具有如上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在装置底座上安装有载体,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外壳,在外壳内安装有所述的可变光圈组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摄像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摄像装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利用两个固定吸附件、第一防抖吸附件和第二防抖吸附件使得遮挡光圈在遮挡位置或未遮挡位置被牢牢吸附固定,保证遮挡光圈不会倾斜、以及不会进行移动和抖动,确保了光源稳定性。
第一接触平面、第二接触平面、第一侧平面和第二侧平面其可以扩大接触面,确保接触到位时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确保光源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底座带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底座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轴和盖体其加固部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可变光圈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遮挡光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片状体处于遮挡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片状体处于未遮挡位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可变光圈去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A-A沿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光圈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视角光圈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框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转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可变光圈的底座a包括块状座体10,块状座体10的形状为矩形状,以适应安装要求,同时,在块状座体10上设有贯穿块状座体10厚度方向的第一光路孔100。第一光路孔100为圆形通孔,以便于光通过。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底座还包括安装凹槽101,设于块状座体10厚度方向的承载面102,安装凹槽101用于安装光圈驱动装置2以及稳定机构3;在承载面102上直接设计安装凹槽101,当光圈驱动装置2安装在安装凹槽101中后,与光圈驱动装置2连接的遮挡光圈4其大幅缩小了在第一光路孔100轴向与第一光路孔100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的缩小不但完美解决了遮挡光圈4遮光瑕疵,遮挡光圈4与可变光圈的底座a转动连接,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使得本实施例可变光圈的底座其体积更小,以满足相机、监控和安防等等领域在有限安装空间的小体积安装要求;其次,设计安装凹槽101其可以便于光圈驱动装置2的嵌入式安装固定,不仅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大幅降低了对于安装光圈驱动装置2的成本。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圈驱动装置2的安装效率,以及进一步降低光圈驱动装置2的安装难度,如图2和图3所示,本底座还包括避让凹槽103,设于所述承载面102并且安装凹槽101和避让凹槽103通过连通槽104连通,避让凹槽103和连通槽104用于避让上述光圈驱动装置2的运动轨迹。
光圈驱动装置2为悬臂式光圈驱动装置,避让凹槽103和连通槽104有多个作用,首先可以容纳光圈驱动装置2,以使得遮挡光圈4其大幅缩小了在第一光路孔100轴向与第一光路孔100之间的距离,其次,光圈驱动装置2驱动运动时可以起到避让作用,避免了与光圈驱动装置2接触导致光圈驱动装置2的损坏,以及噪音的产生。
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承载面102包括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低位承载平面1021,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低位承载平面1021通过中间过度面1022连接,所述安装凹槽101、避让凹槽103和连通槽104分别设置在低位承载平面1021上,所述第一光路孔100设置在高位承载平面1020上。利用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低位承载平面1021的高低位设计,其可以进一步缩小遮挡光圈4在第一光路孔100轴向与第一光路孔100之间的距离,即,在尽可能的有限空间内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小体积化,以使得整体厚度进一步薄化,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实用性更强。
其次,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中间过度面1022垂直连接,低位承载平面1021和中间过度面1022垂直连接,以便于结构加工制造,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性能。
当然,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中间过度面1022可以呈一定角度的钝角夹角连接,同时,低位承载平面1021和中间过度面1022也可以呈一定角度的钝角夹角连接,例如,120°的钝角,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设定。
另外,本实施例的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低位承载平面1021呈平行分布,以便于加工制造,同时,也是能够便于后续光圈驱动装置2的安装,不易形成干涉从而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难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块状座体10远离承载面102的一面具有与高位承载平面1020平行的高位平行面102a,与中间过度面1022平行的中间平行面102b,以及与低位承载平面1021平行的低位平行面102c,高位平行面102a、中间平行面102b和低位平行面102c依次连接,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高位平行面102a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低位承载平面1021和低位平行面102c之间的垂直距离,高位平行面102a和中间平行面102b形成一个缺口,以便于块状座体10安装,同时,还减轻了块状座体10的整体重量,设计更加合理。
优选方案,本底座还包括位于连通槽104和避让凹槽103连通处正前方的安装轴105,安装轴105用于连接与光圈驱动装置2相连的遮挡光圈4,遮挡光圈4在光圈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可以相对安装轴105转动,以使得遮挡光圈4达到调光的目的,安装轴105固定在避让凹槽103槽底和高位承载平面1020上。
安装轴105其可以稳定遮挡光圈4转动稳定性,同时,利用连通槽104和避让凹槽103连通处正前方的位置,其可以便于遮挡光圈4安装,以及光圈驱动装置2与遮挡光圈4的连接安装,以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后续的拆卸效率。
优选方案,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底座还包括盖体109,在盖体109上设有轴心线与第一光路孔100轴心线重合的第二光路孔1093,第一光路孔100的孔径与第二光路孔1093的孔径相等,防止光受到干涉,同时,在第一光路孔100靠近第二光路孔1093的一端孔口设有第一圆环部1001,在第二光路孔1093靠近第一光路孔100的一端孔口设有第二圆环部1093a,第一圆环部1001的内壁与第一光路孔100孔壁齐平,第二圆环部1093a内壁与第二光路孔1093的孔壁齐平,利用上述的方式其可以进一步缩小与遮挡光圈4相应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调光效果,遮挡光圈4的遮挡部到达遮挡位置后则处于第一圆环部1001和第二圆环部1093a剧中位置。
为了便于安装拆卸,所述盖体109周向和块状座体10周向相互套接,具体地,在高位承载平面1020上设有U形凸起102d,第一光路孔100位于U形凸起102d内,U形凸起102d的两端部延长至中间过度面1022侧并通过倾斜部102e与低位承载平面1021连接,在低位承载平面1021的三侧边设有与中间过度面1022连接的U形外台阶102p,在盖体109上设有套在U形外台阶102p和U形凸起102d上的套接裙边102f,套接裙边102f上设有供导线20d穿出的布线缺口,在套接裙边102f的中部设有与中间过度面1022吻合的吻合面102g,通过上述的配合能够使得盖体109和块状座体10稳定连接在一起,同时,盖体109的设计其可以对内部的光圈驱动装置2、稳定机构3和遮挡光圈4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盖体109内顶部具有与高位承载平面1020和低位承载平面1021平行的内顶面1090,在盖体109外顶部设有与内顶面1090平行的外顶平面1090w,内顶面1090其可以供遮挡光圈4的转动,可以防止对遮挡光圈4的转动干涉。内顶面1090和高位承载平面1020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内顶面1090和低位承载平面1021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尽可能缩小第一光路孔100和第二光路孔1093两者之间的距离,以提高调光质量,在内顶面1090设有与安装轴105自由端套接的加固部1091,加固部1091固定在内顶面1090并且呈圆环状,如图5所示,安装轴105为阶梯轴并且加固部1091和安装轴105的连接处形成环形槽1092,环形槽1092处于内顶面1090和高位承载平面1020之间垂直距离的居中位置。
环形槽1092用于遮挡光圈4的套装并对遮挡光圈4厚度方向进行限制,防止遮挡光圈4窜动,而遮挡光圈4可以相对环形槽1092转动,达到调光目的,使得遮挡光圈4处于内顶面1090和高位承载平面1020之间垂直距离的居中位置,起到一个非常好的调光作用。
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连接有与可变光圈的底座a转动连接的遮挡光圈4,利用光圈防抖动机构防止遮挡光圈4抖动是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光圈防抖动机构的结构包括如下:
两个固定吸附件108,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的遮挡位置,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的未遮挡位置,遮挡光圈4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之间运动;
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固定在遮挡光圈4上,并且当遮挡光圈4转动至遮挡位置时所述第一防抖吸附件403与遮挡位置上的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在一起;
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固定在遮挡光圈4上,并且当遮挡光圈4转动至未遮挡位置时所述第二防抖吸附件404与未遮挡位置上的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在一起。
优选方案,在遮挡位置设有遮挡到位挡块106,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遮挡到位挡块106上,在未遮挡位置设有未遮挡到位挡块107,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上。进一步地,在承载面102上还设有上述的遮挡到位挡块106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7,所述遮挡到位挡块106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7分布在第一光路孔100外围。遮挡到位挡块106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7限制遮挡光圈4的活动范围,起到保护遮挡光圈4的作用,同时,为了能够防止遮挡光圈4转动到位后的抖动现象,在遮挡到位挡块106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上分别设有上述的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吸附件108为磁性材质。
上述固定吸附件108为磁石或者导磁片,优选磁石。
优选方案,如图2和图6所示,遮挡光圈4转动至遮挡位置时该遮挡光圈4和遮挡到位挡块106两者通过面与面接触结构依靠在一起;所述遮挡光圈4转动至未遮挡位置时该遮挡光圈4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6两者通过面与面接触结构依靠在一起。采用面与面的接触结构,其可以提高接触后的稳定性,其次,面与面的接触位平面和平面或者弧形凹面和弧形凸面等等接触方式。
遮挡到位挡块106靠近第一光路孔100的一侧面为与第一光路孔100轴心线平行的第一接触平面1060,遮挡到位挡块106上的固定吸附件108位于遮挡到位挡块106靠近第一接触平面1060的一端;所述未遮挡到位挡块107靠近第一光路孔100的一侧面为与第一光路孔100轴心线平行的第二接触平面1070,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上的固定吸附件108位于遮挡到位挡块106靠近第二接触平面1070的一端。
第一接触平面1060和第二接触平面1070形成90°的夹角。第一接触平面1060和第二接触平面1070的设计其可以扩大与遮挡光圈4的接触面,以确保遮挡光圈4到位固定稳定性。
为了能够牢靠固定固定吸附件108,在遮挡到位挡块106远离承载面102的一表面并且靠近第一接触平面1060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未遮挡到位挡块107远离承载面102的一表面并且靠近第二接触平面1070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分别安装上述的固定吸附件108,在确保有足够磁性吸附力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固定吸附件108进行保护,防止固定吸附件108直接与遮挡光圈4接触导致两者的快速磨损。
还有,如图4所示,在内顶面1090上设有分别压迫在遮挡到位挡块106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上的内凸块109a,内凸块109a用于防止固定吸附件108脱离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孔口。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提到的遮挡光圈4其结构包括片状体40,在片状体40的旋转部设有安装轴伸入孔401,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设有光孔402,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还设有位于光孔402外围的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第一防抖吸附件403与遮挡到位挡块106上的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第二防抖吸附件404与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上的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遮挡光圈4的遮挡部在遮挡到位挡块106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之间运动并切换,并且第一防抖吸附件403用于遮挡部遮挡到位固定在遮挡位置,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用于遮挡部达到未遮挡位置并使得所述遮挡部固定在未遮挡位置。
利用上述的防抖动机构(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其可以使得遮挡光圈4在遮挡位置或未遮挡位置被相对的固定吸附件108牢牢吸附固定,保证遮挡光圈4遮挡部不会倾斜、以及不会进行移动和抖动,确保了光源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为磁石或者金属块,当为磁石时,其与固定吸附件108异极相吸,而金属块则在固定吸附件108的磁性作用下被吸附,从反应速度上,本发明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采用磁石材料,以提高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调光效率。
优选方案,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固定在遮挡部厚度方向上的任意一表面,例如,利用胶水直接将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固定在所述任意一个表面,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一侧具有第一侧平面405,第一侧平面405与第一接触平面1060吻合,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另一侧具有第二侧平面406,第二侧平面406和第二接触平面1070吻合,上述的吻合其可以确保两者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确保接触到位时的稳定性,同时,利用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相对固定吸附件108,或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和相对固定吸附件108的相互磁性吸附力,可以使得遮挡光圈4在遮挡位置或取消遮挡后的各自位置分别具有一个可靠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防止片状体40的遮挡部发生倾斜、移动和抖动等等现象。
当然,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固定在遮挡部厚度方向上的不同表面,同样可以满足上述的使用要求。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片状体40宽度呈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其次,第一侧平面405和第二侧平面406形成小于90°的锐角,以使得光圈可以在第一接触平面1060和第二接触平面1070之间运动,当然,第一侧平面405和第二侧平面406形成的角度可以随着第一接触平面1060和第二接触平面1070之间的角度扩大而扩大。
其次,为了能够牢靠固定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以及提高安装效率,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其厚度方向的任意一表面设有第一限制孔40a和第二限制孔40b,第一限制孔40a位于靠近第一侧平面405的一侧,第二限制孔40b位于靠近第二侧平面406的一侧,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安装在第一限制孔40a中,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安装在第二限制孔40b中,这种设计其尽可能缩短与固定吸附件108的距离,以提高吸附固定在一起的吸附强度,彻底解决由于磁性吸附力较弱导致遮挡光圈4其还是存在倾斜、移动和抖动的现象。
第一限制孔40a和第二限制孔40b可以是直接开设在片状体40其遮挡部的通孔或盲孔结构,也可以是在片状体40其遮挡部任意一表面上设置相应的环形凸起40c,环形凸起的内部形成第一限制孔40a或第二限制孔40b,也就等于相应环形凸起40c套在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周向,环形凸起40c其更加有利于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的安装固定。作为一种较好的方案,环形凸起40c设置在片状体40其遮挡部靠近盖体109的一面,因为盖体109其可以对第一限制孔40a中的第一防抖吸附件403以及第二限制孔40b中的第二防抖吸附件404进行轴向位置限制,还可以降低遮挡光圈4安装在安装轴105上的安装难度。
上述盖体109的内顶面1090与环形凸起40c接触或者两者之间留有小于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厚度以及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厚度的间隙,当然,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一限制孔40a可以利用胶水固定,同理,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和第二限制孔40b也可以利用胶水固定,以及第一防抖吸附件403的厚度等于或者小于第一限制孔40a的孔长度,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的厚度小于第二限制孔40b的孔长度,防止由于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的外凸导致片状体40的遮挡部承重较重。
优选地,如图7所示,环形凸起40c为矩形凸起形状,此时的第一限制孔40a和第二限制孔40b也均为矩形孔,而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的形状也均为矩形结构,确保第一防抖吸附件403靠近第一侧平面405的一侧边与第一侧平面405平行,以及第二防抖吸附件404靠近第二侧平面406的一侧边与第二侧平面406平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了磁性吸附力以及磁性吸附后的磁性连接稳定性,另外,环形凸起40c为矩形凸起形状其可以在最大程度薄化片状体40的厚度,以及尽可能增强磁性吸附力,以适用更小厚度空间的调光要求。同时,环形凸起40c的设计其可以对片状体40其遮挡部进行结构加强,相当于加强筋的功能。
在片状体40其遮挡部具有与第一侧平面405和第二侧平面406连接的圆弧外凸面407,防止片状体40在运动时发生干涉现象。
在片状体40的旋转部设有一腰型孔408,光圈驱动装置2其与腰型孔408活动连接,即,光圈驱动装置2在驱动作业时,因为光圈驱动装置2位置的变化则会沿着腰型孔408移动,也就能推动片状体40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切换。
腰型孔408为腰型通孔,其便于与光圈驱动装置2连接和驱动动力传递。
其次,如图7所示,在腰型孔408其靠近盖体109的端设有形状与腰型孔408相适应的环形上凸部4080,环形上凸部4080内部与腰型孔408贯通,并且环形上凸部4080靠近盖体109的一端面为环形接触平面4081,环形接触平面4081和内顶面1090吻合,这种结构其可以在片状体40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切换时保持片状体40水平,同时,增加的环形上凸部4080其内壁增大了与光圈驱动装置2的轴向接触面,大幅延长了片状体40使用寿命,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片状体40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切换的平顺性及稳定性。
腰型孔408的孔壁和环形上凸部4080的内壁齐平。
安装轴伸入孔401的孔径略微大于环形槽1092的槽底径,间隙配合可以确保片状体40能够被光圈驱动装置2驱动并且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之间切换,环形槽1092的槽两壁其可以对片状体40进行厚度方向上的限制。
环形接触平面4081高于环形凸起40c的上端面,避免干涉。
如图8所示,片状体40处于遮挡位置,如图9所示,片状体40处于未遮挡位置。
如图10-12所示,上述提到的光圈驱动装置2其包括如下结构:一侧面具有敞口200的框体20,框体20安装在安装凹槽101中,在框体20内设有与框体20转动连接的转动块201,在转动块201上连接有从框体20向外延长并从敞口200穿出的摆动悬臂202,摆动悬臂202延长至遮挡光圈4其旋转部下方,也就是片状体40的旋转部的下方,在摆动悬臂202的悬空端连接有向上伸入至腰型孔408中的驱动柱203,驱动柱203为圆形柱,转动块201和电磁驱动机构连接。
摆动悬臂202悬置于避让凹槽103和连通槽104中。
驱动柱203上端伸入环形上凸部4080内,并且驱动柱203的上端端面与环形接触平面4081齐平或者低于环形接触平面4081,可防止驱动柱203的上端出现干涉现象。
电磁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块201相对框体20在一定角度内来回转动,此时的转动块201转动则带动摆动悬臂202在一定角度内来回摆动,由于摆动悬臂202摆动会迫使驱动柱203推挤片状体40的旋转部相对安装轴105来回转动,此时的腰型孔408起到传递动力以及限定了片状体40最大来回切换距离的多个作用。
具体地,本发明中的电磁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框体20外顶面的电路板20a,在电路板20a上电连有驱动线圈20b,在转动块201内设有驱动磁石20c,电路板20a得电后转动块201在驱动线圈20b和驱动磁石20c的配合下实现来回转动,达到驱动目的。
驱动线圈20b通过导线20d与电源连接,为了能够使得导线20d固定更加稳定,如图2所示,在低位承载平面1021上设有供导线20d埋入的布线槽1021a。
其次,如图11和图14-15所示,在框体20的内顶面和内底面分别设有一转轴安装孔20e,两个转轴安装孔20e的轴心线重合,在转动块2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一转轴体20f,一根转轴体20f插于内顶面上的转轴安装孔20e中,另外一根转轴体20f插于下表面上的转轴安装孔20e中,确保转动块201转动稳定性。同时,为了能够便于转轴体20f进入转轴安装孔20e中,在框体20的内顶面设有从敞口200向相应转轴安装孔20e延长的上倾斜导向槽20g,在框体20的内底面设有从敞口200向相应转轴安装孔20e延长的下倾斜导向槽20z,转轴体20f各自从上倾斜导向槽20g和下倾斜导向槽20z进入并安装在转轴安装孔20e中。
上倾斜导向槽20g的槽宽从敞口200向相应转轴安装孔20e逐渐缩小,同理,下倾斜导向槽20z的槽宽从敞口200向相应转轴安装孔20e逐渐缩小,并且上倾斜导向槽20g的槽深从敞口200向相应转轴安装孔20e逐渐缩小,同理,下倾斜导向槽20z的槽深从敞口200向相应转轴安装孔20e逐渐缩小,上述的结构其可以提高转轴体20f拆装效率。
另外,为了便于拆装驱动磁石20c,如图13和图16所示,在转动块201的后侧表面设有向转动块201前侧表面延伸的安装盲孔201a,驱动磁石20c从安装盲孔201a的孔口进入并固定在安装盲孔201a中,可以进一步利用胶水将驱动磁石20c稳固在安装盲孔201a中,而驱动磁石20c的后侧表面位于安装盲孔201a的孔口内,以防止凸出导致干涉。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得电磁驱动更加迅速和稳定,在转动块20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位于相应转轴体20f外围的两个连通孔体201b,连通孔体201b与所述的安装盲孔201a连通,当然,这里的连通孔体201b其还可以便于驱动磁石20c的拆装,以提高效率。优选地,本发明的连通孔体201b为腰型孔体,尽可能扩大避让空间,以提高驱动磁石20c和驱动线圈20b的电磁驱动性能。
还有,为了能够提高安装定位效率,如图11-17所示,在框体20的外顶面中部区域设有条形定位凸块20s,在电路板20a上设有供所述条形定位凸块20s插入的相应条形孔20j,以及所述驱动线圈20b套在条形定位凸块20s外侧。同时,在框体20的外顶面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定位销20k,在电路板20a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20k一一对应的定位孔20q,定位销20k插入定位孔20q进行定位。
在框体20外底面的两斜对角分别设有定位销孔20w,在安装凹槽101的槽底设有两个与所述定位销孔20w一一对应的定位销体101a,定位销体101a插入定位销孔20w实现框体20固定。
以上的结构其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安装,大幅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6和图10所示,为了能够使得光圈驱动装置2其驱动磁石20c具有一个持续吸附力,本发明设计了上述的稳定机构3,稳定机构3安装在安装凹槽101中,具体地,本发明的稳定机构3包括设置在安装凹槽101中并且位于安装盲孔201a孔口外侧的稳定导磁片30,驱动磁石20c和稳定导磁片30呈相对间隔分布并且稳定导磁片30对驱动磁石20c提供一个持续的吸附力从而保证摆动悬臂202摆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框体20远离敞口200的一端设有后敞口20t,后敞口20t和敞口200贯通,后敞口20t其可以形成转动块201转动时的避让,以及可以进一步提高驱动磁石20c和稳定导磁片30之间的吸附力,使得摆动悬臂202摆动更加稳定。
如图2和图6所示,为了能够牢靠固定稳定导磁片30,在安装凹槽101的槽壁上设有两个呈相对分布的定位槽口101b,稳定导磁片30的两端一一卡于定位槽口101b中,实现对稳定导磁片30的安装固定,当然,可以在稳定导磁片30和定位槽口之间设置胶以进一步提高稳定导磁片30固定稳定性。
优选方案,本发明的稳定导磁片30其长度长于安装盲孔201a的孔径,以确保稳定导磁片30其相对驱动磁石20c的一表面具有大角度的吸附力,即,驱动磁石20c在不同的扭转运动角度都能够被稳定导磁片30的磁力吸附。
然后,在每个定位槽口靠近驱动磁石20c的一侧分别设有避让斜面20y,避让斜面20y其可以进一步扩大稳定导磁片30的磁性吸附角度,也就形成一个广角吸附角度,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为了便于拆装,稳定导磁片30远离驱动磁石20c的一表面和安装凹槽101的槽壁形成避让空间20u,以便于拆装时工具夹持稳定导磁片30进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电磁驱动机构通电状态下,驱动磁石20c驱动转动块201相对框体20来回转动,而连接在转动块201上的摆动悬臂202则一起来回摆动,此时摆动悬臂202上的驱动柱203在片状体40的腰型孔408中移动,因为片状体40已经转动安装在安装轴105上,在驱动柱203位置发生变化时,片状体40相对安装轴105转动,片状体40的转动则使得片状体40的遮挡部其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之间来回切换,达到调光目的。
在遮挡位置,第一侧平面405与第一接触平面1060吻合,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确保遮挡光圈4遮挡到位后的稳定性,避免了倾斜、移动和抖动等等现象。
而在未遮挡位置时,第二侧平面406和第二接触平面1070吻合,固定吸附件108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相互的磁性连接,确保遮挡光圈4未遮挡状态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倾斜、移动和抖动等等现象。
驱动磁石20c在来回运动时,利用稳定导磁片30的磁力持续吸附驱动磁石20c,确保驱动磁石20c运行稳定性,也就以确保光圈驱动装置2运行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结构在于:如图18所示,安装轴105固定在避让凹槽103槽底。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结构在于:如图19所示,安装轴105固定在高位承载平面1020上。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变光圈组件,具有如上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包括设于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的光圈驱动装置2,与可变光圈的底座a转动连接的遮挡光圈4,光圈驱动装置2驱动遮挡光圈4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之间切换,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有与光圈驱动装置2相对的稳定机构3,光圈驱动装置2、稳定机构3和遮挡光圈4的具体结构见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在装置底座上安装有载体,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外壳,在外壳内安装有实施例四所述的可变光圈组件,载体和可变光圈组件位于底座和外壳形成的空腔中。本实施例除了可变光圈组件的结构,其余的结构都可以参阅本公司在先申请的专利技术,在此,本实施例就不对其结构以及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和例举。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具有如实施例五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实施例七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例如电控电子设备和安防电子设备中的任意一种,具有如实施例六所述的摄像装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1)

1.光圈防抖动机构,包括可变光圈的底座(a);
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连接有与可变光圈的底座(a)转动连接的遮挡光圈(4),其特征在于,本机构还包括:
两个固定吸附件(108),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的遮挡位置,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可变光圈的底座(a)上的未遮挡位置,遮挡光圈(4)在遮挡位置和未遮挡位置之间运动;
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固定在遮挡光圈(4)上,并且当遮挡光圈(4)转动至遮挡位置时所述第一防抖吸附件(403)与遮挡位置上的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在一起;
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固定在遮挡光圈(4)上,并且当遮挡光圈(4)转动至未遮挡位置时所述第二防抖吸附件(404)与未遮挡位置上的固定吸附件(108)磁性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遮挡位置设有遮挡到位挡块(106),其中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遮挡到位挡块(106)上,在未遮挡位置设有未遮挡到位挡块(107),另外一个固定吸附件(108)固定在未遮挡到位挡块(10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光圈(4)转动至遮挡位置时该遮挡光圈(4)和遮挡到位挡块(106)两者通过面与面接触结构依靠在一起;所述遮挡光圈(4)转动至未遮挡位置时该遮挡光圈(4)和未遮挡到位挡块(106)两者通过面与面接触结构依靠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光圈(4)包括片状体(40),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设有光孔(402),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还设有位于光孔(402)外围的上述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一侧具有第一侧平面(405),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另一侧具有第二侧平面(406),第一防抖吸附件(403)位于靠近第一侧平面(405)的一侧,第二防抖吸附件(404)位于靠近第二侧平面(406)的一侧,遮挡到位挡块(106)的一侧面为能和第一侧平面(405)接触吻合的第一接触平面(1060),未遮挡到位挡块(107)的一侧面为能和所述第二侧平面(406)接触吻合的第二接触平面(10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片状体(40)的遮挡部其厚度方向的任意一表面设有第一限制孔(40a)和第二限制孔(40b),第一限制孔(40a)位于靠近第一侧平面(405)的一侧,第二限制孔(40b)位于靠近第二侧平面(406)的一侧,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安装在第一限制孔(40a)中,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安装在第二限制孔(40b)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片状体(40)其遮挡部任意一表面上设有分别套在第一防抖吸附件(403)和第二防抖吸附件(404)周向的环形凸起(40c),环形凸起的内部形成上述第一限制孔(40a)或第二限制孔(40b)。
8.可变光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圈防抖动机构。
9.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在装置底座上安装有载体,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安装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组件。
10.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1.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2110241901.XA 2021-03-04 2021-03-04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46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1901.XA CN112946970B (zh) 2021-03-04 2021-03-04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1901.XA CN112946970B (zh) 2021-03-04 2021-03-04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6970A true CN112946970A (zh) 2021-06-11
CN112946970B CN112946970B (zh) 2022-07-05

Family

ID=76247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1901.XA Active CN112946970B (zh) 2021-03-04 2021-03-04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697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0358A (ja) * 2003-09-29 2005-04-21 Nidec Copal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200628464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2009014849A (ja) * 2007-07-02 2009-01-22 Nidec Copal Corp 絞り装置
JP2009092866A (ja) * 2007-10-05 2009-04-30 Nippon Seimitsu Sokki Kk 露光条件切替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CN105911796A (zh) * 2015-02-24 2016-08-3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致动器及包括该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CN111580322A (zh) * 2019-02-18 2020-08-2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圈切换装置及其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0358A (ja) * 2003-09-29 2005-04-21 Nidec Copal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200628464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2009014849A (ja) * 2007-07-02 2009-01-22 Nidec Copal Corp 絞り装置
JP2009092866A (ja) * 2007-10-05 2009-04-30 Nippon Seimitsu Sokki Kk 露光条件切替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CN105911796A (zh) * 2015-02-24 2016-08-3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致动器及包括该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CN111580322A (zh) * 2019-02-18 2020-08-2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圈切换装置及其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6970B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66959U (zh) 摄像头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332798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0661951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410942U (zh) 防抖反射模块、镜头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196137A1 (en) Lens drive unit
WO2021072821A1 (zh) 镜头模组
US2023034175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thereof
CN112631038B (zh) 一种弹簧防抖系统及采用其的镜头防抖对焦装置
CN112946972B (zh) 驱动装置的稳定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65320A (zh)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39739B (zh) 绕两轴驱动防抖的棱镜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683587B2 (en) Camera device with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N112946970B (zh) 光圈防抖动机构、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73023B (zh) 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014774B (zh) 遮挡光圈、可变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99080B (zh) 可变光圈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06186A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946971B (zh) 驱动装置、光圈组件、透镜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87451B (zh) 可变光圈的底座、组件、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82139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60871A (zh) 一种防抖相机模组
CN112612103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839828B (zh) 滤光片切换器、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3271670U (zh) 一种巡逻机器人
CN219145492U (zh) 一种防抖对焦结构以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