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6428A - 一种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6428A
CN112946428A CN201911171199.3A CN201911171199A CN112946428A CN 112946428 A CN112946428 A CN 112946428A CN 201911171199 A CN201911171199 A CN 201911171199A CN 112946428 A CN112946428 A CN 11294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product
detection
set distanc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11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11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6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6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 G01R31/1263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of solid or fluid materials, e.g. insulation films, bulk material; of semiconductors or LV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parts; of cable, line or wire ins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检测产品放置于放料部;b,当第一探测部的探头与待检测的产品接触,且第二探测部的探头与导电件接触,且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时,给待检测产品通电,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大于等于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在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下,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能够被击穿;c,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d,观察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的变化;根据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的变化来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表面有绝缘涂层的产品,若绝缘涂层有损伤或者绝缘涂层含有杂质等缺陷,有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绝缘性能,因此如何检测绝缘涂层上是否有符合要求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工装,有利于检测产品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检测产品放置于放料部;
b,当第一探测部的探头与待检测的产品接触,且第二探测部的探头与导电件接触,且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时,给待检测产品通电,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大于等于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在所述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下,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能够被击穿;
c,检测通过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
d,观察通过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的变化;根据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的变化来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观察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待检测产品待检测区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中检测工装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检测工装沿着A-A剖切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1或图2中导电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沿着B-B剖切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或图2中导电件、第一绝缘件和隔离件在检测工装处于检测状态时所对应的一个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检测工装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部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导电件和第一绝缘件组装在一起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沿着C-C剖切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C部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7中A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0中导电件、第一绝缘件和隔离件在检测工装处于检测状态时所对应的一个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检测工装的检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工装主要用于检测产品的绝缘涂层是否有缺陷,这里的缺陷包括绝缘涂层损伤、绝缘涂层具有杂质和绝缘涂层厚度太薄等缺陷,其中“损伤”可以是气孔或者刮痕等;以下将对本实施例中检测工装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所提到的方位词“上”、“下”、“左”、“右”仅仅是指检测工装如图1所示的状态安放时的方位。
参见图1至图9,图1至图9为检测工装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工装适合于检测具有导电嵌件的产品,该导电嵌件上表面具有绝缘涂层,导电嵌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不具有绝缘涂层,且除导电嵌件外,产品的其他地方为绝缘可靠的绝缘体,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工装用于检测该导电嵌件上表面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这里为了便于描述,参见图1,图1中大虚线框表示待测试的产品,其中大虚线框中的小虚线框表示导电嵌件,小虚线框以外的部分表示待测试产品中的绝缘部分;以下将对检测工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4,检测工装100包括机架1、放料部2和下动驱动部3、导电件41,放料部2与机架1固定连接,放料部2用于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导电件41的下表面至少覆盖位于放料部2的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下动驱动部3的固定部与机架1固定连接,下动驱动部3的活动部与导电件41连接,下动驱动部3能够使得导电件41朝向或远离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下动驱动部3为气缸,下动驱动部3包括缸体31和活塞杆32,缸体31即为下动驱动部3的固定部,活塞杆32即为下动驱动部3的活动部,当然,下动驱动部3也可以为电缸或油缸或气液增压缸等其他的执行机构;参见图2、图4和图5,在检测工装处于检测状态时,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H;这里设定距离H的大小与环境的空气湿度、环境温度、测试电压等因素相关,当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一定时,设定距离H与测试电压之间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即设定距离H随着测试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本实施例中,通过下动驱动部3带动导电件41向靠近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在检测时,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计值即设定距离,这样设定距离可调;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下动驱动部3,此时导电件41为不动件,且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这个恒定值可以根据测试电压的大小来进行设计,这样结构相对简单。
参见图1至图4,检测工装100还包括第一探测部5、第二探测部6、电源部110和测试部120,电源部110用于给待检测产品提供测试电压,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大于等于待检测产品中的耐受电压,在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下,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能够被击穿,测试部120能够检测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具体地,本实施例,测试部120能够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这里电源部110和测试部120可以是独立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集合在一起的一个仪器;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部5和第二探测部6中其中一个探测部的一端与电源部110的正极接触,另外一个探测部的一端与电源部110的负极接触,这里的“接触”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间接接触,具体的接触方式可以是通过导线连接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导通;当将待检测的产品放置于放料部2时,第一探测部5的探头51与待检测产品中导电嵌件的能够导电的部分接触;参见图5a,本实施例中,当下动驱动部3带动导电件41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探测部6的探头与导电件41接触,以上“接触”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二探测部6与下板12固定连接,第二探测部6为不动件,当然第二探测部6也可以为可动件,这里关于第二探测部6为可动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二探测部6可以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这样在导电件41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二探测部6的探头始终与导电件41接触,也就是说,此时下动驱动部3能够带动第二探测部6和导电件41一起朝向或远离放料部2运动,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中,第二探测部6和导电件41的运动方向为同一方向;第二种情况是:第二探测部6具有单独的驱动部来驱动第二探测部6运动,此时第二探测部6的运动方向和导电件41的运动方向为相反方向,也就是说,下动驱动部3和第二探测部6的驱动部使得第二探测部6和导电件41能够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
以下将针对上述检测工装的检测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5a,图5a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工装的第一种检测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源部110、测试部120、导电件41以及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串联,测试部120用于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这里的“串联”可以是指测试部120只与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分串联,也可以是待检测产品的两端并联有其他的元器件或零部件后,测试部120再与并联后的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分串联;具体地,第一探测部5电连接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和电源部110的一端,第二探测部6电连接导电件41和电源部110的另一端,测试部120的一端接触电源部110,测试部120的另一端接触第一探测部5,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测试部120放置于电源部110和第一探测部5之间,当然测试部120也可以放置于电源部110和第二探测部6之间,以上“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电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串联电路上只包括电源部110、测试部120、导电件41以及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当然,也可以在该电路上设置其他的电器元器件或其他部件;参见图5a,当待检测产品中导电嵌件101表面的绝缘涂层102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要求时,假设缺陷处为图5a中标识的缺陷处103,缺陷处103可以是损伤,也可以是金属杂质,或者是厚度相对较薄的地方,当给该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通电后,会从绝缘涂层中缺陷处103放电,从而使得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会被击穿,进而使得该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带电,被击穿的空气电阻相对较小,这样测试部120就能够检测到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会变大,具体地,当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大于电流设定值,这样就能够判定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上表面的绝缘涂层具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要求;当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的绝缘涂层102无缺陷或者符合要求时,当给该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通电后,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之间的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不会被击穿,未被击穿的空气电阻相对较大,这样测试部120就会检测到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会变小或者是无电流通过,当测试部120检测到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变小时,具体地,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通过的电流值小于等于电流设定值,这样就能够判定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的绝缘涂层不具有缺陷或者符合要求,以上“电流设定值”可以根据检测时的判定标准来选择。
参见图5b,图5b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工装的第二种检测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测试部120的一端与导电件41接触,测试部120的另一端与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接触,测试部120能够检测导电件41、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的电压以及待检测产品的总电压;参见图5b,当待检测产品中导电嵌件101表面的绝缘涂层102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要求时,假设缺陷处为图5b中标识的缺陷处103,缺陷处103可以是损伤,也可以是金属杂质,或者是厚度相对较薄的地方,当给该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通电后,会从绝缘涂层中缺陷处103放电,从而使得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会被击穿,进而使得该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带电,被击穿的空气电阻很小,考虑到被击穿的空气电阻、导电件41以及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的电阻都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因此此时可以将被击穿的空气、导电件41、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和三者之间的连接近似为一根导线,这样此时测试部120会检测到导电件41、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以及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的总电压为零;当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的绝缘涂层102无缺陷或者符合要求时,当给该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通电后,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之间的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不会被击穿,未被击穿的空气电阻相对较大,此时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有电压,且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的电压值小于等于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这里当将导线电阻、导电件电阻和待检测产品中导电部分的电阻考虑进去时,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电压值小于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当将导线电阻、导电件电阻和待检测产品中导电部分的电阻忽略时,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电压值等于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根据上述方式,通过测试部检测到的电压变化有利于判断待检测产品待检测区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参见图5c,图5c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工装的第三种检测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检测工装具有两个测试部,定义其中测试部为第一测试部120,另一个测试部为第二测试部120’,电源部110、第一测试部120、导电件41以及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串联构成一个电路,第一测试部120用于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空气的电流;第二测试部120’用于检测导电件41、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的电压以及待检测产品的总电压,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测试部120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空气的电流的原理可参考上述第一种检测原理,关于第二测试部120’检测位于设定距离内空气两端电压的原理可参考上述第二种检测原理,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测试部来分别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空气的电流和位于设定距离内空气两端的电压来判断待检测产品中导电嵌件101的绝缘涂层是否具有缺陷或者符合要求。
参见图6至图9,本实施例中,导电件41包括镶嵌部411,镶嵌部411自导电件41的下表面412向导电件41的上表面413的方向延伸,具体地,镶嵌部411贯穿导电件41的上下表面,当然,镶嵌部411也可以不贯穿导电件41的上表面413;参见图8,检测工装还包括隔离件43,隔离件43与镶嵌部411紧配,至少部分隔离件43位于镶嵌部411,隔离件43不导电;隔离件43包括避让部431,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包括凸起部104,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04为非测试区,避让部431套设于凸起部104的外周,这样通过在导电件41内设置一隔离件43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待测产品的凸起部104对导电件41形成结构干涉,另一方面如果不设置隔离件43,而是直接将待检测产品的凸起部104插入镶嵌部411的腔体内时,这样对凸起部104的周侧壁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距离要求就会比较高,若凸起部104为导体,如果凸起部104的周侧壁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距离太小,有可能会在凸起部104的周侧壁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距离处放电,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凸起部104的周侧壁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距离太大,若导电嵌件101上的绝缘涂层中靠近凸起部104处的绝缘涂层均为待测试区,凸起部104的周侧壁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距离太大会导致导电件41的实体部分不能覆盖靠近凸起部104处的绝缘涂层,这样如果位于凸起部104的周侧壁和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绝缘层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要求,由于位于凸起部104的周侧壁和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绝缘层与导电件41的放电距离相对较长,这样有可能会导致空气不会被电离,进而可能会影响测试;因此,综上所述,在镶嵌部411设置一隔离件43一方面当凸起部104为导体时,有利于防止在凸起部104的周侧壁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距离处放电进而影向测试,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相对减小位于凸起部104的周侧壁和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之间的绝缘层与导电件41的放电距离,进而有利于测试;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04的表面为非测试区,当然,凸起部104表面也可以作为测试区,此时可以不设置隔离件43,直接将凸起部104伸入镶嵌部411,然后在凸起部104的周侧壁和镶嵌部411之间设定相应的距离;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镶嵌部411还包括第一倒角414,第一倒角414的一端位于导电件41的上表面413,第一倒角414的另一端位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这样有利于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应力集中,另一方面能够给隔离件43的安装提供导向,进而有利于隔离件43的安装。
参见图2、图4和图5,检测工装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42,第二绝缘件42比导电件41更靠近下压驱动部3的固定部31,第二绝缘件42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第二绝缘件42用于防止导电件41的电向其他处传导,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42的耐受电压大于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这样有利于防止测试电压击穿第二绝缘件42,从而有利于避免第二绝缘件42不具绝缘性或者绝缘性降低。
参见1至图4,检测工装100还至少包括两个定位销44,两个定位销44对称分布,定位销44与第二绝缘件42固定连接;放料部2包括两个定位孔21,当下动驱动部3使得导电件41和第二绝缘件42朝向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定位销44能够插入放料部2上对应的定位孔21,通过定位销44与定位孔21的配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导电件41与待检测产品中导电嵌件上的绝缘涂层之间的平行度,本实施例中,定位销44与第二绝缘件42固定连接,定位孔21设置于放料部2上,当然,也可以在第二绝缘件42上设置定位孔,此时定位销44与放料部2固定连接。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机架1包括上板11、下板12和至少两个立柱13,下动驱动部3的固定部与上板11固定连接,放料部2与下板12固定连接,立柱13连接上板11和下板12;检测工装100还包括导套46,本实施例中,导套46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间接连接,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导套46通过连接件45和第二绝缘件42实现与导电件41的固定连接,连接件45与第二绝缘件42固定连接,第二绝缘件42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导套46与导电件41的间接固定连接;参见图1和图2,导套46套设于立柱13的外周,导套46与立柱13距离配合,下动驱动部3能够带动导电件41沿着立柱13上下运动;通过设置导套46和立柱13有利于能够提高检测工装的运动精度。
再参见图1,放料部2包括中空部22和支撑面23,支撑面23用于支撑待检测的产品,本实施例中,检测工装10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8,第一传感器8与下板12固定连接,第一传感器8的安装位置对应设置于中空部22所在的区域,当待检测的产品放置于放料部2时,第一传感器8能够感应待检测的产品;这样可以利用第一传感器8的信号来作为下动驱动部3动作的判定信号之一,即至少当第一传感器8检测到待检测的产品时,下动驱动部3才会动作,否则,下动驱动部3不动作,这样有利于防止下动驱动部3误动作,进而提高测试效率;另外,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部5的探头51位于中空部22内,第一探测部5的固定部与下板12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间接连接,也可以是直接连接,第一探测部5与下板12不导电,当待检测的产品置于放料部2时,待检测的产品与第一探测部5的探头51接触设置;参见图1和图2,第二探测部6的固定部也与下板12固定连接,第二探测部6的安装位置位于放料部2以外的地方,当导电件41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探测部6的探头与导电件41接触,这里第二探测部6的探头与导电件41接触的方式可以是两者直接接触实现接触,也可以是通过转接件间接实现接触。
参见图1,检测工装100还包括缓冲阻挡器9,缓冲阻挡器9的固定部分92与下板12固定连接,当下动驱动部3使得检测工装朝向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时,导电件41与缓冲阻挡器9的阻挡端91能够抵接,这里的“抵接”可以是直接抵接,也可以是间接抵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45与缓冲阻挡器9的阻挡端91来实现导电件41与缓冲阻挡器9的阻挡端91的间接抵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阻挡器9,有利于降低导电件41向下运动时的动能和冲击,进而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导电件41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导电件41对待检测产品造成损伤。
参见图10至图17,图10至图17为中检测工装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工装适合于检测以下三种产品:第一种产品是产品的本体是导体,本体的整个上表面都有绝缘涂层,本体的下表面至少部分不具有绝缘涂层,然后除靠近上表面四周边缘处的绝缘涂层外,通过检测工装对上表面其他地方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测,这里“靠近上表面四周边缘处的绝缘涂层”是指与上表面四周边缘的最小距离为小于等于2mm处所对应的绝缘涂层;第二种产品是具有导电嵌件的产品,该导电嵌件的上表面具有绝缘涂层,导电嵌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不具有绝缘涂层,该导电嵌件与产品的其他部分固定连接,这里产品的其他部分为所有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的导电体,然后通过检测工装来检测导电嵌件的上表面的全部或部分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第三种产品是具有导电嵌件的产品,该导电嵌件上表面具有绝缘涂层,导电嵌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不具有绝缘涂层,该导电嵌件与产品的其他部分固定连接,这里产品的其他部分为绝缘体,然后通过检测工装来检测导电嵌件的上表面的全部或部分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检测工装100还包括第一绝缘件7,第一绝缘件7位于置于放料部2的待检测产品的上方,第一绝缘件7比导电件41更靠近放料部2,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特征可参考检测工装的第一种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这里对于第一绝缘件7的安装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安装方式是:参见图10至图16,第一绝缘件7与导电件41贴合并固定连接,具体地,参见图12,第一绝缘件7与导电件41粘接,第一绝缘件7包覆于导电件41的四周侧壁和导电件41的下表面,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一绝缘件7与导电件41之间的粘接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绝缘件7的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7能够随着导电件41一起运动,当第一绝缘件7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绝缘件7与待检测产品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7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上表面平行,这里的“平行”为理论平行,而实际上会因为加工和/或安装而导致平行度会有所误差,因此,所有因为加工和/或安装而导致平行度误差均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种安装方式是:第一绝缘件7不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当检测工装在初始状态时,第一绝缘件7支撑于待检测产品的上表面,第一绝缘件7与待检测的产品抵接,也就是说,在检测工装的初始状态时,可以将待检测产品置于放料部后,然后再将第一绝缘件7直接放在待检测产品上,或者也可以在检测工装之外将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上表面与第一绝缘件7彼此贴合后再将二者放置于放料部;与第一绝缘件7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当下动驱动部3带动导电件41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导电件41与支撑于待检测产品上表面的第一绝缘件7接触。
参见图10至图16,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7的材料为塑性或者弹性材料,这样当导电件41有作用力作用在第一绝缘件7上时,通过第一绝缘件7的塑性或者弹性有利于提高第一绝缘件7与待检测产品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参见图10,第一绝缘件7包括至少一个镂空部71和主体部72,镂空部71贯穿第一绝缘件7的上下表面,将第一绝缘件7向待检测产品正投影,镂空部71的投影至少遮盖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主体部72的投影与镂空部71的投影邻接,这里关于主体部72的投影与镂空部71的投影邻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待检测产品的非检测区绝缘可靠时,主体部72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非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第二种情况是当待检测产品的非检测区不可靠或者不确定是否可靠时,在待检测产品的上表面,除镂空部71的投影所覆盖的区域外,主体部72的投影至少遮盖待检测产品上表面的其他区域,以上“邻接”是指两者相接;本实施例中,主体部72为实体,这样通过主体部72将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非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与导电件41绝缘隔离开,进而有利于相对减小待检测产品的非检测区对待检测产品的检测区的检测造成干扰;本实施例中,将置于放料部2上的待测试产品向第一绝缘件7正投影,待检测产品的投影位于第一绝缘件7内,也就是说,第一绝缘件7所在区域覆盖了待检测产品所在区域,这样使得第一绝缘件1的主体部72能够遮盖待测试产品,进而有利于提高待测试产品的检测的可靠性;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7只包括一个镂空部71,当然也可以根据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区域的分布位置设置两个或者多个镂空部。
参见图10至图16,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第一绝缘件7的上表面平行,将第一绝缘件7的镂空部71向导电件41正投影,镂空部71的投影位于导电件41,当然,镂空部71的投影也可以与导电件41重合,这样使得导电件41所在的区域至少能够遮盖镂空部71所在的区域,而第一绝缘件7的镂空部71对应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表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待测产品的检测的可靠性。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42的厚度大于第一绝缘件7的厚度,这样有利于使得第二绝缘件42的绝缘性能大于第一绝缘件7的绝缘性能,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二绝缘件42被击穿,进而有利于避免第二绝缘件42的绝缘性被破坏。
以下将对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工装的测试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13,图13示出了检测工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检测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源部110、测试部120、导电件41以及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串联,测试部120用于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具体地,第一探测部5用于电连接待测试产品的待测试区所对应的部件和电源部110的一端,第二探测部6用于电连接导电件41和电源部110的另一端,测试部120的一端电连接电源部110,测试部120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探测部5,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测试部120放置于电源部110和第一探测部5之间,当然测试部120也可以放置于电源部110和第二探测部6之间,以上“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电连接;参见图13,当待检测产品中测试区所对应的表面绝缘涂层102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要求时,缺陷处103可以是损伤,也可以是金属杂质,或者是厚度相对较薄的地方,当给该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通电后,会从绝缘涂层中缺陷处103放电,从而使得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会被击穿,进而使得该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带电,被击穿的空气电阻相对较小,这样测试部120就能够检测到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通过的电流值变大,且实际电流值大于等于电流设定值,这样就能够判断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上表面的绝缘涂层具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要求;当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的绝缘涂层102无缺陷或者符合要求时,当给该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通电后,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导电嵌件101之间的设定距离H中的空气不会被击穿,未被击穿的空气电阻相对较大,这样测试部120就会检测到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通过的电流变小,且实际电流值小于等于电流设定值,这样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的绝缘涂层不具有缺陷或者符合要求,以上“电流设定值”可以根据检测时的判定标准来选择;另外,本实施例中,测试部也可以检测导电件41、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以及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的总电压,具体地,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工装的第二种检测原理和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工装的第三种检测原理,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参见图13,与检测工装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检测工装包括第一绝缘件7,通过第一绝缘件7来遮盖待检测产品的非测试区,进而有利于防止待检测产品的非测试区对测试区的检测造成影响;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测试部120来检测通过待检测产品的电流,进而来判断待检测产品中测试区所对应的表面绝缘涂层是否具有缺陷或者是否符合要求。
参见图17至图18,导电件41包括镶嵌部411,镶嵌部411自导电件41的下表面412向导电件41的上表面413的方向延伸;参见图18,检测工装还包括隔离件43,隔离件43与镶嵌部411紧配,至少部分隔离件43埋入镶嵌部411,隔离件43不导电;本实施例中,隔离件43的下表面与导电件41的下表面平齐,当然,隔离件43的下表面也可以高于导电件41的下表面,即隔离件43的下表面比导电件41的下表面更靠近第一绝缘件7,这样有利于防止隔离件43伸出对第一绝缘件7造成结构干涉;隔离件43包括避让部431,待检测产品中的导电嵌件101包括凸起部104,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04为非测试区,避让部431套设于凸起部104的外周。
参见图12至图14,镶嵌部411包括第一倒角414,第一倒角414的一端位于导电件41的上表面413,第一倒角414的另一端位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这样有利于避免应力集中;本实施例中,镶嵌部411还包括第二倒角415,第二倒角4154的一端位于导电件41的下表面412,第二倒角415的另一端位于镶嵌部411的周侧壁,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应力集中,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导电件41与第一绝缘件7的接触面是以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为基准面,这样当导电件41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隔离件43与第一绝缘件7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贴合,因此隔离件43的下表面与第一绝缘件7的上表面之间会存在距离,若未设置第二倒角415,如果凸起部104导电,则有可能会通过位于凸起部104外周和避让部431的周侧壁之间的空气以及隔离件43的下表面和第一绝缘件7之间的空气放电,进而将电传导给导电件41,这样当凸起部104为非测试区时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误判,而设置第一倒角415有利于增大镶嵌部411的周侧壁与隔离件43的周侧壁之间的最远距离,这样也就相当于增大了镶嵌部411周侧壁与隔离件43的周侧壁之间的放电距离,从而有利于防止凸起部104的电通过凸起部104外周和避让部431的周侧壁之间的空气以及隔离件43的下表面和第一绝缘件7之间的空气传导给到导电件41,进而有利于防止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另外,参见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由于第一绝缘件7的材料为塑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当导电件41和第一绝缘件7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通过导套46与立柱13之间的间隙,导电件41能够根据第一绝缘件7与待检测产品的接触面适应性地自调整导电件41的平行度,进而有利于保证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101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设定距离H的高度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通过上述所述的检测工装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检测产品放置于放料部;
b,当第一探测部的探头与待检测的产品接触,且第二探测部的探头与导电件接触,且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设定距离为设计值时,给待检测产品通电,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大于等于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在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下,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能够被击穿;这里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一定时,测试状态时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设定距离与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之间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另外,这里通电方式有两种:第一种通电方式是,当给待检测产品通电时,待检测产品的通电电压数值逐渐增大,直到电压值等于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后后,以测试电压继续给待检测的产品通电预设时长后,结束通电;第二种通电方式是,当给待检测产品通电时,待检测产品的通电电压数值逐渐增大,直到电压值等于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后,结束通电。
c,检测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
d,观察通过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的变化;根据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的变化来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步骤c中,电信号包括电流,当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通过的电流值大于电流设定值,判定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绝缘涂层不符合要求,当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流值小于等于电流设定值,判定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绝缘涂层符合要求,这里“电流设定值”可以根据检测时的判定标准来选择;这样通过电流大小来判断检测待检测产品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本实施例中的电信号为电流,当然,也可以是电压或者其他的电信号;譬如:在步骤c和步骤d中,电信号还包括电压,当待检测产品、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以及导电件两端的总电压为零时,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不符合要求;具体地,由于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不符合要求,使得位于设定距离中的空气会被击穿,进而使得该设定距离中的空气带电,被击穿的空气电阻很小,考虑到被击穿的空气电阻、导电件以及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的电阻都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因此,此时可以将被击穿的空气、导电件、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和三者之间的连接近似为一根导线,这样此时测试部就会检测到导电件、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以及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的总电压为零;当待检测产品、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以及导电件两端的电压两端的电压小于等于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时,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符合要求,具体地,当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符合要求时,位于设定距离中的空气不会被击穿,未被击穿的空气电阻很大,考虑到导电件、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以及导线的电阻都很小,若将导电件、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以及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时,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电压值等于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若将导电件、待检测产品的导电部以及导线的电阻不忽略时,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两端电压值小于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
另外,在步骤c中,若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大于所能检测的电信号上限值时,会显示待检测产品的电信号值为无穷大,若位于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值位于检测量程内,会显示待检测产品所通过的实际电信号值;这里的电信号可以是电流,也可以是电压。
另外,在上述检测工装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18,在步骤b中,是通过下动驱动部3的动作使得导电件41向靠近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二探测部6的探头与导电件41能够接触;当然,第二探测部6也可以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这样在执行步骤b时,当下动驱动部3的动作使得导电件41向靠近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时,在导电件41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二探测部6的探头始终与导电件41接触,也就是说,此时第二探测部6跟着导电件41一起运动;另外,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下动驱动部3,此时导电件41为不动件,且导电件41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这个恒定值可以根据测试电压的大小来进行设计,这样结构相对简单。
在上述检测工装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图18,检测工装还包括第一绝缘件7,这里关于第一绝缘件7的安装有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安装情况步骤b中两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当第一绝缘件7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时,下动驱动部3也能够带动第一绝缘件7一起朝向或远离放料部2运动,在步骤b中,在给待检测产品通电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下动驱动部3带动第一绝缘件7向靠近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在预设位置处,主体部72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非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贴合,镂空部71覆盖待检测产品的检测区;
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绝缘件7不与导电件41固定连接时,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零部件,此时,在步骤b中,在给待检测产品通电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将第一绝缘件7放置并支撑于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非检测区所对应上表面,使得主体部72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贴合以及镂空部71覆盖待检测产品的检测区。
另外,参见图1,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8,第一传感器8用于检测所述放料部是否放置有待检测的产品,在步骤b中,在给8待检测产品通电前,若第一传感器8检测到放料部有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则至少作为给待检测产品通电的信号之一,若第一传感器8没有检测到放料部有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则不能通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检测产品放置于放料部;
b,当第一探测部的探头与待检测的产品接触,且第二探测部的探头与导电件接触,且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时,给待检测产品通电,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大于等于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在所述待检测产品的耐受电压下,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能够被击穿;
c,检测通过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
d,观察通过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信号的变化;根据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的变化来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和步骤d中,所述电信号包括电流,当通过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值大于电流设定值时,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不符合要求,当通过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的电流值小于等于电流设定值时,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符合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和步骤d中,所述电信号还包括电压,当所述待检测产品、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以及所述导电件两端的总电压为零时,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不符合要求,当所述待检测产品、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以及所述导电件两端的电压两端的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电源部提供的测试电压时,判定待检测产品中待检测的绝缘涂层符合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当给待检测产品通电时,待检测产品的通电电压数值逐渐增大,直到电压值等于待检测产品的所述测试电压后,以所述测试电压继续给待检测的产品通电预设时长后,结束通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当给待检测产品通电时,所述待检测产品的通电电压数值逐渐增大,直到电压值等于待检测产品的所述测试电压后,结束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一定时,在测试状态时,所述导电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所对应的所述设定距离与待检测产品的测试电压之间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若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大于所能检测的电信号上限值时,会显示待检测产品的电信号值为无穷大,若位于所述设定距离内的空气所通过的电信号值位于检测量程内,会显示待检测产品所通过的实际电信号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下动驱动部,所述下动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导电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放料部的方向运动;在步骤b中,所述下动驱动部带动所述导电件向靠近所述放料部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探测部的探头与所述导电件接触,且所述导电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隙为所述设定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下动驱动部,所述下动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导电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放料部的方向运动;在步骤b中,所述下动驱动部带动所述导电件向靠近所述放料部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导电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隙为所述设定距离;在所述导电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探测部的探头始终与所述导电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下动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绝缘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放料部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至少一个镂空部和主体部,在步骤b中,在给所述待检测产品通电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所述下动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绝缘件向靠近所述放料部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在所述预设位置处,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非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镂空部覆盖所述待检测产品的检测区。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至少一个镂空部和主体部,在步骤b中,在给所述待检测产品通电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将所述第一绝缘件放置并支撑于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非检测区所对应上表面,使得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至少部分待检测区所对应的上表面贴合以及所述镂空部覆盖所述待检测产品的检测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放料部是否放置有待检测的产品,在步骤b中,在给所述待检测产品通电前,若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放料部有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则至少作为给所述待检测产品通电的信号之一,若所述第一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放料部有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则不能通电。
CN201911171199.3A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2946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1199.3A CN112946428A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1199.3A CN112946428A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6428A true CN112946428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2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1199.3A Pending CN112946428A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642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4117A (zh) * 2022-03-14 2022-05-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生产设备
US11397126B2 (en) * 2020-02-20 2022-07-26 Packaging Technologies and Inspectio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nded high voltage leak detec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800A (ja) * 1995-12-27 1997-07-1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絶縁層の評価方法
JP2002031622A (ja) * 2000-07-14 2002-01-31 Japan Steel & Tube Constr Co Ltd 埋設管の塗覆欠陥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CN101995537A (zh) * 2009-08-13 2011-03-30 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在绝缘导体的绝缘材料内的缺陷的装置和方法
CN102331451A (zh) * 2011-06-21 2012-01-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漏电场无损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4730110A (zh) * 2015-03-24 2015-06-24 三峡大学 一种金属-电介质薄层粘结或涂层结构的界面缺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5581256U (zh) * 2016-03-30 2016-09-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耐张绝缘子遮蔽罩检测平台
CN209231456U (zh) * 2018-11-29 2019-08-0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火花塞电气性能检测装置
CN212749119U (zh) * 2019-11-26 2021-03-19 杭州通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工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800A (ja) * 1995-12-27 1997-07-1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絶縁層の評価方法
JP2002031622A (ja) * 2000-07-14 2002-01-31 Japan Steel & Tube Constr Co Ltd 埋設管の塗覆欠陥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CN101995537A (zh) * 2009-08-13 2011-03-30 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在绝缘导体的绝缘材料内的缺陷的装置和方法
CN102331451A (zh) * 2011-06-21 2012-01-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漏电场无损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4730110A (zh) * 2015-03-24 2015-06-24 三峡大学 一种金属-电介质薄层粘结或涂层结构的界面缺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5581256U (zh) * 2016-03-30 2016-09-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耐张绝缘子遮蔽罩检测平台
CN209231456U (zh) * 2018-11-29 2019-08-0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火花塞电气性能检测装置
CN212749119U (zh) * 2019-11-26 2021-03-19 杭州通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7126B2 (en) * 2020-02-20 2022-07-26 Packaging Technologies and Inspectio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nded high voltage leak detection
CN114544117A (zh) * 2022-03-14 2022-05-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生产设备
CN114544117B (zh) * 2022-03-14 2023-10-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1598B2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electrostatic chuck, and electrostatic chuck apparatus
TWI521211B (zh) Substrate inspection fixture
CN112946428A (zh) 一种检测方法
CN212749119U (zh) 一种检测工装
TWI635297B (zh) 基板檢測裝置、基板檢測方法及基板檢測用夾具
US2017020544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spection method
KR101727378B1 (ko) 기판 검사 장치
JP2007285882A (ja) 基板検査用接触子、基板検査用治具および基板検査装置
CN101866654A (zh) 压电致动器的处理设备和压电致动器的处理方法
US9804197B2 (en) Evaluation apparatus and probe position inspection method
CN105826216B (zh) 半导体评价装置、检查用半导体装置及卡盘台的检查方法
US20190011480A1 (en) Testing probe, testing device and testing method
KR20150135312A (ko) 프로브 장치
KR101785820B1 (ko) 프로브 장치
CN107478873A (zh) 一种使用探针保护系统的连接器电测设备
JP4200182B2 (ja) 回路基板検査装置
CN108469583A (zh) 一种ict测试仪
TWI553315B (zh) 用於靜電放電測試之檢測組件
JP2015010880A (ja) 絶縁検査装置
JP5968202B2 (ja) 半導体評価装置
JP2021135214A (ja) 通電コンタクトユニット、及び試験システム
CN111198300A (zh) 存储卡插槽检测装置
CN218272573U (zh) 绝缘耐压测试设备
CN216485253U (zh) 一种电阻测试设备
KR100827745B1 (ko) 와이어 본딩 테스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1

Address after: No.289-2, No.12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1st floor, no.289-2, No.12 street, Xias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