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2184B -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2184B
CN112942184B CN202110124810.8A CN202110124810A CN112942184B CN 112942184 B CN112942184 B CN 112942184B CN 202110124810 A CN202110124810 A CN 202110124810A CN 112942184 B CN112942184 B CN 112942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liding
cylinder
block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48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2184A (zh
Inventor
杨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48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2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2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2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2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2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E01F13/04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the barrier being formed by obstructing members situated on, flush with, or below the traffic surface, e.g. with inflatable members on the surface
    • E01F13/046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the barrier being formed by obstructing members situated on, flush with, or below the traffic surface, e.g. with inflatable members on the surface the obstructing members moving up in a translatory motion, e.g. telescopic barrier po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方案属于停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台;还包括:防溜车组件、消除制动的启动组件和区别倒车与溜车的滑动组件和控制器;针对传统防溜车装置,本方案能够区别正常倒车与溜车的区别,在正常导致车市不受影响,当溜车时,自动升起制动块,使得汽车停止滑动,而在人想要正常驶离时,只需向后倒车,使得防溜车组件受到阻挡,进而使得汽车正常驶离。不仅能够在溜车时进而阻拦,又能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在正常行驶时,制动块不会移出,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方案属于停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从而使得车辆增多。现如今针对车辆增多的现象,许多停车场都大多设置成多层,以供车辆停靠。许多停车场地在车辆行驶的螺旋过道增设停车位,户外停车场也存在很多不平道路,故而使得汽车停靠在坡道上。但是对于车辆停靠在坡道上,会存在溜车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如申请号为201120442028.2的一种驻车垫块,该驻车垫块形成为具有底侧、前侧和后侧的三角柱形,并且所述底侧的底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在车辆停放在坡道上时,将三角柱形的驻车垫块放在车轮的后面,通过三角柱形的楔紧作用阻止车辆溜坡。同时,由于驻车垫块底侧的底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因此可以增大驻车垫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因此使用更加可靠。
虽然能一定程度解决车辆坡道溜车的问题,但装置在坡道上的抓地力不强,与地面的附贴程度都不高,而且在倒车后,手动启动该装置,没有针对溜车时的状态做出警示和制止,难免会因为倒车不当对车辆造成一定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以解决倒车入坡道后,汽车向前滑行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台;还包括:防溜车组件、消除制动的启动组件和区别倒车与溜车的滑动组件和控制器;所述防溜车组件上设有制动块和控制制动块升降的滑块;所述启动组件设置在停车台内,包括:第二气缸和滑块;所述停车台内中部顶部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气缸设置在第二通孔下方;所述第二气缸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气囊;所述气囊底部与第二气缸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气缸底部侧壁内;所述滑块底部设有第一接触块,且第二气缸侧壁内设有与第一接触块配合的第二接触块,且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停车台内,且设置在防溜车组件上;所述滑动组件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铁;所述滑动组件为挡板,且挡板与电磁铁固定连接。
本方案原理:初始时,挡板挡在停车台上方,且覆盖防溜车组件,使得正常倒车不受干扰。限位台位于停车台的左端,车辆倒车向右行驶,进而推动限位台向右移动,当限位台滑动至停车台内时,控制器控制挡板移动,使得挡板与防溜车组件错开。
当车辆向底端滑动时,当汽车车轮进过防溜车组件,给予防溜车组件压力,进而推动制动块向上移动,使得制动块制动出停车台,进一步阻止汽车滑行。
当正常驶离停车台时,向后倒车,使得后轮陷进第二气缸,进而推动滑块进而推动滑块向内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当第二插齿向上旋转时,带动支杆旋转的同时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支杆旋进第一螺套中。当滑块向内滑动使得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时,控制器控制挡板滑动,进而使得挡板挡住防溜车组件,进而使得汽车正常驶离。
本方案有益效果:针对传统防溜车装置,本方案能够区别正常倒车与溜车的区别,在正常导致车市不受影响,当溜车时,自动升起 制动块,使得汽车停止滑动,而在人想要正常驶离时,只需向后倒车,使得防溜车组件受到阻挡,进而使得汽车正常驶离。不仅能够在溜车时进而阻拦,又能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在正常行驶时,制动块不会移出,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容易。
进一步,所述防溜车组件包括:用于限制第一气缸的滑动组件、第一气缸和齿条;所述停车台内部设有空腔,且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空腔内靠近停车台出口位置;所述停车台顶部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气缸与第一通孔配合;所述第一气缸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且第一活塞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缸底部设有与第一活塞杆配合的通孔;所述齿条与第一活塞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一个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轴顶部设有螺纹,且第三齿轮同轴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且固定在停车台内,位于第一气缸靠近停车台车头端;第二螺套上设有同于限制汽车的制动块,且制动块与第三齿轮轴接触;所述停车台上设有滑槽,且限位台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动组件设有在第一通孔上方,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挡板设置在停车台的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与挡板底部的两端铰接,且挡板和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底部铰接,铰接处内部设有扭簧;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分别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且第三连杆固定在停车台上;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松紧带,松紧带的一端栓有第一铁块,限位台上设有与第一铁块配合的第一电磁铁;所述限位台两端设有用于拨动第一连杆的拨板;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利用第一气缸的传动特性,以及齿轮齿条的传动原理,不仅在汽车倒时不影响正常倒车,而且在汽车停车后,发生溜车时,能够自动的升起制动块,防止车辆进一步滑行,从而减少汽车溜车造成的危险。
进一步,所述停车台车尾端设有充电桩;所述限位台和充电桩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限位台与充电桩接触时,充电桩启动供电,目的是保证车辆在停车台位置时,充电桩供电,节省电能资源。
进一步,所述充电桩与停车台车尾端之间设有弹簧。当汽车倒车后,充电桩与限位台接触,弹簧压缩。针对不同型号车辆,车长不同,进而弹簧保证限位台与充电桩接触,进而保证充电桩能够供电。当汽车溜车时,充电桩在弹簧弹力作用向外移动,但限位台与充电桩依旧保持接触,故而使得充电桩持续供电。
进一步,所述气囊与第一气缸之间设有气管;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二气缸底部;所述第三齿轮轴中部断开,其中一段顶端上设有第一插齿,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插齿配和的第二插齿。当汽车发生溜车时,汽车前轮首先经过第一气缸,使得第一活塞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制动块向上移动,限制汽车进一步滑动。同时当车轮进过第一气缸时,第一气缸内的压强建减小,进而使得气体由气管排向气囊中。一般车辆在第一气缸内的凹陷程度相同,进而使得制动块移出停车台的距离相同。但对于车轮偏小的车辆,车轮经过时,车轮容易陷在第一气缸内,同时制动块移出的距离增加,容易使得顶起车轮,发生翻车现象,故而在第三齿轮带动第一插齿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插齿旋转,带动第三齿轮轴向上移动,当第二插齿与第一插齿不接触时,制动块停止向上移动,进而保证不同大小的车辆,制动块移出的高度相同,使得制动更加安全。利用车轮经过造成的压力,使得气囊鼓起,进而能够驱动启动组件,无需借助外界电力或人力控制。
进一步,所述第二插齿内设有固定连接的支杆,且第一插齿中设有与支杆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齿轮底部设有与之同轴连接的轴承,轴承底部设有与之同轴连接的第一轴套;停车台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第一轴套转动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杆底部设有螺纹,第一轴套与支杆螺纹连接。对于车辆制动后,若想驶离停车台,直接启动汽车开走,造成制动块和第三齿轮轴的损伤。故而当汽车向前溜车时,前车轮向前移动经过第一气缸时,推动第一活塞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气缸的气体由气管向气囊内排,进而使得强鼓起。初始状态时,汽车经过第二气缸时,推动气囊向下移动,但由于滑块设置在第二气缸底部,二车轮陷进第二气缸的深度移动,进而气囊不会与滑块接触。但是当第一气缸内的气体进入气囊中后,使得气囊鼓起,再由汽车经过时,气缸向下移动推送,进而推动滑块向内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当第二插齿向上旋转时,带动支杆旋转的同时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支杆旋进第一螺套中。当滑块向内滑动使得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使得第一螺套转动,进而带动支杆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插齿反向旋转,进而使得制动块向下移动至停车台内。当第二插齿与第一插齿接触时,第三齿轮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逆时针转动来进而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风带动齿条向上,使得第一活塞回复至初始位置。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侧壁上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三电磁铁,且第三电磁铁与第一气缸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三电磁铁上设有延时器,且与延时器串联;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设有与第三电磁铁配合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第三电磁铁和延时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时,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铁与第三电磁铁同时通电,在第一活塞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三电磁铁在磁力作用下移出第一气缸侧壁,从而卡住第一活塞,防止第一活塞向下移动,方便车辆通过。第一电磁铁上设有延时器,延时时间设为3到5秒。保证第一电磁铁通电时间延长3至5秒,时的汽车后轮更容易通过。
进一步,所述防溜车组件包括:连通管、第二铁块和与第二铁块配合的第四电磁铁;所述连通管一端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另一端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三活塞;所述连通管的两端管口之间的距离较汽车的前后轮之间的距离长;所述第三活塞顶部与制动块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二气缸的中部;所述第二铁块与挡板连接,且第四电磁铁设置在停车台内部。初始状态时,第四电磁铁通电,使得挡板通孔与连通管错开,进而使得汽车正常倒车,当限位台与充电桩接触后,控制器控制第四电磁铁断电,使得挡板在弹簧作用下滑动,使得通孔与连通管对应。当汽车发生溜车时,后轮经过连通管时,后轮经过第二活塞,进而使得连通管气体向第三活塞方向流动,进而推动第三活塞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制动块向上移动,阻挡汽车进一步滑行。当人想正常驶离时,向后倒车使得后轮压动第二气缸内的气囊向下,使得滑块向第二气缸侧壁移动,使得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进而控制器控制第四电磁铁通电,吸附挡板移动,使得通孔再次错开,进而正常驶离。结构简单,便于广泛使用,同时起到坡道制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正常倒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发生溜车时制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2发生溜车时制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汽车1、停车台2、滑槽201、限位台202、充电桩203、拨板204、第一连杆301、第二连杆302、第三连杆303、挡板304、松紧带305、第一铁块306、第一电磁铁307、第一气缸4、第一活塞401、第一活塞杆402、密封圈403、第二电磁铁404、第三电磁铁405、齿条5、第一齿轮6、第一锥齿轮701、第二锥齿轮702、第二齿轮703、第三齿轮801、第一插齿802、第二插齿803、轴承804、第一轴套805、支杆806、电机807、第二螺套808、制动块809、第二气缸9、气管901、气囊902、第一弹簧903、滑块904、第一接触块905、第二接触块906、第二弹簧907、控制器10、连通管11、第二活塞1101、第三活塞1102、第四电磁铁1201、第二铁块1202。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
停车台2顶部设有滑槽201,滑槽201上设有滑动连接的限位台202。停车台2上设有用于汽车1充电的充电桩203,且充电桩203与停车台2车尾端之间设有弹簧,且充电桩203与限位台202电性连接。当限位台202与充电桩203接触时,充电桩203启动供电,目的是保证车辆在停车台2位置时,充电桩203供电,节省电能资源。停车台2上设有用于制动车辆的制动带,防止车辆滑行。
另充电桩203上设有用于显示倒车完成的指示灯,当限位台202与充电桩203接触后,控制器控制充电桩203亮起,同时使得指示灯亮起,表示正确倒车,且完成倒车。
如图2所示:
停车台2内部靠近入车端设有车头端设有防溜车组件,包括检测组件和制动组件;停车台2内部靠近入车端设有车头端设有用于检测汽车1溜车的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气缸4、第一活塞401、第一活塞杆402和密封圈403;停车台2靠近车头端顶部设有第一通孔,停车台2的第一通孔尺寸小于失眠规格车轮的直径尺寸,第一气缸4设置在停车台2内顶部且与停车台2的第一通孔对应。第一气缸4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401,第一活塞401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杆402。当汽车1经过第一气缸4时,车轮对第一活塞401施加向下压力,使得第一活塞401在第一气缸4内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塞杆402向下移动。第一气缸4上设有用于防止汽车1倒车时对第一气缸4造成压力的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301、第二连杆302、第三连杆303和挡板304;挡板304设置在停车台2的第一通孔上,挡板304两端分别设有铰接的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且挡板304和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底部铰接,铰接处内部设有扭簧。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的中部之间设有铰接的第三连杆303,且第三连杆303固定在停车台2上。初始状态时,挡板304未挡住第一通孔,使得第一通孔露出,当有汽车1停靠时,车尾向停车台2后移动时,对第一连杆301施加推力,使得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在第三连杆303上同时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挡板304向第一气缸4处移动,进而挡住第一通孔,目的防止正常倒车时,检测组件发生改变。第二连杆302上设有松紧带305,松紧带305的一端栓有第一铁块306,限位台202上设有与第一铁块306配合的第一电磁铁307。限位台202两端设有用于拨动第一连杆301的拨板204。初始状态时,第一电磁铁307通电,吸附切块。当汽车1向后倒车时,推动限位台202向后移动,拨板204拨动第一连杆301后,使得挡板304挡住第一桶空,第一电磁铁307移动带动第一铁块306移动,进而使得松紧带305拉伸,使得第二连杆302持续拨动,保证车辆倒车时,汽车1前轮不会受到影响。
如图3所示:
停车台2内顶部设有防止汽车1溜车的制动组件;包括:齿条5、第一齿条5、第一锥齿轮701、第二锥齿轮702、第二齿轮703、第三齿轮801、第一插齿802、第二插齿803、轴承804、第一螺套805、支杆806、电机807、第二螺套808和制动块809;第一气缸4底部设有通孔,且第一活塞杆402与通孔严密配合,通孔处设有密封圈403,防止气体溢出。齿条5固定安装在第一活塞杆402底部,第一齿轮6与齿条5啮合,且转动安装在齿条5底部。第一齿轮6同轴上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锥齿轮701,第一锥齿轮701上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02,第二锥齿轮702同轴上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703。第二齿轮703上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801,第三齿轮801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插齿802。第一插齿802上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插齿803,第二插齿803顶端为螺纹状,停车台2内设有与第二插齿803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808,第二插齿803顶端设有制动块809,当汽车1车轮经过第一气缸4时,带动第一活塞401向下移动,进而推动第一活塞杆4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齿条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6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70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2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03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80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插齿802顺时针转动,在第一插齿802带动下,第二插齿803随之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插齿803在第二螺套808中旋转,进而向上向移动,进而推动制动块809向上移动,使得制动块809制动出停车台2,进一步阻止汽车1滑行。
如图4所示:
停车台2内中部设有用于消除制动块809的启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9、气管901、气囊902、第一弹簧903、滑块904、第一接触块905、第二接触块906、第二弹簧907;停车台2内中部顶部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车轮的直径。第二气缸9设置在停车台2内顶部,且第二气缸9与第二通孔对应。第二气缸9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气囊902,气囊902与第一气缸4底部之间设有连通的气管901,气囊902底部与第二气缸9之间设有第一弹簧903,当汽车1向前溜车时,前车轮向前移动经过第一气缸4时,推动第一活塞401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气缸4的气体由气管901向气囊902内排,进而使得强鼓起。第二气缸9底部侧壁设有楔形滑块904,滑块904底部设有第一接触块905,第二气缸9侧壁内设有与第一接触块905配合的第二接触块906,第一接触块905与第二接触块906之间设有第二弹簧907。初始状态时,汽车1经过第二气缸9时,推动气囊902向下移动,但由于滑块904设置在第二气缸9底部,二车轮陷进第二气缸9的深度移动,进而气囊902不会与滑块904接触。但是当第一气缸4内的气体进入气囊902中后,使得气囊902鼓起,再由汽车1经过时,气缸向下移动推送,进而推动滑块904向内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接触块905与第二接触块906接触。第一接触块905和第二接触块906均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制动块809与第二气缸9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汽车1前后车轮之间的距离,保证汽车1在移动向外移动出停车台2时,后轮不会受到第二气缸9的影响。
第三齿轮801下方同轴上设有转动连接的轴承804,轴承804下方同轴上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螺套805,第一螺套805内部设有内螺纹,第一螺套805转动安装在电机807的输出轴上,电机807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第一插齿802与第二插齿803中部为设有空腔,第二插齿803内设有固定连接的支杆806,支杆806底部与第一螺杆内螺纹配合。初始状态时,支杆806伸出第一轴套805下方,当第二插齿803向上旋转时,带动支杆806旋转的同时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支杆806旋进第一螺套805中。
第一气缸4侧壁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三电磁铁405,且第三电磁铁405与第一气缸4侧壁之间设有弹簧,第一活塞杆402上设有与第三电磁铁405配合的第二电磁铁404,且第二电磁铁404与第三电磁铁405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当滑块904向内滑动使得第一接触块905与第二接触块906接触时,控制器10控制电机807启动,使得第一螺套805转动,进而带动支杆806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插齿803反向旋转,进而使得制动块809向下移动至停车台2内。当第二插齿803与第一插齿802接触时,第三齿轮80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70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2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01逆时针转动来进而带动第一齿轮6逆时针转动,风带动齿条5向上,使得第一活塞401回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控制器10控制第二电磁铁404与第三电磁铁405同时通电,在第一活塞401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三电磁铁405在磁力作用下移出第一气缸4侧壁,从而卡住第一活塞401,防止第一活塞401向下移动。方便车辆通过。第一电磁铁307上设有延时器,延时时间设为3到5秒。保证第一电磁铁307通电时间延长3至5秒,保证汽车1后轮通过。
具体操作时,初始时,限位台202位于停车台2的左端,车辆倒车向右行驶,进而推动限位台202向右移动当限位块经过第一连杆301时,拨板204拨动第一连杆301旋转,进而使得挡板304挡住第一通孔,使得车辆正常倒车。当向后移动至前轮与第一气缸4即将接触时,此时松紧带305在第一铁块306与第一电磁铁307的带动下拉伸,使得挡板304持续挡住第一通孔,进而使得汽车1前轮不受到影响。当车辆向后继续移动,使得限位块台与充电桩203接触时,使得充电桩203启动,同时控制器10控制第一电磁铁307断电,进而第一铁块306在松紧带305的带动下恢复初始状态,进而使得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在扭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得第一通孔露出。
当车辆向左滑动时,当汽车1前轮进过第一气缸4时,第一活塞40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齿条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6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70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2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03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80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插齿802顺时针转动,在第一插齿802带动下,第二插齿803随之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插齿803在第二螺套808中旋转,进而向上向移动,进而推动制动块809向上移动,使得制动块809制动出停车台2,进一步阻止汽车1滑行。同时当第二插齿803向上旋转时,带动支杆806旋转的同时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支杆806旋进第一螺套805中。
在第一活塞401向下移动时,第一气缸4内的气体进入气囊902中后,使得气囊902鼓起。此时汽车1前轮与制动块809相抵,后轮与气囊902相抵。
当人想开出停车位时,仅向后倒车,使得后轮与气囊902接触挤压,继而推动气囊902向下移动,使得滑块904向第二气缸9侧壁移动,使得第一接触块905与第二接触块906接触,进而控制器10控制电机807启动,同时控制第二电磁铁404与第三电磁铁405通电。控制器10控制电机807启动,使得第一螺套805转动,进而带动支杆806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插齿803反向旋转,进而使得制动块809向下移动至停车台2内。当第二插齿803与第一插齿802接触时,第三齿轮80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70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2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01逆时针转动来进而带动第一齿轮6逆时针转动,风带动齿条5向上,使得第一活塞401回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控制器10控制第二电磁铁404与第三电磁铁405同时通电,在第一活塞401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三电磁铁405在磁力作用下移出第一气缸4侧壁,从而卡住第一活塞401,防止第一活塞401向下移动,方便车辆通过。
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5所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溜车组件为连通管11,连通管11的两端管口之间的距离较汽车1的前后轮之间的距离略长。连通管11一端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1101,另一端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三活塞1102,第三活塞1102顶部与制动块809连接。当汽车1发生溜车时,后轮经过第二活塞1101,进而使得连通管11气体向第三活塞1102方向流动,进而推动第三活塞1102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制动块809向上移动,阻挡汽车1进一步滑行。挡板204上设有与连通管11两端管口对应的通孔。挡板204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二铁块1202,停车台2内设有与第二铁块1202配合的第四电磁铁1201,且第四电磁铁1201与第二铁块120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挡板204另一端与停车台2之间设有弹簧。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另区别在于,启动组件内滑块904设置在第二气缸的中部。
具体操作过程,初始状态时,第四电磁铁通电,使得挡板204通孔与连通管11错开,进而使得汽车1正常倒车,当限位台202与充电桩203接触后,控制器10控制第四电磁铁断电,使得挡板204在弹簧作用下滑动,使得通孔与连通管11对应。当汽车1发生溜车时,后轮经过连通管11时,后轮经过第二活塞1101,进而使得连通管11气体向第三活塞1102方向流动,进而推动第三活塞1102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制动块809向上移动,阻挡汽车1进一步滑行。当人想正常驶离时,向后倒车使得后轮压动第二气缸9内的气囊902向下,使得滑块904向第二气缸9侧壁移动,使得第一接触块905与第二接触块906接触,进而控制器10控制第四电磁铁通电,吸附挡板204移动,使得通孔再次错开,进而正常驶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台(202)、防溜车组件、控制器(10)消除制动的启动组件和区别倒车与溜车的滑动组件;
所述防溜车组件上设有制动块(809)和控制制动块(809)升降的滑块;所述启动组件设置在停车台(2)内,启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9)和滑块(904);
所述停车台(2)内中部顶部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气缸(9)设置在第二通孔下方;所述第二气缸(9)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气囊(902);所述气囊(902)底部与第二气缸(9)之间设有第一弹簧(903);所述滑块(904)滑动设置在第二气缸(9)底部侧壁内;
所述滑块(904)底部设有第一接触块(905),且第二气缸(9)侧壁内设有与第一接触块(905)配合的第二接触块(906),且第一接触块(905)与第二接触块(906)之间设有第二弹簧(907);
所述第一接触块(905)、第二接触块(906)和电机(807)均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停车台(2)内,且设置在防溜车组件上;所述滑动组件上设有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的电磁铁;所述滑动组件为挡板(304),且挡板(304)与电磁铁固定连接;
所述防溜车组件包括:用于限制第一气缸(4)的滑动组件、第一气缸(4)和齿条(5);
所述停车台(2)内部设有空腔,且第一气缸(4)固定设置在空腔内靠近停车台(2)出口位置;所述停车台(2)顶部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气缸(4)与第一通孔配合;
所述第一气缸(4)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401),且第一活塞(401)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杆(402);所述第一气缸(4)底部设有与第一活塞杆(402)配合的通孔;所述齿条(5)与第一活塞杆(40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5)一个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6)同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701);所述第一锥齿轮(701)上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02);所述第二锥齿轮(702)同轴上设有第二齿轮(703);所述第二齿轮(703)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801);所述第三齿轮(801)轴顶部设有螺纹,且第三齿轮(801)同轴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808),且固定在停车台(2)内,位于第一气缸(4)靠近停车台(2)车头端;第二螺套(808)上设有同于限制汽车(1)的制动块(809),且制动块(809)与第三齿轮(801)轴接触;
所述停车台(2)上设有滑槽(201),且限位台(202)滑动设置在滑槽(201)内;
所述滑动组件设有在第一通孔上方,包括:第一连杆(301)、第二连杆(302)和第三连杆(303);所述挡板(304)设置在停车台(2)的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分别与挡板(304)底部的两端铰接,且挡板(304)和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底部铰接,铰接处内部设有扭簧;所述第三连杆(303)两端分别第一连杆(301)与第二连杆(302)的中部铰接,且第三连杆(303)固定在停车台(2)上;所述第二连杆(302)上设有松紧带(305),松紧带(305)的一端栓有第一铁块(306),限位台(202)上设有与第一铁块(306)配合的第一电磁铁(307);所述限位台(202)两端设有用于拨动第一连杆(301)的拨板(204);所述第一电磁铁(307)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台(2)车尾端设有充电桩(203);所述限位台(202)和充电桩(203)均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203)与停车台(2)车尾端之间设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902)与第一气缸(4)之间设有气管(901);所述滑块(904)设置在第二气缸(9)底部;所述第三齿轮(801)轴中部断开,其中一段顶端上设有第一插齿(802),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插齿(802)配和的第二插齿(8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齿(803)内设有固定连接的支杆(806),且第一插齿(802)中设有与支杆(806)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齿轮(801)底部设有与之同轴连接的轴承(804),轴承(804)底部设有与之同轴连接的第一轴套(805);停车台(2)内部设有电机(807);所述第一轴套(805)转动设置在电机(807)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杆(806)底部设有螺纹,第一轴套(805)与支杆(806)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4)侧壁上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三电磁铁(405),且第三电磁铁(405)与第一气缸(4)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三电磁铁(405)上设有延时器,且与延时器串联;所述第一活塞(401)杆上设有与第三电磁铁(405)配合的第二电磁铁(404);所述第二电磁铁(404)、第三电磁铁(405)和延时器均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溜车组件包括:连通管(11)、第二铁块(1202)和与第二铁块(1202)配合的第四电磁铁(1201);所述连通管(11)一端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1101),另一端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三活塞(1102);所述连通管(11)的两端管口之间的距离较汽车(1)的前后轮之间的距离长;所述第三活塞(1102)顶部与制动块(809)连接;所述滑块(904)设置在第二气缸(9)的中部;所述第二铁块(1202)与挡板(304)连接,且第四电磁铁(1201)设置在停车台(2)内部。
CN202110124810.8A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Active CN112942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4810.8A CN112942184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4810.8A CN112942184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2184A CN112942184A (zh) 2021-06-11
CN112942184B true CN112942184B (zh) 2022-05-17

Family

ID=7623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4810.8A Active CN112942184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218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939A (zh) * 2016-10-14 2017-02-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坡道停车的防溜装置
CN208072272U (zh) * 2018-04-08 2018-11-09 华北理工大学 车辆停车场智能地锁装置
CN110029856A (zh) * 2019-05-27 2019-07-19 陕西智多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泊车装置
CN110485785A (zh) * 2019-09-02 2019-11-22 李炯豪 基于棘齿联动原理的坡道停车防溜车装置
CN111042609A (zh) * 2019-12-03 2020-04-21 陕西铭泊停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用车辆防止溜车装置
CN211665602U (zh) * 2019-11-26 2020-10-13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货车etc车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4737U (zh) * 2011-11-09 2012-07-0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驻车垫块
CN105048540B (zh) * 2015-07-08 2018-01-02 江苏大学 一种温室自动巡检平台的充电装置
CN105162220B (zh) * 2015-08-12 2018-02-23 上海海事大学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电动无人自动导航载运车自动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8643653B (zh) * 2018-05-17 2020-02-14 江苏瑞安特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停车场用防溜车停车板
DE102018112494B4 (de) * 2018-05-24 2023-03-16 Schunk Transit Systems Gmbh Kontaktvorrichtung und Schnellladesystem
US11014451B2 (en) * 2018-10-19 2021-05-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configurable electrical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210163816U (zh) * 2019-02-25 2020-03-20 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用于大坡度路面停车的安全装置
CN210217294U (zh) * 2019-06-13 2020-03-31 合肥威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防溜车装置
CN212052463U (zh) * 2019-12-13 2020-12-01 泉州圣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汽车溜车用车轮地锁
CN111705694A (zh) * 2020-08-12 2020-09-25 绍兴欢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溜车和保护路人功能的停车场收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939A (zh) * 2016-10-14 2017-02-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坡道停车的防溜装置
CN208072272U (zh) * 2018-04-08 2018-11-09 华北理工大学 车辆停车场智能地锁装置
CN110029856A (zh) * 2019-05-27 2019-07-19 陕西智多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泊车装置
CN110485785A (zh) * 2019-09-02 2019-11-22 李炯豪 基于棘齿联动原理的坡道停车防溜车装置
CN211665602U (zh) * 2019-11-26 2020-10-13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货车etc车道系统
CN111042609A (zh) * 2019-12-03 2020-04-21 陕西铭泊停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用车辆防止溜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2184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1529B (zh) 一种电磁式自动入库车库
CN102729961A (zh) 一种汽车应急制动器
CN112942184B (zh) 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停车装置
CN111038456A (zh) 乘用车应急制动多功能辅助轮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WO2008058475A1 (fr) Dispositif de freinage pour véhicule
CN114537396A (zh) 用于自动挡商用车的坡道辅助功能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373648A (zh) 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5235660A (zh) 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4985293U (zh) 一种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105235661A (zh) 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
CN202863418U (zh) 一种汽车备用紧急刹车系统
CN211442267U (zh) 乘用车应急制动多功能辅助轮机构
CN113090087A (zh) 一种能够提高停车效率的智能停车场
CN210882393U (zh) 一种汽车备用行驶装置
CN112622846A (zh)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CN113932181A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车用应急led灯
CN110219484B (zh) 一种地下智能停车的停车库设备
CN111041934A (zh) 一种停车场用车辆防滑装置
CN11311977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中式快速充电站
CN213087574U (zh) 一种智能停车场
CN110733477A (zh) 一种汽车刹车警示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7805046U (zh) 一种具有安全指示灯的代步车
CN213209339U (zh) 一种停车位自动胎压检测装置
CN117366125B (zh) 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
CN202271990U (zh) 手动挡汽车自动防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Address after: Room 607, building 1, 55 ona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0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zhong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320 unit 4, building 3, 1580 Zhiyun Avenue,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xingke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