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0301A -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 Google Patents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0301A
CN112940301A CN201911258854.9A CN201911258854A CN112940301A CN 112940301 A CN112940301 A CN 112940301A CN 201911258854 A CN201911258854 A CN 201911258854A CN 112940301 A CN112940301 A CN 112940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aluronic acid
gel
cross
acid gel
crosslin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88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0301B (zh
Inventor
黄兆辉
张絮然
解江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Desheng Marin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88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03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833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3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0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0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0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0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4Crosslinking, e.g. vulcanising, of macromolecules
    • C08J3/244Stepwise homogeneous crosslinking of one polymer with one crosslinking system, e.g. partial c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0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2Hydrogels or hydrocoll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31/00Materials for other surgical articles, e.g. stents, stent-grafts, shunts, surgical drapes, guide wires, materials for adhesion prevention, occluding devices, surgical gloves, tissue fixation devices
    • A61L31/0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31/042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31/00Materials for other surgical articles, e.g. stents, stent-grafts, shunts, surgical drapes, guide wires, materials for adhesion prevention, occluding devices, surgical gloves, tissue fixation devices
    • A61L31/14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31/145Hydrogels or hydrocoll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0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06Flowable or injectable implant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01/00 or C08J2303/00
    • C08J2305/08Chitin; Chondroitin sulfate; Hyaluron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弹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10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与弹性模量的比值tanδ值在1Hz下为约0.4至约1.5;内聚力在约2N至约10N。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escription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交联的透明质酸凝胶。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包含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是人体皮肤、软骨组织和关节润滑液的重要成分,它为一链状聚合物,由(1-β-4)D-葡萄糖醛酸和(1-β-3)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双糖单位重复连接而成。得益于其无种属差异性、无免疫源性等优点,天然透明质酸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填充美容、骨关节炎的治疗以及眼部手术中。
天然透明质酸存在着在组织内半衰期短、易被降解和扩散的缺点,这大大限制了其在软组织填充等领域的应用。将天然透明质酸经化学交联剂交联修饰形成含有化学交联键的三维立体结构高分子凝胶是目前解决天然透明质酸上述缺点的常用方法。然而,将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施予生物体内时,其在生物体内分解后残留的交联剂成分对生物体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隐患。因此,在保证交联透明质酸的基本性能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化学交联剂制备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是有着明显意义的。
交联透明质酸被广泛用于医学注射填充美容领域,如矫正皱纹和皱褶并且增加面部体积。得益于其无免疫源性,填充过程可逆,交联透明质酸凝胶被许多人认为是最理想的皮肤填充剂之一。
交联透明质酸的弹性、粘性和内聚性是影响其塑性效果、维持时间和可注射性的关键所在。弹性越高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可以为上层覆盖组织提供较强的支撑力,越好地对抗皱纹、皮肤松弛;粘性和内聚性则是保证凝胶能发挥支撑力的基石,粘性高的凝胶不易发生移位,在注射后能保持在所需位置;内聚性高的凝胶能维持凝胶的整体性,而不至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塌陷、扩散。因此,粘性和内聚性越低,其维持时间往往也越短;但可注射性却与产品的弹性、粘性和内聚性成反比,产品的弹性、黏性、内聚性越低,产品的可注射性越好。
在交联透明质酸的应用上,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注射填充的部位存在明显相关性。较低的弹性适用于真皮浅层和中层填充,较高的弹性适用于真皮深层和皮下填充。如果使用部位不对应,则会导致产品塑性不自然。然而,交联透明质酸的弹性、粘性和内聚性在分子尺度上都源于透明质酸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化学键合和物理作用力,在一个确定的配方和工艺参数下,其三者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因此,在应用于浅层和中层填充时,如果控制凝胶的弹性值,凝胶的黏性和内聚性性能总是难以令人满意。凝胶往往极易发生位移、塌陷或扩散,保持时间很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塑性效果则较为僵硬,凝胶也难以从细针中推出。
因此,亟需一种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在低弹性模量下仍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从而能实现面部塑形并显著提高产品的维持时间。
目前,受限于制备交联透明质酸的常规工艺方法,很难获得如上所述的所需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制备交联透明质酸的常规工艺方法是将透明质酸与交联剂在非中性的水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后,通过交联剂与透明质酸高分子链段上的基团间形成化学键合来制备的。如今市场上主流的交联剂为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其上市的产品包括Restylane®、Juvederm®、Esthelis®等。国内也有大量的相关发明专利陆续被申请,如CN106589424、CN104086788、CN102660040等。然而,从工艺上看,这些工艺方法都大致相同,并存在着一个明显特质:其中使用的一项或多项工艺参数较为苛刻。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这种常规化学交联工艺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在反应过程中,非中性的环境会使透明质酸发生持续的降解。因此,为了得到交联透明质酸,必须使交联反应正向进行,即交联网络形成速度必须高于透明质酸降解速度,从而导致其反应条件限定较严,具体表现在反应所需的透明质酸浓度高、交联剂用量大、反应温度高等方面。而这些工艺参数数值的上升往往会使凝胶性质发生劣化,如提高透明质酸的浓度会导致溶解时间的延长,提高反应温度会导致透明质酸降解速率加快,这些诱因都会致使透明质酸降解加快进而使凝胶黏性和内聚性下降;提高交联剂用量则会使凝胶的弹性增加、黏性和内聚性降低。而这与我们所希望的在低弹性模量下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是严重冲突的。
综上所述,常规化学交联工艺方法的根本性缺陷导致现有的工艺方法都存在着某项或某几项反应条件较为苛刻的缺点并与之带来的不利影响,无法实现我们前述的在浅、中层皮肤填充的性能需求。业界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方便的能替代常规工艺方法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使所得产品在低弹性模量下仍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从而能实现面部塑形并显著提高产品的维持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特别地可注射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用于医学填充美容,例如用于真皮层浅层及中层填充和轮廓塑形,特别是在一些较薄的皮肤区域的应用包括例如眼周、唇部等,所述凝胶包含基于透明质酸的凝胶。
本发明所述的凝胶克服了已知植入物的缺点,在低弹性模量下仍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在应用于真皮浅、中层填充时塑性自然并具有非常自然的塑性效果以及较好的保持时间,并可以避免或减少植入物从需要植入部位的扩散和位移。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所述凝胶通常包含含有与选自下述交联剂交联的透明质酸(HA)的凝胶,所述交联剂选自缩水甘油醚、双环氧化物、双碳二亚胺、二乙烯基砜、多功能聚乙二醇基交联剂等。所述交联剂例如但不限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双(2,3-环氧丙氧基)-2,3-乙烯、1,2,7,8-二环氧辛烷、乙二酰肼、己二胺、二乙烯基砜或其组合物。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用于交联的HA的分子量在10-500万之间,也可以是不同分子量的组合物,优选为50-400万之间,更优选为50-200万之间。
据本发明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所述凝胶中交联剂残基与透明质酸残基质量比为0.1-10%之间,优选为0.5-5%之间,更优选为1-2.5%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所述凝胶的弹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10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所述凝胶的tanδ值(粘性模量与弹性模量的比值)在1Hz为约0.4至约1.5。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在1500 N/m2至7500 N/m2之间。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推出力在5到50N之间。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选择合适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tanδ值、界面法向应力和推出力,使得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符合下式:
300 m-2 <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1500 m-2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弹性模量在1Hz下为10Pa至300Pa,优选为50Pa至200 Pa。弹性模量是使用TA的DHR旋转流变仪,在间隙高度为1mm时使用40mm的板直径,在25℃恒温下测定的。其中,每次测量在0.8%的应变和1Hz的频率下进行。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优选为80-100 Pa。粘性模量是使用TA的DHR旋转流变仪,在间隙高度为1mm时使用40mm的板直径,在25℃恒温下测定的。其中,每次测量在0.8%的应变和1Hz的频率下进行。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tanδ值在1Hz下在约0.6至约1.5,更优选为在约0.6至约1。tanδ值是使用TA的DHR旋转流变仪,在间隙高度为1mm时使用40mm的板直径,在25℃恒温下测定的。其中,每次测量在0.8%的应变和1Hz的频率下进行。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凝胶的内聚力为2N至10N, 优选4N至10N,更优选为约4N至8N。
内聚力指的是凝胶保持自身形状的能力。本发明所述凝胶的内聚力可以如下量化。将1毫升凝胶样品放置在流变仪的平面上形成一个圆锥形小堆。将直径为40毫米的可移动的上板装载在流变仪上,使得样品被完全覆盖。将可移动板和平面之间的间隙调整到可移动板恰好接触凝胶但法向应力为0。在一段时间内,将所述板从该初始位置缓慢地且稳定地移动到凝胶恰好填满可移动板和平面之间的所有间隙并无溢出时,记录此时样品在法向方向上施加的力。将该内聚力用于确定凝胶内聚性的特征值。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在3000 N/m2至7500 N/m2之间,更优选为大于4500 N/m2至7500 N/m2之间。本发明所述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为反映凝胶内聚性的特征值,可以如下量化:将1毫升凝胶样品放置在流变仪的平面上形成一个圆锥形小堆。将直径为r米的可移动的上板装载在流变仪上,使得样品被完全覆盖。将可移动板和平面之间的间隙调整到可移动板恰好接触凝胶但法向应力为0。在一段时间内,将所述板从该初始位置缓慢地且稳定地移动到凝胶恰好填满可移动板和平面之间的所有间隙并无溢出时,记录此时样品在法向方向上施加的力为f牛顿。按如下公式计算界面法向应力:
界面法向应力=f/πr2 N/m2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推出力在5N到30N之间,更优选为5N到15N之间。本发明所述凝胶的推出力为反映凝胶可注射性的特征值,可以如下量化:将1毫升凝胶样品装入一个长80mm、内径为6.4 mm的圆筒内,圆筒的前段接有一根27G的注射针。以30mm/分钟的挤压速率将凝胶从注射针中推出时,所需的力记为推出力。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HA浓度大于16 mg/ml,优选为20-25 mg/ml,更优选为21-23 mg/ml。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交联度在2-10%之间,优选为4-8%,更优选为5-7%。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还可具有下述至少之一: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蛋白质含量不大于0.1质量%;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重金属含量不大于5 μg/g;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交联剂残留量不大于2 μg/g;和/或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不大于0.5 EU/mL。
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具有上述优异的性能,其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而获得。该方法不仅能够显著降低透明质酸分子链内化学键合被切断的可能性,其使得所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更致密从而具有更大的内聚力,并且使用最少量的交联剂;同时在反应过程中能使透明质酸出现局部富集进而提高交联效率,因而能在较低的透明质酸浓度、交联剂含量和反应温度下获得具有较好粘弹性的交联透明质酸产品,并降低了交联剂残留的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透明质酸、其金属盐、其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水溶液与交联剂在非中性环境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
(3)将固液异相体系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将交联反应后的固液异相体系中的固相融化的步骤(4),任选地随后还包括中和、纯化和匀化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包含交联剂与透明质酸、其金属盐、其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水溶液在非中性环境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并保持足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的时间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
(3)将该异相体系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
(4)将交联反应后的异相体系中的固相融化,任选地中和、纯化和匀化。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固液异相体系由冰晶和透明质酸溶液组成。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1)中交联剂选自缩水甘油醚、双环氧化物、双碳二亚胺、二乙烯基砜、多功能聚乙二醇基交联剂及其混合物。所述交联剂例如但不限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双(2,3-环氧丙氧基)-2,3-乙烯、1,2,7,8-二环氧辛烷、乙二酰肼、己二胺、二乙烯基砜,及其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所述的透明质酸金属盐,是指由透明质酸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的盐,例如但不限于透明质酸的钠盐、钾盐、镁盐、钙盐、锌盐及其组合。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所述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是指含有羟基的多糖类,例如但不限于羧甲基纤维素、褐藻酸盐、软骨素-4-硫酸盐、软骨素-6-硫酸盐、黄原胶、壳聚糖、果胶、琼脂、鹿角菜胶或瓜尔胶,及其混合物。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交联剂浓度为0.05~20% w/w,优选为0.5~10% w/w,更优选1~8% w/w,更优选2%~6% w/w。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1)中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其金属盐、其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浓度至少为0.05% w/v且不高于50% w/v,优选为0.1~30% w/v,甚至0.5~10% w/v,特别地2~8% w/v,尤其4%~6% w/v。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1)中交联剂与透明质酸质量比为0.05~20% w/w,优选为0.5~10% w/w,更优选1~8% w/w,更优选2%~6% w/w。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非中性环境可以是酸性环境,pH值为1~6,优选1~4,也可以是碱性条件,pH为9~14,优选11~14。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2)中固液异相体系形成温度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0℃,优选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5℃,更优选混合溶液共晶点至-10℃。共晶点是指物料(如混合溶液)中水分完全冻结成冰晶时的温度。混合溶液的共晶点由透明质酸、其金属盐、其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物理特性和浓度共同决定,如当溶液中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且其浓度为10%时,混合溶液的共晶点范围约为-30至-80℃之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2)中保持时间为1~24h,更优选2~12h,更优选4~8h。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3)中交联反应温度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0℃,优选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5℃,更优选混合溶液共晶点至-10℃。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3)中交联反应时间为100天以内,优选为1~28天,更优选3~21天,更优选5~14天。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4)中的融化,是指将异相体系中的冰晶转化为液态水。如将异相体系放置于25℃环境下直至冰晶自然融化。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4)中的中和是指将交联反应中的非中性环境中和为中性环境,例如pH大约为7,如pH为6.5至7.5, 尤其6.8至7.2,特别地6.9至7.1。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4)中的纯化是指将凝胶内未反应的交联剂残留量降低至2 μg/g以内,例如但不限于,将凝胶在pH为中性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透析至交联剂残留量低于2 μg/g。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步骤(4)中的匀化是指将交联反应中所得的交联透明质酸通过例如但不限于碾碎、压碎、切割的方式均匀分散成颗粒或溶液。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浓度为10-30 mg/ml时,其储能模量G’值介于10Pa和2000Pa之间;G’值是使用TA的DHR旋转流变仪,在间隙高度为1mm时使用40mm的板直径,在25℃恒温下测定的。其中,每次测量在0.8%的应变和1Hz的频率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浓度为10-30 mg/ml时,其损耗模量G’’值介于5Pa和1000Pa之间;G’’值是使用TA的DHR旋转流变仪,在间隙高度为1mm时使用40mm的板直径,在25℃恒温下测定的。其中,每次测量在0.8%的应变和1Hz的频率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浓度为10-30 mg/ml时,将凝胶从27G针头挤出时,其挤压力在30mm/分钟的挤压速率下为5-50N。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凝胶包含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交联的交联透明质酸(HA)。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为无色、透明的凝胶。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粒径的中位数在100 μm-1 mm之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pH在6.5-8.0范围之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蛋白质含量不大于0.1质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重金属含量不大于5 μg/g。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交联剂残留量不大于2μg/g。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不大于0.5 EU/mL。
本发明还涉及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在医疗美容例如但不限于面部细纹的治疗、面部雕塑、面部特征的矫正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在外科手术、软组织填充、伤口止血、伤口愈合、抗瘢痕、瘢痕修复、关节润滑、关节保护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摈弃了常规的均相交联的工艺方法,而是采用了一种在冰晶和透明质酸溶液组成的固液异相体系中进行交联的工艺方法。在本发明方法降温过程中,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出现冰晶并逐渐生长,使液相中的水逐渐减少,透明质酸浓度逐渐上升,最终组成了一个冰晶形成的固相与透明质酸和少部分水形成的液相的异相体系。该异相体系中一方面冰晶的形成使得液相中透明质酸出现了局部高浓度富集,透明质酸分子链内/间相互碰撞更为频繁,交联反应更加容易进行,同时也为透明质酸分子链内/间缠结的产生提供了充分条件因而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低温使透明质酸分子链在非中性条件下发生断裂的速率降低,透明质酸的分子链间键合不再易被切断,足够的分子链长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分子链内/间的相互作用,所得凝胶的交联网络更为致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得凝胶突破了常规工艺方法的根本性缺陷,所得凝胶的内聚性和粘性显著上升,可以实现在低弹性模量下仍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
本发明的交联透明质酸制备方法,对反应条件要求低,可适用的工艺范围更为宽广,从产品性能的角度上所得到的交联透明质酸产品性能更为多样化。从工艺条件的角度上所需透明质酸浓度低,降低了透明质酸原料均匀混合的难度;所需交联剂用量低,降低了产品的安全性隐患;所需反应温度低,避免了交联剂如BDDE的热分解和透明质酸的降解。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交联透明质酸制备方法,可以实现在低弹性模量下仍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所需工艺条件简单,易于实现和大量生产,满足工业生产规模水平的需要。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含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组合物或含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医疗设备在医疗美容例如面部细纹的治疗、面部雕塑、面部特征的矫正、外科手术或外科治疗如防粘连和抗瘢痕中的应用。尤其在软组织填充、伤口止血、伤口愈合、抗瘢痕、瘢痕修复、关节润滑、关节保护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在真皮层的应用,更优选为在真皮层浅层和中层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在较薄的皮肤区域的应用,例如包括如眼周、唇部等。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下述技术方案:
1.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弹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10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与弹性模量的比值tanδ值在1Hz下为约0.4至约1.5;内聚力为约2N至10N。
2. 根据项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使得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符合下式:
300 m-2 <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1500 m-2
3. 根据项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tanδ值在1Hz下为约0.6至约1.5,优选为约0.6至约1。
4. 根据项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内聚力为约4N至约10N,优选为约4N至约8N。
5. 根据项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HA浓度大于16 mg/ml,优选为20-25 mg/ml,更优选为21-23 mg/ml。
6. 根据前述项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弹性模量在1Hz下为10Pa至300Pa,优选为50Pa至200 Pa。
7 根据前述项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优选为80-100 Pa。
8. 根据前述项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交联度在2-10%之间,优选为4-8%,更优选为5-7%。
9. 根据前述项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具有下述至少之一:
-所述凝胶包含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交联的交联透明质酸(HA);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蛋白质含量不大于0.1质量%;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重金属含量不大于5 μg/g;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交联剂残留量不大于2 μg/g;和/或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不大于0.5 EU/mL。
10. 交联的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特别地如前述项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金属盐、或透明质酸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水溶液与交联剂在非中性环境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
(3)将固液异相体系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
11. 根据项10所述方法,其还包括将交联反应后的固液异相体系中的固相融化的步骤,任选地随后还包括中和、纯化和匀化的步骤。
12. 根据前述项10-11任一项所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使包含交联剂与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金属盐、或透明质酸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水溶液在非中性环境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并保持足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的时间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
(3)将该异相体系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
(4)将交联反应后的异相体系中的固相融化,任选地中和、纯化和匀化。
13. 根据前述项10-1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固液异相体系由冰晶和透明质酸溶液组成。
14. 根据前述项10-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缩水甘油醚、双环氧化物、双碳二亚胺、二乙烯基砜、多功能聚乙二醇基交联剂及其混合物,例如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双(2,3-环氧丙氧基)-2,3-乙烯、1,2,7,8-二环氧辛烷、乙二酰肼、己二胺、二乙烯基砜,及其混合物。
15. 根据前述项10-1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透明质酸金属盐选自透明质酸的钠盐、钾盐、镁盐、钙盐、锌盐及其组合。
16. 根据前述项10-1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透明质酸衍生物选自羧甲基纤维素、褐藻酸盐、软骨素-4-硫酸盐、软骨素-6-硫酸盐、黄原胶、壳聚糖、果胶、琼脂、鹿角菜胶、瓜尔胶,及其混合物。
17. 根据前述项10-1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交联剂浓度为0.05~20% w/w,优选为0.5~10% w/w,更优选1~8% w/w,更优选2%~6% w/w。
18. 根据前述项10-1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透明质酸、其金属盐、其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浓度至少为0.05% w/v且不高于50% w/v,优选为0.1~30% w/v,甚至0.5~10% w/v,特别地2~8% w/v,尤其4%~6% w/v。
19. 根据前述项10-18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步骤(1)中交联剂与透明质酸质量比为0.05~20% w/w,优选为0.1~15% w/w,更优选为0.5~10% w/w,甚至1~8% w/w,特别地2%~6%w/w。
20. 根据前述项10-1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非中性环境是酸性环境,该酸性环境的pH值为1~6,优选1~4;或,所述非中性环境是碱性环境,该碱性环境的pH为9~14,优选11~14。
21. 根据前述项10-20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固液异相体系的形成温度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0℃,优选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5℃,甚至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10℃。
22. 根据前述项10-21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步骤(2)中保持时间为1~24h,优选2~12h,特别地4~8h。
23. 根据前述项10-2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步骤(3)中交联反应温度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0℃,优选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5℃,甚至为混合溶液共晶点至-10℃。
24. 根据前述项10-2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步骤(3)中交联反应时间为100天以内,优选为1~28天,更优选3~21天,更优选5~14天。
25. 根据前述项10-2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融化是指将异相体系中的冰晶转化为液态水。
26. 根据前述项10-2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中和是指将交联反应中的非中性环境中和为中性环境,即,调整pH值为大约7,如pH为6.5至7.5, 尤其6.8至7.2,特别地6.9至7.1。
27. 根据前述项10-2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纯化是指将凝胶内未反应的交联剂残留量降低至2 μg/g以内。
28. 根据前述项10-2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匀化是指将交联反应中所得的交联透明质酸通过例如碾碎、压碎、切割的方式均匀分散成颗粒或溶液。
29. 根据前述项10-28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用于交联的HA的分子量在10-500万,优选为50-400万,更优选为50-200万。
30. 组合物,其包含根据前述项1-9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或根据前述项10-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31. 医疗设备如敷料,其包含根据前述项1-9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或根据前述项10-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32.根据前述项1-9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根据前述项10-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项30的组合物或项31所述医疗设备在医疗美容例如面部细纹的治疗、面部雕塑、面部特征的矫正、外科手术或外科治疗如防粘连和抗瘢痕中的应用。
33.根据前述项32所述应用,其在软组织填充、伤口止血、伤口愈合、抗瘢痕、瘢痕修复、关节润滑、关节保护中的应用。
34.根据前述项32-33任一项所述应用,其在在真皮层、特别地在真皮层浅层和中层中的应用。
35.根据前述项32-34任一项所述应用,其在眼周、唇部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透明质酸钠浓度是指透明质酸钠的质量与水的体积比(w/v%)。
本发明所述的氢氧化钠浓度是指氢氧化钠的质量与水的体积比(w/v%)。
本发明所述的BDDE浓度是指BDDE的质量与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w/w%)。
实施例1:
制备方法如下,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5 w/v%,氢氧化钠浓度1 w/v%,异相体系形成温度-20℃,保持时间2h,交联反应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3天。
配置1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按表1所示浓度添加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向其中加入1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置于-20℃下保持2h,随后置于-20℃环境下反应3天。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放置于室温环境待冰晶完全融化,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溶胀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mg/ml。
对比例1.1:本对比例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透明质酸钠浓度、交联剂用量和碱性条件下,在交联反应温度40℃、交联反应时间4h的常规工艺条件下制备凝胶。制备方法如下,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5 w/v%,交联反应温度40℃,交联反应时间4h。
配置1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按表1所示浓度添加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向其中加入1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将混合物置于40℃烘箱中反应4h。反应完成后将凝胶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必须指出的是,在这样的常规反应条件下,只有当交联剂浓度为10 w/w%时才形成了凝胶,在其他较低的交联剂浓度下透明质酸钠的降解速度均超过了其交联网络形成速度,因此在反应4h后未形成凝胶,继续延长反应时间亦不会改变这一结果。
不受任何理论束缚,对比样的反应时间为4h,这是因为反应时间为4h最接近在此反应条件下最高的交联程度,如继续延长反应时间,由于交联反应速率的降低,反应将以水解为主要进程,产物的性能会降低,如延长到72h(如本发明所述方法所使用的时间),产物则可能无法形成凝胶。相反地,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延长反应时间(如上所述至72小时),是因为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水解反应的速率被大幅度抑制了,产物可形成凝胶。
对比例1.2:本对比例在比实施例1更高的透明质酸钠浓度和交联剂用量下,在交联反应温度40℃、交联反应时间4h的常规工艺条件下制备凝胶。制备方法如下,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10 w/v%,交联反应温度40℃,交联反应时间4h。
配置1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按表1所示浓度添加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向其中加入2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将混合物置于40℃烘箱中反应4h。反应完成后将凝胶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对比例1.3:配置透明质酸钠水溶液,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为20 mg/ml。
将实施例1、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通过27规格针头推出至旋转流变仪的载物台上,通过使用平板系统的应变为0.8%、频率为1Hz的振荡流变学对凝胶的粘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列于表1中。结果显示,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下(实施例1),相对于未经化学交联的透明质酸钠(对比例1.3),凝胶的粘弹性出现了明显上升,随着交联剂浓度的提高其上升幅度也增大,这说明在这些工艺条件下都形成了具有相对于未进行化学交联的凝胶更为致密的交联网络。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下,交联剂浓度的可选范围宽广,在极低的交联剂浓度下亦能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而在常规工艺方法下(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只有当交联剂浓度达到10%时方能形成凝胶,且所得凝胶的粘弹性、内聚力和界面法向应力都低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下同等条件或次等条件下所得产物,这正是由于常规工艺方法的根本性缺陷所致的。
表1 实施例1、对比例1到3制备工艺条件及所得凝胶性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 未形成凝胶,无粘弹性特征及数值。
实施例2:制备方法如下,其中交联剂浓度 1.5 w/w%,氢氧化钠浓度2 w/v%,异相体系形成温度-25℃,保持时间1h,交联反应温度-20℃,交联反应时间3天。
配置2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ml,按表2所示浓度添加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添加透明质酸钠粉末至表2中所示的浓度。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置于-25℃下保持1h,随后置于-20℃环境下3天。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放置于室温环境待冰晶完全融化后,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对于透明质酸钠浓度为0.5 w/v%的情况,待纯化完成后将凝胶醇沉后干燥,然后复溶于适量的PBS中,得到最终浓度为20 mg/ml的凝胶。
对比例2:本对比例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透明质酸钠浓度、交联剂用量和碱性条件下,在交联反应温度40℃、交联反应时间4h的常规工艺条件下制备凝胶。制备方法如下,其中交联剂浓度1 w/w%,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
配置2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ml,按表2所示浓度添加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按表2所示浓度添加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将混合物置于40℃烘箱中反应4h。反应完成后将凝胶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在这样的常规反应条件下,透明质酸钠的降解速度均超过了其交联网络形成速度,因此在反应4h后未形成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继续延长反应时间亦不会改变这一结果。
将实施例2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通过27规格针头推出至旋转流变仪的载物台上,通过使用平板系统的应变为0.8%、频率为1Hz的振荡流变学对凝胶的粘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列于表2中。结果显示,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下(实施例2),透明质酸浓度的可选范围宽广,在极低的透明质酸浓度下亦能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所得凝胶的性质优异。
而在常规工艺方法下(对比例2),在所有的反应条件下均不能形成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这也是由于常规工艺方法的根本性缺陷所导致的。
表2 实施例2、对比例2制备工艺条件及所得凝胶粘弹性
Figure 336437DEST_PATH_IMAGE002
* 未形成凝胶,无粘弹性特征及数值。
实施例3:制备方法如下,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10 w/v%,氢氧化钠浓度1 w/v%,交联剂BDDE浓度1 w/w%,异相体系形成温度-30℃,保持时间2h,交联反应时间3天。
配置1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 ml,加入0.01 g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添加1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置于-30℃下保持2h,随后置于表3中温度下反应3天。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放置于室温环境待冰晶完全融化,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将实施例3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通过27规格针头推出至旋转流变仪的载物台上,通过使用平板系统的应变为0.8%、频率为1Hz的振荡流变学对凝胶的粘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列于表3中。结果显示,在这些条件下均能形成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所得凝胶性质良好。
表3 实施例3制备工艺条件及所得凝胶粘弹性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4:制备方法如下,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3 w/v%,氢氧化钠浓度1 w/v%,交联剂BDDE浓度2 w/w%,异相体系形成温度-10℃,保持时间4h,交联反应温度-20℃。
配置1 w/v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 ml,加入0.024 g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添加1.2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置于-10℃下保持4h,随后按表4中所列时间置于-20℃环境下。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放置于室温环境待冰晶完全融化,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将实施例4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通过27规格针头推出至旋转流变仪的载物台上,通过使用平板系统的应变为0.8%、频率为1Hz的振荡流变学对凝胶的粘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列于表4中。结果显示,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下,所得凝胶的粘弹性能够随交联时间延长而逐步上升并在14天交联剂基本消耗完毕后保持稳定。这说明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下,透明质酸钠分子链内键合基本不会被切断,化学交联反应也能够顺利进行,所得凝胶性质较好。
表4 实施例4制备工艺条件及其所得凝胶粘弹性
Figure 191261DEST_PATH_IMAGE004
实施例5:制备方法如下,其中透明质酸钠浓度4 w/v%,交联剂BDDE浓度1 w/w%,异相体系形成温度-15℃,保持时间3h,交联反应温度-20℃。
配置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加入0.008 g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添加0.8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置于-15℃下保持3h,随后按表3中所列时间置于-20℃环境下。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放置于室温环境待冰晶完全融化,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为了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对发明凝胶交联剂残留量的影响,因此不对本实施例所得凝胶进行纯化。
将实施例5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参考行业标准YY/T 0962-2014《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附录F.2 气相色谱法测定实施例5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BDDE残留量,测试结果列于表5中。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凝胶中交联剂的残留量逐步降低,在反应时间14天后即可降低至行业标准YY/T 0962-2014《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所规定的残留量和方法定量限(2μg/g)以下。这说明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下,化学交联反应可以进行的更为充分,交联剂利用效率高,在反应14天后交联剂已基本反应完全,与实施例4的数据相符。
表5 实施例5制备工艺条件及其所得凝胶交联剂残留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 残留量低于YY/T 0962-2014所规定的残留量和方法定量限。
实施例6:本实施例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下制备的交联凝胶的抗酶解性,其中交联剂BDDE浓度1.5 w/w%,异相体系形成温度-20℃,保持时间2h,交联反应温度-20℃,交联反应时间5天。制备方法如下:
配置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 ml,按表6所示浓度添加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按表6所示浓度添加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将混合物置于-20℃下保持2h,随后转移至-20℃环境下保持5天。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放置于室温环境待冰晶完全融化,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对比例6:本对比例在透明质酸钠浓度10 w/v%、交联剂浓度10 w/w%时,在交联反应温度40℃、交联反应时间4h的常规工艺条件下形成的交联凝胶的抗酶解性。制备方法如下:
配置1 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ml,加入0.0125g交联剂BDDE,混合均匀后添加1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将混合物置于40℃烘箱中反应4h。反应完成后将凝胶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放入PBS缓冲液中透析纯化并经机械匀化后,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酶解过程是通过一种来源于芽孢杆菌的透明质酸酶HAase-B实现的。在适宜条件下,该酶可将HA完全降解为单一的不饱和双糖,该降解产物在波长232nm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因此可通过测定不同酶解时间后溶液的吸光度与降解终点时溶液的吸光度来反映凝胶的降解程度。
将实施例6及对比例6所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分别取0.5g凝胶置于无菌24孔板中,向其中加入3ml透明质酸酶溶液(HAase-B,200IU/ml)。将24孔板置于42℃恒温槽中孵育4.5h后取上清液50 μl稀释至3 ml,在紫外232 nm波长测定波长吸收。继续孵育至24h后吸光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以孵育24h时的吸光度为降解终点,以降解4.5h时吸光度占降解终点时吸光度的百分比为酶降解率。酶降解率越低,表明凝胶的抗酶解性越好,凝胶在体内填充的效果持续时间越长。测试结果列于表6中。结果显示,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下,即使所用交联剂浓度远低于常规工艺方法,在充分反应后所得凝胶的抗酶解性仍表现出相对于常规工艺方法极大的优越性。
表6 实施例6、对比例6制备工艺条件及其所得凝胶抗酶解性
Figure 908681DEST_PATH_IMAGE006
实施例7:制备方法如下:
配置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添加1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置于-25℃下保持时间2h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随后将固液异相体系置于-20℃环境下一段时间,具体时间如表7所示,而后将凝胶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得到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mg/ml。
对比例7:本对比例考察常规工艺方法对透明质酸钠分子量的影响。制备方法如下:
配置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添加1 g透明质酸钠。将溶液搅拌至均一后将混合物置于40℃环境下,具体时间如表8所示,而后将凝胶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中性,得到透明质酸钠凝胶,浓度为20 mg/ml。
将实施例7和对比例7所制备的透明质酸钠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重均分子量。结果显示,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下,即使是在保持3天后,透明质酸分子量仍然远大于常规工艺条件1天内透明质酸的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同时在常规工艺条件下保持2天、3天后透明质酸钠分子已经完全被剪切成为小分子,已低于检测下限,说明在固液异相体系下,透明质酸分子链内键合不易被切断,透明质酸的碱降解被显著抑制。
表7 实施例7及对比例7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透明质酸钠分子量分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综上所述,本发明凝胶产品交联网络更为致密,从而导致更高的内聚力,粘弹性优异,性能更为多样化,抗酶解性好。交联剂反应更为充分,可以减少交联剂的用量,降低交联剂的残留。可以实现在低弹性模量下仍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内聚性。所需工艺条件简单,易于实现和大量生产,满足工业生产规模水平的需要。
2.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性质:
实施例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1Hz下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分别为105和84 Pa,所述凝胶的tan δ值为0.8,所述凝胶的内聚力为4.56N,所述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为3631 N/m2,所述凝胶的推出力为8.3 N,所述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为437 m-2
对比例8:
所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1Hz下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分别为231和30 Pa,所述凝胶的tan δ值为0.13,所述凝胶的内聚力为1.89 N,所述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为1505 N/m2,所述凝胶的推出力为20 N,所述凝胶的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为75 m-2
3.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填充:
实施例9:所述凝胶在泪槽和眶下区的注射填充
将由非动物源的透明质酸制成的在1Hz下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分别为105和84 Pa、tan δ值为0.8、内聚力为4.56N、界面法向应力为3631 N/m2、推出力为8.3 N、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为437 m-2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20mg/ml)装入1ml无菌玻璃注射器中,用27G1/2的直形锐针在泪槽和眶下区真皮浅层至中层上进行注射。在注射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退行注射法或微球填充发进行注射,具体取决于容积缺失的严重程度和颧骨凸起程度。如骨面平坦,容积缺失面积广泛,则可使用退针注射或微球注射以避免出现不规则轮廓。在完成注射后轻轻按摩治疗区域,以与外围组织轮廓保持一致。如果需要,可以暂时冰敷以减少红肿反应。
通过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在泪槽和眶下区获得至少12个月令人满意的填充效果。特别的,由于凝胶低弹性模量、高黏性模量、高内聚性的特点,所填充的轮廓极为自然,凝胶也不易发生位移。
对比例9:
将由非动物源的透明质酸制成的在1Hz下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分别为231和30 Pa、tan δ值为0.13、内聚力为1.89 N、界面法向应力为1505 N/m2、推出力为20 N、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为75 m-2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20mg/ml)装入1ml无菌玻璃注射器中,用27G1/2的直形锐针在泪槽和眶下区真皮浅层至中层上进行注射。在注射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退行注射法或微球填充发进行注射,具体取决于容积缺失的严重程度和颧骨凸起程度。如骨面平坦,容积缺失面积广泛,则可使用退针注射或微球注射以避免出现不规则轮廓。在完成注射后轻轻按摩治疗区域,以与外围组织轮廓保持一致。如果需要,可以暂时冰敷以减少红肿反应。
通过应用该对比例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泪槽和眶下区真皮浅层至中层填充6个月时,发生了局部扩散和塌陷现象,塑性效果降低,在12个月时,塑性效果已近消失。
实施例9:所述凝胶在唇部的注射填充
将由非动物源的透明质酸制成的在1Hz下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分别为105和84 Pa、tan δ值为0.8、内聚力为4.56N、界面法向应力为3631 N/m2、推出力为8.3 N、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为437 m-2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20mg/ml)装入1ml无菌玻璃注射器中,用27G1/2的直形锐针在唇部真皮浅层至中层上进行注射。在注射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可以从唇弓或口角处开始,但必须使用退行注射法。首先注射唇部边缘,这有助于限制上、下红唇的外翻。在完成注射后轻轻按摩治疗区域,以与外围组织轮廓保持一致。如果需要,可以暂时冰敷以减少红肿反应。
通过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在唇部获得至少6个月令人满意的填充效果。特别的,由于凝胶低弹性模量、高黏性模量、高内聚性的特点,所填充的轮廓极为自然,凝胶也不易发生位移。
对比例9:
将由非动物源的透明质酸制成的在1Hz下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分别为231和30 Pa、tan δ值为0.13、内聚力为1.89 N、界面法向应力为1505 N/m2、推出力为20 N、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为75 m-2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20mg/ml)装入1ml无菌玻璃注射器中,用27G1/2的直形锐针在唇部真皮浅层至中层上进行注射。在注射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可以从唇弓或口角处开始,但必须使用退行注射法。首先注射唇部边缘,这有助于限制上、下红唇的外翻。在完成注射后轻轻按摩治疗区域,以与外围组织轮廓保持一致。如果需要,可以暂时冰敷以减少红肿反应。
通过应用该对比例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塑性较不自然,在唇部填充3个月时,出现了局部塌陷,塑性效果降低,在6个月时,塑性效果已近消失。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组合、替代、简化均应为等效替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弹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10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所述凝胶的粘性模量与弹性模量的比值tanδ值在1Hz下为约0.4至约1.5;内聚力在约2N至约10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使得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符合下式:
300 m-2 <界面法向应力/推出力<1500 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的tanδ值在1Hz下为约0.6至约1.5,优选为约0.6至约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内聚力在约4N至约10N,优选为约4N至约8N。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具有下述至少之一: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HA浓度大于16 mg/ml,优选为20-25 mg/ml,更优选为21-23 mg/ml;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粘性模量在1Hz下为约10Pa至约500Pa,优选为80-100Pa;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弹性模量在1Hz下为10Pa至300Pa,优选为50Pa至200 Pa;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蛋白质含量不大于0.1质量%;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重金属含量不大于5 μg/g;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交联剂残留量不大于2 μg/g;和/或
-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不大于0.5 EU/mL。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其中所述凝胶包含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交联的交联透明质酸(HA)。
7.交联的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特别地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金属盐、或透明质酸衍生物或其混合物的水溶液与交联剂在非中性环境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以形成固液异相体系;
(3)将固液异相体系置于低于0℃且高于混合溶液共晶点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
8.组合物,其包含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或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9.医疗设备如敷料,其包含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或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获得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权利要求8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述医疗设备在医疗美容例如面部细纹的治疗、面部雕塑、面部特征的矫正、外科手术或外科治疗如防粘连和抗瘢痕中的应用。
CN201911258854.9A 2019-12-10 2019-12-10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Active CN112940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8854.9A CN112940301B (zh) 2019-12-10 2019-12-10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PCT/CN2020/134833 WO2021115310A1 (zh) 2019-12-10 2020-12-09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8854.9A CN112940301B (zh) 2019-12-10 2019-12-10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0301A true CN112940301A (zh) 2021-06-11
CN112940301B CN112940301B (zh) 2023-07-21

Family

ID=7622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8854.9A Active CN112940301B (zh) 2019-12-10 2019-12-10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030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1501A (zh) * 2022-03-30 2022-06-14 浙江景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45597A (zh) * 2022-07-28 2022-10-28 爱博睿美(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与脱细胞基质微粒组合物
CN115245596A (zh) * 2022-07-28 2022-10-2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质酸基凝胶组合物
CN115246958A (zh) * 2022-07-28 2022-10-2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组织、细胞生长相适应的孔壁结构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1893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Scivision Biotech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CN102731801A (zh) * 2012-07-13 2012-10-17 常州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外科整形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285A (zh) * 2013-06-09 2014-12-24 冯淑芹 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7203A (zh) * 2017-12-11 2019-06-18 杭州科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交联透明质酸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1893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Scivision Biotech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CN102731801A (zh) * 2012-07-13 2012-10-17 常州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外科整形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285A (zh) * 2013-06-09 2014-12-24 冯淑芹 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7203A (zh) * 2017-12-11 2019-06-18 杭州科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交联透明质酸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1501A (zh) * 2022-03-30 2022-06-14 浙江景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21501B (zh) * 2022-03-30 2023-02-17 浙江景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45597A (zh) * 2022-07-28 2022-10-28 爱博睿美(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与脱细胞基质微粒组合物
CN115245596A (zh) * 2022-07-28 2022-10-2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质酸基凝胶组合物
CN115246958A (zh) * 2022-07-28 2022-10-2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组织、细胞生长相适应的孔壁结构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0301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0301B (zh)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US10207024B2 (en) Biodegradable single-phase cohesive hydrogels
US11065365B2 (en) Preparation and/or formulation of proteins cross-linked with polysaccharides
WO2021115310A1 (zh)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AU2005219595B2 (en) Biocompatible crosslinked gel
AU2013276844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 composition based on hyaluronic acid
CN107522881B (zh) 制备单相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的方法
CN112940300B (zh)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4395144A (zh) 一种透明质酸-聚乙二醇-层状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0

Address after: 264006 room 137, building 3, 32 Zhujiang Road, 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tai area, Yantai City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antai Desheng Marin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9 Xingcha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