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6070A - 一种生化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化试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6070A
CN112916070A CN202110098860.3A CN202110098860A CN112916070A CN 112916070 A CN112916070 A CN 112916070A CN 202110098860 A CN202110098860 A CN 202110098860A CN 112916070 A CN112916070 A CN 112916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tube
cover
wall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88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
钱锐泽
周中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aol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Quicking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aol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Quicking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aol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Quicking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aol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88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60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6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60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3700 priority patent/WO202215680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2Test tubes per 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2Test tubes per se
    • B01L3/50825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corks, bu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和盖体,管体包括设置于管体的管口内壁的通气部件;盖体包括设置于盖体的外壁的第一密封部件;其中,在盖体对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第一密封部件与通气部件嵌合,用于使管体的内部与管体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在盖体对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第一密封部件与位于通气部件下方的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用于使生化试管呈密封状态。其优点在于,通过通气部件和第一密封部件的设置,可以使管体在半封闭状态和全封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气体交换操作或溶液制备操作,操作简便,利用二阶段封闭,可以解决干燥后返潮、吸水的问题以及避免杂质进入管体呢内部污染样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生化试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化试管。
背景技术
在制备样品溶液或者对样品进行干燥时,通常需要生化试管的盖子与试管分离,然后进行相关操作。
在制备样品溶液过程中,由于试管的试管口敞开,容易导致杂质进入到试管的内部,污染样品。此外,现有的生化试管不便于进行抽真空等操作
在干燥样品过程中,将生化试管从仪器中取出后,需要移除用于透气的辅助元件,然后将盖子与试管进行插入或螺纹连接,完成密封。由于移除以及重新连接的过程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容易导致外界的水汽进入到试管的内部,导致样品的含水率升高,无法到达使用要求,需要反复干燥,浪费检验时间。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真空操作复杂、干燥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化试管,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真空操作复杂、干燥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和盖体,包括:
所述管体包括:
通气部件,所述通气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
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通气部件接触,用于使所述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通气部件进行气体交换;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位于所述通气部件下方的所述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用于使所述生化试管呈密封状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一嵌合部件,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并与所述通气部件连接;
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二嵌合部件,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不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合;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入所述管体的内壁的深度小于所述通气部件嵌入所述管体的内壁的深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并位于所述通气部件的下方;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接触,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上方;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盖体的外壁过盈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管体、所述盖体以及所述连接体一体注塑成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部件为若干通气槽,若干所述通气槽在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盖体设置;
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三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一端,以对所述开口进行密封;
密封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包括划痕,所述划痕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其中,在对所述密封弹性部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在所述划痕的位置向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凸起;在施加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的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复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部,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部件,且所述定位部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以及小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三嵌合部件,所述第三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壁;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
第四嵌合部件,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的外壁,所述第四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三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和盖体,所述管体包括:
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
所述盖体包括:
通气部件,所述通气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通气部件嵌合,用于使所述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管体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位于所述通气部件下方的所述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用于使所述生化试管呈密封状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一嵌合部件,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
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二嵌合部件,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并与所述通气部件连接;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不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二嵌合部件嵌合;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嵌合部件嵌入所述盖体的外壁的深度小于所述通气部件嵌入所述盖体的外壁的深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并位于所述通气部件的上方;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于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接触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下方;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盖体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过盈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管体、所述盖体以及所述连接体一体注塑成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部件为若干通气槽,若干所述通气槽在所述盖体的外壁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盖体设置;
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三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一端,以对所述开口进行密封;
密封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包括划痕,所述划痕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其中,在对所述密封弹性部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在所述划痕的位置向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凸起;在施加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的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复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部,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部件,且所述定位部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以及小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三嵌合部件,所述第三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壁;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
第四嵌合部件,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的外壁,所述第四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三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生化试管,通过通气部件和第一密封部件的设置,可以使管体在半封闭状态和全封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气体交换操作或溶液制备操作,操作简便,利用二阶段封闭,可以解决干燥后返潮、吸水的问题以及避免杂质进入管体呢内部污染样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剖面图(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剖面图(二);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示意图(三);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剖面图(三);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五);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六);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示意图(四);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剖面图(四);
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七);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八);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示意图(五);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示意图(六);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九);
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的生化试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十);
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的管体的俯视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的管体的剖面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管体;20、盖体;30、连接体;40、通气部件;50、第一密封部件;60、第二密封部件;70、第一嵌合部件;80、第二嵌合部件;
21、开口;22、第三密封部件;23、密封弹性部件;24、划痕;25、定位部件;26、限位部件;27、第三嵌合部件;28、第四嵌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部件40为若干通气槽,若干通气槽在管体10的管口内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通气槽的内径等于管体10的管口的内径,每一通气槽的外径小于管体10的管口的外径。
盖体20包括设置于盖体20的外壁的第一密封部件50,用于在盖体20完全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管体10的管口内壁过盈配合,防止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件50为环形凸起,其外径大于管体10的管口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小于通气部件40的外径,即在盖体20封闭管体10的过程中,第一密封部件50嵌入通气部件40,但第一密封部件50无法封堵通气部件40。
连接体30为连接条,使管体10与盖体20一体式连接,避免出现因分体式设计导致需要人工将管体10与盖体20进行装配的问题,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3所示,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嵌入管体10的通气部件40,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小于通气部件40的外径,因此,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如图4所示,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下方的管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此时,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场景如下:在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时,利用半封闭状态,可以使生化试管内的水或溶剂通过通气部件40排出至生化试管的外部;在冷冻干燥完成后,对盖体20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完成生化试管的密封,即可避免水汽再次进入到生化试管的内部。该生化试管操作简便,利用二阶段封闭,可以解决干燥后返潮、吸水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如图5~6所示,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盖体20、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
其中,通气部件40为环形通气槽,通气部件40的内径等于管体10的管口的内径,通气部件40的外径小于管体10的管口的外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7所示,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的底部与管体10的通气部件40的底部接触,即盖体20与管体10为搭接状态,该状态下为开放式状态,且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小于通气部件40的外径,因此,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如图8所示,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下方的管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此时,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如图9~10所示,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盖体20、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通气部件40以及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二密封部件60。其中,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第二密封部件60设置于通气部件40下方,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上方,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下方。
其中,通气部件4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为密封凸环,第二密封部件60为密封凸环。
其中,第二密封部件60的内径小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1所示,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管体10的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上方,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内径,因此,在第二密封部件60的阻挡下,第一密封部件50不会与管体10的管口内壁进行过盈配合,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如图12所示,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越过管体10的第二密封部件60后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下方的管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此时,在第一密封部件50以及第二密封部件60的作用下,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第二密封部件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便于使用者根据第一密封部件的不同位置判断盖体与管体的密闭状态,从而满足生化试管通气与生化试管密闭不同状态的切换。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如图13~14所示,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通气部件40以及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嵌合部件70。其中,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第一嵌合部件70与通气部件40连接,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第一次嵌合,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第二次嵌合。
其中,通气部件4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件70为嵌合凹槽,其内径等于管体10的管口的内径,其外径小于管体10的管口的外径且小于通气部件40的外径。
盖体20包括设置于盖体20的外壁的第一密封部件50以及第二嵌合部件80。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用于在盖体20半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第一嵌合部件70过盈配合,以及用于在盖体20完全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管体10的管口内壁过盈配合,防止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第二嵌合部件80与第一密封部件50不接触,用于在盖体20完全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第一嵌合部件70嵌合。
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嵌合部件80为嵌合凸起,其外径等于第一嵌合部件70的外径,且小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5所示,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与管体10的第一嵌合部件70嵌合,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小于通气部件40的外径,因此,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如图16所示,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下方的管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盖体20的第二嵌合部件80与管体10的第一嵌合部件70嵌合,此时,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嵌合部件与第二嵌合部件进行嵌合连接,在过盈配合与嵌合连接的双重作用下,大幅度提高盖体与管体分离的难度,避免在盖体完全封闭管体的情况下,盖体与管体分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4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如图17~18所示,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密封部件50以及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嵌合部件70。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嵌合,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过盈配合;第一嵌合部件70与第一密封部件50不接触,用于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嵌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件50为环形凸起,其内径小于管体10的管口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件70为嵌合凸起,其内径小于管体10的管口内径且大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内径。
盖体20包括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通气部件40以及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第二嵌合部件80。其中,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第二嵌合部件80与通气部件40连接,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与第一密封部件50进行第一次嵌合,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第一嵌合部件70进行第二次嵌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部件40为若干通气槽,若干通气槽在盖体20的外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通气槽的外径等于盖体20的外径,每一通气槽的内径大于盖体20的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嵌合部件80为嵌合凹槽,其内径大于通气部件40的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件50的内径大于通气部件40的内径,即在盖体20封闭管体10的过程中,第一密封部件50嵌入通气部件40,但第一密封部件50无法封堵通气部件40。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9所示,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管体1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与盖体20的第二嵌合部件80嵌合,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内径大于通气部件40的内径,因此,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如图20所示,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管体1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上方的盖体20的外壁过盈配合,盖体20的第二嵌合部件80与管体10的第一嵌合部件70嵌合,此时,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密封部件50。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嵌合,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过盈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件50为环形凸起,其内径小于管体10的管口内径。
盖体20包括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通气部件40以及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第二密封部件60。其中,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第二密封部件60设置于通气部件40上方,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下方,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上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部件40为环形通气槽,通气部件40的外径等于盖体20的外径,通气部件40的内径小于盖体20的内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部件40为若干通气槽,若干通气槽在盖体20的外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通气槽的外径等于盖体20的外径,每一通气槽的内径大于盖体20的内径。
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为密封凸环,第二密封部件60为密封凸环。
其中,第二密封部件60的内径小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二密封部件60位于管体10的第一密封部件50的上方,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内径,因此,在第二密封部件60的阻挡下,第一密封部件50不会与盖体20的外壁进行过盈配合,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管体10的第一密封部件50越过盖体20的第二密封部件60后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上方的盖体20的外壁过盈配合,此时,在第一密封部件50以及第二密封部件60的作用下,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与实施例4的结合实施例。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通气部件40、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二密封部件60以及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嵌合部件70。其中,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第二密封部件60设置于通气部件40下方,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上方,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下方;第一嵌合部件70与通气部件40连接,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第一次嵌合,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第二次嵌合。
其中,通气部件4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第二密封部件6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2基本相同、第一嵌合部件7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盖体20包括设置于盖体20的外壁的第一密封部件50以及第二嵌合部件80。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用于在盖体20半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第一嵌合部件70过盈配合,以及用于在盖体20完全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管体10的管口内壁过盈配合,防止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第二嵌合部件80与第一密封部件50不接触,用于在盖体20完全封闭管体10的情况下,与第一嵌合部件70嵌合。
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第二嵌合部件8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管体10的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上方,盖体20的第二嵌合部件80位于管体10的第一嵌合部件70的上方,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内径,因此,在第二密封部件60的阻挡下,第一密封部件50不会与管体10的管口内壁进行过盈配合,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盖体20的第一密封部件50越过管体10的第二密封部件60后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下方的管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盖体20的第二嵌合部件80与管体10的第一嵌合部件70嵌合连接,此时,在第一密封部件50与第二密封部件60的过盈配合以及第一嵌合部件70与第二嵌合部件80的嵌合连接的共同作用下,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是实施例5与实施例6的结合实施例。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管体10通过连接体30与盖体20连接,且管体10、盖体20以及连接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连接体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管体10包括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密封部件50以及设置于管体10的管口内壁的第一嵌合部件70。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嵌合,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过盈配合;第一嵌合部件70与第一密封部件50不接触,用于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盖体20进行嵌合。
其中,第一密封部件50、第一嵌合部件7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4基本相同。
管体100包括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通气部件40、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第二密封部件60以及设置于盖体20外壁的第二嵌合部件80。其中,通气部件40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使管体10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气部件40进行气体交换,如抽真空操作、保持管体10的内外压强一致;第二密封部件60设置于通气部件40上方,用于在管体10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下方,以及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第一密封部件50位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上方;第二嵌合部件80与通气部件40连接,用于在在管体1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下,与第一嵌合部件70进行嵌合。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一次封闭(半封闭状态),盖体20的第二密封部件60位于管体10的第一密封部件50的上方,第二嵌合部件80位于第一嵌合部件70的上方,由于第一密封部件50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部件60的内径,因此,在第二密封部件60的阻挡下,第一密封部件50不会与盖体20的外壁进行过盈配合,管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通气部件40与管体10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盖体20继续向下运动,盖体20对管体10进行第二次封闭(完全封闭状态或密封状态),管体10的第一密封部件50越过盖体20的第二密封部件60后与位于通气部件40上方的盖体20的外壁过盈配合,管体10的第一嵌合部件70与盖体20的第二嵌合部件80嵌合连接,此时,在第一密封部件50与第二密封部件60的过盈配合以及第一嵌合部件70与第二嵌合部件80的嵌合连接的共同作用下,管体10的内部与管体10的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生化试管处于密封状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实施例8的盖体20的改进实施例。
如图21~22所示,盖体20包括开口21、第三密封部件22以及密封弹性部件23。其中,开口21贯穿盖体20的上下两端设置,第三密封部件22设置于开口21的一端,用于对盖体20进行密封,密封弹性部件23设置于第三密封部件22的上端面并覆盖第三密封部件22。
密封弹性部件23包括划痕24,划痕24设置于密封弹性部件23远离第三密封部件22的一侧。具体地,划痕24设置于密封弹性部件23的上端面。
其中,划痕24贯穿密封弹性部件23的上下两端设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划痕24由至少三个分割缝构成,多个分隔缝的第一端连接,形成由中心点向外发散的形状。若分隔缝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则相邻两个分隔缝形成的夹角为360°/n。
一般地,分隔缝的优选数量为3~5个,即划痕24呈三角星形、十字形、五角星形。
为了便于安装第三密封部件22,盖体20还包括定位部件25,定位部件25设置于开口21的内部,并与开口21一体成型。第三密封部件22安装于定位部件25的上端面,定位部件25的内径小于开口21的内径、第三密封部件22的内径。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件25为安装凸台。
为了对密封弹性部件23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密封弹性部件23脱落,盖体20还包括限位部件26,限位部件26设置于密封弹性部件23远离第三密封部件22的一侧,即设置于密封弹性部件23的上端面。其中,限位部件26与盖体20连接,以限制密封弹性部件23不出现竖直方向的位移。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件26为限位环。其中,划痕24具有一外切圆,限位部件26的内径不小于外切圆的外径。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件26与盖体20嵌合连接。具体地,盖体20包括第三嵌合部件27,第三嵌合部件27设置于开口21的内壁,并位于定位部件25的上方。限位部件26包括第四嵌合部件28,第四嵌合部件28设置于限位部件26的外壁。其中,在限位部件26与盖体20连接的情况下,第三嵌合部件27与第四嵌合部件28嵌合连接,以提高限位部件26与盖体20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限位部件26脱落的情况。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嵌合部件27为嵌合凹槽,第四嵌合部件28为嵌合凸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密封部件22为密封膜,如铝箔膜。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弹性部件23由塑料、橡胶、硅胶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制成。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盖体20封闭管体10设置(如内插式装配、螺纹式装配、外插式装配等);将携带有溶液的注射器的注射部(如针头)穿过划痕24并捅破第三密封部件22后,伸入管体10的内部,将溶液注射至管体10的内部;注射完成,将注射器移除,密封弹性部件23恢复原状,此时,虽然第三密封部件22被破坏,但是密封弹性部件23遮挡住被破坏的第三密封部件22,并使管体10再次呈现密封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
通气部件,所述通气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
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通气部件进行接触,用于使所述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管体的外部通过所述通气部件进行气体交换;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位于所述通气部件下方的所述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用于使所述生化试管呈密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一嵌合部件,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并与所述通气部件连接;
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二嵌合部件,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不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合;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并位于所述通气部件的下方;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接触,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上方;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盖体的外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管体、所述盖体以及所述连接体一体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件为若干通气槽,若干所述通气槽在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呈环形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盖体设置;
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三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一端,以对所述开口进行密封;
密封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包括划痕,所述划痕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其中,在对所述密封弹性部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在所述划痕的位置向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凸起;在施加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的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部,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部件,且所述定位部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以及小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三嵌合部件,所述第三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壁;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
第四嵌合部件,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的外壁,所述第四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三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10.一种生化试管,包括管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
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
所述盖体包括:
通气部件,所述通气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通气部件嵌合,用于使所述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管体的外部进行气体交换;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位于所述通气部件下方的所述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用于使所述生化试管呈密封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一嵌合部件,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
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二嵌合部件,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并与所述通气部件连接;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不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二嵌合部件嵌合;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壁,并位于所述通气部件的上方;
其中,在所述盖体对于所述管体进行第一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接触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下方;
在所述盖体对所述管体进行第二次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盖体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管体的管口内壁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管体、所述盖体以及所述连接体一体注塑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件为若干通气槽,若干所述通气槽在所述盖体的外壁呈环形阵列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盖体设置;
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三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一端,以对所述开口进行密封;
密封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包括划痕,所述划痕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其中,在对所述密封弹性部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在所述划痕的位置向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凸起;在施加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的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复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部,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部件,且所述定位部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以及小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内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化试管,其特征在于,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三嵌合部件,所述第三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内壁;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
第四嵌合部件,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的外壁,所述第四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三嵌合部件嵌合连接。
CN202110098860.3A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生化试管 Pending CN1129160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8860.3A CN112916070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生化试管
PCT/CN2022/073700 WO2022156809A1 (zh) 2021-01-25 2022-01-25 一种生化试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8860.3A CN112916070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生化试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6070A true CN112916070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67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8860.3A Pending CN112916070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生化试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6070A (zh)
WO (1) WO20221568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809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试管
WO2022156812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盖及试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854A (en) * 1993-04-16 1995-01-03 International Technidyne Corp. Stopper apparatus for a test tube or similar article
CN203470023U (zh) * 2013-08-28 2014-03-12 杭州璞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作冻干用离心管盖子结构
CN204420102U (zh) * 2015-02-02 2015-06-24 上海贤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膨胀式管口内径高压密封装置
CN107157496A (zh) * 2017-06-12 2017-09-15 六安市我罗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便携式多功能医疗用真空采血管
CN207512168U (zh) * 2017-10-22 2018-06-19 高孟迪 一种产气微生物鉴定发酵管
CN209519790U (zh) * 2018-12-23 2019-10-22 马尚 一种高中生物实验用试管
CN210980446U (zh) * 2019-11-02 2020-07-10 安徽力天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空调冷媒过滤装置
CN214553660U (zh) * 2021-01-25 2021-11-02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试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5190A (en) * 1961-10-16 1963-12-23 Charles Wilson Jinkens A container for storing specimens
GB201113056D0 (en) * 2011-07-28 2011-09-14 Biopharma Technology Ltd Sample containers and closure means therefor
CN212237340U (zh) * 2020-06-19 2020-12-29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试纸管
CN111686833A (zh) * 2020-07-01 2020-09-22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免开盖试管结构
CN112916069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盖及试管
CN112916070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试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854A (en) * 1993-04-16 1995-01-03 International Technidyne Corp. Stopper apparatus for a test tube or similar article
CN203470023U (zh) * 2013-08-28 2014-03-12 杭州璞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作冻干用离心管盖子结构
CN204420102U (zh) * 2015-02-02 2015-06-24 上海贤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膨胀式管口内径高压密封装置
CN107157496A (zh) * 2017-06-12 2017-09-15 六安市我罗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便携式多功能医疗用真空采血管
CN207512168U (zh) * 2017-10-22 2018-06-19 高孟迪 一种产气微生物鉴定发酵管
CN209519790U (zh) * 2018-12-23 2019-10-22 马尚 一种高中生物实验用试管
CN210980446U (zh) * 2019-11-02 2020-07-10 安徽力天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空调冷媒过滤装置
CN214553660U (zh) * 2021-01-25 2021-11-02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试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809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试管
WO2022156812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上海快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盖及试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6809A1 (zh)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6070A (zh) 一种生化试管
CN214553660U (zh) 一种生化试管
CN205207797U (zh) 改良单向阀气嘴
CN202508434U (zh) 硅胶玻璃盖及包装容器
CN207258334U (zh) 密封安全盖及试剂瓶
CN204548819U (zh) 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真空压缩袋气嘴
CN205034502U (zh) 真空控制密封盖
CN205819913U (zh) 软顶压泵
CN211108617U (zh) 一种防漏的储罐
CN213315065U (zh) 一种便于密封、抽取溶液的保存装置
CN205633648U (zh) 一种真空密封袋
CN206398257U (zh) 封帽装置
CN207871248U (zh) 一种湿化壶组件
CN205549009U (zh) 一种贴膜盖
CN208761259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胶水瓶瓶盖
JP3113886U (ja) 自己保持型空気バルブ
CN220448531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饮用水桶盖子
CN219639421U (zh) 复合植物雾化液浓缩提取装置用排气结构
CN211618665U (zh) 一种水瓶密封盖结构
CN211719461U (zh) 一种含镶件的密封开关的气密封结构
CN204473468U (zh) 一种带换气装置的乳液泵
CN220616814U (zh) 便于盖合的保鲜罐
CN220360418U (zh) 一种用于分离prp的真空采血管
CN219506611U (zh) 一种瓶盖和瓶体的连接密封结构
CN216402487U (zh) 家用抽真空储藏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